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用什么名字究竟有何讲究?

繁体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本来这已不成其为问题,但是近有一人出家之后,仍旧用其俗名俗姓,在佛刊上发表一些杂文,并且发布消息,广告教界,所以引起很多人的疑问。

从本质上说,出家之后,仍用在俗时的姓名,虽然违反了传统的常规,但也未必做到了“标新立异”也许那位仍用在俗姓名的出家人,正想做一番复古的运动?

我们考诸佛典,佛世的诸大弟子,在俗时用什么姓名,出家之后,仍用什么姓名,佛陀收受弟子出家,决不另外给予一个法名,所以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罗侯罗,都是用的俗名或俗姓,尤其是姓氏,往往是随俗的,比如迦叶是姓,所以佛陀座下的弟子之中,就有很多叫做迦叶的,例如陀婆迦叶、跋陀迦叶、郁罗迦叶、摩诃迦叶等等,出家弟子中固有姓迦叶的,在家弟子中,更有姓迦叶的,此一迦叶之姓,且可溯源于释迦佛之前在人间成佛的迦叶佛的族姓,可知迦叶佛的佛号,也是由其族姓而来。即使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也是佛的族姓,所以出家人用俗姓俗名,并不算是新发明。

佛教到了中国,最初从西域来的僧人,我们往往皆以他们的国籍,作为他们的姓氏,天竺来的,称之为竺某某,比如竺法兰、竺佛朔、竺叔兰等人;月支国来的,便称为支某某,比如支娄迦谶与支谦等人;康居国来的,便称为康某某,比如康僧会等人;安息国来的,便称之为安某某,比如安世高与安玄等人;中国人最初出家为沙门者,仍用俗姓,比如严佛调及朱士行等人,但亦多有承用师姓者,跟随何人出家,便用何人的姓氏,比如于法兰的弟子,有于法开与于道邃等人,竺道潜的弟子,有竺法友、竺法蕴、竺法济等人。有的出家人是由师承而来的姓,有的则为由于私淑敬慕而得的姓,所以中国早期的僧人,多用竺、支、康等的姓氏。

但在西域来的沙门之中,也有很多是用三宝——佛、法、僧为姓氏的(注一),比如佛驮跋陀罗、佛驮什、佛图澄、佛图罗刹、浮陀跋摩等人,均以佛字为姓(佛驮、佛图、浮陀与佛陀的梵文是同一个单字);昙摩罗刹、昙摩难提、昙摩耶舍、昙摩流支、昙摩蜜多、昙摩谶(亦称昙无忏)、昙无竭等人,均以法字为姓(昙摩、昙无与达磨的梵文,也是同一个单字);僧伽跋摩、僧伽跋澄、僧伽提婆、僧伽达多、僧伽婆罗等人,均以僧字为姓,因此在中国出家人中,用佛(觉)字法字与僧字为姓名者,也就多了。

至于采用释字为姓的出家人,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以晋代为始,那是由于道安法师(西纪三一二至三八五年)的提倡而来,他在以释字为姓之前,也是以竺字为姓的,故在佛教史上,可以看到释道安与竺道安的两个姓名。道安法师倡导僧人以释为姓的原因,是佛陀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四姓出家,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子,所以然者,生由我生,成由法成,其犹四大河,皆从阿耨达池出。”(增一阿含经)(注二)

这在各部律中,也都说到,但是道安法师,不唯不曾见过大律,当其创始以释迦为姓之际,增一阿含经,尚未东来,嗣由僧伽提婆译出之后,竟能与佛意悬合,所以从此之后,出家人用释字为姓的,便渐渐地普遍了。

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因为佛时的弟子们,并未皆以释迦为其姓氏,虽然由于印度宗教的复杂纷歧,并且每一宗教,都有其出家的徒众,印度通称出家者为沙门,如要分别沙门的宗教信仰,便不得不以宗教的名目作为识别,比如尼乾子外道有沙门,婆罗门教也有沙门,所以在佛教中出家的,便以“释子”作为区别,称为“沙门释子”,使人一听,便可知道这是佛教的出家人。因此,“沙门释子”,只是说明其身份的类别,并不含有姓氏的意义。

至于说“四姓出家,无复本姓”,四姓的姓,也只是说明种族的阶级,而非姓氏的意思,古印度的社会,将人分成四大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阶级与阶级之间,壁垒森严,高下悬殊,婆罗门种的人,永远是高贵神圣的,首陀罗种的人,永远是卑微下贱的,这在印度其他的宗教——特别是婆罗门教的观念中,乃是牢不可破的,唯有在佛陀心目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一旦信佛出家之后,不复再有四大阶级的分限,大家都是释迦的弟子。但此并不含有否定俗姓的意思,如以俗姓的数目而论,在印度境内,绝不止于四种姓氏,当亦可知。

