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下)一一初后行二事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初后行二事
通过学习《修心七要》,我们的自私越来越减少,利他之心越来越增长,以此为基础,逐渐生起菩提心,这就是学习《修心七要》的最终目标。
在学习《修心七要》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随时提醒自己保持利他之心,要观察自己的心,在学习《修心七要》之前和之后有没有变化?必须体现出学习的价值,否则的话,除了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菩提心的种子之外没有其他意义,那就非常可惜了。
佛陀三转法轮,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最殊胜的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发菩提心、行利他事。菩提心不是一个装模作样的姿势,更不是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真正修习菩提心,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如果表面上学习了《修心七要》,也修持了自他交换,但行为处事仍旧是自私自利,那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就像一个医学生,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可以从高明、有经验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但学成之后并不是用在医学院、用在老师身上,而是要用在病人身上。学习《修心七要》的成果也不是用在佛堂里,不在舒舒服服的坐垫上,而是必须用在他人身上,要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从有缘人开始。
《修心七要》是修持菩提心的法教,菩提心虽然非常殊胜、伟大,但修菩提心是最难的。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内心中最丰富、最根深蒂固的东西就是自私自利,学习《修心七要》就是不断去除我们心中与菩提心相违背的观念,这比从我们身上割肉、断骨还难,没有哪种手术能切除我们心中的自私自利。
我们要将《修心七要》的内容牢记于心,修行一定要接地气,要在实际生活中不停地为他人付出、奉献,要去除违背菩提心的一切障碍,逐渐减轻乃至断除自私之心,最后破除我执。自私降到零的时候,就可以提供一个修持菩提心的圆满空间,菩提心的展现就会非常纯粹、健康。正如一个容器,先要把里面的毒药倒掉,把容器洗干净,才能注入甘露妙药。把毒药倒掉就是去除烦恼障,把毒药倒得一干二净了,但还能闻到它的味道,这就是所知障,也就是我们内心中的习气。这两种都净除之后,才可以注入智慧甘露。
不学《修心七要》,不修菩提心,根本无法破除自私和我执。其他宗教可以使自私变小、变轻,或者把它压住,但无法根除,所以说其他宗教不究竟。只有佛教才能彻底根除我执,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就是佛法的殊胜之处。佛法的空性正见也是其他宗教所缺乏的,空性正见是无上的智慧,是菩提心的另一面。菩提心的一面是下化众生的慈悲,另一面是上求佛道的智慧。我们内心中的自私和粗大的贪、嗔、痴烦恼,可以用世俗菩提心来断除,我执和细微的烦恼,也就是所知障,则必须通过空性见、胜义菩提心才能彻底净化。
一、“初”
“初后行二事”,意思是说修习菩提心开始和结束时必须要做的重要之事。
“初”的修持就是发菩提心。比如早上起来要这样思维:昨天晚上我没有死去,今天还有生命,这是很幸运的,希望今天我遇到的所有人,我都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和帮助。要在起床后、没有刷牙之前就发起菩提心。起床后不要急着玩手机,不要像动物一样昏昏沉沉,要保持修菩提心的习惯。
早上太阳升起,万物生长,菩提心也要随之升起。然后你穿衣服、穿袜子、刷牙、洗脸、做早饭、走路,所做的一切都要与菩提心相应。这是善用菩提心的“引发力”,这种“初”的引发力特别不可思议。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如法地发起菩提心,可以念菩提心的偈颂,观想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在虚空中,在他们面前祈祷,在佛菩萨面前受菩萨戒,让自己更有力量。不然,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无力祛除一些违缘。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是为了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位。菩提心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利他,一个是自己成佛。换言之,发菩提心的目的就是获得佛果,而获得佛果的目的则是度众生。比如你想当领导,但你要知道领导的责任是什么,你能不能负这个责任。成佛的责任就是要利益众生,所以我们应该为利众生而成佛。现在我们很缺乏利益众生之心。如果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实践利他的事业,离成佛自然就近了。但如果我们的思想、行为之中,并没有展现利他之事,那就不必谈论什么成佛了。
