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02.P0549 增一阿含经 (51卷)〖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藏 No. 0125 增壹阿含经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51卷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含多咏味兹焉。
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佉勒国人也。龆龀出家。孰与广闻。诵二阿含。温故日新。周行诸国。无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来诣长安。外国乡人咸皆善之。武威太守赵文业求令出焉。
佛念译传。昙嵩笔受。岁在甲申夏出。至来年春乃讫。为四十一卷。分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也。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丰*力)/石].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之役。伐鼓近郊。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须蜜.僧伽罗刹。传此五大经。自法东流。出经之优者也。四阿含四十应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题其起尽。为录偈焉。惧法留世久。遗逸散落也。
斯土前出诸经班班。有其中者。今为二阿含。各为新录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见经寻之差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撰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语。外国不通与沙弥.白衣共视也。而今已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诲。幸勿藐藐听也。广见而不知护禁。乃是学士通中创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爱道品。乃不知是禁经。比丘尼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经有力道士乃能见。当以著心焉。如其轻忽不以为意者。幸我同志鸣鼓攻之可也。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罽-厂]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自归能仁第七仙 演说贤圣无上轨
永在生死长流河 世尊今为度[黍-禾+利]庶
尊长迦叶及众僧 贤哲阿难无量闻
善逝泥曰供舍利 从拘夷国至摩竭
迦叶端思行四等 此众生类坠五道
正觉演道今去世 忆尊巧训怀悲泣
迦叶思惟正法本 云何流布久在世
最尊种种吐言教 总持怀抱不漏失
谁有此力集众法 在在处处因缘本
今此众中智慧士 阿难贤善无量闻
即击揵椎集四部 比丘八万四千众
尽得罗汉心解脱 以脱缚著处福田
迦叶哀愍于世故 加忆尊恩过去报
世尊授法付阿难 愿布演法长存世
云何次第不失绪 三阿僧祇集法宝
使后四部得闻法 已闻便得离众苦
阿难便辞吾不堪 诸法甚深若干种
岂敢分别如来教 佛法功德无量智
今尊迦叶能堪任 世雄以法付耆旧
大迦叶今为众人 如来在世请半坐
迦叶报言虽有是 年衰朽老多忘失
汝今总持智慧业 能使法本恒在世
我今有三清净眼 亦复能知他心智
一切众生种种类 无有能胜尊阿难
梵天下降及帝释 护世四王及诸天
弥勒兜术寻来集 菩萨数亿不可计
弥勒梵释及四王 皆悉叉手而启白
一切诸法佛所印 阿难是我法之器
若使不欲法存者 便为坏败如来教
愿存本要为众生 得济危厄度众难
释师出世寿极短 肉体虽逝法身在
当令法本不断绝 阿难勿辞时说法
迦叶最尊及圣众 弥勒梵释及四王
哀请阿难时发言 使如来教不灭尽
阿难仁和四等具 意转入微师子吼
顾眄四部瞻虚空 悲泣挥泪不自胜
便奋光明和颜色 普照众生如日初
弥勒睹光及释梵 收舍迟闻无上法
四部寂静专一心 欲得闻法意不乱
尊长迦叶及圣众 直视睹颜目不眴
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 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 阿毗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 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 杂经在后为四分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此菩萨德不应弃
阿难自陈有是念 菩萨之行愚不信
除诸罗汉信解脱 尔乃有信无犹豫
四部之众发道意 及诸一切众生类
彼有牢信不狐疑 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称善快哉说 发趣大乘意甚广
或有诸法断结使 或有诸法成道果
阿难说曰此云何 我见如来演此法
亦有不从如来闻 此法岂非当有疑
设我言见此义非 于将来众便有虚
今称诸经闻如是 佛处所在城国土
波罗捺国初说法 摩竭国降三迦叶
释翅拘萨迦尸国 瞻波句留毗舍离
天宫龙宫阿须伦 干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说经处 当称原本在舍卫
吾所从闻一时事 佛在舍卫及弟子
只桓精舍修善业 孤独长者所施园
时佛在中告比丘 当修一法专一心
思惟一法无放逸 云何一法谓念佛
法念僧念及戒念 施念去相次天念
息念安般及身念 死念除乱谓十念
此名十念更有十 次后当称尊弟子
初化拘邻真佛子 最后小者名须拔
以此方便了一法 二从二法三从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之法无不了
从一增一至诸法 义丰慧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亦深 是故名曰增壹含
今寻一法难明了 难持难晓不可明
比丘自称功德业 今当称之尊第一
犹如陶家所造器 随意所作无狐疑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正使今身不尽结 后生便得高才智
若有书写经卷者 缯彩花盖持供养
此福无量不可计 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 雨天华香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 上尊所说尽顺宜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 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 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艳天将诸营从。悉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吒天王将干沓和等。悉来会聚。毗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悉来会聚。毗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悉来会聚。毗沙门天王将阅叉.罗刹众。悉来会聚。
是时。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卿等劝励诸族姓子.族姓女。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说是语时。诸天.世人.干沓和.阿须伦.伽留罗.摩睺勒.甄陀罗等。各各白言。我等尽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终不中绝。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我今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于汝。善讽诵读。莫令漏减。所以者何。其有轻慢此尊经者。便为堕落为凡夫行。何以故。此。优多罗。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时。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
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以此增一付授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一切诸法乎。
阿难报言。增一阿含则是诸法。诸法则是增一阿含。一无有二。
迦叶问曰。以何等故。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乎。
阿难报曰。迦叶当知。昔者九十一劫。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曰伊俱优多罗。尔时彼佛以增一之法嘱累此人。使讽诵读。
自此以后三十一劫。次复有佛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目伽优多罗。式诘如来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即彼三十一劫中。毗舍婆如来.至真.等正觉。复出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龙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此贤劫中有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雷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天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今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今此比丘名优多罗。释迦文佛虽般涅槃。比丘阿难犹存于世。世尊以法尽以嘱累我。我今复以此法授与优多罗。所以者何。当观其器。察知原本。然后授法。何以故。过去时于此贤劫中。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尔时。有王名摩诃提婆。以法治化。未曾阿曲。寿命极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八万四千岁中于童子身而自游戏。八万四千岁中以太子身以法治化。八万四千岁中复以王法治化天下。
迦叶当知。尔时。世尊游甘梨园中。食后如昔常法。中庭经行。我及侍者。尔时世尊便笑。口出五色光。我见已。前长跪白世尊曰。佛不妄笑。愿闻本末。如来.至真.等正觉。终不妄笑。尔时。迦叶。佛告我言。过去世时于此贤劫中。有如来名拘留孙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复于此处为诸弟子而广说法。复次。于此贤劫中。复有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彼佛亦于此处而广说法。次复。此贤劫中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迦叶如来亦于此处而广说法。
尔时。迦叶。我于佛前长跪白佛言。愿令后释迦文佛亦于此处。与诸弟子具足说法。此处便为四如来金刚之座。恒不断绝。
尔时。迦叶。释迦文佛于彼坐。便告我言。阿难。昔者此坐。贤劫之中有王出世。名摩诃提婆。乃至八万四千岁以王法教化。训之以德。经历年岁。便告劫比言。若见我首有白发者。便时告吾。
尔时。彼人闻王教令。复经数年。见王首上有白发生。便前长跪白大王曰。大王当知。首上已生白发。时王告彼人言。捉取金镊。拔吾白发。著吾手中。尔时。彼人受王教令。便执金镊。前拔白发。
尔时。大王见白发已。便说此偈。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尔时。王摩诃提婆便告第一太子。名曰长寿。卿今知不。吾首已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便为凡夫之行。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尔时。王摩诃提婆以王之位授太子已。复以财宝赐与劫比。便于彼处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于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
时。长寿王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未经旬日。便复得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藏宝.典兵宝。是谓七宝。复有千子。勇猛智慧。能除众苦。统领四方。
时。长寿王以前王法。如上作偈。
敬法奉所尊 不忘本恩报
复能崇三业 智者之所贵
我观此义已。以此增一阿含授与优多罗比丘。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有所由。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汝前作转轮圣王时。不失王教。今复以此法而相嘱累。不失正教。莫作凡夫之行。汝今当知。若有违失如来善教者。便堕凡夫地中。何以故。时。王摩诃提婆不得至竟解脱之地。未得解脱至安隐处。虽受梵天福报。犹不至究竟。如来善业。乃名究竟安隐之处。快乐无极。天.人所敬。必得涅槃。以是之故。优多罗。当奉持此法。讽诵读念。莫令缺漏。
尔时。阿难便说偈曰。
于法当念故 如来由是生
法兴成正觉 辟支罗汉道
法能除众苦 亦能成果实
念法不离心 今报后亦受
若欲成佛者 犹如释迦文
受持三藏法 句逗不错乱
三藏虽难持 义理不可穷
当诵四阿含 便断天人径
阿含虽难诵 经义不可尽
戒律勿令失 此是如来宝
禁律亦难持 阿含亦复然
牢持阿毗昙 便降外道术
宣畅阿毗昙 其义亦难持
当诵三阿含 不失经句逗
契经阿毗昙 戒律流布世
天人得奉行 便生安隐处
设无契经法 亦复无戒律
如盲投于冥 何时当见明
以是嘱累汝 并及四部众
当持勿轻慢 于释迦文尼
尊者阿难说是语时。天地六反震动。诸尊神天在虚空中。手执天华而散尊者阿难上。及散四部之众。一切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甄陀罗.摩休勒等。皆怀欢喜而悉叹曰。善哉。善哉。尊者阿难。上中下言。悉无不善。于法当恭敬。诚如所说。诸天.世人无不从法而得成就。若有行恶。便堕地狱.饿鬼.畜生。
尔时。尊者阿难于四部众中而师子吼。劝一切人。奉行此法。尔时。座上三万天.人得法眼净。
尔时。四部之众.诸天.世人闻尊者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十念品第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众。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演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众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诸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圣众念 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 身死念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时。长寿王告第一太子善观曰。卿今知不。吾已首上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为凡夫之行。夫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时。王长寿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善观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
迦叶。知不。尔时摩诃提婆。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尔时王者。今释迦文是。时长寿王者。今阿难身是。尔时善观者。今优多罗比丘是。恒受王法未曾舍忘。亦不断绝。时。善观王复兴父王敕。以法治化。不断王教。所以然者。以父王教。难得违故。
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曰。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广演品第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广布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佛告之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法。除诸欲爱。无有尘劳。渴爱之心。永不复兴。夫正法者。于欲至无欲。离诸结缚.诸盖之病。此法犹如众香之气。无有瑕疵乱想之念。是谓。比丘。修行念法者。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法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功德。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僧。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僧。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众。如来圣众。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来圣众。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度知见成就。圣众者。所谓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应当恭敬。承事礼顺。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于此众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复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业名曰圣众。是谓。诸比丘。若念僧者。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僧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戒。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戒。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缨络身。现众好故。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如是。比丘。行禁戒者。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戒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施。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施。我今所施。施中之上。永无悔心。无返报想。快得善利。若人骂我。我终不报。设人害我。手卷相加。刀杖相向。瓦石相掷。当起慈心。不兴嗔恚。我所施者。施意不绝。是谓。比丘。名曰大施。便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施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法。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天。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天。身.口.意净。不造秽行。行戒成身。身放光明。无所不照。成彼天身。善果报。成彼天身。众行具足。乃成天身。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天。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天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休息。便有名誉。成大果报。众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休息。所谓休息者。心意想息。志性详谛。亦无卒暴。恒专一心。意乐闲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常念不贪。胜光上达。如是。诸比丘。名曰念休息。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休息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安般。便有名誉。成大果报。众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安般。所谓安般者。若息长时。亦当观知我今息长。若复息短。亦当观知我今息短。若息极冷。亦当观知我今息冷。若复息热。亦当观知我今息热。具观身体。从头至足皆当观知。若复息有长短。亦当观息有长有短。用心持身。知息长短。皆悉知之。寻息出入。分别晓了。若心持身知息长短。亦复知之。数息长短。分别晓了。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安般。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安般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道。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身。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身。所谓念身者。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胆.肝.肺.心.脾.肾.大肠.小肠.白膱.膀胱.屎.尿.百叶.沧.荡.脾.泡.溺.泪.唾.涕.脓.血.肪脂.[泳-永+羡].髑髅.脑。何者是身为。地种是也。水种是也。火种是耶。风种是也。为父种.母种所造耶。从何处来。为谁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终当生何处。如是。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身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死。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死。所谓死者。此没生彼。往来诸趣。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木。命根断绝。宗族分离。无形无响。亦无相貌。如是。诸比丘。名曰念死。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死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及圣众 乃至竟死念
虽与上同名 其义各别异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弟子品第四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所谓阿若拘邻比丘是。初受法味。思惟四谛。亦是阿若拘邻比丘。善能劝导。福度人民。所谓优陀夷比丘是。速成神通。中不有诲。所谓摩诃男比丘是。恒飞虚空。足不蹈地。善肘比丘是。乘虚教化。意无荣冀。所谓婆破比丘是。居乐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恒观恶露不净之想。善胜比丘是。将养圣众。四事供养。所谓优留毗迦叶比丘是。心意寂然。降伏诸结。所谓江迦叶比丘是。观了诸法。都无所著。所谓象迦叶比丘是。
拘邻陀.夷.男 善肘.婆第五
牛迹.及善胜 迦叶三兄弟
(二)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威容端正。行步庠序。所谓马师比丘是。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所谓大目揵连比丘是。勇猛精进。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耳比丘是。十二头陀。难得之行。所谓大迦叶比丘是。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能广劝率。施立斋讲。陀罗婆摩罗比丘是。安造房舍。兴招提僧。所谓小陀罗婆摩罗比丘是。贵豪种族。出家学道。所谓罗吒婆罗比丘是。善分别义。敷演道教。所谓大迦旃延比丘是。
马师.舍利弗 拘律.耳.迦叶
阿那律.离曰 摩罗.吒.旃延
(三)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堪任受筹。不违禁法。所谓军头波漠比丘是。降伏外道。履行正法。所谓宾头卢比丘是。瞻视疾病。供给医药。所谓识比丘是。四事供养衣被.饮食。亦是识比丘。能造偈颂。叹如来德。鹏耆舍比丘是。言论辩了而无疑滞。亦是鹏耆舍比丘。得四辩才。触难答对。所谓摩诃拘絺罗比丘是。清净闲居。不乐人中。所谓坚牢比丘是。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谓难提比丘是。独处静坐。专意念道。所谓今毗罗比丘是。一坐一食。不移乎处。所谓施罗比丘是。守持三衣。不离食.息。所谓浮弥比丘是。
军头.宾头卢 识.鹏.拘絺罗
善牢及难提 今毗.施罗.弥
(四)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树下坐禅。意不移转。所谓狐疑离曰比丘是。苦身露坐。不避风雨。所谓婆嗟比丘是。独乐空闲。专意思惟。所谓陀素比丘是。著五纳衣。不著荣饰。所谓尼婆比丘是。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所谓优多罗比丘是。恒坐草蓐。日福度人。所谓卢醯宁比丘是。不与人语。视地而行。所谓优钳摩尼江比丘是。坐起行步。常入三昧。所谓删提比丘是。好游远国。教授人民。所谓昙摩留支比丘是。喜集圣众。论说法味。所谓迦泪比丘是。
狐疑.婆蹉离 陀苏.婆.优多
卢醯.优迦摩 息.昙摩留泪
(五)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婆拘罗比丘是。常乐闲居。不处众中。所谓婆拘罗比丘是。能广说法。分别义理。所谓满愿子比丘是。奉持戒律。无所触犯。优波离比丘是。得信解脱。意无犹豫。所谓婆迦利比丘是。天体端正。与世殊异。所谓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心不变易。亦是难陀比丘。辩才卒发。解人疑滞。所谓婆陀比丘是。能广说义。理不有违。所谓斯尼比丘是。喜著好衣。行本清净。所谓天须菩提比丘是。常好教授诸后学者。难陀迦比丘是。善诲禁戒比丘尼僧。所谓须摩那比丘是。
婆拘.满.波离 婆迦利.难陀
陀.尼.须菩提 难陀.须摩那
(六)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功德盛满。所适无短。所谓尸婆罗比丘是。具足众行道品之法。所谓优波先迦兰陀子比丘是。所说和悦。不伤人意。所谓婆陀先比丘是。修行安般。思惟恶露。所谓摩诃迦延那比丘是。计我无常。心无有想。所谓优头槃比丘是。能杂种论。畅悦心识。所谓拘摩罗迦叶比丘是。著弊恶衣。无所羞耻。所谓面王比丘是。不毁禁戒。诵读不懈。所谓罗云比丘是。以神足力能自隐曀。所谓般兔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利般兔比丘是。
尸婆.优波先 婆陀.迦延那
优头.王.迦叶 罗云.二般兔
(七)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豪族富贵。天性柔和。所谓释王比丘是。乞食无厌足。教化无穷。所谓婆提婆罗比丘是。气力强盛。无所畏难。亦是婆提婆罗比丘是。音响清彻。声至梵天。所谓罗婆那婆提比丘是。身体香洁。熏乎四方。鸯迦阇比丘是。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庄严服饰。行步顾影。所谓迦持利比丘是。诸王敬待。群臣所宗。所谓月光比丘是。天人所奉。恒朝侍省。所谓输提比丘是。以舍人形。像天之貌。亦是输提比丘。诸天师导。旨授正法。所谓天比丘是。自忆宿命无数劫事。所谓果衣比丘是。
释王.婆提波 罗婆.鸯迦阇
阿难.迦.月光 输提.天.婆醯
(八)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体性利根。智慧渊远。所谓鸯掘魔比丘是。能降伏魔外道邪业。所谓僧迦摩比丘是。入水三昧。不以为难。所谓质多舍利弗比丘是。广有所识。人所敬念。亦是质多舍利弗比丘是。入火三昧。普照十方。所谓善来比丘是。能降伏龙。使奉三尊。所谓那罗陀比丘是。降伏鬼神。改恶修善。所谓鬼陀比丘是。降干沓和。勤行善行。所谓毗卢遮比丘是。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志在空寂。微妙德业。亦是须菩提比丘。行无想定。除去诸念。所谓耆利摩难比丘是。入无愿定。意不起乱。所谓焰盛比丘是。
鸯掘.僧迦摩 质多.婆.那罗
阅叉.浮卢遮 善业及摩难
(九)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入慈三昧。心无恚怒。梵摩达比丘是。入悲三昧。成就本业。所谓须深比丘是。得喜行德。无若干想。所谓娑弥陀比丘是。常守护心。意不舍离。所谓跃波迦比丘是。行焰盛三昧。终不解脱。所谓昙弥比丘是。言语粗犷。不避尊贵。所谓比利陀婆遮比丘是。入金光三昧。亦是比利陀婆遮比丘。入金刚三昧。不可沮坏。所谓无畏比丘是。所说决了。不怀怯弱。所谓须泥多比丘是。恒乐静寂。意不处乱。所谓陀摩比丘是。义不可胜。终不可伏。所谓须罗陀比丘是。
梵达.须深摩 娑弥.跃.昙弥
毗利陀.无畏 须泥陀.须罗
(一○)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晓了星宿。预知吉凶。所谓那伽波罗比丘是。恒喜三昧。禅悦为食。所谓婆私吒比丘是。常以喜为食。所谓须夜奢比丘是。恒行忍辱。对至不起。所谓满愿盛明比丘是。修习日光三昧。所谓弥奚比丘是。明算术法。无有差错。所谓尼拘留比丘是。分别等智。恒不忘失。所谓鹿头比丘是。得雷电三昧者。不怀恐怖。所谓地比丘是。观了身本。所谓头那比丘是。最后取证得漏尽通。所谓须拔比丘是。
那迦.吒.舍那 弥奚.尼拘留
鹿头.地.头那 须拔最在后
此百贤圣悉应广演
增壹阿含经比丘尼品第五
(一)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学。国王所敬。所谓大爱道瞿昙弥比丘尼是。智慧聪明。所谓识摩比丘尼是。神足第一。感致诸神。所谓优钵华色比丘尼是。行头陀法。十一限碍。所谓机梨舍瞿昙弥比丘尼是。天眼第一。所照无碍。所谓奢拘梨比丘尼是。坐禅入定。意不分散。所谓奢摩比丘尼是。分别义趣。广演道教。所谓波头兰阇那比丘尼是。奉持律教。无所加犯。所谓波罗遮那比丘尼是。得信解脱。不复退还。所谓迦旃延比丘尼是。得四辩才。不怀怯弱。所谓最胜比丘尼是。
大爱及识摩 优钵.机昙弥
拘利.奢.兰阇 那罗.迦旃胜
(二)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自识宿命无数劫事。所谓拔陀迦毗离比丘尼是。颜色端正。人所敬爱。所谓醯摩阇比丘尼是。降伏外道。立以正教。所谓输那比丘尼是。分别义趣。广说分部。所谓昙摩提那比丘尼是。身著粗衣。不以为愧。所谓优多罗比丘尼是。诸根寂静。恒若一心。所谓光明比丘尼是。衣服齐整。常如法教。所谓禅头比丘尼是。能杂种论。亦无疑滞。所谓檀多比丘尼是。堪任造偈。赞如来德。所谓天与比丘尼是。多闻博知恩慧接下。所谓瞿卑比丘尼是。
拔陀.阇.输那 昙摩那.优多
光明.禅.檀多 天与及瞿卑
(三)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恒处闲静。不居人间。所谓无畏比丘尼是。苦体乞食。不择贵贱。所谓毗舍佉比丘尼是。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所谓拔陀婆罗比丘尼是。遍行乞求。广度人民。所谓摩怒呵利比丘尼是。速成道果。中间不滞。所谓陀摩比丘尼是。执持三衣。终不舍离。所谓须陀摩比丘尼是。恒坐树下。意不改易。所谓珕须那比丘尼是。恒居露地。不念覆盖。所谓奢陀比丘尼是。乐空闲处。不在人间。所谓优迦罗比丘尼是。长坐草蓐。不著服饰。所谓离那比丘尼是。著五纳衣。以次分越。所谓阿奴波摩比丘尼是。
无畏.多毗舍 婆陀.阿奴波
檀.须檀.奢多 优迦.离.阿奴
(四)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乐空冢间。所谓优迦摩比丘尼是。多游于慈。愍念生类。所谓清明比丘尼是。悲泣众生。不及道者。所谓素摩比丘尼是。喜得道者。愿及一切。所谓摩陀利比丘尼是。护守诸行。意不远离。所谓迦罗伽比丘尼是。守空执虚。了之无有。所谓提婆修比丘尼是。心乐无想。除去诸著。所谓日光比丘尼是。修习无愿。心恒广济。所谓末那婆比丘尼是。诸法无疑。度人无限。所谓毗摩达比丘尼是。能广说义。分别深法。所谓普照比丘尼是。
优迦.明.素摩 摩陀.迦.提婆
日光.摩那婆 毗摩达.普照
(五)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心怀忍辱。如地容受。所谓昙摩提比丘尼是。能教化人。使立檀会。所谓须夜摩比丘尼是。办具床座。亦是须夜摩比丘尼是。心已永息。不兴乱想。所谓因陀阇比丘尼是。观了诸法。而无厌足。所谓龙比丘尼是。意强勇猛。无所染著。所谓拘那罗比丘尼是。入水三昧。普润一切。所谓婆须比丘尼是。入焰光三昧。悉照萠类。所谓降提比丘尼是。观恶露不净。分别缘起。所谓遮波罗比丘尼是。育养众人。施与所乏。守迦比丘尼是。我声闻中最后第一比丘尼。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是。
昙摩.须夜摩 因提.龙.拘那
婆须.降.遮波 守迦.拔陀罗
此五十比丘尼。当广说如上。
增壹阿含经清信士品第六
(一)
我弟子中。初闻法药。成贤圣证。三果商客是。第一智慧。质多长者是。神德第一。所谓犍提阿蓝是。降伏外道。所谓掘多长者是。能说深法。所谓优波掘长者是。恒坐禅思。呵侈阿罗婆是。降伏魔宫。所谓勇健长者是。福德盛满。阇利长者是。大檀越主。所谓须达长者是。门族成就。泯兔长者是。
三果.质.干提 掘.波及罗婆
勇.阇利.须达 泯兔是谓十
(二)
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问义趣。所谓生漏婆罗门是。利根通明。所谓梵摩俞是。诸佛信使。御马摩纳是。计身无我。喜闻笒婆罗门是。论不可胜。毗裘婆罗门是。能造诵偈。优婆离长者是。言语速疾。亦是优波离长者。喜施好宝。不有吝心。所谓殊提长者是。建立善本。所谓优迦毗舍离是。能说妙法。所谓最上无畏优婆塞是。所说无畏。善察人根。所谓头摩大将领毗舍离是。
生漏.梵摩俞 御马及闻笒
毗裘.优波离 殊提.优.畏.摩
(三)
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惠施。所谓毗沙王是。所施狭少。光明王是。建立善本。王波斯匿是。得无根善信。起欢喜心。所谓王阿阇世是。至心向佛。意不变易。所谓优填王是。承事正法。所谓月光王子是。供奉圣众。意恒平等。所谓造祇洹王子是。常喜济彼。不自为己。师子王子是。善恭奉人。无有高下。无畏王子是。颜貌端正。与人殊胜。所谓鸡头王子是。
毗沙王.光明 波斯匿.阇王
月.只桓.优填 师子.畏.鸡头
(四)
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恒行慈心。所谓不尼长者是。心恒悲念一切之类。所谓摩诃纳释种是。常行喜心。所谓拔陀释种是。恒行护心。不失善行。所谓毗阇先优婆塞是。堪任行忍。所谓师子大将是。能杂种论。所谓毗舍御优婆塞是。贤圣默然。难提婆罗优婆塞是。勤修善行。无有休息。所谓优多罗优婆塞是。诸根寂静。所谓天摩优婆塞是。我弟子中最后受证。所谓拘夷那摩罗是。
不尼.摩诃纳 拔陀.优多罗
师子.毗舍.离 优多.天.摩罗
四十优婆塞。尽当广说如上。
增壹阿含经清信女品第七
(一)
我弟子中第一优婆斯。初受道证。所谓难陀难陀婆罗优婆斯是。智慧第一。久寿多罗优婆斯是。恒喜坐禅。须毗耶女优婆斯是。慧根了了。毗浮优婆斯是。堪能说法。鸯竭阇优婆斯是。善演经义。跋陀娑罗须焰摩优婆斯是。降伏外道。婆修陀优婆斯是。音响清彻。无优优婆斯是。能种种论。婆罗陀优婆斯是。勇猛精进。所谓须头优婆斯是。
难陀陀.久寿 须毗.鸯竭阇
须焰及无优 婆罗陀.须头
(二)
我弟子中第一优婆斯。供养如来。所谓摩利夫人是。承事正法。所谓须赖婆夫人是。供养圣众。舍弥夫人是。瞻视当来过去贤士。所谓月光夫人是。檀越第一。雷电夫人是。恒行慈三昧。所谓摩诃光优婆斯是。行悲哀愍。毗提优婆斯是。喜心不绝。拔提优婆斯是。行守护业。难陀母优婆斯是。得信解脱。照曜优婆斯是。
摩利.须赖婆 舍弥.光月.雷
大光.毗提.陀 难陀及照曜
(三)
我弟子中第一。恒行忍辱。所谓无优优婆斯是。行空三昧。所谓毗仇先优婆斯是。行无想三昧。所谓优那陀优婆斯是。行无愿三昧。无垢优婆斯是。好教授彼。尸利夫人优婆斯是。善能持戒。鸯竭摩优婆斯是。形貌端正。雷焰优婆斯是。诸根寂静。最胜优婆斯是。多闻博知。泥罗优婆斯是。能造颂偈。修摩迦提须达女优婆斯是。无所怯弱。亦是须达女优婆斯是。我声闻中最后取证优婆斯者。所谓蓝优婆斯是。
无优.毗仇先 优那.无垢.尸
鸯竭.雷焰.胜 泥.修.蓝摩女
此三十优婆斯。广说如上。
增壹阿含经阿须伦品第八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形大者。莫过阿须伦王。比丘当知。阿须伦形广长八万四千由延。口纵广千由旬。比丘当知。或有是时。阿须伦王欲触犯日时。倍复化身十六万八千由旬。往日月前。日月王见已。各怀恐怖。不宁本处。所以然者。阿须伦形甚可畏故。彼日月王以怀恐惧。不复有光明。然阿须伦不敢前捉日月。何以故。日月威德有大神力。寿命极长。颜色端正。受乐无穷。欲知寿命长短者。住寿一劫。复是此间众生福祐。令日月王不为阿须伦所见触恼。尔时。阿须伦便怀愁忧。即于彼没。
如是。诸比丘。弊魔波旬恒在汝后。求其方便。坏败善根。波旬便化极妙奇异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欲迷乱诸比丘意。波旬作是念。我当会遇得比丘眼便。亦当得耳.鼻.口.身.意之便。尔时。比丘虽见极妙六情之法。心不染著。尔时。弊魔波旬便怀愁忧。即退而去。所以然者。多萨阿竭.阿罗呵威力所致。何以故。诸比丘不近色.声.香.味.细滑法。尔时。比丘恒作是学。受人信施。极为甚难。不可消化。堕坠五趣。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要当专意。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未度者度。未得证者教令成证。是故。诸比丘。未有信施。不起想念。以有信施。便能消化。不起染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众生。愍世群萌。欲使天.人获其福祐。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众生。愍世群萌。欲使天.人获其福祐。是故。诸比丘。常兴恭敬于如来所。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一人入道在于世间。亦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一人入道在于世间。亦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便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常兴恭敬于如来所。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智慧光明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便有智慧光明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当信心向佛。无有倾邪。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无明大冥便自消灭。尔时。凡愚之士为此无明所见缠结。生死所趣。如实不知。周旋往来今世.后世。从劫至劫。无有解已。若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出现世时。无明大闇便自消灭。是故。诸比丘。当念承事诸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三十七品出现于世。云何三十七品道。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行。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故。诸比丘。常当承事于佛。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民普失荫覆。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民普失荫覆。所以然者。若多萨阿竭于世灭尽。三十七品亦复灭尽。是故。诸比丘。常当恭敬于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便蒙光泽。便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犹如秋时月光盛满而无尘秽。普有所照。此亦如是。若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出现世间。天及人民便蒙光泽。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如月盛满。普照一切。是故。诸比丘。兴恭敬心于如来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皆悉炽盛。三恶众生便自减少。犹如国界圣王治化时。彼城中人民炽盛。邻国力弱。此亦如是。若多萨阿竭出现世时。三恶趣道便自减少。如是。诸比丘。当信向佛。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不可摸则。独步无侣。无有俦匹。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无能及者。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不可摸则。独步无伴。无有俦匹。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皆悉具足。是故。诸比丘。当信敬于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须伦.益一道 光明及闇冥
道品.没尽.信 炽盛.无与等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子品第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母人。心怀笃信。唯有一子。恒作是念。云何当教。使成为人。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世尊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靡不承受。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说此深法。闻已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彼优婆斯心怀笃信。作是教训。汝今在家。当如质多长者。亦如象童子。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证弟子。所谓质多长者.象童子也。若童子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当如舍利弗.目犍连比丘。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所谓舍利弗.目犍连比丘。好学正法。莫作邪业。兴起非法。设汝生此染著之想。便当坠堕三恶趣中。善念专心。不得者得。不获者获。未得证者。今当受证。所以然者。诸比丘。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是故。诸比丘。莫生染著之意。已生当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笃信优婆斯唯有一女。彼当云何教训成就。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世尊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靡不承受。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说此深法。闻已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彼笃信优婆斯教训女曰。汝今在家者。当如拘仇多罗优婆斯.难陀母。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证弟子。所谓拘仇多罗优婆斯.难陀母是。若女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者。当如谶摩比丘尼.优钵花色比丘尼。所以然者。此是其量。此是其限。所谓谶摩比丘尼.优钵华色比丘尼。好学正法。莫作邪业。兴起非法。设汝生此染著之想。便当坠堕三恶趣中。善念专心。不果者果。不获者获。未得证者。今当受证。所以然者。诸比丘。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之趣。是故。诸比丘。莫生染著之想。已生当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譬可喻。犹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专定。心亦如是。前想.后想所不同者。以方便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是故。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是故。诸比丘。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譬可喻。犹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专定。心亦如是。前想.后想所念不同。是故。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所由。是故。诸比丘。常当降伏心意。得趣善道。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此人如屈伸臂顷堕泥[黍-禾+利]中。所以然者。由恶心故。心之生病坠堕地狱。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犹如有一人 心怀嗔恚想
今告诸比丘 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 设有命终者
假令入地狱 由心秽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降伏心。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如屈伸臂顷而生天上。所以然者。由善心故。已生善心。便生天上。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设复有一人 而生善妙心
今告诸比丘 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 设有命终者
便得生天上 由心善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发净意。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所谓男子见女色已。便起想著。意甚爱敬。令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意不舍离。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梵音柔软声 如来说难见
或复有时见 系念在目前
亦莫与女人 往来与言语
恒罗伺捕人 不得至无为
是故。诸比丘。当除诸色。莫起想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生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所谓女见男子色已。便起想著。意甚爱敬。令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意不舍离。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若生颠倒想 兴念恩爱心
除念意染著 便无此诸秽
是故。诸比丘。当除诸色。莫起想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无欲想便起欲想。已起欲想便增益。无嗔恚想便起嗔恚。已起嗔恚便增多。无睡眠想便起睡眠。已起睡眠便增多。无调戏想便起调戏。已起调戏便增多。无疑想便起疑想。已起疑想便增多。亦当观恶露不净想。设作乱想。无欲想便有欲想。已有欲想便增多。嗔恚.睡眠。本无疑想便起疑想。疑想已起便增多。是故。诸比丘。莫作乱想。常当专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法中。不见一法。未有欲想便不生欲想。已生欲想便能灭之。未生嗔恚想便不生。已生嗔恚想便能灭之。未生睡眠想便不生。已生睡眠想便能灭之。未生调戏想便不生。已生调戏想便能灭之。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亦当观恶露不净。已观恶露不净。未生欲想便不生。已生便能灭之。未生嗔恚便不生。已生嗔恚便能灭之。乃至疑。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是故。诸比丘。常当专意观不净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斯及二心 一堕一生天
男女想受乐 二欲想在后
增壹阿含经护心品第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诸行寂静。得沙门果。至泥洹界。云何为一法。所谓无放逸行。云何为无放逸行。所谓护心也。云何护心。于是。比丘。常守护心有漏.有漏法。当彼守护心有漏.有漏法。于有漏法便得悦豫。亦有信乐。住不移易。恒专其意。自力劝勉。
如是。比丘。彼无放逸行。恒自谨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灭。未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灭。未生无明漏便不生。已生无明漏便能使灭。比丘于彼无放逸行。闲静一处。恒自觉知而自游戏。欲漏心便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便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无憍甘露迹 放逸是死径
无慢则不死 慢者即是死
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无放逸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诸行寂静。得沙门果。至泥洹处。云何为一法。谓无放逸行于诸善法。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是谓无放逸行。
彼云何名善法。所谓贤圣八道品。等见.等方便.等语.等行.等命.等治.等念.等定。是谓善法。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施一切众生 不如法施人
虽施众生福 一人法施胜
是故。诸比丘。当修行善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云何观檀越施主。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而说此义。闻已尽当奉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与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养之.侍之。长益五阴。于阎浮利地现种种义。观檀越主能成人戒.闻.三昧.智慧。诸比丘多所饶益。于三宝中无所挂碍。能施卿等衣被.饮食.床榻.卧具.病瘦医药。是故。诸比丘。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恒以慈心向彼檀越。说身.口.意清净之行。不可称量。亦无有限。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使彼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获其大果。成大福祐。有大名称。流闻世间。甘露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施以成大财 所愿亦成就
王及诸贼盗 不能侵彼物
施以得王位 绍继转轮处
七宝具足成 本施之所致
布施成天身 首著杂宝冠
与诸妓女游 本施之果报
施得天帝释 天王威力盛
千眼庄严形 本施之果报
布施成佛道 三十二相具
转无上法轮 本施之果报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檀越施主当云何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贤圣人。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而说此义。尽当奉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与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多闻者。犹如与迷者指示其路。粮食乏短而给施食。恐怖之人令无忧恼。惊畏者教令莫惧。无所归者与作覆护。盲者作眼目。与病作医王。犹如田家农夫修治田业。除去秽草。便能成就谷食。比丘常当除弃五盛阴病。求入无畏泥洹城中。如是。诸比丘。檀越施主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多闻者当施。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集在彼众。尔时长者阿那邠持白世尊曰。如是。世尊。如是。如来。一切施主及与受者犹吉祥瓶。诸受施人如毗沙王。劝人行施如亲父母。受施之人是后世良祐。一切施主及与受者犹如居士。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言。
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曰。自今已后。门不安守。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斯。及诸行路乏粮食者。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受弟子请。尔时。世尊默然受长者请。
尔时。长者见世尊默然受请。即礼佛三匝。还归所在。到舍已。即其夜办具甘馔种种饭食。广敷坐具。自白。时到。食具已办。唯愿世尊愿时临顾。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众。著衣持钵。诣舍卫城。至长者家。到已。各自就座。诸比丘僧亦各随次坐。
尔时。长者见佛.比丘众坐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以行种种饮食。各收钵坐。更取卑座。在如来前欲听闻法。
尔时。长者白世尊言。善哉。如来。听诸比丘随所须物三衣.钵盂.针筒.尼师坛.衣带.法澡罐。及余一切沙门杂物。尽听弟子家取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若须衣裳.钵器及尼师坛.法澡罐。及余一切沙门杂物。听使此取。勿足疑难。起想著心。
尔时。世尊与长者阿那邠持说微妙之法。说妙法已。便从坐起而去。当于尔时。阿那邠持复于四城门而广惠施。第五市中。第六在家。须食与食。须浆与浆。须车乘.妓乐.香熏.璎珞。悉皆与之。
尔时。世尊闻长者阿那邠持于四城门中广作惠施。复于大市布施贫乏。复于家内布施无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布施。所谓须达长者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世尊告曰。云何。长者。贵家恒布施贫乏耶。
长者对曰。如是。世尊。恒布施贫乏。于四城门而广布施。复在家中给与所须。世尊。我或时作是念。并欲布施野.飞鸟.猪.狗之属。我亦无是念。此应与。此不应与。亦复无是念。此应与多。此应与少。我恒有是念。一切众生皆由食而存其命。有食便存。无食便丧。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汝乃以菩萨心。专精一意而广惠施。然此众生由食得济。无食便丧。长者。汝当获大果。得大名称。有大果报。声彻十方。得甘露法味。所以然者。菩萨之处恒以平等心而以惠施。专精一意。念众生类由食而存。有食便济。无食便丧。是谓。长者。菩萨心所安处而广惠施。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尽当普惠施 终无吝悔心
必当遇良友 得济到彼岸
是故。长者。当平等意而广惠施。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我今日审知众生根原所趣。亦知布施之报。最后一抟之余。已不自食。惠施他人。尔时。不起憎嫉之心如毛发许。以此众生不知施之果报。如我皆悉知之。施之果报。平等之报。心无有异。是故。众生不能平等施而自堕落。恒有悭嫉之心。缠裹心意。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众生不自觉 如来之言教
常当普惠施 专向真人所
志性以清净 所获福倍多
等共分其福 后得大果报
所施今善哉 心向广福田
于此人间逝 必生于天上
以到彼善处 快乐自娱乐
吉祥甚欢悦 一切无乏短
以天威德业 玉女为营从
平等之施报 故获此福祐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莫畏福报。所以然者。此是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所以名为福者。有此大报。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此名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无有爱乐。此名无福。比丘。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复过七劫不来此世。复于七劫中生光音天。复于七劫生空梵天处为大梵天。无与等者统百千世界。三十六反为天帝释形。无数世为转轮王。是故。诸比丘。作福莫惓。所以然者。此名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是谓名为福。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此名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快哉福报 所愿者得 速至灭尽
到无为处 正使亿数 天魔波旬
亦不能娆 为福业者 彼恒自求
贤圣之道 便尽除苦 后无有忧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厌。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承顺一法。不离一法。魔波旬不能得其便。亦不能来触娆人。云何为一法。谓功德福业。所以然者。自忆往昔在道树下。与诸菩萨集在一处。弊魔波旬将诸兵众数千万亿。种种形貌。兽头人身不可称计。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等。皆来运集。
时。魔波旬而语我言。沙门速投于地。佛以福德大力。降伏魔怨。诸尘垢消。无有诸秽。便成无上正真道。诸比丘。当观此义。其有比丘功德具足者。弊魔波旬不能得其便。坏其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有福快乐 无福者苦 今世后世
为福受乐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惓。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修行一法。便不能坏败恶趣。一为趣善。一为趣泥洹。云何修行一法。不能坏败恶趣。所谓心无笃信。是谓修此一法不坏败恶趣。云何修行一法趣善处者。所谓心行笃信。是谓修此一法得趣善处。云何修行一法得至泥洹。所谓恒专心念。是谓修行此法得至泥洹。是故谓。诸比丘。专精心意。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云何为一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此谓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是故。诸比丘。常当专精一心念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无慢二.念坛 二施.坚无厌
施福.魔波旬 恶趣及一人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不逮品第十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卿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贪欲。诸比丘。当灭贪欲。我证卿等得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贪淫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贪欲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汝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嗔恚是。诸比丘。当灭嗔恚。我证汝等得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嗔恚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嗔恚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舍离一法。我证汝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愚痴。是故。诸比丘。当灭愚痴。我与卿等证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痴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愚痴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舍离一法。我证汝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悭贪。是故。诸比丘。当灭悭贪。我证汝等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悭贪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悭贪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初不见一法不可降伏。难得时宜。受诸苦报。所谓心是。诸比丘。此心不可降伏。难得时宜。受诸苦报。是故。诸比丘。当分别心。当思惟心。善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初不见一法易降伏者。易得时宜。受诸善报。所谓心是。诸比丘。当分别心。善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一人而作是念。我悉知之。然后此人不以饮食。在大众中而虚妄语。我或复于异时。观见此人。生染著心。念于财物。便于大众中而作妄语。所以然者。诸比丘。财物染著甚为难舍。令人坠堕三恶道中。不得至无为之处。是故。诸比丘。已生此心。便当舍离。设未生者。勿复兴心染著财物。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而作是念。正使命断。不于众中而作妄语。我或复于异时观见此人。生染著心。念于财物。便于大众中而作妄语。所以然者。诸比丘。财物染著甚为难舍。令人堕三恶道中。不得至无为之处。是故。诸比丘。已生此心。便当舍离。若未生者。勿复兴心染著财物。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诸比丘。颇有见提婆达兜清白之法乎。然复提婆达兜为恶深重。受罪经劫不可疗治。于我法中。不见毫厘之善可称记者。以是之故。我今说提婆达兜诸罪之原首不可疗治。犹如有人而堕深厕。形体没溺。无有一净处。有人欲来济拔其命。安置净处。遍观厕侧及彼人身。颇有净处。吾欲手捉拔济出之。彼人熟视。无一净处而可捉者。便舍而去。如是。诸比丘。我观提婆达兜愚痴之人。不见毫厘之法而可记者。受罪经劫不可疗治。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痴专意。偏著利养。作五逆罪已。身坏命终。生恶趣中。如是。诸比丘。利养深重。令人不得至安隐之处。是故。诸比丘。以生利养心。便当舍离。若未生者。勿兴染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有一比丘闻如来记别调达。受罪一劫不可疗治。时。彼比丘便至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如来尽观提婆达兜原本已。然后记别。受罪一劫不可疗治乎。颇有所由可得而记耶。
