基本的佛教礼仪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居士在家应该注意什么礼仪呢

繁体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把人生界说为无常、无我、苦、空、不净。尽管苦海无边,但人们只要领悟了释教真理,作到自我净化,就能被摆脱,脱离苦海,到达美好的对岸。释教落发的为和尚,不落发的为居士。

释教的首要礼仪有以下几项。

(1)剃度。剃度是指落发人剃除须发接受戒条的典礼,含度越生死之意。受戒时,落发人由亲朋好友簇押至寺院中,在僧人组成的僧团严加询问,合格后方可落发剃眉,穿起袈裟,并举办诵经祝福的典礼。我国旧时落发受戒时,还要在头上烧香疤,以示决心。

(2)拜忏。它要求释教徒检讨自责,与基督教的忏悔类似。

(3)水陆道场。是指我国汉族区域流行的追荐和超度亡灵的一种隆重佛事典礼,一般7天为期。

(4)盂兰盆会。盂兰盆意为救度亡灵之苦。在此间设斋供僧,并举办水陆道场、放焰火。

(5)忌讳。释教的戒律甚多,最根本的五戒为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喝酒,不妄语。此外还有十戒即五戒加上不涂饰香鬓,不视听歌舞,不坐巨大广床,不非时(过正午)食,不蓄钱财。

一、起床

作为释教的居士,咱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时分应该做些什么呢?咱们心中应该想什么呢?有没有看见自己躺在床上要起来的那一片刻之间呢?这都非常重要。很多人修行,忘记了刚开始的这一片刻。他现已起床了,牙都刷完了,还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此的修行,昏天暗地,你在做什么?佛法的修行,便是让你坚持一种正念。时时刻刻都知道你在做什么,那便是佛法。

起床的榜首个想法,你应该告知自己:“我将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我将会不断地向上。我要成为一个欢喜的人。”先给自己建立这样的决心,时时刻刻都能够这么去想,告知自己要断掉烦恼,要成佛。那么,你必定会朝这个方向去尽力。这便是开头的一颗菩提种子,现已种下去了。佛法是通的,对世俗的人,早晨的榜首念也很有用,我会告知他,能够这么提醒自己:“我要成为一个高兴的人,尽力工作的人。”

作为释教的居士,接下来,心中要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忆想三宝。没有这样的忆想,你今日一天都会觉得离三宝很远。很多人修行,现已醒来大半天了,他才想到要打坐、要念佛、要烧香。榜首念就要想到三宝,这样咱们离三宝才会越来越近。

然后,告知自己:“起床。不要赖在床上。”徐徐地起床。

倘若是作为家庭主妇,你要起得比家里其他人更早一点,帮先生和孩子准备洗漱的东西。作为释教居士,要勤劳,要改掉早上不起床的习惯。修行便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佛门的仪规,榜首先要早上。

有时分咱们觉得自己很没时刻,很紧张,那往往是因为早晨多睡了三十分钟。假如早上三十分钟,你会觉得自己多了很多时刻。你会在那没有人打扰的三十分钟里,把很多工作解决掉。

起来,先洗漱。要把佛法用到这里边去,榜首你就要先想到节约用水。不要乱消耗,本身也是培福。牙在刷,水还在白白地流,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仪规便是要改动这些东西,让自己不断地向上。

二、上香

洗漱完了,最少的,必定要给佛上香。那么现在就要提到上香的礼仪。

无论是到庙里上香,还是在自己家里的佛堂上香,都有礼仪。

平常在家里上香,不用烧三柱香,一柱就能够了。因为三柱香烟太大。一柱清香,就代表着一片虔诚。

很多人不会拿香。应该把点着的香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一举,举到眉心,然后上香。

三、礼拜

接下来必定要礼拜。

礼拜之前先要合掌。我要说一说合掌的仪规。很多人不会合掌。真实的合掌很简单:两手的指尖先合起来,然后放在一起,掌尖坚持向上,眼睛能看见无名指的指尖。掌的高度便是当胸,双肩放松,翻开你的肘。

礼拜的姿态,很多人学佛多年,都知道,我就不在这里演示了。假如你们想再规整地学习一下,能够看相关的书和光盘。

一般咱们礼拜,是礼三拜。其实,拜三拜,起来一问讯,这只是一礼。真实的礼佛三拜,是拜九拜,这才是一个大礼。

四、诵经

这时分,你能够诵经。早晨有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刻,诵《金刚经》,诵《大悲咒》,或许诵三遍《心经》……都好。跪在佛前诵也行,在佛堂旁边放个凳子,坐在那里诵也行。诵经的时分,要放下全部,专心致志。

诵经有两种重要的方法。一种叫止诵,一种叫观诵。

止诵的时分,心无杂念,一字一字,好像流动的泉水,一滴一滴,总是流在同一个方位上。

当止诵有必定功夫了,就能够观诵。观诵,比方诵《心经》时,“观安闲菩萨”,观想有一尊观安闲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怎样一种境地呢?或许诵《弥陀经》时,诵到各方有佛,你就观想自己处在虚空之中,看到东方有很多佛,西方有很多佛,南边有很多佛,北方有很多佛,忘掉你这个佛堂,忘掉你这个家,忘掉这个地球,这便是观。

