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 32.P0758 一百五十赞佛颂 (1卷)〖唐 义净译〗

繁体

大正藏 No. 1680 一百五十赞佛颂

摩咥里制吒造 唐 义净译

1卷

一百五十赞佛颂

尊者摩咥里制吒造

大唐沙门义净于那烂陀寺译


  世尊最殊胜  善断诸惑种

  无量胜功德  总集如来身

  唯佛可归依  可赞可承事

  如理思惟者  宜应住此教

  诸恶烦恼习  护世者已除

  福智二俱圆  唯尊不退没

  纵生恶见者  于尊起嫌恨

  伺求身语业  无能得瑕隙

  记我得人身  闻法生欢喜

  譬如巨海内  盲龟遇楂穴

  忘念恒随逐  惑业堕深坑

  故我以言词  叹佛实功德

  牟尼无量境  圣德无边际

  为求自利故  我今赞少分

  敬礼无师智  希有众事性

  福慧及威光  谁能知数量

  如来德无限  无等无能说

  我今求福利  假赞以名言

  我智力微浅  佛德无崖际

  唯愿大慈悲  拯我无归处

  怨亲悉平等  无缘起大悲

  普于众生界  恒作真善友

  内财尚能舍  何况于外财

  尊无吝惜心  求者满其愿

  以身护彼身  以命赎他命

  全躯救一鸽  欢喜无悭吝

  尊不畏恶道  亦不贪善趣

  但为心澄洁  尸罗由此成

  常离诸邪曲  恒亲质直者

  诸业本性空  唯居第一义

  众苦逼其身  尊能善安虑

  正智断诸惑  有过悉兴悲

  殉命济他难  生无量欢喜

  如死忽重苏  此喜过于彼

  怨对害其身  一切时恒恼

  不观其过恶  常起大悲心

  正遍菩提种  心恒所珍玩

  大雄难胜智  无有能及者

  无等菩提果  苦行是其因

  由此不顾身  勤修诸胜品

  豪贵与贫贱  等引以大悲

  于诸差别中  而无高下想

  胜乐等持果  心无有贪著

  普济诸群生  大悲无间断

  尊虽遭极苦  于乐不悕求

  妙智诸功德  殊胜无能共

  染净诸杂法  简伪取其真

  如清净鹅王  饮乳弃其水

  于无量亿劫  勇猛趣菩提

  于彼生生中  丧身求妙法

  三僧祇数量  精勤无懈惓

  持此为胜伴  以证妙菩提

  尊无嫉姤心  于劣除轻想

  平等无乖诤  胜行悉圆成

  尊唯重因行  非求果位圆

  遍修诸胜业  众德自成满

  勤修出离法  超升众行顶

  坐卧经行处  无非胜福田

  拔除众过染  增长清净德

  斯由积行成  唯尊最无上

  众福皆圆满  诸过悉蠲除

  如来净法身  尘习皆已断

  资粮集更集  功归调御身

  欲求于譬类  无能与佛等

  遍观诸世间  灾横多障恼

  纵有少分善  易得为比对

  远离诸过患  湛然安不动

  最胜诸善根  无能为譬喻

  如来智深远  无底无边际

  世事喻佛身  牛迹方大海

  深仁荷一切  世间无有比

  大地持重担  喻此实为轻

  愚痴闇已除  牟尼光普照

  世智非能譬  如萤对日光

  如来三业净  秋月皎空池

  世洁喻佛身  俱成尘浊性

  如上诸所引  世中殊胜事

  佛法迥超过  俗事可哀愍

  圣法珍宝聚  佛最居其顶

  无上无比中  唯佛与佛等

  如来圣智海  随乐叹少分

  鄙词赞胜德  对此实多惭

  时俗睹降魔  一切咸归伏

  观彼同真性  我谓等轻毛

  假令大战阵  智勇能摧伏

  圣德超世间  降彼非为喻

  邻次降魔后  于夜后分中

  断诸烦恼习  胜德皆圆满

  圣智除众闇  超过千日光

  摧伏诸邪宗  希有无能比

  三善根圆满  永灭贪恚痴

  种习悉已除  清净无能喻

  妙法尊恒赞  不正法恒非

  于斯邪正处  心无有憎爱

  于圣弟子众  及外道师徒

  于彼违顺中  佛心初无二

  于德情无著  德者亦非贪

  善哉极无垢  圣智恒圆洁

  诸根常湛寂  永离迷妄心

  于诸境界中  现量由亲睹

  念慧穷真际  非凡愚所测

  善安立语言  证彼亡言处

  寂静无碍光  皎洁逾辉映

  妙色世希有  熟不怀敬心

  若有暂初观  或复恒瞻睹

  妙相曾无二  前后悉同欢

  最胜威德身  观者心无厌

  纵经无量劫  欣仰似初观

  所依之德体  能依之德心

  性相二俱融  能所初无异

  如斯善逝德  总集如来躬

  离佛相好身  余非所安处

  我因先世福  幸遇调御师

  仰赞功德山  远酬尊所记

  一切有情类  皆因烦恼持

  唯佛能善除  由悲久住世

  谁当先敬礼  唯佛大悲尊

  圣德超世间  悲愿处生死

