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迹金刚咒」梵文探究2(转载)

繁体

.对照分析

下面依照汉译本中的咒文进行逐字分析——

1.“唵”字

这一字即是咒文起始的常用字“om.”,此处与藏文本一致,没有疑议。

2.佛”字

对于,这一加了“口”字旁的“佛”字,一般来说都是按照没有“口”字旁的字来发音的,而加上“口”字旁,通常亦是表示这个发音与汉译字的发音不太一样,里面通常是包含汉字发音中没有的、抖舌的“r”音在里面的;而这一字在敦煌的抄本中是写作“咈”字的(见后)。

下面即对“佛”与“弗”字的古代发音作以分析——

“佛”字并非自古就有的,应是在翻译梵文之时按照“弗”字创造出来的;从“佛陀”一词的对应梵文“buddha”来看,这个“佛”字在翻译之时是应该发“bu”音的;

同时,对于“弗”字,从“舍利弗”一词的梵文——“s'āriputra”的发音来看,这一字的古代发音也应该是发“bu”音的;可见,古时“弗”与“不”字应该是“同音同义”的。

如此确认以后可发现,这一字的发音与“藏文本”中的梵文“bhur”是一致的,所以,此处汉藏两本间是没有差异的。

3.“咶”字

此处刻本藏经中的“”字,在敦煌抄本中是清楚地写作“”字的,如下——

同时,在《碛砂藏》中“真觉禅师”的传本中却是记载为“”字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分析后应是如下的变化关系——

也就是,对于古本中的“”字,如果在书写或者后期识别中,将其中的“惹”字的上下两部分书写淡化、或者遗漏的话,则会变成并被识别作“”字或者是“”字的!

而反之,若是书写错误导致添加的可能性则不大;况且,敦煌本的时间是在先的;所以此处,本文是倾向于“”字的结论是正确的。

同时,对于“”二字,如果是标记为“二合”音的话,那么,就与藏文本中“bhur”是完全一致的,而汉文本的该咒中并没有这些小标注的说明,所以,这一结论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而现代的一些传承中,是将此字念作“后(hou)”音的,估计应该是由“真觉禅师”所传本中的”字来确认的,而“管主八”亦是采用此一结论而写作“”字的。

但无论怎样,这些因字形的变化而导致的错误识别,而又导致发音的不同,无论古人今人、无论传承如何、无论依此修证如何,若以探究考证其原始、真实的梵文原貌及发音的角度来看时,这些错误都是需要面对的!正如同——念“唵嘛呢叭咪”一样能成就,但不等于说这就是正确的梵文发音!弯路也能到达终点,但是毕竟是弯路,要多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的!

4.“啒聿”

在刻本藏经中,此处的“”二字与后面再次出现这两个字是一致的,但在敦煌的抄本中此处的两个字却是“屈律”,与后面的两个字用字不同,这或可以说明——虽然前后这两处的发音可能是相似的,但其对应的梵文肯定是不同的。

而“律”或“聿”字,无论其偏旁是否书写有误,其在古代或许都是应该与“聿”字谐音的,而此二字如果是一个二合音的话,那么,其与藏文本中的“kum”的发音也是相似的。

同时,这个“bhurkum”一词,在前面分析的“秽积”的梵文名称时,基本是已经被确认了的,就是“秽”的意思,所以咒文中出现这一词是完全合理的。

所以,这四个译字“惹屈律”与藏文本中的“bhurkum”是一致的。

5.


“摩诃”二字即是“mahā”(大)一词,是没有任何疑议的。

而“钵啰恨那”几个字,由梵文辞典中查得有如下一词——

此一词符合汉译本的对应音译,而其语义上亦完全合理——“秽断除”。

那么,最后的一个“

”字,则稍显复杂——

此一字,按照一般规律应是从“

”字的发音,即“碍”字(大悲咒中常见有此字),如下——

那么,在与前面的pra-hān.a”一词组合起来后,就应该是其的具格众数形式”——“pra-hān.aih.”才能使发音相符,而“

”二字此处即应该是二合音,则正好与“n.aih.”的发音一致。这样,从发音上来看一切都很合理。但是,此处采用“具格”似乎有些不太贴切。

而藏文本中此处则为“pra-n.aya”一词,其意如下——

从这一词意上看也不太符合咒文之意,况且与汉文本亦有出入。

但如果结合二者,即——此处若为“pra-hān.a”的“为格单数形式”——“pra-n.āya”的话,则显得合理一些,即——藏文本中只是少了一个“”字,而汉文本中的“

字或许是“”字之误?亦或许就是发这个音的。(或者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后面详述)

但无论怎样,采用pra-hān.a”一词应是符合文意的。

另外,“

字与“xu)”字是有些相像的,因此亦有如此误识别而念作“xu”或“hu”音的(包括“真觉禅师”本中亦是记载为“诩”字的,想必是将这个字认作了“冔”字),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一发音都是没有合理性的!