所以,我们要在早上醒来时心里就生起强有力的发心:今天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要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恒不忘失菩提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正念,持之以恒。
二、“后”
“后”是指我们要在晚上睡觉之前观察一下,早上引发的菩提心力量强不强?中间有没有失去正念?菩提心保持了多久?如果早上的引发力比较强,中间也尽量保持了正念持久,那么今天的修行算是成功了,今天活得就有意义。然后告诉自己要继续加油。
如果观察到自己的菩提心引发力不是很强,中间正念不够持久,断断续续,很散乱,甚至跟人吵架、发脾气,或是心中生起恶念,这时就要忏悔!要在佛菩萨面前多念百字明咒,或是观音心咒、不动佛咒、三十五佛忏悔文等等。
进一步,如果自己今天做得好,应该发愿所有众生都像自己一样生起菩提心,并能消除自私自利等修持菩提心的一切违缘;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也要发愿,希望所有众生的不善行为和恶念都集中成熟在我今天的恶行和恶念之上,希望所有众生的恶果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他们内心中的嗔恨、自私等都集中成熟在我心中。总之,自己何处与菩提心相违背,就要严格地修正自己,并承诺、发愿,从明天开始一定要做好,不能一错再错。遇到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以菩提心对待。
世俗中的人会因为生意好、股票上涨而高兴,我们修行人则应该为菩提心的增长而感到高兴。如果我们没有违背菩提心修持,心中就会欢喜,就是种下了菩提心的种子,点燃了菩提心的明灯。
“初后行二事”的重点是首先要发起菩提心,最后要观察菩提心的修持是否成功。
这个教言不仅仅是针对菩提心而言,我们学佛后所受的任何戒律,比如茹素戒、烟酒戒、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等,都可以按照这句教言来修持。早上起来首先发愿能够持戒清净,晚上睡觉之前,再观察反省自己有没有破戒,如果破戒了,修持显教的可以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来忏悔,修持密乘者则可以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不动佛咒等来忏悔。
另外如果不小心破了戒,可以发愿天下所有破戒人的罪障、业障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比如早晨受了茹素戒,中午忘记了,吃了肉,晚上观察发现后,可以发愿天下所有破茹素戒的罪业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要有这样一种伟大的勇气和菩萨的愿力,这正是《修心七要》的核心精神。修习金刚乘者,如果对上师不够虔敬,与金刚师兄弟不够团结和睦等,都属于破三昧耶戒,首先当然要忏悔,同时还要发愿,愿天下所有破三昧耶戒的罪业,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忏悔,所有破三昧耶戒的果报,全部集中成熟在我今天破戒的罪业上,由我来承担、受报。
不能仅仅是嘴上说,而是要从内心真正这样发愿,这样菩提心才能增长,自私之心才能被破除。我们自身越能承担他人不好的事情,自己根深蒂固的自私就越会受打击,有时我们会因此而感到很难受,甚至受不了,其实不是我们受不了,是我执受不了,自私受不了。如果我们经受住了,自私就会不断减轻,因为没有人再保护它,它不断受打击、受折磨,只能越来越虚弱。
“初后行二事”,也不只是在早晚修持,任何修持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称为“初后”。例如上座修持前要发愿,下座前可以观察自己在这一座的功课中,起初有没有发菩提心;在观想、持咒等修持的过程中,是否以菩提心摄持了;最后观察修持有没有成功。其他如放生、做慈善,乃至日常工作、做生意,都可以用“初后行二事”来要求自己。菩提心的修持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座上,局限于佛堂中。正如《随念三宝经》所说,佛法有初善、中善、结善。初善就是要有一个菩提心的引发力,中善则要持之以恒,结善就是观察初善和中善的修持,最后回向功德。初善就像获得了非常纯粹的种子;中善则是将种子种在良田里,如果中间被火烧了,那中善就没有了;结善就是最终的收获。
做任何事都可以行菩萨道,比如为师兄们做饭,开始时想,这些人是我的金刚师兄,不久以后都会成佛,所以我为他们做饭供养他们,这就是初善;中间哪怕切菜时切到手指,也没有影响最初的发心,没有怨天尤人,还是开开心心地把伤口包扎起来继续做饭,保持菩提心;最后大家吃完饭,你把碗洗完了再观察自己,刚开始我发了愿,中间做饭,没有埋怨,没有发脾气,一直到洗碗都在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做事、让他人欢喜,这就是终善。
“初后行二事”是《修心七要》的一个窍诀,作为大乘弟子,做任何一件事,包括开公司、推广产品,都要以他人的利益为主,而不是以自己的生意、利润为主。做任何事,最初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后要观察,有没有对得起良心?