  尊居寂静乐  处浊为群生

  永劫久精勤  慈心为一切

  从真还利俗  由悲所引生

  如咒出潜龙  兴云注甘雨

  恒居胜定位  等观以怨亲

  凶险倡聒人  投身归圣德

  神通师子吼  宣言三界尊

  久已厌名闻  由悲自称赞

  常修利他行  曾无自利心

  慈念遍众生  于己偏无爱

  悲愿无边际  逐器化群生

  随处皆饶益  犹如散祭食

  深心念一切  恒不舍须臾

  利彼反遭辱  由咎非佛作

  慈音演妙义  诚谛非虚说

  广略任机缘  半满随时转

  若闻尊演说  孰不叹希奇

  纵令怀恶心  有智咸归信

  义词恒善巧  或复出粗言

  利益悉不虚  故并成真妙

  柔软及粗犷  随事化众生

  圣智无碍心  一味皆平等

  胜哉无垢业  善巧喻良工

  成此微妙身  演斯珍宝句

  睹者皆欢喜  闻说并心开

  美颜宣妙词  如月流甘露

  慈云洒法雨  能清染欲尘

  如彼金翅王  吞灭诸龙毒

  能殄无明闇  喻如千日光

  摧碎我慢山  譬犹天帝杵

  现证非虚谬  静虑除乱心

  如实善修行  三事皆圆满

  创闻佛所说  心喜已开明

  从此善思惟  消除诸垢染

  遭苦能安慰  放逸令生怖

  著乐劝厌心  随事皆开诱

  上智证法喜  中根胜解生

  浅劣发信心  尊言遍饶益

  善拔诸邪见  引之趣涅槃

  罪垢能洗除  由尊降法雨

  一切智无碍  恒住正念中

  如来所记莂  一向非虚谬

  无非处非时  亦无非器转

  尊言不虚发  闻者悉勤修

  一路胜方便  无杂可修学

  初中后尽善  余教所皆无

  如斯一向善  狂愚起谤心

  此教若生嫌  无怨与斯等

  历劫为群迷  备经众苦毒

  此教纵非善  念佛尚应修

  况能大饶益  复宣深妙义

  纵使头被焚  先应救此教

  自在菩提乐  圣德恒淡然

  皆由此教生  证彼亡言处

  世雄真实教  邪宗闻悉惊

  魔王怀恼心  人天生胜喜

  大地无分别  平等普能持

  圣教利群生  邪正俱蒙益

  暂闻佛所说  金刚种已成

  纵未出樊笼  终超死行处

  闻法方思义  如实善修行

  次第三慧圆  余教皆无此

  唯独牛王仙  妙契真圆理

  斯教不勤修  宁有怨过此

  暂闻除渴爱  邪见信心生

  听者发喜心  依斯具净戒

  诞应时咸喜  成长世皆欢

  大化利群生  示灭兴悲感

  赞咏除众毒  忆念招欣庆

  寻求发慧明  解悟心圆洁

  遇者令尊贵  恭侍胜心生

  承事感福因  亲奉除忧苦

  尸罗具清洁  静虑心澄寂

  般若圆智融  恒沙福所集

  尊容及尊教  及尊所证法

  见闻思觉中  此宝最殊胜

  漂流作洲渚  害己恒为护

  怖者作归依  引之令解脱

  净戒成妙器  良田生胜果

  善友能饶益  慧命由此成

  行恩及和忍  见者咸欣悦

  广集仁慈心  功德无边际

  身口无过恶  爱敬由之生

  吉祥众义利  咸依善逝德

  导师能善诱  堕慢使翘勤

  等持调曲心  迷途归正道

  善根成熟者  驾驭以三乘

[怡-台+龍]悷不调人  由悲故暂舍


  于遭厄能设  安乐劝善修

  悲愍苦众生  利乐诸群品

  违害兴慈念  失行者生忧

  暴虐起悲心  圣德无能赞

  恩深于罔极  举世所咸知

  于此返生怨  尊恒起慈愍

  亡身救一切  自事不生忧

  于诸崩堕人  亲能为援护

  二世行恩造  超过诸世间

  于闇常照明  尊为慧灯炷

  人天所受用  随类有差殊

  唯尊正法味  平等无差别

  不观于氏族  色力及年华

  随有善根人  求者皆蒙遂

  广现诸希有  无缘起大慈

  圣众及人天  合掌咸亲近

  呜呼生死畏  佛出乃光晖

  饶益诸众生  皆能满其愿

  恶人与共处  摧乐取忧危

  谤恼害其身  犹如受胜德

  为物行勤苦  曾无染著心

  世尊希有德  难以名言说

  尊游险恶道  马麦及牛锵

  苦行经六年  安受心无退

  尊居最胜位  悲愍化群生

  纵遇轻贱人  身语逾谦敬

  或位尊贵主  曾无憍慢心

  屈己事众生  卑恭如仆使

  机情亿万种  论难百千端

  如来慈善音  一答疑皆断

  恩深过覆载  背德起深怨

  尊观怨极境  犹如极重恩

  怨于尊转害  尊于怨转亲

  彼恒求佛过  佛以彼为恩

  邪宗妒心请  毒饭与火坑

  悲愿化清池  变毒成甘露

  以忍调恚怒  真言销谤毁

  慈力伏魔怨  正智降邪毒

  群迷从旷劫  习恶以性成

  唯尊妙行圆  一念翻令善

  温柔降暴虐  惠施破悭贪