(另外,“钵啰”二字后面的小标注,在敦煌抄本中是标记为“二音”的,而不是刻本中的“二合”,这与后面的“三音”、“四音”是一致的,所以,这一标注应该是准确的。但是,由于整个咒文中都没有标注“二合”之类的文字,所以,此处无论是“二合”或是“二音”,都不影响其最终的识别。)

6.“吻汁吻”

此处的“吻”字应是从“勿”字的发音,加上“口”字旁,表示有“抖舌”的成分,而此处的藏文本中是“bhur”字;那么,如果古时这个“勿”字的发音是“bu”音的话,这二者就是相符的。而如果是“wu”音的话,这二者就不相符。下面对这一情况作以分析——

假设“勿”字在古时是读作“bu”音的,那么,藏文本的结论可以成立,但是在该咒文的前面已经出现一次“bhur”了,而前面的译文用字却与此不同,这说明这两处的梵文应该不同,那么就说明这一结论不成立。

而如果结合“bhu”、“勿(wu/bu)”这几者之间的关系的话,则可以得出一个综合的假设——

就是,无论“勿”字在古时到底是发“bu”音还是“vu”音,那么,在梵文中都是可以用于对应于“bu”字的(梵文中vb是分不太清的),而这个“bu”字与“bhu”字在藏文中也是很相近且容易混淆的(如:藏文本中此“秽积金刚咒”中的“kivi[亦同kibi]二字中的“bi”字,在“宗喀巴”本中就是写作“bhi”字的,所以,下面的“h”是有可能有差错的);同时,这二者的读音也是相似的,所以,此处也不排除是藏文本有错误。

那么,这样一来,对于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就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即——

此处的“吻汁吻”就应该是“bhur ci bhur”或是“bur ci bur(亦即等同于“vur ci vur”)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暂时都找不到对应的梵文词意。所以,在没有更好的证据之前,此处暂以藏文本为准,也不会有什么错误;即使此结论不是100%的准确,那么从上面分析的这三种“发音”来看,也是多少都可以兼容的。

7.“微咭微”

这几字对应在藏文本中为“kivi”二字,与汉文本相比似乎少了一个“vi”字。

但无论怎样,也同样都是查不到梵文原义的,所以,此处暂时依照汉文本进行增补;因为从逻辑上看,遗漏的概率要大于增添的概率。

8.“摩那栖”

这一词的汉文音译与藏文字母相符;但藏文不同版别中分别有“manasi”与“manase”两种不同形式,这二者分别是“manas”一词的“於格”与“为格”形式;但是,若按照整句文意来看,“於格”的“manasi”似乎更妥当一些。

9.“呜深暮”

此一词对应于梵文的“ucchus.ma”几乎没有疑议;藏文本亦与此相同(虽然部分版本拼写上有些差异,但亦有完全与此相同的版本)

但是汉文本的译文似乎略显简单些,不是完全合理亦或是有遗漏,而如果为——“呜[]深暮”的话似乎更妥一些。

10.聿”

如上分析“屈律”二字时,在刻本藏经中前后二者是相同的,似为相同的译文;但是在“敦煌”抄本中前后二者是不同的,所以,此处二字应是与前处不同的。

此处译文的二字与前面的最大区别是都带有“口”字旁的,这说明其发音中带有“抖舌”的成分在里面,即含有“r”的发音,而“聿”字的发音应是从“聿(yu)”的发音,那么,其“抖舌、卷舌”的发音就应该是近于“ru”的发音的,那么,“啒聿”二字就应近似为梵文的“kuruguru”,当然如果此二字是二合音的话,那么也完全可能还是“krokrugrugro…”的发音。

而从藏文本的对照中,可看出此处是“krodha”一词,而这一词在与前面的“ucchus.ma”一词进行连用也是很常见的,所以,这一结论应该正确。

那么,此处汉文本中的“啒聿”二字就应该是依照二合音来对应于“kro”才是合理的;但是后面的“dha”字则没有对应的译字,所以,此处汉文本中似乎遗漏了一个“驮(dha)”字。