时。阿难告曰。如来所说终不虚设。身口所行而无有异。如来真实记提婆达兜别。受罪深重。当经一劫不可疗治。
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坐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阿难白世尊曰。有一比丘来至我所。而作是说。云何。阿难。如来尽观提婆达兜原本已。然后记别。受罪一劫不可疗治乎。颇有因缘可得记别耶。作是语已。各自舍去。
世尊告曰。彼比丘者必晚暮学出家。未久方来至我法中耳。如来所说终不虚妄。云何于中复起犹豫。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汝往至彼。语比丘言。如来呼卿。
阿难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阿难受世尊教。便往至彼比丘所。到已。语彼比丘曰。如来呼卿。
彼比丘对曰。如是。尊者。
尔时。彼比丘便严衣服。共阿难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云何。愚人。汝不信如来所说乎。如来所教无有虚妄。汝今乃欲求如来虚妄。
时。彼比丘白世尊曰。提婆达兜比丘者。有大神力。有大威势。云何世尊记彼一劫受罪重耶。
佛告比丘曰。护汝口语。勿于长夜受苦无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游禅世俗通 至竟无解脱
不造灭尽迹 复还堕地狱
若使我当见提婆达兜。身有毫厘之善法者。我终不记彼提婆达兜受罪一劫不可疗治。是故。愚人。我不见提婆达兜有毫厘之善法。以是故。记彼提婆达兜受罪一劫不可疗治。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痴。贪著利养。起染著心。作五逆恶。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所以然者。利养心重。败人善本。令人不到安隐之处。是故。诸比丘。设有利养心起。便当求灭。若不有心。勿兴想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彼比丘从坐起。整衣服。礼世尊足。白世尊曰。今自悔过。唯愿垂恕。愚痴所致。造不善行。如来所说。无有二言。然我愚痴。起犹豫想。唯愿世尊受我悔过。改往修来。乃至再三。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悔汝所念。恕汝不及。莫于如来兴犹豫想。今受汝悔过。后更莫作。乃至三四。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设有作重罪 悔过更不犯
此人应禁戒 拔其罪根原
尔时。彼比丘及四部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种阿那含 二心及二食
婆达二契经 智者当觉知
增壹阿含经壹入道品第十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入道。净众生行。除去愁忧。无有诸恼。得大智慧。成泥洹证。所谓当灭五盖。思惟四意止。云何名为一入。所谓专一心。是谓一入。云何为道。所谓贤圣八品道。一名正见。二名正治。三名正业。四名正命。五名正方便。六名正语。七名正念。八名正定。是谓名道。是谓一入道。
云何当灭五盖。所谓贪欲盖.嗔恚盖调戏盖.眠睡盖.疑盖。是谓当灭五盖。
云何思惟四意止。于是。比丘内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外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内外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内观痛痛而自娱乐。外观痛痛。内外观痛痛。内观心而自娱乐。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娱乐。
云何比丘内观身而自娱乐。于是。比丘观此身随其性行。从头至足。从足至头。观此身中皆悉不净。无有可贪。复观此身有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髓.脑.脂膏.肠.胃.心.肝.脾.肾之属。皆悉观知。屎.尿.生熟二藏.目泪.唾.涕.血脉.肪.胆。皆当观知。无可贪者。如是。诸比丘。当观身自娱乐。除去恶念。无有愁忧。
复次。比丘。还观此身有地种耶。水.火.风种耶。如是。比丘观此身。复次。比丘。观此身。分别诸界。此身有四种。犹如巧能屠牛之士。若屠牛弟子。解牛节。解而自观见此是脚。此是心。此是节。此是头。如是。彼比丘分别此界。而自观察此身有地.水.火.风种。如是。比丘观身而自娱乐。
复次。比丘。观此身有诸孔。漏出不净。犹如彼人观竹园。若观苇丛。如是。比丘观此身有诸孔。漏出诸不净。
复次。比丘。观死尸。或死一宿。或二宿。或三宿.四宿。或五宿.六宿.七宿。身体膀胀。臭处不净。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身不免此患。若复比丘观死尸。乌鹊.鸱鸟所见啖食。或为虎狼.狗犬.虫兽之属所见啖食。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身不离此患。是谓比丘观身而自娱乐。
复次。比丘。观死尸。或啖半散落在地。臭处不净。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身不离此法。复次。观死尸。肉已尽。唯有骨在。血所涂染。复以此身观彼身亦无有异。如是。比丘观此身。复次。比丘。观死尸筋缠束薪。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如是。比丘观此身。
复次。比丘。观死尸骨节分散。散在异处。或手骨.脚骨各在一处。或膞骨。或腰骨。或尻骨。或臂骨。或肩骨。或胁骨。或脊骨。或项骨。或髑髅。复以此身与彼无异。吾不免此法。吾身亦当坏败。如是。比丘观身而自娱乐。
复次。比丘。观死尸白色.白珂色。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不离此法。是谓比丘自观身。
复次。比丘。若见死尸.骨青.瘀想。无可贪者。或与灰土同色不可分别。如是。比丘。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此身无常。为分散法。如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观身。内外观身。解无所有。
云何比丘内观痛痛。于是。比丘得乐痛时。即自觉知我得乐痛。得苦痛时。即自觉知我得苦痛。得不苦不乐痛时。即自觉知我得不苦不乐痛。若得食乐痛时。便自觉知我得食乐痛。若得食苦痛时。便自觉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乐痛时。亦自觉知我食不苦不乐痛。若得不食乐痛时。便自觉知我得不食乐痛。若得不食苦痛时。亦自觉知我不食苦痛。若得不食不苦不乐痛时。亦自觉知我得不食不苦不乐痛。如是。比丘内自观痛。
复次。若复比丘得乐痛时。尔时不得苦痛。尔时自觉知我受乐痛。若得苦痛时。尔时不得乐痛。自觉知我受苦痛。若得不苦不乐痛时。尔时无苦无乐。自觉知我受不苦不乐痛。彼习法而自娱乐。亦观尽法。复观习尽之法。或复有痛而现在前可知可见。思惟原本。无所依倚而自娱乐。不起世间想。于其中亦不惊怖。以不惊怖。便得泥洹。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真实知。如是。比丘内自观痛。除去乱念。无有愁忧。外自观痛。内外观痛。除去乱念。无有愁忧。如是。比丘内外观痛。
云何比丘观心心法而自娱乐。于是。比丘有爱欲心。便自觉知有爱欲心。无爱欲心。亦自觉知无爱欲心。有嗔恚心。便自觉知有嗔恚心。无嗔恚心。亦自觉知无嗔恚心。有愚痴心。便自觉知有愚痴心。无愚痴心。便自觉知无愚痴心。有爱念心。便自觉知有爱念心。无爱念心。便自觉知无爱念心。有受入心。便自觉知有受入心。无受入心。便自觉知无受入心。有乱念心。便自觉知有乱心。无乱心。便自觉知无乱心。有散落心。亦自觉知有散落心。无散落心。便自觉知无散落心。有普遍心。便自觉知有普遍心。无普遍心。便自觉知无普遍心。有大心。便自觉知有大心。无大心。便自觉知无大心。有无量心。便自觉知有无量心。无无量心。便自觉知无无量心。有三昧心。便自觉知有三昧心。无三昧心。便自觉知无三昧心。未解脱心。便自觉知未解脱心。已解脱心。便自觉知已解脱心。如是。比丘心相观意止。
观习法。观尽法。并观习尽之法。思惟法观而自娱乐。可知.可见.可思惟.不可思惟。无所猗。不起世间想。已不起想。便无畏怖。已无畏怖。便无余。已无余。便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内自观心心意止。除去乱念。无有忧愁。外观心。内外观心心意止。如是。比丘心心相观意止。
云何比丘法法相观意止。于是。比丘修念觉意。依观.依无欲.依灭尽。舍诸恶法。修法觉意.修精进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三昧觉意.修护觉意.依观.依无欲.依灭尽。舍诸恶法。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
复次。比丘。于爱欲解脱。除恶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猗念。乐于初禅而自娱乐。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
复次。比丘。舍有觉.有观。内发欢喜。专其一意。成无觉.无观。念猗喜安。游二禅而自娱乐。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
复次。比丘。舍于念。修于护。恒自觉知身觉乐。诸贤圣所求。护念清净。行于三禅。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
复次。比丘。舍苦乐心。无复忧喜。无苦无乐。护念清净。乐于四禅。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彼行习法。行尽法。并行习尽之法而自娱乐。便得法意止而现在前。可知可见。除去乱想。无所依猗。不起世间想。已不起想。便无畏怖。已无畏怖。生死便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诸比丘。依一入道众生得清净。远愁忧。无复喜想。便逮智慧。得涅槃证。所谓灭五盖。修四意止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是中不见一法速磨灭者。憎嫉梵行。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慈忍。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世时。诸天.人民.魔及魔天.沙门.婆罗门。最尊最上。无与等者。福田第一。可事可敬。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世时。过诸天.人民.阿须伦.魔及魔天.沙门.婆罗门上。最尊最上。无与等者。福田第一。可事可敬。如是。诸比丘。常当供养如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有看病者。则为看我已。所以然者。我今躬欲看视疾病。诸比丘。我不见一人于诸天.世间.沙门.婆罗门施中。最上无过是施。其行是施。尔乃为施。获大果报。得大功德。名称普至。得甘露法味。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知施中最上无过是施。其行是施。尔乃为施。获大果报。得大功德。我今因此因缘而作是说。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而无有异。汝等长夜获大福祐。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叹誉阿练若者。则为叹誉我已。所以然者。我今恒自叹誉阿练若行。其有诽谤阿练若者。则为诽谤我已。其有叹说乞食。则为叹誉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能乞食者。其有谤毁乞食。则为毁我已。其有叹说独坐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能独坐者。其有毁独坐者。则为毁我已。其有叹誉一坐一食者。则为叹誉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誉一坐一食者。其有毁者。则为毁我已。若有叹说坐树下者。则为叹说我身无异。所以然者。我恒叹誉在树下者。若有毁彼在树下者。则为毁我已。其有叹说露坐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者何。我恒叹说露坐者。其有毁辱露坐者。则毁辱我已。其有叹说空闲处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者何。我恒叹说空闲处者。其有毁辱空闲处者。则为毁辱我已。其有叹说著五纳衣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者何。我恒叹说著五纳衣者。其有毁辱著五纳衣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持三衣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持三衣者。其有毁辱持三衣者。则为毁辱我已。其有叹说在冢间坐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在塳间坐者。其有毁辱在冢间坐者。则为毁辱我已。其有叹一食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一食者。其有毁辱一食者。则为毁辱我已。其有叹说日正中食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正中食者。其有毁辱正中食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诸头陀行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诸头陀行。其有毁辱诸头陀行者。则为毁辱我已。我今教诸比丘。当如大迦叶所行。无有漏失者。所以然者。迦叶比丘有此诸行。是故。诸比丘。所学常当如大迦叶。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大迦叶住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树下。露坐。或空闲处。著五纳衣。或持三衣。或在冢间。或时一食。或正中食。或行头陀。年高长大。尔时。尊者大迦叶食后。便诣一树下禅定。禅定已。从坐起。整衣服。往至世尊所。
是时。世尊遥见迦叶来。世尊告曰。善来。迦叶。
时。迦叶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可受诸长者请。并受衣裳。
迦叶对曰。我今不从如来教。所以然者。若当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我则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尽行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树下。露坐。或空闲处。著五纳衣。或持三衣。或在冢间。或时一食。或正中食。或行头陀。如今不敢舍本所习。更学余行。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度人无量。广及一切。天.人得度。所以然者。若。迦叶。此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设法在世。益增天道。三恶道便减。亦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乘之道。皆存于世。诸比丘。所学皆当如迦叶所习。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所以然者。诸比丘。彼提婆达兜愚人取彼王子婆罗留支五百釜食供养。设彼不与者。提婆达兜愚人终不作此恶。以婆罗留支王子五百釜食。日来供养。是故提婆达兜起五逆恶。身坏命终。生摩诃阿鼻地狱中。以此方便。当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未生利养心不应生。已生当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坏乱众僧。坏如来足。教阿阇世取父王杀。复杀罗汉比丘尼。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何处有恶。恶从何生。谁作此恶当受其报。我亦不作此恶而受其报。
尔时。有众多比丘。入罗阅城乞食而闻此语。提婆达兜愚人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何处有恶。恶从何生。谁作此恶而受其报。尔时。众多比丘食后摄取衣钵。以尼师坛著右肩上。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曰。提婆达兜愚人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云何为恶无殃。作福无报。无有受善恶之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恶.有罪。善恶之行皆有报应。若彼提婆达兜愚人知有善恶报者。便当枯竭。愁忧不乐。沸血便从面孔出。以彼提婆达兜不知善恶之报。是故在大众中而作是说。无善恶之报。为恶无殃。作善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者审自明 为恶为有福
我今豫了知 善恶之报应
如是。诸比丘。当远离恶。为福莫惓。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利养之报。断入人皮。以断皮。便断肉。以断肉。便断骨。以断骨。便彻髓。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若未生利养心便不生。已生求令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彼师利罗比丘不贪利养者。不作尔许无量杀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受人利养重 坏人清白行
是故当制心 莫贪著于味
师利以得定 乃至天帝宫
便于神通退 堕于屠杀中
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受人利养甚为不易。如是。比丘当作是学。未生利养心制令不生。已生此心求方便令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利养品第十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修罗陀比丘不贪利养者。终不于法中。舍三法衣而作居家。
修罗陀比丘大作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或正中食。树下露坐。乐闲居之处。著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行。行此头陀。是时。修罗陀比丘常受蒲呼国王供养。以百味之食。日来给与。
尔时。彼比丘意染此食。渐舍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正中食。树下露坐。闲居之处。著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体。尽舍此已。去三法衣。还为白衣。屠牛杀生。不可称计。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比丘。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未生利养。制令不生。已生。求方便使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汝等成果神通。诸漏得尽。云何为一法。所谓味欲。是故。诸比丘。当灭此味欲。我证汝等成神通果。诸漏得尽。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众生著此味 死堕恶趣中
今当舍此欲 便成阿罗汉
是故。诸比丘。常当舍此味著之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于舍卫城内。有一长者。适丧一子。甚爱敬念。未曾能舍。彼见子死。便生狂惑。周旋往来。不停一处。若见人时。便作是语。颇有见我儿乎。
尔时。彼人渐渐往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在一面住。尔时。彼人白世尊曰。瞿昙沙门。颇见我儿乎。
世尊告长者曰。何故颜貌不悦。诸根错乱。
尔时。长者报瞿昙曰。焉得不尔。所以然者。我今唯有一子。舍我无常。甚爱敬念。未曾离目前。哀愍彼子。故令我生狂。我今问沙门。见我儿耶。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问。生.老.病.死。世之常法。恩爱离苦.怨憎会苦。子舍汝无常。岂得不念乎。
尔时。彼人闻世尊所说。不入其怀。便舍而退去。前行见人。复作是语。沙门瞿昙说言曰。恩爱分别。便有快乐。如沙门所说。为审尔不。
前人对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
当于尔时。去舍卫城不远。有众多人而共博戏。尔时。彼人便作是念。此诸男子聪明智慧。无事不知。我今当以此义问彼诸人。
尔时。即诣博戏所。问众人曰。沙门瞿昙向我说曰。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者快乐。诸人等今于意云何。
是时。诸博戏者报斯人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言快乐者。此义不然。
是时。彼人便作是念。审如来言终不虚妄。云何恩爱别离。当有乐耶。此义不然。
尔时。彼人入舍卫城。至宫门外称。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者快乐。
尔时。舍卫城及中宫内。普传此语。靡不周遍。当于尔时。大王波斯匿及摩利夫人。共在高楼之上相娱乐戏。尔时。王波斯匿告摩利夫人曰。沙门瞿昙审有斯语。恩爱离别.怨憎之会。此皆快乐。
夫人报曰。吾不从如来闻此言教。设当如来有此教者。事亦不虚。
王波斯匿告曰。犹如师教弟子。为是.舍是。弟子报言。如是。大师。汝今摩利亦复如是。彼瞿昙沙门虽作是说。汝应作是言。如是不异。无有虚妄。然卿速去。不须在吾前立。
尔时。摩利夫人语竹膊婆罗门曰。汝今往诣祇洹精舍。到如来所。持我名字。跪如来足。复以此义具白世尊云。舍卫城内及中宫人有此言论。沙门瞿昙言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不审世尊有此教耶。若世尊所有说者。汝善承受。还向我说。
是时。竹膊婆罗门受夫人教敕。寻往至祇洹精舍。到世尊所。共相问讯。共相问讯已。在一面坐。
时。彼梵志白世尊曰。摩利夫人礼世尊足。问讯如来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乎。训化盲冥。得无劳耶。
复作是语。此舍卫城内普传此言。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乐快哉。不审世尊有是言教耶。
尔时。世尊告竹膊婆罗门曰。于此舍卫城内。有一长者丧失一子。彼念此子。狂惑失性。东西驰走。见人便问。谁见我子。然婆罗门。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皆无有欢乐。昔日此舍卫城中。复有一老母无常。亦复狂惑不识东西。复有一老父无常。亦复有兄弟姊妹皆悉无常。彼见此无常之变。生狂失性不识东西。婆罗门。昔日此舍卫城中有一人。新迎妇。端正无双。尔时。彼人未经几时。便自贫穷。时。彼妇父母见此人贫。便生此念。吾当夺女更嫁与余人。彼人窃闻妇家父母欲夺吾妇。更嫁与余家。尔时。彼人衣里带利刀。便往至妇家。当于尔时。彼妇在墙外纺作。是时。彼人往至妇父母家问曰。我妇今为所在。妇母报言。卿妇在墙外阴中纺作。尔时。彼人便往至妇所。到已。问妇曰。云卿父母欲夺汝更余嫁耶。妇报言。信有此语。然我不乐闻此言耶。尔时。彼人即拔利剑。取妇刺杀。复取利剑。自刺其腹。并复作是语。我二人俱取死。婆罗门。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会苦。此皆愁忧。实不可言。
尔时。竹膊婆罗门白世尊曰。如是。世尊。有此诸恼。实苦不乐。所以然者。昔我有一子。舍我无常。昼夜追忆。不离心怀。时我念儿。心意狂惑。驰走东西。见人便问。谁见我儿。沙门瞿昙今所说者。诚如所言。国事烦多。欲还所止。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竹膊婆罗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而去。往来至摩利夫人所。以此因缘具白夫人。
时。摩利夫人复至波斯匿王所。到已。白大王曰。今欲有所问。唯愿大王事事见报。云何。大王。为念琉璃王子不。
王报言。甚念。爱愍不去心首。
夫人问曰。若当王子有迁变者。大王。为有忧也。
王复报言。如是。夫人。如汝所言。
夫人问曰。大王当知。恩爱别离。皆兴愁想。云何。大王。为念伊罗王子乎。
王报言。我甚爱敬。
夫人问曰。大王。若当王子有迁变者。有愁忧耶。
王报言。甚有愁忧。
夫人报言。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无有欢乐。云何。大王。念萨罗陀刹利种不。
王报言。甚爱敬念。
夫人言。云何。大王。若使萨罗陀夫人有变易者。大王为有忧耶。
王报言。吾有愁忧。
夫人言。大王。当知恩爱别离。此皆是苦。
夫人言。王念我不。
王言。我爱念汝。
夫人言。设当我身有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
王言。设汝身有变易。便有愁忧。
大王。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无欢乐心。
夫人言。云何。大王。念迦尸.拘萨罗人民乎。
王言。我甚爱念迦尸.拘萨罗人民。
夫人言。迦尸.拘萨罗人民设当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
王言。迦尸.拘萨罗人民当有变易者。我命不存。况言愁忧乎。所以然者。我因迦尸.拘萨罗国人民力。当得自存。以此方便。知命尚不存。何况不生愁忧乎。
夫人言。以此知之。恩爱别离。皆有此苦。无有欢乐。
尔时。王波斯匿右膝著地。叉手合掌而向世尊。作是说。甚奇。甚奇。彼世尊而说此法。若当彼沙门瞿昙来者。尔乃可得共言论。
复语夫人。自今以后。当更看汝胜于常日。所著服饰与吾无异。
尔时。世尊闻摩利夫人与大王立此论本。告诸比丘。摩利夫人甚大聪明。设当王波斯匿问我此语者。我亦当以此义向彼王说之。如夫人向王所说而无有异。
又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得证优婆斯。笃信牢固。所谓摩利夫人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鹿园中。
尔时。那忧罗公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我今年朽。加复抱病。多诸忧恼。唯愿世尊随时教训。使众生类长夜获安隐。
尔时。世尊告长者曰。如汝所言。身多畏痛。何可恃怙。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依凭此身者。正可须臾之乐。此是愚心。非智慧者所贵。是故。长者。虽心有病。令心无病。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说斯言。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尔时。长者复作是念。我今可往至尊者舍利弗所问斯义。舍利弗去彼不远。在树下坐。是时。那优罗公往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舍利弗问长者。颜貌和悦。诸根寂静。必有所因。长者。故当从佛闻法耶。
时。长者白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颜貌焉得不和悦乎。所以然者。向者世尊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
长者报言。于是。舍利弗。我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我白世尊曰。年朽长大。恒抱疾病。多诸苦痛。不可称计。唯愿世尊分别此身。普使众生。获此安隐。尔时。世尊便告我言。如是。长者。此身多诸衰苦。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恃怙此身者。正可有斯须之乐。不知长夜受苦无量。是故。长者。此身虽有患。当使心无患。如是。长者。当作是学世尊以此甘露之法。而见溉灌。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更不重问如来此义乎。云何身有患心无患。云何身有病心无病。
长者白舍利弗言。实无此辩重问世尊。身有患心有患。身有患心无患。尊者舍利弗必有此辩。愿具分别。
舍利弗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
对曰。如是。舍利弗。从彼受教。
舍利弗告长者曰。于是。长者。凡夫之人不见圣人。不受圣教。不顺其训。亦不见善知识。不与善知识从事。彼计色为我。色是我所。我是色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我色合会一处。彼色.我色以集一处。色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痛.想.行.识皆观我有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彼识.我识合会一处。彼识.我识以会一处。识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亦有患。心亦有患。
长者问舍利弗曰。云何身有患心无患耶。
舍利弗言。于是。长者。贤圣弟子承事圣贤。修行禁法。与善知识从事。亲近善知识。彼亦不观我有色。不见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不见色是我所。我是色所。彼色迁转不住。彼色以移易。不生愁忧.苦恼.忧色之患。亦复不见痛.想.行.识。不见识中有我。我中有识。亦不见识我所。亦不见我所识。彼识.我识以会一处。识便败坏。于中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有患而心无患。是故。长者。当作是习。遗身去心。亦无染著。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那忧罗公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江侧婆罗门身负重担。便至世尊所。到已舍担。一面在世尊所。默然而住。尔时。彼婆罗门作是思惟。今日沙门瞿昙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我今清净。与沙门瞿昙等无有异。所以然者。沙门瞿昙食好粳粮。种种肴馔。今我食果蓏以自济命。
尔时。世尊以知婆罗门心中所念。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以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观彼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云何为二十一结。嗔心结.恚害心结.睡眠心结.调戏心结.疑是心结.怒为心结.忌为心结.恼为心结.疾为心结.憎为心结。无惭心结.无愧心结.幻为心结.奸为心结.伪为心结.诤为心结.憍为心结.慢为心结。妒为心结.增上慢为心结.贪为心结。诸比丘。若有人有此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犹如白[疊*毛]新衣。久久朽故。多诸尘垢。意欲染成其色。青.黄.赤.黑终不得成。何以故。以有尘垢故。如是。比丘。若有人以此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
设复有人无此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知斯人必生天上。不堕地狱中。犹如新净白[疊*毛]。随意欲作何色。青.黄.赤.黑必成其色。终不败坏。所以然者。以其净故。此亦如是。其有无此二十一结染著心者。当观其人必生天上。不堕恶趣。
若彼贤圣弟子起嗔恚心结。观已。便能息之。起恚害心结.起睡眠心结.起调戏心结.起疑心结.起怒心结.起忌心结.起恼心结.起疾心结.起憎心结.起无惭心结.起无愧心结.起幻心结.起奸心结.起伪心结.起诤心结.起憍心结.起慢心结.起妒心结.起增上慢心结.起贪心结。
若彼贤圣弟子无嗔.无恚.无有愚惑。心意和悦。以慈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限无量。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慈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复以悲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悲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复以喜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喜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复以护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护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
便于如来所成于信根。根本不移。竖高显幢。不可移动。诸天.龙.神.阿须伦.沙门.婆罗门。或世人民。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亦复成就于法。如来法者。甚为清净。不可移动。人所爱敬。如是智者当作是观。便于中而得欢喜。亦复成就于众。如来圣众甚为清净。性行纯和。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圣众者。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爱可贵。实可承事。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诸结便尽。亦无沾污。性行柔软。逮于神通。便得自识无量宿命事。所从来处。靡不知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成败劫.不成败劫.成败不成败劫.无数成败劫.无数不成败劫。我曾在彼。字某.名某.姓某。如是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受命长短。从彼终生彼间。从彼终生此间。如是自识无数宿命事。
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知众生心所念之事。彼复以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心行恶。诽谤贤圣。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生三恶道。趣泥[黍-禾+利]中。或复有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正见.无有邪见。身坏命终。生天上善处。是谓清净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无有结使。心性柔软。逮于神通。复以漏尽通而自娱乐。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复观苦尽。复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作是观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贤圣弟子心得解脱。虽复食粳粮.善美种种肴膳。抟若须弥。终无有罪。所以然者。以无欲.尽爱故。以无嗔.尽恚故。以无愚痴.尽愚痴故。是谓比丘中比丘。则内极沐浴已。
尔时。江侧婆罗门白世尊曰。瞿昙沙门。可往至孙陀罗江侧沐浴。
世尊告曰。云何。婆罗门。名之为孙陀罗江水。
婆罗门曰。孙陀罗江水是福之深渊。世之光明。其有人物在彼河水浴者。一切诸恶皆悉除尽。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此身无数劫 经历彼河浴
及诸小陂池 靡不悉周遍
愚者常乐彼 闇行不清净
宿罪内充躯 彼河焉能救
净者常快乐 禁戒清亦快
清者作清行 彼愿必果成
设护不与取 行慈不杀生
守诚不妄语 心等无增减
汝今于此浴 必获安隐处
彼河何所至 犹盲投乎冥
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止。止。瞿昙。犹如偻者得伸。闇者见明。迷者示道。于闇室然明。无目者为作眼目。如是。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说此妙法。愿听为道。
尔时。江侧婆罗门即得作道。受具足戒。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孙陀罗谛利即成阿罗汉。
尔时。尊者孙陀罗谛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日时已过。向暮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释提桓因即以偈颂问如来义。
能说能宣布 渡流成无漏
以渡生死渊 今问瞿昙义
我观此众生 所作福祐业
造行若干种 施谁福最尊
尊今灵鹫山 唯愿演此义
知释意所趣 亦为施者宣
四趣造福无 四果具足成
诸学得迹人 宜信奉其法
无欲亦无恚 愚尽成无漏
尽度一切渊 施彼成大果
诸此众生类 所作福德业
造行若干种 施僧获福多
此众度无量 犹海出珍宝
圣众亦如是 演慧光明法
瞿昙彼善处 能施众僧者
获福不可计 最胜之所说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已。即礼佛足。便于彼退而去。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须菩提亦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侧。别作屋庐而自禅思。尔时。尊者须菩提身得苦患。甚为沉重。便作是念。我此苦痛为从何生。复从何灭。为至何所。尔时。尊者须菩提便于露地而敷坐具。直身正意。专精一心。结跏趺坐。思惟诸入。欲害苦痛。
尔时。释提桓因知尊者须菩提所念。便以偈敕波遮旬曰。
善业脱诸缚 居在灵鹫山
今得极重患 乐空诸根定
速来往问疾 觐省尊上颜
既得获大福 种德莫过是
时。波遮旬对曰。如是。尊者。
尔时。释提桓因将五百天人及波遮旬。譬如士夫屈伸臂顷。便从三十三天没。来至灵鹫山中。离尊者须菩提不远。复以此偈语波遮旬曰。
汝今觉善业 乐禅三昧定
柔和清净音 今使从禅坐
波遮旬对曰。如是。
尔时。波遮旬从释提桓因闻语已。便调琉璃之琴。前至须菩提所。便以此偈叹须菩提曰。
结尽永无余 诸念不错乱
诸尘垢悉尽 愿速从禅觉
心息渡有河 降魔度诸结
功德如大海 愿速从定起
眼净如莲花 诸秽永不著
无归与作归 空定速时起
渡四流无为 善解无老病
以脱有为灾 唯尊时定觉
五百天在上 释种躬自来
欲觐圣尊颜 解空速时起
尔时。尊者须菩提即从坐起。复叹波遮旬曰。善哉。波旬。汝今音与琴合。琴与音合。而无有异。然琴音不离歌音。歌音不离琴音。二事共合。乃成妙声。
尔时。释提桓因便往至尊者须菩提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云何善业所抱患苦有增损乎。今此身病为从何生。身生耶。意生乎。
尔时。尊者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拘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法法相动。法法自息。犹如。拘翼。有毒药。复有害毒药。天帝释。此亦如是。法法相乱。法法自息。法能生法。黑法用白法治。白法用黑法治。天帝释。贪欲病者用不净治。嗔恚病者用慈心治。愚痴病者用智慧治。如是。释提桓因。一切所有皆归于空。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士.无夫。无形.无像。无男.无女。犹如。释提桓因。风坏大树。枝叶雕落。雷雹坏苗。华果初茂。无水自萎。天降时雨。生苗得存。如是。天帝释。法法相乱。法法自定。我本所患疼痛苦恼。今日已除。无复患苦。
是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我亦有愁忧苦恼。今闻此法无复有愁忧。众事猥多。欲还天上。已亦有事及诸天事。皆悉猥多。
时。须菩提言。今正是时。宜可时去。
是时。释提桓因即从坐起。前礼须菩提足。绕三匝而去。
是时。尊者须菩提便说此偈。
能仁说此语 根本悉具足
智者获安隐 闻法息诸病
尔时。释提桓因闻尊者须菩提所说。欢喜奉行。
调达及二经 皮及利师罗
竹膞.孙陀利 善业.释提桓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五戒品第十四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是众中。我不见一法修已。多修已。成地狱行。成畜生行。成饿鬼行。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谓杀生者也。诸比丘。若有人意好杀生。便堕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以然者。以断他命故。是故。当学莫杀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杀生也。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不行杀生。亦不念杀。受命极长。所以然者。以彼不娆乱故。是故。诸比丘。当学不杀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成地狱行。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极为贫匮。衣不盖形。食不充口。所谓劫盗也。诸比丘。若有人意好劫盗。取他财物。便堕饿鬼.畜生中。若生人中。极为贫匮。所以然者。以断他生业故。是故。诸比丘。当学远离不与取。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广施也。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广行布施。于现世中得色.得力。众得具足。天上.人中食福无量。是故。诸比丘。当行布施。勿有悭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成地狱.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居家奸淫。无有净行。为人所讥。常被诽谤。云何一法。所谓邪淫也。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淫泆无度。好犯他妻。便堕地狱.饿鬼.畜生中。若生人中。闺门淫乱。是故。诸比丘。常当正意。莫兴淫想。慎莫他淫。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他淫。身体香洁。亦无邪想。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贞洁不淫。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是故。诸比丘。莫行邪淫以兴淫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成地狱行。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口气臭恶。为人所憎。所谓妄语。诸比丘。若有人妄言.绮语.斗乱是非。便堕畜生.饿鬼中。所以者何。以其妄语故也。是故。当至诚。莫得妄语。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云何为一法。所谓不妄语也。诸比丘。其不妄语者。口气香芬。名德远闻。是故。诸比丘。当行莫妄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畜生.饿鬼.地狱罪。若生人中。狂愚痴惑。不识真伪。所谓饮酒也。诸比丘。若有人心好饮酒。所生之处。无有智慧。常怀愚痴。如是诸比丘。慎莫饮酒。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无有一法胜此法者。若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云何为一法。所谓不饮酒也。诸比丘。若有人不饮酒。生便聪明。无有愚惑。博知经籍。意不错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五地狱经 此名不善行
五者天及人 令知次第数
增壹阿含经有无品第十五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知有此二见。云何为二。所谓有见.无见。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此二见习已.诵已。终不从其法。如实而不知。此则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则犯沙门法。于婆罗门。则犯婆罗门法。此沙门.终不以身作证而自游戏。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此二见诵读.讽念。知舍。如实而知。此则沙门持沙门行。婆罗门知婆罗门行。自身取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复受有。如真知之。是故。诸比丘。于此二见不应习行。不应讽诵。尽当舍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见。云何为二见。所谓有见.无见。彼云何为有见。所谓欲有见.色有见.无色有见。彼云何为欲有见。所谓五欲是也。云何为五欲。所谓眼见色。甚爱敬念。未曾舍离。世人宗奉。若耳闻声。鼻嗅香。口知味。身知细滑。意了诸法。是谓有见。彼云何名为无见。所谓有常见.无常见.有断灭见.无断灭见.有边见.无边见.有身见.无身见.有命见.无命见.异身见.异命见。此六十二见。名曰无见。亦非真见。是谓名为无见。是故。诸比丘。当舍此二见。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施。云何为二。所谓法施.财施。诸比丘。施中之上者不过法施。是故。诸比丘。常当学法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业。云何为二业。有法业.有财业。业中之上者。不过法业。是故。诸比丘。当学法业。不学财业。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恩。云何为二。所谓法恩.财恩。恩中之上者。所谓不过法恩也。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法恩。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者有此二相像貌。云何为二。于是。愚者所不能办者而办之。垂办之事厌而舍之。是谓。诸比丘。愚者有此二相像貌。复次。比丘。智者有二相像貌。云何为二。于是。智者所不能办事亦不成办。垂办之事亦不厌舍。是故。诸比丘。愚者二相像貌当舍离之。当念修行智者二相。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如来。云何为二法。一为智慧。二为灭尽。是谓。比丘。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如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法宝。亦礼如来神庙。云何二法。有力.有无畏。是谓。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法宝及如来神庙。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礼如来寺。云何为二法。如来与世间人民无与等者。如来有大慈大悲。矜念十方。是谓。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礼如来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因二缘起于正见。云何为二。受法教化。内思止观。是谓。比丘。有此二因二缘起于正见。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见及二施 愚者有二相
礼法如来庙 正见最在后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难陀在舍卫城象华园中。是时。尊者难陀在闲静处。便生是念。如来出世甚为难遇。亿劫乃出。实不可见。如来久远长夜时乃出耳。犹如优昙钵花时乃出现。此亦如是。如来出世甚为难遇。亿劫乃出。实不可见。此处亦难遇。一切诸行悉休息止。爱尽无余。亦无染污。灭尽泥洹。
尔时。有一魔行天子。知尊者难陀心中所念。便往至孙陀利释种女所。飞在虚空。以颂而嗟叹曰。
汝今发欢喜 严服作五乐
难陀今舍服 当来相娱乐
尔时。孙陀利释种女闻天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自庄严。修饰房舍。敷好坐具。作倡妓乐。如难陀在家无异。尔时。王波斯匿集在普会讲堂。闻难陀比丘还舍法服。习于家业。所以然者。有天在空中告其妻曰。是时。王波斯匿闻是语已。便怀愁忧。即乘驾白象。往至彼园。到已。便入华象池中。遥见尊者难陀。便前至难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尊者难陀告波斯匿曰。大王。何故来至此间。颜色变异。复有何事来至吾所。
波斯匿报曰。尊者当知。向在普集讲堂。闻尊者舍法服。还作白衣。闻此语已。故来至此。不审尊者何所敕告。
是时。难陀含笑徐告王曰。不见不闻。大王何故作此语耶。大王。岂不从如来边闻。我诸结已除。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胞胎。如实而知。今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波斯匿曰。我不从如来闻难陀比丘生死已尽。得阿罗汉。心得解脱。所以然者。有天来告孙陀利释种女曰。是时。孙陀利夫人闻此语已。便作倡妓乐。修治服饰。敷诸坐具。我闻此语已。便来至尊者所。
难陀告曰。王不知不闻。何故大王而作是语。诸有沙门.婆罗门无不乐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槃乐。而不自观此淫火之坑。复当就者此事不然。骨犹如锁。肉如聚石。犹蜜涂刀。坐贪小利。不虑后患。亦如果繁折枝。亦如假借不久当还。犹如剑树之薮。亦如毒害药。亦如毒药。如毒华果。观此淫欲亦复如是。意染著者此事不然。从火坑之欲乃至毒果。不观此事。欲得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者。此事不然。以不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而欲得入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者。此事不然。大王当知。诸有沙门.婆罗门观察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槃乐。此事不然。彼以作是观察。解了淫坑之火。犹如骨锁.肉聚.蜜涂利刀.果繁折枝.假借不久。亦如剑树.毒树。如毒害药。悉观了知。此则有处。已解了知淫火所兴。便能得渡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此事必然。彼已渡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此事必然。云何。大王。以何见何知而作是说。今我。大王。已成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胞胎。心得解脱。
尔时。王波斯匿心怀欢喜。善心生焉。白尊者难陀曰。我今无狐疑如毛发许。方知尊者成阿罗汉。今请辞还。国事众多。
难陀对曰。宜知是时。
尔时。王波斯匿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波斯匿王去未几时。时彼魔天来至尊者难陀所。住虚空中。复以此偈向难陀曰。
夫人面如月 金银璎珞身
忆彼姿容颜 五乐恒自娱
弹琴鼓弦歌 音响甚柔软
能除诸愁忧 乐此林间为
是时。尊者难陀便作是念。此是魔行天人。觉知此已。复以偈报曰。
我昔有此心 淫泆无厌足
为欲所缠裹 不觉老病死
我度爱欲渊 无污无所染
荣位悉是苦 独乐真如法
我今无诸结 淫怒痴悉尽
更不习此法 愚者当觉知
尔时。彼魔行天人闻此语便怀愁忧。即于彼没不现。
尔时。众多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端正比丘者。无有胜难陀比丘。诸根澹泊。亦难陀比丘是。无有欲心。亦是难陀比丘。无有嗔恚。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愚痴。亦是难陀比丘。成阿罗汉。亦是难陀比丘。所以然者。难陀比丘端正。诸根寂静。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弟子端正者。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是亦难陀比丘。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为二。有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无余涅槃界。于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槃界。此二涅槃界。当求方便。至无余涅槃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乌喻。亦当说猪喻。善思念之。吾当演说。
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人喻如乌。犹如有人在寂静处。恒习淫欲。作诸恶行。后便羞耻。便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讥弹。此人习欲。作诸恶行。彼作诸恶行已。向人悔过。自知羞耻。犹如彼乌恒患苦饥。便食不净。寻即拭觜。恐有余鸟见言此乌食不净。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在闲静处。习于淫欲。作不善行。后便羞耻而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记识。此人习欲。作诸恶行。是谓名为人犹如乌。
彼云何名为人如猪。若有一人在闲静处。长习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非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等不能得五欲。彼作恶已。不羞耻。此人喻如猪恒食不净。卧于不净。便自跳踉向于余猪。此亦如是。若有一人习于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非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不能得五欲自娱。是名为人如猪。是故。诸比丘。当舍远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人有似驴者。有似牛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人像驴者。若有一人。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不定。若眼见色。随起色想。流驰万端。尔时眼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随起识病。流驰万端。尔时意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意根。无有威仪礼节之宜。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衣钵。都违禁戒。便为梵行人所见讥弹。咄。此愚人像如沙门。便取弹举。设是沙门者。宜不应尔。彼作是说。我亦是比丘。我亦是比丘。犹如驴入牛群之中而自称曰。我亦是牛。我亦是牛。然观其两耳。复不似牛。角亦不似。尾亦不似。音声各异。尔时。群牛或以角抵。或以脚蹋。或以口啮者。今此比丘亦复如是。诸根不定。若眼见色。随起色想。流驰万端。尔时眼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了细滑。意知法。随起识病。流驰万端。尔时意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念意根。无有威仪礼节之宜。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禁戒。便为梵行人所见讥弹。咄。此愚人像如沙门。便见弹举。设是沙门者。宜不应尔。尔时彼作是说。我是沙门。犹如驴入于牛群。是谓人像驴者也。
彼人云何像牛者耶。若有一人。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寂定。饮食知节。竟日经行。未曾舍离意游三十七道品之法。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无流驰之念。尔时眼根则应清净。生诸善想。亦能制持。无复诸恶。常拥护于眼根。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意法不起识病。尔时意根则得清净。彼人便到诸梵行人所。诸梵行人遥以见来。各自扬声。善来。同学。随时供养。不使有短。犹如良牛入牛众中。而自称说。我今是牛。然其毛尾.耳角.音声都悉是牛。诸牛见已。各来舐体。此亦如是。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寂定。饮食知节。竟日经行。未曾舍离意游三十七道品之法。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无流驰之念。尔时眼根则得清净。生诸善想。亦能制持。无复诸恶。常拥护于眼根。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意法不起识病。尔时意根则得具足。是谓此人像牛者也。如是。诸比丘。当学如牛。莫像如驴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不善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彼。云何名为不善。云何名为善。所谓杀生为不善。不杀为善。不与取为不善。与取为善。淫泆为不善。不淫为善。妄语为不善。不妄语为善。绮语为不善。不绮语为善。两舌为不善。不两舌为善。斗乱彼此为不善。不斗乱彼此为善。贪他为不善。不贪他为善。起恚为不善。不起恚为善。邪见为不善。正见为善。如是。比丘行此恶已。堕畜生.饿鬼.地狱中。设行善者。便生人中.天上。及诸善趣阿须伦中。是故。当远离恶行。修习善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与汝等说微妙法。初善.中善.至竟亦善。有义.有味。得修具足梵行之法。所谓二法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具足说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为二法。所谓邪见.正见。邪治.正治。邪语.正语。邪业.正业。邪命.正命。邪方便.正方便。邪念.正念。邪三昧.正三昧。是谓比丘名为二法。我今已与汝说此二法。如来所应为者。今已周讫。善念.观诵。勿有懈惓。今不行者。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烛明之法。亦当说由烛趣道之业。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名烛明者。所谓贪淫.嗔恚.愚痴尽。彼云何名为由烛趣道之业。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谓由烛趣道之业。我由此已说烛明。亦说由烛趣道之业。如来所应为者。今已周讫。善念.讽诵。勿有懈怠。今不行者。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力。云何为二力。所谓忍力.思惟力。设吾无此二力者。终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又无此二力者。终不于优留毗处六年苦行。亦复不能降伏魔怨。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以我有忍力.思惟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此二力。忍力.思惟力。便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那律在拘尸那竭国本所生处。尔时。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并二十八大鬼神王。便往至尊者阿那律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复以此偈叹阿那律曰。
归命人中上 众人所敬奉
我等今不知 为依何等禅
尔时。有梵志名曰阇拔吒。是梵摩喻弟子。复至尊者阿那律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梵志问阿那律曰。我昔在王宫生。未曾闻此自然之香。为有何人来至此间。为是天.龙.鬼神.人.非人乎。
尔时。阿那律报梵志曰。向者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并二十八大鬼神王。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复以此偈而叹我曰。
自归人中上 众人所敬奉
我等今不知 为依何等禅
梵志问曰。以何等故。我今不见其形。释.梵.四天王为何所在。
阿那律报曰。以汝无有天眼故也。是故不见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及二十八大鬼神王。
梵志问曰。设我能得天眼者。见此释.梵.四天王及二十八大鬼神王耶。
阿那律报曰。设当得天眼者。便能见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并二十八大鬼神王。然复。梵志。此天眼者何足为奇。有梵天名曰千眼。彼见此千世界。如有眼之士。自手掌中观其宝冠。此梵天亦如是。见此千世界无有挂碍。然此梵天不自见身所著衣服。
梵志问曰。何以故。千眼梵天不自见形所著服饰。
阿那律曰。以其彼天无有无上智慧眼故。故不自见己身所著服饰。
梵志问曰。设我得无上智慧眼者。见此身所著服饰不耶。
阿那律曰。若能得无上智慧眼者。则能见己形所著服饰。
梵志问曰。愿尊与我说极妙之法。使得无上智慧之眼。
阿那律曰。汝有戒耶。
梵志问曰。云何名之为戒。
阿那律曰。不作众恶。不犯非法。
梵志报曰。如此戒者。我堪奉持如此之戒。
阿那律曰。汝今。梵志。当持禁戒。无失毫厘。亦当除去憍慢之结。莫计吾我染著之想。
时。梵志复问阿那律曰。何者是吾。何者是我。何者是憍慢结。
阿那律曰。吾者是神识也。我者是形体之具也。于中起识生吾.我者。是名为憍慢结也。是故。梵志。当求方便。除此诸结。如是。梵志。当作是学。
梵志即从座起。礼阿那律足。绕三匝而去。未至所在。于中道思惟此义。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有天昔与此梵志亲友。知识梵志心中所得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彼天复往至尊者阿那律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即以此偈叹阿那律曰。
梵志未至家 中道得道迹
垢尽法眼净 无疑无犹豫
尔时。尊者阿那律复以偈告天曰。
我先观彼心 中间应道迹
彼人迦叶佛 曾闻此法教
尔时。尊者阿那律即其时离彼处。在人间游。渐渐至舍卫国。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世尊具以法语告阿那律。阿那律受佛教已。便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弟子。得天眼第一者。所谓阿那律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罗云奉修禁戒。无所触犯。小罪尚避。况复大者。然不得有漏心解脱。尔时。众多比丘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曰。罗云比丘奉修禁戒。无所触犯。然故有漏心不解脱。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具足禁戒法 诸根亦成就
渐渐当逮得 一切结使尽
是故。诸比丘。常当念修治正法。无有漏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难陀.涅槃.乌 驴不善有二
烛及忍思惟 梵志及罗云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将罗云入舍卫城分卫。尔时。世尊右旋顾谓罗云。汝今当观色为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色为无常。
世尊告曰。罗云。痛.想.行.识皆悉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痛.想.行.识皆为无常。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此有何因缘。今方向城分卫。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诲我。今宜当还归所在。不应入城乞食。