  善语伏粗言  唯尊胜方便

  难提摧巨慢  鸯掘起慈心

  难调能善调  谁不赞希有

  唯尊圣弟子  法味自怡神

  草座以为安  金床非所贵

  善知根欲性  摄化任机缘

  或有待其请  或无问自说

  初陈施戒等  渐次净心生

  后谈真实法  究竟令圆证

  怖畏漂流处  唯佛可归依

  勇猛大悲尊  拯济诸群品

  身云遍法界  法雨洒尘方

  应现各不同  随机故有异

  善净无违诤  唯尊可承奉

  广利诸人天  咸应兴供养

  身口无起作  善化遍群方

  所说妙相应  此德唯尊有

  久修三业净  妙瑞现无边

  普观诸世间  曾无此胜德

  况于极恶者  纯行最上悲

  广利诸众生  勇猛勤精进

  声闻知法者  于尊恒奉事

  设使证涅槃  终名为负债

  彼等诸圣众  为己而修学

  由舍利生心  不名还债者

  无明睡已觉  悲观遍群方

  荷负起翘勤  圣善宜亲近

  魔怨兴恼害  佛力已能除

  无畏功德中  斯但显少分

  悲心化一切  圣意绝希求

  利乐无不施  能事斯皆毕

  如来胜妙法  若或可迁移

  调达与善星  不应投此教

  无始流转中  互为不饶益

  由斯佛出世  开示化众生

  鹿苑度俱邻  坚林化须跋

  此土根缘尽  更无余债牵

  法轮久已转  觉悟诸群迷

  恒沙受学人  皆能利三有

  以胜金刚定  自碎坚牢身

  不舍于大悲  自化犹分布

  二利行已满  色法两身圆

  救摄一阐提  双林显佛性

  悲心贯三有  色像应群方

  粟粒以分身  尔乃居圆寂

  善哉奇特行  希有功德身

  大觉诸法门  世所未曾有

  流恩遍含识  身语恒寂然

  凡愚背圣恩  于尊兴谤怒

  法聚宝藏真无际  德源福海实难量

  若有众生曾礼尊  礼彼亦名为善礼

  圣德神功无有尽  我今智劣喻微尘

  欲赞如来功德山  望崖怯退由斯止

  无量无数无边境  难思难见难证理

  唯佛圣智独了知  岂是凡愚所能赞

  一毫一相充法界  一行一德遍心源

  清净广大喻芳池  能疗众生烦恼渴

  我赞牟尼功德海  凭斯善业趣菩提

  普愿含生发胜心  永离凡愚虚妄识

一百五十赞佛颂

-1929 46.P0721 四教义(12卷)〖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大正藏 No. 1929 四教义隋 智顗撰12卷四教义卷第一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

-1928 46.P0704 十不二门指要钞 (2卷)〖宋 知礼述〗

大正藏 No. 1928 十不二门指要钞宋 知礼述2卷指要钞序宋东山沙门遵式述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诸祖既往玄化几息。时不可以久替。必有间世者出焉。四明传教导师礼公。实教门之伟人也。童子受经便能思义。天机特发不曰生知..

-1927 46.P0702 十不二门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27 十不二门唐 湛然述1卷十不二门唐荆溪尊者湛然述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点寄在诸说或存或没。..

-1926 46.P0697 法华经安乐行义 (1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6 法华经安乐行义陈 慧思说1卷法华经安乐行义陈南岳思大禅师说法华经者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间难信法门。凡是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

-1925 46.P0664 法界次第初门 (6卷)〖隋 智顗撰〗

大正藏 No. 1925 法界次第初门隋 智顗撰3卷法界次第初门总序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

-1924 46.P0641 大乘止观法门 (4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4 大乘止观法门陈 慧思说4卷南岳大乘止观序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頔撰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轴具..

