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无我”(向庆)
漫谈“无我”
向庆 佛教的经典和论著浩如烟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出的修持方法理论也千差万别,故而在印度有二十部之争,中国有八宗之别;在地域上又分南传北传之异。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其目的都是为了脱生死苦海,登涅槃彼岸。要了生死,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修行。所谓修行,修是修改,行是行为和习气;修改我们不好的行为和不良的习气就是修行的字面含义,在诸多行为习气之中,最大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我执。记得美国教育家卡耐基在《人性弱点》一书中提到,美国电信部门对用户的调查之中,在电话里用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我。人人皆以“我”为尊,我的一切最为重要,他人皆在其次。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大都基于众生我执而展开的,因此许多经典都可以看到破“我”的文句和内容。如《金刚经》佛陀一而再地教诲菩萨度生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说:“五蕴皆空。”五蕴是构成生命的五种因素,空就是生灭无常,刹那变化,这句话也就是无我义。《涅槃经·邪正品》:“善男子,若有说言,如来不为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无常变异,以得空法,宣说无我,不顺世间,如是经律,名魔所说。”如果说言,如来宣说的无我义理,不顺世间,这样的经律就是魔所说,绝非佛法,是故“诸法无我”成为三法印之一。既然漫谈无我,首先必须对我的含义要有所了解。佛教说的“无”往往和“空”相近,是针对“有”而立的否定概念名词,是治我们的执病,并非一无所有的断见;是要人们以“无”去对治“我”的执迷,以及因“我”产生的各种梦想颠倒,造业受报,轮回六道。“无”正如数学的0,从正数讲是最小的,从负数来说却是无穷大,如果认为0是一无所有,那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对数学一无所知;同样对“无”如此理解,也可以说对佛法一无所知。我,梵语A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引申为自我、自己、本质、第一、主宰等义。无我,简要的解释是:无论我们的身心还是外在的世界都在不停地运动,新陈代谢,本质无有恒常不变的自我,同时也是无法和无能力主宰的。我们再从中国人的心态和象形文字来解释一下“我”字的含义。我字拆开,左边是“手”,右边是“戈”,手里拿着一把戈就是“我”。戈本身是古兵器名,后引申为战争。有人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从某方面讲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很少人提到“战争史”的起因,其实就是左手右戈的“我”。我字在日文中是:“私は”,这直接地指出,我就是自私的等号。因而极端自私的人,也是以我为中心的人,这种人,一切从自身出发,时时想到是自己利益,置自己于亲情、友受及国家民族之上,他所信仰的唯一宗教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先己后人,益我者昌,损我者亡。这种人在世时往往被讥为是以生命作装饰的无生物,人神共恨,甚至部分人还会遗臭万年(有部分人还没有资格),那么手中的这把戈,刺伤他人的同时也就刺伤自己,正所谓:害人终害己,益人益自己。我们世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认为有一个能吵能闹,能哭能笑,能说能道,活生生的我;佛教却说我是假有——无我,并且说人之所以造业受报,无不是因为思想当中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我”在作祟,“唯我独尊”主义而去做杀盗淫及五逆十恶之罪。“我”是罪魁祸首,我们概念中的“我”,其实只是累生无明习气对自己布下的一个大骗局,让你上钩而轮回生死。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无我”的含义,这五方面也是人们最易认为是“我”所在处。 一、身无我多数人把自己的身体认为是“我”。比如一个小孩在外面跟人打架,回家后父母问他:“你怎么和同学打架?”“他先打我吗!”小孩多半都这么说。这个“我”就是指身体而言。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从时间上看,我们这个身体从生至死,中间要经过幼、少、青、壮、晚、老等阶段,而每分每秒都在新陈代谢,一生当中人体细胞不知换过多少次,所以经历几十年的风霜,少年好友的光滑美丽的脸蛋变成鸡皮鹤发的老人家,如果山河相阻,无缘见面,偶然机会来临,即是同处一室也不敢相认了。由此可知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非明日之我;少年之我非青年之我,壮年之我非晚年之我……身体时刻生灭变化,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我?再说身体只是“我”的一部分,比如人常说:“我的身体很棒!”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有意和无意中常会犯以局部肯定全部的犯错误。佛教是以般若观察一切事物,以智慧探讨人生,以全面来透视宇宙。如:一个人从你十几米远处走来,旁人若问你:“看到前面那个人没有?”“看到了。”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以佛教的哲理认为,你绝没有看到那个人,所看的只是人的一部分而已。你看到前面就没看到背面,若看上面就未必看到下面;即使上下、左右、前后都让你看到,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你能同时看到吗?