尔时。尊者罗云即中道还到只桓精舍。持衣钵。诣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念色无常。念痛.想.行.识无常。尔时。世尊于舍卫城乞食已。食后在只桓精舍而自经行。渐渐至罗云所。到已。告罗云曰。汝当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忧之想皆当除尽。汝今复当修行恶露不净想。所有贪欲尽当除灭。汝今。罗云。当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嗔恚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护心。已行护心。所有憍慢悉当除尽。
尔时。世尊向罗云便说此偈。
莫数起著想 恒当自顺法
如此智之士 名称则流布
与人执炬明 坏于大闇冥
天龙戴奉敬 敬奉师长尊
是时。罗云比丘复以此偈报世尊曰。
我不起著想 恒复顺于法
如此智之士 则能奉师长
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坐起。便往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尊者罗云从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于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又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罗云即从坐起。礼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安陀园。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头。出息长亦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有觉.有观息。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亦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数十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亿载不可计。我曾生彼。名某姓某。食如此食。受如此苦乐。寿命长短。彼终生此。此终生彼。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亦知众生所起之心。彼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
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诽谤贤圣。行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或复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造正见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复更施意。成尽漏心。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亦知苦尽。亦知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罗云便成阿罗汉。
是时。尊者罗云已成罗汉。便从坐起。更整衣服。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所求已得。诸漏除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得阿罗汉者。无有与罗云等也。论有漏尽。亦是罗云比丘。论持禁戒者。亦是罗云比丘。所以然者。诸过去如来.等正觉。亦有此罗云比丘。欲言佛子。亦是罗云比丘。亲从佛生。法之上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能持禁戒。所谓罗云比丘是。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具足禁戒法 诸根亦成就
渐渐当逮得 一切结使尽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安般品之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二人出现于世甚为难得。云何为二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甚为难得。转轮圣王出现于世甚为难得。此二人出现于世间甚为难得。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二人出现于世甚为难得。云何为二人。所谓辟支佛出现世间甚为难得。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出现世间甚为难得。是谓。比丘。此二人者出现于世甚为难得。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在于世间。甚为烦恼。云何为二法。所谓作众恶本。起诸怨嫌。复不造善行诸德之本。是谓。比丘。二法甚为烦恼。是故。诸比丘。当觉知此烦恼法。亦当觉知不烦恼法。诸烦恼之法。当念断除。不烦恼之法。当念修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邪见众生所念.所趣及余诸行。一切无可贵者。世间人民所不贪乐。所以然者。以其邪见不善故也。
犹如有诸苦果之子。所谓苦果.苦参子.葶苈子.毕地槃持子。及诸余苦子。便于良地种此诸子。然后生苗犹复故苦。所以然者。以其子本苦故。此邪见众生亦复如是。所作身行.口行.意行。所趣.所念及诸恶行。一切无可贵者。世间人民所不贪乐。所以然者。以其邪见恶不善故。是故。诸比丘。当除邪见。习行正见。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正见众生所念.所趣及诸余行。一切尽可贵敬。世间人民所可贪乐。所以者何。以其正见妙故。
犹如有诸甜果。若甘蔗.若蒲桃果及诸一切甘美之果。有人修治良地。而取种之。然后生子皆悉甘美。人所贪乐。所以然者。以其果子本甘美故。此正见众生亦复如是。所念.所趣及诸余行。一切皆可贪乐。世间人民无不喜者。所以者何。以其正见妙故。是故。诸比丘。当习行正见。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在闲静之处。独自思惟。便生是念。诸有生民。兴爱欲想。便生欲爱。昼夜习之。无有厌足。
尔时。尊者阿难向暮即从坐起。著衣正服。便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尊者阿难白世尊曰。向在静闲之处。便生此念。诸有众生。兴欲爱想。便生欲爱。长夜习之。无有厌足。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诸有人民。兴欲爱想。便增欲想。长夜习之。无有厌足。所以者何。昔者。阿难。过去世时有转轮圣王。名曰顶生。以法治化。无有奸罔。七宝成就。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是谓七宝。复有千子。勇猛强壮。能降伏诸恶。统领四天下不加刀杖。阿难当知。尔时顶生圣王便生此念。我今有此阎浮提地。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亦曾从耆年长老边闻。西有瞿耶尼土。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今当往统彼国土。尔时。阿难。顶生适生斯念。将四部兵。从此阎浮地没。便往至瞿耶尼土。
尔时。彼土人民见圣王来。皆悉前迎。礼跪问讯。善来。大王。今此瞿耶尼国。人民炽盛。唯愿圣王当于此治化诸人民。使从法教。尔时。阿难。圣王顶生即于瞿耶尼统领人民。乃经数百千年。
是时。圣王顶生复于余时便生此念。我有阎浮提。人民炽盛。多诸珍宝。亦雨七宝。乃至于膝。今亦复有此瞿耶尼。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亦曾从长年许闻。复有弗于逮。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今当往统彼国土。以法治化。尔时。阿难。顶生圣王适生斯念。将四部兵。从瞿耶尼没。便往至弗于逮。
尔时。彼土人民见圣王来。皆悉前迎。礼跪问讯。异口同响而作是语。善来。大王。今此弗于逮。人民炽盛。多诸珍宝。唯愿大王当于此治化诸人民。使从法教。尔时。阿难。顶生圣王即于弗于逮统领人民。乃经百千万岁。
是时。圣王顶生复于余时便生此念。我于阎浮提。人民炽盛。多诸珍宝。亦雨七宝。乃至于膝。今亦复有此瞿耶尼。人民炽盛。多诸珍宝。今亦复有此弗于逮国。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亦曾从耆年长老边闻。复有郁单越。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所为自由。无固守者。寿不中夭。正寿千岁。在彼寿终必生天上。不堕余趣。著劫波育衣。食自然粳米。我今当往统领彼国土。以法治化。
尔时。阿难。顶生圣王适生斯念。将四部兵。从弗于逮没。便往至郁单越。遥见彼土郁然青色。见已。便问左右臣曰。汝等普见此土郁然青色不乎。对曰。唯然。见之。王告群臣曰。此是柔软之草。软若天衣而无有异。此等诸贤当于斯坐。
小复前行。遥见彼土晃然黄色。便告诸臣曰。汝等普见此土晃然黄色不乎。对曰。皆悉见之。大王曰。此名自然粳米。此等诸贤恒食此食。如今卿等。亦当食此粳米。
尔时。圣王小复前行。复见彼土普悉平正。遥见高台显望殊特。复告诸臣。汝等颇见此土普地平正乎。对曰。如是。皆悉见之。大王报曰。此名劫波育树衣。汝等亦复当著此树衣。
尔时。阿难。彼土人民见大王来。皆起前迎。礼跪问讯。异音同响而作是说。善来。圣王。此郁单越。人民炽盛。多诸珍宝。唯愿大王当于此治化诸人民。使从法教。尔时。阿难。顶生圣王即于郁单越统领人民。乃经百千万岁。
是时。顶生圣王复于余时便生此念。我今有阎浮地。人民炽盛。多诸珍宝。亦雨七宝。乃至于膝。今亦复有此瞿耶尼.弗于逮及此郁单越。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亦曾从耆年长老边闻。有三十三天快乐无比。寿命极长。衣食自然。玉女营从。不可称计。我今当往领彼天宫。以法治化。
尔时。阿难。顶生圣王适生斯念。将四部兵。从郁单越没。便往至三十三天上。尔时。天帝释遥见顶生圣王来。便作是说。善来。大王。可就此坐。尔时。阿难。顶生圣王即共释提桓因一处坐。二人共坐。不可分别。颜貌举动。言语声响。一而不异。尔时。阿难。顶生圣王在彼。乃经数千百岁已。便生此念。我今有此阎浮地。人民炽盛。多诸珍宝。亦雨七宝。乃至于膝。亦有瞿耶尼。亦复有弗于逮。亦复有郁单越。人民炽盛。多诸珍宝。我今至此三十三天。我今宜可害此天帝释。便于此间独王诸天。尔时。阿难。顶生圣王适生此念。即于座上而自退堕。至阎浮里地。及四部兵皆悉落堕。尔时。亦失轮宝。莫知所在。象宝.马宝同时命终。珠宝自灭。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斯皆命终。
尔时。顶生圣王身得重病。诸宗族亲属普悉运集。问讯王病。云何。大王。若使大王命终之后。有人来问此义。顶生大王临命终时。有何言教。设有此问。当何以报之。顶生圣王报曰。若使我命终。命终之后有人问者。以此报之。顶生王者。领此四天下而无厌足。复至三十三天。在彼经数百千岁。意犹生贪。欲害天帝。便自堕落。即取命终。
汝今。阿难。勿怀狐疑。尔时。顶生王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时顶生王者即我身是。尔时。我领此四天下。及至三十三天。于五欲中。无有厌足。阿难。当以此方便。证知所趣。兴贪欲心。倍增其想。于爱欲中而无厌足。欲求厌足。当从圣贤智慧中求。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便说此偈。
贪淫如时雨 于欲无厌足
乐少而苦多 智者所屏弃
正使受天欲 五乐而自娱
不如断爱心 正觉之弟子
贪欲延亿劫 福尽还入狱
受乐讵几时 辄受地狱痛
是故。阿难。当以此方便。知于欲而去欲。永不兴其想。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婆罗门便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生漏婆罗门白世尊曰。当云何观恶知识人。
世尊告曰。当观如观月。
婆罗门曰。当云何观善知识。
世尊告曰。当观如观月。
婆罗门曰。沙门瞿昙今所说者。略说其要。未解广义。唯愿瞿昙广普说义。使未解者解。
世尊告曰。婆罗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
婆罗门对曰。如是。瞿昙。生漏婆罗门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如。婆罗门。月末之月。昼夜周旋。但有其损。未有其盈。彼以减损。或复有时而月不现。无有见者。此亦如是。婆罗门。若恶知识。经历昼夜。渐无有信。无有戒。无有闻。无有施。无有智慧。彼以无有信.戒.闻.施.智慧。是时彼恶知识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是故。婆罗门。我今说是恶知识者。犹如月末之月。
犹如。婆罗门。月初生时。随所经过日夜。光明渐增。稍稍盛满。便于十五日具足盛满。一切众生靡不见者。如是。婆罗门。若善知识。经历日夜。增益信.戒.闻.施.智慧。彼以增益信.戒.施.闻.智慧。尔时善知识身坏命终。生天上善处。是故。婆罗门。我今说此善知识所趣。犹月盛满。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若人有贪欲 嗔恚痴不尽
于善渐有减 犹如月向尽
若人无贪欲 嗔恚痴亦尽
于善渐有增 犹如月盛满
是故。婆罗门。当学如月初。
尔时。生漏婆罗门白世尊曰。善哉。瞿昙。犹如屈者得伸。冥者见明。迷者见路。于闇冥然明。此亦如是。沙门瞿昙无数方便为我说法。我今自归世尊及法.众僧。自今以往。听我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生。
尔时。生漏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知识法。亦当说恶知识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恶知识法。于是。比丘。恶知识人便生此念。我于豪族出家学道。余比丘者卑贱家出家。依己姓望。毁訾余人。是谓名为恶知识法。
复次。恶知识人便生此念。我极精进奉诸正法。余比丘者不精进持戒。复以此义。毁呰他人。而自贡高。是谓为恶知识法。
复次。恶知识者复作是念。我三昧成就。余比丘者无有三昧。心意错乱。而不一定。彼依此三昧。常自贡高。毁呰他人。是谓名为恶知识法。
复次。恶知识复作是念。我智慧第一。此余比丘无有智慧。彼依此智慧。而自贡高。毁呰他人。是谓名为恶知识法。
复次。恶知识人复作是念。我今常得饭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此余比丘不能得此供养之具。彼依此利养之物。而自贡高。毁呰他人。是谓名为恶知识法。是谓。比丘。恶知识人行此邪业。
彼云何为善知识之法。于是。比丘。善知识人不作是念。我豪族家生。此余比丘不是豪族家。己身与彼而无有异。是谓名为善知识法。
复次。善知识人不作是念。我今持戒。此余比丘不持戒行。己身与彼无有增减。彼依此戒。不自贡高。不毁他人。是谓。比丘。名为善知识法。
复次。比丘。善知识人复不作是念。我三昧成就。此余比丘意乱不定。己身与彼亦无增减。彼依此三昧。不自贡高。亦不毁呰他人。是谓。比丘。名为善知识法。
复次。比丘。善知识人不作是念。我智慧成就。此余比丘无有智慧。己身与彼亦无增减。彼依此智慧。不自贡高。亦不毁他人。是谓。比丘。名为善知识法。
复次。比丘。善知识人不作是念。我能得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疾病医药。此余比丘不能得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疾病医药。己身与彼亦无增减。彼依此利养。不自贡高。亦不毁他人。是谓。比丘。名为善知识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与汝分别恶知识法。亦复与汝说善知识法。是故。诸比丘。恶知识法当共远离。善知识法念共修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尼拘留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国中豪贵诸大释种五百余人。欲有所论。集普义讲堂。尔时。世典婆罗门便往诣彼释种所。语彼释种言。云何。诸君。此中颇有沙门.婆罗门及世俗人。能与吾共论议乎。
尔时。众多释报世典婆罗门曰。此中今有二人。高才博学。居在迦毗罗越国。云何为二人。一名周利槃特比丘。二名瞿昙.释种如来.至真.等正觉。众中少知无闻。亦无智慧。言语丑陋。不别去就。如此槃特之比。又此迦维罗越一国之中。无知无闻。亦无黠慧。为人丑陋。多诸秽恶。如此瞿昙之比。汝今可与彼论议。设婆罗门能与彼二人论议得胜者。我等五百余人。便当供养随时所须。亦当相惠千镒纯金。
尔时。婆罗门便生此心。此迦毗罗越释种。悉皆聪明。多诸技术。奸宄虚伪。无有正行。设吾与彼二人论议而得胜者。何足为奇。或复彼人得吾便者。便为愚者所伏。思此二理。吾不堪与彼论议也。作是语已。便退而去。
是时。周利槃特到时持钵。入迦毗罗越乞食。时。世典婆罗门遥见周利槃特来。便作是念。我今当往问彼人义。时。世典婆罗门便往至比丘所。语周利槃特曰。沙门。为字何等。
周利槃特曰。止。婆罗门。何须问字。所以来此欲问义者。时可问之。婆罗门言。沙门。能与吾共论议乎。
周利槃特言。我今尚能与梵天论议。何况与汝盲无目人乎。
婆罗门言。盲者即非无目人乎。无目则非盲耶。此是一义。岂非烦重。
是时。周利槃特便腾逝空中作十八变。尔时。婆罗门便作是念。此沙门止有神足。不解论议。设当与吾解此义者。身便当与作弟子。
是时。尊者舍利弗以天耳听闻有是语。周利槃特与世典婆罗门作此论议。是时。尊者舍利弗即变身作槃特形。隐槃特形。使不复现。语婆罗门曰。汝婆罗门。若作是念。此沙门止有神足。不堪论议者。汝今谛听。吾当说之。报汝向议。依此论本。当更引喻。汝今。婆罗门。名字何等。
婆罗门曰。吾名梵天。
周利槃特问曰。汝是丈夫乎。
婆罗门曰。吾是丈夫。
复问。是人乎。
婆罗门报曰。是人。
周利槃特问曰。云何。婆罗门。丈夫亦是人。人亦是丈夫。此亦是一义。岂非烦重乎。然婆罗门。盲与无目。此义不同。
婆罗门曰。云何。沙门。名之为盲。
周利槃特曰。犹如不见今世.后世。生者.灭者。善色.恶色。若好.若丑。众生所造善恶之行。如实而不知。永无所睹。故称之为盲。
婆罗门曰。云何为无眼者乎。
周利槃特曰。眼者。无上智慧之眼。彼人无此智慧之眼。故称之为无目也。
婆罗门言。止。止。沙门。舍此杂论。我今欲问深义。云何。沙门。颇不依法得涅槃乎。
周利报曰。不依五盛阴而得涅槃。
婆罗门曰。云何。沙门。此五盛阴有缘生耶。无缘生乎。
周利槃特对曰。此五盛阴有缘生。非无缘也。
婆罗门曰。何等是五盛阴缘。
比丘曰。爱是缘也。
婆罗门曰。何者是爱。
比丘报曰。生者是也。
婆罗门曰。何者名为生。
比丘曰。即爱是也。
婆罗门曰。爱有何道。
沙门曰。贤圣八品道是。所谓正见.正业.正语.正命.正行.正方便.正念.正定。是谓名为贤圣八品道。
尔时。周利槃特广为说法已。婆罗门从比丘闻如此教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即于其处。身中刀风起而命终。是时。尊者舍利弗还复其形。飞在空中。还诣所止。
是时。尊者周利槃特比丘往至普集讲堂。众多释种所。到已。语彼释言。汝等速办苏油.薪柴。往耶维世典婆罗门。是时。释种即办苏.油。往耶维世典婆罗门。于四道头起鍮婆。各各相率。便往至尊者周利槃特比丘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时。诸释种以此偈。向尊者周利槃特说曰。
耶维起鍮婆 不违尊者教
我等获大利 得遇此福祐
是时。尊者周利槃特便以此偈而报释曰。
今转尊法轮 降伏诸外道
智慧如大海 此来降梵志
所作善恶行 去来今现在
亿劫不忘失 是故当作福
是时。尊者周利槃特广与彼诸释种说法已。诸释白周利槃特言。若尊者须衣被.饮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我等尽当事事供给。唯愿受请。勿拒微情。时。尊者周利槃特默然可之。
尔时。诸释种闻尊者周利槃特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恶人便往至婆罗留支王子所。告王子言。昔者。民氓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备不登位。中命终者不亦痛哉。王子。时可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昙。作无上至真.等正觉。于摩竭国界。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靡所不照。如月云消。众星中明。尔时。婆罗留支王子即收父王。著铁牢中。更立臣佐。统领人民。
尔时。有众多比丘入罗阅城乞食。便闻提婆达兜教王子收父王。著铁牢中。更立臣佐。是时。众多比丘乞食。还归所在。摄举衣钵。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朝入城乞食。闻提婆达兜愚人教王子使收父王。闭著牢狱。更立臣佐。复敕王子言。汝杀父王。我害如来。于此摩竭国界。新王.新佛。不亦快哉。
尔时。臣佐亦行非法。臣佐已行非法。尔时王太子亦行非法。太子已行非法。尔时群臣.长吏亦行非法。群臣.长吏已行非法。尔时国界人民亦行非法。国界人民已行非法。尔时人众兵马亦行非法。兵众已行非法。尔时日月倒错运度失时。日月已失时。便无年岁。已无年岁。日差月错。无复精光。日月已无精光。尔时星宿现怪。星宿已现变怪。便有暴风起。已有暴风起。神祇嗔恚。神祇已嗔恚。尔时风雨不时。尔时谷子在地者便不长大。人民之类.蜎飞蠕动。颜色改变。寿命极短。
若复有时。王法治正。尔时群臣亦行正法。群臣已行正法。时王太子亦行正法。王太子已行正法。尔时长吏亦行正法。长吏已行正法。国界人民亦行正法。日月顺常。风雨以时。灾怪不现。神祇欢喜。五谷炽盛。君臣和穆相视。如兄如弟。终无增损。有形之类。颜色光润。食自消化。无有灾害。寿命极长。人所爱敬。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犹如牛渡水 导者而不正
一切皆不正 斯由本导故
众生亦如是 众中必有导
导者行非法 况复下细人
萠类尽受苦 由王法不正
以知非法行 一切民亦然
犹如牛渡水 导者而行正
从者亦皆正 斯由本导故
众生亦如是 众中必有导
导者行正法 况复下庶人
萠类尽受乐 由王法教正
以知正法行 一切民亦然
是故。诸比丘。当舍非法而行正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惭愧品第十八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以其世间有此二法拥护世间。则别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长.大小。亦不与六畜共同。是故。诸比丘。当习有惭.有愧。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二人。无有厌足而取命终。云何为二人。所谓得财物恒藏举之。复有得物而喜与人。是谓二人无有厌足而取命终。
尔时。有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略说之义。云何得物藏举。云何得物与人。唯愿世尊广演其义。
世尊告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是。有族姓子学诸技术。或习田作。或习书疏。或习计算。或习天文。或习地理。或习卜相。或学远使。或作王佐。不避寒暑.饥寒.勤苦。而自营己。彼作是功力而获财物。彼人不能食啖。亦不与妻子。亦不与奴婢亲亲之属。皆悉不与。彼所得财物。或王劫夺。或复被贼。或火烧水漂。分散异处。不获其利。即于家中有人分散此物。不得停住。是谓。比丘。得财藏举者也。
彼云何得财分布。有族姓子学诸伎术。或习田作。或习书疏。或习计算。或习天文.地理。或习卜相。或学远使。或作王佐。不避寒暑.饥寒.勤苦。而自营己。彼作是功力而获财物。彼人惠施众生。给与父母.奴婢.妻子。亦复广及沙门.婆罗门。造诸功德。种天上之福。是谓。比丘。得而惠施。是谓。比丘。二人无厌足。如前一人得财物而举者。当念舍离。第二人得而广布。当学此业。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法施。勿习食施。所以然者。汝等今有果报之祐。使我弟子恭敬于法。不贪利养。设贪利养者。则有大过于如来所。何以故。谓众生类不分别法。毁世尊教。已毁世尊教。后不复得至涅槃道。我便有耻。所以然者。谓如来弟子贪著利养。不行于法。不分别法。毁世尊教。不顺正法。已毁世尊教。复不至涅槃道。汝今。比丘。当念法施。勿思欲施。便得称誉。多闻四远。恭敬于法。不贪财物。此则无有羞耻。所以然者。如来弟子以好法施。不贪思欲之施。是谓。比丘。当念法施。勿学财施。汝等比丘。吾说此义为因。何义而说此缘乎。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唯愿世尊事事分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有一人请吾供养。然吾尔时有遗余法而可除弃。有二比丘从远方来。形体困笃。颜色变易。尔时。我便语彼比丘。作是语。有遗余法而可除弃。随时须者。便可取之而自营己。
时。一比丘便作是念。世尊今日有遗余法而可除弃。随时须者。便可取之。设复我等不取食者。便当以此食舍于净地。若著水中。然今我等宜取此食。以充虚乏。加得气力。尔时。彼比丘复作是学。佛亦作是说。当行法施。莫行思欲之施。所以然者。施中之上无过财施。然复法施于中最尊。我今堪任竟日不食。犹得自济。不须受彼信施之福。尔时。彼比丘便自息意不取彼施。形体困笃。不自顾命。
彼时。第二比丘复作是念。世尊亦有遗余之法而可除者。设我等不取食者。便当困笃。今以此食用充虚乏。加得气力。昼夜安宁。尔时。彼比丘便取食之。昼夜安隐。气力充足。
佛告诸比丘。彼比丘虽复取彼供养。除去虚乏。气力充足。不如先前比丘可敬。可贵。甚可尊重。彼比丘长夜名称远闻。于律知足。易充易满。诸比丘当学法施。勿学思欲之施。我前所说者。由此因缘。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从坐起而去。
是时。众多比丘复作是念。向者。世尊略说其要。竟不广普。便从坐起。入寂静室。今此众中谁能堪任于此略义而广普演其义者也。是时。众多比丘复作是念。今尊者舍利弗。世尊所誉。我当尽共诣彼舍利弗所。是时。众多比丘便往至尊者舍利弗所。共相礼拜。在一面坐。在一面坐已。是时。众多比丘所可从世尊闻事。尽向舍利弗说之。
是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云何世尊弟子贪著利养。不修行法。云何世尊弟子贪修行法。不贪利养。
尔时。众多比丘白舍利弗曰。我等乃从远来。请问其义。得修行之。尊者舍利弗堪任者。便与我等广演其义。
舍利弗告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
尔时。众多比丘对曰。如是。
舍利弗告曰。世尊弟子所学寂静念安。声闻弟子不如是学。世尊吐教所应灭法。而诸比丘亦不灭之。于中懈怠起诸乱想。所应为者而不肯行。所不应为者便修行之。尔时。诸贤长老比丘于三处便有羞耻。云何为三。世尊常乐寂静之处。尔时声闻不作是学。长老比丘便有羞耻。世尊教人当灭此法。然比丘不灭此法。长老比丘便有羞耻。于中起乱想之念。意不专一。长老比丘便有羞耻。
诸贤当知。中比丘于三处便有羞耻。云何为三。世尊常乐寂静之处。尔时声闻不作是学。中比丘便有羞耻。世尊教人当灭此法。然彼比丘不灭此法。中比丘便有羞耻。于中起乱想之念。意不专一。中比丘便有羞耻。
诸贤当知。年少比丘于三处便有羞耻。云何为三。世尊弟子常乐寂静之处。尔时声闻不作是学。年少比丘便有羞耻。世尊教人当灭此法。然彼比丘不灭此法。年少比丘便有羞耻。于中复起乱想之念。意不专一。年少比丘便有羞耻。是谓。诸贤。贪著于财。不著于法。
诸比丘白舍利弗曰。云何比丘贪著于法。不著于财。
舍利弗曰。于是。比丘。世尊乐寂静之处。声闻亦学如来乐寂静之处。世尊所说当灭此法。诸比丘便灭此法。不懈怠。亦不乱。所应行者便修行之。所不应行者便不行之。诸贤当知。长老比丘于三处便有名称。云何为三。世尊乐寂静之处。声闻亦乐寂静之处。长老比丘便有名称。世尊教人当灭此法。尔时比丘便灭此法。长老比丘便有名称。于中不起乱想之念。意常专一。长老比丘便有名称。
诸贤当知。中比丘于三处便有名称。云何为三。世尊乐寂静之处。声闻亦乐寂静之处。中比丘便有名称。世尊教人当灭此法。尔时比丘便灭此法。中比丘便有名称。于中不起乱想之念。意常专一。中比丘便得名称。
诸贤当知。年少比丘于三处便有名称。云何为三。于是。比丘。世尊乐寂静之处。年少比丘亦乐寂静之处。年少比丘便有名称。世尊教人当灭此法。尔时比丘便灭此法。年少比丘便有名称。于中不起乱想之念。意常专一。年少比丘便有名称。
诸贤当知。贪之为病。甚大灾患。嗔恚亦然。贪淫.嗔恚灭者。便得处中之道。眼生.智生。诸缚休息。得至涅槃。悭疾为病。亦复极重。烦恼烧煮。憍慢亦深。幻伪不真。无惭.无愧。不能舍离。淫欲败正。慢.增上慢亦复不舍。此二慢灭。便得处中之道。眼生.智生。诸缚休息。得至涅槃。
比丘白曰。云何。尊者舍利弗。处中之道。眼生.智生。诸缚休息。得至涅槃。
舍利弗言。诸贤当知。所谓贤圣八品道是。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行.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谓。诸贤。处中之道。眼生.智生.诸缚休息。得至涅槃。
尔时。众多比丘闻尊者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在一街巷。尔时。彼巷有一梵志妇。欲饭食婆罗门。即出门。遥见世尊。便往至世尊所。问世尊曰。颇见婆罗门不。
尔时。尊者大迦叶先在其巷。世尊便举手指示曰。此是婆罗门。
是时。梵志妇熟视如来面。默然不语。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无欲无恚者 去愚无有痴
漏尽阿罗汉 是谓名梵志
无欲无恚者 去愚无有痴
以舍结使聚 是谓名梵志
无欲无恚者 去愚无有痴
以断吾我慢 是谓名梵志
若欲知法者 三佛之所说
至诚自归彼 最尊无有上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曰。汝可往为此梵志妇。便现身。得免宿罪。
是时。迦叶从佛受教。往至梵志妇舍已。就座而坐。是时。彼婆罗门妇便供办肴膳种种饮食。以奉迦叶。
是时。迦叶即受食饮。欲度人故。而为彼人说此达嚫。
祠祀火为上 众书颂为最
王为人中尊 众流海为上
众星月为首 照明日为先
四维及上下 于诸方域境
天与世间人 佛为最尊上
欲求其福者 当归于三佛
是时。彼梵志妇闻此语已。即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大迦叶曰。唯愿梵志恒受我请。在此舍食。
是时。大迦叶即受彼请。在彼处受彼食。是时。婆罗门妇见迦叶食讫。更取一卑座。在迦叶前坐。是时。迦叶以次与说微妙之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断漏为上。出家为要。尊者大迦叶已知彼梵志妇心开意解。甚怀欢喜。诸佛所可常说法者。苦.习.尽.道。
是时。尊者大迦叶悉为梵志妇说之时。梵志妇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新净白亵。无有尘垢。易染为色。时梵志妇亦复如是。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彼已得法.见法。分别其法。无有狐疑。已逮无畏。自归三尊。佛.法.圣众。受持五戒。是时。尊者大迦叶重为梵志妇说微妙法已。即从坐起而去。
迦叶去未久时。妇夫婿来至家。婆罗门见妇颜色甚悦。非复常人。时。婆罗门即问其妇。妇即以此因缘具向夫婿说之。时。婆罗门闻是语已。便将其妇共诣精舍。往至世尊所。时。婆罗门与世尊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婆罗门妇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时。婆罗门白世尊曰。向有婆罗门来至我家。今为所在。
尔时。尊者大迦叶去世尊不远。结跏趺坐。正身正意。思惟妙法。
尔时。世尊遥指示大迦叶曰。此是尊长婆罗门也。
婆罗门曰。云何。瞿昙。沙门即是婆罗门耶。沙门与婆罗门岂不异乎。
世尊告曰。欲言沙门者。即我身是。所以然者。我即是沙门。诸有奉持沙门戒律。我皆已得。如今欲论婆罗门者。亦我身是。所以然者。我即是婆罗门也。诸过去婆罗门。所持法行。吾已悉知。欲论沙门者。即大迦叶是。所以然者。诸有沙门律。迦叶比丘皆悉包揽。欲论婆罗门者。亦是迦叶比丘。所以然者。诸有婆罗门奉持禁戒。迦叶比丘皆悉了知。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我不说梵志 能知咒术者
唱言生梵天 此则不离缚
无缚无生趣 能脱一切结
不复称天福 即沙门梵志
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言结缚者。何等名为结乎。
世尊告曰。欲爱是结。嗔恚是结。愚痴是结。如来者无此欲爱。永灭无余。嗔恚.愚痴亦复如是。如来无复此结。
婆罗门曰。唯愿世尊说深妙法。无复有此诸结缚著。
是时。世尊渐与彼婆罗门说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断漏为上。出家为要。尔时。世尊知彼婆罗门心开意解。甚怀欢喜。古昔诸佛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尽为婆罗门说之。
时。婆罗门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新净白亵。无有尘垢。易染为色。时婆罗门亦复如是。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彼已得法.见法。分别其法。无有狐疑。已逮无畏。自归三尊。佛.法.圣众。受持五戒。为如来真子。无复退还。
尔时。彼婆罗门夫妇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王阿阇世有象。名那罗只梨。极为凶弊暴虐。勇健能降外怨。缘彼象力。使摩竭一国。无不靡伏。
尔时。提婆达兜便往至王阿阇世所。到已。而作是说。大王当知。今此象恶。能降伏众怨。可以醇酒。饮彼象醉。清旦。沙门瞿昙必来入城乞食。当放此醉象。蹋蹈杀之。
时。王阿阇世闻提婆达兜教。即告令国中。明日清旦。当放醉象。勿令人民在里巷游行。
是时。提婆达兜告王阿阇世曰。若彼沙门瞿昙有一切智。知当来事者。明日必不入城乞食。
王阿阇世曰。亦如尊教。设有一切智者。明日清旦不入城乞食。
尔时。罗阅城内男女大小事佛之者。闻王阿阇世清旦当放醉象害于如来。闻已。各怀愁忧。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明日清旦。愿世尊勿复入城。所以然者。王阿阇世今有教令。敕语城内人民之类。明日勿复在里巷行来。吾欲放醉象。害沙门瞿昙。设沙门有一切智。明日清旦不入城乞食。唯愿世尊勿复入城。伤害如来。世人丧目。无复救护。
世尊告曰。止。止。诸优婆塞。勿怀愁恼。所以然者。如来之身非俗数身。然不为他人所害。终无此事。诸优婆塞当知。阎浮里地东西广七千由旬。南北长二十一千由旬。瞿耶尼纵广八千由旬。如半月形。弗于逮纵广九千由旬。土地方正。郁单越纵广十千由旬。土地圆如满月。正使此四天下醉象满其中。如似稻.麻.丛林。其数如是。犹不能得动如来毫毛。况复得害于如来。终无此事。
则舍四天下。复有如千天下.千日月.千须弥山.千四海水.千阎浮提.千瞿耶尼.千弗于逮.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兜术天.千艳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此名千世界。乃至二千世界。此名中千世界。乃至三千世界。此名三千大千世界。满其中伊罗钵龙王。犹不能动如来一毛。况复此象欲害如来哉。终无是处。所以然者。如来神力不可思议。如来出世。终不为人所伤害也。汝等各归所在。如来自当知此变趣。尔时。世尊与四部众广为说微妙之法。时。优婆塞.优婆斯闻正法已。各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清旦著衣持钵。欲入罗阅城乞食。是时。提头赖吒天王将干沓和等。从东方来。侍从世尊。是时。毗留勒王将拘槃茶众。侍从如来。西方毗留波叉将诸龙众。侍从如来。北方天王拘毗罗将罗刹鬼众。侍从如来。是时。释提桓因将诸天人数千万众。从兜术天没。来至世尊所。时。梵天王将诸梵天数千万众。从梵天上来至世尊所。释.梵.四天王及二十八天。大鬼神王各各相谓言。我等今日当观二神。龙象共斗。谁者胜负。
时。罗阅城四部之众遥见世尊将诸比丘入城乞食。时城内人民皆举声唤曰。王阿阇世复闻此声。问左右曰。此是何等声响。乃彻此间。
侍臣对曰。此是如来入城乞食。人民见已。故有此声。
阿阇世曰。沙门瞿昙亦无圣道。不知人心来变之验。王阿阇世即敕象师。汝速将象饮以醇酒。鼻带利剑。即放使走。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诣城门。适举足入门。时。天地大动。诸神尊天在虚空中散种种之华。时。五百比丘见醉象来。各各驰走。莫知所如。时。彼暴象遥见如来。便走趣向。侍者阿难见醉象来。在世尊后。不自安处。白世尊曰。此象暴恶。将恐相害。宜可远之。
世尊告曰。勿惧。阿难。吾今当以如来神手降伏此象。
如来观察暴象不近不远。便化左右作诸师子王。于彼象后作大火坑。时。彼暴象见左右师子王及见火坑。即失尿放粪。无走突处。便前进向如来。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汝莫害于龙 龙现甚难遇
不由害龙已 而得生善处
尔时。暴象闻世尊说此偈。如被火燃。即自解剑。向如来跪双膝。投地以鼻舐如来足。时。世尊伸右手摩象头。而作是说。
嗔恚生地狱 亦作蛇蚖形
是故当舍恚 更莫受此身
尔时。神尊诸天在虚空中。以若干百千种花散如来上。是时。世尊与四部之众.天.龙.鬼神说微妙法。尔时。见降象男女六万余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八万天人亦得法眼净。时。彼醉象身中刀风起。身坏命终。生四天王宫。
尔时。比丘.比丘尼。诸优婆塞.优婆夷。及天.龙.鬼神。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难陀著极妙之衣。色曜人目。著金厕履屣。复抆饰两目。手执钵器。欲入舍卫城。尔时。众多比丘遥见尊者难陀著极妙之衣。入舍卫城乞食。尔时。众多比丘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于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向者。难陀比丘著极妙之衣。色曜人目。入舍卫城乞食。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速往至难陀比丘所。如来呼卿。
对曰。如是。世尊。时。彼比丘受世尊教。头面礼足而去。往至难陀比丘所。到已。语难陀曰。世尊呼卿。
是时。难陀闻比丘语。即来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告难陀曰。汝今何故著此极妙之衣。又则著履屣。入舍卫城乞食。时。尊者难陀默然不语。
世尊复重告曰。云何。难陀。汝岂不以信牢固出家学道乎。
难陀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不应律行。以信牢固出家学道。何由复著极妙之衣。摩治形服。欲入舍卫城乞食。与彼白衣有何差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何日见难陀 能治阿练行
心乐沙门法 头陀度无极
汝今。难陀。更莫造此如是之行。
尔时。尊者难陀及四部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难陀不堪行梵行。欲脱法衣。习白衣行。
尔时。众多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曰。难陀比丘不堪行梵行。欲脱法服。习居家行。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难陀所。云。如来唤卿。
对曰。如是。世尊。
时。彼比丘受世尊教。即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至彼难陀比丘所云。世尊唤难陀。
对曰。如是。
尔时难陀比丘寻随此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告难陀曰。云何。难陀。不乐修梵行。欲脱法衣。修白衣行乎。
难陀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何以故。难陀。
难陀对曰。欲心炽然。不能自禁。
世尊告曰。云何。难陀。汝非族姓子出家学道乎。
难陀对曰。如是。世尊。我是族姓子。以信牢固出家学道。
世尊告曰。汝族姓子。此非其宜。以舍家学道修清净行。云何舍于正法欲习秽污。难陀当知。有二法无厌足。若有人习此法者终无厌足。云何为二法。所谓淫欲及饮酒。是谓二法无厌足。若有人习此二法。终无厌足。缘此行果。亦不能得无为之处。是故。难陀。当念舍此二法。后必成无漏之报。汝今。难陀。善修梵行。趣道之果。靡不由之。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人不惟行
漏淫怒痴 盖屋善密 天雨不漏
人能惟行 无淫怒痴
尔时。世尊复作是念。此族姓子欲意极多。我今宜可以火灭火。是时。世尊即以神力手执难陀。犹如力人屈伸臂顷。将难陀至香山上。尔时。山上有一岩穴。复有一瞎猕猴在彼住止。是时。世尊右手执难陀而告之曰。汝难陀。颇见此瞎猕猴不。
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何者为妙。为孙陀利释种妙耶。为此瞎猕猴妙乎。
难陀对曰。犹如有人伤极恶犬鼻。复加毒涂。彼犬倍恶。此亦如是。孙陀利释女。今以此瞎猕猴相比。不可为喻。犹如大火[卄/積]焚烧山野。加益以干薪。火转炽然。此亦如是。我念彼释女。不去心怀。
尔时。世尊如屈伸臂顷。从彼山不现。便至三十三天。尔时。三十三天上诸天普集善法讲堂。去善法讲堂不远。复有宫殿。五百玉女自相娱乐。纯有女人。无有男子。尔时。难陀遥见五百天女。作倡伎乐。自相娱乐。见已。问世尊曰。此是何等。五百天女作倡伎乐。自相娱乐。
世尊告曰。汝难陀自往问之。
是时。尊者难陀便往至五百天女所。见彼宫舍。敷好坐具若干百种。纯是女人。无有男子。是时。尊者难陀问彼天女曰。汝等是何天女。各相娱乐。快乐如是。
天女报曰。我等有五百人。悉皆清净。无有夫主。我等闻有世尊弟子。名曰难陀。是佛姨母儿。彼于如来所。清净修梵行。命终之后当生此间。与我等作夫主。共相娱乐。
是时。尊者难陀甚怀喜悦。不能自胜。便作是念。我今是世尊弟子。且又复是姨母儿。此诸天女皆当为我作妇。是时。难陀便退而去。至世尊所。
世尊告曰。云何。难陀。彼玉女何所言说。
难陀报曰。彼玉女各作是说。我等各无夫主。闻有世尊弟子善修梵行。命终之后。当来生此。
世尊告曰。难陀。汝意云何。难陀。汝意云何。
难陀报曰。尔时。即自生念。我是世尊弟子。又且复是佛姨母儿。此诸天女尽当与我作妻。
世尊告曰。快哉。难陀。善修梵行。我当与汝作证。使此五百女人皆为给使。
世尊复告。云何。难陀。孙陀利释女妙耶。为是五百天女妙乎。
难陀报曰。犹如山顶瞎猕猴在孙陀利前。无有光泽。亦无有色。此亦如是。孙陀利在他天女前。亦复如是。无有光泽。
世尊告曰。汝善修梵行。我当证汝得此五百天人。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我今当以火灭难陀火。犹如力人屈伸臂顷。世尊右手执难陀臂将至地狱中。尔时。地狱众生受若干苦恼。尔时。彼地狱中有一大镬。空无有人。见已。便生恐惧。衣毛皆竖。前白世尊曰。此诸众生皆受苦痛。唯有此釜而独空无人。
世尊告曰。此者名为阿毗地狱。
尔时。难陀倍复恐怖。衣毛皆竖。白世尊曰。此是阿毗地狱。而独自空。亦无罪人。
世尊告曰。汝难陀自往问之。
是时。尊者难陀便自问曰。云何。狱卒。此是何狱。此是何狱空无有人。
狱卒报曰。比丘当知。释迦文佛弟子名曰难陀。彼于如来所。净修梵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于彼寿千岁。快自娱乐。复于彼终。生此阿毗地狱中。此空镬者即是其室。
时。尊者难陀闻此语已。便怀怖懅。衣毛皆竖。即生此念。此之空釜。正为我耳。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愿受忏悔。我自罪缘。不修梵行。触娆如来。
尔时。尊者难陀便说此偈。
人生不足贵 天寿尽亦丧
地狱痛酸苦 唯有涅槃乐
尔时。世尊告难陀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涅槃者最是快乐。难陀。听汝忏悔。汝愚.汝痴。自知有咎。于如来所。今受汝悔过。后更莫犯。
尔时。世尊屈伸臂顷。手执难陀。从地狱不现。便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难陀曰。汝今。难陀。当修二法。云何为二法。所谓止与观也。复当更修二法。云何为二法。生死不可乐。知涅槃为乐。是谓二法。复当更修二法。云何为二法。所谓智与辩也。尔时。世尊以此种种法向难陀说。
是时。尊者难陀从世尊受教已。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至安陀园。到已。在一树下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思惟如来如此言教。是时。尊者在闲静处。恒思惟如来教。不去须臾。所以族姓子。以信牢固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难陀便成阿罗汉。已成阿罗汉。即从坐起。整衣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尊者难陀白世尊曰。世尊前许证弟子五百天女者。今尽舍之。
世尊告曰。汝今生死已尽。梵行已立。吾即舍之。
尔时。便说偈曰。
我今见难陀 修行沙门法
诸恶皆以息 头陀无有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得阿罗汉者。今难陀比丘是。无淫.怒.痴。亦是难陀比丘。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瘦迦毗罗越尼拘留园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大爱道瞿昙弥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愿世尊长化愚冥。恒护生命。
世尊告曰。瞿昙弥。不应向如来作是言。如来延寿无穷。恒护其命。
是时。大爱道瞿昙弥即说此偈。
云何礼最胜 世间无与等
能断一切疑 由是说此语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瞿昙弥曰。
精进意难缺 恒有勇猛心
平等视声闻 此则礼如来
是时。大爱道白世尊曰。自今以后当礼世尊。如来今敕礼一切众生。意无增减。天上.人中及阿须伦。如来为最上。
是时。世尊可大爱道所说。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广识多知。所谓大爱道是。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人。于如来众而兴诽谤。云何为二人。谓非法言是法。谓法是非法。是谓二人。诽谤如来。复有二人不诽谤如来。云何为二。所谓非法即是非法。真法即是真法。是谓二人不诽谤如来。是故。诸比丘。非法当言非法。真法当言真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人获福无量。云何为二。所谓应称誉者便叹誉之。不应称者亦不称叹之。是谓二人获福无量。复有二人受罪无量。何等为二。所谓可称叹反更诽谤。不应称叹者而更称叹。诸比丘。莫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九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劝请品第十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道场树下。
尔时。世尊得道未久。便生是念。我今甚深之法难晓难了。难可觉知。不可思惟。休息微妙。智者所觉知。能分别义理。习之不厌。即得欢喜。设吾与人说妙法者。人不信受。亦不奉行者。唐有其劳。则有所损。我今宜可默然。何须说法。
尔时。梵天在梵天上。遥知如来所念。犹如士夫屈伸臂顷。从梵天上没不现。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梵天白世尊曰。此阎浮提必当坏败。三界丧目。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应演法宝。然今复不畅演法味。唯愿如来普为众生广说深法。又此众生根原易度。若不闻者。永失法眼。此应为法之遗子。犹如优钵莲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虽出于地。未出水上。亦未开敷。是时。彼华渐渐欲生。故未出水。或时此华以出水上。或时此华不为水所著。此众生类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所见逼促。诸根应熟。然不闻法而便丧者。不亦苦哉。今正是时。唯愿世尊当为说法。
尔时。世尊知梵天心中所念。又慈愍一切众生故。说此偈曰。
梵天今来劝 如来开法门
闻者得笃信 分别深法要
犹在高山顶 普观众生类
我今有此法 升堂现法眼
尔时。梵天便作是念。如来必为众生说深妙法。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头面礼足已。即还天上。
尔时。梵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事。学道者不应亲近。云何为二事。所谓著欲及乐之法。此是下卑凡贱之法。又此诸苦众恼百端。是谓二事学道者不应亲近。如是。舍此二事已。我自有至要之道得成正觉。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诸神通。成沙门果。至于涅槃。
云何为至要之道得成正觉。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诸神通。成沙门果。至于涅槃。所谓此贤圣八品道是。所谓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此名至要之道。今我得成正觉。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诸神通。成沙门果。至于涅槃。如是。诸比丘。当学舍上二事。习于至要之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罗云.迦叶.龙 二难.大爱道
诽谤.非梵法 二事最在后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释提桓因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云何比丘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处。无有诸患。天.人所敬。
尔时。世尊告释提桓因曰。于是。拘翼。若是比丘闻此空法解无所有。则得解了一切诸法。如实知之。身所觉知苦乐之法。若不苦不乐之法。即于此身观悉无常。皆归于空。彼已观此不苦不乐之变。亦不起想。以无有想。则无恐怖。以无恐怖。则般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释提桓因。比丘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处。无有灾患。天.人所敬。
尔时。释提桓因礼世尊足已。绕三匝而退。
当于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去世尊不远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尊者大目犍连便作是念。向者。帝释得道迹而问事耶。为不得道迹而问义耶。我今当试之。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即以神足。如屈伸臂顷。便至三十三天。
尔时。释提桓因遥见大目犍连远来。即起奉迎。并作是语。善来。尊者大目犍连。尊自不至此。亦大久矣。愿欲与尊论说法义。愿在此处坐。
是时。目犍连问释提桓因曰。世尊与汝说断爱欲之法。我欲闻之。今正是时。可与我说之。
释提桓因白言。我今诸天事猥多。或自有事。或复有诸天事。我所闻者即时而忘。昔者。目连。与诸阿须伦共斗。当斗之日。诸天得胜。阿须伦退。尔时。我身躬往自战。寻复领诸天还上天宫。坐最胜讲堂。因斗胜故。故名为最胜讲堂。阶巷成行。陌陌相值。一一阶头。七百楼阁。一一楼阁上。各七玉女。一一玉女各有七使人。愿尊目连在彼观看。
尔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在尊者目连后。往至最胜讲堂所。是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白大目犍连曰。此是最胜讲堂。悉可游看。
目犍连曰。天王。此处极为微妙。皆由前身所作福祐故。致此自然宝堂。犹如人间小有乐处。各自庆贺。如天宫无异。皆由前身作福所致。
尔时。释提桓因左右玉女。各各驰走。莫知所如。犹如人间有所禁忌。皆怀惭愧。是时。释提桓因所将玉女亦复如是。遥见大目犍连来。各各驰走。莫知所凑。时。大目犍连便作是念。此释提桓因意甚放逸。我今宜可使怀恐怖。
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即以右脚指案地。彼宫殿六变震动。是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皆怀恐怖。衣毛皆竖。而作是念。此大目犍连有大神足。乃能使此宫殿六返震动。甚奇。甚特。未曾有是。是时。大目犍连便作是念。今此释身以怀恐怖。我今宜可问其深义。
云何。拘翼。如来所说除爱欲经者。今正是时。唯愿与我等说。
释提桓因报言。目连。我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是时。我即白世尊曰。云何比丘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至无为处。无有患苦。天.人所敬。
尔时。世尊便告我言。于是。拘翼。诸比丘闻法已。都无所著。亦不著色。尽解一切诸法。了无所有。以知一切诸法已。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观了无常。灭尽无余。亦无断坏。彼以观此。已都无所著。已不起世间想。复无恐怖。以无恐怖。便般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释提桓因。比丘断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无为之处。无有患苦。天.人所敬。尔时。我闻此语已。便礼世尊足。绕三匝。即退而去。还归天上。
是时。尊者大目犍连以深法之语。向释提桓因及向毗沙门具分别之。尔时。目犍连具说法已。犹如士夫屈伸臂顷。从三十三天没不现。便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目犍连即于座上白世尊曰。如来前与释提桓因说除欲之法。唯愿世尊当与我说之。
尔时。世尊告目犍连曰。汝当知之。释提桓因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释提桓因问我此义。云何。世尊。比丘断爱欲。心得解脱。尔时。我告释提桓因曰。拘翼。若有比丘解知一切诸法空无所有。亦无所著。尽解一切诸法了无所有。以知一切诸法无常。灭尽无余。亦无断坏。彼已观此。已都无所著。已不起世间想。复无恐怖。已无恐怖。便般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释提桓因。比丘断欲。心得解脱。尔时。释提桓因即从坐起。头面礼我足。便退而去。还归天上。
尔时。大目犍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有此二人。若见雷电霹雳。无有恐怖。云何为二人。兽王师子.漏尽阿罗汉。是谓。比丘。有此二人在于世间。若见雷电霹雳。不怀恐怖。是故。诸比丘。当学漏尽阿罗汉。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无有智慧。云何为二法。不喜问胜人。但贪睡眠无精进意。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令人无有智慧。复有二法。令人成大智慧。云何为二法。好问他义。不贪睡眠有精进意。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令人有智慧。当学远离恶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贫贱。无有财货。云何为二法。若见他施时便禁制之。又自不肯布施。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令人贫贱。无有财宝。比丘。复有二法。令人富贵。云何为二法。若见人与他物时助其欢喜。己好布施。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令人富贵。如是。诸比丘。当学惠施。勿有贪心。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生贫贱家。云何为二法。不孝父母.诸尊师长。亦不承事胜己者。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生贫贱家。诸比丘。复有二法生豪族家。云何为二。恭敬父母.兄弟.宗族。将至己家。惠施所有。是谓。比丘。有此二法。生豪族家。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梵志女名须深。往至尊者大拘絺罗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梵志女须深白拘絺罗曰。优蹋蓝弗.罗勒迦蓝。此深法中。竟不受化。各取命终。世尊记此二人曰。一人生不用处。一人生有想无想处。此二人尽其寿命。各复命终。一人当为边地国王。伤害人民。不可称计。一人当为著翅恶狸。飞行走兽无得脱者。命终之后各生地狱中。然复世尊不记彼人何时当尽苦际。何故世尊不记彼人当尽苦际。
尔时。尊者拘絺罗语须深女人曰。所以世尊不说者。皆由无人问此义故。是故。世尊不记彼人何时当尽苦际。
须深女人曰。于是如来以取涅槃。是故不得问之。若当在世者。往问其义。如今尊者拘絺罗与我说之。彼人何时当尽苦际。
尔时。尊者拘絺罗便说此偈。
种种果不同 众生趣亦然
自觉觉人者 我无此辩说
禅智解脱辩 忆本天眼通
能尽苦原本 我无此辩说
尔时。须深女人便说此偈。
善逝有此智 质直无瑕秽
勇猛有所伏 求于大乘行
是时。尊者拘絺罗复说此偈。
是意甚难得 能获异法要
难为能办之 向于奇特事
尔时。尊者与彼须深女人具说法要。便发喜心。时。彼女人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时。须深女人闻尊者拘絺罗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尊者摩诃迦遮延游婆那国深池水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迦遮延有此名闻。流闻四远。尊者长老奸茶婆罗门在此游化。尔时。婆罗门闻尊者迦遮延在此池侧游化。将五百比丘。尊者长老功德具足。我今可往问讯彼人。是时。上色婆罗门将五百弟子。往至尊者迦遮延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尔时。彼婆罗门问尊者迦遮延曰。如迦遮延所行。此非法.律。年少比丘不向我等诸高德婆罗门作礼。
迦遮延曰。婆罗门当知。彼如来.至真.等正觉。说此二地。云何为二地。一名老地。二名壮地。
婆罗门问曰。何者为老地。何者为壮地。
迦遮延曰。正使婆罗门年在八十.九十。彼人不止淫欲。作诸恶行。是谓婆罗门虽可言老。今在壮地。
婆罗门曰。何者年壮住在老地。
迦遮延曰。婆罗门。若有比丘年在二十。或三十.四十.五十。彼亦不习淫欲。亦不作恶行。是谓婆罗门年壮在老地。
婆罗门曰。此大众中颇有一比丘不行淫法。不作恶行乎。
迦遮延曰。我大众中无有一比丘习欲作恶者。
时。婆罗门即从坐起。礼诸比丘足。并作是语。汝今年少住于老地。我今年老住于少地。
尔时。彼婆罗门复往至迦遮延所。头面礼足。而自陈说。我今自归迦遮延及比丘僧。尽形寿不杀。
迦遮延曰。汝今莫自归我。我所自归者汝可趣向之。
婆罗门曰。尊者迦遮延。为自归谁。
时。尊者迦遮延便长跪向如来所般涅槃处。有释种子出家学道。我恒自归彼。然彼人即是我师。
婆罗门曰。此沙门瞿昙为在何处。我今欲见之。
迦遮延曰。彼如来已取涅槃。
婆罗门言。若如来在世者。我乃可百千由旬往问讯之。彼如来虽取涅槃。我今重自归作礼及佛.法.众。尽其形寿。不复杀生。
尔时。上色婆罗门闻尊者迦遮延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人出现世间。甚难得遇。云何为二人。能说法人出现于世。甚难得值。能闻法人受持奉行。甚难得值。是谓。比丘。有此二人出现世间。甚难得遇。是故。诸比丘。当学说法。当学闻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游摩竭国界。渐来至毗舍离城。尔时。在毗舍离北闇婆婆利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闇婆婆利女闻世尊来在园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尔时。彼女驾乘羽宝之车。便往出毗舍离城。至侠道口。即到世尊所。自下车往至世尊所。
尔时。世尊遥见彼女来。便告诸比丘。皆悉专精。勿起邪想。
是时。女人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说极妙之法。
说极妙之法已。女白佛言。唯然世尊当受我请及比丘僧。
尔时。世尊默然受女请。女见世尊默然受请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复道而归。
尔时。毗舍离城男女大小。闻世尊在闇婆婆利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城中有五百亿童子。乘种种羽宝之车。其中或乘白车白马。衣盖.幢幡.侍从皆白。其中或乘赤车赤马。衣盖.幢幡.侍从皆赤。或乘青车青马。衣盖.幢幡.侍从皆青。或乘黄车黄马。衣盖.幢幡.侍从皆黄。威容严饰。如诸王法。出毗舍离城。往至世尊所。未到之顷。道逢彼女。走打车牛。驰向城内。
是时。诸童子问女曰。汝是女人。应当羞辱。何以打牛走车。驰向城内。
时女报曰。诸贤当知。我明日请佛及比丘僧。是故走车耳。
童子报曰。我亦欲饭佛及比丘僧。今与汝千两纯金。可限明日。使我等饭。
时女报曰。止。止。族姓子。我不听许。
童子复报。与汝二千两.三千.四千.五千。乃至百千两金。是非听许。明日使我等饭佛及比丘僧。
女报言。我不听许。所以然者。世尊恒说。有二希望。世人不能舍离。云何为二。利望.命望。谁能保我至明日者。我以先请如来。今当办具。
时。诸童子各振其手。我等尔许人不如女人也。作是语已。各自别去。
时。诸童子往至世尊所。头面作礼。在一面住。尔时。世尊见童子来。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观诸童子威容服饰。如天帝释出游观时。等无差别。
尔时。世尊告童子曰。世间有二事。最不可得。云何为二。有反复之人。作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是谓。诸童子。有此二事。最不可得。童子当知。念有反复。亦识使小恩不忘。况复大者。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知恩识反复 恒念教授人
智者所敬侍 名闻天世人
如是。诸童子。当知作是学。
尔时。世尊具与诸童子说微妙法。闻已。各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是时。女人即其夜。办种种甘馔饮食。敷诸坐具。清旦便白。时到。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临顾鄙舍。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至毗舍离城。到女舍。是时。女见世尊坐定。手自擎食上佛及比丘僧。饭佛及比丘僧已。行清净水已。更取小金镂座。在佛前坐。
尔时。女白世尊曰。此闇婆婆利园用奉上如来及比丘僧。使当来.过去.现在众僧。得止住中。愿世尊受此园。
尔时。世尊为彼女故。便受此园。世尊便说此咒愿。
园果施清凉 桥梁渡人民
近道作圊厕 人民得休息
昼夜获安隐 其福不可计
诸法戒成就 死必生天上
尔时。世尊说此记已。即起而去。
尔时。女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断爱及师子 无智.少于财
家贫.须深女 迦旃.法说.女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1][2][3][4][5][6][7][8][9][1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
东晋[罽-厂]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善知识品第二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亲近善知识。莫习恶行。信于恶业。所以然者。诸比丘。亲近善知识已。信便增益。闻.施.智慧普悉增益。若比丘亲近善知识。莫习恶行。所以然者。若近恶知识。便无信.戒.闻.施.智慧。是故。诸比丘。当亲近善知识。莫近恶知识。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罗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前后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提婆达兜将五百比丘去如来不远而迳过。世尊遥见提婆达兜自将门徒。便说此偈。
莫亲恶知识 亦莫愚从事
当近善知识 人中最胜者
人本无有恶 习近恶知识
后必种恶根 永在闇冥中
是时。提婆达兜五百弟子闻世尊说此偈已。便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斯须退坐。向世尊悔过。我等愚惑。无所识知。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悔。
尔时。世尊受彼五百比丘忏悔。便与说法。令得信根。
尔时。五百比丘在闲静之处思惟深法。所以然者。族姓子出家学道。以信坚固。修无上梵行。尔时。彼五百比丘便成阿罗汉。生死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更不复受胎有。如实知之。尔时。五百人成阿罗汉。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围绕说法。是时。昙摩留支在静室中。独自思惟。入禅三昧。观见前身在大海中作鱼。身长七百由旬。即从静室起。犹如力士屈申臂顷。便往至大海中故死尸上而经行。
尔时。昙摩留支便说此偈。
生死无数劫 流转不可计
各各求所安 数数受苦恼
设复见身已 意欲造舍宅
一切支节坏 形体不得全
心已离诸行 爱著永无余
更不受此形 长乐涅槃中
尔时。尊者昙摩留支说此偈已。即从彼没。来至舍卫祇洹精舍。往至世尊所。尔时。世尊见昙摩留支来。作是告曰。善哉。昙摩留支。久来此间。
昙摩留支白世尊曰。如是。世尊。久来此间。
尔时。上坐及诸比丘各生斯念。此昙摩留支恒在世尊左右。然今世尊告曰。善哉。昙摩留支。久来此间。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中所念。欲断狐疑故。便告诸比丘。非为昙摩留支久来此间。故我言此义。所以然者。昔者过去无数劫时。有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出现于世。治在钵摩大国。与大比丘众十四万八千人俱。尔时。四部之众不可称计。国王.臣吏.人民之类。皆来供养给其所须。
