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中)一一恒学三总义(三)

繁体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八)戈仓巴大师关于三种戒的窍诀

戈仓巴大师是噶举传承的大成就者,被称为第二位密勒日巴,他也曾经开示过关于三种戒的窍诀,我翻译成汉语供养给大家。

戈仓巴大师说,别解脱戒的要点是:“舍弃此世能生起别解脱戒。”意思是说,只要做到舍弃此生,别解脱戒就清净了。大师并没有说:必须天天穿着三法衣、一天只吃一顿饭、行住坐卧很有威仪、睡觉也是吉祥卧,做到这些就有了别解脱戒。也没有说要变成转世活佛、要升为堪布、要多年闭关,才能生起别解脱戒。大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别解脱戒的标准不是这些,是舍弃此世!这才是别解脱戒的关键。如果还贪执此世,即使做到了刚刚提到的外相上的行为,别解脱戒也并不具备。读到这句开示,我自己感觉受益匪浅。

为什么要舍弃此世?首先,暇满人身难得;其次,人生无常,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对于过去来说,如果一直忙碌于此世的利益,我们的暇满人身就浪费了;对于未来来说,如果一直忙碌于此世的利益,就根本没有机会为来世做准备,那么对于来世将如何把握?

萨迦祖师也说过:“贪执此生非行者。”祖师大德们在这方面的开示都是一致的。能舍弃此世,别解脱戒自然就圆满了!舍弃此世和出离心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关键。

戈仓巴大师开示的菩萨戒要点是:“保持低调,并对一切众生恭敬顶戴,能生起菩萨戒。”

保持低调,内心的我慢自然会消失,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对一切众生恭敬顶戴,就能生起菩萨戒。

大师并没有说要在佛像面前磕很多头、要供养昂贵的佛像、要花巨资来装饰佛堂,也没有说要把家里的财物都拿去做慈善,就能生起菩萨戒,都没有说。

从这个角度看,菩萨戒是任何人都可以修持的,哪怕是一个乞丐,只要努力做到保持低调、做到对一切众生恭敬顶戴,也可以生起菩萨戒。所以,真正的菩萨戒其实很容易,条件不是很多,只有两个,无论是乞丐、病人、老人、小孩,任何人都可以具备。

大师的开示是很有特色的,是很殊胜的窍诀。作为修行人,我们要做到主次分明,不要颠倒。很多修行人往往忽视关键的,重视次要的,这就颠倒了。

《修心八颂》也说:“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人之意乐,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这就是“对一切众生恭敬顶戴”。下面继续说:“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这段就是在强调“保持低调”,视己较众皆卑下,这还不是低调吗?可以说,这两段的内容做到了,生起菩萨戒的条件就具足了。

“对一切众生恭敬顶戴”,我们要注意“一切”两个字,并不是说要恭敬对我们有帮助的人、有恩的人,而是要对一切众生都恭敬,要怨亲平等,没有分别。很多人会觉得这一点做起来很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我们很反感仇视的人。的确很难,但我们首先要接受这个观点,如果内心能明白:恭敬顶戴那些我们很反感、很仇视的人,对自己有很大好处,能帮助我们生起菩萨戒,等于是他们给了我们很大恩德,那么恭敬之心自然能生起。

恭敬顶戴必须要真诚,不能虚情假意,不能皮笑肉不笑、身恭心不恭。为什么恭敬顶戴众生?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对待自己的父母难道不应该恭敬顶戴吗?所以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

关于金刚乘持明戒,戈仓巴大师说:“不观察他人的缺点,并将一切众生视为本尊,就能生起金刚乘持明戒。”

持明戒的本质是清净观,如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清净观怎么可能生起呢?观察别人的缺点,就等于把别人的缺点装在自己心里,污染自己、折磨自己,何必呢?观察他人缺点的习惯是不好的,议论别人是非就更不好了。发现他人的缺点,根本不能证明我们很有能力、目光很敏锐、头脑很清晰。有时候我们的观察能力太好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不清净的信息。

要想获得金刚乘的成就,必须具备持明戒,持明戒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有了很多金刚乘法本、很多法器、八供等等,持明戒就具备了?如果是这样,去一趟佛具商店,持明戒就都有了。可惜的是,很多人偏偏就是这样认为的,布置起佛堂之后,念一点咒,打一打坐,心稍微平静了一点、舒服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可能快成就了吧……这都是错误的。

戈仓巴大师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想具备金刚乘持明戒,就不要观察别人的缺点,并将一切众生视为本尊,这两个条件是生起持明戒最关键、最重要的要素!