-1923 46.P0627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2卷)〖陈 慧思撰〗

大正藏 No. 1923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陈 慧思撰2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陈南岳思大禅师撰如万行中说。从初发心至成佛道。一身一心一智慧。欲为教化众生故。万行名字差别异。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

-1922 46.P0621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22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隋 智顗说1卷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辩法相第一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

-1921 46.P0587 观心论疏 (5卷)〖隋 灌顶撰〗

大正藏 No. 1921 观心论疏隋 灌顶撰5卷观心论疏卷第一隋天台沙门灌顶撰然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三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生心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

-1920 46.P0584 观心论亦名煎乳论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20 观心论隋 智顗述1卷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

-1919 46.P0581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9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隋 智顗说1卷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息。犹然火缘薪以烟。睹烟清浊则览燥湿之形。察息耎粗用镜真邪之候。守之者庶使望云造浦候岸。制篙识其机道船获..

-1918 46.P0555 四念处 (4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8 四念处隋 智顗说4卷四念处卷第一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

-1917 46.P0549 六妙法门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7 六妙法门隋 智顗说1卷六妙法门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

-1916 46.P0475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12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6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 智顗说10卷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

-1915 46.P0462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15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 智顗述1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今禅波罗蜜是。三曰不定止观。..

-1914 46.P0459 止观大意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4 止观大意唐 湛然述1卷止观大意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