尔时。有梵志名耶若达在雪山侧住。看诸秘谶。天文.地理靡不贯博。书疏文字亦悉了知。讽诵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亦复了知。事诸火神.日月.星宿。教五百弟子宿夜不惓。耶若达梵志有弟子名曰云雷。颜貌端政。世之希有。发绀青色。云雷梵志聪明博见。靡事不通。恒为耶若达所见爱敬。不去须臾。是时。婆罗门所行咒术。尽皆备举。
尔时。云雷梵志便作是念。我今所应学者悉皆备已。然复自念。书籍所载。诸有学梵志行术过者。当报师恩。又我今日所应学者皆复知之。我今宜可报于师恩。然复贫匮。空无所有可用供养师者。宜当往诣国界求所须者。
尔时。云雷梵志便往至师所。而白师曰。梵志所学技术之法。今悉知已。然复书籍所载。诸有学术过者。当报师恩。然复贫乏。无有金银珍宝可用供养者。今欲诣国界求索财物。用供养师。
尔时。耶若达婆罗门便作是念。此云雷梵志我之所爱。不去心首。设吾死者尚不能别离。何况今日欲舍吾去。我今当作何方宜使留得住耶。
是时。耶若达梵志即告云雷曰。汝梵志。今故有婆罗门所应学者。卿尚不知。是时。云雷梵志便前白师。唯愿见教。何者未诵。是时。耶若达梵志便思惟造五百言诵。告云雷曰。今有此书名五百言诵。汝可受之。云雷白言。愿师见授。欲得讽诵。比丘当知。尔时。耶若达便授弟子此五百言诵。未迳几日。悉皆流利。
是时。耶若达婆罗门告五百弟子曰。此云雷梵志技术悉备。无事不通。即以立名。名曰超术。此超术梵志极为高才。天文.地理靡不观博。书疏文字亦悉了知。尔时。超术梵志复经数日。复白师曰。梵志所学技术之法。今悉知已。然复书籍所载。诸有学术过者。当报师恩。加复贫乏。无有金银珍宝可用供养师者。今欲诣国界求索财物。用供养师。唯愿听许。尔时。耶若达梵志告曰。汝知是时。超术梵志前礼师足。便退而去。
尔时。钵摩大国去城不远。有众梵志普集一处。欲共大祠。亦欲讲论。时。有八万四千梵志共集。第一上坐亦复讽诵外道书疏。莫不练知。天文.地理.星宿变怪。皆悉了知。各欲散时。便以五百两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牛千头。用奉上师。与第一上坐。
尔时。超术梵志闻。去钵摩大国不远。有诸梵志八万四千集在一处。其有试术过者。便与五百两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大牛千头。是时。超术梵志自念。我今何故家家乞求。不如诣彼大众共捔技术。是时。超术梵志便往至大众所。
尔时。众多梵志遥见超术梵志。各各高声唤曰。善哉。祠主。今获大利。乃使梵天躬自下降。时。八万四千诸梵志等各起共迎。异口同音而作是语。善来。大梵神天。时。超术梵志便生此念。此诸梵志谓呼吾是梵天。然复吾亦非梵天。是时。超术梵志语诸婆罗门曰。止。止。诸贤。勿呼吾是梵天也。汝等岂不闻乎。雪山北有大梵志众师。名耶若达。天文.地理靡不贯练。诸梵志曰。吾等闻之。但不见耳。超术梵志曰。我是其弟子。名曰超术。是时。超术梵志便向彼众第一上坐而告之曰。设知技术者。向吾说之。
尔时。彼众第一上坐即向超术梵志诵三藏技术。无有漏失。时。超术婆罗门复语彼上坐曰。一句五百言。今可说之。是时。彼上坐曰。我不解此义。何等是一句五百言者。时。超术梵志告曰。诸贤。默然听说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比丘当知。尔时。超术梵志便诵三藏之术。及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尔时。八万四千梵志叹未曾有。甚奇。甚特。我等初不闻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今尊者宜在上头第一上坐。
尔时。超术梵志移彼上坐已。便在第一上头坐。尔时。彼众上坐极怀嗔恚。发此誓愿。今此人移我坐处。自补其处。我今所诵经籍。持戒苦行。设当有福者。尽持用作誓。此人所生之处。所欲作事。我恒当坏败其功。
是时。彼施之主即出五百两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牛千头。好女一人。持用与上坐使咒愿。尔时。上坐告主人曰。我今受此五百两金及金杖.金澡罐。当用供养师。此女人。及牛千头还施主人。所以然者。吾不习欲。亦不积财。
是时。超术梵志受此金杖.澡罐已。便往诣钵摩大国。其王名曰光明。时。彼国王请定光如来及比丘众衣食供养。时。彼国王告令城内。其有人民有香华。尽不得卖。若有卖者当重罚之。吾自出买。不须转卖。复敕人民。扫洒令净。勿使有土沙秽恶。悬缯幡盖。香汁涂地。作倡妓乐。不可称计。
尔时。彼梵志见已。便问行道人曰。今是何日。扫洒道路。除治不净。悬缯幡盖。不可称计。将非国主太子有所娉娶。彼行道人报曰。梵志不知耶。钵摩大国王今请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衣食供养。故平治道路。悬缯幡盖耳。
然梵志秘记亦有此语。如来出世。甚难得遇。时时乃出。实不可见。犹如优昙钵华。时时乃出。此亦如是。如来出现于世。甚不可值。又梵志书亦有语。有二人出世甚难得值。云何二人。如来及转轮圣王。此二人出现甚难得值。尔时。彼复作是念。我今可急速报佛恩。今且以此五百两金奉上定光如来。复作是念。书记所载。如来不受金银珍宝。我可持此五百两金。用买华香。散如来上。
是时。梵志即入城内求买华香。尔时。城中行人报曰。梵志不知耶。国王有教令。其有香华卖者当重罚之。时。彼超术梵志便作是念。是我薄祐。求华不获。将知如何。便还出城。在门外立。
尔时。有婆罗门女名曰善味。持水瓶行取水。手执五枚华。梵志见已。语彼女人曰。大妹。我今须华。愿妹见卖与我。梵志女曰。我何时是汝妹。为识我父母不。时。超术梵志复生此念。此女人性行宽博。意在戏笑。即复语言。贤女。我当与价。是非见惠此华。梵志女曰。岂不闻大王有严教。不得卖华乎。
梵志曰。贤女。此事无苦。王不奈汝何。我今急须此五枚华。我得此华。汝得贵价。梵志女曰。汝急须华。欲作何等。梵志报曰。我今见有良地。欲种此华。梵志女曰。此华以离其根。终不可生。云何方言我欲种之。梵志报曰。如我今日所见良田。种死灰尚生。何况此华。
梵志女曰。何者是良田。种死灰乃生乎。梵志报曰。贤女。有定光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梵志女曰。定光如来为何等类。梵志即报彼女曰。定光如来者。有如是之德。有如是之戒。成诸功德。梵志女曰。设有功德者。欲求何等福。梵志报曰。愿我后生当如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禁戒.功德亦当如是。
梵志女曰。设汝许我世世作夫妇。我便与汝华。梵志曰。我今所行。意不著欲。梵志女曰。如我今身不求为汝作妻。使我将来世与汝作妻。超术梵志曰。菩萨所行。无有爱惜。设与我作妻者。必坏我心。梵志女曰。我终不坏汝施意。正使持我身施与人者。终不坏施心。是时。便持五百金钱。用买五枚华。与彼女人。共作誓愿。各自别去。
是时。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时到著衣持钵。与比丘僧前后围绕。入钵摩大国。时。超术梵志遥见定光如来颜貌端政。见莫不欢。诸根寂静。行不错乱。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如澄水无有秽浊。光明彻照。无所挂碍。亦如宝山。出诸山上。见已。便发欢喜心。于如来所持此五茎华。至定光如来所。到已。在一面住。
时。超术梵志白定光佛言。愿见采受。设世尊今不授决者。便当于此处断其命根。不愿此生。尔时。世尊告曰。梵志。不可以此五茎华授无上等正觉。梵志白言。愿世尊与我说菩萨所行法。定光佛告曰。菩萨所行。无所爱惜。
尔时。梵志便说偈言。
不敢以父母 持施与外人
诸佛真人长 亦复不敢施
日月周行世 此二不可施
余者尽可施 意决无有难
尔时。定光佛复以此偈报梵志曰。
如汝所说施 亦不如来言
当忍亿劫苦 施头身耳目
妻子国财宝 车马仆从人
设能堪与者 今当授汝决
尔时。摩纳复说此偈。
大山炽如火 亿劫堪顶戴
不能坏道意 唯愿时授决
尔时。定光如来默然不语。时。彼梵志手执五茎华。右膝著地。散定光如来。并作是说。持是福祐。使将来世当如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而无有异。即自散发在于淤泥。若如来授我决者。便当以足蹈我发上过。比丘当知。尔时。定光如来观察梵志心中所念。便告梵志曰。汝将来世当作释迦文佛.如来.至真.等正觉。
时。超术梵志有同学。名昙摩留支。在如来边。见定光佛授超术梵志决。又足蹈发上。见已。便作是说。此秃头沙门何忍。乃举足蹈此清净梵志发上。此非人行。
佛告诸比丘。尔时耶若达梵志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耶若达者。今白净王是。尔时八万四千梵志上坐者。今提婆达兜身是也。时超术梵志者。即我身是也。是时梵志女卖华者。今瞿夷是也。尔时祠主者。今执杖梵志是也。尔时昙摩留支。口所造行。吐不善响。今昙摩留支是也。然复昙摩留支无数劫中恒作畜生。最后受身在大海作鱼。身长七百由旬。从彼命终。来生此间。与善知识从事。恒亲近在善知识。习诸善法。根门通利。以此因缘故。我言。久来此间。昙摩留支亦复自陈。如是。世尊。久来此间。是故。诸比丘。常当修习身.口.意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人似师子者。有似羊者。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人云何似师子者。于是。比丘。或有人得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彼得已。便自食啖。不起染著之心。亦无有欲意。不起诸想。都无此念。自知出要之法。设使不得利养。不起乱念。无增减心。犹师子王食啖小畜。尔时。彼兽王亦不作是念。此者好。此者不好。不起染著之心。亦无欲意。不起诸想。此人亦复如是。若得供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彼得已。便自食啖。不起想著之意。设使不得。亦无诸念。
犹如有人受人供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得已。便自食啖。起染著之心。生爱欲意。不知出要之道。设使不得。恒生此想念。彼人得供养已。向诸比丘而自贡高。毁蔑他人。我所能得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此诸比丘不能得之。犹如大群羊中有一羊。出群已。诣大粪聚。此羊饱食屎已。还至羊群中。便自贡高。我能得好食。此诸羊不能得食。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得利养衣被.床卧具.病瘦医药。起诸乱想。生染著心。便向诸比丘而自贡高。我能得供养。此诸比丘不能得供养。是故。诸比丘。当学如师子王。莫如羊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知反复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况大恩。设使离此间千由旬.百千由旬。故不为远。犹近我不异。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我恒叹誉知返复者。诸有众生不知反复者。大恩尚不忆。何况小者。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著僧伽梨在吾左右。此人犹远。所以然者。我恒不说无反复者。是故。诸比丘。当念反复。莫学无反复。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人懈惰。种不善行。于事有损。若能不懈惰精进者。此者最妙。于诸善法便有增益。所以然者。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过去恒沙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以此方便。当知懈惰为苦。作诸恶行。于事有损。若能精进勇猛心强。诸善功德便有增益。是故。诸比丘。当念精进。勿有懈怠。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阿练比丘当修行二法。云何二法。所谓止与观也。若阿练比丘得休息止。则戒律成就。不失威仪。不犯禁行。作诸功德。若复阿练比丘得观已。便观此苦。如实知之。观苦习。观苦尽。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如是观已。欲漏心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亦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过去诸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由此二法而得成就。所以然者。犹如菩萨坐树王下时。先思惟此法止与观也。若菩萨摩诃萨得止已。便能降伏魔怨。若复菩萨得观已。寻成三达智。成无上至真.等正觉。是故。诸比丘。阿练比丘当求方便。行此二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阿练比丘在闲静处。不在众中。恒当恭敬。发欢喜心。若复阿练比丘在闲静处。无有恭敬。不发欢喜心。正使在大众中。为人所论不知阿练之法。云。此阿练比丘无恭敬心。不发欢喜。
复次。比丘。阿练比丘在闲静处。不在众中。常当精进。莫有懈慢。悉当解了诸法之要。若复阿练比丘在闲静之处。有懈慢心。作诸恶行。彼在众中。为人所论。此阿练比丘懈怠。无有精进。是故。比丘。阿练比丘在闲静处。不在众中。常当下意发欢喜心。莫有懈慢。无有恭敬。念行精进。意不移转。于诸善法。悉当具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人不能善说法语。云何为二人。无信之人与说信法。此事甚难。悭贪之人为说施法。此亦甚难。若复。比丘。无信之人与说信法。便兴嗔恚。起伤害心。犹如狗恶。加复伤鼻。倍更嗔恚。诸比丘。此亦如是。无信之人与说信法。便起嗔恚。生伤害心。若复。比丘。悭贪之人与说施法。便生嗔恚。起伤害心。犹如痈疮未熟。复加刀割。痛不可忍。此亦如是。悭贪之人与说施法。倍复嗔恚。起伤害心。是谓。比丘。此二人难为说法。
复次。比丘。有二人易为说法。云何为二。有信之人与说信法。不悭贪人与说施法。若。比丘。有信之人与说信法。便得欢喜。意不变悔。犹如有病之人。与说除病之药。便得平复。此亦如是。有信之人与说信法。便得欢喜。心不改变。若复无贪之人与说施法。即得欢喜。无有悔心。犹如有男女端政。自喜沐浴手面。复有人来。持好华奉上。倍有颜色。复以好衣服饰奉上其人。彼人得已。益怀欢喜。此亦如是。无悭贪之人与说施法。便得欢喜。无有悔心。是谓。比丘。此二人易为说法。是故。诸比丘。当学有信。亦当学布施。莫有悭贪。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法与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云何为二法。供养父母。是谓二人获大功德。成大果报。若复供养一生补处菩萨。获大功德。得大果报。是谓。比丘。施此二人获大功德。受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是故。诸比丘。常念孝顺供养父母。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槃特告弟朱利槃特曰。若不能持戒者。还作白衣。是时。朱利槃特闻此语已。便诣祇洹精舍门外立而堕泪。
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观是朱利槃特比丘在门外立。而悲泣不能自胜。时。世尊从静室起。如似经行至祇洹精舍门外。告朱利槃特曰。比丘。何故在此悲泣。
朱利槃特报曰。世尊。兄见驱逐。若不能持戒者。还作白衣。不须住此。是故悲泣耳。
世尊告曰。比丘。勿怀畏怖。我成无上等正觉。不由卿兄槃特得道。
尔时。世尊手执朱利槃特诣静室教使就坐。世尊复教使执扫[打-丁+彗]。汝诵此字。为字何等。
是时。朱利槃特诵得扫。复忘[打-丁+彗]。若诵得[打-丁+彗]。复忘扫。
尔时。尊者朱利槃特诵此扫[打-丁+彗]乃经数日。然此扫[打-丁+彗]复名除垢。朱利槃特复作是念。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净也。复作是念。世尊何故以此教悔我。我今当思惟此义。以思惟此义。复作是念。今我身上亦有尘垢。我自作喻。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彼复作是念。缚结是垢。智慧是除。我今可以智慧之[打-丁+彗]扫此结缚。
尔时。尊者朱利槃特思惟五盛阴成者.败者。所谓此色.色习.色灭。是谓痛.想.行.识。成者.败者。尔时。思惟此五盛阴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有。如实知之。尊者朱利槃特便成阿罗汉。
已成阿罗汉。即从坐起。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扫[打-丁+彗]。
世尊告曰。比丘。云何解之。
朱利槃特报曰。除者谓之慧。垢者谓之结。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如汝所言。除者是慧。垢者是结。
尔时。尊者朱利槃特向世尊而说此偈。
今诵此已足 如尊之所说
智慧能除结 不由其余行
世尊告曰。比丘。如汝所言。以智慧。非由其余。
尔时。尊者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一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不可敬待。亦不足爱著。世人所捐弃。云何为二法。怨憎共会。此不可敬待。亦不足爱著。世人所捐弃。恩爱别离。不可敬待。亦不足爱著。世人所捐弃。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世人所不喜。不可敬待。
比丘。复有二法。世人所不弃。云何为二法。怨憎别离。世人之所喜。恩爱集一处。甚可爱敬。世人之所喜。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世人所喜。
我今说此怨憎共会.恩爱别离。复说怨憎别离.恩爱共会。有何义。有何缘。
比丘报曰。世尊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我等说。诸比丘闻已。当共奉行。
世尊告曰。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诸比丘。此二法由爱兴。由爱生。由爱成。由爱起。当学除其爱。不令使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三宝品第二十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德。归僧第三之德。
彼云何名为归佛之德。诸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维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诸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维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佛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法者。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槃。然涅槃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槃。然涅槃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法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圣众。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者。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第一承事佛 最尊无有上
次复承事法 无欲无所著
敬奉贤圣众 最是良福田
彼人第一智 受福最在前
若在天人中 处众为正导
亦得最妙座 自然食甘露
身著七宝衣 为人之所敬
戒具最完全 诸根不缺漏
亦获智慧海 渐至涅槃界
有此三归者 趣道亦不难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福之业。云何为三。施为福业。平等为福业。思惟为福业。
彼云何名施为福业。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花.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此名曰施福之业。
云何名平等为福业。若有一人不杀.不盗。恒知惭愧。不兴恶想。亦不盗窃。好惠施人。无贪吝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语。恒念至诚。不欺诳言。世人所敬。无有增损。亦不饮酒。恒知避乱。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
彼法云何名思惟为福业。于是。比丘。修行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修法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定觉意。修护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是谓名为思惟为福业。
如是。比丘。有此三福之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布施及平等 慈心护思惟
有此三处所 智者所亲近
此间受其报 天上亦复然
缘有此三处 生天必不疑
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索此三处。如是。诸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复外识未应来趣。便不成胎。若复欲识来趣。父母不集。则非成胎。若复母人无欲。父母共集一处。尔时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
若复父母集在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不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若有时父母集在一处。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时识神来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复父母身俱得疾病。则非成胎。
若复。比丘。父母集在一处。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复父母俱相有儿。此则成胎。是谓有此三因缘而来受胎。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断三因缘。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欲起慈心。有笃信意。承受奉事父母.兄弟.宗族.室家.朋友.知识。当安三处。令不移动。云何为三。当发欢喜。于如来所。心不移动。彼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复当发意于正法中。如来法者。善说无碍。极为微妙。由此成果。如是智者当学知之。
亦当发意于圣众所。如来圣众。悉皆和合。无有错乱。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者。四双八辈.十二贤圣。此是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此是世间无上福田。诸有比丘学此三处。则成大果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瞿波离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曰。此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造诸恶行。
世尊告曰。勿作是语。汝发欢喜心于如来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纯善。无有诸恶。
是时。瞿波离比丘再三白世尊曰。如来所说诚无虚妄。然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无有善本。
世尊告曰。汝是愚人。不信如来之所说乎。方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汝今造此恶行。后受报不久。
尔时。彼比丘即于坐上。身生恶疮。大如芥子。转如大豆。渐如阿摩勒果。稍如胡桃。遂如合掌。脓血流逸。身坏命终。生莲华地狱中。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闻瞿波离命终。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斯须退坐。白世尊曰。瞿波离比丘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命终者生莲华地狱中。
是时。目连白世尊曰。我今欲往至彼地狱。教化彼人。
世尊告曰。目连。不须往彼。
目连复重白世尊曰。欲往至彼地狱中。教化彼人。
尔时。世尊亦默然不对。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如力士屈申臂顷。从舍卫没不现。便至莲华大地狱中。当尔时。瞿波离比丘身体火然。又有百头牛。以犁其舌。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弹指告彼比丘。
彼比丘即仰问曰。汝是何人。
目揵连报曰。瞿波离。我是释迦文佛弟子。字目揵连。姓拘利陀。
是时。比丘见目连已。吐此恶言。我今堕此恶趣。犹不免汝前乎。说此语讫。即其时以有千头牛以犁其舌。
目连见已。倍增愁悒。生变悔心。即于彼没。还至舍卫国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目连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告曰。我前语汝。不须至彼见此恶人。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彼息我息 此二俱善
已造恶行 斯堕恶趣 此为最恶
有尽无尽 向如来恶 此者最重
一万三千 六一灰狱 谤圣堕彼
身口所造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学三法。成就其行。云何为三。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三法。于现法中善得快乐。勇猛精进。得尽有漏。云何为三。于是。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
云何比丘诸根寂静。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眼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意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意根。如是。比丘诸根寂静。
云何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饮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男女身生恶疮。或用脂膏涂疮。所以涂疮者。欲使时愈故。此亦如是。诸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饭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重载之车所以膏毂者。欲致重有所至。比丘亦如是。饮食知节。思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如是。比丘饮食知节。
云何比丘不失经行。于是。比丘前夜.后夜。恒念经行。不失时节。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昼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中夜。右胁卧。思惟系意在明。彼复于后夜起。行思惟深法。除去阴盖。如是。比丘不失经行。
若有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得阿那含。犹如善御之士。在平正道中。御四马之车。无有凝滞。所欲到处。必果不疑。此比丘亦复如是。若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漏尽。得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为三。所谓风为大患。痰为大患。冷为大患。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风患者酥为良药。及酥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饭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是谓。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药。
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为三。所谓贪欲.嗔恚。愚痴。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治。及思惟不净道。嗔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缘所起道。是谓。比丘。此三患有此三药。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索此三药。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恶行。云何为三。所谓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是谓。比丘。有三恶行。当求方便。修三善行。云何为三。身恶行者。当修身善行。口恶行者。当修口善行。意恶行者。当修意善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当护身恶行 修习身善行
念舍身恶行 当学身善行
当护口恶行 修习口善行
念舍口恶行 当学口善行
当护意恶行 修习意善行
念舍意恶行 当学意善行
身行为善哉 口行亦复然
意行为善哉 一切亦如是
护口意清净 身不为恶行
净此三行迹 至仙无为处
如是。诸比丘。当舍三恶行。修三善行。如是。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众多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众多比丘便生此念。我等入城乞食。日时犹早。今可相率至外道梵志所。
尔时。众多比丘便往至异学梵志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梵志问沙门曰。瞿昙道士恒说欲论.色论.痛论.想论。如此诸论有何差别。我等所论亦是沙门所说。沙门所说亦是我等所论。说法同我说法。教诲同我教诲。
是时。众多比丘闻彼语已。亦不言善。复非言恶。即从坐起而去。并作是念。我等当以此义往问世尊。
尔时。众多比丘食后便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众多比丘从梵志所。问事因缘本末尽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设彼梵志作是问者。汝等当以此义。酬彼来问。欲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欲。色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色。痛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痛。汝等设以此语酬彼来问者。彼诸梵志默然不对。设有所说者。亦不能解此深义。遂增愚惑。堕于边际。所以然者。非彼境界。然复。比丘。魔及魔天.释.梵.四天王.沙门.婆罗门.人及非人能解此深义者。除如来.等正觉及如来圣众。受吾教者。此即不论。
欲有何味。所谓五欲者是。云何为五。眼见色。为起眼识。甚爱敬念。世人所喜。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甚爱敬念。世人所喜。若复于此五欲之中。起苦.乐心。是谓欲味。
云何欲有何过者。若有一族姓子。学诸伎术。而自营己。或学田作。或学书疏。或学佣作。或学算数。或学权诈。或学克镂。或学通信。至彼来此。或学承事王身。不避寒暑。记累勤苦。不自由己。作此辛苦而获财业。是为欲为大过。
现世苦恼。由此恩爱。皆由贪欲。然复彼族姓子。作此勤劳。不获财宝。彼便怀愁忧。苦恼不可称记。便自思惟。我作此功劳。施诸方计。不得财货。如此之比者。当念舍离。是为当舍离欲。
复次。彼族姓子或时作此方计而获财货。以获财货。广施方宜。恒自拥护。恐王敕夺。为贼偷窃。为水所漂。为火所烧。复作是念。正欲藏窖。恐后亡失。正欲出利。复恐不克。或家生恶子。费散吾财。是为欲为大患。皆缘欲本。致此灾变。
复次。族姓子恒生此心。欲拥护财货。后犹复为国王所夺。为贼所劫。为水所漂。为火所烧。所藏窖者亦复不克。正使出利亦复不获。居家生恶子。费散财货。万不获一。便怀愁忧苦恼。椎胸唤呼。我本所得财货。今尽忘失。遂成愚惑。心意错乱。是谓欲为大患。缘此欲本。不至无为。
复次。缘此欲本。著铠执仗。共相攻伐。以相攻伐。或在象众前.或在马众前.或在步兵前.或在车众前。见马共马斗.见象共象斗.见车共车斗.见步兵共步兵斗。或相斫射。以槊相斫刺。如此之比。欲为大患。缘欲为本。致此灾变。
复次。缘此欲本。著铠执仗。或在城门.或在城上。共相斫射。或以槊刺.或以铁轮而轹其头。或消铁相洒。受此苦恼。死者众多。
复次。欲者亦无有常。皆代谢变易。不停不解。此欲变易无常者。此谓欲为大患。
云何当舍离欲。若能修行除贪欲者。是谓舍欲。谓诸有沙门.婆罗门不知欲之大患。亦复不知舍欲之原。如实不知沙门.沙门威仪。不知婆罗门.婆罗门威仪。此非沙门.婆罗门。亦复不能举身作证而自游戏。谓诸沙门.婆罗门审知欲为大患。能舍离欲。如实不虚。知沙门有沙门威仪。知婆罗门有婆罗门威仪。已身作证而自游戏。是为舍离于欲。
云何色味。设有见刹利女种.婆罗门女种.长者女种。年十四.十五.十六。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端政无双。世之希有。彼最初见彼颜色。起喜乐想。是谓色味。
云何为色大患。复次。若后见彼女人。年八十.九十。乃至百岁。颜色变异。年过少壮。牙齿缺落。头发皓白。身体垢界。皮缓面皱。脊偻呻吟。身如故车。形体战掉。扶杖而行。云何。比丘。初见妙色。后复变易。岂非是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诸比丘。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此若见彼女人。身抱重患。卧于床褥。失大小便。不能起止。云何。比丘。本见妙色。今致此患。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诸比丘。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比丘。若见彼女人身坏命终。将诣塳间。云何。比丘。本见妙色。今以变改。于中见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死经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至七日。身体膀胀烂臭。散落一处。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乌.鹊.鸱.鹫竞来食啖。或为狐.狗.狼.虎所见食啖。或为蜎飞蠢动.极细蠕虫而见食啖。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虫鸟以食其半。肠胃肉血污秽不净。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血肉以尽。骸骨相连。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血肉以尽。唯有筋缠束薪。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复见彼女人身。骸骨散落。各在一处。或脚骨一处。或膊骨一处。或[月*坒]骨一处。或臗骨一处。或胁肋一处。或肩臂骨一处。或颈骨一处。或髑髅一处。云何。诸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骨皓白色。或似鸽色。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骸骨经无数岁。或有腐烂坏败。与土同色。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此色无常.变易。不得久停。无有老幼。是谓色为大患。
云何色为出要。若能舍离于色。除诸乱想。是谓舍离于色。谓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著色。不知大患。亦不舍离。如实而不知。此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不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不知婆罗门威仪。不能己身作证而自游戏。谓诸有沙门.婆罗门。于色不著色。深知为大患。能知舍离。是谓于沙门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知婆罗门威仪。己身作证而自游戏。是谓舍离于色。
云何为名痛味。于是。比丘。得乐痛时。便知我得乐痛。得苦痛时。便知我得苦痛。若得不苦不乐痛时。便知我得不苦不乐痛。若得食乐痛时。便知我得食乐痛。若得食苦痛时。便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乐痛时。便知我得不苦不乐痛。不食苦痛时。便自知我不食苦痛。若不食乐痛时。便自知我不食乐痛。若不食不苦不乐痛时。便自知我不食不苦不乐痛。
复次。比丘。若得乐痛。尔时不得苦痛。亦复无不苦不乐痛。尔时我唯有乐痛。若得苦痛时。尔时无有乐痛。亦无不苦不乐痛。唯有苦痛。若复。比丘。得不苦不乐痛时。尔时无有乐痛.苦痛。唯有不苦不乐痛。复次。痛者无常.变易之法以知痛无常.变易法者。是谓痛为大患。
云何痛为出要。若能于痛舍离于痛。除诸乱想。是谓舍离于痛。诸有沙门.婆罗门于痛著痛。不知大患。亦不舍离。如实而不知。此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不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不知婆罗门威仪。不能以身作证而自游戏。诸有沙门.婆罗门于痛不著痛。深知为大患。能知舍离。是谓于沙门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知婆罗门威仪。以身作证而自游戏。是谓舍离于痛。
复次。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不知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如实而不知。复教化人使行者。此非其宜。若有沙门.婆罗门能舍离痛。如实而知。复劝教人使远离之。此正其宜。是谓舍离于痛。
我今。比丘。以说著欲.味欲。欲为大患。复能舍者。亦说著色.味色。色为大患。能舍离色。以说著痛.味痛。痛为大患。能舍离痛。诸如来所应行者。所谓施设者。我今周讫。常当念在树下空闲之处。坐禅思惟。莫有懈怠。是谓我之教敕。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不牢要。云何为三。身不牢要.命不牢要.财不牢要。是谓。比丘。有此三不牢要。于此。比丘。三不牢要中。当求方便。成三牢要。云何为三。不牢要身。求于牢要。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不牢要财。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身。求于牢要。所谓谦敬礼拜。随时问讯。是谓不牢要身。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于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不杀生。不加刀杖。常知惭愧。有慈悲心。普念一切众生。尽形寿不盗。恒念惠施。心无吝相。尽形寿不淫。亦不他淫。尽形寿不妄语。常念至诚。不欺世人。尽形寿不饮酒。意不错乱。持佛禁戒。是谓命不牢要。求于牢要。
云何财不牢要。求于牢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念惠施。与沙门.婆罗门.诸贫匮者。须食者与食。须浆与浆。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舍宅.城郭。所须之具悉皆与之。如是。财不牢要。求于牢要。
是谓。比丘。以此三不牢要。求此三牢要。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知身不牢要 命亦不牢固
财货衰耗法 当求牢要者
人身甚难得 命亦不久停
财货磨灭法 欢喜念惠施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一德.福业 三因.三安.瞿
三夜.病.恶行 苦除.不牢要
增壹阿含经三供养品第二十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人。世人所应供养。云何为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人所应供养。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有何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乎。夫如来者。不伏者伏。不降者降。不度者度。未得解脱者令得解脱。未般涅槃者使成涅槃。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病者与作救护。最尊第一。魔.若魔天.天及人民。于中最尊福田。可敬可贵。与人作导。令知正路。未知道者与说导教。以此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
复有何因缘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乎。比丘当知。漏尽阿罗汉以度生死源。更不复受有。以得无上法。淫.怒.痴尽。永不得全。是世福田。以此因缘本末。使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
复以何因缘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比丘当知。转轮圣王以法治化。终不杀生。复教化人使不杀生。自不盗窃。亦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不行淫泆。自不妄语。亦复教人使不妄语。自不两舌。斗乱彼此。亦复教他人使不两舌。自不嫉妒.恚.痴。亦复教他人不习此法。自行正见。复教他人使不邪见。以此因缘。以此本末。使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痛。云何为三。所谓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诸比丘当知。彼乐痛者。欲爱使也。彼苦痛者。嗔恚使也。不苦不乐痛者。是痴使也。是故。诸比丘。当学方便。求灭此使。所以然者。当自炽然。当自修行法。得无比法。诸比丘当知。我灭度后。其有比丘念自炽然。修其行法。得无比法。此则是第一声闻。
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行法。获无比法。于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游戏。如是。比丘。当自炽然。盛修行其法。得无比法。诸比丘行此法者。于声闻中第一弟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云何为三。一者女人。覆则妙。露则不妙。婆罗门咒术。覆则妙。露则不妙。邪见之业。覆则妙。露则不妙。是谓。比丘。有此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
复有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云何为三。日.月。露则妙。覆则不妙。如来法语。露则妙。覆则不妙。是谓。比丘。有此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女人及咒术 邪见不善行
此是世三法 覆隐而最妙
日月广所照 如来正法语
此是三世法 露则第一妙
是故。诸比丘。当露现如来法。勿使覆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三有为有为相。云何为三。知所从起。知当迁变。知当灭尽。彼云何知所从起。所谓生。长大成五阴形。得诸持.入。是谓所从起。彼云何为灭尽。所谓死。命过不住.无常。诸阴散坏。宗族别离。命根断绝。是谓为灭尽。彼云何变易。齿落.发白.气力竭尽。年遂衰微。身体解散。是谓为变易法。是为。比丘。三有为有为相。当知此三有为相。善分别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人有三相三法。不可恃怙。云何为三。于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不可行者而修习之。
云何愚者不可思惟而思念之。于是。愚者意三行便思忆之。云何为三。于是。愚者起嫉心。于他财物及于女色。心念恶言悉兴嫉心。彼之所有。愿是我许。如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
云何愚者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于是。愚者造口四过。云何为四。于是。愚者恒喜妄言.绮语.恶口.斗乱彼此。如是。愚者造口四过。
云何愚者造于恶行。于是。愚者造身恶行。常念杀生.窃盗.淫泆。如是。愚者造于恶行。如是。比丘。愚者有此三行。愚痴之人习此三事。
复次。比丘。智者有三事。当念修行。云何为三。于是。智者应思惟者。便思惟之。应论说者。便论说之。应行善者。便修行善。
彼云何智者应思惟事。便思惟之。于是。智者思惟意三行。云何为三。于是。智者不嫉妒.恚.痴。常行正见。见他财货。不生想念。如是。智者应思惟者。便思惟之。
云何智者应论说之。于是。智者成就口四行。云何为四。于是。智者不行妄语。亦不教人妄语。见人妄语者意不喜乐。是谓智者而护其口。复次。智者不行绮语.恶口.斗乱彼此。亦不教人使行绮语.恶口.斗乱。如是。智者成就口四行。
云何智者成就身三行。于是。智者思惟身行。无所触犯。然复智者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见人杀者心不喜乐。自不偷窃。不教人盗。见人盗者心不喜乐。亦不淫泆。见他女人色。心不起想。亦不教人使行淫泆。设见老母。视之如己亲。中者如姊。小者如妹。意无高下。如是。智者身成就三行。是谓智者所行。如是。比丘。有此三有为之相。是故。诸比丘。愚者三相常当舍离。此三智者所行。不发斯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法。不可觉知。不见.不闻。经历生死。未曾瞻睹。我及尔等曾不见闻。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不可觉知。不见.不闻。经历生死。未曾瞻睹。我及尔等曾不见闻。贤圣三昧.贤圣智慧。不可觉知。不见.不闻。如今我身并及汝等。皆悉觉知贤圣禁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皆悉成就。不复受有。已断生死根原。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此三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法甚可敬爱。世人所贪。云何为三。所谓少壮。甚可爱敬。世人所贪。无病。甚可爱敬。世人所贪。寿命。甚可爱敬。世人所贪。是谓。比丘。有此三法。甚可爱敬。世人所贪。
复次。比丘。虽有此三法。甚可爱敬。世人所贪。然更有三法。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云何为三。虽有少壮。然必当老。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比丘当知。虽有无病。然必当病。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比丘当知。虽有寿命。然必当死。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是故。诸比丘。设有少壮。当求不老。至涅槃界。虽有无病。当求方便。使不有病。虽有寿命。当求方便。使不命终。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春时天雨大雹。设如来不出世。众生入地狱。亦复如是。是时。女人入地狱多于男子。所以然者。比丘当知。以三事故。众生之类。身坏命终。入三恶趣。云何为三。所谓贪欲.睡眠.调戏。有此三事缠著心意。身坏命终。入三恶趣。
女人竟日习玩三法而自娱乐。云何为三。晨朝以嫉妒心而自缠缚。若至日中。复以睡眠结而自缠裹。向暮以贪欲心而自缠缚。以此因缘。使彼女人身坏命终。生三恶趣。是故。诸比丘。当念离此三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嫉妒睡眠调 贪欲是恶法
牵人至地狱 至竟无解脱
是以当舍离 嫉妒及睡调
亦当舍于欲 莫造彼恶行
是故。诸比丘。当念去离嫉妒。无悭吝心。常行惠施。不著睡眠。当行不染。不著贪欲。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法。习之.玩之。不知厌足。亦复不能至休息处。云何为三。所谓贪欲。若有人习此法。初无厌足。若复有人习饮酒者。初无厌足。若复有人修习睡眠。初无厌足。是谓。比丘。若有人习此三法者。初无厌足。亦复不能至灭尽之处。是故。诸比丘。常当舍离此三法。不亲近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三善根 三痛.三覆露
相.法.三不觉 爱敬.春.无足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地主品第二十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告诸群臣曰。汝等催严羽宝之车。吾欲往诣世尊所。礼拜问讯。
是时。左右受王教令。寻严驾羽宝之车。即白王曰。严驾已办。今正是时。
尔时。王波斯匿即乘宝羽之车。步骑数千。前后围绕。出舍卫国。至祇洹精舍。往诣世尊所。如诸王法。除去五饰。所谓盖.天冠.剑.履屣及金拂。舍著一面。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与说深法。劝乐令喜。是时。王波斯匿闻说法已。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受我三月请。及比丘僧。莫在余处。是时。世尊默然受波斯匿请。
时。王波斯匿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舍卫城。敕诸群臣曰。吾欲饭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给所须物。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亦当发欢喜心。
诸臣对曰。如是。
时。王波斯匿即于宫门外。作大讲堂。极为殊妙。悬缯幡盖。作倡妓乐。不可称计。施诸浴池。办诸油灯。办种种饭食。味有百种。是时。王波斯匿即白。时到。唯愿世尊临顾此处。
尔时。世尊以见时到。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僧。前后围绕。入舍卫城。至彼讲堂所。到已。就座而坐。及比丘僧各随次而坐。
是时。王波斯匿将诸宫人。手自行食。供给所须。乃至三月。无所短乏。给与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见世尊食讫。持种种华散世尊及比丘僧上。更取小座于如来前坐。白世尊曰。我曾从佛闻以因缘本末。施畜生食者。获福百倍。与犯戒人食者。获福千倍。施持戒人食者。获福万倍。施断欲仙人食者。获福亿倍。与向须陀洹食者。获福不可计。况复成须陀洹乎。况向斯陀含.得斯陀含道。况向阿那含.得阿那含道。况向阿罗汉.得阿罗汉道。况向辟支佛.得辟支佛。况向如来.至真.等正觉。况成佛及比丘僧。其福功德不可称计。我今所作功德。今日已办。
世尊告曰。大王。勿作是语。作福无厌。今日何故说所作已办。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称记。
过去久远。有王名曰地主。统领此阎浮里地。彼王有臣名曰善明。少小与王周旋。无所畏难。是时。彼王分阎浮地半与彼臣使治。是时。善明小王自造城郭。东西十二由旬。广七由旬。土地丰熟。人民众多。
尔时。彼城名曰远照。善明王主第一夫人名日月光。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颜貌端政。世之希有。口出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未经几日。身便怀妊。彼夫人即往白王。我今有娠。王闻此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敕左右。更施设座具。快乐无比。夫人怀妊日数遂满。生一男儿。当生之时。阎浮里内晃然金色。颜貌端政。三十二相。身体金色。善明大王见此太子。欢喜踊跃。庆贺无量。便召诸师。婆罗门.道士。躬抱太子。使彼瞻相。我今以生此子。卿等与吾瞻相。便立名字。
时。诸相师受王教令。各共抱瞻。观察形貌。咸共白王。圣王。太子端政无双。诸根不缺。有三十二相。今此王子当有两趣。若当在家者。便为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是为七。当有千子。勇悍刚强。能却众敌。于此四海之内。不加刀杖。自然靡伏。若此王子出家学道者。成无上正觉。名德远布。弥满世界。生此王子。当此之日。光明远照。今字王子名曰灯光。时。诸相师以立名字。各退坐而去。
时。王竟日抱此太子。未常离目。时。王为此王子立三讲堂。秋.冬.夏节随适所宜。宫人婇女充满宫里。使吾太子于此游戏。
时。王太子年二十九。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即日出家。即夜成佛。尔时。阎浮里地悉共闻知。彼王太子出家学道。即日成佛。父王清旦闻王太子出家学道。即夜成佛。时。父王便作是念。昨夜吾闻诸天在空皆共称善。此必善应。非有恶向。我今可往而共相见。
时。王将四十亿众。男女围绕。便诣灯光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及四十亿众。各共礼足。在一面坐。是时。如来与父王及四十亿众渐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漏不净行。出家为要。获清净报。尔时。如来观众生意。心性柔和。诸佛如来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彼四十亿众广说其义。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时。四十亿众白灯光如来曰。我等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大王当知。尔时。四十亿众尽得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
尔时。灯光如来将四十亿众。皆是无著。游彼国界。国土人民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所渴乏。是时。地主大王闻子灯光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将四十亿众。皆是无著。游彼国界。我今当遣信。往请如来在此游化。若使来者。充我本愿。若不来者。我躬自当往拜跪问讯。即敕一臣。汝往至彼问讯如来。持我名字。头面礼足。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云王地主问讯如来。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唯愿世尊临顾此土。
尔时。彼人受王教敕便往至彼国界。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便作是说。大王地主礼如来足。问讯礼竟。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唯愿世尊临顾彼国。尔时。世尊默然受彼请。
时。灯光如来将诸大众。以渐人间游行。与大比丘四十亿众俱。在在处处。靡不恭敬者。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皆悉贡献。渐至地主国界时。地主大王闻灯光如来至此国界。在北婆罗园中。将大比丘众四十亿人。我今可躬自往迎。
时。地主大王复将四十亿众往诣灯光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及四十亿众礼足已。在一面坐。
尔时。灯光如来渐与彼王及四十亿众面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漏不净行。出家为要。获清净报。尔时。如来观众生意。心性柔和。诸佛如来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彼四十亿众广说其义。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时。四十亿众白灯光如来曰。我等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大王当知。尔时。四十亿众尽得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道。时。地主国王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时。灯光如来将八十亿众。皆是阿罗汉。游彼国界。国土人民四事供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事事供给。无所乏短。是时。地主国王复于余时。将诸群臣至彼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灯光如来与彼国王说微妙法。地主大王白如来曰。唯愿世尊尽我形寿受我供养。及比丘僧。当供给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悉当供给。尔时。灯光如来默然受彼王请。
时。王见佛默然受请。重白世尊。我今从世尊求愿。唯见听许。世尊告曰。如来法者。以过此愿。王白世尊。我今求愿者。极为净妙。世尊告曰。所求之愿。云何净妙。王白世尊。如我意中。今日众僧在一器食。明日复用余器食。今日众僧著一种服。明日复更易服。今日众僧坐一种座。明日复更坐余座。今日使人与众僧使。明日复更易使人。我所求愿者。正谓此耳。灯光如来告曰。随汝所愿。今正是时。
地主大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宫中。到已。告诸群臣。我今意欲尽其形寿供养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及比丘众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汝等亦当劝发佐吾供办。诸臣对曰。如大王教。去城不远一由旬内。造立堂舍。雕文刻镂。五色玄黄。悬缯幡盖。作倡伎乐。香汁洒地。修治浴池。办具灯明及甘馔.饮食.施设坐具。便白。时到。今正是时。愿尊屈顾。
时。灯光如来以知时至。著衣持钵。将比丘众。前后围绕。便往至讲堂所。各各就座而坐。时。地主大王见佛.比丘僧坐讫。将宫人婇女及诸大臣。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味各百种。大王当知。尔时。地主国王七万岁中。供养灯光如来及八十亿众诸阿罗汉。未曾懈废。时。彼如来教化周讫。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地主大王以若干百种香花供养。于四衢道路。起四庙寺。各用七宝金.银.琉璃.水精。悬缯幡盖。及八十亿众各各以渐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尔时。大王取八十亿众。收其舍利。各各兴起神寺。皆悬缯幡盖。香华供养。大王当知。尔时。地主大王复供养灯光如来寺及八十亿罗汉寺。复经七万岁。随时供养。然灯.散华。悬缯幡盖。大王当知。灯光如来遗法灭尽。然后彼王方取灭度。
尔时。地主大王者岂是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地主大王者。即我身是。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祐。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发许。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称记。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是故。大王。莫作是说言。我所作福祐。今日已办。大王。当作是说。我今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福业。便于长夜安隐无量。
尔时。王波斯匿便怀恐惧。衣毛皆竖。悲泣交集。以手抆泪。头面礼世尊足。自陈过状。如愚.如騃。无所觉知。唯愿世尊受我悔过。今五体投地。改已往之失。更不造此言教。唯愿世尊受我悔过。如是再三。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王。今于如来前悔其非法。改往修来。我今要受汝悔过。更莫复造。
尔时。于大众中有一比丘尼。名迦旃延。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白世尊曰。今世尊所说。甚为微妙。又世尊告波斯匿王作是语。大王当知。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莫求在生死食其福业。更于长夜获安隐无量。所以然者。我自忆三十一劫。饭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游在野马世界。
尔时。彼佛到时著衣持钵。入野马城乞食。是时。城内有一使人。名曰纯黑。时。彼使人见如来执钵入城乞食。见已。便作是念。今如来入城必须饮食。即入家出食施与如来。兴发此愿。持此功德。莫堕三恶趣中。使我当来之世。亦当值如此圣尊。亦当使彼圣尊为我说法。时得解脱。世尊并波斯匿王咸共知之。当尔时。纯黑使人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纯黑使人者。即我身是。
我于尔时。饭式诘如来作此誓愿。使将来之世。值如此圣尊与我说法。时得解脱。我于三十一劫不堕三恶趣中。生天.人中。最后今日受此身分。遭值圣尊得出家学道。尽诸有漏。成阿罗汉。若世尊所说极为微妙。语波斯匿王。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莫在生死食此福业。我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斯。欢喜心意向如来者。我便生此念。此诸贤士。用意犹不爱敬供奉如来。设我见四部之众。即往告曰。汝等诸贤。为须何物。衣钵耶。尼师檀耶。针筒耶。澡罐耶。及余沙门什物。我尽当供给。我已许之。便在处处乞求。若我得者是其大幸。若使不得。便往至郁单越.瞿耶尼.弗于逮。求索来与。所以然者。皆由此四部之众得涅槃道。
尔时。世尊观察迦旃延比丘尼心。便告诸比丘。汝等颇见如此之比信心解脱。如迦旃延比丘尼乎。
诸比丘对曰。不见也。世尊。
世尊告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得信解脱者。所谓迦旃延比丘尼是也。
尔时。迦旃延比丘尼及波斯匿王.四部之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婆拘卢在一山曲。补纳故衣。是时。释提桓因遥见尊者婆拘卢在一山曲。补纳故衣。见已。便作是念。此尊者婆拘卢已成阿罗汉。诸缚已解。长寿无量。恒自降伏。思惟非常.苦.空.非身。不著世事。亦复不与他人说法。寂默自修如外道异学。不审此尊能与他说法。为不堪任乎。我今当与试之。
尔时。天帝释便从三十三天没不现。来至耆阇崛山。在尊者婆拘卢前住。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释提桓因便说此偈。
智者所叹说 何故不说法
坏结成圣行 何为寂然住
尔时。尊者婆拘卢复以此偈。报释提桓因曰。
有佛舍利弗 阿难均头槃
亦及诸尊长 善能说妙法
尔时。释提桓因白尊者婆拘卢曰。众生之根有若干种。然尊当知。世尊亦说众生种类。多于地土。何故尊者婆拘卢不与他人说法。
婆拘卢报曰。众生之类难可觉知。世界若干。国土不同。皆著我所.非我所。我今观察此义已。故不与人说法。
释提桓因曰。愿尊与我说我所.非我所之义。
尊者婆拘卢曰。我人寿命。若男.若女士夫之类。尽依此命而得存在。然复。拘翼。世尊亦说。比丘当知。当自炽然。无起邪法。亦当贤圣默然。我观此义已。故默然耳。
是时。释提桓因遥向世尊叉手。便说此偈。
归命十力尊 圆光无尘翳
普为一切人 此者甚奇特
尊者婆拘卢报曰。何故帝释而作是说。此者甚奇特。
释提桓因报言。自念我昔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而问此义。天.人之类有何想念。尔时。世尊告我曰。此世界若干种。各各殊异。根原不同。我闻此语已。寻对曰。如是。世尊所说世界若干种。各各不同。设与彼众生说法。咸共受持有成果者。我以此故说。此者甚奇特。然尊者婆拘卢所说。亦复如是。世界若干种。各各不同。
是时。释提桓因便作是念。此尊堪任与人说法。非为不能。是时。释提桓因即从坐起而去。
尔时。释提桓因闻尊者婆拘卢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占波国雷声池侧。
是时。尊者二十亿耳在一静处。自修法本。不舍头陀十二法行。昼夜经行。不离三十七道品之教。若坐.若行。常修正法。初夜.中夜.竟夜。恒自克励。不舍斯须。然复不能于欲漏法心得解脱。是时。尊者二十亿耳所经行处。脚坏血流。盈满路侧。犹如屠牛之处。乌鹊食血。然复不能于欲漏心得解脱。是时。尊者二十亿耳便作是念。释迦文佛苦行精进弟子中。我为第一。然我今日漏心不得解脱。又我家业。多财饶宝。宜可舍服。还作白衣。持财物广惠施。然今作沙门。甚难不易。
