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仪轨你确定你都知道的很清楚?

繁体

 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一切罪障皆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一切罪根皆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四、诵戒(跪诵)诸佛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今逢白(黑)月十五(四)日,我弟子某甲,谨于佛前诵戒。第一、不杀生,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第二、不偷盗,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第三、不邪淫,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第四、不妄语,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第五、不饮酒,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受戒易,守戒难,莫将大事等闲看,浮囊渡海须勤护,一念差池全体残。理胜欲,便安澜,把定从来生死关,任他逆顺魔军箭,凛凛孤怀月影寒。五、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言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番三拜)六、回向诵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拜)

一、授居家三皈仪规

(一)请师

一、受三皈依者齐集大殿对面立。二、鸣引磬,接钟鼓,转向上;顶礼三拜,一问讯。三、转身再对面立。四、引礼师引为首者,迎请法师。五、法师到大殿已,顶礼三拜;为首者执香旁立。六、法师升座,拈香,敛衣而坐。

(二)礼佛(举香赞)

性觉灵明,寂照真常。昔迷今悟露堂堂,三宝是慈航。一瓣心香,皈礼法中王。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求受皈依

夫宅中宝藏,非指示而莫晓;衣里明珠,必解说而方知。若不依僧,安能闻法?苟非佛法,无以出尘。今居士等人,身处世俗,念欲皈真,理须求请明师,乞受净法。我今为汝等恭请某堂上某和尚,为汝等作三皈本师。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称自己名(受皈依者,即各称自己法名)。其余言词,皆随我道:大德!一心念我,弟子(各称法名)今请大德为三皈本师。愿大德为我作三皈本师。我依大德故,得受清净三皈。慈悯故。(如是三请,每请一叩首。然后长跪而听。)

(四)法师开示(和尚鸣尺,云)

善男子等,汝今既已殷勤申请,可为汝作三皈本师。所有言词,听我开导。原夫佛未御宇,邪师说法,言皆是妄。法不契理,盲引痴愚,欲升反坠。佛出世间,如杲日丽天,群昏灼破;似皓月当空,万有清凉。诸佛诚为反邪归正之导师,与乐拔苦之慈父!良以一切智,穷彻因果,若性若相,靡不实知。两足尊,圆满福慧,若折若摄,无非利物。自佛始证无上菩提,初游波罗奈国,耶输伽父,信受三皈。教源肇起於西天,法水漫流于东土。直至于今,在家二众,四生九有,咸沾恩泽。汝等欲受三皈者,准律所明,共有五种三皈:一、翻邪三皈;二、五戒三皈;三、八戒三皈;四、十戒三皈;五、具足戒三皈。然今所受,是第一种三皈也。复于所皈三宝,而有住持一体之别。若不知之,恐执相昧理,偏理废相。是故我今先为示明:所言“住持三宝”者,如来出世,夜观明星,树王得道,是为“佛宝”;依一实相,说四谛法,是为“法宝”;初度陈如五人,召善来比丘,是为“僧宝”。佛灭度后,以刻铸图绘如来遗像,是为“佛宝”;贝叶黄卷,三藏圣教,是为“法宝”;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弘佛化,是为“僧宝”。所言“一体三宝”者,以一实相慧,觉了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双忘双照,三智圆觉,是自性“佛宝”;所觉法性之理,三谛具足,是自性“法宝”;此觉慧与理事和合,是自性“僧宝”。而住持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间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所言“皈依”者,《显宗论》云:“救济之义。以皈依三宝,能息无边生死苦轮,远离一切大怖畏故。”须知,舍住持三宝,别无一体三宝;离一体三宝,更无住持三宝。住持是相,相即性中之相;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性如镜面,相如影像,镜里观花,花不离镜;水中望月,月不在水。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性相一如,二而不二。迷之者,流转生死;悟之者,成等正觉。汝今既能深信皈依“住持三宝”,则本有“一体三宝”,法尔具足。如是性相不乖,理事双明,方为真正受三皈者。(上文请再详讲一遍)汝等已谛闻我语,能一一信解否。?(受皈依者应即回答云:“能解。”)汝既能解,能一一如法受持否?(受皈依者应回答云:“能如法受持。”)