前面讲过,持明戒可以浓缩为两条:对上师的信心,以及金刚师兄之间的和睦团结。如果做到了不去观察他人的缺点,对上师的信心根本就不会退失,金刚师兄之间也根本不会产生矛盾。之所以产生矛盾,就是因为互相发现了缺点,然后互说是非,互相争执,矛盾就产生了,金刚乘的戒律就违背了。如果大家不去观察他人的缺点,自然就会觉得对方很完美、很优秀,这样的话,将他人观想为本尊就很容易了,是不是?如果总是观察他人的缺点,怎么可能把他观想为本尊呢?

我们要培养自己不观察他人缺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根本不会关注别人的毛病,这时我们心中就不会起烦恼,把一切众生观想为本尊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很多修行人持诵了很多咒语、获得了很多灌顶、闭关了很多年,自以为具备了金刚乘持明戒,实际上并没有做到持明戒最关键的条件,这样的人下地狱的很多。但如果我们能做到“不观察他人的缺点,并将一切众生视为本尊”,就不可能不获得成就,当然更不会堕入地狱。

(九)冈波巴大师关于三种戒的开示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蔓论》中提到了十项应当实行的事,其中第七、八、九项是关于三种戒的。

第七项:承诺发誓以后,就不应任由身口意放逸,应当修持三学。如果在佛菩萨、上师、大德面前,承诺了戒律的誓言,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等,之后必须严格遵守,身口意不能放逸,应当修三学——戒定慧,戒定慧对应的是三藏——“经律论。为了学好戒学”,要通达“律藏”;为了学好“定学”,要通达“经藏”;为了学好“慧学”,要通达“论藏”。

第八项:发了菩提心以后,就不应寻求自利,应当修持所思所做都为了利他。这是菩萨戒的重点。仅仅受持菩萨戒的仪轨是不够的,必须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和自利之心是水火不容的。如果所思所做都为了自利,那就违犯了菩萨戒。发了菩提心之后,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利他,这些行为是以内在的菩提心来推动的。

比如说,我们驾驶一辆汽车,想运载很多乘客到达目的地,如果我们只顾着认真驾驶、努力踩油门,却忘了让乘客上车,这是不是太可笑了?菩萨戒就像踩油门,乘客就像利他。有了乘客,踩油门才有意义;有了利他的思想和行为,菩萨戒才有意义。

利他要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要把家当作一个道场,把家人当作利他的对境、当作修行的伴侣,要勤快一点,努力为家人付出、为家人服务。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总是显得缺乏热情。我们既然学了《修心七要》这么殊胜的法教,就应该依教奉行,一点点去克服自己、一点点去改变自己,家人就是我们训练菩提心最好的对境。

金刚师兄之间也是这样,要保持清净观,彼此不要观察缺点,即使有一点是非、矛盾,也都是属于过去的,现在重新开始和睦相处还来得及。

一定要在生活中脚踏实地的培养利他的习惯。不然的话,我们每天都修持自他交换呼吸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利他之心和利他之行却毫无进展,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第九项:趋入密乘后,就不应将三门置于庸俗上,应当去修持三种曼陀罗。

“三门”就是指身口意,“庸俗”是指把自己看得很平凡,“三种曼陀罗”就是三种坛城——身曼陀罗、语曼陀罗、意曼陀罗。小乘和大乘并没有提到庸俗和不庸俗的问题,但金刚乘告诉我们:“不应将三门置于庸俗上”,意思是说必须修持清净观。