尔时。世尊遥知二十亿耳心之所念。便腾游虚空。至彼经行处。敷坐具而坐。是时。尊者二十亿耳前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问二十亿耳曰。汝向何故作是念。释迦文尼佛精进苦行弟子中。我为第一。然我今日漏心不得解脱。又我家业。饶财多宝。宜可舍服。还作白衣。持财物广施。然今作沙门。甚难不易。
二十亿耳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我今还问汝。随汝报我。云何。二十亿耳。汝本在家时。善弹琴乎。
二十亿耳对曰。如是。世尊。我本在家时。善能弹琴。
世尊告曰。云何。二十亿耳。若弹弦极急。向不齐等。尔时琴音可听采不。
二十亿耳对曰。不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二十亿耳。若琴弦复缓。尔时琴音可听采不。
二十亿耳对曰。不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二十亿耳。若琴弦不急不缓。尔时琴音可听采不。
二十亿耳对曰。如是。世尊。若琴弦不缓不急。尔时琴音便可听采。
世尊告曰。此亦如是。极精进者。犹如调戏。若懈怠者。此堕邪见。若能在中者。此则上行。如是不久。当成无漏人。
尔时。世尊与二十亿耳比丘说微妙法已。还雷音池侧。
尔时。尊者二十亿耳思惟世尊教敕。不舍须臾。在闲静处修行其法。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剃除须发。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尊者二十亿耳便成阿罗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精勤苦行。所谓二十亿耳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城中婆提长者遇病命终。然彼长者无有子息。所有财宝尽没入官。尔时。王波斯匿尘土坌身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问王曰。大王。何故尘土坌身来至我所。
波斯匿王白世尊曰。此舍卫城内有长者名婆提。今日命终。彼无子姓。躬往收摄财宝。理使入官。纯金八万斤。况复余杂物乎。然彼长者存在之日。所食如此之食。极为弊恶。不食精细。所著衣服垢坌不净。所乘车骑极为瘦弱。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王来言。夫悭贪之人得此财货。不能食啖。不与父母.妻子.仆从.奴婢。亦复不与朋友.知识。亦复不与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若有智之士得此财宝。便能惠施广济。一切无所爱惜。供给沙门.婆罗门.诸高德者。
时。王波斯匿说曰。此婆提长者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此婆提长者命终生涕哭大地狱中。所以然者。此断善根之人。身坏命终。生涕哭地狱中。
波斯匿王曰。婆提长者断善根耶。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王所说。彼长者断于善根。然彼长者故福已尽。更不造新。
王波斯匿曰。彼长者颇有遗余福乎。
世尊告曰。无也。大王。乃无毫厘之余有存在者。如彼田家公。但收不种。后便穷困。渐以命终。所以然者。但食故业。更不造新。此长者亦复如是。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此长者今夜当在涕哭地狱中。
尔时。波斯匿王便怀恐怖。收泪而曰。此长者昔日作何功德福业生在富家。复作何不善根本。不得食此极富之货。不乐五乐之中。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曰。过去久远迦叶佛时。此长者在此舍卫城中为田家子。尔时。佛去世后。有辟支佛出世。往诣此长者家。尔时。此长者见辟支佛在门外。见已。便生是念。如此尊者出世甚难。我今可以饮食往施此人。尔时。长者便施彼辟支佛食。辟支佛得食已。便飞在虚空而去。时。彼长者见辟支佛作神足。作是誓愿。持此善本之愿。使世世所生之处。不堕三恶趣。常多财宝。后有悔心。我向所有食。应与奴仆。不与此秃头道人使食。尔时。田家长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田家长者。今此婆提长者是。
是时施已。发此誓愿。持此功德。所生之处不堕恶趣。恒多财饶宝。生富贵之家。无所渴乏。既复施已。后生悔心。我宁与奴仆使食。不与此秃头道人使食。以此因缘本末。不得食此极有之货。亦复不乐五乐之中。不自供养。复不与父母.兄弟.妻子.仆从.朋友.知识。不施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但食故业。不造新者。是故。大王。若有智之士得此财货。当广布施。莫有所惜。复当得无极之财。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曰。自今以后。当广布施沙门.婆罗门四部之众。诸外道.异学来乞求者。我不堪与。
世尊告曰。大王。莫作是念。所以然者。一切众生皆由食得存。无食便丧。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念当广惠施 终莫断施心
必当值贤圣 度此生死源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曰。我今倍复欢庆向于如来。所以然者。一切众生皆由食得存。无食不存。尔时。波斯匿王曰。自今以后。当广惠施。无所吝惜。
是时。世尊与王说微妙之法。
时。王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王波斯匿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在闲静处。便生此念。世间颇有此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乎。尔时。尊者阿难便从坐起。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尊者阿难白世尊曰。我于闲静之处。便生此念。世间颇有此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乎。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有此妙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此是何者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
世尊告曰。有此之香。然此香气力。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
阿难白佛言。此何等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
世尊告曰。此三种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
阿难言。何等为三。
世尊告曰。戒香.闻香.施香。是谓。阿难。有此香种。然复此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诸世间所有之香。此三种香最胜.最上。无与等者。无能及者。犹如由牛有酪。由酪有酥。由酥有醍醐。然此醍醐最胜.最上。无与等者。亦不能及。此亦如是。诸所有世间诸香。此三种香最胜.最上。无能及者。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木蜜及栴檀 优钵及诸香
亦诸种种香 戒香最为胜
此戒以成就 无欲无所染
等智而解脱 逝处魔不知
此香虽为妙 及诸檀蜜香
戒香之为妙 十方悉闻之
栴檀虽有香 优钵及余香
此诸众香中 闻香最第一
栴檀虽有香 优钵及余香
此诸众香中 施香最第一
是谓此三种香。亦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是故。阿难。当求方便。成此三香。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尔时。提婆达兜亦入城乞食。时。提婆达兜所入巷中。佛亦往至彼。然佛遥见提婆达兜来。便欲退而去。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何故欲远此巷。
世尊告曰。提婆达兜今在此巷。是以避之。
阿难白佛言。世尊。岂畏提婆达兜乎。
世尊告曰。我不畏提婆达兜也。但此恶人不应与相见。
阿难曰。然。世尊。可使此提婆达兜乃可使在他方。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言。
我终无此心 使彼在他方
彼自当造行 便自在他所
阿难白世尊曰。然提婆达兜有过于如来所。
世尊告曰。愚惑之人不应与相见。是时。世尊向阿难而说此偈。
不应见愚人 莫与愚从事
亦莫与言论 说于是非事
是时。阿难复以此偈报世尊曰。
愚者何所能 愚者有何过
正使共言说 竟有何等失
尔时。世尊复以此偈报阿难曰。
愚者自造行 所作者非法
正见反常律 邪见日以滋
是故。阿难。莫与恶知识从事。所以然者。与愚人从事。无信.无戒.无闻.无智。与善知识从事。便增益诸功德。戒具成就。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五百人俱。
尔时。王阿阇世恒以五百釜食给与提婆达兜。彼时。提婆达兜名闻四远。戒德具足。名称悉备。乃能使王日来供养。
是时。提婆达兜得此利养已。诸比丘闻之。白世尊曰。国中人民。叹说提婆达兜名称远布。乃使王阿阇世恒来供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莫施此心。贪提婆达兜利养。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人造此三事。身.口.意行。终无惊惧。亦不恐怖。如今提婆达兜愚人。当复尽此诸善功德。如取恶狗鼻坏之。倍复凶恶。提婆达兜愚人亦复如是。受此利养。遂起贡高。是故。诸比丘。亦莫兴意著于利养。设有比丘著于利养。而不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而不成就。若有比丘不著利养。便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若欲成此三法。当发善心。不著利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不善根。云何为三。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若比丘有此三不善根者。堕三恶趣。云何为三。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比丘。若有此三不善根者。便有三恶趣。
比丘当知。有此三善根。云何为三。不贪善根.不恚善根.不痴善根。是谓比丘有此三善根。若有此三善根者。便有二善处。涅槃为三。云何二趣。所谓人.天是也。是谓比丘有此三善者。则生此善处。是故。诸比丘。当离三不善根。修三善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聚。云何为三。所谓等聚.邪聚.不定聚。彼云何为等聚。所谓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是谓等聚。彼云何名为邪聚。所谓邪见.邪治.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谓邪聚。彼云何名为不定聚。所谓不知苦.不知习.不知尽.不知道.不知等聚.不知邪聚。是谓名为不定聚。
诸比丘当知。复有三聚。云何为三。所谓善聚.等聚.定聚。彼云何名善聚。所谓三善根。何等善根。所谓不贪善根.不恚善根.不痴善根。是谓善聚。云何名为等聚。所谓贤圣八品道。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三昧。是谓等聚。彼云何名为定聚。所谓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善聚.知恶趣.知定聚。是谓名为定聚。是故。诸比丘。此三聚中。邪聚.不定聚。当远之。此正聚者当奉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观想。云何为三。所谓观欲想.嗔恚想.杀害想。是谓比丘有此三想。比丘当知。若有观欲想。命终时便堕地狱中。若观嗔恚想。命终时生畜生中。所谓鸡狗之属。蛇蚖之类而生其中。若观害想。亦命终者生饿鬼中。形体烧然。苦痛难陈。是谓。比丘。有此三想生地狱中.饿鬼.畜生。
复有三想。云何为三。所谓出要想.不害想.不恚想。若有人有出要想者。命终之时生此人中。若有不害想者。命终时自然天上。若有人不杀心者。命终时断五结。便于彼处而般涅槃。是谓。比丘。有此三想。常念修行。此三恶想当远离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地主.婆拘.耳 婆提.逆顺香
愚.世.三不善 三聚.观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天帝释告三十三天。卿等若入大战中时。设有恐怖畏惧之心者。汝等还顾视我高广之幢。设见我幢者。便无畏怖。若不忆我幢者。当忆伊沙天王幢。以忆彼幢者。所有畏怖。便自消灭。若不忆我幢。及不忆伊沙幢者。尔时。当忆婆留那天王幢。以忆彼幢。所有恐怖。便自消灭。
我今亦复告汝等。设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畏怖衣毛竖者。尔时当念我身。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设有恐怖衣毛竖者。便自消灭。
若复不念我者。尔时当念于法。如来法者甚为微妙。智者所学。以念法者。所有恐怖。便自消灭。
设不念我。复不念法。尔时当念圣众。如来圣众极为和顺。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敬可事。世间福田。是谓如来圣众。尔时若念僧已。所有恐怖。便自消灭。
比丘当知。释提桓因犹有淫.怒.痴。然三十三天念其主即无恐怖。况复如来无有欲.怒.痴心。当念有恐怖乎。若有比丘有恐怖者。便自消灭。是故。诸比丘。当念三尊。佛.法.圣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拔只国界有鬼。名为毗沙。在彼国界。极为凶暴。杀民无量。恒日杀一人。或日杀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五十人。尔时。诸鬼神.罗刹充满彼国。
是时。拔只人民皆共集聚。而作是说。我等可得避此国至他国界。不须住此。
是时。毗沙恶鬼知彼人民心之所念。便语彼人民曰。汝等莫离此处至他邦土。所以然者。终不免吾手。卿等日日持一人祠吾。吾要不触扰汝。
是时。拔只人民日取一人祠彼恶鬼。是时。彼鬼食彼人已。取骸骨掷著他方山中。然彼山中骨满溪谷。
尔时。有长者名善觉。在彼住止。饶财多宝。积财千亿。骡.驴.骆驼不可称计。金.银.珍宝.车磲.马瑙.真珠.虎珀亦不可称。尔时。彼长者有儿。名那优罗。唯有一子。甚爱敬念。未曾离目前。尔时。有此限制。那优罗小儿。次应祠鬼。
是时。那优罗父母沐浴此小儿。与著好衣。将至冢间。至彼鬼所。到已。啼哭唤呼。不可称计。并作是说。诸神。地神。皆共证明。我等唯有此一子。愿诸神明当证明此。及二十八大鬼神王当共护此。无令有乏。及四天王咸共归命。愿拥护此儿。使得免济。及释提桓因亦向归命。愿济此儿命。及梵天王亦复归命。愿脱此命。诸有鬼神护世者亦向归命。使脱此厄。诸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我今亦复归命。使脱此厄。诸辟支佛无师自觉亦复自归。使脱此厄。彼如来今亦自归。不降者降。不度者度。不获者获。不脱者脱。不般涅槃者使般涅槃。无救者与作救护。盲者作眼目。病者作大医王。若天.龙.鬼神.一切人民.魔及魔天。最尊.最上。无能及者。可敬可贵。为人作良祐福田。无有出如来上者。然如来当鉴察之。愿如来当照此至心。是时。那优罗父母即以此儿付鬼已。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复以天耳彻听。闻有此言。那优罗父母啼哭不可称计。尔时。世尊以神足力。至彼山中恶鬼住处。时。彼恶鬼集在雪山北鬼神之处。是时。世尊入鬼住处而坐。正身正意。结跏趺坐。
是时。那优罗小儿渐以至彼恶鬼住处。是时。那优罗小儿遥见如来在恶鬼住处。光色炳然。正身正意。系念在前。颜色端政。与世有奇。诸根寂静。得诸功德。降伏诸魔。如此诸德不可称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如须弥山。出诸山顶。面如日月。亦如金山。光有远照。见已。便起欢喜心向于如来。便生此念。此必不是毗沙恶鬼。所以然者。我今见之。极有欢喜之心。设当是恶鬼者。随意食之。
是时。世尊告曰。那优罗。如汝所言。我今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故来救汝。及降此恶鬼。
是时。那优罗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与说妙义。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恶。漏不净行。出家为要。去诸乱想。尔时。世尊以见那优罗小儿心意欢喜。意性柔软。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是时世尊具与彼说。彼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彼以见法.得法.成就诸法。承受诸法。无有狐疑。解如来教。归佛.法.圣众。而受五戒。
是时。毗沙恶鬼还来到本住处。尔时。恶鬼遥见世尊端坐思惟。身不倾动。见以。便兴恚怒。雨雷电霹雳向如来所。或雨刀剑。未堕地之顷。便化优钵莲华。是时。彼鬼倍复嗔恚。雨诸山河石壁。未堕地之顷。化作种种饮食。是时。彼鬼复化作大象。吼唤向如来所。尔时。世尊复化作师子王。是时。彼鬼倍化作师子形向如来所。尔时。世尊化作大火聚。是时。彼鬼倍复嗔恚。化作大龙而有七首。尔时。世尊化作大金翅鸟。是时。彼鬼便生此念。我今所有神力。今以现之。然此沙门衣毛不动。我今当往问其深义。
是时。彼鬼问世尊曰。我今毗沙欲问深义。设不能报我者。当持汝两脚掷著海南。
世尊告曰。恶鬼当知。我自观察。无天及人民.沙门.婆罗门.若人.非人。能持我两脚掷海南者。但今欲问义者。便可问之。
是时。恶鬼问曰。沙门。何等是故行。何等是新行。何等是行灭。
世尊告曰。恶鬼当知。眼是故行。曩时所造。缘痛成行。耳.鼻.口.身意。此是故行。曩时所造。缘痛成行。是谓。恶鬼。此是故行。
毗沙鬼曰。沙门。何等是新行。
世尊告曰。今身所造身三.口四.意三。是谓。恶鬼。此是新行。
时恶鬼曰。何等是行灭。
世尊告曰。恶鬼当知。故行灭尽。更不兴起。复不造行。能取此行。永以不生。永尽无余。是谓行灭。
是时。彼鬼白世尊曰。我今极饥。何故夺我食。此小儿是我所食。沙门。可归我此小儿。
世尊告曰。昔我未成道时。曾为菩萨。有鸽投我。我尚不惜身命。救彼鸽厄。况我今日已成如来。能舍此小儿令汝食啖。汝今恶鬼尽其神力。吾终不与汝此小儿。云何。恶鬼。汝曾迦叶佛时。曾作沙门。修持梵行。后复犯戒。生此恶鬼。尔时。恶鬼承佛威神。便忆曩昔所造诸行。
尔时。恶鬼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并作是说。我今愚惑。不别真伪。乃生此心向于如来。唯愿世尊受我忏悔。如是三.四。
世尊告曰。听汝悔过。勿复更犯。尔时。世尊与毗沙鬼说微妙法。劝令欢喜。
时。彼恶鬼手擎数千两金。奉上世尊。白世尊曰。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愿世尊与我受之。及此数千两金。如是再三。
尔时。世尊即受此山谷。便说此偈。
园果施清凉 及作水桥梁
设能造大船 及诸养生具
昼夜无懈息 获福不可量
法义戒成就 终后生天上
是时。彼鬼白世尊曰。不审世尊更有何教。
世尊告曰。汝今舍汝本形。著三衣。作沙门。入拔秖城。在在处处作此教令。诸贤当知。如来出世。不降者降。不度者度。不解脱者令知解脱。无救者与作救护。盲者作眼目。诸天.世人.天.龙.鬼神.魔.若魔天.若人.非人。最尊.最上。无与等者。可敬.可贵。为人作良祐福田。今日度那优罗小儿及降毗沙恶鬼。汝等可往至彼受化。
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毗沙鬼作沙门。披服著三法衣。入诸里巷。作此教令。今日世尊度那优罗小儿。及降伏毗沙恶鬼。汝等可往受彼教诲。
当于尔时。拔只国界人民炽盛。是长者善觉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将八万四千人民众生。至彼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拔只人民或有礼足者。或有擎手者。尔时。八万四千之众。已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渐与说微妙之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尔时。世尊观察彼八万四千众。心意欢悦。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普与彼八万四千众而说此法。各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白净之衣。易染为色。此八万四千众亦复如是。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得法.见法.分别诸法。无有狐疑。得无所畏。自归三尊。佛.法.圣众。而受五戒。
尔时。那优罗父长者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当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彼长者以见世尊默然受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退还所在。办种种饮食。味若干种。清旦自白。时到。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拔只城。至长者家。就座而坐。是时。长者以见世尊坐定。自手斟酌。行种种饮食。以见世尊食讫。行清净水已。便取一座。在如来前坐。白世尊曰。善哉。世尊。若四部之众。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尽使在我家取之。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言。
世尊即与长者说微妙之法。以说法竟。便从坐起而去。
尔时。世尊如屈申臂顷。从拔只不现。还来至舍卫祇洹精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四部之众。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者。当从那优罗父舍取之。
尔时。世尊复告比丘。如我今日优婆塞中第一弟子。无所爱惜。所谓那优罗父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尼拘留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释种诸豪姓者数千人众。往诣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诸释白世尊曰。今日当作王治领此国界。我等种姓便为不朽。无令转轮圣王位于汝断灭。若当世尊不出家者。当于天下作转轮圣王。统四天下。千子具足。我等种姓名称远布。转轮圣王出于释姓。以是故。世尊。当作王治。无令王种断绝。
世尊告曰。我今正是王身。名曰法王。所以然者。我今问汝。云何。诸释。言转轮圣王七宝具足。千子勇猛。我今于三千大千刹土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成就七觉意宝。无数千声闻之子以为营从。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今用此位为 得已后复失
此位最为胜 无终无有始
以胜无能夺 此胜最为胜
然佛无量行 无迹谁迹将
是故。诸瞿昙。当求方便。正法王治。如是。诸释。当作是学。
尔时。诸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曰。颇有此色。恒在不变易耶。久在于世。亦不移动。颇有痛.想.行.识。恒在不变易耶。久存于世。亦不移动耶。
世尊告曰。比丘。无有此色。恒在不变易。久存于世者。亦复无痛.想.行.识。恒在不变易。久存于世者。若复。比丘。当有此色。恒在不变易。久存于世者。则梵行之人。不可分别。若痛.想.行.识。久存于世。不变易者。梵行之人。不可分别。是故。比丘。以色不可分别。不久存于世故。是故。梵行之人乃能分别尽于苦本。亦无痛.想.行.识。不久存于世。是故。梵行乃可分别尽于苦本。
尔时。世尊取少许土。著爪上。语彼比丘曰。云何。比丘。见此爪上土不。
比丘对曰。唯然。见已。世尊。
佛告比丘。设当有尔许色恒在于世者。则梵行之人不可分别得尽苦际。以是。比丘。以无尔许色在。便得行梵行。得尽苦本。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我昔曾为大王。领四天下。以法治化。统领人民。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
比丘当知。我于尔时。作此转轮圣王。领四天下。有八万四千神象。象名菩呼。复有八万四千羽宝之车。或用师子皮覆。或用狼狗皮覆者。尽悬幢高盖。复有八万四千高广之台。犹如天帝所居之处。复有八万四千讲堂。如法讲堂之比。复有八万四千玉女之众。像如天女。复有八万四千高广之座。皆用金银七宝厕间。复有八万四千衣被服饰。皆是文绣柔软。复有八万四千饮食之具。味若干种。
比丘当知。我尔时。乘一大象。色极白好。口有六牙。金银交具。身能飞行。亦能隐形。或大.或小。象名菩呼。我尔时。乘一神马。毛尾朱色。行不身动。金银交饰。身能飞行。亦能隐形。或大.或小。马名毛王。
我于尔时。八万四千高广之台。住一台中。台名须尼摩。纯金所作。尔时。我在一讲堂中止宿。讲堂名法说。纯金所造。我于尔时。乘一宝羽之车。车名最胜。纯金所造。我于尔时。将一玉女。左右使令亦如姊妹。我于尔时。于八万四千高广之座。在一座上。金银.璎珞不可称计。我于尔时。著一妙服。像如天衣。所食之食。味如甘露。当于尔时。我作转轮圣王。时八万四千神象朝朝来至。门外多有伤害。不可称计。我于尔时。便作是念。此八万四千神象朝朝来至。门外多有伤害。不可称计。我今意中欲使分为二分。四万二千朝朝来贺。
尔时。比丘。我作是念。昔作何福。复作何德。今得此威力。乃至于是。复作是念。由三事因缘故。使我获此福祐。云何为三。所谓惠施.慈仁.自守。比丘当观。尔时诸行永灭无余。尔时游于欲意无有厌足。所谓厌足。于贤圣戒律乃为厌足。云何。比丘。此色有常耶。无常耶。
比丘对曰。无常也。世尊。
若复无常。为变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许。我是彼所乎。
对曰。不也。世尊。
痛.想.行.识是常也。是无常耶。
比丘对曰。无常也。世尊。
设使无常。为变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许。我是彼所。
对曰。不也。世尊。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过去.当来.今现在者。若大.若小。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此色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此是智者之所学也。诸所有痛。过去.当来.今现在。若远.若近。此痛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如是智者之所觉知。比丘当作是观。若声闻之人。厌患于眼。厌患于色。厌患眼识。若缘眼生苦乐。亦复厌患。亦厌患于耳。厌于声。厌于耳识。若依耳识生苦乐者。亦复厌患。鼻.舌.身.意.法亦复厌患。若依意生苦乐者。亦复厌患。已厌患。便解脱。已解脱。便得解脱之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尔时。彼比丘得世尊如是之教。在闲静之处。思惟自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三法衣。离家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道场树下。初始得佛。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我今以得此甚深之法。难解.难了.难晓.难知。极微极妙智所觉知。我今当先与谁说法。使解吾法者是谁。尔时。世尊便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又且待我有法。作此念已。虚空中有天白世尊曰。罗勒迦蓝死已七日。
是时。世尊复作念曰。何其苦哉。不闻吾法。而取命终。设当闻吾法者。即得解脱。
是时。世尊复作是念。我今先与谁说法。使得解脱。今郁头蓝弗先应得度。当与说之。闻吾法已。先得解脱。世尊作是念。虚空中有天语言。昨日夜半。以取命终。是时。世尊便作是念。郁头蓝弗何其苦哉。不闻吾法。而取命过。设得闻吾法者。即得解脱。
尔时。世尊复作是念。谁先闻法而得解脱。是时。世尊重更思惟。五比丘多所饶益。我初生时。追随吾后。是时。世尊复作是念。今五比丘竟为所在。即以天眼观五比丘。乃在波罗奈仙人鹿园所止之处。我今当往先与五比丘说法。闻吾法已。当得解脱。
尔时。世尊七日之中熟视道树。目未曾眴。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我今此坐处 经历生死苦
执御智慧斧 永断根元栽
天王来至此 及诸魔怨属
复以方便降 令著解脱冠
今于此树下 坐于金刚床
以获一切智 逮无所碍慧
我坐此树下 见生死之苦
已却死元本 老病永无余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便从坐起而去。欲向波罗奈国。
是时。优毗伽梵志遥见世尊光色炳然。翳日月明。见已。白世尊曰。瞿昙师主。今为所在。为依何人出家学道。恒喜说何法教。为从何来。为欲所至。
尔时。世尊向彼梵志。而说此偈。
我成阿罗汉 世间最无比
天及世间人 我今最为上
我亦无师保 亦复无与等
独尊无过者 冷而无复温
今当转法轮 往诣加尸邦 今以甘露药 开彼盲冥者
波罗奈国界 加尸国王土
五比丘住处 欲说微妙法
使彼早成道 及得漏尽通
以除恶法元 是故最为胜
时。彼梵志叹吒。俨头叉手。弹指含笑。引道而去。时。世尊往诣波罗奈。
是时。五比丘遥见世尊来。见已。各共论议。此是沙门瞿昙从远而来。情性错乱。心不专精。我等勿复共语。亦莫起迎。亦莫请坐。
尔时。五人便说此偈。
此人不应敬 亦莫共亲视
勿复称善来 亦莫请使坐
尔时。五人说此偈已。皆共默然。尔时。世尊至五比丘所。渐渐欲至。时。五比丘渐起来迎。或与敷座者。或与取水者。尔时。世尊即前就坐。作是思惟。此是愚痴之人。竟不能全其本限。尔时。五比丘称世尊为卿。
是时。世尊告五比丘曰。汝等莫卿无上至真.等正觉。所以然者。我今已成无上至真.等正觉。已获甘露善。自专念听吾法语。
尔时。五比丘白世尊曰。瞿昙。本苦行时。尚不能得上人之法。况复今日意情错乱。言得道乎。
世尊告曰。云何。五人。汝等曾闻吾妄语乎。
五比丘曰。不也。瞿昙。
世尊告曰。如来.等正觉已得甘露。汝等悉共专心。听吾说法。是时。世尊便复作是念。我今堪任降此五人。
是时。世尊告五比丘。汝等当知。有此四谛。云何为四。苦谛.苦习谛.苦尽谛.苦出要谛。彼云何名为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愁忧苦痛。不可称记。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欲不得。亦复是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
云何苦习谛。所谓受爱之分。习之不惓。意常贪著。是谓苦习谛。
彼云何苦尽谛。能使彼爱灭尽无余。亦不更生。是谓苦尽谛。
彼云何名为苦出要谛。所谓贤圣八品道。所谓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是谓名为四谛之法。
然复。五比丘。此四谛之法。苦谛者眼生.智生.明生.觉生.光生.慧生。本未闻法。复次。苦谛者。实.定。不虚不妄。终不有异。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苦谛。苦习谛者。本未闻法。眼生.智生.明生.觉生.光生.慧生。复次。苦习谛者。实.定。不虚不妄。终不有异。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苦习谛。苦尽谛者。本未闻法。眼生.智生.明生.觉生.慧生.光生。复次。苦尽谛者。实.定。不虚不妄。终不有异。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苦尽谛。苦出要谛者。本未闻法。眼生.智生.明生.觉生.光生.慧生。复次。苦出要谛者。实.定。不虚不妄。终不有异。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苦出要谛。
五比丘当知。此四谛者。三转十二行。如实不知者。则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我分别此四谛三转十二行。如实知之。是故成无上至真.等正觉。
尔时。说此法时。阿若拘邻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是时。世尊告拘邻曰。汝今以逮法.得法。
拘邻报曰。如是。世尊。以得法.逮法。
是时。地神闻此语已。作是唱。今如来在波罗奈国转法轮。诸天.世人.魔.若魔天.人及非人所不能转者。今日如来转此法轮。阿若拘邻已得甘露之法。
是时。四天王从地神闻唱令声。复传告曰。阿若拘邻以得甘露之法。
是时。三十三天复从四天王闻。艳天从三十三天闻。乃至兜术天展转闻声。乃至梵天亦复闻声。如来在波罗奈转法轮。诸天.世人.魔.若魔天.人及非人所不转者。今日如来转此法轮。尔时。便名为阿若拘邻。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汝等二人住受教诲。三人乞食。三人所得食者。六人当共食之。三人住受教诲。二人往乞食。二人所得食者。六人当取食之。尔时教诲。此时成无生涅槃法。亦成无生.无病.无老.无死。是时。五比丘尽成阿罗汉。是时。三千大千刹土有五阿罗汉。佛为第六。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汝等尽共人间乞食。慎莫独行。然复众生之类。诸根纯熟。应得度者。我今当往优留毗村聚。在彼说法。
尔时。世尊便往至优留毗村聚所。尔时。连若河侧有迦叶在彼止住。知天文.地理。靡不贯博。算数树叶皆悉了知。将五百弟子。日日教化。去迦叶不远有石室。于石室中。有毒龙在彼止住。
尔时。世尊至迦叶所。到已。语迦叶言。吾欲寄在石室中一宿。若见听者。当往止住。
迦叶报曰。我不爱惜。但彼有毒龙。恐相伤害耳。
世尊告曰。迦叶。无苦。龙不害吾。但见听许。止住一宿。
迦叶报曰。若欲住者。随意往住。
尔时。世尊即往石室。敷座而宿。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是时。毒龙见世尊坐。便吐火毒。尔时。世尊入慈三昧。从慈三昧起。入焰光三昧。尔时。龙火.佛光一时俱作。
尔时。迦叶夜起。瞻视星宿。见石室中。有大火光。见已。便告弟子曰。此瞿昙沙门容貌端政。今为龙所害。甚可怜慜。我先亦有此言。彼有恶龙。不可止宿。
是时。迦叶告五百弟子。汝持水瓶。及舆高梯。往救彼火。使彼沙门得济此难。
尔时。迦叶将五百弟子。往诣石室。而救此火。或持水洒者。或施梯者。而不能使火时灭。皆是如来威神所致。尔时。世尊入慈三昧。渐使彼龙无复嗔恚。时。彼恶龙心怀恐怖。东西驰走。欲得出石室。然不能得出石室。是时。彼恶龙来向如来。入世尊钵中住。
是时。世尊以右手摩恶龙身。便说此偈。
龙出甚为难 龙与龙共集
龙勿起害心 龙出甚为难
过去恒沙数 诸佛般涅槃
汝竟不遭遇 皆由嗔恚火
善心向如来 速舍此恚毒
已除嗔恚毒 便得生天上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二
尔时。彼恶龙吐舌。舐如来手。熟视如来面。
是时。世尊明日清旦。手擎此恶龙。往诣迦叶。语迦叶曰。此是恶龙。极为凶暴。今以降之。
尔时。迦叶见恶龙已。便怀恐怖。白世尊曰。止。止。沙门。勿复来前。龙备相害。
世尊告曰。迦叶。勿惧。我今已降之。终不相害。所以然者。此龙已受教化。
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叹未曾有。甚奇。甚特。此瞿昙沙门极大威神。能降此恶龙。使不作恶。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
尔时。迦叶白世尊曰。大沙门。当受我九十日请。所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尽当供给。尔时。世尊默然受迦叶请。
时。世尊以此神龙著大海中。而彼恶龙随寿长短。命终之后。生四天王天上。是时。如来还止石室。
迦叶供办种种饭食已。往白世尊。饭食已办。可往就食。
世尊告曰。迦叶在前。吾正尔当往。
迦叶去后。便往至阎浮提界上。阎浮树下取阎浮果。还。先至迦叶石室中坐。是时。迦叶见世尊在石室中。白世尊曰。沙门。为从何道。来至石室。
佛告迦叶。汝去之后。吾至阎浮提界上。取阎浮果。还来至此坐。迦叶当知。此果甚为香美。可取食之。
迦叶对曰。我不须是。沙门自取食之。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极有神足。有大威力。乃能至阎浮界上。取此美果。虽尔。故不如我道真。
是时。世尊食已。还在彼止宿。
迦叶清朝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食时以至。可往就食。
佛告迦叶。汝并在前。吾后当往。
迦叶去后。便至阎浮界上。取阿摩勒果。还。先至迦叶石室中坐。迦叶白世尊曰。沙门。为从何道。来至此间。
世尊告曰。汝去之后。至阎浮界上。取此果来。极为香美。若须者便取食之。
迦叶对曰。吾不须是。沙门自取食之。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极有神力。有大威神。吾去之后。取此果来。虽尔。故不如我。我已得道。
是时。世尊食已。还彼止宿。
明日。迦叶至世尊所。而作是说。食时已至。可往就食。
佛告迦叶。汝并在前。吾后当往。
迦叶去后。世尊至北郁单曰。取自然粳米来。还至迦叶石室。迦叶问佛。沙门。为从何道。来至此坐。
世尊告曰。迦叶当知。汝去之后。吾至郁单曰。取自然粳米。极为香好。迦叶。须者便取食之。
迦叶对曰。吾不须是。沙门自取食之。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极有神足。有大神力。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是时。世尊食已。还彼止宿。
明日。迦叶至世尊所。而作是说。食时已至。可往就食。
佛告迦叶。汝并在前。吾后当往。
迦叶去后。世尊至瞿耶尼。取呵梨勒果。先至迦叶石室中坐。迦叶问佛。沙门。为从何道。来至此坐。
佛告迦叶。汝去之后。吾至瞿耶尼。取此果来。极为香美。迦叶。须者可取食之。
迦叶对曰。不须是。沙门自取食之。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极有神力。有大威神。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是时。世尊食已。还彼止宿。
明日。迦叶至世尊所而白。时至。可往就食。
佛告迦叶。汝并在前。吾后当往。
迦叶去后。世尊至弗于逮。取毗醯勒果。先至迦叶石室中坐。迦叶问佛。沙门。为从何道。来至此坐。
佛告迦叶。汝去之后。吾至弗于逮。取此果来。极为香好。迦叶。须者可取食之。
迦叶对曰。吾不须是。沙门自取食之。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极有神力。有大神足。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是时。世尊食已。还彼止宿。
是时。迦叶时欲大祠。五百弟子执斧破薪。手擎斧而斧不下。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必沙门所为。是时。迦叶问世尊曰。今欲破薪。斧何故不下也。
世尊告曰。欲得斧下耶。
曰。欲使下。斧寻时下。
是时。彼斧既下。复不得举。迦叶复白佛言。斧何故不举。
世尊告曰。欲使斧举耶。
曰。欲使举。斧寻得举。
尔时。迦叶弟子意欲然火。火不得然。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必沙门瞿昙所为。迦叶白佛。火何故不然。
佛告迦叶。欲使火然耶。
曰。欲使然。火寻时然。
尔时。意欲灭火。火复不灭。迦叶白佛。火何故不灭。
佛告迦叶。欲使火灭耶。
曰。欲使灭。火寻时灭。迦叶便作是念。此沙门瞿昙。面目端政。世之希有。吾明日欲大祠。国王人民尽当来集。设当见此沙门者。吾不复得供养。此沙门明日不来者。便为大幸。
是时。世尊知迦叶心中所念。明日清旦。至郁单曰。取自然粳米。瞿耶尼取乳汁。往至阿耨达泉而食。竟日在彼住。向暮还至石室止宿。
迦叶明日至世尊所。问曰。沙门。昨日何故不来。
佛告迦叶。汝昨日作是念。此瞿昙极为端政。世之希有。吾明日大祠。若国王人民见者。便断吾供养。设不来者。便是大幸。我寻知汝心之所念。乃至郁单曰。取自然粳米。瞿耶尼取乳汁。往阿耨达泉上食。竟日在彼。向暮还至石室中止宿。
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大沙门。极有神足。实有威神。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
是时。世尊食已。还石室止宿。即夜。四天王至世尊所而听经法。四天王亦有光明。佛亦大放光照彼山野。洞然一色。
时。彼迦叶夜见光明。明日清旦。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昨夜是何光明照此山野。
世尊告曰。昨夜四天王来至我所而听法。是彼四天王之光明。
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极有神力。乃能使四天王来听经法。虽有此力。由不如我得道真。
是时。世尊食已。还在彼宿。夜半。释提桓因来至世尊所而听法。天帝光明复照彼山。
时。彼迦叶夜起瞻星。见此光明。明日清旦。迦叶至世尊所。问曰。瞿昙。昨夜光明极为殊特。有何因缘。有此光明。
世尊告曰。昨夜天帝释来至此听经。故有此光明耳。
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瞿昙极有神力。有大威神。乃能使天帝释来听经法。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
是时。世尊食已。还在彼宿。夜半。梵天王放大光明照彼山中。至世尊所而听经法。
时。迦叶夜起见光明。明日至世尊所而问曰。昨夜光明倍有所照。胜于日月光明。有何等因缘。致此光明。
世尊告曰。迦叶当知。昨夜大梵天王来至我所而听经法。
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瞿昙极有神力。乃能使我祖父来至此沙门所而听经法。虽尔。故不如我得道真。
尔时。世尊得弊坏五纳衣。意欲浣濯。便作是念。我当于何处而浣此衣。是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即化作浴池。白世尊曰。可在此浣衣。
是时。世尊复作是念。吾当于何处蹋浣此衣。时。四天王知世尊心中所念。便举大方石。著水侧。白世尊曰。可在此而蹋衣。
是时。世尊复作是念。吾何处而曝此衣。时。树神知世尊心中所念。便垂树枝。白世尊曰。唯愿在此曝衣。
明日清旦。迦叶至世尊所。问世尊曰。本无此池。今有此池。本无此树。今有此树。本无此石。今有此石。有何因缘。而有此变。
世尊告曰。此是昨夜天帝释知吾欲浣衣。故作此浴池。吾复作是念。当于何处蹋浣此衣。时四天王知吾心中所念。便持此石来。吾复作是念。当于何处而曝此衣。时树神知我心中所念。便垂此树枝耳。
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沙门瞿昙虽神。故不如我得道真。
是时。世尊食已。还于彼宿。是时。夜半有大黑云起而作大雨。连若大河。极为瀑溢。是时。迦叶复作是念。此河瀑溢。沙门必当为水所漂。我今看之。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往至河所。尔时世尊在水上行。脚不为水所渍。是时。迦叶遥见世尊在水上行。
是时。迦叶便作是念。甚奇。甚特。沙门瞿昙乃能在水上行。我亦能在水上行。但不能使脚不污耳。此沙门虽神。故不如我得道真。
是时。世尊语迦叶言。汝亦非阿罗汉。复不知阿罗汉道。汝尚不识阿罗汉名。况得道乎。汝是盲人。目无所睹。如来现尔许变化。故言。不如我得道真。汝方作是语。吾能在水上行。今正是时。可共在水上行耶。汝今可舍邪见之心。无令长夜受此苦恼。
是时。迦叶闻世尊语已。便前头面礼足。我今悔过。深知非法。乃触如来。唯愿受悔。如是再三。
世尊告曰。听汝改过。乃能自知触扰如来。
是时。迦叶告五百弟子曰。汝等各随所宜。我今自归沙门瞿昙。
是时。五百弟子白迦叶言。我等先亦有心于沙门瞿昙。当降龙时。寻欲归命。若师自归瞿昙者。我等五百弟子尽自归于瞿昙所。
迦叶报言。今正是时。然复我心执此愚痴。见尔许变化。意由不解。故自称言。我道真正。
是时。迦叶将五百弟子。前后围绕。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听我等得作沙门。修清净行。
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著衣裳。尽变作袈裟。头发自落。如似剃发。以经七日。是时。迦叶学术之具及于咒术。尽投水中。
时。五百弟子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听我等得作沙门。
世尊告曰。善来。比丘。时。五百弟子即成沙门。袈裟著身。头发自落。
尔时。顺水下流。有梵志。名江迦叶。在水侧住。是时。江迦叶见咒术之具。尽为水所漂。便作是念。咄哉。我大兄为水所溺。是时。江迦叶将三百弟子。顺水上流。求兄尸骸。遥见世尊在一树下坐。及大迦叶五百弟子前后围绕而为说法。见已。便前至迦叶所。而作是语。此事为好耶。本为人师。今为弟子。大兄何故与沙门作弟子乎。
迦叶对曰。此处为妙。无过此处。
是时。优毗迦叶向江迦叶而说此偈。
此师人天贵 我今师事之
诸佛兴出世 甚为难得遇
是时。江迦叶闻佛名号。甚怀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世尊。愿听为道。
世尊告曰。善来。比丘。善修梵行。尽于苦际。
是时。江迦叶及三百弟子即成沙门。袈裟著身。头发自落。是时。江迦叶及三百弟子咒术之具。尽投水中。
尔时。顺水下头有梵志。名伽夷迦叶。在水侧住。遥见咒术之具。为水所漂。便作是念。我有二兄。在上学道。今咒术之具。尽为水所漂。二大迦叶必为水所害。即将二百弟子。顺水上流。乃至学术之处。遥见二兄而作沙门。便作是语。此处好耶。本为人尊。今为沙门弟子。
迦叶报曰。此处最妙。无过此处。
是时。伽夷迦叶便作是念。今我二兄多知博学。此处必是善地。使我二兄在中学道。我今亦可在中学道。是时。伽夷迦叶前白世尊。唯愿世尊听作沙门。
世尊告曰。善来。比丘。善修梵行。尽于苦际。
是时。伽夷迦叶即成沙门。袈裟著身。头发自落。如似剃头。以经七日。
是时。世尊在彼河侧住。尼拘类树下。成佛未久。将千弟子。是皆耆旧宿长。
是时。世尊以三事教化。云何为三。所谓神足教化。言教教化。训诲教化。
彼云何名为神足教化。尔时。世尊或作若干形。还合为一。或不现。或现。石壁皆过。无所挂碍。或出地。或入地。犹如流水。无所触碍。或结跏趺坐。满虚空中。如鸟飞空。无有挂碍。亦如大火山。烟出无量。此日月有大神力。不可限量。以手往捉。身乃至梵天。如是。世尊现神足。
彼云何名为言教教化。尔时。世尊教诸比丘。当舍是.置是。当近是.远是。当念是.去是。当观是.不观是。彼云何当修是.不修是者。当修七觉意。灭三结。彼云何当观.当不观者。当观三结.沙门善。所谓出要乐.无恚乐.无怒乐。彼云何不观。所谓三沙门苦。云何为三。所谓欲观.恚观.怒观。彼云何念。云何不念。尔时。当念苦谛。当念习谛。当念尽谛。当念道谛。莫念邪谛。有常见.无常见。有边见.无边见。彼命.彼身。非命.非身。如来命终.如来不命终。有终.有不终。亦不有终.亦不无终。莫作是念。
彼云何名为训诲教化。复次。当作是去.不应作是去。作是来.不应作是来。默然作是言说。当持如是衣.不应持如是衣。应如是入村.不应如是入村。是谓名为训诲教化。
是时。世尊以此三事。教化千比丘。是时。彼比丘受佛教已。千比丘尽成阿罗汉。是时。世尊以见千比丘得罗汉。尔时阎浮里地有千阿罗汉及五比丘。佛为六师。回坐向迦毗罗卫。是时。优毗迦叶便作是念。世尊何故向迦毗罗卫坐。
是时。优毗迦叶即前长跪。白世尊曰。不审如来。何故向迦毗罗卫坐耶。
世尊告曰。如来在世间。应行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与父说法。三者当与母说法。四者当导凡夫人立菩萨行。五者当授菩萨别。是谓。迦叶。如来出世当行此五法。
是时。优毗迦叶复作是念。如来故念亲族本邦。故向彼坐耳。
是时。五比丘渐来至尼连水侧。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尊者优陀耶遥见世尊向迦毗罗卫坐。见已。便作是念。世尊必当欲往至迦毗罗卫见诸亲里。是时。优陀耶即前长跪。白世尊曰。我今堪任欲有所问。唯愿敷演。
世尊告曰。欲所问者便问之。
优陀耶白世尊曰。观如来意。欲向迦毗罗卫。
世尊告曰。如是。如汝所言。优陀耶当知。先至白净王所。吾比后当往。所以然者。刹利之种先当遣使令知。然后如来当往。汝到。语王。却后七日。如来当来见王。
优陀耶对曰。如是。世尊。是时。优陀耶即从坐起。整衣服。礼世尊足。于世尊前不现。往至迦毗罗卫。到真净王所。到已。在王前立。
尔时。真净王在大殿上坐。及诸婇女。是时。优陀耶飞在空中。时真净王见优陀耶手执钵。持杖而在前立。见已。便怀恐怖。而作是说。此是何人。人耶。非人耶。天耶。鬼耶。阅叉.罗刹.天.龙.鬼神耶。
时。真净王问优陀耶曰。汝是何人。又以此偈向优陀耶说。
为天为是鬼 干沓和等乎
汝今名为谁 我今欲知之
是时。优陀耶复以此偈报王曰。
我亦非是天 非是干沓和
于是迦毗国 大王邦土人
昔坏十八亿 弊魔波旬众
我师释迦文 是彼真弟子
时。真净王复以此偈。向优陀耶说。
谁坏十八亿 弊魔波旬众
谁字释迦文 汝今叹说之
是时。优陀耶复说此偈。
如来初生时 天地普大动
誓愿悉成办 今曰号悉达
彼降十八亿 弊魔波旬众
彼名释迦文 今日成佛道
彼人释师子 瞿昙次弟子
今日作沙门 本字优陀耶
是时。真净王闻此语已。便怀欢喜。不能自胜。语优陀耶曰。云何。优陀耶。悉达太子今故在耶。
优陀耶报言。释迦文佛今日现在。
时王问言。今已成佛耶。
优陀耶报言。今已成佛。
王复问言。今日如来竟为所在。
优陀耶报言。如来今在摩竭国界尼拘类树下。
时王报言。翼从弟子斯是何人。
优陀耶报曰。诸天亿数及千比丘.四天王。恒在左右。
时王问言。所著衣服。为像何类。
优陀耶报言。如来所著衣裳。名曰袈裟。
时王问言。食何等食。
优陀耶报言。如来身者。以法为食。
王复问曰。云何。优陀耶。如来可得见不。
优陀耶报言。王勿愁悒。却后七日。如来当来入城。
是时。王极欢喜。不能自胜。手自斟酌。供养优陀耶。
是时。真净王击大鸣鼓。敕国界人民。平治道路。除去不净。以香汁洒地。悬缯幡盖。作倡伎乐。不可称计。复敕国中诸有聋.盲.喑.哑者。尽使不现。却后七日。悉达当来入城。
是时。真净王闻佛当来入城。七日之中。亦不睡眠。
是时。世尊以至七日。便作是念。我今宜可以神足力。往诣迦毗罗卫国。是时。世尊即将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迦毗罗卫国。到已。便诣城北萨卢园中。
是时。真净王闻世尊已达迦毗罗卫城北萨卢园中。是时。真净王将诸释众。往诣世尊所。
是时。世尊复作是念。若真净王躬自来者。此非我宜。我今当往与共相见。所以然者。父母恩重。育养情甚。是时。世尊将诸比丘众。往诣城门。飞在虚空。去地七仞。是时。真净王见世尊端政无比。世之希有。诸根寂静。无众多念。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庄身。发欢喜之心。即便头面礼足。而作是说。我是刹利王种。名曰真净王。
世尊告曰。令大王享寿无穷。是故。大王。当以正法治化。勿用邪法。大王当知。诸有用正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是时。世尊即空中行。至真净王宫中。到已。就座而坐。
时。王见世尊坐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见世尊食竟。行净水。更取一小座而听经。
尔时。世尊与真净王渐说妙义。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行。出要为乐。尔时。世尊见王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向王说。
是时。真净王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是时。世尊与王说法已。即从座起而去。
是时。真净王普集释众。而作是说。诸沙门等。颜貌极丑。刹利之种。将诸梵志众。此非其宜。刹利释种还得刹利众。此乃为妙。
诸释报言。如是。大王。如大王教。刹利还得刹利众。此乃为妙。
是时。王告国中。诸有兄弟二人。当取一人作道。其不尔者。当重谪罚。
时。诸释众闻王教令。诸有兄弟二人。当取一人为道。其不从教。当重谪罚。
是时。提婆达兜释种语阿难释言。真净王今日有教。诸有兄弟二人。当分一人作道。汝今出家学道。我当在家修治家业。
是时。阿难释欢喜踊跃。报言。如兄来教。
是时。难陀释语阿那律释言。真净王有教。其有兄弟二人者。当分一人作道。其不尔者。当重谪罚。汝今出家。我当在家。
是时。阿那律释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报曰。如是。如兄来教。
是时。真净王将斛净.叔净释.甘露释。至世尊所。尔时。驾四马之车。白车.白盖。白马驾之。第二释乘青车.青盖。青马驾之。第三释乘黄车.黄盖。黄马驾之。第四释乘赤车.赤盖。赤马驾之。是时。诸释有乘象者。有乘马者。皆悉来集。
是时。世尊遥见真净王将诸释众而来。告诸比丘。汝等观此释众。并观真净王众。比丘当知。三十三天出园观时。亦如此法。无有异。
是时。阿难乘大白象.白衣.白盖。见已。告诸比丘。汝等见此阿难释乘白象.白衣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我等见之。
佛告比丘。此人当出家学道。第一多闻。堪侍左右。汝等见此阿那律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比丘。此人当出家学道。天眼第一。是时。真净王及兄弟四人。并难陀.阿难。皆步进前。除去五好。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真净王白佛言。昨日夜生此念。刹利之众不应将梵志众。还将刹利众。此是其宜。我便告令国中。诸有兄弟二人者。便取一人。使出家学道。唯愿世尊听出家学道。
世尊告曰。善哉。大王。多所饶益。天.人得安。所以然者。此善知识良祐福田。我亦缘善知识。得脱此生.老.病.死。
是时。诸释众便得为道。
是时。真净王白世尊曰。唯愿世尊教诲此新比丘。当如教诲优陀耶。所以然者。此优陀耶比丘极有神力。愿优陀耶比丘恒在宫中教化。使众生之类。长夜获安隐。所以然者。此比丘极有神力。我初见优陀耶比丘。便发欢喜之心。我便作此念。弟子尚有神力。况彼如来而无此神力乎。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大王教。此优陀耶比丘极有神力。有大威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第一弟子。博识多知。国王所念。所谓阿若拘邻比丘是。能劝化人民。优陀耶比丘是。有速疾智。所谓摩诃男比丘是。恒喜飞行。所谓须婆休比丘是。空中往来。所谓婆破比丘是。多诸弟子。所谓优毗迦叶比丘是。意得观空。所谓江迦叶比丘是。意得止观。所谓象迦叶比丘是。
尔时。世尊广与真净王说微妙之法。尔时。王闻法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诸比丘及真净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五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十五日中有三斋法。云何为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八日斋日。四天王遣诸辅臣。观察世间。谁有作善恶者。何等众生有慈孝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颇有众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进.三昧.演散经义.持八关斋者。具分别之。设无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是时辅臣白四天王。今此世间无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道士。行四等心。慈愍众生。时。四天王闻已。便怀愁忧。惨然不悦。是时四天王即往忉利天上。集善法讲堂。以此因缘具白帝释。天帝当知。今此世间无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是时。帝释.三十三天闻斯语已。皆怀愁忧。惨然不悦。减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设复有时。若世间众生之类有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持八关斋。修德清净。不犯禁戒大如毛发。尔时。使者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白四王。今此世间多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天王闻已。甚怀喜悦。即往释提桓因所。以此因缘具白帝释。天帝当知。今此世间多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时。帝释.三十三天皆怀欢喜。不能自胜。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地狱拷掠自然休息。毒痛不行。
若十四日斋日之时。遣太子下。察行天下。伺察人民。施行善恶。颇有众生信佛.信法.信比丘僧。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好喜布施。持八关斋。闭塞六情。防制五欲。设无众生修五法者。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尔时。太子白四天王。四天王闻已。便怀愁忧。惨然不悦。往至释提桓因所。以此因缘具白天帝。大王当知。今此世间无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是时。天帝.三十三天皆怀愁忧。惨然不悦。减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设复众生有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持八关斋。尔时。太子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往白四天王。大王当知。今此世间多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是时。四天王闻此语已。甚怀喜悦。即往诣释提桓因所。以此因缘具白天帝。圣王当知。今此世间多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受三自归。慈心谏诤。诚信不欺。时。天帝.四王及三十三天皆怀欢喜。不能自胜。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
比丘当知。十五日说戒之时。四天王躬自来下。案行天下。伺察人民。何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好喜布施。持八关斋如来斋法。设无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时四天王便怀愁悒。惨然不悦。往至帝释所。以此因缘具白天帝。大王当知。今此世间无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者。是时。释提桓因.三十三天皆怀愁忧。惨然不悦。减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
设复是时。众生之类有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持八关斋。尔时。四天王便怀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往帝释所。以此因缘具白天帝。大王当知。今此世间多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是时。释提桓因.三十三天及四天王皆怀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十五日持八关斋法。
是时。诸比丘白世尊曰。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印。唯愿世尊当为诸比丘布演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于是。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月.十四.十五日说戒.持斋时。到四部众中。当作是语。我今斋日。欲持八关斋法。唯愿尊者。当与我说之。是时。四部之众。当教与说八关斋法。先教作是语。善男子。当自称名字。彼已称名字。便当与说八关斋法。是时。教授者当教前人作是语。我今奉持如来斋法。至明日清旦。修清净戒。除去恶法。若身恶行。口吐恶语。意生恶念。身三.口四.意三诸有恶行。已作.当作。或能以贪欲故所造。或能以嗔恚所造。或能以愚痴所造。或能以豪族故造。或能因恶知识所造。或能今身.后身.无数身。或能不识佛.不识法。或能斗比丘僧。或能杀害父母诸尊师长。我今自忏悔。不自覆藏。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关如来斋法。
云何为八关斋法。持心如真人。尽形寿不杀。无有害心。于众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持斋至明日清旦。不杀.无有害心。有慈心于一切众生。
如阿罗汉。无有邪念。尽形寿不盗。好喜布施。我今字某。尽形寿不盗。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是真人。我今尽形寿。不淫泆。无有邪念。恒修梵行。身体香洁。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复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恒知至诚。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语。我自今以后不复妄语。
如阿罗汉。不饮酒。心意不乱。持佛禁戒。无所触犯。我今亦当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复饮酒。持佛禁戒。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我今亦如是。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从今日至明旦。
如阿罗汉。恒不在高广之床上坐。所谓高广之床。金.银.象牙之床。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罗汉座.诸尊师座。是时。阿罗汉不在此八种座。我亦上坐不犯此坐。
如阿罗汉。不著香华.脂粉之饰。我今亦当如是。尽形寿不著香华.脂粉之好。
我今字某。离此八事。奉持八关斋法。不堕三恶趣。持是功德。不入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之中。恒得善知识。莫与恶知识从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边地无佛法处。莫生长寿天上。莫与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释身。亦莫作转轮圣王。恒生佛前。自见佛。自闻法。使诸根不乱。若我誓愿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当知。若有优婆塞.优婆夷。持此八关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当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不杀亦不盗 不淫不妄语
避酒远香花 著味犯斋者
歌舞作倡伎 学舍如罗汉
今持八关斋 昼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 无有周旋期
莫与恩爱集 亦莫怨憎会
愿灭五阴苦 诸痛生死恼
涅槃无诸患 我今自归之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槃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所以然者。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方便。成此斋法。
我今重告敕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关斋者。欲求生四天王上。亦获此愿。持戒之人。所愿者得。我以是故。而说此义耳。人中荣位不足为贵。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亦生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终不有虚。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
诸比丘。我今重告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关斋者。生欲天者。生色天者。亦成其愿。何以故尔。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复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欲得生无色天者。亦果其愿。
比丘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获其愿。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事现在前。尔时善男子.善女人获福无量。云何为三。信现在前。善男子.善女人获福无量。若财现在前。尔时善男子.善女人获福无量。若复持梵行现在前。尔时善男子.善女人获福无量。是谓。比丘。有此三事现在前。获福无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信财梵难得 受者持戒人
觉此三事已 智者随时施
长夜获安隐 诸天恒扶将
在彼自娱乐 五欲无厌足
以是。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当求方便。成此三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深城瞿师罗园中。
尔时。拘深比丘恒好斗讼。犯诸恶行。面相谈说。或时刀杖相加。尔时。世尊清旦往诣彼比丘所。到已。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斗讼。莫相是非。诸比丘。当共和合。共一师侣。同一水乳。何为斗讼。