所以身体只是“我的”,是“我”的一部分,怎么可以说就是“我”呢?那岂不犯了以偏概全之过了吗?我们总不会因为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一件好事就认为他是好人,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一件坏事就认定他是坏人吧! 二、心无我人是由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构成。作为四大和合而成的物质身体离开“心”的精神就成了植物人,反过来作为精神的“心”离开了身体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本来知身无我就不必谈心无我,为了进一步释疑,不妨再简要一谈。若言肉团心是我,肉团心像倒挂莲花蕊,无有思虑分别,属身体的一部分,身我已破,肉团心无我可明。若言识青黄、辫好坏、知苦乐之心为我,此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我在何处寻呢?正如慧可断臂求法的公案,心了不可得。若言相续不断的心念为我,心念刹那生灭,前念灭后念生,那么究竟哪一念是我呢?若言前念是我,前念已过去,我也随之消逝;若言当前一念为我,当前一念马上就要由后念接任;再者离开前后念也不存在当前之念;若言后念是我,后念尚未现前,我还没有出生,何我之有?正如《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再说人一日之中起心动念不下百万次,一生之中更是无以计数,如此一来这个“我”不是成了天文数字之多,岂不犯了无穷过乎?! 三、命无我生命无常一呼吸不来便成后世。命是伴着从生至死整个人生旅程。命大概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命运的命,如:“我的命好苦啊!”一个是生命的“命”如:“今天出车祸差点要了我的命。”由上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生命或命运都不能独自存在,而是附属于我——我的。既然说是我的,就可以说是无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思想中的“我”只有一个,而生活中的“我的”却可以无穷无尽个。假使把“我”和“我的”划等号,除了以上所讲的过错外还会犯三重过:1、多我过。人的身上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称为我的。如:我的心、我的身体、我的手、我的口……无一不是“我的”,“我的”是“我”的话,一毛一皮、一屎一尿无不是我了,我何其多哉?2、一体过。若说我的是我,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无不可以称为“我的”;一切鸡鸭鸟兽等也无不可以称为“我的”,扩而展之,国家乃至世界无不可以称为“我的”,这样岂不成了众人乃至众生一体,只有一人有我,他人及其他动物都不存在了吗?3、无情过。人们所认为的“我”是活生生的有情生命体。如果说“我的”是“我”的话,衣裤、房屋、车子……无一不是我的,我岂不是成了无生命的无情物了吗?命既然不能独立于我之外,所以命无我明矣。 四、灵魂无我经常听人说:“昨夜我做梦,我的灵魂游之某处,见到某人等。”又人常讲:“行善的人死后灵魂上天堂,为恶者下地狱……”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灵魂和大家一起劳动,灵魂和大家一起吃饭、喝茶等。似乎这灵魂只限于梦时或死后才有,这样,如果说灵魂就是我,在不做梦时、未死之日,岂不就是无我了?我只是梦者与死人的代名词了!再说古人关于灵魂有“三魂七魄”之说,三、七全离身体才是死 ,有一、二存者尚可请有道术者招魂等方法救其复印活;人之我只有一个,灵魂却有三、七之分,三魂七魄当中到底哪一个才是实我呢?! 五、名字无我名字只是个符号,它是为了人类群居的生活方便而立的代号;但是人就是超级的怪物,明知名字是随便可取、随时可换的,然而一旦冠在某人头上,一定认为这个代号就等于“我”。你对他这代号加以赞叹的话,就洋洋得意,飘飘然如神仙;如果加以诽谤,就有可能上法庭吃官司,赔偿名誉损失费。有一点智慧的人都可以理解,名字之中是找不到“我”的,因名字随时随地可更换,“我”不可更换,人不可以、也不可能说:“今天这个我不要了,明天再换另外一个我。”人可有多个乃至几十个代号,而人只有一个“我”,我又是常一不变义,这和可多个、可更换的名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反向概念,所以说名字也是无我的。 佛讲“无我”,是希望众生超三界,了生死的。“我”是成佛做祖、成就法身慧命的绊脚石,“我”与“无我”是生死涅槃 的分水岭,是轮回与解脱的国界线。要当自了汉必须破人我,要想当名副其实的菩萨必须人法二无我。罗汉要断见思二惑烦恼,如果存有我执,贪等烦恼绳尚无法挣脱,如何能脱八十一品等诸惑网乎?菩萨如果存有我执,必有分别人我、贵贱、美丑、好坏……之心,对于贵美者而好之,对于贱丑者而恶之;如何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如何运用同体大悲和无缘大慈?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纵观历史,横看世界,能载入史册、百世流芳者,无不对人类有所奉献。把人类幸福放在自己幸福之上、把民族命运放在自己命运之上、把国家事业放在自己事业之上、把别人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范仲淹之所以是名臣,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之所以是民族英雄,因为有“还我河山”;孙中山之所以称为国父,因为有“天下为公”;白求恩之所以值得学习,因为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们虽然没有证到佛教无我的境界,是一种忘我的精神,但也难能可贵,值得世人共赞。佛法不离世间法,让我们一起放下手中之戈,持起智慧之剑,从生活与实践出发,多牺牲一点小我,多献出一片爱心,为建设一个温暖、和平、安详的大家庭献出一份光和热,最终与众生携手共登涅槃城吧!