假如止诵,就不要去思维,不要去别离;假如观诵,就要思维法义。比方诵《金刚经》,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感觉呢?你就要思维这个法义。当然,这个法义你要提前选择好,诵经的时分,只是一片刻间而过。为了能够观诵,平常你要去听闻讲《金刚经》,了解其间的意思。

诵经后,咱们要回向,回向给谁呢?给一切众生。不要只想着你自己。不要想着:“我今日腿疼,我念一遍《金刚经》吧。”假如你腿疼,你要想着:“十方国际一切和我相同腿疼的众生,今日腿疼都消失了。”把你的心量扩开,不要只在你的身上打转。假如在你身上打转,那便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回向,真实的功用是什么?便是突破自我的局限。不是去执著什么,而是抛弃、舍掉。

回向之后,再礼佛三拜,结束你的功课。

五、早餐

下来,作为家庭主妇的,便是要做早餐了。

咱们现在的人很懒,大多睡到九点四十五分才起床,尤其是年青的人,不做早餐。医学上说,早餐假如不吃的话,心脏负荷会超重,并且特别容易得心血管的疾病。所以早餐必定要吃。晚餐能够少吃,或许不吃,这是符合生理规则的。现在很多人晚上吃得多,早上简直不吃。当然咱们也不用强求谁。可是,你想身体健康、精神百倍,就应该改动不良的饮食习惯。

做早餐时,你不应该想到:“天天给先生做早餐,给孩子做早餐……多麻烦,这简直是一个担负!”你应该怎样来想呢?应该想:“我今日要供养他们,供养我的爸爸妈妈,供养我的家人,乃至要供养三宝,要供养全部人。”用这种心态做事,你还会牢骚满腹吗?必定不会,心态必定会很好。

咱们为什么会烦恼?便是自己在做这件事,可是心态欠好。为什么心态欠好?便是老觉得:“我在给他人做工作,我给你做工作,我对你这么好……”那你就违反了施舍的准则,三轮体空的准则,便是没有我,也没有施的东西,也没有受施的人。可是咱们处处著在这个上,觉得“我在给你做东西”,很烦恼,好像受压迫的感觉。所以有人会宣布这样的慨叹:“女性很辛苦!”

女性很辛苦吗?女性是菩萨,一点都不辛苦。这个国际离开了女性能转吗?女性很重要。不要觉得辛苦,应该觉得很高兴。把先生、孩子、爸爸妈妈、师长,都要照顾好。

六、吃饭

做好了饭,就要吃饭。这里有重要的仪规。对居士来说,在佛门里吃饭,和在家里吃饭,要求是差不多的。

榜首个要求是什么?静默。禁绝有声响。禁绝唱一首锅碗瓢盆的赞美曲,“啪啪”地响。安静的吃饭,本身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宣布各种响声,他人听了也烦恼。所以释教的吃饭,严禁说话,严禁杯盘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我在西安大雁塔住,那是玄奘法师翻译经典的当地。其时玄奘法师的译堂,有一千五百位落发人。有一天皇帝来观赏,看见一千多位落发人坐在那里吃饭,却听不到碗筷的响声,并且没有任何人提出要求,多么肃穆,多么庄严。皇帝吃了一惊,对玄奘法师说,假如我的戎行像你们这些落发人这样整齐,那我的戎行能够所向无敌。

第二点,不要挑好坏。能吃就要有感恩之心。你要想到,很多人还没得吃呢。知足才干常乐。

第三点,吃完之后,大盘子放在底下,小盘子放在上面,再小的盘子放在上面,然后你再走,这是一个重要的规则。西方人用餐,假如收盘子的服务员没来,他们也会把吃完的盘子这样叠放起来,非常整齐。不像咱们这边吃饭,经常吃得一桌子都是残羹剩饭,像战场相同。

吃饭的规则代表着文明,代表着修养,代表着心里境地。你有没有常识、文明,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跟我面对面地吃饭,我能看穿你。

这代表着人的修养。曾经我的师父告知我:“你答应你的地板上有这么大一片污点,你必定会答应你心中有比这更大的一块黑暗。”日子中整整齐齐,活得才精神。

第四点。请客吃饭,客人没到,咱们不能先动筷子。作为小孩子,老一辈没到之前,不能先吃。

可是现在的教育不同了。现在家长让最小的先吃,孩子吃完大人才吃。

曾经不是这样。曾经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孩子先吃完了,要对爸爸妈妈说:“我吃完了。”假如爸爸妈妈答应,才干够离开。假如爸爸妈妈没说话,就应该坐在那里,等他们吃完,一起起身,这才是规则。

现在太“民主”了,反倒欠好,人没有上下。孩子眼中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师长,没有规则,就这么乱。

咱们作为释教的居士,吃饭的时分更应该遵守规则。作为家庭主妇,吃完了必定要拾掇碗筷,这都不用说了。

呼吸之间而已。

2024-03-17 13:53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