尔时。拘深比丘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勿忧此事。我当自虑此理。如此过状。自识其罪。
世尊告曰。汝等云何。为王种作道。为畏恐故作道。为以世俭故作道耶。
诸比丘对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是以学道。
世尊告曰。诸比丘。不应作道而复斗诤。手拳相加。面相是非。恶声相向。汝等当应成就此行。共同一法。共一师受。亦当行此六种之法。亦当行此身.口.意行。亦当行此供养诸梵行者。
诸比丘对曰。此是我等事。世尊勿足虑此事。
尔时。世尊告拘深比丘。云何。愚人。汝等不信如来语乎。方语如来勿虑此事。然汝等自当受此邪见之报。
尔时。世尊重告彼比丘曰。过去久远。此舍卫城中有王名曰长寿王。聪明黠慧。无事不知。然善明刀剑之法。又乏宝物。诸藏无充。财货减少。四部之兵。亦复不多。臣佐之属。亦复减少。当于尔时。波罗奈国有王名梵摩达。勇猛刚健。靡不降伏。钱财.七宝。悉皆满藏。四部之兵。亦复不乏。臣佐具足。
尔时。梵摩达王便作是念。此长寿王无有臣佐。又乏财货。无有珍宝。我今可往攻罚其国。尔时。梵摩达王即便兴兵。往罚其国。
尔时。长寿王闻兴兵攻罚其国。即设方计。我今虽无七宝之财。臣佐之属。四部之兵。彼王虽复多诸兵众。如我今日一夫之力。足能坏彼百千之众。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不可以一世之荣。作永世之罪。我今可出此城。更在他国。使无斗诤。
尔时。长寿王不语臣佐。将第一夫人。及将一人。出舍卫城。入深山中。是时。舍卫城中臣佐.人民。以不见长寿王。便遣信使。往诣梵摩达王所。而作是说。唯愿大王来至此土。今长寿王莫知所在。是时。梵摩达王来至迦尸国中。而自治化。
然长寿王有二夫人。皆怀妊。临欲在产。是时。夫人自梦在都市中生。又日初出。四部之兵。手执五尺刀。各共围绕。而独自产无有佐者。见已。便自惊觉。以此因缘白长寿王。王告夫人曰。我今在此深山之中。何缘乃当在舍卫城内。在都市中产乎。汝今欲生者。当如鹿生。是时。夫人曰。设我不得如此产者。正尔取死。是时。长寿王闻此语已。即于其夜。更改衣服。不将人众。入舍卫城。
时。长寿王有一大臣。名曰善华。甚相爱念。有小事缘出城。而见长寿王入城。时。彼善华大臣熟视王已。便舍而去。叹息堕泪。复道而行。时。长寿王便逐彼大臣。将在屏处而语言。慎莫出口。大臣对曰。如大王教。不审明王有何教敕。长寿王曰。忆我旧恩。便有反复。时臣对曰。大王有教令。我当办之。长寿王曰。我夫人者。昨夜梦在市中产。又有四部之兵而见围绕。生一男儿。极自端正。若不如梦产者。七日之中。当取命终。大臣报曰。我令堪办此事。如王来敕。作此语已。各舍而去。
是时。大臣便往至梵摩达王所。到已。而作是说。七日之中。意欲观看大王军众。象兵.马兵.车兵.步兵。竟为多少。是时。梵摩达敕左右曰。时催上兵众。如善华语。是时。善华大臣七日之中即集兵众。在舍卫都市中。是时。彼夫人七日之中。来在都市中。时。善华大臣遥见夫人来。便作是说。善来。贤女。今正是时。
尔时。夫人见四部兵众已。便怀欢喜。敕左右人。施张大幔。时。夫人日初出时。便生男儿。端政无双。世之希有。时。夫人抱儿还诣山中。时。长寿王遥见夫人抱儿而来。便作是语。使儿老寿。受命无极。夫人白王。愿王当与立字。时。王即以立字名曰长生。
时。长生太子年向八岁。父王长寿有小因缘入舍卫城。尔时。长寿王昔臣劫比。见王入城。从头至足而熟观视。见已。便往至梵摩达王所。到已。而作是说。大王。极为放逸。长寿王者今在此城。时。王嗔恚。敕左右人催收捕长寿王。
是时。左右大臣将此劫比。东西求索。时。劫比遥见长寿王。便目示语大臣曰。此是长寿王。即前收捕。至梵摩达王所。到已。白言。大王。长寿王者此人身。是国中人民。悉皆闻知捉得长寿王身。
时。夫人亦复闻长寿王为梵摩达所捉得。闻已。便作是念。我今复用活为。宁共大王一时同命。是时。夫人即将太子入舍卫城。夫人语太子曰。汝今更求活处。时。长生太子闻已。默然不语。时。夫人径往至梵摩达王所。王遥见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敕大臣。将此夫人及长寿王。至四衢道头。分作四分。时。诸大臣受王教令。将长寿王及夫人身。皆取返缚。绕舍卫城。使万民见。尔时。人民之类。莫不痛心。
时。长生太子在大众中。见将父母诣市取杀。颜色不变。时。长寿王还顾告长生曰。汝莫见长。亦莫见短。尔时。便说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无怨能胜怨 此法终不朽
是时。诸臣自相谓曰。此长寿王极为愚惑。长生太子竟是何人。在我等前而说此偈。时。长寿王告诸臣曰。我不愚惑。但其中智者乃明吾语耳。诸贤当知。以我一夫之力。足能坏此百万之众。然我复作是念。此众生类死者难数。不可以我一身之故。历世受罪。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
时。彼诸臣将长寿王及夫人身。到四衢道头。分作四分。即而舍去。各还所在。时。长生太子向暮收拾薪草。耶维父母而去。
尔时。梵摩达王在高楼上。遥见有小儿耶维长寿王及夫人身。见已。敕左右曰。此必是长寿王亲里汝催收捉来。时。诸臣民即往诣彼。未到之顷。儿已走去。
时。长生太子便作是念。此梵摩达王杀我父母。又住我国中。我今当报父母之怨。是时。长生太子便往至弹琴师所。到已。便作是说。我今欲学弹琴。时琴师问曰。今汝姓谁。父母为所在。小儿对曰。我无父母。我本住此舍卫城中。父母早死。琴师报曰。欲学者便学之。
比丘当知。尔时。长生太子便学弹琴歌曲。时。长生太子素自聪明。未经数日。便能弹琴歌曲。无事不知。是时。长生太子抱琴诣梵摩达王所。在象厩中。非人之时而独弹琴。并复清歌。尔时。梵摩达王在高楼上。闻弹琴歌曲之声。便问敕左右人曰。此何人在象厩中。而独弹琴歌戏。臣佐报曰。此舍卫城中有小儿。而独弹琴歌戏。时。王告侍者曰。汝可约敕使此小儿来在此戏。吾欲见之。时。彼使人唤此小儿。来至王所。是时。梵摩达王问小儿。汝昨夜在象厩中弹琴乎。对曰。如是。大王。梵摩达曰。汝今可在吾侧。弹琴歌舞。我当供给衣被.饭食。
比丘当知。尔时。长生太子在梵摩达前。弹琴歌舞。极为精妙。时。梵摩达王闻此琴音。极怀欢喜。便告长生太子。当与吾守藏珍宝。时。长生太子受王教敕。未曾有失。恒随王意。先笑后语。恒认王意。尔时。梵摩达王复告敕曰。善哉。善哉。汝今作人极为聪明。今复敕汝宫内可否。汝斯知之。是时。长生太子在内宫中。以此琴音教诸妓女。亦复使乘象.马妓术。无事不知。
是时。梵摩达意欲出游园馆。共相娱乐。即敕长生。催驾宝羽之车。时。长生太子即受王教。令寻驾宝羽之车。被象金银鞍勒。还来白王。严驾已办。王知是时。梵摩达王乘宝羽之车。使长生御之。及将四部兵众。
时。长生太子御车引导。恒离大众。时。梵摩达王问长生太子曰。今日军众。斯为所在。长生对曰。臣亦不知军众所在。时王告曰。可小停住。吾体疲极。欲小止息。时。长生太子即自停住。使王懈息。比顷。军众未至。
比丘当知。尔时。梵摩达王即枕太子长生膝上睡眠。时。长生太子以见王眠。便作是念。此王于我极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杀之。加住我国界。今不报怨者。何时当报怨。我今断其命根。时。长生太子右手自拔剑。左手摸王发。然复作是念。我父临欲命终时。而告我言。长生当知。亦莫见长。亦莫见短。加说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无怨能胜怨 此法终不朽
我今舍此怨。即还内剑。如是再三。复作是念。此王于我极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杀之。加住我界。今不报怨者。何日当克。我今正尔断此命根。乃名为报怨。是时。复作忆念。汝长生。亦莫见长。亦莫见短。父王有是教敕。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我今可舍此怨。即还内剑。
是时。王梵摩达梦见长寿王儿长生太子。欲取我杀。即便恐惧。寻时得觉。时。长生太子曰。大王。何故惊起。乃至于斯。梵摩达曰。向者睡眠。梦见长寿王儿长生太子拔剑欲取吾杀。是故惊耳。
是时。长生太子便作是念。今此王已知我是长生太子。即右手拔剑。左手捉发。而语王曰。我今正是长寿王儿长生太子。然王是我大怨。又取我父母杀之。加住我国界。今不报怨。何日当克。时。梵摩达王即向长生而作是说。我今命在汝手。愿垂原舍。得全生命。长生报曰。我可活王。然王不全我命。王报长生。唯愿垂济。吾终不取汝杀。
是时。长生太子与王共作言誓。俱共相济命者。终不相害。比丘当知。尔时。长生太子即活王命。是时。梵摩达王语长生太子言。愿太子还与我严驾宝羽之车。还诣国界。是时。太子即严驾宝羽之车。二人共乘。径来至舍卫城。
时。王梵摩达即集群臣而作是说。设卿等见长寿王儿。欲取何为。其中或有大臣而作是说。当断手足。或有言。当分身三段。或有言。当取杀之。是时。长生太子在王侧坐。正身正意。思惟来言。时。梵摩达王躬自手捉长生太子。语诸人言。此是长寿王儿长生太子。此人身是。卿等勿得复有语。敢有所说。所以然者。长生太子见活吾命。吾亦活此人命。时。诸群臣闻此语已。叹未曾有。此王.太子甚奇。甚特。及能于怨而不报怨。
时。梵摩达王问长生曰。汝应取我杀。何故见放。复不杀之。将有何因缘。今愿闻之。长生对曰。大王。善听。父王临欲命终之时。而作是说。汝今亦莫见长。亦莫见短。又作是语。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是时。群臣闻父王此语。皆相谓言。此狂惑。多有所说。长生者竟是何人。长寿王对曰。卿等当知。其中有智之人。乃明此语耳。忆父王此语已。是故全王命根耳。梵摩达王闻此语已。甚奇所作。叹未曾有。乃能守亡父教敕。不有所堕。
时。梵摩达王语太子曰。汝今所说之义。吾犹不解。今可与吾说其义。使得意解。时。长生太子对曰。大王。善听。我当说之。梵摩达王取长寿王杀。设复长寿王本所有群臣极有亲者。亦当取王杀之。设复梵摩达王所有臣佐。复当取长寿王臣佐杀之。是谓怨怨终不断绝。欲使怨断者。唯有无报人。我今观此义已。是故不害王也。是时。梵摩达王闻此语已。甚怀踊跃。不能自胜。此王太子极为聪明。乃能广演其义。
时。王梵摩达即向忏悔。是我罪过。而取长寿王杀之。即自脱天冠与长生使著。复加嫁女。还付舍卫国土.人民。寻付长生使领。王还波罗奈治。
比丘当知。然古昔诸王有此常法。虽有此诤国之法。犹相堪忍。不相伤害。况汝等比丘。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舍贪欲.嗔恚.愚痴心。今复诤竞不相和顺。各不相忍而不忏改。诸比丘。当以此因缘。知斗非其宜然。同一师侣。共一水乳。勿共斗讼。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无斗无有诤 慈心愍一切
无患于一切 诸佛所叹誉
是故。诸比丘。当修行忍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是时。拘深比丘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勿虑此事。我等自当分明此法。世尊。虽有此语。其事不然。是时。世尊便舍而去。诣跋耆国。
尔时。跋耆国中有三族姓子。阿那律.难提.金毗罗。然彼族姓子。共作制限。其有出乞食者。后住者便扫洒地使净。事事不乏。其得食来者分与使食。足者则善。不足者随意所如。有遗余者。泻著器中。便舍而去。若复最后乞食来者。足者则善。不足者便取器中食而自著钵中。尔时。便取水瓶。更著一处。即当一日扫除房舍。复更在闲静之处。正身正意。系念在前。思惟妙法。然复彼人终不共语。各自寂然。
尔时。尊者阿那律思惟欲不净想。念恃喜安而游初禅。是时。难提.金毗罗知阿那律心中所念。亦复思惟欲不净想。念恃喜安而游初禅。若复尊者阿那律思惟二禅.三禅.四禅。尔时尊者难提.金毗罗亦复思惟二禅.三禅.四禅。若复尊者阿那律思惟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是时尊者难提亦复思惟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若复尊者阿那律思惟灭尽定。尔时尊者难提。亦复思惟灭尽定。如此诸法。诸贤思惟此法。
尔时。世尊往师子国中。尔时。守国人遥见世尊来。便作是说。沙门勿来入国中。所以然者。此国中有三族姓子。名阿那律.难提.金毗罗。慎莫触娆。
是时。尊者阿那律以天眼清净及天耳通。闻守国人与世尊作如是说。使世尊不得入国。是时。尊者阿那律即出告守门人曰。勿遮。世尊今来。欲至此看。
是时。尊者阿那律寻入告金毗罗曰。速来。世尊今在门外。
是时。尊者三人即从三昧起。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各自称言。善来。世尊。尊者阿那律前取世尊钵。尊者难提前敷座。尊者金毗罗取水与世尊洗足。
尔时。世尊告阿那律曰。汝等三人在此和合。无有他念。乞食如意乎。
阿那律曰。如是。世尊。乞食不以为劳。所以然者。若我思惟初禅时。尔时难提.金毗罗亦复思惟初禅。若我思惟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灭尽三昧。尔时难提.金毗罗亦复思惟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灭尽定。如是。世尊。我等思惟此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为颇有是时。更得上人法乎。
阿那律报曰。如是。世尊。我等更得上人法。
世尊告曰。何者是上人之法。
阿那律曰。有此妙法。出上人法上。若复我等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复如是。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一切中一切。以慈心遍满其中。无数无限。不可称计。而自游戏。复以悲心.喜心.护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复如是。四维上下而自游戏。是谓。世尊。我等更得此上人之法。
尔时。尊者难提.金毗罗语阿那律曰。我等何日至汝许问此义乎。今在世尊前而自称说。
阿那律曰。汝等亦未曾至我许而问此义。但诸天来至我所而说此义。是故。在世尊前而说此义耳。但我长夜之中知诸贤心意。然诸贤得此三昧故。在世尊前说此语耳。
尔时。说此法时。长寿大将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长寿大将白世尊曰。今日。世尊与此诸人而说法乎。
是时。世尊以此因缘具向长寿大将说之。
是时。大将白世尊曰。跋耆大国快得大利。有此三族姓子而自游化。阿那律.难提.金毗罗。
世尊告曰。如是。大将。如汝所言。跋耆大国快得善利。且舍跋耆大国。摩竭大国快得善利。乃有此三族姓子。若当摩竭大国人民之类。忆此三族姓子。便长夜获安隐。大将当知。若县邑城郭有此三族姓子者。彼城郭之中。人民之类。长夜获安隐。此三族姓子所生之家。亦获大利。乃能生此上尊之人。彼父母五种亲族。若当忆此三人者。亦获大利。若复天.龙.鬼神忆此三族姓子者。亦获大利。若有人叹说阿罗汉者。亦当叹说此三人。若有人叹说无贪欲.无愚痴.无嗔恚者。亦当叹说此三人。若有人叹说此福田者。亦当叹说此三人。如我于三阿僧祇劫所行勤苦。成无上道。使此三人成此法义。是故。大将。当于此三族姓子。起欢喜心。如是。大将。当作是学。
尔时。大将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结使。系缚众生。不能从此岸至彼岸。云何为三。所谓身邪.戒盗.疑。
彼云何名为身邪。所谓计身有我。生吾我之想。有众生想。有命.有寿.有人.有士夫.有缘.有著。是谓名为身邪之结。
云何名为疑结。所谓有我耶。无我耶。有生耶。无生耶。有我.人.寿命耶。无我.人.寿命耶。有父母耶。无父母耶。有今世.后世耶。无今世.后世耶。有沙门.婆罗门耶。无沙门.婆罗门耶。世有阿罗汉耶。世无阿罗汉耶。有得证者耶。无得证者耶。是谓名为疑结。
彼云何名为戒盗结。所谓戒盗者。我当以此戒生大姓家。生长者家。生婆罗门家。若生天上及诸神中。是谓名为戒盗结。
是谓。比丘。有此三结系缚众生。不能从此岸至彼岸。犹如两牛同一轭。终不相离。此众生类。亦复如是。三结所系。不能得从此岸至彼岸。
云何此岸。云何彼岸。所谓此岸者身邪是。彼岸者所谓身邪灭是。是谓。比丘。三结系缚众生。不能从此岸至彼岸。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灭此三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三三昧。云何为三。空三昧.无愿三昧.无想三昧。
彼云何名为空三昧。所谓空者。观一切诸法。皆悉空虚。是谓名为空三昧。
彼云何名为无想三昧。所谓无想者。于一切诸法。都无想念。亦不可见。是谓名为无想三昧。
云何名为无愿三昧。所谓无愿者。于一切诸法。亦不愿求。是谓。名为无愿三昧。
如是。比丘。有不得此三三昧。久在生死。不能自觉寤。如是。诸比丘。当求方便。得此三三昧。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幢.毗沙.法王 瞿默.神足化
斋戒.现在前 长寿.结.三昧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四谛品第二十五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四谛之法。云何为四。所谓初苦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二者苦习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三者苦尽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四者苦出要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
彼云何名为苦谛。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名为苦谛。
彼云何名为苦习谛。所谓习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是谓名为苦习谛。
彼云何名为苦尽谛。所谓尽谛者。欲爱永尽无余。不复更造。是谓名为苦尽谛。
彼云何名为苦出要谛。所谓苦出要谛者。谓贤圣八品道。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行.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谓名为苦出要谛。
如是。比丘。有此四谛。实有不虚。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谛。诸有众生二足.三足.四足。欲者.色者.无色者。有想.无想者。如来最上。然成此四谛。故名为四谛。是谓。比丘。有此四谛。然不觉知。长处生死。轮转五道。我今以得此四谛。从此岸至彼岸。成就此义。断生死根本。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今有四谛法 如实而不知
轮转生死中 终不有解脱
如今有四谛 以觉以晓了
以断生死根 更亦不受有
若有四部之众。不得此谛。不觉不知。便随五道。是故。诸比丘。当作方便。成此四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四法。多饶益人。云何为四。第一法者当亲近善知识。第二者当闻法。第三者当知法。第四者当法法相明。是谓。比丘。有此四法。多饶益人。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成此四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若如来出现于世时。便有四未曾有法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此众生类多有所著。若说不染著法时。亦复承受。念修行之。心不远离。若如来出现于世时。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现于世。是谓初未曾有法出现于世。
复次。阿难。轮转不住。恒在五道。正使欲说法时。亦复承受。心不远离。若如来出现世时。有此二未曾有法出现于世。
复次。阿难。此众生类。恒怀憍慢。不去心首。若使说法。亦复承受。心不远离。然复。阿难。此众生类。恒怀憍慢。不去须臾。设复说法时。亦复承受。是谓第三未曾有法出现于世。
复次。阿难。此众生类。无明所覆。设复说有明法时。亦复承受而不忘失。若复。阿难。说此有明.无明法时。而心意柔和。恒喜修行。是谓。阿难。若如来出现世时。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现于世。若有多萨阿竭现在时。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现于世。是故。阿难。当发喜心向如来所。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担。亦当说持担人。亦当说担因缘。亦当说舍担。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担。所谓五盛阴是。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阴。是谓名为担。
彼云何名为持担人。所谓持担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寿命长短。是谓名为持担人。
彼云何名为担因缘。所谓担因缘者。爱著因缘是。与欲共俱。心不远离。是谓名为担因缘。
彼云何名为当舍离担。所谓能使彼爱永尽无余。已除.已吐。是谓。比丘。名舍离担。
如是。比丘。我今已说担。已说担因缘。已说持担人。已说舍担。然诸如来所应行者。我今已办。若树下.空处.露坐。常念坐禅。莫行放逸。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当念舍重担 更莫造新担
担是世间病 舍担第一乐
亦当除爱结 及舍非法行
尽当舍离此 更不复受爱
是故。诸比丘。当作方便。舍离于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四生。云何为四。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彼云何名为卵生。所谓卵生者。鸡.雀.乌.鹊.孔雀.蛇.鱼.蚁子之属。皆是卵生。是谓名为卵生。
彼云何名为胎生。所谓人及畜生。至二足虫。是谓名为胎生。
彼云何名为因缘生。所谓腐肉中虫.厕中虫.如尸中虫。如是之属。皆名为因缘生。
彼云何名为化生。所谓诸天.大地狱.饿鬼.若人.若畜生。是谓名为化生。是谓。比丘。有此四生。诸比丘舍离此四生。当求方便。成四谛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尊者舍利弗.尊者目揵连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世间有此四人。云何为四。所谓第一人者与结相随。然内有结而不知。或有一人与结相随。然内有结如实知之。或有一人不与结相随。然内无结如实而不知。或有一人不与结相随。然内无结如实知之。
诸贤当知。第一人者与结相随。然内有结而不知。此二有结人中。此人最为下贱。所谓彼第二人与结相随。内有结如实知之。此人极为妙。彼第三人不与结相随。内无结如实而不知。此人于二无结人中。此人最为下贱。所谓彼第四人不与结相随。内无结如实知之。此人于无结人中最为第一。诸贤当知。世间有此四人。
是时。尊者目连问舍利弗曰。有何因缘。有结相随人。一人下贱。一人最妙。复有何因缘。此二无结人相随。一人下贱。一人最妙。
舍利弗对曰。彼与结相随。内有结如实不知。彼人作是念。我当作净想。彼便思惟作净想。当作净想时。便起欲心。以起欲心已。便有贪欲.嗔恚.痴心而命终。尔时。不求方便。灭此欲心。便有嗔恚.愚痴之心而命终。目连当知。犹如有人诣市买得铜器。尘土垢坌。极为不净。彼人不随时摩抆。不随时净洗。然彼铜器倍更生垢。极为不净。此第一人亦复如是。与垢相随。内有结如实不知。彼便作是念。我当思惟净想。已思惟净想。便生欲心。已生欲心。则有贪欲.嗔恚.愚痴而命终。不求方便。灭此欲心。
彼第二人与结相随。内有结如实知。我今可舍净想。思惟不净想。彼已舍净想。思惟不净想。彼以思惟不净想。便不生欲心。求方便。不得者得。不获者获。不及者及。便无贪欲.嗔恚.愚痴。亦复无结而命终。犹如有人从市中买得铜器。尘垢所染。彼人随时修治。洗荡使净。此人亦复如是。与结相随。内有结如实知之。彼人便舍净想。思惟不净想。彼思惟不净想。更求方便。不得者得。不获者获。不作证者教令得证。已无欲心.无嗔恚.愚痴而命终。是谓。目连。有此二人与结相随。一人下贱。一人最妙。
目连曰。复以何因缘。使此二人不与结相随。一人下贱。一人最妙。
舍利弗曰。彼第三人不与结相随。内无结如实而不知。彼便作是思惟。我不求方便思惟。不得者得。不获者获。不作证者而作证。彼人有欲心.嗔恚.愚痴所缚而命终。犹如有人诣市买铜器。尘垢所染。然不随时洗治。亦不随时修治。此第三人亦复如是。不与结相随。内无结如实不知。亦不作是学。我当求方便。灭此诸结。而有贪欲.嗔恚.愚痴之心而命终。
彼第四人不与结俱。内无结如实知之。彼便作是思惟。求方便。不得者得。不获者获。不作证者令作证。彼以无此结而命终。犹如有人诣市。得好铜器极净洁。复加随时修治。磨洗其器。尔时。彼器倍复净好。此第四人亦复如是。不与结相随。内无结如实知之。彼便作是思惟。求方便。不获者获。不得者得。不作证者而作证。彼便无结使贪欲.嗔恚.愚痴。身坏命终。是谓。目连。有此二人不与结相随。内无结如实知之。一人为上。一人下贱。
是时。尊者目连问舍利弗曰。何以故名曰结。
舍利弗曰。目连当知。恶不善法。起诸邪见。故名为结。或复有人而作是念。如来问我义已。然后与诸比丘说法。不问余比丘义。而如来与比丘说法。或复有是时。世尊语余比丘而说法。然不语彼比丘。如来说法。如来不语我与比丘说法。或有不善。或有贪欲。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恒在诸比丘前而入村乞食。不使余比丘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或有是时。余比丘在前而入村乞食。不使彼比丘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我不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目连当知。或复有是时。比丘作是念。我当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不使余比丘先比丘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或复有时。余比丘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不使彼比丘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我不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食已与檀越说法。不使余比丘食讫与檀越说法。或复有时。余比丘食竟与檀越说法。不使彼比丘食竟与檀越说法。不使我食竟与檀越说法。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当至园中。与长者婆罗门说法。不使余比丘至园中。与长者婆罗门说法。或复有时。余比丘至园中。与长者婆罗门说法。不使余比丘至园中。与长者婆罗门说法。不使我至园中。与长者婆罗门说法。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诸比丘不知我犯戒。或复有时。彼比丘犯戒。诸比丘知此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不使余比丘语我言犯戒。或复有时。彼比丘犯戒。余比丘语言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彼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清净比丘告我。不使不清净比丘告我。或复有时。不清净比丘告彼比丘言。彼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或复有时。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若有比丘告我者。当在屏处。不在大众之中。或复有时。彼比丘犯戒。在大众中告语。不在屏处。比丘复作是念。此诸比丘在大众中告我。不在屏处。既有不善。又有贪欲。此二俱不善。
目连当知。此诸法之本。兴起此行者。名为结使。目连。复知诸有四部之众。犯此行者。皆共闻知。虽言我行阿练若。在闲静之处。正使著五纳衣。恒行乞食。不择贫富。行不卒暴。往来住止。坐起动静。言语默然。彼比丘作是念。使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斯诸梵行者。恒来供养我。彼比丘虽有是念。然四部众亦不随时供养。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恶不善行未除故。见闻念知。犹如有人。一铜器极为清净。复以不净盛著铜器中。复以余器盖其上。持行诣国界。众人见已。问彼人曰。君所持者是何物乎。我等欲得观见。是时。众人素既饥俭。谓呼。是好饮食。寻发器盖。然是不净皆共得见。此比丘亦复如是。虽有阿练若行。随时乞食。著五纳衣。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彼虽生此念。欲使诸梵行者。随时来供养。然复诸梵行人。不随时供养。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恶不善法结使未尽故。
目连当知。诸有比丘无此恶不善法。结使已尽。见闻念知。虽在城傍行。犹是持法之人。或受人请。或受长者供养。彼比丘无此贪欲之想。是时。四部之众及诸梵行者。皆来供养。所以然者。以彼比丘行清净故。皆见闻念知。犹如有人有好铜器。盛好饮食。气味极香。复以物盖其上。持行诣国界。众人见已。问彼人曰。此是何物。我等欲得观见。时寻发看。见是饮食。皆共取食。此亦如是。比丘见闻念知。虽在城傍行。受长者供养。彼不作是念。使诸梵行者来供养我。然复诸梵行者。皆来供养之。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恶不善行以除尽故。是故。目连。以此诸行故。名为结使。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叹曰。善哉。善哉。舍利弗。所以然者。我昔游此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至彼车师舍。在门外默然而立。是时。彼工师手执斧而斫材。是时。更有长老工师有少事缘。来至此工师舍。是时。彼工师修治材板。是时。彼老工师而生此念。此小工师斫材如我意不。我今当观之。是时。彼工师所嫌之处。彼工师尽取斫之。是时。彼老工师甚怀欢喜。而作是念。善哉。善哉。卿所斫材尽如我意。此亦如是。诸有比丘心不柔和。舍沙门行。心怀奸伪。不从沙门之法。性行粗疏。不知惭愧。强颜耐辱。为卑贱行。无有勇猛。或喜多忘失。不忆所行。心意不定。所作错乱。诸根不定。然今尊者舍利弗观察性行已。而修治之。
诸有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甚恭敬戒。不舍沙门贤圣之法。无有幻伪。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伤人意。心恒一定。无有是非。诸根不乱。彼闻尊者舍利弗语已。便自承受。亦不忘失。犹如若男.若女。端正无双。极自沐浴。著好新衣。用香涂身。若复有人。复加以优钵华。持用奉上。彼人得已。即著头上。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此亦如是。若有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恭敬于戒。不失沙门之法。无有幻伪。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伤人意。心恒一定。无有是非。诸根不乱。彼从尊者舍利弗闻是语已。甚怀欢喜。不能自胜。而受其教。如此诸族姓子说此法教。
尔时。诸贤各各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四果。云何为四。或有果生而似熟。或有果熟而似生。或有果熟而似熟。或有果生而似生。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果。世间有此四人。亦复如是。云何为四。或有人熟而像生。或有人生而像熟。或有人生而似生。或有人熟而似熟。
何等人生而似熟。或有人往来行步不行卒暴。眼目视瞻恒随法教。著衣持钵亦复随法行步。视地不左右顾望。然复犯戒不随正行。实非沙门而似沙门。不行梵行而自言行梵行。尽坏败正法。根败之种。是谓此人生而像熟。
彼人云何熟而像生。或有比丘性行似疏。视瞻不端。亦不随法行。喜左右顾视。然复精进多闻。修行善法。恒持戒律。不失威仪。见少非法。便怀恐惧。是谓此人熟而像生。
彼云何人生而像生。或有比丘不持禁戒。不知行步礼节。亦复不知出入行来。亦复不知著衣持钵。诸根错乱。心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彼犯禁戒。不行正法。不是沙门而似沙门。不行梵行而似梵行。根败之人。不可修饰。是谓此人生而似生。
彼云何有人熟而似熟。或有比丘持戒禁限。出入行步不失时节。看视不失威仪。然极精进。修行善法。威仪礼节皆悉成就。见小非法。便怀恐怖。况复大者。是谓此人熟而似熟。
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果之人。当学熟果之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日空中有随岚风。设复有飞鸟至彼者。若鸟.鹊.鸿.鹄值彼风者。头脑.羽翼各在一处。此间一比丘亦复如是。舍禁戒已。作白衣行。是时三衣.钵器.针筒六物之属各在一处。犹随岚之风吹杀彼鸟。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梵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知。有此四鸟。云何为四。或有鸟声好而形丑。或有鸟形好而声丑。或有鸟声丑形亦丑。或有鸟形好声亦好。
彼云何鸟声好而形丑。拘翅罗鸟是也。是谓此鸟声好而形丑。彼云何鸟形好而声丑。所谓鸷鸟是也。是谓此鸟形好而声丑。彼云何鸟声丑形亦丑。所谓兔枭是也。是谓此鸟声丑形亦丑。复有何鸟声好形亦好。所谓孔雀鸟是也。是谓此鸟声好形亦好。是谓。比丘。有此四鸟。当共觉知。
此亦如是。世间亦有四人似鸟。当共觉知。云何为四。于是。或有比丘颜貌端政。出入行来。著衣持钵。屈申俯仰。威仪成就。亦复不能有所讽诵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不能承法之教。亦复不能善讽诵读。是谓此人形好而声不好。
复有何等人声好而形丑。或有一比丘出入行来。屈申俯仰。著衣持钵。威仪不成就。恒好广说。然复彼人精进持戒。闻法能知所学。多闻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具足修梵行。然复彼法善持善诵。是谓此人声好而形丑。
彼复有何等人声丑形亦丑。或有一人犯戒.不精进.不多闻。所闻便失。彼于此法。应具足行梵行。然不肯承受。是谓此人声亦丑形亦丑。
彼何等人声亦好形亦好。或有比丘颜貌端政。出入行来。著衣持钵。不左右顾视。然复精进修行善法。然戒律具足。见小非法。尚怀恐惧。何况大者。亦复多闻。所受不忘。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修其善行。如此之法。善讽诵读。是谓此人声好形亦好。
是谓世间有此四人。在世间者。当共觉知。是故。诸比丘。当学声好形亦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云。云何为四。或有云雷而不雨。或有云雨而不雷。或有云亦雨亦雷。或有云亦不雨亦不雷。是谓四种云。世间四种人而像云。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声诵习。所谓契经.祇夜.受决.偈.本末.因缘.已说.生经.颂.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诸法。善讽诵读。不失其义。不广与人说法。是谓此人雷而不雨。
彼云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颜色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诸善法。无毫厘之失。然不多闻。亦不高声诵习。复不修行契经.本末.授决.偈.因缘.譬喻.生经.方等.未曾有法。然从他承受。亦不忘失。好与善知识相随。亦好与他说法。是谓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复不雷。或有一人颜色不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诸善法。然不多闻。亦不高声诵习读。复不修行契经至方等。亦复不与他说法。是谓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复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颜色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学问。所受不失。亦好与他说法。劝进他人。令使承受。是谓此人亦雷亦雨。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人。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谛.饶益.阿难 重担.四生.结
四果.随岚风 四鸟.雷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诸善法而得长大。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多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知。诸有粟散国王及诸大王皆来附近于转轮王。转轮王于彼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无放逸之法最为第一。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于是。比丘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重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诸比丘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为第一。此亦如是。诸善功德三十七品之法。无放逸行最为第一。最尊.最贵。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若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灭。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若已生善法。求方便重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华之属。瞻卜之华.须摩那华。天上.人中。婆师华最为第一。此亦如是。诸善功德三十七道品之法。无放逸行为第一。
若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灭。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乘宝羽之车。出舍卫城。至祇洹精舍。欲觐世尊。诸王常法有五威容。舍著一面。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大王曰。大王当知。世间有四种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一人。先闇而后明。或有一人。先明而后闇。或有一人。先闇而后闇。或有一人。先明而后明。
彼人云何先闇而后明。于是。或有一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种.或啖人种.或工师种.或淫泆家生。或无目.或无手足.或时裸跣.或诸根错乱。然复身.口行善法。意念善法。彼若见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恒念礼拜。不失时节。迎来起送。先笑后语。随时供给。若复有时见乞儿者。若沙门.婆罗门。若路行者。若贫匮者。若有钱财。便持施与。设无财货者。便往至长者家。乞求施与。若复见彼施者。便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行善法。口修善法。意念善法。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犹如有人。从地至床。从床乘马。从马乘象。从象乘讲堂。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先闇而后明。如是。大王。此人名曰先闇而后明。
彼人云何先明而后闇。于是。或有一人在大家生。若刹利种.若长者种.若婆罗门种。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磲.马瑙.水精.琉璃。仆从.奴婢不可称计。象.马.猪.羊皆悉具足。然复此人颜貌端政。如桃华色。彼人恒怀邪见。边见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受。亦无前人何所施物。亦无善恶之行。亦无今世.后世。亦无得道者。世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于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嗔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惠施者。心不喜乐。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均。以行非法之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象。从象至马。从马至床。从床至地。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如是。大王。所谓此人先明而后闇。
彼云何有人从闇至闇。若复有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或啖人家.或极下穷家。此人必生此中。或复有时。诸根不具。颜色粗恶。然复彼人恒怀邪见。彼便有此见。无今世.后世。无沙门.婆罗门。亦无得道者。亦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亦无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嗔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来惠施者。心不喜乐。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等。诽谤圣人。毁辱三尊。彼既自不施。又见他施。甚怀嗔恚。以行嗔恚。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闇至闇。从火焰至火焰。舍智就愚。由是而言。此人可谓先闇而后闇。大王当知。故名此人从闇至闇。
彼名何等人从明至明。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种.或国王家.或大臣家。饶财多宝。不可称计。然复彼人颜色端政。如桃华色。彼人恒有正见。心无错乱。彼有此正见。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有沙门.婆罗门。设复彼人若见沙门.婆罗门。起恭敬心。和颜悦色。己身恒喜布施。亦复劝人使行布施之。设布施之日。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彼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坏命终生善处。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讲堂。从宫至宫。由是而言。我今说此人从明至明。
是为。大王。世间有此四人。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王当知贫人 有信好布施
见沙门婆罗 及诸可施者
能复起迎逆 而教于正见
施时极欢喜 所求不逆人
彼人是良友 终不为恶行
恒喜行正见 常念求善法
大王如彼人 死时有所适
必生兜术天 先闇而后明
如人极为富 不信好喜恚
悭贪心怯弱 邪见而不改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恒喜呵骂詈 邪见言无有
见施起嗔恚 不令有施人
彼人行极弊 造诸恶元本
如是彼人者 临欲命终时
当生地狱中 先明而后闇
如有贫贱人 无信好嗔恚
造诸不善行 邪见不信正
设见沙门士 及诸可事者
而取轻毁之 悭贪无有信
施时而不喜 见他施亦然
彼人所造行 所适无安处
如此彼之人 必当取命终
当生地狱中 先闇而后闇
如人极有财 有信好布施
正见不他念 恒喜求善法
设见诸道士 及诸可施者
起恭迎敬之 而学于正见
与时极和悦 常念于平均
惠施无吝惜 不逆于人心
彼人受命决 不造诸非法
当知彼之人 临欲命终时
必生好善处 先明而后明
是故。大王。当学先明而后明。莫学先明而后闇。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斯须。复以两手摩如来足已。复以口鸣如来足上。而作是说。天尊之体。何故乃尔。身极缓尔。如来之身不如本故。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今如来身皮肉已缓。今日之体不如本故。所以然者。夫受形体。为病所逼。若应病众生。为病所困。应死众生。为死所逼。今日如来。年已衰微。年过八十。
是时。阿难闻此语已。悲泣哽噎。不能自胜。并作是语。咄嗟。老至乃至于斯。
是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是时。世尊渐渐乞食。至王波斯匿舍。当于尔时。波斯匿门前。有故坏车数十乘。舍在一面。
是时。尊者阿难以见车弃在一面。见已。白世尊曰。此车王波斯匿车。昔日作时极为精妙。如今日观之。与瓦石同色。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如今观所有车。昔日之时极为精妙。金银所造。今日坏败。不可复用。如是外物尚坏败。况复内者。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咄此老病死 坏人极盛色
初时甚悦意 今为死使逼
虽当寿百岁 皆当归于死
无免此患苦 尽当归此道
如内身所有 为死之所驱
外诸四大者 悉趣于本无
是故求无死 唯有涅槃耳
彼无死无生 都无此诸行
尔时。世尊即就波斯匿王坐。
是时。王波斯匿与世尊办种种饮食。观世尊食竟。王更取一小座。在如来前坐。白世尊曰。云何。世尊。诸佛形体皆金刚数。亦当有老.病.死乎。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大王语。如来亦当有此生.老.病.死。我今亦是人数。父名真净。母名摩耶。出转轮圣王种。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诸佛出于人 父名曰真净
母名极清妙 豪族刹利种
死径为极困 都不观尊卑
诸佛尚不免 况复余凡俗
尔时。世尊与波斯匿王而说此偈。
祠祀火为上 诗书颂为尊
人中王为贵 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上 光明日为先
八方上下中 世界之所载
天及世人民 如来最为尊
其欲求福禄 当供养三佛
是时。世尊说此偈已。便从座起而去。还祇洹精舍。就座而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在世间人所爱敬。云何为四。少壮之年。世间人民之所爱敬。无有病痛。人所爱敬。寿命人所爱敬。恩爱集聚。人所爱敬。是谓。比丘。有此四法。世间人民之所爱敬。
复次。比丘复有四法。世间人民所不爱敬。云何为四。比丘当知。少壮之年。若时老病。世人所不喜。若无病者。后便得病。世人所不喜。若有得寿命。后便命终。世人所不喜。恩爱得集。后复别离。是世人所不喜。是谓。比丘。有此四法与世回转。诸天.世人。乃至转轮圣王.诸佛世尊。共有此法。是为。比丘。世间有此四法与世回转。
若不觉此四法时。便流转生死。周旋五道。云何为四。圣贤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贤圣解脱。是为。比丘。有此四法而不觉知者。则受上四法。我今及汝等。以觉知此贤圣四法。断生死根。不复受有。如今如来形体衰老。当受此衰耗之报。是故。诸比丘。当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恩爱别离。常念无常之变。如是。比丘。当作是念。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即敕臣佐。严宝羽之车。欲出舍卫城观地讲堂。当于尔时。波斯匿王母命过。年极衰老。垂向百岁。王甚尊敬。念未曾离目。是时。波斯匿王边有大臣。名不奢蜜。高才盖世。世人尊重。时。大臣便作是念。此波斯匿王母年向百岁。今日命终。设当闻者。王甚愁忧。不能饮食而得重病。我今当设方便。使王不愁忧。亦使不病。
是时。大臣即严驾五百白象。亦严驾五百疋马。复严五百步兵。复严驾五百妓女。复严驾五百老母。复严驾五百婆罗门。复有五百沙门。复严驾五百衣裳。复严驾五百珍宝。与亡者作好大棺。彩画极令使妙。悬缯幡盖。作倡妓乐。不可称计。出舍卫城。
是时。波斯匿王还来入城。是时。王波斯匿有少事。是时王遥见亡者。问左右曰。此是何人。供养乃至于斯。
时不奢蜜曰。此舍卫城中有长者母无常。是彼之具。
时王复告曰。此诸象马车乘复用为。
大臣报曰。此五百老母者。用奉上阎罗王。持用赎命。
时。王便笑而作是说。此是愚人之法。命也难保。有何可克。如有人堕摩竭鱼口。欲求出者。实复难得。此亦如是。堕阎罗王边。欲求出。实难可得。
此五百妓女亦用赎命。
王报曰。此亦难得。
时大臣曰。若此妓女不可得者。当用余者赎之。
王曰。此亦难得。
大臣曰。若此不可得者。当用五百珍宝赎之。
王报曰。此亦难得。
大臣曰。此不可得者。用五百衣裳赎之。
王曰。此亦难得。
臣曰。若此衣裳不可得者。当用此五百梵志咒术。咒术取之。
王曰。此亦难得。
大臣曰。若此五百梵志不可得者。复当持此沙门高才说法。持用赎之。
王曰。此不可得。
大臣曰。若说法不可得者。当集兵众。共大战斗而取之。
时。波斯匿王大笑而曰。此是愚人之法。以堕摩竭鱼口。终不得出。
时王曰。汝当知之。颇有生而不死乎。
时大臣曰。此实不可得也。
时大王报曰。实不可得。诸佛亦作是说。夫生有死。命亦难得。
是时。不奢蜜跪白王曰。是故。大王。甚莫愁忧。一切众生皆归于死。
时王问曰。我何故愁忧。
时臣白王。王当知之。大王母者。今日已死。
是时。波斯匿王闻此语已。八九叹息而语大臣曰。善哉。如汝所言。乃能知善权方便。
是时。王波斯匿还入城。办种种香华。供养亡母。供养亡母已。便还驾乘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问曰。大王。何故尘土坌身。
王白世尊。天母命终。向送至城外。今来诣世尊所。问其所由。然天母在时。持戒精进。恒修善法。年向百岁。今日已命终。故来至世尊所耳。若当我持象赎命可得者。亦当用象赎之。若当马赎命可得者。当用马赎之。若当车乘赎命可得者。便当用车乘赎之。若当金银珍宝赎命可得者。当用金银珍宝赎之。若当以奴婢.仆从.城廓.国界。赎命可得者。当以城廓.国界赎命。若以加尸国界人民赎命可得者。当以加尸人民赎之。莫令我天母命终。
世尊告曰。是故。大王。甚莫愁忧。一切众生皆归于死。一切变易之法。欲令不变易者。终不有此事。大王当知。人身之法犹如雪揣。要当归坏。亦如土坏。同亦归坏不可久保。亦如野马幻化。虚伪不真。亦如空拳。以诳小儿。是故。大王。莫怀愁忧。恃怙此身。大王当知。有此四大恐怖。来至此身。不可障护。亦不可以言语.咒术.药草.符书。所可除去。
云何为四。一者名为老。坏败少壮。使无颜色。二者名病尽。坏败无病。三者名为死尽。坏败命根。四者有常之物归于无常。是谓。大王。有此四法不可障护。非力所能伏也。大王当知。犹如四方有四大山。从四方来。使压众生。非力所却。是故。大王。非牢固物。不可恃怙。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王亦不久。当至生死之海。王亦当知。诸以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若复以非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曰。此法名何等。当云何奉行。
世尊告曰。此法名除愁忧之刺。
王白佛言。实尔。世尊。所以然者。我闻此法已。所有愁忧之刺。今日已除。然。世尊。国界事猥。欲还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波斯匿王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非独在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中为尊。乃至世间人民中独尊。今有四法本末。我躬自知之。而作证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云何为四。一者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而作证。二者一切诸行苦。三者一切诸行无我。四者涅槃休息。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于天上.人中而作证。是谓。比丘。四法之本。是故于天上.人中而独得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世尊欲诣罗阅城夏坐。舍利弗亦欲诣罗阅城夏坐。千二百五十弟子皆欲诣罗阅城夏坐。然舍利弗.目揵连夏坐竟。当取涅槃。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舍利弗.目揵连等。游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受夏坐已。尔时。世尊告舍利弗。今千二百五十弟子。为汝等在此夏坐。然舍利弗.目揵连比丘当取灭度。云何舍利弗。堪任与诸比丘说妙法乎。我今脊痛。欲小止息。
舍利弗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躬襞僧迦利。右胁著地。脚脚相累。计意在明。
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我初受戒时。以经半月。得四辩才而作证。义理具足。我今当说之。分别其义。使汝等知。布现分别之。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是时。诸比丘从舍利弗受教。
舍利弗告曰。何等是四辩才。我得证者所谓义辩。我由此得证所谓法辩。我由此得证所谓应辩。我由此得证所谓自辩。我今当广分别其义。若当四部之众有狐疑者。我今现在可问其义。若复。诸贤。于四禅有狐疑者。若复。诸贤。于四等心有狐疑者。可问我。今当说之。设复。诸贤。于四意断有狐疑者。可问我义。我今当说。四神足.四意止.四谛。有狐疑者。便来问我义。我今当说之。今不问者。后悔无益。我今唯有世尊.无所著.等正觉所有深法。所行众事。亦问我义。我当说之。后勿有悔。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到时。著衣持钵。欲入罗阅城乞食。是时。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诣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中。无有出此人上。我等尽共围已。而取打杀。
是时。彼梵志便共围捉。各以瓦石打杀而便舍去。身体无处不遍。骨肉烂尽。酷痛苦恼。不可称计。
是时。大目揵连而作是念。此诸梵志围我取打。骨肉烂尽。舍我而去。我今身体无处不痛。极患疼痛。又无气力可还至园。我今可以神足还至精舍。是时。目连即以神足还至精舍。到舍利弗所。在一面坐。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语舍利弗言。此执杖梵志围我取打。骨肉烂尽。身体疼痛。实不可堪。我今欲取般涅槃。故来辞汝。
时舍利弗言。世尊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何故不以神足而避乎。
目连报言。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要索受报。终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报。然我今日身极患疼痛。故来辞汝。取般涅槃。
舍利弗言。诸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多广演其义。若彼人意中欲住劫.过劫。乃至不灭度。何以不住而灭度乎。
目连报言。如是。舍利弗。如来言。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但如来住劫住者。我亦住耳。但今日世尊不久当取般涅槃。众生之类寿命极短。又我不忍见世尊取般涅槃。然我身体极为疼痛。欲取般涅槃。
尔时。舍利弗语目连言。汝今小停。我当先取灭度。是时。目连默然不对。
是时。舍利弗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欲取灭度。唯愿听许。
是时。世尊默然不对。时舍利弗再三白世尊言。我今正是时。欲取般涅槃。
是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不住一劫。乃过一劫。
舍利弗白世尊言。我躬从世尊闻。躬自承受。众生之类受命极短。极寿不过百岁。以众生命短。故如来寿亦短。若当如来住寿一劫者。我当亦住寿一劫。
世尊告曰。如舍利弗言。以众生命短。故如来寿亦短。然复此事亦不可论。所以然者。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佛名善念誓愿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当于尔时。人寿八万岁。无有中夭者。彼善念誓愿如来当成佛时。即其日便化作无量佛。立无量众生在三乘行。有在不退转地住者。复立无量众生在四姓家。复立无量众生在四天王宫.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迦夷天.欲天.色天.无色天。亦于其日。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而今舍利弗言。以众生寿短。故如来寿命亦短。云何。舍利弗。而作是说。如来当住一劫。至一劫。我亦当住一劫。至一劫。然复众生。不能知如来寿命长短。舍利弗当知。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为四。世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是谓。舍利弗。有四不可思议。
舍利弗言。如是。世尊。有四不可思议。世界.众生.龙宫.佛土实不可思议。然长夜恒有此念。释迦文佛终不住一劫。又复诸天来至我所。而语我言。释迦文佛不久在世。年向八十。然今世尊不久当取涅槃。我今不堪见世尊取般涅槃。又我躬从如来闻此语。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上足弟子先取般涅槃。然后佛取般涅槃。又最后弟子亦先取般涅槃。然后世尊不久当取灭度。唯愿世尊听取灭度。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舍利弗即住如来前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复入三禅。从三禅起。复入四禅。从四禅起。复入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不用处.识处.空处。从空处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时。尊者舍利弗从四禅起已。告诸比丘。此名师子奋迅三昧。
是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尊者舍利弗入三昧。速疾乃尔。
尔时。舍利弗即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当于尔时。众多比丘从舍利弗后。时舍利弗还顾语。诸贤。各欲所至。
众多比丘报曰。我等欲得供养尊者舍利。
舍利弗言。止。止。诸贤。此则为供养已。吾自有沙弥。足得供养我耳。汝等各还所在。思惟道化。善修梵行。尽于苦际。如来出世。甚难可遇。时时乃出。犹优昙钵华时时乃出。如来亦复如是。亿劫乃出。人身亦复难克。有信成就亦复难得。欲求出家学如来法亦复难得。一切诸行欲使不灭尽。此亦难得。灭于爱欲永尽无余。灭尽涅槃。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行无我。是谓第三法本末。如来之所说。涅槃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是谓。诸贤。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尔时。诸比丘咸共堕泪。今舍利弗灭度。何速乃尔。
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止。止。诸贤。慎莫愁忧。变易之法。欲使不变易者。此事不然。须弥山王尚有无常之变。况复芥子之体。舍利弗比丘而免此患乎。如来金刚之身。不久亦当取般涅槃。何况我身。然汝等各修其法行。得尽苦际。
是时。尊者舍利弗往诣精舍。到已。收摄衣钵。出于竹园。往诣本生住处。是时。尊者舍利弗渐渐乞食至摩瘦国。尔时。尊者舍利弗游于摩瘦本生之处。身遇疾病。极为苦痛。时。唯有均头沙弥供养。目下除去不净。供给清净。
是时。释提桓因知舍利弗心中所念。譬如力士屈申臂顷。从三十三天没不现。来至舍利弗精舍中。至已。头面礼足。复以两手摩舍利弗足。自称姓名。而作是说。我是天王帝释。
舍利弗言。快哉。天帝。受命无穷。
释提桓因报言。我今欲供养尊者舍利。
时舍利弗报言。止。止。天帝。此则为供养已。诸天清净。阿须轮.龙.鬼及诸天之众。我今自有沙弥。足堪使令。
时。释提桓因再三白舍利弗言。我今欲作福业。莫见违愿。今欲供养尊者舍利。
是时。舍利弗默然不对。
时。释提桓因躬自除粪。不辞谦苦。
是时。尊者舍利弗即以其夜而般涅槃。是时。此地六变震动。有大音声。雨诸天华。作倡伎乐。诸天侧塞虚空。神妙诸天亦散拘牟头华。或以栴檀杂碎之香而散其上。时。舍利弗已取灭度。诸天皆在空中。悲号啼哭。不能自胜。虚空之中。欲天.色天.无色天。悉共堕泪。亦如春月细雨和畅。尔时。亦复如是。今尊者舍利弗取般涅槃。何其速哉。
是时。释提桓因集一切众香。而耶维尊者舍利弗身。种种供养已。而收舍利及衣钵。而付均头沙弥。又告之曰。此是汝师舍利及衣钵。往奉世尊。到已。以此因缘。具白世尊。若有所说者。便奉行之。
是时。均头报言。如是。拘翼。
是时。均头沙弥捉衣.持钵及舍利。往至阿难所。白阿难曰。我师已取灭度。今持舍利.衣钵来。用上世尊。
时阿难见已。即堕泪而作是语。汝亦来共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共白世尊。若世尊有所说。我等常奉行之。
均头报言。如是。尊者。
是时。阿难将均头沙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此均头沙弥来至我所。白我言。我师已灭度。今持衣钵来奉上如来。我今日心意烦恼。志性迷惑。莫知东西。闻尊者舍利弗取般涅槃。怅然伤心。
世尊告曰。云何。阿难。舍利弗比丘用戒身般涅槃乎。
阿难对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阿难。用定身.慧身.解脱所见身。而取灭度乎。
阿难白佛言。舍利弗比丘不用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所见身。而取灭度。但舍利弗比丘恒喜教化。说法无厌足。与诸比丘教诫。亦无厌足。我今忆此舍利弗深恩过多。是以愁悒耳。
世尊告曰。止。止。阿难。莫怀愁忧。不常之物。欲使恒在者。此事不然。夫生有死。云何。阿难。过去诸佛尽非灭度乎。譬如灯炷。油尽即灭。如从宝藏.定光至今七佛及弟子众。尽非般涅槃乎。如是辟支佛审谛.高称.远闻.尼嗟优尼般嗟伽罗。优般伽罗。尔许辟支佛尽非灭度乎。贤劫之初。大国圣王名曰善悦摩诃提婆。如是转轮圣王今为所在。岂非尽非般涅槃乎。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当有死
不生不复灭 此灭最第一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余
世尊告阿难曰。汝今授舍利弗舍利来。
阿难对曰。如是。世尊。是时。阿难即授舍利在世尊手。
尔时。世尊手执舍利已。告诸比丘。今此是舍利弗比丘舍利。智慧聪明高才之智。若干种智。智不可穷。智无涯底。智有速疾之智。有轻便之智。有利机之智。有甚深之智。有审谛之智。少欲知足。乐闲静之处。有猛勇意。所为不乱。无怯弱心。能有所忍。除去恶法。体性柔和。不好斗讼。恒修精进。行三昧。习智慧。念解脱。修行解脱所知见身。比丘当知。犹如大树而无其枝。然今日比丘僧。如来是大树。舍利弗比丘而取灭度。似树无枝。若舍利弗所游之方。彼方便遇大幸云。舍利弗在彼方止。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能与外道异学共议论。无不降伏者。
是时。大目揵连闻舍利弗灭度。即以神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大目揵连白世尊曰。舍利弗比丘今已灭度。我今辞世尊。欲取灭度。
尔时。世尊默然不对。
如是再三白世尊曰。我欲取灭度。尔时。世尊亦复默然不报。
尔时。目连以见世尊默然不报。即礼世尊足。便退而去。还诣精舍。收摄衣钵。出罗阅城。自往本生处。尔时。有众多比丘从尊者目连后。是时。众多比丘共目连到摩瘦村。在彼游化。身抱重患。
是时。目连躬自露地敷座而坐。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从初禅起。飞在空中。坐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变。神足变化。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还下就座。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复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还入水光.火光.有想无想处.不用处.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复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寻时取灭度。尔时。大目揵连已取灭度。
是时。此地极大震动。诸天各各相告来下。省觐大目揵连。持用供养尊德。或以种种香华来供养者。诸天在空中作倡伎乐。弹琴.歌舞用供养尊者目揵连上。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已取灭度。是时。那罗陀村中一由旬内。诸天侧满其中。尔时。复有众多比丘持种种香华。散尊者目揵连尸上。
尔时。世尊从罗阅城渐渐乞食。将五百比丘。人中游化。往诣那罗陀村。五百比丘俱。尔时。舍利弗.目连取灭度未久。尔时。世尊在露地而坐。默然察诸比丘已。默然观诸比丘已。告诸比丘。我今观此众人中。大有损减。所以然者。今此众中无有舍利弗.目揵连比丘。若舍利弗.目揵连所游之方。彼方便为不空。闻舍利弗.目揵连今在此一方。所以然者。舍利弗.目揵连比丘堪任降此外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佛所造甚奇。甚特。有此二智慧.神足弟子取般涅槃。然如来无有愁忧。正使过去恒沙如来。亦复有此智慧.神足弟子。正使当来诸佛出世。亦当有此智慧.神足弟子。比丘当知。世间有二施业。云何为二。所谓财施.法施。比丘当知。若论财施者。当从舍利弗.目连比丘求。若欲求法施者。当从我求之。所以然者。我今如来无有财施。汝等今日可供养舍利弗.目揵连比丘舍利。
