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断一切果求(一)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断一切果求

“断一切果求”是又一条非常重要的菩提心戒律,如果不谨记这条戒律,我们的修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会误入歧途,所以必须要牢记这个窍诀。


什么是“果求”?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只管如法修行,不问结果如何。

首先,对于修行能带来的功德抱有强烈的期待,这就是“果求”,当予以断除。

比如说,有些人皈依佛门以后,每天都烧香磕头、诵经念咒,做了很多功课,这样做的动机是盼望家庭和睦、工作顺利、生意红火;还有些人经常放生,目的是让自己健康长寿;还有些人做了很多布施、很多慈善,希望自己下辈子能变成亿万富豪。

这些修行的动机仅权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都属于“果求”。这些善行虽然很好,但因缺乏出离心,就不是如法的修行,不能够成为解脱的助缘。

再比如说,我们修“自他交换”修了很久,自认为我执已经很轻了,很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境界,于是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我们敢去,别人不敢碰的东西我们敢碰,别人不敢毁的我们也敢毁,别人不敢说的话我们也敢说,处处想表现得与众不同。为了获得别人的赞叹和恭敬,虚假、造作地做出并不符合自己内心真实水平的行为,这也属于“果求”。

还有,我们用佛珠念了很多咒,佛珠的颜色变深了、包浆很美了,于是故意拿给别人看,显示自己修行的功夫很深,这样的小事也属于“果求”。

或者我们接了四加行的法以后,为了显示自己很精进,强迫自己在半年之内必须完成,但在质量上对自己却没有要求,只有形式上的执着,这也是“果求”。

为了炫耀自己修行优于他人的一切言行,都属于“果求”。

还有一类“果求”,就是对修行瑞相的盼望和执着。

比如说,我们修了一天金刚萨埵法,修得非常辛苦,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腰酸腿痛,目的只是为了能亲见金刚萨埵,亲眼看一看金刚萨埵的甘露怎样从自己的头顶流入,这就是“果求”。

或者我们今天禅修的感觉很好,平静且舒适,于是下座以后赶紧去照镜子,看自己脸上是不是出现了什么菩萨的特征。

还有些修行人常常会这样想:我做了那么多功课,为什么连个好梦都没有啊?这也是“果求”。实际上,没有好梦是一种幸运,是佛菩萨的加持,如果真有了好梦,很可能会着魔的。

还有些人把佛法当作一种交易,如若生病了,赶紧去求药师佛的咒,然后夜以继日地拼命念咒,盼望能早日痊愈。一旦病情没有好转,就会对药师佛产生埋怨情绪,这也是“果求”。

有些人修了很多年,不仅没有梦到什么瑞相,反而做了很多噩梦,于是开始怀疑传承的清净,怀疑上师是不是如法,这就是“果求”的过患。

在学佛的过程中,好的征兆或不好的征兆都代表不了什么,即使出现了一些好梦或瑞相也并不重要,如法地做到上师的每一个要求才是最重要的,要断除一切对结果的执着。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法,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如法地把握过程中的每一个当下,至于结果如何,不必过于在意,交给因缘业力去决定。这就是“断一切果求”。

修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闻法的阶段、觉受的阶段、证悟的阶段,或者称为基、道、果。对应这三个阶段有三解脱门:基的阶段要保持空性见;道的阶段保持无相,不可有任何着相;果的阶段保持无愿,对于果不可有任何执着。三解脱门都属于“断一切果求”。

这三个阶段可以用飞机的飞行过程来做比喻:飞机在起飞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于闻法的阶段,这个阶段看似平凡,但至关重要,决定了未来的飞行是否安全、能否成功;第二个阶段是从起飞到升空的过程,相当于觉受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飞到了安全高度,开始平稳飞行,翱翔于白云之上,展翅于万里晴空,这相当于证悟的阶段。

每个阶段的修行都必须断除对结果的执着,尤其是在觉受的阶段。我们闻法之后,努力修行,慢慢就会进入觉受的阶段。觉受如果非常如法,会逐渐引向开悟。觉受的阶段也是修行人最难闯过的险关,会出现三种果求,导致三种危险。

第一,内心会产生乐的觉受。当乐受产生的时候,有正知正见的人会以空性见来摄持,转换乐受。没有空性见地的人,会追求乐受、执着乐受,这样会导致修行人投胎于欲界。

第二,光明的觉受。在这个觉受中会看到一些光明,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这是禅修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但如果执着于光明的觉受,修行就会误入歧途,导致来生转生于色界。