(五)请圣(法师鸣尺开示云:)

善男子!汝等既能如法受持三皈者,应当先请十方三宝,以为依怙之尊。次屈一切万灵,而作镇严之主。汝等起立合掌,至心作观,随我启请。各人称自己法名。(和尚起座,拈香作梵。海众合掌,齐音同和)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法名)一心奉请:娑婆教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十方诸佛,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皈。(三请,每请一叩首)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法名)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真净,甚深法宝。谨运一心,皈命顶礼!(三请,每请一叩首)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法名)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律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某某堂上某某老和尚。惟愿诸会尊者,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皈。(三请,每请一叩首)香花迎,香花请(名称法名)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惟愿不违本誓,监坛护戒。(三请,每请一叩首)(如是一、二、三请已竟,和尚就座而坐。受皈依者,仍复长跪合掌,诚谛而听。)

(六)忏悔

上来迎请三宝证明。今则三宝慈光,摄照汝等。窃恐旷劫至今,造诸恶业,障闭心源,不堪纳受。是故汝等,应对三宝前,生大惭愧,生大怖畏。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求哀忏悔。称自己名,随我语言。一一自说:我弟子(各称法名)从无始劫,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以上和唱三遍)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七)受皈(法师开示)

汝等对三宝前忏悔已竟,罪业必定消除,身心自然清净。汝当外托事仪,内明理观,而起广大慈护之心,遍缘一切情非情境。于此境上,誓愿断恶修善,利济众生。心境缘览,系法于心。心法和合,名曰三皈体。皈依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应随我语,端身合掌,至心皈依。我(自称法名)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如是三番皈依,三叩首)上来三皈,正是纳体於心。更加三结,得法圆满,谓之三番羯磨。汝当至心,随我语道:我(各称法名)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悯故。(如是依师自说毕,一叩首。三说三叩首。下皆同此)我(各称法名)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悯故。我(各称法名)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悯故。(以上各三遍)

(八)发愿

善男子!汝等既皈依三宝,已获本体,则心有所皈,身有所依。当起妙用,发大誓愿。所言妙用大愿者,应观苦、集、灭、道四谛,而发四弘誓愿:一观三界九有一切众生,未度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迷真逐妄,不思出离。是故汝今发愿,度尽众生。二观三界九有一切众生,未解集谛,十使、见思、五住等惑,缠缚不脱,随业报生。是故汝今发愿,断尽烦恼。三观三界九有一切众生,未安道谛。戒定般若,十二部经。无熏闻思,不知修学。是故汝今发愿,勤学法门。四观三界九有一切众生,未得灭谛。迷觉体者,不信佛心;悟觉体者,分证未圆。是故汝今发愿,必成佛道。汝今既知观境发愿,当以慧照现前。随我语言,至心合掌。恭对三宝前,发四弘誓愿。(和尚说一句,受皈者复一句。四句毕,一叩首。共三遍。)我(各称法名)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各称法名)烦恼无尽誓愿断。我(各称法名)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各称法名)佛道无上誓愿成。

(九)显益劝嘱

善男子!汝今已发四弘誓愿,则智为先导。但坚信行,有愿必从。汝虽身同世俗,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校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人以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香花种种供养。其福虽多,不如有人以纯净心,皈依三宝所得功德。”汝今当生大欢喜,生希有想。愈增深信,愈坚弘愿。出烦恼渊,至菩提岸。即今所受三皈,以为出世正因。慎勿退失,谨守修行。汝能依教奉行否?(受皈依者应答云)答:能依教奉行!

(十)回向

授皈依功德圆满,大众合掌,同音念佛回向。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十遍、百遍)受皈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2024-03-17 13:53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