对于身体,每个层次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从世俗的角度看,我就是我,身高多少、体重多少,我是某家的先生或太太等等,这样普通平凡的观点叫“庸俗”;从小乘的观点看,身体是不净物,是充满五脏六腑的血肉之躯,身体像聚集的泡沫,是不真实、非实有的,这样的观点也属于“庸俗”;从大乘来看,身体是解脱的助缘和工具,这样的观点依然属于“庸俗”。

什么才是“不庸俗”?金刚乘的很多密法里都讲到: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每个气脉,都对应着什么样的佛、什么样的菩萨和本尊,描述得清清楚楚,我们的身体就是佛菩萨的坛城——身曼陀罗,这样的观点才属于“不庸俗”。

因此,趋入密乘后,应当时刻保持这样的观想:我是莲师,或者我是药师佛、我是观音菩萨等等。或者观想为:我的躯体是莲师,头上有很多的忿怒本尊,心间有很多寂静本尊,喉咙上有很多不忿不怒的黑嘎,整个身体是圆满的坛城。有时候观想的不仅仅是自己,比如修观音法的时候,要把我们自身以及眼中的一切生命,乃至房屋草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全都要观想为观世音菩萨。在金刚乘的境界,特别是比较高的金刚乘境界,以“庸俗”的观点看待身体是不允许的。

对于语来说,金刚乘要求我们把一切声音,无论是自己的、他人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好听的、不好听的,都要观想成语曼陀罗,这才属于“不庸俗”。比如说,我们今天念的是观音心咒,那么无论是风的呼啸声,汽车的鸣笛声,还是大人吵架、孩子哭闹、鸡鸣犬吠的声音,一切声音都要观想为观音心咒,这就是语曼陀罗。

对于意来说,内心中任何痛苦或快乐的感受、任何起心动念,都要观想为佛菩萨的智慧,都是“远离颠倒梦想”、“度一切苦厄”的甚深般若,这就是意曼陀罗。

在训练观想三种曼陀罗的时候,要认识到这是我们身口意的本质,并不是说,本来不是曼陀罗,金刚乘强迫我们视之为曼陀罗,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身口意本来就是清净圆满的坛城,本来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金刚乘称为“果乘”?就是因为我们的身口意本来就是圆满的佛果,只是我们不认识而已,所以根本不需要把身口意净化或者抛弃,只需要直接去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圆满的三种曼陀罗!这就是金刚乘的无上见地,所以称为“果乘”。

一开始这样修持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造作。造作的意思是说,即使我们暂时看不到自己的身体是佛,听不到一切声音是咒语,意识不到所有念头都是般若,但我们仍然要这样想:“虽然我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不等于他们不是。因为我是无明的,所以看不到真实的自己是三种曼陀罗。而无明不会凭空消失,所以不造作不行呀,必须透过强迫性的、刻意的努力,最后才能恢复真正的自我。”要这样造作地不断训练。

对于见地很高的修行者,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显现都观想为本尊,可以把所有声音都观想为“嗡玛尼贝美吽”,如此,好几百个亿的咒语,可能一刹那就完成了。为什么说金刚乘的成就很迅速,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现在仅限于想象,如果能坚持这样训练,有一天真的实现了,金刚乘就成就了!这就叫“果乘”——直接在“果”上修持,直接就得到“果”。

三种曼陀罗的修持对于金刚乘修行人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牢记。现在我们就来实修一下吧,大家听一听窗外的声音,一分钟的时间,有多少声音,我们都观想为“嗡玛尼贝美吽”……有成千上万吧?那么大家成千上万的“嗡玛尼贝美吽”也应该完成了,是不是?

恒学三总义第一总义是关于戒律的,无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金刚乘持明戒,我们都不能违背,要认认真真、持之以恒,这才叫“恒学”。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我们看佛陀一生的行迹,初发心是在做太子的时候,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说他出去郊外去参观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体会就很深,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十..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饮食起居要能够走向正常,延年益寿。中国古人说得很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是过的人正常生活,早晨天亮起来,晚上太阳下山可以休息了。中国人懂得养生,子..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我们这个地方,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有取舍,因为你有分别。这个世间虽然都是假的,你把它当真,你要想得到、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受用它,这是见思烦恼,这是轮回心。这轮回的念头要舍..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