尔时。阿难白佛言。云何得供养舍利弗.目揵连舍利。
世尊告曰。当集种种香华于四衢道头。起四寺偷婆。所以然者。若有起寺。此人有四种应起偷婆。云何为四。转轮圣王应起偷婆。漏尽阿罗汉应起偷婆。辟支佛应起偷婆。如来应起偷婆。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有何因缘如来应起偷婆。复有何因缘辟支佛.漏尽阿罗汉.转轮圣王应起偷婆。
世尊告曰。汝今当知。转轮圣王加行十善。修十功德。亦复教人行十善功德。云何为十。己身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己身不盗。复教他人使不盗。己身不淫。复教他人使不淫。己身不妄语。复教他人使不妄语。己身不绮语。复教他人使不绮语。己身不嫉妒。复教他人使不嫉妒。己身不斗讼。复教他人使不斗讼。己身意正。复教他人使不乱意。身自正见。复教他人使行正见。比丘当知。转轮圣王有此十功德。是故应与起偷婆。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复以何因缘如来弟子应与起偷婆。
世尊告曰。阿难当知。漏尽阿罗汉以更不复受有。净如天金。三毒五使永不复现。以此因缘如来弟子应与起偷婆。
阿难白佛。以何因缘辟支佛应与起偷婆。
世尊告曰。有辟支佛。无师自悟。去诸结使。更不受胎。是故应与起偷婆。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复以何因缘如来应与起偷婆。
世尊告曰。于是。阿难。如来有十力.四无所畏。不降者降。不度者度。不得道者令得道。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众人见已。极怀欢喜。是谓。阿难。如来应与起偷婆。是谓如来应与起偷婆。
尔时。阿难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婆迦梨身得重患。卧在大小便上。意欲自刀杀。无此势可自坐起。是时。尊者婆迦梨告侍者。汝今可持刀来。吾欲自杀。所以然者。如今日释迦文佛弟子之中。信解脱者无出我上。然我今日有漏心不解脱。所以然者。然如来弟子遇苦恼时。亦复求刀自杀。我今用此命。为不能从此岸至彼岸。
是时。婆迦梨弟子出家未久。未知今世.后世。不知从此岸至彼岸。亦复不知死此生彼。便授刀与之。时。婆迦梨手执刀已。以信坚固。持刀自刺。
是时。婆迦梨以刀自刺。而作是念。释迦文佛弟子之中。所作非法。得恶利不得善利。于如来法中。不得受证而取命终。是时。尊者婆迦梨便思惟是五盛阴。是谓此色。是谓色习。是谓色灭尽。是谓痛.想.行.识。是谓痛.想.行.识集。是谓痛.想.行.识.灭尽。彼于此五盛阴熟思惟之。诸有生法皆是死法。知此已。便于有漏心得解脱。尔时。尊者婆迦梨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尔时。世尊以天耳听闻尊者婆迦梨求刀自杀。尔时。世尊告阿难。诸比丘在舍卫城者。尽集一处。吾欲所敕。
是时。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即集诸比丘。在普集讲堂。还白世尊曰。今日比丘已集一处。
是时。世尊将比丘僧。前后围绕。至彼婆迦梨比丘精舍。当于尔时。弊魔波旬欲得知尊者婆迦梨神识所在。为在何处。为在人耶。为非人耶。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阅叉。今此神识竟为所在。在何处生游。不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皆悉周遍而不知神识之处。是时。魔波旬身体疲极。莫知所在。
尔时。世尊将比丘僧。前后围绕。至彼精舍。尔时。世尊观魔波旬欲得知神识所在。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闻此精舍之中有大声乎。又有光怪。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我等已见。
世尊告曰。此弊魔波旬。欲得知婆迦梨神识所在。
是时。尊者阿难白世尊曰。唯愿世尊说婆迦梨比丘神识为何所在。
世尊告曰。婆迦梨比丘神识永无所著。彼族姓子以般涅槃。当作如是持。
是时。尊者阿难白世尊曰。此婆迦梨比丘何日得此四谛。
世尊告曰。今日之中得此四谛。
阿难白佛。此比丘抱病经久。本是凡人。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但彼比丘谦苦甚久。诸有释迦文佛弟子之中。信解脱者此人最胜。然有漏心未得解脱。我今可求刀自刺。是时。彼比丘临自刺时。即思惟如来功德。舍寿之日。思惟五盛阴。是谓此色习.此色灭尽。尔时。彼比丘思惟此已。诸有习之法皆悉灭尽。此比丘已般涅槃。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意断之法 四闇.老耄法
阿夷.法本末 舍利.婆迦梨
增壹阿含经等趣四谛品第二十七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是谓。比丘。我等常所说法。所谓四谛。以无数方便而观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云何为四。所谓苦谛之法。以无数方便而观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以无数方便说习.尽.道谛。而观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
汝等比丘。当亲近舍利弗比丘。承事供养。所以然者。彼舍利弗比丘以无数方便。说此四谛。广与人演。当舍利弗比丘与诸众生及四部众。分别其义。广与人演。时不可计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汝等比丘。当亲近舍利弗.目犍连比丘。承事供养。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众生之父母。以生已长养令大者目犍连比丘。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与人说法要。成四谛。目犍连比丘与人说法要。成第一义。成无漏行。汝等当亲近舍利弗.目犍连比丘。世尊作是语已。还入静室。
世尊去未久。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其有能得四谛法者。彼人快得善利。云何为四。所谓苦谛。以无数方便广演其义。云何为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
云何苦习谛。所谓爱结是也。
云何为尽谛。所谓尽谛者。爱欲结永尽无余。是谓尽谛。
云何为道谛。所谓贤圣八品道是。正见.正治.正语.正方便.正命.正业.正念.正定。是谓道谛也。彼众生快得善利。乃能闻此四谛之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当说此法。无量不可计众生闻此法时。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我等亦快得善利。世尊与我说法。安处福地。
是故。四部之众。求于方便。行此四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入舍卫城。时。众多比丘便作是念。然我等乞食日犹故早。我等可往至外道异学村与共论义。
是时。众多比丘便往至外道村中。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已。在一面坐。尔时。异学问道人曰。沙门瞿昙与诸弟子而说此法。汝等比丘。尽当学此法。悉当了知。以了知已。当共奉行。我等亦与诸弟子而说此法。汝等尽当而学此法。悉当了知。以了知已。当共奉行。沙门瞿昙与我等有何等异。有何增减。所谓彼说法。我亦说法。彼教诲。我亦教诲。
尔时。众多比丘闻此语已。亦不言是。复不言非。即从坐起而去。尔时。众多比丘自相谓曰。我等当以此义。往白世尊。
尔时。众多比丘入舍卫城乞食。食已。收摄衣钵。以尼师檀著左肩上。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彼外道作此问者。汝等当以此语报彼曰。为一究竟。为众多究竟乎。或能彼梵志平等说者。应作是说。是一究竟。非众多究竟。彼究竟者。为是有欲究竟。为无欲究竟。所谓彼究竟者。谓无欲究竟。云何彼究竟者。有恚究竟。为无恚究竟。所谓彼究竟者。无恚究竟。非有恚究竟。云何有痴究竟。无痴究竟。所谓彼究竟者。无痴究竟。云何彼究竟者。为是有爱究竟。为无爱究竟。所谓彼究竟者。无爱究竟。云何彼究竟者。有受究竟。为无受究竟。所谓彼究竟者。无受究竟。云何彼究竟者。为是智者。为非智者。所谓智者所究竟。此究竟者。为是怒者所究竟。为非怒者所究竟。所谓此究竟。彼当作是说。非怒者所究竟。
比丘。有此二见。云何为二见。所谓有见.无见。诸有沙门.婆罗门不知此二见之本末。彼便有欲心.有嗔恚心.有愚痴心.有爱心.有受心。彼是无知。彼有怒心。不与行相应。彼人不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辛酸万端不脱于苦。诸有沙门.婆罗门如实而知之。彼便无愚痴.嗔恚之心。恒与行相应。便得脱生.老.病.死。今说苦之元本。如是。比丘。有此妙法。斯名平等之法。诸不行平等法者。则堕五见。
今当说四受云何为四受。所谓欲受.见受.戒受.我受。是谓四受。若有沙门.婆罗门尽知欲受之名。彼虽知欲受之名。复不相应者。彼尽分别诸受之名。先分别欲受之名。而不分别见受.戒受.我受之名。所以然者。以彼沙门.婆罗门不能分别此三受之名。是故。或有沙门.婆罗门尽分别此诸受。彼便分别欲受.见受。不分别戒受.我受。所以然者。以彼沙门.婆罗门不能分别二受。若使沙门.婆罗门尽能分别诸受。或复有不具者。彼便能分别欲受.见受.戒受。不分别我受。所以然者。以彼沙门.婆罗门不能分别我受故。是故。复有沙门.婆罗门尽分别诸受。然复有不具者。此名四受。
有何等义。云何分别。所谓四受者。由爱而生。如是。比丘有是妙法所应分别。若有不行此诸受。此不名为平等。所以然者。诸法之义难了难解。如此非法之义者。非三耶三佛之所说也。比丘当知。如来尽能分别一切诸受。以能分别一切诸受。则与相应。则能分别欲受.见受.我受.戒受。是故。如来尽分别诸受。则与法共相应。无有相违。
此四受由何而生。然此四受由爱而生。由爱而长。成就此受。彼便不能起于诸受。以不起诸受。则不恐惧。以不恐惧。便般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造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有此妙法。如实而知之。具足诸法.法行之本。所以然者。以其此法极微妙故。诸佛之所说。则于诸行无有缺漏。于是。比丘有初沙门.第二沙门.第三沙门.第四沙门。更无复有沙门出此上者.能胜此者。作如是师子之吼。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长者曰。云何。长者。汝家中恒布施耶。
长者白佛。贫家恒行布施。又饮食粗弊。不与常同。
世尊告曰。若布施之时。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然不用心意。复不发愿。复无信心。由此行报。所生之处不得好食。意不贪乐。意亦复不乐著于好衣裳。亦复不乐著好田业。心亦不著五欲之中。正使有仆从奴婢。亦复不受其教。所以然者。正由其中不用心故。故受其报。若长者布施之时。若好.若丑。若多.若少。当至诚用心。勿有增损。废后世桥梁。彼若所生之处。饮食自然。七财具足。心恒乐五欲之中。正使有奴婢使人。恒受其教。所以然者。由于中发欢喜心故。
长者当知。过去久远有梵志名毗罗摩。饶财多宝。真珠.虎珀.砗磲.玛瑙.水精.琉璃。好喜布施。尔时。布施之时。用八万四千银钵盛满碎金。复有八万四千金钵盛满碎银。作如是施。复以八万四千金银澡罐施。复以八万四千牛。皆以金银覆角。皆作如是布施。复以八万四千玉女布施。衣裳自覆。复以八万四千卧具。皆用氍氀文绣毾[登*毛]自覆。复以八万四千衣裳布施。复以八万四千龙象布施。皆用金银挍饰。复以八万四千匹马布施。皆用金银鞍勒自副。复以八万四千车布施。作如是大施。复以八万四千房舍布施。于四城门中布施。须食与食。须衣与衣。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皆悉与之。
长者当知。彼毗罗摩虽作是布施。不如作一房舍。持用布施招提僧。此福不可计量。正使彼作如是施。及作房舍持用施招提僧。不如受三自归佛.法.圣众。此福不可称计。正使彼人作如是施。及作房舍。又受三自归。虽有此福。犹不如受持五戒。正使彼人作如是施。及作房舍。受三自归。受持五戒。虽有此福。故不如弹指之顷。慈愍众生。此福功德不可称计。
正使彼人作如是施。作僧房舍。受三自归。奉持五戒。及弹指之顷。慈愍众生。虽有此福。故不如须臾之间。起于世间不可乐想。此福功德不可称量。然彼所作功德。我尽证明。作僧房舍。我亦知此福。受三自归。我亦知此福。受持五戒。我亦知此福。弹指之顷。慈愍众生。我亦知此福。须臾之间。起于世间不可乐想。我亦知此福。
尔时。彼婆罗门作如是大施者。岂是异人乎。莫作是观也。所以然者。尔时施主者。即我身是也。长者当知。过去久远所作功德。信心不断。不起著想。是故。长者。若欲布施之时。若多.若少。若好.若丑。欢喜惠施。勿起想著。手自布施。莫使他人。发愿求报。后求受福。长者当获无穷之福。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日初出之时。人民之类普共田作。百鸟悲鸣。婴垓哀唤。我今。比丘当知。此是譬喻。当解其义。此义云何当解。若日初出之时。此譬如来出世。人民之类普共田作。此譬如檀越施主。随时供给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百鸟悲鸣者。此高德法师之喻。能与四部之众说微妙之法。婴垓唤呼者。此弊魔波旬之喻。是故。诸比丘。如日初出。如来出世。除去闇冥。靡不照明。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弥勒菩萨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
复次。菩萨若惠施之时。头.目.髓.脑。国.财.妻.子。欢喜惠施。不生著想。由如应死之人临时还活。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菩萨发心喜悦。亦复如是。布施誓愿不生想著。
复次。弥勒。菩萨布施之时。普及一切。不自为己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成就此三法。具足六度。
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具足六度。了诸法本。何以故。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戒。不兴嗔恚。修行慈心。勇猛精进。增其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辩才。法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成就檀波罗蜜。
若菩萨摩诃萨行此四法。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故。弥勒。若菩萨摩诃萨欲施之时。当发此誓愿。具足诸行。如是。弥勒。当作是学。
尔时。弥勒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世有四无所畏。如来得此四无所畏。便于世间无所著。在大众中而师子吼转于梵轮。
云何为四。我今已办此法。正使沙门.婆罗门.魔.若魔天。蜎飞蠕动之类。在大众中言我不成此法。此事不然。于中得无所畏。是为第一无所畏。
如我今日诸漏已尽。更不受胎。若有沙门.婆罗门。众生之类。在大众中言我诸漏未尽者。此事不然。是谓第二无所畏。
我今已离愚闇法。欲使还就愚闇之法者。终无此处。若复沙门.婆罗门.魔.若魔天。众生之类。在大众中言我还就愚闇之法者。此事不然。是谓如来三无所畏。
诸贤圣出要之法。尽于苦际。欲使不出要者。终无此处。若有沙门.婆罗门.魔.若魔天。众生之类。在大众中言如来不尽苦际者。此事不然。是谓如来四无所畏。
如是。比丘。如来四无所畏在大众之中。能师子吼转于梵轮。如是。比丘。当求方便。成四无所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聪明勇悍。博古明今。法法成就云何为四。比丘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比丘尼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优婆塞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优婆斯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在大众中最为第一。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勇悍无所畏 多闻能说法
在众为师子 能除怯弱法
比丘戒成就 比丘尼多闻
优婆塞有信 优婆斯亦尔
在众为第一 若能和顺众
欲知此义者 如日初出时
是故。诸比丘。当学博古明今。法法成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金翅鸟。云何为四。有卵生金翅鸟。有胎生金翅鸟。有湿生金翅鸟。有化生金翅鸟。是四种金翅鸟。如是比丘。有四种龙。云何为四。有卵生龙。有胎生龙。有湿生龙。有化生龙。是谓。比丘。有四种龙。
比丘当知。若彼卵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而彼海水纵广二十八万里。下有四种龙宫。有卵种龙。有胎种龙。有湿种龙。有化种龙。是时。卵种金翅鸟。以大翅搏水两向。取卵种龙食之。设当向胎种龙者。金翅鸟身即当丧亡。尔时。金翅鸟搏水取龙。水犹未合。还上铁叉树上。
比丘当知。若胎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然彼海水纵广二十八万里。搏水下至值胎种龙。若值卵生龙者。亦能捉之衔出海水。若值湿生龙者。鸟身即死。
比丘当知。若湿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彼若得卵生龙.胎生龙.湿生龙。皆能捉之。设值化生龙者。鸟身即死。
若。比丘。化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然彼海水纵广二十八万里。搏水下至值卵种龙.胎种龙.湿种龙.化种龙。皆能捉之。海水未合之顷。还上铁叉树上。
比丘当知。若使龙王身事佛者。是时金翅鸟不能食啖。所以然者。如来恒行四等之心。以是故鸟不能食龙。云何为四等。如来恒行慈心。恒行悲心。恒行喜心。恒行护心。
是谓。比丘。如来恒有此四等心。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沮坏。以是之故。金翅之鸟不能食龙。是故。诸比丘。当行四等之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知识惠施之时。有四事功德。云何为四。知时而施非不知时。自手惠施不使他人。布施常净洁非不净洁。施极微妙不有秽浊。善知识惠施之时。有此四功德。
是故。诸比丘。善男子.善女人布施之时。当具此四功德。以具此功德。获大福业。得甘露灭。然此福德不可称量。言当有尔许福业。虚空所不能容受。犹如海水不可计量。言一斛.半斛.一合.半合。称数之名。但其福业不可具陈。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作功德不可称计。获大福业。得甘露灭。言当有尔许福德。是故。比丘。善男子.善女人当具此四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种之人。可敬可贵。世之福田。云何为四。所谓持信.奉法.身证.见到。
彼云何名为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诫。有笃信心。意不疑难。有信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亦信如来语。亦信梵志语。恒信他语。不任己智。是谓名为持信人。
彼云何名为奉法人。于是。有人分别于法。不信他人。观察于法。有耶。无耶。实耶。虚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来语。此是梵志语。以是知如来诸法者。便奉持之。诸有外道语者。而远离之。是谓名为奉法人。
彼云何为身证人。于是。有人身自作证。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来语。诸尊所说言教亦复不信。但任己性而游。是谓名为身证人。
彼云何名为见到人。于是。有人断三结。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彼有此见便有惠施。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有父。有母。有阿罗汉等受教者。身信作证而自游化。是谓名为见到人。
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声闻品第二十八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四大声闻集在一处。而作是说。我等共观此罗阅城中。谁有不供奉佛.法.众作功德者。由来无信者。当劝令信如来.法.僧。尊者大目揵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那律.尊者宾头卢。
尔时。有长者名跋提。饶财多宝。不可称计。金.银.珍宝.砗磲.玛瑙.真珠.虎魄.象马.车乘.奴婢.仆从。皆悉备具。又复悭贪不肯布施。于佛.法.众无有毫厘之善。无有笃信。故福已尽。更不造新。恒怀邪见。无施.无福.亦无受者。亦无今世.后世.善恶之报。亦无父母及得阿罗汉者。亦复无有而取证者。彼长者有七重门。门门有守人。不得使乞者诣门。复以铁笼络覆中庭中。恐有飞鸟来至庭中。
长者有姊名难陀。亦复悭贪不肯惠施。不种功德之本。故者已灭。更不造新。亦怀邪见。无施.无福.亦无受者。亦无今世.后世.善恶之报。亦无父母.得阿罗汉。亦复无有而取证者。难陀门户亦有七重。亦有守门人。不令有来乞者。亦复以铁笼覆上。不使飞鸟来入家中。我等今日可使难陀母笃信佛.法.众。
尔时。拔提长者清旦食饼。是时。尊者阿那律到时。著衣持钵。便从长者舍地中踊出。舒钵向长者。是时。长者极怀愁忧。即授少许饼与阿那律。是时。阿那律得饼已。还诣所在。
是时。长者便兴嗔恚。语守门人言。我有教敕。无令有人入门内。何故使人来入。
时。守门者报曰。门合牢固。不知此道士为从何来。
尔时。长者默然不言。
时。长者已食饼竟。次食鱼肉。尊者大迦叶著衣持钵。诣长者家。从地中踊出。舒钵向长者。时。长者甚怀愁忧。授少许鱼肉与之。是时。迦叶得肉。便于彼没。还归所在。
是时。长者倍复嗔恚。语守门者言。我先有教令。不使人入家中。何故复使二沙门入家乞食。
时。守门人报曰。我等不见此沙门为从何来入。
长者报曰。此秃头沙门善于幻术。狂惑世人。无有正行。
尔时。长者妇去长者不远而坐观之。然此长者妇是质多长者妹。从摩师山中取之。时。妇语长者言。可自护口。勿作是语。言。沙门学于幻术。所以然者。此诸沙门有大威神。所以来至长者家者多所饶益。长者。竟识先前比丘者乎。
长者报曰。我不识之。
时妇报言。长者。颇闻迦毗罗卫国斛净王子名阿那律。当生之时。此地六变震动。绕舍一由旬内。伏藏自出。
长者报言。我闻有阿那律。然不见之耳。
时。妇语长者言。此豪族之子。舍居家已。出家学道。修于梵行。得阿罗汉道。天眼第一。无有出者。然如来亦说。我弟子中天眼第一。所谓阿那律比丘是。次第二比丘来入乞者。为识不乎。
长者报言。我不识之。
其妇语言。长者。颇闻此罗阅城内大梵志名迦毗罗。饶财多宝。不可称计。有九百九十九头耕牛田作。
长者报言。我躬自见此梵志身。
其妇报言。长者。颇闻彼梵志息。名曰比波罗耶檀那。身作金色。妇名婆陀。女中殊胜者。设举紫磨金在前犹黑比白。
长者报言。我闻此梵志有子。名曰比波罗耶檀那。然复不见。
其妇报言。向者。后来比丘即是。其身舍此玉女之宝。出家学道。今得阿罗汉。恒行头陀。诸有头陀之行具足法者。无有出尊迦叶上也。世尊亦说。我弟子中第一比丘头陀行者。所谓大迦叶是。今长者快得善利。乃使贤圣之人来至此间乞食。我观此义已。故作是言。善自护口。莫诽谤贤圣之人。言作幻化。此释迦弟子皆有神德。当说此语。
时。尊者大目揵连著衣持钵。飞腾虚空。诣长者家。破此铁笼。落在虚空中。结跏趺坐。
是时。跋提长者见目犍连在虚空中坐。便怀恐怖。而作是说。汝是天耶。
目连报言。我非天也。
长者问言。汝是干沓和耶。
目连报言。我非干沓和。
长者问言。汝是鬼耶。
目连报言。我非鬼也。
长者问言。汝是罗刹啖人鬼耶。
目连报言。我亦非罗刹啖人鬼也。
是时。跋提长者便说此偈。
为天干沓和 罗刹鬼神耶
又言非是天 罗刹鬼神者
不似干沓和 方域所游行
汝今名何等 我今欲得知
尔时。目连复以偈报曰。
非天干沓和 非鬼罗刹种
三世得解脱 今我是人身
所可降伏魔 成于无上道
师名释迦文 我名大目连
是时。跋提长者语目连言。比丘。何所教敕。
目连报言。我今欲与汝说法。善思念之。
时。长者复作是念。此诸道士长夜著于饮食。然今欲论者。正当论饮食耳。若当从我索食者。我当言无也。然复作是念。我今少多听此人所说。尔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便说此偈。
如来说二施 法施及财施
今当说法施 专心一意听
是时。长者闻当说法施。便怀欢喜。语目连言。愿时演说。闻当知之。
目连报言。长者当知。如来说五事大施。尽形寿当念修行。
时。长者复作是念。目连向者欲说法施行。今复言有五大施。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复告长者言。如来说有二大施。所谓法施.财施。我今当说法施。不说财施。
长者报言。何者是五大施。
目连报言。一者不得杀生。此名为大施。长者。当尽形寿修行之。二者不盗。名为大施。当尽形寿修行。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当尽形寿而修行之。是谓。长者。有此五大施。当念修行。
是时。跋提长者闻此语已。极怀欢喜。而作是念。释迦文佛所说甚妙。今所演说者。乃不用宝物。如我今日不堪杀生。此可得奉行。又我家中饶财多宝。终不偷盗。此亦是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终不淫他。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语之人。何况自当妄语。此亦是我之所行。如今日意不念酒。何况自尝。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
是时。长者心中作是念。我今可饭此目连。长者仰头语目连言。可屈神下顾就此而坐。
是时。目连寻声下坐。是时。跋提长者躬自办种种饮食与目连。目连食讫。行净水。长者作是念。可持一端[疊*毛]奉上目连。
是时。入藏内而选取白[疊*毛]。欲取不好者。便得好者。寻复舍之。而更取[疊*毛]。又故尔好。舍之。复更取之。
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便说此偈。
施与心斗诤 此福贤所弃
施时非斗时 可时随心施
尔时。长者便作是念。今目连知我心中所念。便持白[疊*毛]奉上目连。
是时。目连即与咒愿。
观察施第一 知有贤圣人
施中最为上 良田生果实
时。目连咒愿已。受此白[疊*毛]。使长者受福无穷。
是时。长者便在一面坐。目连渐与说法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乐。诸佛世尊所说之法。苦.习.尽.道。时。目连尽与说之。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如极净之衣易染为色。此跋提长者亦复如是。即于座上得法眼净。以得法.见法.无有狐疑。而受五戒。自归佛.法.圣众。时。目连以见长者得法眼净。便说此偈。
如来所说经 根原悉备具
眼净无瑕秽 无疑无犹豫
是时。跋提长者白目连曰。自今已后恒受我请。及四部众。当供给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所爱惜。是时。目连与长者说法已。便从坐起而去。
余大声闻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宾头卢言。我等已度跋提长者。汝今可往降彼老母难陀。
宾头卢报曰。此事大佳。
尔时。老母难陀躬作酥饼。尔时。尊者宾头卢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渐渐至老母难陀舍。从地中踊出。舒手持钵。从老母难陀乞食。是时。老母见宾头卢已。极怀嗔恚。并作是恶言。比丘当知。设汝眼脱者。我终不乞汝食也。
是时。宾头卢即入三昧。使双眼脱出。是时。母难陀倍复嗔恚。复作恶言。正使沙门空中倒悬者。终不与汝食。
是时。尊者宾头卢复以三昧力。在空中倒悬。时。母难陀倍复嗔恚而作恶言。正使沙门举身烟出者。我终不与汝食。
是时。宾头卢复以三昧力举身出烟。是时。老母见已。倍复恚怒。而作是语。正使沙门举身燃者。我终不与汝食也。
是时。宾头卢即以三昧。使身体尽燃。老母见已。复作是语。正使沙门举身出水者。我终不与汝食也。
时。宾头卢复以三昧力。便举身皆出水。老母见已。复作是语。正使沙门在我前死者。我终不与汝食也。
是时。尊者宾头卢即入灭尽三昧。无出入息。在老母前死。时。老母以不见出入息。即怀恐怖。衣毛皆竖。而作是语。此沙门释种子。多所识知。国王所敬。设闻在我家死者。必遭官事。恐不免济。并作是语。沙门还活者。我当与沙门食。是时。宾头卢即从三昧起。
时。母难陀复作是念。此饼极大。当更作小者与之。时。老母取少许面作饼。饼遂长大。老母见已。复作是念。此饼极大。当更作小者。然饼遂大。当取先前作者持与之。便前取之。然复诸饼皆共相连。时。母难陀语宾头卢曰。比丘。须食者便自取。何故相娆乃尔。
宾头卢报曰。大姊当知。我不须食。但须母欲有所说耳。
母难陀报曰。比丘。何所戒敕。
宾头卢曰。老母今当知。今持此饼往诣世尊所。若世尊有所戒敕者。我等当共奉行。
老母报曰。此事甚快。
是时。老母躬负此饼从尊者宾头卢后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宾头卢白世尊曰。此母难陀是跋提长者姊。悭贪独食不肯施人。唯愿世尊为说笃信之法。使得开解。
尔时。世尊告母难陀。汝今持饼施与如来及与比丘僧。
是时。母难陀即以奉上如来及余比丘僧。故有遗余饼在。母难陀白世尊言。故有残饼。
世尊曰。更饭佛.比丘僧。
母难陀受佛教令。复持此饼饭佛及比丘僧。然后复故有饼在。是时。世尊告母难陀。汝今当持此饼与比丘尼众.优婆塞.优婆夷众。
然故有饼在。世尊告曰。可持此饼施与诸贫穷者。
然故有饼在。世尊告曰。可持此饼弃于净地。若著极清净水中。所以然者。我终不见沙门.婆罗门.天及人民能消此饼。除如来.至真.等正觉。
对曰。如是。世尊。是时。母难陀即以此饼。舍著净水中。即时火焰起。母难陀见已。寻怀恐惧。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渐与说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秽污。出家为要。尔时。世尊以见母难陀心意开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尽与母难陀说之。
是时。老母即于座上得法眼净。犹如白[疊*毛]易染为色。此亦如是。时母难陀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彼以得法.成法无有狐疑。已度犹豫。得无所畏。而承事三尊。受持五戒。尔时。世尊重与说法。使发欢喜。
尔时。难陀白世尊曰。自今已后。使四部之众在我家取施。自今已去恒常布施。修诸功德。奉诸贤圣。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是时。跋提长者及母难陀。有弟名曰优婆迦尼。是阿阇世王少小同好。极相爱念。尔时。优婆迦尼长者经营田作。闻兄跋提及姊难陀受如来法化。闻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七日之中不复睡眠。亦不饮食。是时。长者办田作已。还诣罗阅城中道。复作是念。我今先至世尊所。然后到家。尔时。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长者白世尊曰。我兄跋提及姊难陀。受如来法化乎。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今跋提.难陀以见四谛。修诸善法。
尔时。优婆迦尼长者白世尊曰。我等居门极获大利。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言。汝今父母极获大利。种后世之福。
尔时。世尊与长者说微妙之法。长者闻法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往诣王阿阇世所。在一面坐。
尔时。王问长者曰。汝兄及姊受如来化耶。
对曰。如是。大王。
王闻此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击钟鸣鼓。告敕城内。自今已后。无令事佛之家有所赀输。亦使事佛之人来迎去送。所以然者。此皆是我道法兄弟。
尔时。王阿阇世出种种饮食持与长者。时长者便作是念。我竟不闻世尊说夫优婆塞之法。为应食何等食。应饮何等浆。我今先往至世尊所。问此义。然后当食。
尔时。长者告左右一人曰。汝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持我声而白世尊云。优婆迦尼长者白世尊曰。夫贤者之法当持几戒。又犯几戒非清信士。当应食何等食。饮何等浆。
尔时。彼人受长者教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彼人持长者名。白世尊曰。夫清信士之法应持几戒。犯几戒非优婆塞。又应食何等食。饮何等浆。
世尊告曰。汝今当知食有二种。有可亲近。有不可亲近。云何为二。若亲近食时。起不善法。善法有损。此食不可亲近。若得食时。善法增益。不善法损。此食可亲近。浆亦有二事。若得浆时。起不善法。善法有损。此不可亲近。若得浆时。不善法损。善法有益。此可亲近。夫清信士之法。限戒有五。其中能持一戒.二戒.三戒.四戒。乃至五戒。皆当持之。当再三问能持者使持之。若清信士犯一戒已。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若复清信士奉持一戒。生善处天上。何况二.三.四.五。是时。彼人从佛受教已。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彼人去不远。是时世尊告诸比丘。自今已后。听授优婆塞五戒及三自归。若比丘欲授清信士.女戒时。教使露臂.叉手合掌。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再三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复更自称。我今已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释迦文佛最初五百贾客受三自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若持一戒。余封四戒。若受二戒。余封三戒。若受三戒。余封二戒。若受四戒。余封一戒。若受五戒。当具足持之。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为四。一者云也。二者风尘。三者烟。四者阿须伦。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是谓。比丘。日月有此四翳。使日月不得放大光明。此亦如是。比丘。有四结覆蔽人心不得开解。云何为四。一者欲结。覆蔽人心不得开解。二者嗔恚。三者愚痴。四者利养。覆蔽人心不得开解。是谓。比丘。有此四结覆蔽人心不得开解。当求方便。灭此四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罗毗祠侧。尔时。极为盛寒。树木凋落。
尔时。手阿罗婆长者子出彼城中。在外经行。渐来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长者子白世尊言。不审宿昔之中得善眠乎。
世尊告曰。如是。童子。快善眠也。
时。长者子白佛。今盛寒日。万物凋落。然复世尊坐用草蓐。所著衣裳。极为单薄。云何世尊作是说。我快得善眠。
世尊告曰。童子。谛听。我今还问汝。随所报之。犹如长者家牢治屋舍。无有风尘。然彼屋中有床蓐.氍氀.毾[毯-炎+登]。事事俱具。有四玉女颜貌端政。面如桃华。世之希有。视无厌足。然好明灯。然彼长者快得善眠乎。
长者子报曰。如是。世尊。有好床卧。快得善眠。
世尊告曰。云何。长者子。若彼人快得善眠。时有欲意起。缘此欲意不得眠乎。
长者子对曰。如是。世尊。若彼人欲意起者。便不得眠也。
世尊告曰。如彼欲意盛者。今如来永尽无余。无复根本。更不复兴。云何。长者子。设有嗔恚.愚痴心起者。岂得善眠乎。
童子报言。不得善眠也。所以然者。由有三毒心故。
世尊告曰。如来今日无复此心。永尽无余。亦无根本。童子当知。我今当说四种之坐。云何为四。有卑坐.有天坐.有梵坐.有佛坐。童子当知。卑坐者。是转轮圣王坐也。天坐者。释提桓因坐也。梵坐者。梵天王之坐也。佛坐者。是四谛之坐也。卑坐者。向须陀洹坐也。天坐者。得须陀洹坐也。梵坐者。向斯陀含坐也。佛坐者。四意止之坐也。卑坐者。得斯陀含之坐也。天坐者。向阿那含之坐也。梵坐者。得阿那含果坐也。佛坐者。四等之坐也。卑坐者。欲界之坐也。天坐者。色界之坐也。梵坐者。无色界之坐也。佛坐者。四神足之坐也。
是故。童子。如来以坐四神足坐。快得善眠。于中不起淫.怒.痴。以不起此三毒之心。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故。长者子。我观此义已。是故说如来快得善眠。
尔时。长者子便说此偈。
相见日极久 梵志般涅槃
以逮如来力 明眼取灭度
卑坐及天坐 梵坐及佛坐
如来悉分别 是故得善眠
自归人中尊 亦归人中上
我今未能知 为依何等禅
长者子作是语已。世尊然可之。是时。长者子便作是念。世尊以然可。我极怀欢喜。不能自胜。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彼童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从静室起下灵鹫山。及将鹿头梵志。而渐游行到大畏塳间。尔时。世尊取死人髑髅授与梵志。作是说。汝今。梵志。明于星宿。又兼医药能疗治众病。皆解诸趣。亦复能知人死因缘。我今问汝。此是何人髑髅。为是男耶。为是女乎。复由何病而取命终。
是时。梵志即取髑髅反覆观察。又复以手而取击之。白世尊曰。此是男子髑髅。非女人也。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此是男子。非女人也。
世尊问曰。由何命终。
梵志复手捉击之。白世尊言。此众病集凑。百节酸疼故致命终。
世尊告曰。当以何方治之。
鹿头梵志白佛言。当取呵梨勒果。并取蜜和之。然后服之。此病得愈。
世尊告曰。善哉。如汝所言。设此人得此药者。亦不命终。此人今日命终为生何处。
时。梵志闻已。复捉髑髅击之。白世尊言。此人命终生三恶趣。不生善处。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生三恶趣。不生善处。
是时。世尊复更捉一髑髅授与梵志。问梵志曰。此是何人。男耶。女耶。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髑髅。女人身也。
世尊告曰。由何疹病致此命终。
是时。鹿头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女人怀妊故致命终。
世尊告曰。此女人者。由何命终。
梵志白佛。此女人者。产月未满。复以产儿故致命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梵志。如汝所言。又彼怀妊以何方治。
梵志白佛。如此病者。当须好酥醍醐。服之则差。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今此女人以取命终。为生何处。
梵志白佛。此女人以取命终。生畜生中。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梵志。如汝所言。
是时。世尊复更捉一髑髅授与梵志。问梵志曰。男耶。女耶。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髑髅者。男子之身。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由何疹病致此命终。
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人命终饮食过差。又遇暴下故致命终。
世尊告曰。此病以何方治。
梵志白佛。三日之中绝粮不食。便得除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此人命终为生何处。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人命终生饿鬼中。所以然者。意想著水故。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尔时。世尊复更捉一髑髅授与梵志。问梵志曰。男耶。女耶。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髑髅者。女人之身。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此人命终由何疹病。
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当产之时以取命终。
世尊告曰。云何当产之时以取命终。
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女人身。气力虚竭。又复饥饿以致命终。
世尊告曰。此人命终为生何处。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人命终生于人道。
世尊告曰。夫饿死之人欲生善处者。此事不然。生三恶趣者可有此理。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女人者。持戒完具而取命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彼女人身。持戒完具致此命终。所以然者。夫有男子.女人。禁戒完具者。设命终时。当堕二趣。若天上.人中。
尔时。世尊复捉一髑髅授与梵志。问曰。男耶。女耶。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髑髅者。男子之身。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者。此人由何疹病致此命终。
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人无病。为人所害故致命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为人所害故致命终。世尊告曰。此人命终为生何处。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人命终生善处天上。
世尊告曰。如汝所言。前论.后论而不相应。
梵志白佛。以何缘本而不相应。
世尊告曰。诸有男女之类。为人所害而取命终。尽生三恶趣。汝云何言生善处天上乎。
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此人奉持五戒。兼行十善。故致命终生善处天上。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持戒之人无所触犯。生善处天上。
世尊复重告曰。此人为持几戒而取命终。
是时。梵志复专精一意无他异想。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持一戒耶。非耶。二.三.四.五耶。非耶。然此人持八关斋法而取命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持八关斋而取命终。
尔时。东方境界普香山南有优陀延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而取般涅槃。尔时。世尊屈申臂顷。往取彼髑髅来授与梵志。问梵志曰。男耶。女耶。
是时。梵志复以手击之。白世尊言。我观此髑髅。元本亦复非男。又复非女。所以然者。我观此髑髅。亦不见生。亦不见断。亦不见周旋往来。所以然者。观八方上下。都无音向。我今。世尊。未审此人是谁髑髅。
世尊告曰。止。止。梵志。汝竟不识是谁髑髅。汝当知之。此髑髅者。无终.无始.亦无生死。亦无八方.上下所可适处。此是东方境界普香山南优陀延比丘于无余涅槃界取般涅槃。是阿罗汉之髑髅也。
尔时。梵志闻此语已。叹未曾有。即白佛言。我今观此蚁子之虫。所从来处。皆悉知之。鸟兽音向即能别知。此是雄。此是雌。然我观此阿罗汉。永无所见。亦不见来处。亦不见去处。如来正法甚为奇特。所以然者。诸法之本出于如来神口。然阿罗汉出于经法之本。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诸法之本出如来口。正使诸天.世人.魔.若魔天。终不能知罗汉所趣。
尔时。梵志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能尽知九十六种道所趣向者。皆悉知之。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唯愿世尊得在道次。
世尊告曰。善哉。梵志。快修梵行。亦无有人知汝所趣向处。
尔时。梵志即得出家学道。在闲静之处。思惟道术。所谓族姓子。剃除须发。著三法衣。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梵志即成阿罗汉。
尔时。尊者鹿头白世尊言。我今以知阿罗汉行所修之法。
世尊告曰。汝云何知阿罗汉之行。
鹿头白佛。今有四种之界。云何为四。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是谓。如来。有此四界。彼时人命终。地即自属地。水即自属水。火即自属火。风即自属风。
世尊告曰。云何。比丘。今有几界。
鹿头白佛。其实四界。义有八界。
世尊告曰。云何四界。义有八界。
鹿头白佛。今有四界。云何四界。地.水.火.风。是谓四界。
彼云何义有八界。地界有二种。或内地.或外地。彼云何名为内地种。发.毛.爪.齿.身体.皮肤.筋.骨.髓.脑.肠.胃.肝.胆.脾.肾。是谓名为内地种。云何为外地种。诸有坚牢者。此名为外地种。此名为二地种。
彼云何为水种。水种有二。或内水种.或外水种。内水种者。唌.唾.泪.尿.血.髓。是谓名为内水种。诸外软溺物者。此名为外水种。是名二水种。
彼云何名为火种。然火种有二。或内火.或外火。彼云何名为内火。所食之物。皆悉消化无有遗余。此名为内火。云何名为外火。诸外物热盛物。此名为外火种。
云何名为风种。又风种有二。或有内风.或有外风。所谓唇内之风.眼风.头风.出息风.入息风。一切支节之间风。此名为内风。彼云何名为外风。所谓轻飘动摇.速疾之物。此名为外风。是谓。世尊。有二种。其实有四。数有八。如是。世尊。我观此义。人若命终时。四种各归其本。
世尊告曰。无常之法亦不与有常并。所以然者。地种有二。或内.或外。尔时。内地种是无常法.变易之法。外地种者。恒住.不变易。是谓地有二种。不与有常.无常相应。余三大者亦复如是。不与有常.无常共相应。是故。鹿头。虽有八种。其实有四。如是。鹿头。当作是学。
尔时。鹿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大广演之义。云何为四。所谓契经.律.阿毗昙.戒。是谓为四。比丘当知。若有比丘从东方来。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彼便作是语。我能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博学多闻。正使彼比丘有所说者。不应承受。不足笃信。当取彼比丘而共论议。案法共论。
云何案法共论。所谓案法论者。此四大广演之论。是谓契经.律.阿毗昙.戒。当向彼比丘说契经.布现律.分别法。正使说契经时。布现律.分别法时。若彼布现。所谓与契经相应。律.法相应者。便受持之。设不与契经.律.阿毗昙相应者。当报彼人作是语。卿当知之。此非如来所说。然卿所说者。非正经之本。所以然者。我今说契经.律.阿毗昙都不与相应。以不相应。当问戒行。设不与戒行相应者。当语彼人。此非如来之藏也。即当发遣使去。此名初演大义之本。
复次。比丘。若有比丘从南方来。而作是语。我能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博学多闻。正使比丘有所说。不应承受。不足笃信。当取彼比丘而共论议。正使比丘有所说不与义相应者。当发遣之。设与义相应者。当报彼人曰。此是义说非正经本。尔时。当取彼义勿受经本。所以然者。义者解经之源。是谓第二演大义之本。
复次。比丘。若有比丘从西方来。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博学多闻。当向彼比丘说契经.律.阿毗昙。然彼比丘正解味。不解义。当语彼比丘作是语。我等不明此语。为是如来所说也。为非也。正使说契经.律.阿毗昙时。解味不解义。虽闻彼比丘所说。亦不足誉善。亦不足言恶。复以戒行而问之。设与相应者念承受之。所以然者。戒行与味相应。义不可明故。是谓第三演义也。
复次。比丘。若有比丘从北方来。诵经.持法。奉行禁戒。诸贤。有疑难者。便来问义。我当与汝说之。设彼比丘有所说者。不足承受。不足讽诵。然当向彼比丘问契经.律.阿毗昙.戒。共相应者。便当问义。若复与义相应。便当叹誉彼比丘。善哉。善哉。贤士。此真是如来所说。义不错乱。尽与契经.律.阿毗昙.戒共相应。当以法供养得彼比丘。所以然者。如来恭敬法故。其有供养法者。则恭敬我已。其观法者。则观我已。有法则有我已。有法则有比丘僧。有法则有四部之众。有法则有四姓在世。所以然者。由法在世。则贤劫中有大威王出世。从是已来便有四姓在世。
若法在世。便有四姓在世。刹利.婆罗门.工师.居士种。若法在世者。便有转轮圣王位不绝。若法在世者。便有四天王种.兜术天.艳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便在于世。若法在世者。便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在于世间。若法在世者。便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佛乘便现于世。是故。比丘。当善恭敬于法。彼比丘随时供养。给其所须。当语彼比丘作是语。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今日所说者。真是如来所说。是谓。比丘。有此四大广演说之义。是故。诸比丘。当持心执意行此四事。勿有漏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清旦集四种兵。乘宝羽之车。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大王曰。大王。为从何来。又尘土坌体。集四种兵。有何事缘。
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今此国界有大贼起。昨夜半。兴兵擒获。然身体疲惓欲还诣宫。然中道复作是念。我应先至如来所。然后入宫。以此事缘。寤寐不安。今以坏贼功劳有在。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故来至拜跪觐省。设我昨夜不即兴兵者。则不获贼。
尔时。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王所说。王当知。此有四事缘本。先苦而后乐。云何为四。清旦早起先苦而后乐。设服油酥先苦而后乐。若服药时先苦而后乐。家业娉娶先苦而后乐。是谓。大王。有此四事缘本。先苦而后乐。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世尊所说诚得其宜。有此四事缘本。先苦而后乐。所以然者。如我今日观此四事。如掌观珠。皆是先苦而后乐义。
尔时。世尊与波斯匿王说微妙之法。发欢喜心。王闻法已。白世尊言。国事猥多。欲还归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
时。波斯匿王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王去未久。是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此四事缘本。先苦后乐。云何为四。修习梵行先苦而后乐。诵习经文先苦而后乐。坐禅念定先苦而后乐。数出入息先苦而后乐。是谓。比丘。行此四事者。先苦而后乐也。其有比丘行此先苦而后乐之法。必应沙门后得果报之乐。
云何为四。若有比丘勤于此法。无欲恶法。念持喜安。游心初禅。得沙门之乐。复次。有觉.有观息。内有喜心。专精一意。无觉.无观。念持喜安。游于二禅。是谓得第二沙门之乐。复次。无念游心于护。恒自觉知。觉身有乐。诸贤圣所喜望者。护念乐。游心三禅。是谓获第三沙门之乐。复次。苦乐已尽。先无有忧戚之患。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心四禅。是谓有此四沙门之乐。
复次。比丘。若有比丘行此先苦后获沙门四乐之报。断三结网。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灭度。复次。比丘。若断此三结。淫.怒.痴薄。成斯陀含。来至此世。必尽苦际。复次。比丘。若有比丘断五下分结。成阿那含。于彼般涅槃不来此世。
复次。比丘。若有比丘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彼比丘修此先苦之法。后获沙门四果之乐。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成此先苦而后乐。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之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有似黄蓝花沙门。有似邠陀利华沙门。有似柔软沙门。于柔软中柔软沙门。
彼云何名为似黄蓝花沙门。或有一人。断三结使。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涅槃。极迟。经七死七生。或复家家.一种。犹如黄蓝之花朝取暮长。此比丘亦复如是。三结使尽。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涅槃。极迟。至七死七生。若求方便勇猛意者。家家.一种便成道迹。是谓名为黄蓝花沙门。
彼云何名为邠陀利花沙门。或有一人。三结使尽。淫.怒.痴薄。成斯陀含。来至此世尽于苦际。若小迟者。来至此世尽于苦际。若勇猛者。即于此间尽于苦际。犹如邠陀利花。晨朝剖花。向暮萎死。是谓邠陀利花沙门。
彼云何柔软沙门。或有一人断五下分结。成阿那含。即于彼般涅槃。不来此世。是谓柔软沙门。
彼云何柔软中柔软沙门。或有一人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谓柔软中柔软沙门。
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于柔软中作柔软沙门。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修陀修摩均 宾头尘.翳.手
鹿头.广演义 后乐.柔软经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苦乐品第二十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
云何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一人生卑贱家。或杀人种.或工师种.或邪道家生。及余贫匮之家。衣食不充。彼人便生彼家。然复彼人无有邪见。彼便有此见。有施.有受者。有今世.有后世。有沙门.婆罗门。有父.有母。世有阿罗汉等受教者。亦有善恶果报。若彼有极富之家。以知昔日施德之报。不放逸报。彼若复见无衣食家者。知此人等不作施德。恒值贫贱。我今复值贫贱。无有衣食。皆由曩日不造福故。诳惑世人。行放逸法。缘此恶行之报。今值贫贱。衣食不充。若复见沙门.婆罗门修善法者。便向忏悔。改往所作。若复所有之遗余。与人等分。彼身坏命终。生善处。若生人中。多财饶宝。无所乏短。是谓此人先苦而后乐。
何等人先乐而后苦。于是。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种.或长者种.或大姓家。及诸富贵之家。衣食充足。便生彼家。然彼人恒怀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受者。亦无今世.后世之报。亦无父母。世无阿罗汉。亦无有得证者。亦复无有善恶之报。彼人有此邪见。若复见有富贵之家。而作是念。此人久有此财宝耳。男者久是男。女者久是女。畜生者久是畜生。不好布施。不持戒律。若彼见沙门.婆罗门奉持戒者。起嗔恚心。此人虚伪。何处当有福报之应。彼人身坏命终之后。生地狱中。若得作人。在贫穷家生。无有衣食。身体裸露。衣食不充。是谓此人先乐而后苦。
何等人先苦而后苦。于是。有人生贫贱家。或杀人种.或工师种。及诸下劣之家。无有衣食。而此人生彼家。然复彼人身抱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彼人便有此见。无施.无有受者。亦无今世.后世善恶之报。亦无父母。世无阿罗汉。不好布施。不奉持戒。若复见沙门.婆罗门。即兴嗔恚向贤圣人。彼人见贫者。言久来有是。见富者。言久来有是。见父者。昔者是父。见母者。昔者是母。彼若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若生人中。极为贫贱。衣食不充。是谓此人先苦而后苦。
彼云何人先乐而后乐。彼或有一人生富贵家。或刹利种.或梵志种.或生国王种.或长者种生。及诸饶财多宝家生。所生之处无有乏短。彼人便生此家。然后彼人有正见。无有邪见。彼便有此见。有施.有受者。有今世.后世。世有沙门.婆罗门。亦有善恶之报。有父.有母。世有阿罗汉。彼人若复见富贵之家饶财多宝者。便作是念。此人昔日布施之所致。若复见贫贱之家。此人昔者。皆由不布施故。故我今可随时布施。莫后更生贫贱之家。然常好喜施惠于人。彼人若见沙门.道士者。随时问讯可否之宜。供给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尽惠施之。若复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若人中。生富贵之家。饶财多宝。是谓此人先乐而后乐。
是时。有一比丘白世尊曰。我观今世众生先苦而后乐。或有众生于今世先乐而后苦。或有众生于今世先苦而后苦。或有众生先乐而后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有此因缘。使众生之类先苦而后乐。亦复有此众生先乐而后苦。亦复有此众生先苦而后苦。亦复有众生先乐而后乐。
比丘白佛。复以何因缘先乐而后苦。复以何因缘先苦而后乐。复以何因缘先苦而后苦。复以何因缘先乐而后乐。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若人寿百岁。正可十十耳。若使寿终冬.夏.春.秋。若复。比丘。百岁之中作诸功德。百岁之中造诸恶业。作诸邪见。彼于异时。或冬受乐。夏受苦。若百岁之中。功德具足。未曾有短。若复在中百岁之内。在诸邪见。造不善行。先受其罪。后受其福。若复少时作福。长时作罪。后生之时少时受福。长时受罪。若复少时作罪。长复作罪。彼人后生之时先苦而后苦。若复于少时作诸功德。分檀布施。彼于后生先乐而后乐。是谓。比丘。以此因缘先苦而后乐。亦由此因缘先乐而后苦。亦由此因缘先苦而后苦。亦由此因缘先乐而后乐。
比丘白佛言。唯愿。世尊。若有众生欲先乐而后乐。当行布施。求此先乐而后乐。
世尊告曰。如是。比丘。如汝所言。若有众生欲成涅槃及阿罗汉道乃至佛道。当于中行布施。作诸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身乐心不乐。或有人心乐身不乐。或有人心亦不乐身亦不乐。或有人身亦乐心亦乐。
彼何等人身乐心不乐。于是。作福凡夫人。于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所短乏。但不免饿鬼.畜生.地狱道。亦复不免恶趣中。是谓此人身乐心不乐。
彼何等人心乐身不乐。所谓阿罗汉不作功德。于是四事供养之中。不能自办。终不能得。但免地狱.饿鬼.畜生之道。犹如罗汉唯喻比丘。是谓此人心乐身不乐。
彼何等人身亦不乐心亦不乐。所谓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能得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恒不免地狱.饿鬼.畜生道。是谓此人身亦不乐心亦不乐。
彼何等人身亦乐心亦乐。所谓作功德阿罗汉。四事供养无所短乏。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复免地狱.饿鬼.畜生道。所谓尸波罗比丘是。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人。是故。比丘。当求方便。当如尸波罗比丘。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说四梵之福。云何为四。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偷婆处。于中能起偷婆者。是谓初梵之福也。复次。信善男子.善女人。补治故寺者。是谓第二受梵之福也。复次。信善男子.善女人。和合圣众者。是谓第三受梵之福。复次。若多萨阿竭初转法轮时。诸天.世人劝请转法轮。是谓第四受梵之福。是谓四受梵之福。
尔时。有异比丘白世尊言。梵天之福竟为多少。
世尊告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当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
世尊告曰。阎浮里地东西七千由旬。南北二万一千由旬。地形像车。其中众生所有功德。正可与一轮王功德等。
瞿耶尼纵广三十二万里。地形如半月。比丘当知。阎浮地人民。及一轮王之德。比彼人者。与彼一人德等。
复次。比丘。弗于逮里地纵广三十六万里。地形方正。计阎浮里地及瞿耶尼二方之福。故不如彼弗于逮一人之福。
比丘当知。郁单曰纵广四十万里。地形如月满。计三方人民之福。故不如郁单曰一人之福。
比丘当知。计四天下人民之福。故不如四天王之德。计四天下人民之福及四天王。故不如三十三天之福。计四天下及四天王.三十三天。故不如释提桓因一人之福。计四天下及四天王及三十三天及释提桓因。故不如一艳天之福。计四天下及四天王.三十三天.释提桓因及艳天。故不如一兜术天福。计从四天下至兜术天之福。故不如一化自在天之福。计从四天下至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他化自在天之福。计从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
比丘当知。此是梵天之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其福者。此是其量也。是故。比丘。欲求梵天福者。当求方便。成其功德。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之类有四种食。长养众生。何等为四。所谓抟食或大.或小。更乐食.念食.识食。是谓四食。
彼云何名为抟食。彼抟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诸入口之物可食啖者。是谓名为抟食。
云何名更乐食。所谓更乐食者。衣裳.伞盖.杂香华.熏火及香油。与妇人集聚。诸余身体所更乐者。是谓名为更乐之食。
彼云何名为念食。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说。或以体触。及诸所持之法。是谓名为念食。
彼云何为识食。所念识者。意之所知。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食。是谓名为识食。
是谓。比丘。有此四食。众生之类以此四食。流转生死。从今世至后世。是故。诸比丘。当共舍离此四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辩。云何为四。所谓义辩.法辩.辞辩.应辩。
彼云何名为义辩。所谓义辩者。彼彼之所说。若天.龙.鬼神之所说。皆能分别其义。是谓名为义辩也。
彼云何名为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为法辩。
彼云何名为辞辩。若前众生。长短之语。男语。女语。佛语。梵志.天.龙.鬼神之语。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彼之所说。随彼根原与其说法。是谓名为辞辩。
彼云何名为应辩。当说法时。无有怯弱。无有畏惧。能和悦四部之众。是谓名为应辩。
我今当教敕汝。当如摩诃拘絺罗。所以然者。拘絺罗有此四辩。能与四部之众广分别说。如我今日观诸众中。得四辩才。无有出拘絺罗。若此四辩。如来之所有。是故。当求方便。成四辩才。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事终不可思惟。云何为四。众生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龙国不可思议。佛国境界不可思议。所以然者。不由此处得至灭尽涅槃。
云何众生不可思议。此众生为从何来。为从何去。复从何起。从此终当从何生。如是。众生不可思议。
云何世界不可思议。诸有邪见之人。世界断灭.世界不断灭。世界有边.世界无边。是命.是身。非命.非身。梵天之所造。诸大鬼神作此世界耶。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梵天造人民 世间鬼所造
或能诸鬼作 此语谁当定
欲恚之所缠 三者俱共等
心不得自在 世俗有灾变
如是。比丘。世间不可思议。
云何龙界不可思议。云何此雨为从龙口出耶。所以然者。雨渧不从龙口出也。为从眼.耳.鼻出耶。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雨渧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意之所念。若念恶亦雨。若念善亦雨。亦由行本而作此雨。所以然者。今须弥山腹有天。名曰大力。知众生心之所念。亦能作雨。然雨不从彼天口出。眼.耳.鼻出也。皆由彼天有神力故。而能作雨。如是。比丘。龙境界不可思议。
云何佛国境界不可思议。如来身者。为是父母所造耶。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如来身者。清净无秽受诸天气。为是人所造耶。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以过人行。如来身者。为是大身。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如来身者。不可造作。非诸天所及。如来寿为短耶。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如来有四神足。如来为长寿耶。此亦不可思议。所以然者。然复如来故兴世间周旋。与善权方便相应。如来身者。不可摸则。不可言长.言短。音声亦不可法则。如来梵音。如来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非世间人民之所能及。如是佛境界不可思议。
如是。比丘。有此四处不可思议。非是常人之所思议。然此四事无善根本。亦不由此得修梵行。不至休息之处。乃至不到涅槃之处。但令人狂惑。心意错乱。起诸疑结。
所以然者。比丘当知。过去久远。此舍卫城中有一凡人。便作是念。我今当思议世界。是时。彼人出舍卫城。在一华池水侧。结跏趺坐。思惟世界。此世界云何成。云何败。谁造此世界。此众生类为从何来。为从何出。为何时生。是时。彼人思议。此时便见池水中有四种兵出入。是时。彼人复作是念。我今狂惑。心意错乱。世间无者。我今见之。