那么,准此而言,今日的出家人,不以释字为姓,仍用俗姓俗名,也是对的了?这也未必见得,因为凡是一种好的风尚,成为公认的习惯之后,若无更好的理由与绝对的必要,我们就不必破坏它,破坏了旧的并且是好的,而又不能创立新兴的与更好的,我们是不必破坏的。中国的出家人以释字为姓,虽非原始佛教的规范,但其能将出家弟子统为一姓,也正表达了僧众和合的意义。

我们再说法名之由来,这在原始佛典中,也是没有根据的,佛陀成道之后,从最初于鹿野苑中度五比丘出家开始,直至临将入灭时最后度须跋陀罗出家为止,未尝为其出家的弟子取过一个法名,佛教来到中国,第一个有史可考的中国沙门,是严佛调,佛调二字,也许正是他的法名;早期有史可考的另一个僧人,是朱士行,士行二字,则不像是法名了。即使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人皆有法名,连朱士行也在其中,但是以后的法派与字辈的建立,却非中国佛教的最初面目,中国最初的出家人,虽然也有师承,但均没有法派与字辈的排列,那是出于越祖分灯以后的禅宗祖师,为了门户的建立,标显徒众的传承,才有法派字辈的名目。其实,早期的禅门宗师,也没有这种打招牌的名堂,比如百丈怀海是南狱怀让的再传,以世俗的观念说,他们是祖孙的关系,但他们二人,皆以怀字为名,其非法派与字辈的传承,自亦可知,在有马祖道一下传天皇道悟,师徒两人,同用一个道字,当亦没有法派与字辈可言。法派字辈的开始,可能是在禅门五宗的分张之后,故到相传至今的曹洞宗与临济宗,依旧各有各的法派及字辈。其实,禅宗的法脉,自清季乾嘉以来,早已失却光辉,所存者仅是派字而已!说起来,今日的出家人,绝对多数是禅门的子孙,试问能有几人真正做着禅门的工夫,接通禅门的法脉了?

因此,在今日来说,虽然没有反对法派字辈的积极理由,但也不必把法派字辈看得如何认真。禅宗的派辈,是效法中国的宗族谱系而来,但在族谱之中,大房出小辈,么房出长上,这在佛教来说,乃是绝对错误的,佛弟子是以入佛先后分高低,受戒次第别尊卑,怎可用派字的排列论辈分呢?否则便是非法非制,非佛所教!

那么,法名这一规矩,也可废止了?这倒不必,佛教到了中国之后,僧人使用法名,由来已久,即在南传的小乘佛教,他们的出家人,也都有其法名,以法名来表示已经进入了佛门,一切重新开始,故由法名的取得,也表明了一个新人生——佛教的人生。所以,法派字辈的沿袭,乃是不紧要的,法名的使用,却是一椿好事。不过,出家人收受徒众,不一定要承继各宗的字派而取法名,徒众的法名,也不一定专用某一个字作为依准。

最后,我想附带提出一点:向来,出家人往往爱用僧字作为姓名,这是对的,但也是错的,僧字是梵音僧伽的简称,僧伽的本义是众,我们中国以三人为众,佛教则以四人为众,四个比丘以上的团体,称为僧团,四个比丘以上的会议,称为僧羯磨,一个比丘乃至三个比丘,皆不得称为僧伽,只能称做沙门或比丘(比丘尼),如以比丘(比丘尼)称为僧人,那还说得过去——是僧伽之中的人,所以在本文前面举有几位西域来的出家人,是以僧伽作为姓氏的,今日有人以僧为姓来代替以释为姓,大体上是可以的。但是如以僧字为名,称为某僧或某某僧,那就错了,因为一个出家人是无法代表僧伽的,一个比丘自也不能成为僧伽。还有一些出家人,为了自我谦逊,在书信上往往自称小僧,那简直是污秽了僧宝,你自己可以谦下,岂能代表所有的僧伽全体向人谦下呢?虽在超佛越祖的禅宗祖师,多有用“老僧”自称的,但那不是佛制。

注一:

佛在入灭之时对阿汉罗规定了比丘之间的称呼,并说:“又诸比丘欲立字者当依三尊。(增一阿含经卷三七“八难品”四二·三)

注二:

(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七“八难品”四二·四:“佛告阿须伦……我法中有四种姓,于我法中作沙门,不录前名更作余字,犹如彼大海四大江河皆投于海而同一味更无余名。”

(二)增一阿含经卷四四“十不善品”四八·三:在弥勒佛的时候“比丘姓号皆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诸声闻皆称释迦弟子。”

2024-03-17 13:53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