佛法并不是要求我们放弃工作、赚钱,而是要放下自私自利。修菩提心的人在工作中可能会比较吃亏,但这是好事,如果你的事业很大,赚钱很多,不见得是好事,说不定中间会积累令你堕入地狱的恶业。
总之,做任何一件事,最初的动机很重要,过程要如法,最后要检查自己的发心和行为。密勒日巴尊者曾说过,内心当中有菩提心的话,石头和木头都可以成为成佛的因。意思是说,如果内心当中菩提心的善念很纯粹、强而有力,那么所有你遇到的人和事物都会成为修心的助缘,哪怕是你看见的树木、石头、山河大地,也都会成为你成佛的因素。为什么我们有逆缘?原因就是我们缺乏菩提心,所以我们不喜欢的人就多,讨厌的人就多,内心中负面的念头就不断地增长。如果心中殊胜的善念很强大,一切都可以成为成佛的因。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帮助你的,什么是障碍你的。比方说,道、灭,这四谛中的还灭门,道谛跟灭谛是帮助你的,你能够修道产生寂静的涅槃,这是帮助..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文/嘎玛仁波切似水流年,不落的思念与情怀!忆念佛陀之恩!两千五百年前的荣耀之生,只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亲临世间。无依无恋的摒弃权贵,只为体味苍生的浓苦与愁乐。无畏无..
诵心经的好处是什么
念心经是学佛必须要经历的一段路程,因为只有对心经了解透彻了,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下一本经书,而且不要小看了心经这本经书,虽然字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它里面的精华要是了解透了,比你读几本经书都是有用的,因为念诵..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导语:如果时刻面对战火纷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维系,安居乐业无从谈起。要懂得感恩、珍惜并自豪可以身处一个富强安定的国家,并尽己所能地运用佛..
半夜哭声
半夜哭声人生下来,就面临着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想,有一颗慈悲的心肠,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而人类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将永远延续下去,我想靠的就是,这样一颗慈悲温暖的心肠。这慈悲的心肠,如鲜花鲜艳,大海广..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五一要决定去九华山。很多人都很期待。有六十位师兄报名。也有很多人去不了。障碍来了。大家知道不,去圣地,很多障碍的。因为圣地是怎么来的,是解脱来的,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解脱的。如果你去北..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一般而言,修密的人比较执著於感应,常听很多人说,我看到佛了,看到菩萨了;或是,做了种种不同的梦,以为自己修得很好,感应很多很灵验,快要成就了。其实,感应不是一件好事,中国..
发心护佛得果位
有一次,佛率领眷属走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路旁玩耍,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鼓,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弓箭。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蹦蹦跳跳地来到佛的身旁恭敬顶礼,然后对佛说:;这条路有猛兽..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频婆娑罗王等人恭敬顶礼佛陀后,便各自就座。此时,大众看见一直是事火外道的优楼频螺迦叶也身处其中..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文:转载)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问题】阿弥陀佛,嘎玛上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刚看到您的答疑文章,想请问您购买彩票算不算赌博,佛弟子买彩票这样如法吗?有的人一下子买彩票中大奖,是因为过去世布施过一大笔钱吗?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没有安全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抓住东西和哭闹。这种没有安全感与生俱来,就好像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陌生城市之前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条狗、..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因为对众生造了恶业,才会有所谓的冤亲债主。真正形成冤亲债主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有众生作为对境,我们才会造作罪..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