(或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后面详述。)

11.合牛合牛泮 泮 泮 娑诃”

这几个字都是咒文中的常用字,所以很容易还原,只是藏文本中是两个“hu^m.”与两个“phat.”,汉文本中多出一个的“phat.”,但依照敦煌抄本来看,此处似乎也只是各两个字(如下图),这与“藏文本”是相同的;所以,这个结论应该还是稍微准确一些的。

但无论怎样,这几个字在数目上的多少都是无大碍的。

通过以上这样的一个逐字对照,现可看出——藏汉本间的咒文还是基本一致的,虽然各自间似乎都有缺失的地方,但都只是一字之差的问题;并且,从二者之间的流传来看,其间也都不存在互译的可能;所以,这二者之间的对照及所得出的结论应该还是较为准确的。

同时,再反观《碛砂藏》中所载的“删减”与“补阙”的事情,则好像都没有得到体现;由此,更可以说明《碛砂藏》中的这个结论和记载是没有任何根据、也不正确的了!

当然,除了以上的分析结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即——

1.当原始的用字是“咶”字而不是“惹”字之时;

2.当“律”或“聿”字的发音在古代或在译师的方言中是发成“da”音的时候;

那么,另一种情况就是——

“咶”字是可以有发“guo”音的,那么,“佛咶”二字就应是单独对应于“bhurkum”一词的,并且也是很合理的;但随之而来的“屈律”二字就应额外再有一个词与之对应;同时,后面还有与之相似的“聿”二字;那么,在分析这两组相似的词时,即产生如下的设想和假设——

如上在分析“聿”二字及对应的梵文“krodha”之时,是认为后面缺少了一个“驮”字的,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聿”字与“dha”的发音似乎相差很远;

而“bhurkum”一词后面如果还有一个词的话,那么,很容易最先想到的就是“bhurkum kūt.a”中的“kūt.a”,而这一词与“屈律”相比较也是有些相似的;

那么,把这两组词进行对比后,可发现——

”与“屈”字可以很好的对应;同时,前面加了一个“口”字的“屈”,即表示这里面含有了一个抖舌的“r”音在里面,所以,与“kro”也是可以很合理地对应的。

而梵文的“t.a”音与“dha”音,都是与“da”音相接近的,而汉字的译字“律”与“聿”也是很相近的;所以,如果在古代译师的方言或翻译规则中,这个“律”或“聿”字如果就是谐“da”音的话,那么,这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即——

一者,这几个词都是常见且合理、通顺的词;

二者,也不存在缺失“驮”字的问题了;

三者,完整地出现“bhurkum kūt.a”(秽积金刚)一词后,那么,后面一词“pra-hān.a”的“具格众数形式”——“pra-hān.aih.”,也就很合理了,这样也就更符合汉译的用字了。

而如果非要按照现代的发音将“屈律”二字翻译为“guru”的话,那么“bhurkumguru”与“ucchus.maguru”这样的两个词似乎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而对于藏文本来说,只是相对而言其又缺少了“kūt.a”二字而已。而这些差异在上千年的流传中来说,还是不算多的。

这样,对于“秽积金刚咒”的原始梵文,就又得出了一种可能,下面将这几者对照如下——

.藏文本咒文

.第一种还原情况

.第二种还原情况

.对应汉译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对比后,基本可以得出秽积金刚咒相对合理的原貌了,而由此逐字分析后也可以看出,汉译本与藏译本间还是很一致的;但由于汉文本译字的不通俗性,也造成了后期依外在字形识别而产生了的多种错误。

同时,由此对照也发现出了《碛砂藏》中所载的“删减”事情似乎根据不足,而更像是一种传说!

另外,由“阿质达霰”所译的三篇经文来看,其《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中所用的咒文用字,与秽积金刚咒的用字是不一致的,这其中缘由暂不得而知,抑或是真有“古本”之说?但无论怎样,从这一对照来看,这一经本中所载的咒文还是没有被删减的(除非这个删减是来源于更早的梵本时期)。

而汉文本中依照汉字的识别而有了不同的读音、不同的传承,但无论这个发音是否绝对准确,依照密法修行来看,还是应以传承为主的,此中还有更为隐秘和重要的仪轨及手印等,而密咒部分相对而言是其次的,纵使发音不完全符合梵音,也是不完全影响修行的;所以,此中抉择,还是行持者自己决定吧!

(注: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