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生日到底是怎么来的?
据民间习俗,二月十九日被奉为观音涎辰日,六月十九日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日,上述日子统称为“观音香会。”
在佛门诸神中,观世音菩萨是最受古代民间百姓信奉、喜爱的一位神祗。它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被尊为四大菩萨,而地位又在众菩萨之上。观世音的名称,很有一番讲究。“观”指“观照”,是以佛教的圆通大智来观照;“世”指人间六道(如天、人、阿修罗等);“音”指众生遇难时念观音名号的悲切声音。可见,所谓“观世音”,就是说当芸芸众生受苦难时,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立即前去解救。这个名字本身,就显示了这位菩萨的大慈大悲和无边法力。观音菩萨受人喜爱,与她那面目清秀丰满端庄的女性形象有关。她头戴花冠,项佩璎珞,腕饰金钏,腰束罗裙,全身装饰雍容华贵,俨然一副贵妇人模样。因而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娘娘”。她法力无边,普度众生,人们还称她为“送子观音”、“引路观音”等等。其实,观音原本是男性。相传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中,有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又叫双马童神,象征着慈悲和善。它们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又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因为在佛教发源地的古印度,所有菩萨都是“勇猛大丈夫”,观世音也不例外,印度佛像中的观音就是一位留着胡须的男子。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尤其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中华大地,佛教徒中有众多女信徒,她们崇拜的众多的佛都是男性,这不免让她们失望。她们渴望众佛中有女性的身影,于是,改造佛像时,便将观世音女性化了,甚至她的国籍、民族全都按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更有好事者,还为她般配了一位真心相爱却未能成婚的丈夫——韦驮菩萨。观世音的慈悲胸怀和慈善心肠,与中国人的善良品质相吻合了,人们尊崇他,誉之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并把他改造成一位女佛,就不足为怪了。有道是“世上无神鬼,尽是人在闹”,信矣。人们喜爱观世音,多称观音为“观音娘娘”,据说观音菩萨与观音娘娘不同,娘娘是可以吃荤的,所以,祭祀时均用动物肉食作供品。
观音菩萨是旧日中国各地都普遍奉祀的神明。俗传观音菩萨是二月十九日出生,九月十九日出家,六月十九日得道。因此,无论民间还是佛门,在这三个日子都要举行纪念享祀活动。观音也叫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俗称观音菩萨、观音大士。观音为阿弥陀佛的左胁持,为西方三圣之一,又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民间尊奉其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民众认为,众生遇难只要喊他的名字,让其“观。到“世音”,即前来救助,故称观世音。观音被各地民众普遍奉祀,观音金身及观音寺庙四处可见,香火缭绕,终岁不绝。其中享祀活动以诞生、出家、成道三日为盛。潘荣陛餐帝京岁时纪胜》记北京此俗云:(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诞辰?正阳门月城内观音庙香火极盛,城内外白衣庵、观音院、大悲坛、紫竹林,庙宇不下千百。皆诵经聚会。六月十九日登莲台,九月十九日传道妙,如前行之。有善信唪大悲咒戒荤酒者,二、六、九食素三月。享祀观音的习俗活动大体有:届期或其前后,吃斋茹素,谓之“观音素”;祷祝许愿,还愿,多是妇女焚香舍物,祷祝以求子嗣,得嗣则还所许之愿。三日之中,又以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为最。《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江苏吴中此俗云:二月十九日,为观诌诞辰。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施佛前长明油灯,以保安康。或供长幡,云求子得子。既生儿女,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僧:尼建观音会,庄严道场,香花供养。
2024-03-17 13:53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