摘自《妙智》创刊号
2024-03-17 13:54命由己做 境由心生的道理
佛给我们说,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能懂吗?你要是真的懂得了,你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然就没有。怎么会没有?因为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是自己,哪里还有自私自利,还会为这个身体..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永明延寿大师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
陈大惠:奔三,奔四,奔五人士必读,看后非常受益
陈大惠:奔三,奔四,奔五人士必读,看后非常受益1.把时间分给靠谱的人和事。2.把周围的人过滤一遍,缩小朋友圈。3.善于与人沟通,适度采纳别人意见。4.与跟生命有关的人耗着,少与生命无关的事耗。5.多想什么是自己真..
大悲咒原文带注音
大悲咒的功德利益很大,而且大悲咒也是修行路上的重要法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修这部咒了。只是在修大悲咒时,大家要认真读诵咒语中的每个字,因此,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按照大悲咒原文带注音的版本去读诵,这样能..
拼音版楞严咒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拼音版楞严咒。楞严咒全文带拼音,适合初学..
钻石故事
10年前我16岁,情窦初开。在一个女同学家里,她哥哥的一个叫阿豪的朋友令我怦然心动……不知怎的,我和这个大排档的厨师便拍起拖来。不久,父亲就发现了我们的恋情。强烈的逆反心理却使我置父亲的打骂如耳边风。他终..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一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一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三十一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十一如是已辩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辩。颂曰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十一亿二万下八..
大悲咒原版30分
对于大悲咒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一部字数不多,但智慧深厚的咒语,它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有不少人在修这部咒。在修大悲咒时,为方便有些人选择听的方式。由于听大悲咒的遍数和时间没限制,所以很多人听大悲咒原版30分..
陕西这处寺庙供奉着一尊“肉身佛像”,其肉身百年不腐,专家解答
陕西这处寺庙供奉着一尊“肉身佛像”,其肉身百年不腐,专家解答陕西作为历史古都,虽然不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众多的寺庙也说明佛教在此有着较好的发展并拥有众多佛教信徒,但近年个别无良的景区为了吸引游客的眼球,..
阿弥陀佛救了我平凡的母亲
阿弥陀佛救了我平凡的母亲 我是五戒弟子,不会打妄语的。我的母亲,是位朴实的传统女性。她为人厚道,所以认识她的人,没有不说她好的。母亲心地单纯,又文化不高。所以她没看过任何经文,但我每次看净空法师,海涛..
独自修行
独自修行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嘎玛仁波切:没有闻思佛法,就会出现抢头香等愚昧的迷信
嘎玛仁波切:没有闻思佛法,就会出现抢头香等愚昧的迷信日常,我们要发菩提心去听闻佛法,为了利益天下所有一切苦难众生脱离轮回,早日成佛,我来听闻佛法。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思考佛法。如果不知..
宋慧通《净土圣贤录》
慧通,关中人。少止长安太后寺。蔬食持咒,诵增一阿含经。从凉州慧绍禅师,咨受禅业。法门观行,多所游刃。常祈心安养。一日微疾,于禅定中,见一人来,形甚端严,语通云,良时至矣。须臾,见无量寿佛,光明赫然。定起,具告同学..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利益众生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利益众生问:怎么才能利益众生? 答:度化众生就要弘扬佛法。佛法有两个:教法和证法。教法就是经律论三藏。你精通三藏,你能讲解三藏,让众生明白三藏的的内容,让众生明理,这也是弘法,这是一..
念佛给老父亲带来的七大变化
念佛给老父亲带来的七大变化文/念善我父亲今年80岁,年迈体衰,往年劳累成疾,患有多种疾病。1、血糖高,打针吃药,平时都在10-11个单位以上。2、痰多,不分昼夜总是有痰,吃各种药,没有明显变化,每天清理痰液所..
阿罗汉入涅槃后,与他相关的因缘相续怎么说?
大千: 经中:“正如火苗被大风吹灭,已经消失,无以命名,牟尼摆脱了名和身,已经消失,无以命名……这样的人消失后,形量不存在,人们谈论他的依据不存在;当一切现象消失时,一切谈论方式也消失。”这都是指的有..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