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生的智慧
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2、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4、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注:持戒终身安住,戒德最能安心止意,智慧乃是人生法宝,个人福报盗劫不去。
5、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6、世人皆有烦恼,世人皆有佛性,世人皆有善心,世人皆有佛根。天地一份情,浓缩在心灵。
7、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8、有一种忍让叫做佛,有一种自然叫做佛,有一种自我叫做佛,有一种智慧叫做佛。世人皆有烦恼,世人皆有佛性,世人皆有善心,世人皆有佛根。天地一份情,浓缩在自身修佛发掘一种本性,励志成佛折射一种超凡,出世修佛隐喻一种逍遥。
9、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10、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既欲往生西方,当厌此世界种种之苦。此世界之苦,说不能尽。苦固是苦,乐亦是苦。当欣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之乐。……既生信已,应当发愿,离此苦境,入彼乐邦。如狱囚之欲出牢狱,归本家乡。于是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以期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
12、佛说: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荆道可见矣。
13、自己谓佛浸润一颗善心。只要心释然,佛心常相伴,只要释善意,佛理皆可期,只要花还开,佛法皆可待、只要心常在,你我皆为佛。佛是超脱,佛是自由,佛是蕴藏真理的中国智慧。
14、佛说: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5、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6、因此般若、世间聪明都是必须的。当然般若比世间聪明更重要。不然,你不会知道依现下的因缘,你该出世还是入世,抑或是进入类似薛定谔猫态的第三种境地,如果这个世都不用入,你还用得着世间聪明吗?
17、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18、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19、佛说: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20、佛陀在经里强调的“苦”,是指无常之苦。佛经上常说的“无常故苦”,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转眼即逝。因为站立不住,因为保存不了,所以才苦。因为美丽、健康、财富、快乐都是短暂的,身强力壮并不永久,总要被衰老病死取代;钱财不能永远保有,保不齐会流失,富人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不会持久,昨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人生当中虽有喜乐,但不永久,一当变化,苦痛就来。所以佛说人生是苦的那个“苦”,其实指的是“有缺陷”、“不永久”。
21、佛说,生命存在的目的是生存,存在的意义是没有意义。但是如同人类这般“发展智力为主”的生物,(其他生物并没有人类的智力,它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所以是非常殊胜的。为什么呢?因为可以修行佛法。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啊。所以不光是人,所有地球生物,都是苦的。怎么摆脱?涅槃为乐。
22、佛说: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yulu.jb51.net
23、自身修佛发掘一种本性,励志成佛折射一种超凡,出世修佛隐喻一种逍遥,自己谓佛侵润一颗善心。只要心释然,佛心常相伴,只要释善意,佛理皆可期,只要花还在,佛法皆可待,只要心常在,你我皆为佛。
24、何谓苦?执于人执于物执于法,则苦;何谓不苦?知世界无常,知放下,不执着于人于物于法,则不苦也;世界万物本无常,无时无刻不在变易也,妄执于己之喜好以为经世不变,自取苦辱也;故曰行而不滞谓之道也;人生在世,若能不滞于人于物于法,物来则应,物过不留,焉得苦楚?
25、般若就好比世界观,是战略层面,有般若就能找对方向,去做正确的事;世间聪明就好比方法论,是战术层面,让我们有效率地把选择好的、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做好。
26、佛说人生的智慧: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27、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28、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0、生灭是苦;不生不灭是不苦;南无佛法僧。
3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32、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33、苦是说没有真正快乐,人世把轻微的痛苦当做快乐,因为受苦惯了,偶尔给你减轻一些苦的压力,就高兴了。
34、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35、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我们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去考虑把正确的事做好。从哲学的角度讲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
36、都市的喧嚣需要心灵的蕴藉,佛说:我是一切根源,一切根源在我。佛的世界是心灵寄居的家园,佛的世界是诗意地栖居,佛的世界是忍让与超脱,佛的世界是领悟万法自然,佛的世界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读完该书你会明白本性来自自我修佛,超凡来自励志成佛,逍遥来自出世修佛,善心来自自我成佛。
37、人身难得:这很好理解,人都在三界中轮回,但在轮回中能修得人形,那可是百年千年才可能的,因为业力轮报的关系,在轮回中要得人身那是很难的,得偿还很多很多才可能修得人身。这是从业力轮报的角度说的“人身难得”。
38、佛教所说的智慧叫“般若”,般若是智慧,世间聪明也是智慧。只是两者层次不同。佛法不异世间法,世间法不异佛法。佛法世间法无有杂乱,亦无差别。举个管理学的例子来说明吧,管理学中有关于效率和效能的概念辨析。
39、心是什么?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40、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41、苦本无苦因见生苦,若离苦见,置苦无苦。
42、佛法所说的,真正的苦,是要修到相当境界才能证得的。
43、佛说人生的智慧: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44、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5、语录大全网: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6、自身修佛发掘一种本性,静下来的心灵是一轮明镜,不抛弃,不放弃,尊重众生的生命,摆脱物欲缠绕,纯洁身心,即心是佛,无心无佛,就能让心灵悠游于平和自由之境。
2024-03-17 13:54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