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弘一大师的人生终点为何天地迥别?
屈原与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巨匠,也是千古文人中思想境界超拔的两颗璀璨星辰。孤高激昂的才情,成就了他们的文化艺术地位;深切的爱国爱民情怀和始终坚持正义的精神,铸就了他们非凡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然而,两人的人生终点却天地迥别,令人慨叹!
屈原,一生情系楚国,忧国忧民,几次流放皆不肯背楚而去,面对楚国的衰败,宁可怀石投江来结束自己满腔的哀痛,也不肯同流合污,苟活于世。他一生高洁却遗伤千古!
如果当时佛法已经传到中国,不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是否还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和抱负?他是否会多一份了达与超然,勘破世事无常,跳出无谓挣扎?或者化满腔热血为大悲菩提,以一种积极而又不悲不怨的态度投入到对自我与国人的救度中,而不是投入江水,千古流伤呢?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文人,如屈原一样,空有一腔报国志,却郁郁而终者不知凡几。杜甫、李白、李贺、陆游、辛弃疾等等,无论他们在历史上怎样耀眼,怎样流芳千古,都没能跳出文人的捆缚。“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是他们毕生所求。
他们所有安邦定国、济世救民的抱负还是以“求取功名”为人生坐标,一生都耗在仕途的挣扎和宦海的浮沉里。他们所有远大的抱负都在世事的迁变、无常与不遂意中夭折,且自身也在愁似春水的失意烦恼中不能自拔。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道出了多少苍凉!
而少年即能写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弘一大师却以其对人生的独具洞察力,走出了文人郁郁不志的苍凉,他将忧国忧民的情怀毫无滞碍地贯彻始终。
弘一大师说过:“无论如何,在我看来,佛教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医治生命无常这一人生根本痛苦的道路,这使我觉得没有比佛法修行更为积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1918年春天的一个清晨,薄雾西湖里,两舟相向。弘一法师出家前的妻子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弘一大师说出一句浓缩的心语:“真正的爱,就是慈悲。”。在大师的灵魂深处从来都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曾经的挚爱,而是——国民安乐,普渡众生。
弘一大师出家前,与那些爱国文人一样,报效祖国,为民效力。他选择了执笔为教的事业。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大师发现自己同历史上太多的文人一样,陷入了无力改变现状,无力改变社会腐败的痛苦中。所幸的是,大师没有像多数文人一样颓废自弃不能自拔。孤高的灵魂在动荡的暗世里依然没有放弃求索,直至际遇佛法因缘,毅然决然出家。出家后的大师不似那种深山索居的出世高人,而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始终贯彻自己爱国的抱负和予众于乐,拔众之苦的行持中。
1937年,日本飞机疯狂轰炸厦门,大师即于墙壁写下“殉教”二字。不畏生死,始终坚持开堂讲课,还亲手书写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中堂,并号召僧众:“我们佛教徒属国民一分子,爱国之心不当后人……”在大师的影响下,佛教徒成立了战时救护队,救治伤病员,掩埋死难者,大还把寺院变成收容所,安置灾民,并尽己所能供给灾民。
大师毕生修持,严谨自律,以身垂范,心地明净,终于在无私利他,救拔众生的过程中圆成了正果,于临终前三天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大字。圆寂后,法体烧取舍利子一千八百多颗,舍利块六百颗,大师为自己的人生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回望弘一大师的一生,我们无法否认是佛法造就了一个文人的典范,成就了一个不朽的传奇。相比弘一大师的圆满,笔者更加哀痛屈原的遭遇。同处乱世,同样才情,同样孤高,同样爱国爱民,结局却迥别殊异!哀屈原之未遇佛法,不识世事无常,万法皆因缘之真谛,不识人身难得,面对世事沧桑而逃避轻生!
这就是两位文化巨匠之人生终点迥异的根本原因所在。
佛法揭示了宇宙人生与万事万物的真理。愿佛光普照,屈原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所有文人都能远离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奈与沉沦,像弘一大师一样,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佛法武装自己,自救救他。
——End——
撰稿:篱菊半开
编辑:上福地
2024-03-17 13:54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