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邪淫和不邪淫果报

繁体

不邪淫得相貌庄严、众人称赞、不被恼害、得生善道等功德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诸仁者!于彼远离邪淫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摄诸根律仪。

二者、得住离欲清净。

三者、不恼于他。

四者、众人称誉。

五者、众人乐观。

六者、能发精进。

七者、见生死过。

八者、常乐舍施。

九者、常乐求法。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邪淫”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证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无有腥臭、亦无女人;不行淫欲,皆悉化生。

犯邪淫后立刻就会产生的苦果

神目如电生于此世间,受此身体,而行淫行,获得诸多烦恼,诸多苦痛。因邪淫故自己感觉有如下报应:

一、头发常肮脏油腻,暗淡而无光泽;

二、早起之时,头发卷翘、蓬松、不适意;

三、头皮常发痒,头屑众多且头屑块大;

四、心意烦躁,没有耐心;

五、常说错话,让人笑话;

六、常常因为琐碎小事无端生气,导致与别人的口舌之争;

七、与家庭成员多诸争吵(这一点是最为心烦的了);

八、因贪爱淫行、淫画、淫影音而没有多的时间去求取正业,导致学业不成、求财不得;

九、钱财丧失非常快速,想存钱根本不可能;

十、心意常常流离失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进而可能再度淫行、淫念;

十一、口臭难闻,令接近的人生恨、烦恼之心;

十二、全身酸痛,无力行善行;

十三、下体常痒难忍,无法获得轻安;

十四、疲态常显,不能让他人生喜心,致使众人见之,生出厌离之心;

十五、身上有臭味;

十六、恶运连连;

十七、因邪淫而使恶鬼近身,导致家庭成员与自己一起受恶鬼的缠缚,从而造成诸多家庭悲剧(家中小孩常无来由哭泣、大人多病);

十八、诸事不顺,以心中多不顺的心思即可知晓;

十九、进入黑暗、阴湿的地方,心常怀恐怖,惟恐有鬼突然出现在某处;

二十、眼睛无神,难以集中注意力;

二十一、耳朵失聪,常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常被人误认为“耳背”;

二十二、常走神;

二十三、反应慢;

二十四、会错意,听不懂别人说话,或理解错别人的话,比如别人叫拿某物,结果拿错;

二十五、不能控制恶口、绮语,增加更多恶业;

二十六、常多恶梦,睡觉难得安稳。

佛说邪淫果报

1.佛说出家缘经

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

2.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3.分别善恶报应经

复次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不善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心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涂。

4.佛说善生子经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5.十住毗婆沙论龙树菩萨造

邪淫不善行。有二种果报。一者得丑恶妻妇。又不贞良。二者为他所坏。

6.犯淫有五罪。

一者亡钱财。二者堕惊怖。三者畏县官。四者得怨祸。五者己命尽堕恶地狱中。

7.月灯三昧经

贪爱淫欲甚鄙秽能生苦恼丧天趣

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

着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

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

大王若习于爱欲便失威德胜自在

趣向尤恶地狱中生于大怖极苦处

杀害聪慧胜法师造作如是重恶业

若欲志求菩提者应当远离如是恶

8.出曜经

淫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至究竟。犹自饮毒复饮他人。是故说曰淫不可从。

爱欲生忧爱欲生畏无所爱欲何忧何畏

9.佛言。

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凡世有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人心中若有智者须早以道消去乃免危殃之祸犹如愚人不早释逆风之炬必自烧其手也。

10.佛说八师经

佛时颂曰。

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

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

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

吾用畏是故弃家乐林薮

11.大智度论

【论】问曰:诸天何以作是愿?

答曰:世间中五欲第一,无不爱乐;于五欲中,触为第一,能系人心;如人堕在深泥,难可拯济。以是故,诸天方便,令菩萨远离淫欲。

复次,若受余欲,犹不失智慧;淫欲会时,身心荒迷,无所省觉,深著自没!以是故,诸天令菩萨离之。

2024-03-17 13:54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