第三,无念的觉受。在这个觉受中,不用说粗大的烦恼和杂念,连细微的念头也没有了,修行者往往会执着于这种觉受,误认为这是开悟的境界,导致轮回于无色界。

觉受本来可以成为证悟的因,但由于执着于觉受的果,觉受反而变成了轮回的因。就犹如飞机在升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达到安全高度就停止上升,这非常危险,很可能会导致机毁人亡。

觉受有极多的种类,以上三种只是概论。如果执着于果求,一切觉受都会变成修行的误区,这就是为什么《修心七要》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坚持训练“断一切果求”。

“果求”对我们的解脱非常不利。只要还有“果求”,修持再殊胜的高深大法都是不如法的;如果能“断一切果求”,任何微小的善行都能成为解脱和成佛的助缘。

总而言之,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不能怀着太多的目的去修行;只管如法修行,不问结果如何,这是“断一切果求”的含义。

二、一切出于私心的修行都是“果求”

“果求”还可以从三士道的角度来理解:

下士道属于人天乘,修行的发心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此世的安乐或来生的幸福;中士道属于小乘,修行的发心是为了让自己于轮回苦海中获得解脱;上士道属于大乘,修行的发心是为了让一切如母有情解脱轮回苦海。

《修心七要》属于大乘,从《修心七要》的角度看,下士道和中士道的修行目的都是为了自己,都属于“果求”,当予以断除。

任何修行,必须观察发心是什么。修行的行为本身并不能决定结果,结果由发心来决定。因此,“果求”的另一个定义就是指一切以满足私心为目的的修行,都应该予以断除。一位合格的大乘行者,必须时刻观察自心,做任何事的发心都不能只为自己。

格西班大师的三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断一切果求

格西班大师是古时候噶当派的成就者,在获得成就以前,他和我们一样是凡夫,心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自私的念头。与我们不同的是,他时时刻刻都在观察自己的心。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法会,坐在很多喇嘛中间。法会开始之前,施主给大家供养酸奶,施主拿着酸奶壶,沿着喇嘛的行列逐一把酸奶倒进大家的碗里。格西班远远望去,觉得壶里的酸奶不是很多,心想:“会不会轮到我的时候就没有了……”这个一闪而过的私心念头被格西班发觉了,于是他立刻把碗倒扣过来,等施主走到面前时,他对施主说:“谢谢,我的自私之心已经享用过酸奶了”。

第二个小故事:格西班曾在一个山洞里长期闭关,一天,有人告诉他明天会有施主来拜见他。格西班很高兴,于是清扫房间,把佛龛和供具都擦拭得一尘不染。清扫之后,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格西班忽然警觉起来,他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格西班觉察到,自己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供养佛陀,而是出于私心,想取悦施主,以求得更多的供养。于是格西班抓起一大把尘土,洒在洁净的佛龛上……后来印度大成就者帕当巴桑杰听说了这件事,赞叹道:“那一把尘土是藏地有史以来最好的供养”。

第三个小故事:格西班曾在一位施主家里诵经,施主在房间外准备午饭,屋里只有格西班一个人。他看到身边有一个茶叶罐,于是想偷偷拿一些茶叶带走,他伸出右手探进茶叶罐,这时猛然警觉:“这是不对的,是小偷的行为!”于是格西班立刻大喊:“抓贼啊!抓贼啊!”施主全家听见喊声,赶紧拿着棍棒扫帚跑进屋,进来一看都愣住了,格西班用左手抓着右手,正在大声控诉着自己的盗窃罪行。

格西班后来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三个故事也在藏地广为流传,成为后代行者的修心窍诀。我们要向大师学习,要随时观察自己内心的动机,断除一切私心,这就是“断一切果求”。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我们看佛陀一生的行迹,初发心是在做太子的时候,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说他出去郊外去参观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体会就很深,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十..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饮食起居要能够走向正常,延年益寿。中国古人说得很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是过的人正常生活,早晨天亮起来,晚上太阳下山可以休息了。中国人懂得养生,子..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我们这个地方,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有取舍,因为你有分别。这个世间虽然都是假的,你把它当真,你要想得到、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受用它,这是见思烦恼,这是轮回心。这轮回的念头要舍..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