时。彼人还入舍卫城。在里巷之中作是说。诸贤当知。世界无者。我今见之。
是时。众多人报彼人曰。云何世间无者。汝今见之。
时。此人报众多人曰。我向者作是思惟。世界为从何生。便出舍卫城。在华池侧。作是思议。世界为从何来。谁造此世界。此众生类从何而来。为谁所生。若命终者当生何处。我当思议。此时。便见池水中有四种兵出入。世界无者。我今见之。
是时。众多人报彼人曰。如汝实狂愚。池水之中那得四种兵。诸世界狂愚之中。汝最为上。
是故。比丘。我观此义已。故告汝等耳。所以然者。此非善本功德。不得修梵行。亦复不得至涅槃处。然思议此者。则令人狂。心意错乱。然比丘当知。彼人实见四种之兵。所以然者。昔日诸天与阿须伦共斗。当共斗时。诸天得胜。阿须伦不如。是时。阿须伦便怀恐怖。化形极使小。从藕根孔中过。佛眼之所见非余者所及。
是故。诸比丘。当思议四谛。所以然者。此四谛者。有义.有理。得修梵行。行沙门法。得至涅槃。是故。诸比丘。舍离此世界之法。当求方便。思议四谛。知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神足。云何为四。自在三昧行尽神足。心三昧行尽神足。精进三昧行尽神足。诫三昧行尽神足。
彼云何为自在三昧行尽神足。所谓诸有三昧。自在意所欲。心所乐。使身体轻便。能隐形极细。是谓第一神足。
彼云何心三昧行尽神足。所谓心所知法。遍满十方。石壁皆过。无所挂碍。是谓名为心三昧行尽神足。
彼云何名为精进三昧行尽神足。所谓此三昧无有懈惓。亦无所畏。有勇猛意。是谓名为精进三昧行尽神足。
彼云何名为诫三昧行尽神足。诸有三昧。知众生心中所念。生时.灭时。皆悉知之。有欲心.无欲心。有嗔恚心.无嗔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疾心.无疾心。有乱心.无乱心。有少心.无少心。有大心.无大心。有量心.无量心。有定心.无定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一切了知。是谓名为诫三昧行尽神足。
如是。比丘。有此四神足。欲知一切众生心中所念者。当修行此四神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爱起之法。若比丘爱起时便起。云何为四。比丘缘衣服故便起爱。由乞食故便起爱。由床坐故便起爱。由医药故比丘便起爱。是谓。比丘。有此四起爱之法。有所染著。
其有比丘著衣裳者。我不说此人。所以然者。彼未得衣时。便起嗔恚。兴想著念。其有比丘著是食者。我不说此人。所以然者。彼未得乞食时。便兴嗔恚。兴想著念。其有比丘著床座者。不说此人。所以然者。彼未得床座时。便起嗔恚。兴想著念。其有比丘著医药者。我不说此人。所以然者。彼未得医药时。便兴嗔恚。起想著念。
比丘当知。我今当说衣裳二事。亦当亲近。亦当不亲近。云何亲近。云何不亲近。若得衣裳。极爱著衣者起不善法。此不可亲近。若复得衣裳起善法心不爱著。此可亲近。若乞食时起不善法。此不可亲近。若乞食时起善法。此可亲近。若得床座时起不善法。此不可亲近。若得床座时起善法。此可亲近。医药亦尔。
是故。诸比丘。当亲近善法。除去恶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欲使檀越施主。获其功德。受福无穷。得甘露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衣裳用布施 饮食床卧具
于中莫起爱 不生诸世界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大河水从阿耨达泉出。云何为四。所谓恒伽.新头.婆叉.私陀。彼恒伽水牛头口出向东流。新头南流师子口出。私陀西流象口中出。婆叉北流从马口中出。
是时。四大河水绕阿耨达泉已。恒伽入东海。新头入南海。婆叉入西海。私陀入北海。
尔时。四大河入海已。无复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所以然者。如来众者。其犹大海。四谛其如四大河。除去结使。入于无畏涅槃城。
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所以然者。我今正是释迦子。从释种中出家学道。比丘当知。欲论生子之义者。当名沙门释种子是。所以者何。生皆由我生。从法起。从法成。是故。比丘。当求方便。得作释种子。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等心。云何为四。慈.悲.喜.护。以何等故名为梵堂。比丘当知。有梵.大梵名千。无与等者。无过上者。统千国界。是彼之堂。故名为梵堂。比丘。此四梵堂所有力势。能观此千国界。是故名为梵堂。
是故。诸比丘。若有比丘欲度欲界之天。处无欲之地者。彼四部之众当求方便。成此四梵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须陀品第三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波沙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清旦从静室起。在外经行。是时。须陀沙弥在世尊后而经行。尔时。世尊还顾。谓沙弥曰。我今欲问卿义。谛听。善思念之。
须陀沙弥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告曰。有常色及无常色。为是一义。为有若干之貌。
须陀沙弥白佛言。有常色及与无常色者。此义若干。非一义也。所以然者。有常色者是内。无常色者是外。以是之故。义有若干。非有一也。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须陀。如汝所言。快说此义。有常色.无常色。此义若干。非一义也。云何。须陀。有漏义.无漏义。为是一义。为若干义乎。
须陀沙弥对曰。有漏义.无漏义是若干。非一义也。所以然者。有漏义。是生死结使。无漏义者。是涅槃之法。以是之故。义有若干。非一义也。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须陀。如汝所言。有漏是生死。无漏是涅槃。世尊告曰。聚法.散法。为是一义。为是若干义乎。
须陀沙弥白佛言。聚法之色.散法之色。此义若干。非一义也。所以然者。聚法之色者。四大形也。散法之色者。苦尽谛也。以是言之。义有若干。非一义也。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须陀。如汝所言。聚法之色.散法之色。义有若干。非一义也。云何。须陀。受义.阴义。为是一义。为有若干乎。
须陀沙弥白佛言。受与阴义有若干。非一义也。所以然者。受者。无形不可见。阴者。有色可见。以是之故。义有若干。非一义也。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须陀。如汝所言。受义事有若干。非一义也。世尊告曰。有字.无字。义有若干。为是一义。
沙弥白佛言。有字.无字。义有若干。非一义也。所以然者。有字者。是生死结。无字者。是涅槃也。以是言之。义有若干。非一义也。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须陀。如汝所言。有字者。是生死。无字者。是涅槃。世尊告曰。云何。须陀。何以故。名有字是生死。无字是涅槃。
沙弥白佛言。有字者。有生.有死。有终.有始。无字者。无生.无死。无终.无始。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须陀。如汝所言。有字者。是生死之法。无字者。是涅槃之法。尔时。世尊告沙弥曰。快说此言。今即听汝为大比丘。
尔时。世尊还诣普集讲堂。告诸比丘。摩竭国界快得善利。使须陀沙弥游此境界。其有以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持供养者。亦得善利。彼所生父母亦得善利。乃得生此须陀比丘。若须陀比丘所生之家。彼家便为获其大幸。我今告诸比丘。当学如须陀比丘。所以者何。此须陀比丘极为聪明。说法无滞碍。亦无怯弱。是故。诸比丘。当学如须陀比丘。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有长老比丘在彼众中。向世尊舒脚而睡。尔时。修摩那沙弥年向八岁。去世尊不远结加趺坐。计念在前。
尔时。世尊遥见长老比丘舒脚而眠。复见沙弥端坐思惟。世尊见已。便说此偈。
所谓长老者 未必剃发须
虽复年齿长 不免于愚行
若有见谛法 无害于群萌
舍诸秽恶行 此名为长老
我今谓长老 未必先出家
修其善本业 分别于正行
设有年幼少 诸根无漏缺
此谓名长老 分别正法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此长老舒脚而睡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我等悉见。
世尊告曰。此长老比丘五百世中恒为龙身。今设当命终者。当生龙中。所以然者。无有恭敬之心于佛.法.众。若有众生无恭敬之心于佛.法.众者。身坏命终。皆当生龙中。汝等颇见修摩那沙弥年向八岁。去我不远。端坐思惟。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沙弥却后七日。当得四神足。及得四谛之法。于四禅而得自在。善修四意断。所以然者。此修摩那沙弥。有恭敬之心向佛.法.众。以是之故。诸比丘。恒当勤加恭敬佛.法.之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长者名阿那邠邸。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磲.马瑙.真珠.虎魄.水精.琉璃.象.马.牛.羊.奴婢.仆使。不可称计。尔时。满富城中有长者名满财。亦饶财多宝。车磲.马瑙.真珠.虎魄.水精.琉璃.象.马.牛.羊.奴婢.仆使。不可称量。复是阿那邠邸长者少小旧好。共相爱敬。未曾忘舍。然复阿那邠邸长者恒有数千万珍宝财货。在彼满富城中贩卖。使满财长者经纪将护。然满财长者亦有数千万珍宝财货。在舍卫城中贩卖。使阿那邠邸长者经纪将护。
是时。阿那邠邸有女名修摩提。颜貌端正。如桃华色。世之希有。尔时。满财长者有少事缘到舍卫城。往至阿那邠邸长者家。到已。就座而坐。是时。修摩提女从静室出。先拜跪父母。后拜跪满财长者。还入静室。
尔时。满财长者见修摩提女颜貌端正。如桃华色。世之希有。见已。问阿那邠邸长者曰。此是谁家女。
阿那邠邸报曰。向者女者。是我所生。
满财长者曰。我有小息。未有婚对。可得适贫家不。
是时。阿那邠邸长者报曰。事不宜尔。
满财长者曰。以何等故事不宜尔。为以姓望。为以财货耶。
阿那邠邸长者报曰。种姓.财货足相酬匹。但所事神祠与我不同。此女事佛释迦弟子。汝等事外道异学。以是之故不赴来意。
时。满财长者曰。我等所事自当别祀。此女所事别自供养。
阿那邠邸长者曰。我女设当适汝家者。所出财宝不可称计。长者亦当出财宝不可称计。
满财长者曰。汝今责几许财宝。
阿那邠邸长者曰。我今须六万两金。是时。长者即与六万两金。
时。阿那邠邸长者复作是念。我以方便前却。犹不能使止。语彼长者曰。设我嫁女当往问佛。若世尊有所教敕。当奉行。
是时。阿那邠邸长者假设事务。如似小行。即出门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阿那邠邸长者白世尊曰。修摩提女为满富城中满财长者所求。为可与。为不可与乎。
世尊告曰。若当修摩提女适彼国者。多所饶益。度脱人民不可称量。是时。阿那邠邸长者复作是念。世尊以方便智应适彼土。
是时。长者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还至家中。供办种种甘馔饮食与满财长者。满财长者曰。我用此食为。但嫁女与我不也。
阿那邠邸曰。意欲尔者便可相从。却后十五日。使儿至此。作此语已。便退而去。
是时。满财长者办具所须。乘宝羽之车。从八十由延内来。阿那邠邸长者复庄严己女。沐浴香熏。乘宝羽之车。将此女往迎满财长者男。中道相遇。时。满财长者得女便将至满富城中。
尔时。满富城中人民之类各作制限。若此城中有女出适他国者。当重刑罚。若复他国取妇将入国者。亦重刑罚。
尔时。彼国有六千梵志。国人所奉制限。有言。设犯制者。当饭六千梵志。尔时。长者自知犯制。即饭六千梵志。然梵志所食。均食猪肉。及猪肉羹。重酿之酒。又梵志所著衣服。或被白[疊*毛]。或披毳衣。然彼梵志之法。入国之时。以衣偏著右肩。半身露见。
尔时。长者即白。时到。饮食已具。
是时。六千梵志皆偏著衣裳。半身露见。入长者家。
时。长者见梵志来。膝行前迎。恭敬作礼。最大梵志举手称善。前抱长者项。往诣坐所。余梵志者各随次而坐。
尔时。六千梵志坐已定讫。时。长者语修摩提女曰。汝自庄严。向我等师作礼。
修摩提女报曰。止。止。大家。我不堪任向裸人礼。
长者曰。此非裸人。非不有惭。但所著衣者。是其法服。
修摩提女曰。此无惭愧之人。皆共露形体在外。有何法服之用。长者愿听。世尊亦说有二事因缘。世人所贵。所谓有惭.有愧。若当无此二事者。则父母.兄弟.宗族五亲。尊卑高下则不可分别。如今有鸡.犬.猪.羊.驴.骡之属。皆共同类无有尊卑。以有此二法在世故。则知有尊卑之异。然此等之人离此二法。似鸡.犬.猪.羊.驴.骡同群。实不堪任向作礼拜。
时。修摩提夫语其妇曰。汝今可起向我等师作礼。此诸人皆是我所事之天。
修摩提女报曰。且止。族姓子。我不堪任向此无惭愧裸人作礼。我今是人向驴犬作礼。
夫复语曰。止。止。贵女。勿作是言。自护汝口。勿有所犯。此亦非驴。复非诳惑。但所著之衣。正是法衣。
是时。修摩提女涕零悲泣。颜色变异。并作是说。我父母五亲宁形毁。五刻断其命根。终不堕此邪见之中。
时。六千梵志各共高声而作是说。止。止。长者。何故使此婢骂詈乃尔。若见请者。时供办饮食。是时。长者及修摩提夫即办猪肉.猪肉羹.重酿之酒。食六千梵志。皆使充足。诸梵志食已。少多论议。便起而去。
是时。满财长者在高楼上。烦冤愁惋。独坐思惟。我今取此来。便为破家。无异辱我门户。
是时。有梵志名修跋。得五通。亦得诸禅。然满财长者所见贵重。时。修跋梵志而作是念。我与长者别来日久。今可往相见。是时。梵志入满富城。往诣长者家。问守门者曰。长者今为所在。
守门人报曰。长者在楼上。极为愁忧。大不可言。
时。梵志径上楼上。与长者相见。梵志问长者曰。何故愁忧乃至于斯。无县官.盗贼.水.火灾变所侵抂乎。又非家中不和顺耶。
长者报曰。无有县官.盗贼之变。但小家中事缘不遂。
梵志问曰。须闻其状。有何事缘。
长者报曰。昨日为儿娶妇。又犯国限。五亲被辱。请诸师在舍。将儿妇往礼拜而不从命。
梵志修跋报曰。此女家者。为在何国近远娉娶。
长者曰。此女舍卫城中阿那邠邸女。
时。彼梵志修跋闻此语已。愕然惊怪。两手掩耳。而作是说。咄。咄。长者。甚奇。甚特。此女乃能故在。又不自杀。不投楼下。甚是大幸。所以然者。此女所事之师。皆是梵行之人。今日现在。甚奇。甚特。
长者曰。我闻汝语。复欲嗤笑。所以然者。汝为外道异学。何故叹誉沙门释种子行。此女所事之师。有何威德。有何神变。
梵志报言。长者。欲闻此女师神德乎。我今粗说其原。
长者曰。愿闻其说。
梵志报曰。我昔日诣雪山北人间乞食。得食已。飞来诣阿耨达泉。时。彼天.龙.鬼神遥见我来。皆护持刀剑而来向我。并语我言。修跋仙士。莫来止此泉边。莫污辱此泉。设不随我语者。正尔命根断坏。我闻此语。即离彼泉不远而食。
长者当知。此女所事之师。最小弟子名均头沙弥。然此沙弥亦至雪山北乞食。飞来诣阿耨达泉。叉手执塳间死人之衣。血垢污染。是时。阿耨达大神天.龙.鬼神皆起前迎。恭敬问讯。善来。人师。可就此坐。时。均头沙弥往至泉水之处。又复长者。当泉水中央有纯金之案。
尔时。沙弥以此死人之衣。渍著水中。却后坐食。食竟。荡钵。在金案上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便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灭尽三昧。从灭尽三昧起。入炎光三昧。从炎光三昧起。入水气三昧。从水气三昧起。入炎光三昧。次复入灭尽三昧。次复入有想无想三昧。次复入不用处三昧。次复入识处三昧。次复入空处三昧。次复入四禅。次复入三禅。次复入二禅。次复入初禅。从初禅起而浣死人之衣。是时。天.龙.鬼神或与踏衣者。或以洗者。或取水而饮者。尔时。浣衣已。举著空中而曝之。尔时。彼沙弥收摄衣已。便飞在空中。还归所在。
长者当知。我尔时。遥见而不得近。此女所事之师。最小弟子有此神力。况复最大弟子有何可及乎。何况彼师如来.至真.等正觉而可及乎。观此义已。而作是说。甚奇。甚特。此女乃能而不自杀。不断命根。
是时。长者语梵志曰。我等可得见此女所事师乎。
梵志报曰。可还问此女。
是时。长者问须摩提女曰。吾今欲得见汝所事师。能使来不乎。
时。女闻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而作是说。愿时办具饮食。明日如来当来至此。及比丘僧。
长者报曰。汝今自请。吾不解法。
是时。长者女沐浴身体。手执香炉。上高楼上。叉手向如来。而作是说。唯愿世尊当善观察无能见顶者。然世尊无事不知。无事不察。女今在此困厄。唯愿世尊当善观察。
又以此偈而叹曰。
观世靡不周 佛眼之所察
降鬼诸神王 及降鬼子母
如彼啖人鬼 取人指作鬘
后复欲害母 然佛取降之
又在罗阅城 暴象欲来害
且如自归命 诸天叹善哉
复至马提国 复值恶龙王
见密迹力士 而龙自归命
诸变不可计 皆使立正道
我今复值厄 唯愿尊屈神
尔时香如云 玄在虚空中
遍满祇洹舍 住在如来前
诸释虚空中 欢喜而作礼
又见香在前 须摩提所请
雨诸种种花 而不可计量
悉满祇洹林 如来笑放光
尔时。阿难见祇洹中有此妙香。见已。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阿难白世尊言。唯愿。世尊。此是何等香。遍满祇洹精舍中。
世尊告曰。此香是佛使。满富城中须摩提女所请。汝今呼诸比丘。尽集一处而行筹。作是告敕。诸比丘有漏尽阿罗汉。得神足者。便取舍罗。明日当诣满富城中。受须摩提请。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是时。阿难受佛教已。即集诸比丘在普会讲堂。而作是念。诸有得道罗汉者。便取舍罗。当于尔时。众僧上坐。名君头波汉。得须陀洹。结使未尽。不得神足。是时。上坐而作是念。我今大众之中最是上坐。又结使未尽。未得神足。我明日不能得至满富城中食。然如来众中最下坐者。名均头沙弥。此有神足。有大威力。得至彼受请。我今亦当往受彼请。尔时。上坐以心清净。居在学地而受舍罗。
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见君头波汉居学地而受舍罗。即得无学。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受舍罗者。君头波汉比丘是也。
尔时。世尊告诸神足比丘。大目连.大迦叶.阿那律.离越.须菩提.优毗迦叶.摩诃迦匹那.尊者罗云.均利般特.均头沙弥。汝等以神足先往至彼城中。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众僧使人。名曰干荼。明日清旦。躬负大釜。飞在空中。往至彼城。
是时。彼长者及诸人民。上高楼上欲觐世尊。遥见使人负釜而来。时。长者与女便说此偈。
白衣而长发 露身如疾风
又复负大釜 此是汝师耶
是时。女人复以偈报曰。
此非尊弟子 如来之使人
三道具五通 此人名干茶
尔时。干茶使人。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均头沙弥化作五百华树。色若干种。皆悉敷茂。其色甚好优钵莲华。如是之华不可计限。往至彼城。
是时。长者遥见沙弥来。复以此偈问曰。
此华若干种 尽在虚空中
又有神足人 为是汝师乎
是时。女复以偈报曰。
须跋前所说 众上沙弥者
师名舍利弗 是彼之弟子
是时。均头沙弥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尊者般特化作五百头牛。衣毛皆青。在牛上结加趺坐。往诣彼城。
是时。长者遥见。复以此偈问女曰。
此诸大群牛 衣毛皆青色
在上而独坐 此是汝师耶
女复以偈报曰。
能化千比丘 在耆域园中
心神极为朗 此名为般特
尔时。尊者周利般特绕彼城三匝已。往诣长者家。
尔时。罗云复化作五百孔雀。色若干种。在上结加趺坐。往诣彼城。
长者见已。复以此偈问女曰。
此五百孔雀 其色甚为妙
如彼军大将 此是汝师耶
时。女复以此偈报曰。
如来说禁戒 一切无所犯
于戒能护戒 佛子罗云者
是时。罗云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尊者迦匹那化作五百金翅鸟。极为勇猛。在上结加趺坐。往诣彼城。
时。长者遥见已。复以此偈问女曰。
五百金翅鸟 极为盛勇猛
在上无所畏 此是汝师耶
时。女以偈报曰。
能行出入息 回转心善行
慧力极勇盛 此名迦匹那
时。尊者迦匹那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尔时。优毗迦叶化作五百龙。皆有七头。在上结加趺坐。往诣彼城。
长者遥见已。复以偈问女曰。
今此七头龙 威颜甚可畏
来者不可计 此是汝师耶
时女报曰。
恒有千弟子 神足化毗沙
优毗迦叶者 可谓此人是
时。优毗迦叶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尊者须菩提化作琉璃山。入中结加趺坐。往诣彼城。
尔时。长者遥见已。以偈问女曰。
此山为极妙 尽作琉璃色
今在窟中坐 此是汝师耶
时。女复以此偈报曰。
由本布施报 今获此功德
以成良福田 解空须菩提
尔时。须菩提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时。尊者大迦旃延复化作五百鹄。色皆纯白。往诣彼城。
是时。长者遥见已。以此偈问女曰。
今此五百鹄 诸色皆纯白
尽满虚空中 此是汝师耶
时。女复以此偈报曰。
佛经之所说 分别其义句
又演结使聚 此名迦旃延
是时。尊者大迦旃延绕彼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离越化作五百虎。在上坐。而往诣彼城。
长者见已。以此偈问女曰。
今此五百虎 衣毛甚悦泽
又在上坐者 此是汝师耶
时。女以偈报曰。
皆在祇洹寺 六年不移动
坐禅最第一 此名离越者
是时。尊者离越绕城三匝。诣长者家。
是时。尊者阿那律化作五百师子。极为勇猛。在上坐。往诣彼城。
是时。长者见已。以偈问女曰。
此五百师子 勇猛甚可畏
在上而坐者 此是汝师耶
时。女以偈报曰。
生时天地动 珍宝出于地
清净眼无垢 佛弟阿那律
是时。阿那律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尊者大迦叶化作五百匹马。皆朱毛尾。金银校饰。在上而坐。并雨天华。往诣彼城。
长者遥见。以偈问女曰。
金马朱毛尾 其数有五百
为是转轮王 为是汝师耶
女复以偈报曰。
头陀行第一 恒愍贫穷者
如来与半坐 最大迦叶是
是时。大迦叶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化作五百白象。皆有六牙。七处平整。金银校饰。在上坐而来。放大光明悉满世界。诣城。在虚空之中。作倡伎乐。不可称计。雨种种杂华。又虚空之中。悬缯.幡盖。极为奇妙。
尔时。长者遥见已。以偈问女曰。
白象有六牙 在上如天王
今闻伎乐音 是释迦文耶
时。女以偈报曰。
在彼大山上 降伏难陀龙
神足第一者 名曰大目连
我师故未来 此是弟子众
圣师今当来 光明靡不照
是时。尊者大目乾连绕城三匝。往诣长者家。
是时。世尊以知时到。被僧伽梨。在虚空中。去地七仞。是时。尊者阿若拘邻在如来右。舍利弗在如来左。尔时。阿难承佛威神。在如来后。而手执拂。千二百弟子前后围绕。如来最在中央。及诸神足弟子。阿若拘邻化作月天子。舍利弗化作日天子。诸余神足比丘。或化作释提桓因。或化作梵天者。或有化作提头赖吒。毗留勒形者。毗留博叉。或作毗沙门形者。领诸鬼神。或有作转轮圣王形者。或有入火光三昧。或有入水精三昧。或有放光者。或有放烟者。作种种神足。是时。梵天王在如来右。释提桓因在如来左。手执拂。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手执金刚杵。毗沙门天王手执七宝之盖。处虚空中。在如来上。恐有尘土坋如来身。是时。般遮旬手执琉璃琴。叹如来功德。及诸天神悉在虚空之中。作倡伎乐数千万种。雨天杂华散如来上。
是波斯匿王.阿那邠邸长者。及舍卫城内人民之类。皆见如来在虚空中。去地七仞。见已。皆怀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是时。阿那邠邸长者便说此偈。
如来实神妙 爱民如赤子
快哉须摩提 当受如来法
尔时。波斯匿王及阿那邠邸长者散种种名香杂华。是时。世尊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及诸神天不可称计。如似凤凰王在虚空中。往诣彼城。
是时。般遮旬以偈叹佛。
诸生结永尽 意念不错乱
以无尘垢碍 入彼旧邦土
心性极清净 断魔邪恶念
功德如大海 今入彼邦土
颜貌甚殊特 诸使永不起
为彼不自处 今入彼邦土
以渡四流渊 脱于生老死
以断有根原 今入彼邦土
是时。满财长者遥见世尊从远来。诸根惔怕。世之希有。净如天金。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犹须弥山出众山上。亦如金聚放大光明。
是时。长者以偈问须摩提曰。
此是日光耶 未曾见此容
数千万亿光 未敢能熟视
是时。须摩提女长跪叉手向如来。以此偈报长者曰。
非日非不日 而放千种光
为一切众生 亦复是我师
皆共叹如来 如前之所说
今当获大果 勤加供养之
是时。满财长者右膝著地。复以偈叹如来曰。
自归十力尊 圆光金色体
天人所叹敬 今日自归命
尊今是日王 如月星中明
以度不度者 今日自归命
尊如天帝像 如梵行慈心
自脱脱众生 今日自归命
天世人中尊 诸鬼神王上
降伏诸外道 今日自归命
是时。须摩提女长跪叉手。叹世尊曰。
自降能降他 自正能正人
以度度人民 已解复脱人
度垢使度垢 自照照群萌
靡不有度者 除斗无斗讼
极自净洁住 心意不倾动
十力哀愍世 重自顶礼敬
有慈.悲.喜.护之心。具空。无相.愿。于欲界中最尊第一。天中之上七财具足。诸天人自然梵生。亦无与等。亦不可像貌。我今自归命。
是时。六千梵志见世尊作如此神变。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可离此国。更适他土。此沙门瞿昙以降此国中人民。是六千梵志寻出国去。更不复入国。犹如师子兽王。出于山谷。而观四方。复三鸣吼。方行所求。诸有兽虫之类各奔所趣。莫知所如。飞逝沉伏。若复有力神象闻师子声。各奔所趣。不能自安。所以然者。由师子兽王极有威神故。此亦如是。彼六千梵志闻世尊音响之声。各各驰走。不得自宁。所以然者。由沙门瞿昙有大威力故。
是时。世尊还舍神足。如常法则。入满富城中。是时。世尊足蹈门阈上。是时。天地大动。诸尊神天散华供养。是时。人民见世尊容貌。诸根寂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
人民之类便说此偈。
二足尊极妙 梵志不敢当
无故事梵志 失此人中尊
是时。世尊往诣长者家。就座而坐。尔时。彼国人民极为炽盛。时。长者家有八万四千人民之类。皆悉运集。欲坏长者房舍。见世尊及比丘僧。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此人民之类必有所损。可作神力。使举国人民尽见我身及比丘僧。尔时。世尊化长者屋舍作琉璃色。内外相视。如似观掌中珠。
尔时。须摩提女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悲喜交集。便说此偈。
一切智慧具 尽度一切法
复断欲爱结 我今而自归
宁使我父母 而毁我双目
不来适此间 邪见五逆中
宿作何恶缘 得来至此处
如鸟入罗网 愿断此疑结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女曰。
汝今快勿虑 惔怕自开意
亦莫起想著 如来今当演
汝本无罪缘 得来至此间
愿誓之果报 欲度此众生
今当拔根原 不堕三恶趣
数千众生类 汝前当得度
今日当净除 使得智慧明
使天人民类 见汝如观珠
是时。须摩提女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是时。长者将己仆从。供给饮食。种种甘馔。见世尊食已讫。行清净水。更取一小座。在如来前坐。及诸营从及八万四千众各各次第坐。或有自称姓名而坐。
尔时。世尊渐与彼长者及八万四千人民之类说于妙论。所谓论者。戒论.施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秽恶。出家为要。尔时。世尊以见长者及须摩提女。八万四千人民之类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普与此众生说之。彼各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极净白[疊*毛]易染为色。此亦如是。满财长者.须摩提女。及八万四千人民之类。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无复狐疑。得无所畏。皆自归三尊。受持五戒。
是时。须摩提女即于佛前。而说此偈。
如来耳清彻 闻我遇此苦
降神至此已 诸人得法眼
尔时。世尊以说法讫。即从坐起。还诣所在。
是时。诸比丘白佛言。须摩提女本作何因缘。生富贵家。复作何因缘。堕此邪见之家。复作何善功德。今得法眼净。复作何功德。使八万四千人皆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此贤劫中。有迦叶佛.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在波罗奈国界于中游化。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尔时。有王名曰哀愍。有女名须摩那。是时。此女极有敬心。向迦叶如来奉持禁戒。恒好布施。又四事供养。
云何为四。一者施。二者爱敬。三者利人。四者等利。于迦叶如来所而诵法句。在高楼上高声诵习。普作此愿。恒有此四受之法。又于如来前而诵法句。其中设有毫厘之福者。所生之处不堕三恶趣。亦莫堕贫家。当来之世亦当复值如此之尊。使我莫转女人身。得法眼净。
是时。城中人民之类。闻王女作如此誓愿。皆共聚集。至王女所。而作是说。王女今日极为笃信。作诸功德。四事不乏。布施.兼爱.利人.等利。复作誓愿。使当来之世值如此之尊。若为我说法。寻得法眼净。今日王女以作愿誓。并及我等国土人民同时得度。尔时。王女报曰。我持此功德。并施汝等。设值如来说法者。同时得度。
汝等比丘岂有疑乎。莫作是观。尔时哀愍王。今须达长者是。尔时王女者。今须摩提女是也。尔时国土人民之类。今八万四千众是。由彼誓愿。今值我身。闻法得道。及彼人民之类尽得法眼净。此是其义。当念奉行。所以然者。此四事者最是福田。若有比丘亲近四事者。便获四谛。当求方便。成四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增上品第三十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婆罗门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在闲居穴处。甚为苦哉。独处只步。用心甚难。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闲居穴处。甚为苦哉。独处只步。用心甚难。所以然者。我曩昔未成佛道时。为菩萨行恒作是念。在闲静穴处。甚为苦哉。独处只步。用心甚难。
婆罗门白佛言。若有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今沙门瞿昙最为上首。多所饶益。为彼萠类而作奖导。
世尊告曰。如是。婆罗门。如汝所言。诸有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我最为上首。多所饶益。与彼萠类而作奖导。设彼见我皆起惭愧。诣山泽之中闲静穴处。我尔时便作是念。诸有沙门.婆罗门身行不净。亲近闲居无人之处。身行不净。唐劳其功。不是真行。畏恶不善法。然我今日身行非为不净。亲近闲居之处。诸有身行不净。亲近闲静之处者。此非我之所有。所以然者。我今身行清净。诸阿罗汉身行清净者。乐闲居穴处。我最为上首。如是。婆罗门。我自观身所行清净。乐闲居之处。倍复喜悦。
我尔时便作是念。诸有沙门.婆罗门意行不清净。命不清净。亲近闲居无人之处。彼虽有此行。犹不真正。恶不善法彼皆悉备具。此非我有。所以然者。我今所行身.口.意.命清净。有沙门.婆罗门身.口.意.命清净。乐在闲居清净之处。彼则我所有。所以然者。我今所行身.口.意.命清净。诸有阿罗汉身.口.意.命清净者。乐在闲静之处。我最为上首。如是。婆罗门。当我身.口.意.命清净。在闲静之处时。倍增喜悦。
尔时。我便作是念。是谓沙门.婆罗门多所畏惧。处在闲静之处。尔时便畏惧恶不善法。然我今日永无所畏。在无人闲静之处。谓诸沙门.婆罗门有畏惧之心。在闲静处。谓彼非我有。所以然者。我今永无畏惧。在闲静之处而自游戏。诸有畏惧之心在闲居者。此非我也。所以然者。我今以离苦患。不与此同也。如是。婆罗门。我观此义已。无有恐怖。增于喜悦。
诸有沙门.婆罗门毁彼自誉。虽在闲居之处。犹有不净之想。然我。梵志。亦非毁他。复非自誉。诸有自叹复毁他者。此非我有。所以然者。我今无有慢故。诸贤圣无有慢者。我最为上首。我观此义已。倍复喜悦。
诸有沙门求于利养。不能自休。然我今日无有利养之求。所以然者。我今无求于人。亦同知足。然我知足之中。我最为上首。我观此义已。倍复欢喜。
诸有沙门.婆罗门心怀懈怠。不勤精进亲近闲静之处。彼非我有。所以然者。我今有勇猛之心。故中不懈惓。诸有贤圣勇猛之心者。我最为上首也。我自观此义已。倍增欢喜。
我尔时复作是念。诸有沙门.婆罗门多诸忘失。居在闲处。虽有此行。犹有恶不善法。然我今日无有诸忘失。设复。梵志。有忘失之人者。彼非我有。诸有贤圣之人不忘失者。我最为上首。我今观此义已。在闲居处。倍增欢喜。
尔时。我复作是念。诸有沙门.婆罗门意乱不定。彼便有恶不善法。与恶行共并。然我今日意终不乱。恒若一心。诸有乱意心不定者。彼非我有。所以然者。我恒一心。设有贤圣心一定者。我最为上首。我今观此已。虽居闲静之处。倍增欢喜。
我尔时复作是念。诸有沙门.婆罗门愚痴闇冥亦如群羊。彼人便有恶不善法。彼非我有。然我今日恒有智慧。无有愚痴。处在闲居。设有如此行者。彼是我有。我今智慧成就。诸有贤圣智慧成就者。我最为上首。我今观此义已。虽在闲居。倍增欢喜。
我当在闲居之中时。设使树木摧折.鸟兽驰走。尔时我作是念。此是大畏之林。尔时复作是念。设使畏怖来者。当求方便。不复使来。若我经行有畏怖来者。尔时我亦不坐卧。要除畏怖。然后乃坐。设我住时有畏怖来者。尔时我亦非经行。亦复不坐。要使除其畏怖。然后乃坐。设我坐时有畏怖来者。我不经行。要除畏怖。然后乃坐。若我卧时有畏怖来者。尔时我亦非经行。亦复不坐。要使除其畏怖。然后乃卧。
梵志当知。诸有沙门.婆罗门日夜之中不解道法。我今说彼人极为愚惑。然我。梵志。日夜之中解于道法。加有勇猛之心。亦不虚妄。意不错乱。恒若一心。无贪欲想。有觉.有观。念持喜.乐。游于初禅。是谓。梵志。是我初心于现法中而自娱乐。若除有觉.有观。内有欢喜。兼有一心。无觉.无观。定念喜。游于二禅。是谓。梵志。第二之心于现法中而得欢乐。我自观知内无念欲。觉身快乐。诸贤圣所希望。护念欢乐。游于三禅。是谓。梵志。第三之心。若复苦乐已除。无复忧喜。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是谓。梵志。第四增上之心。而自觉知游于心意。
当我在闲居之时。有此四增上之心。我以此三昧之心。清净无瑕秽。亦无结使。得无所畏。自识宿命无数劫事。尔时。我忆宿命之事。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成败之劫。皆悉分别。我曾生彼。字某.名某。食如是之食。受如是苦乐。从彼终而此间生。死此生彼。因缘本末。皆悉明了。
梵志当知。我初夜时而得初明。除其无明。无复闇冥。心乐闲居而自觉知。复以三昧心无瑕秽。亦无结使。心意在定。得无所畏。复知众生生者.死者。我复以天眼观众生类。生者.死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行善恶。皆悉分别。诸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诽谤贤圣。恒怀邪见。与邪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有众生身行善行。口修善行。意修善行。不诽谤贤圣。恒修正见。与正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死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其行本。皆悉知之。
梵志当知。若中夜时得第二明。无复闇冥。而自觉知乐于闲居。我复以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结使。心意得定。得无所畏。得尽漏心。亦知此苦如实不虚。当我尔时得此心时。欲漏.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以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是谓。梵志。我后夜时得第三明。无复闇冥。云何。梵志。颇有此心。如来有欲心.嗔恚心.愚心。未尽在闲居之处。梵志。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如来今日诸漏永除。恒乐闲居。不在人间。然我今日观此义已。乐闲居之处。云何为二。又自游闲居之处。兼度众生。不可称计。
尔时。生漏梵志白佛言。以为众生愍度一切。梵志复白佛言。止。止。世尊。所说过多。犹如偻者得申。迷者得道。盲者得眼目。在闇见明。如是。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而为说法。我今归佛.法.众。自今以后受持五戒。不复杀生。为优婆塞。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深瞿师园中。过去四佛所居之处。
尔时。王优填及五百女人舍弥夫人等。欲诣园观游戏。当于尔时。舍卫城中有一比丘。便作是念。与世尊别久。欲往礼敬.承受.问讯。尔时。彼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后。除去衣钵坐具。又以神足飞在虚空。往诣拘深园中。尔时。彼比丘还舍神足。往诣林中。在一闲静之处。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
尔时。舍弥夫人将五百女人等。往到此林。是时。舍弥夫人遥见比丘以道神足在树下坐。见已。往至比丘前。头面礼足。在前叉手而住。及五百夫人皆悉头面礼足。亦复叉手而围绕之。
尔时。优填王遥见五百女人叉手。绕此比丘而住。见已。便作是念。此中必当有群鹿。若当有杂兽。必然不疑。尔时。王乘马急走。往诣女人聚中。
是时。舍弥夫人遥见王来。便作是念。此优填王极为凶恶备。能取此比丘害之。是时。夫人举右手白王曰。大王当知。此是比丘。勿复惊怖。
是时。王即下马舍弓。来至比丘所。谓比丘言。比丘。与我说法。
是时。彼比丘即举眼仰观王。默然不语。
尔时。王复语比丘曰。速与我说法。
尔时。比丘复举眼仰观王已。默然不语。
是时。王复作是念。我今可问禅中间事。若当与我说者。当供养之。尽其形寿。施与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设不与我说者。当取杀之。尔时。王复语比丘言。比丘。与我说法。尔时。彼比丘亦默然不对。
尔时。树神即知其心。便遥化作鹿群。欲乱王耳目。使起异想。是时。王遥见鹿已。便作是念。今且舍此沙门。沙门竟当何所至凑。即乘马往射群鹿。
是时。夫人白道人曰。比丘。今为所诣。
比丘曰。欲至四佛住处往觐世尊。
夫人白言。比丘。今正是时。速往所在。勿复住此。为王所害者。罪王甚重。
是时。彼比丘即从坐起。收摄衣钵。飞在虚空。远逝而去。是时。夫人见道人在虚空中高飞而去。便遥语王曰。唯愿大王观此比丘有大神足。今在虚空踊没自在。今此比丘尚有此力。何况释迦文佛而可及乎。
是时。彼比丘到瞿师园中。还舍神足。以常凡法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比丘曰。云何。比丘。在舍卫城劳于夏坐乎。随时乞食不亦惓耶。
比丘曰。我在舍卫城实无所惓。
佛语比丘。今日何故来至此间。
比丘白佛。故来觐尊。问讯起居。
世尊告曰。汝今见我及见此四佛住处耶。汝今得脱王手甚为大奇。汝何为不与王说法。又复优填王作是言。比丘。今当为我说法。汝今何故不为我说法。若当比丘与王说法者。优填王极怀欢喜。已有欢喜。尽其形寿供养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
是时。比丘白佛言。时。王欲问禅中间事。是故不报此义耳。
世尊告曰。汝比丘。何故不与王说禅中间事。
比丘报曰。优填王用此禅为本。怀凶暴无有慈心。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与欲相应。三毒炽盛。没在深渊。不睹正法。习惑无知。诸恶普集。行于憍慢。依王力势。贪著财宝。轻慢世人。盲无有眼。此人复用禅为。夫禅定法。诸法中妙。难可觉知。无有形相。非心所测。此非常人所及。乃是智者所知。以是之故。不与王说法。
是时。世尊告曰。若有朽故之衣。要须浣之乃净。极盛欲心。要当观不净之想。然后乃除。若嗔恚盛者。以慈心除之。愚痴之闇。以十二缘法然后除尽。比丘。何故不与优填王说法。设当与说法者。王极欢喜。正使极盛之火犹可灭之。何况人哉。尔时。彼比丘默然不语。
尔时。佛告比丘。如来处世。甚奇。甚特。设天.龙.鬼神.干沓和问如来义者。吾当与说之。若使国王.大臣.人民之类问如来义者。亦当与说之。若刹利四姓来问义者。亦当与说之。所以然者。今日如来得四无所畏。说法无有怯弱。亦得四禅。于中自在。兼得四神足。不可称计。行四等心。是故如来说法无有怯弱。非罗汉.辟支佛所能及也。是故如来说法亦无有难。汝今。诸比丘。当求方便。行四等心。慈.悲.喜.护。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所以然者。若比丘所为众生善知识。遇。及一切父母知亲。尽当以四事教令知法。云何为四。一者当恭敬于佛。是时如来者。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度人无量。当求于法。修行正真之法。除秽恶之行。此是智者之所修行。复当方便供养众僧。如来众者。恒共和合。无有诤讼。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所谓四双八辈.十二贤士。此是如来圣众。可尊.可贵。世间无上福田。复当劝助使行贤圣法.律。无染无污。寂静无为。若有比丘欲行道者。普共行此四事之法。所以然者。法之供养三尊。最尊.最上。无能及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事行迹。云何为四。有乐行迹所行愚惑。此名初行迹。复有乐行迹所行速疾。复有苦行迹所行愚惑。复有苦行迹所行速疾。
彼云何名为乐行迹所行愚惑。或有一人贪欲炽盛。嗔恚.愚痴炽盛。所行甚苦。不与行本相应。彼人五根愚闇亦不捷疾。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慧根.定根。若以愚意求三昧尽有漏者。是谓名为乐行迹钝根得道者也。
彼云何名为乐根行迹速疾。或有一人无欲.无淫。然于贪欲。恒自偏少不殷勤。为嗔恚.愚痴极为减少。五根捷疾无有放逸。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五根。然得五根成于三昧。尽有漏成无漏。是谓名为利根行于道迹也。
彼云何名为苦行迹行于愚惑。或有一人淫意偏多。嗔恚.愚痴炽盛。彼以此法而自娱乐。尽有漏成无漏。是谓名为苦行迹钝根者也。
云何苦行迹行于速疾。于是。或有一人少欲少淫。无有嗔恚。亦不起想。行此三法。尔时。有此五根。无有缺漏。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为五。彼以此法得三昧。尽有漏成无漏。是谓苦行迹利根者也。
是谓比丘有此四行迹。当求方便。舍前三行迹。后一行者当共奉行。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以得便成道。久存于世。所以然者。不可以乐求乐。由苦然后成道。是故。诸比丘。恒以方便。成此行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四梵志皆得五通。修行善法。普集一处。作是论议。此伺命来时不避豪强。各共隐藏。使伺命不知来处。
尔时。一梵志飞在空中。欲得免死。然不免其死。即在空中而命终。第二梵志复入大海水底。欲得免死。即于彼命终。彼第三梵志欲得免死。入须弥山腹中。复于中死。彼第四梵志入地至金刚际。欲得免死。复即彼而命终。
尔时。世尊以天眼观见四梵志。各各避死。普共命终。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止不受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是。比丘。有梵志四人集在一处。欲得免死。各归所奔。故不免死。一人在空。一人入海水。一人入山腹中。一人入地。皆共同死。是故。诸比丘。欲得免死者。当思惟四法本。云何为四。一切行无常。是谓初法本。当念修行。一切行苦。是谓第二法本。当共思惟。一切法无我。此第三法本。当共思惟。灭尽为涅槃。是谓第四法本。当共思惟。如是。诸比丘。当共思惟此四法本。所以然者。便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此是苦之元本。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成此四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三十三天有四园观。诸天于中而自娱乐。五乐自娱。云何为四。难檀槃那园观.粗涩园观.昼夜园观.杂种园观。然四园之内有四浴池。极冷浴池.香味浴池.轻便浴池.清彻浴池。云何为四。一者难陀浴池。二名难陀顶浴池。三名苏摩浴池。四名欢悦浴池。
比丘当知。四园之内有此四浴池。令人身体香洁无有尘垢。何以故名为难檀槃那园。若三十三天入难檀槃那园已。心性喜悦。不能自胜。于中而自娱乐。故名为难檀槃那园。
复以何故名为粗涩园观。若三十三天入此园中已。身体极粗。犹如冬时以香涂身。身体极粗。此亦如是。若三十三天入此园中已。身体极粗不与常同。以是之故。名为粗涩园观。
复以何故名为昼夜之园。若使三十三天入此园中已。尔时诸天颜色各异。作若干种形体。犹如妇女著种种衣裳。不与本形同。此亦如是。若三十三天入此园中已。作若干种色不与本同。以是故名为昼夜之园。
复以何故名为杂种之园。尔时。最尊之天及中天.下天。入此园已。皆同一类。设复最下之天大不得入余三园中。犹如转轮圣王所入之园。余王不复得入园中浴洗。人民之类正可得遥见耳。此亦如是。若最尊神天所入园中浴洗。余小天不复得入。是故名为杂种浴池。
复以何故名为难陀浴池。若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极怀欢悦。是故名为难陀浴池。
复以何故名为难陀顶浴池。若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两两捉手摩其顶而浴洗。正使天女亦复如是。以是之故。名为难陀顶浴池。
复以何故名为苏摩浴池。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尔时诸天颜貌。尽同人色。无有若干。是故名为苏摩浴池。
复以何故名为欢悦浴池。若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尽无憍慢上下之想。望意偏少。尔时尽同一心而浴洗。故名为欢悦浴池。是谓。比丘。有此因缘。便有此之名。
今如来正法之中亦复如是。有四园之名。云何为四。一者慈园。二者悲园。三者喜园。四者护园。是谓。比丘。如来正法之中有此四园。
复以何故名为慈园。比丘当知。由此慈园生梵天上。从梵天终。当生豪尊之家。饶财多宝。恒有五乐自娱。未曾离目。以是之故。名为慈园。
复以何故名为悲园。比丘当知。若能亲近悲解脱心。生梵光音天。若来生人中。生豪族家。无有嗔恚。亦饶财多宝。故名为悲园。
复以何故名为喜园。若能亲近喜园者。生光音天.若来生人间。国王家生。恒怀欢喜。故名为喜园。
复以何故名为护园。若有人亲近护者。生无想天。寿八万四千劫。若复来生人中。当生中国家。亦无嗔恚。恒护一切非法之行。以是故名为护园。
比丘当知。如来正法之中有此四园。使诸声闻得游戏其中。然如来此四园之中有四浴池。使我声闻于中洗浴而自游戏。尽有漏成无漏。无复尘垢。云何为四。一名有觉有观浴池。二名无觉无观浴池。三名护念浴池。四名无苦无乐浴池。
以何等故名为有觉有观浴池。若有比丘得初禅已。于诸法中恒有觉.观。思惟诸法。除去结缠。永无有余。以是之故。名为有觉有观。
复以何故名为无觉无观浴池。若有比丘得二禅已。灭有觉.有观。以禅为食。以是故名之为无觉无观。
复以何故名为护念浴池。若比丘得三禅已。灭有觉.有观。无觉.无观。恒护念三禅。以是之故。名为护念浴池。
复以何故名为不苦不乐浴池。若有比丘得四禅已。亦不念乐。复非念苦。亦不念过去当来之法。但用心于现在法中。以是之故。名为不苦不乐浴池。
是故。诸比丘。如来正法之中有此四浴池。使我声闻于中洗浴。灭二十一结。度生死海。入涅槃城。是诸比丘。若欲度此生死海者。当求方便。灭二十一结。入涅槃城。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四大毒蛇极为凶暴。举著一函中。若有人从四方来。欲令活.不求死。欲求乐.不求苦。不愚不闇。心意不乱。无所系属。
是时。若王.若王大臣唤此人而告之曰。今有四大毒蛇极为凶暴。汝今当随时将养沐浴令净。随时饮食无令使乏。今正是时。可往施行是时。彼人心怀恐惧。不敢直前。便舍。驰走莫知所凑深。复重告彼人作是语。今使五人皆持刀剑而随汝后。其有获汝者。当断其命。不足稽迟。
是时。彼人畏四大毒蛇。复畏五人捉持刀剑者。驰走东西。不知如何。复告彼人曰。今复使六怨家使随汝后。其有得者当断其命。欲所为者可时办之。是时。彼人畏四大毒蛇。复畏五人持刀杖者。复畏六怨家。便驰走东西。彼人若见空墟之中。欲入中藏。若值空舍。若破墙间无坚牢处。若见空器。尽无所有。若复有人与此人亲友。欲令免济。便告之曰。此间空闲之处多诸贼寇。欲所为者今可随意。
是时。彼人复畏四大毒蛇。复畏五人持刀杖者。复畏六怨家。复畏空墟村中。便驰走东西。彼人前行。若见大水极深且广。亦无人民及桥梁可度得至彼岸。然复彼人所立之处多诸恶贼。是时。彼人作是思惟。此水极为深广。饶诸贼寇。当云何得度彼岸。我今可集聚材木草蘘作筏。依此筏从此岸得至彼岸。是时。彼人便集薪草作筏已。即得至彼岸。志不移动。
诸比丘当知。我今作喻。当念解之。说此义时。为有何义。言四毒蛇者。即四大是也。云何为四大。所谓地种.水种.火种.风种。是谓四大。五人持刀剑者。此是五盛阴也。云何为五。所谓色阴.痛阴.想阴.行阴.识阴是也。六怨家者。欲爱是也。空村者。内六入是也。云何为六。所谓六入者。眼入.耳入.鼻入.口入.身入.意入。
若有智慧者而观眼时。尽空无所有。亦不牢固。若复观耳.鼻.口.身.意时。尽空无所有。皆虚.皆寂。亦不牢固。云水者。四流是也。云何为四。所谓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大筏者。贤圣八品道是也。云何为八。正见.正治.正语.正方便.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是谓贤圣八品道也。水中求度者。善权方便精进之力也。此岸者。身邪也。彼岸者。灭身邪也。此岸者。阿阇世国界也。彼岸者。毗沙王国界也。此岸者。波旬国界也。彼岸者。如来之境界也。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舍卫城中有一优婆塞。而命终还生舍卫城中大长者家。最大夫人妊身。尔时。世尊以天眼观。清净无瑕秽。见此优婆塞生舍卫城中最富长者家。即于其日。复有梵志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尔时世尊亦以天眼观。复即以其日。阿那邠邸长者命终。生善处天上。是时世尊亦以天眼观。即其日。有一比丘而取灭度。世尊亦以天眼观见。
尔时。世尊见此四事已。便说斯偈。
若人受胞胎 恶行入地狱
善者生天上 无漏入涅槃
贤者今受胎 梵志入地狱
须达生天上 比丘取灭度
是时。世尊从静室起。诣普集讲堂而就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事。若人能修行者。身坏命终。得生人中。云何为四。所谓身.口.意.命清净无瑕秽者。若命终时得生人中。
若复。比丘。更有四法。有人习行者。入地狱中。云何为四。所谓身.口.意.命不清净。是谓。比丘。有此四法。若有人亲近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复次。比丘。复有四法。习修行者。生善处天上。云何为四。惠施.仁爱.利人.等利。是谓。比丘。有人行此法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复次。比丘。更有四法。若有人修行者。身坏命终。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云何为四。有觉有观禅.无觉无观禅.护念禅.苦乐灭禅。是谓比丘有四事法。若有人习行者。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是故。诸比丘。若有族姓子.四部之众。欲生人中者。当求方便。行身.口.意.命清净。若得生天上者。亦当求方便。行四恩。若得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亦当求方便。行四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城外林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未成佛道时。尔时依彼大畏山而住。是时彼山。其有欲心.无欲心入中者衣毛皆竖。若复极盛热时。野马纵横。露其形体而坐。夜便入深林中。若复极寒之日。风雨交流。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
我尔时。正能诵一偈。昔所未闻。昔所未见也。
澹淡夜安 大畏山中
露其形体 是我誓愿
若我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尔时。若案吒村人来取木支。著我耳中。或著鼻中。或有唾者。或有溺者。或以土坌其身上。然我尔时。终不起意。向彼人民。尔时。有此护心。尔时。有牦牛之处。设见犊子屎。便取食之。若无犊子屎者。便取大牛屎食之。尔时。食此之食。我复作是念。今用食为。乃可终日不食。时我以生此念。诸天便来到我所。而作是言。汝今勿复断食。若当断食者。我当以甘露精气相益。使存其命。尔时。我复作是念。今以断食。何缘复使诸天送甘露与我。今身将有虚诈。是时。我复作是念。今可食麻米之余。
尔时。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亦不成就我头。尔时亦复如是。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皆由不食故也。亦如深水之中星宿现中。尔时。我眼亦复如是。皆由不食故。犹如故车败坏。我身亦复如是。皆悉败毁不可承顺。亦如骆驼脚迹。两尻亦复如是。若我以手按摩腹时。便值脊骨。若按脊时。复值腹皮。身体羸弱者。皆由不食故。
我尔时。复以一麻一米。以此为食。竟无所益。亦复不得上尊之法。若我意中欲大小便者。即便倒地不能自起居。是时。诸天见已。便作是说。此沙门瞿昙以取灭度。或复有诸天。而作是说。此沙门未命终。今必命终。或复有诸天。而作是说。此沙门亦非命终。此沙门实是阿罗汉。夫罗汉之法有此苦行。
我尔时。犹有神识。知外来机趣。时。我复作是念。今可入无息禅中。便入无息禅中。数出入息。我今以数出入息。觉知有气从耳中出。是时风声如似雷鸣。尔时。复作是念。我今闭口塞耳。使息不出。息以不出。是时内气便从手脚中出。正使气不得从耳.鼻.口出。尔时内声如似雷吼。我尔时亦复如是。是时神识犹随身回。
是时。复作是念。我宜更入无息禅中。是时。尽塞诸孔之息。我以塞诸出入息。是时。便患头额痛。如似有人以钻钻头。我亦如是极苦头痛。尔时。我故有神识。尔时我复作是念。我今更可坐禅。息气不得出入。尔时。我便塞出入息。是时诸息尽集腹中。尔时。息转时极为少类。犹如屠牛之家。以刀杀牛。我亦如是。极患苦痛。亦如两健人共执一劣人于火上炙。极患疼痛不可堪忍。我亦如是。此苦疼痛不可具陈。尔时。我犹有神识存。当我尔时坐禅之日。形体不作人色。其中有人见已。而作是说。此沙门颜色极黑。有人见已。而作是说。此沙门颜色似终。比丘当知。我六年之中作此苦行。不得上尊之法。
尔时。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尔时我便食一果。当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节离散不能扶持。比丘当知。尔时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枣耳。尔时。我复作是念。非我成道之本。故当更有余道。尔时。我复作是念。我自忆昔日。在父王树下无淫.无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无觉.无观。游于二禅。念清净无有众想。游于三禅。无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获。或卧荆棘之上。或卧板木铁钉之上。或悬鸟身体远地。两脚在上而头首向地。或交脚[跳-兆+存]踞。或养长须发未曾揃除。或日暴火炙。或盛冬坐冰。身体没水。或寂寞不语。或时一食。或时二食。或时三食.四食。乃至七食。或食菜果。或食稻麻。或食草根。或食木实。或食花香。或食种种果蓏。或时裸形。或时著弊坏之衣。或著莎草之衣。或著毛毳之衣。或时以人发覆形。或时养发。或时取他发益戴。如是。比丘。吾昔苦行乃至于斯。然不获四法之本。云何为四。所谓贤圣戒律难晓难知。贤圣智慧难晓难知。贤圣解脱难晓难知。贤圣三昧难晓难知。是谓。比丘。有此四法。吾昔苦行不获此要。
尔时。我复作是念。吾今要当求无上之道。何者是无上之道。所谓向四法是也。贤圣戒律.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贤圣解脱。尔时。我复作是念。不可以此羸劣之体。求于上尊之道。多少食精微之气。长育身体。气力炽盛。然后得修行道。当食精微之气。时五比丘舍我还退。此沙门瞿昙性行错乱。以舍真法而就邪业。
当我尔时。即从坐起。东向经行。是时。我复作是念。过去久远恒沙诸佛。成道之处为在何所。是时。虚空神天住在上。而语我曰。贤士当知。过去恒沙诸佛世尊。坐于道树清凉荫下而得成佛。时。我复作是念。为坐何处得成佛道。坐耶。立耶。是时。诸天复来告我。而作是说。过去恒沙诸佛世尊。坐于草蓐。然后成佛。
是时。去我不远。有吉祥梵志在侧刈草。即往至彼。问。汝是何人。为名何等。为有姓耶。梵志报曰。我名吉祥。其姓弗星。我尔时语彼人曰。善哉。善哉。如是姓字。世之希有。姓名不虚。必成其号。当使现世吉无不利。生.老.病.死。永使除尽。汝姓弗星。与我共同。吾今欲所求。见惠少草。吉祥问曰。瞿昙。今日用斯草为。尔时。我报吉祥曰。吾欲敷树王下求于四法。云何为四。所谓贤圣戒律.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贤圣解脱。
比丘当知。尔时。吉祥躬自执草诣树王所。吾即坐其上。正身正意。结加趺坐。计念在前。尔时。贪欲意解。除诸恶法。有觉.有观。游志初禅。有觉.有观除尽。游志二.三禅。护念清净。忧喜除尽。游志四禅。我尔时以清净之心。除诸结使。得无所畏。自识宿命无数来变。我便自忆无数世事。或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百千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无数成败之劫。我曾死此生彼。从彼命终而来生此。无其本末因缘所从。忆如此无数世事。
我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终者。善趣.善色。恶趣.恶色。若好.若丑。随其行本。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修恶行。口修恶行。意修恶行。诽谤贤圣。造邪业本。与邪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有众生之类。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与正见相应。身坏命终。生于人间。是谓此众生身.口.意行无有邪业。我以三昧之心清净无瑕秽。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即成无上正真之道。
若使比丘。或有沙门.婆罗门明了诸趣。然此趣无本吾昔未始不行。除一净居天上不来此世。或复沙门.婆罗门当可所生之处。然我不生者。则非其宜。已生净居天。不复来此世间。卿等以得贤圣戒律。我亦得之。贤圣三昧。卿等亦得。我亦得之。贤圣智慧。卿等亦得。我亦得之。贤圣解脱。卿等亦得。我亦得之。贤圣解脱知见。卿等亦得。我亦得之。以断胞胎之根。生死永尽。更不复受胞胎。
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成就四法。所以然者。若比丘得此四法者。成道不难。如我今日成无上正真之道。皆由四法而得成果。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久远。三十三天释提桓因及将诸玉女。诣难檀槃那园游。
是时。有一天人便说此偈。
不见难檀园 则不知有乐
诸天之所居 无有过是者
是时。有天语彼天言。汝今无智不能分别正理。忧苦之物。反言是乐。无牢之物。而言是牢。无常之物。反言是常。不坚要之物。复言坚要。所以然者。汝竟不闻如来说偈乎。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必不死 此灭最为乐
彼有此义。又有此偈。云何方言此处最为乐耶。
汝今当知。如来亦说有四流法。若一切众生没在此流者。终不得道。云何为四。所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
云何名为欲流。所谓五欲是也。云何为五。所谓若眼见色起眼色想。若耳闻声起识想。若鼻嗅香起识想。若舌知味起识想。若身知细滑起识想。是谓名为欲流。
云何名为有流。所谓有者。三有是也。云何为三。所谓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谓名为有流也。
云何名为见流。所谓见流者。世有常.无常。世有边见.无边见。彼身彼命.非身非命。有如来死无如来死。若有如来死无如来死。亦非有如来死亦非无如来死。是谓名为见流。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习.不知尽.不知道。是谓名为无明流。天子当知。如来说此四流。若有人没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是时。彼天闻此语已。犹如力士屈申臂顷。从三十三天没。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彼天而白我言。善哉。世尊。快说此语。如来乃说四流。若凡夫之人不闻此四流者。则不获四乐。云何为四。所谓休息乐.正觉乐.沙门乐.涅槃乐。若凡夫之人不知此四流者。不获此四乐。作是语已。我复告曰。如是。天子。如汝所言。若不觉此四流。则不觉此四乐。
我时与彼天人渐渐共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出要为乐。尔时。天人以发欢喜之心。是时。我便广演说四流之法。及说四乐。尔时。彼天专心一意。思惟此法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我今亦说此四法.四乐。便得四谛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无常想。当广布无常想。已修无常想。广布无常想。断欲界爱.色爱.无色爱。尽断无明。尽断憍慢。犹如燎烧草木。皆悉除尽。此亦如是。若修无常想。尽除断一切诸结。所以然者。往昔久远有一天子。将五百玉女前后导从。出游难檀槃那园中戏庐。转诣迦尼树下五欲自娱乐。时。彼天子登树游戏。心意错乱。并复采华。即便堕树而命终。生此舍卫城中大长者家。是时。五百玉女椎胸唤呼。不能自胜。
我尔时。以天眼观见天子。而命终生舍卫城中大长者家。经八.九月便生男儿。端正无双。如桃华色。是时。长者子渐渐长大。父母便求妇处。取妇未久便复命终。生大海中。作龙蛇形。是时。彼长者居门大小。追慕号哭。痛毒伤心。是时。彼龙复为金翅鸟所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时。诸龙女追慕情切。实不可言。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彼天采华时 心意乱不宁
犹水飘村落 悉没不得济
是时玉女众 围绕而啼哭
颜貌极端正 爱华而命终
人中亦啼哭 失我穷肠子
寻复取命终 无常之所坏
龙女随后追 诸龙皆共集
七头极勇猛 金翅之所害
诸天亦愁忧 人中亦复尔
龙女亦愁忧 地狱受苦痛
四谛之妙法 如实而不知
有生亦有死 不脱长流海
是故当起想 修诸清净法
必当离苦恼 更不受有患
是故。诸比丘。常当修行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断色爱.无色爱。亦断憍慢。无明永尽无余。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目连弟子.阿难弟子二人共谈。我等二人同声经呗。谁者为胜。
是时。众多比丘闻此二人各各共论。闻已。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言。今有二人共论。我等二人共诵经呗。何者为妙。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呼此二比丘使来。
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比丘从佛受教。即往至彼二人所。语彼二人曰。世尊唤卿。
是时。二人闻比丘语已。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世尊告二人曰。汝等愚人实有此语。我等共诵经呗。何者为妙。
二人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汝等颇闻我说此法共竞诤乎。如此之法。何异梵志。
诸比丘对曰。不闻如来而说此法。
世尊告曰。我由来不与诸比丘而说此法。当诤胜负耶。然我今日所说法。欲有降伏。有所教化。若有比丘受法之时。当念思惟四缘之法。意与契经.阿毗昙.律共相应不。设共相应者。当念奉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多诵无益事 此法非为妙
犹算牛头数 非此沙门要
若少多诵习 于法而行法
此法极为上 可谓沙门法
虽诵千章 不义何益 不如一句
闻可得道 虽诵千言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可得道 千千为敌
一夫胜之 未若自胜 已忍者上
是故。诸比丘。自今以后。未复诤讼有胜负心。所以然者。念当降伏一切人民。若复比丘有胜负心。共诤讼心而共竞者。即以法.律治彼。比丘。以是之故。当自修行。
是故。二比丘闻佛此语已。即从坐起。礼世尊足。而求悔过。自今已后。更不复为。唯愿世尊受其悔过。
世尊告曰。大法之中快得改过。自知有诤竞之心。听汝悔过。诸比丘。更莫复尔。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上.坐.行迹 无常.园观池
无漏.无息.禅 四乐.无诤讼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善聚品第三十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聚。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善聚。所谓五根是也。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比丘。有此五根。若有比丘修行五根者。便成须陀洹。得不退转法。必成至道。转进其行成斯陀含。而来此世尽其苦际。转进其道成阿那含。不复来此世。即复取般涅槃。转进其行。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言善聚者。即五根是也。所以然者。此最大聚。众聚中妙。若不行此法者。则不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如来.至真.等正觉也。若得此五根者。便有四果.三乘之道。言善聚者。此五根为上。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行此五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不善之聚。汝等当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不善聚。所谓五盖。云何为五。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是谓名为五盖。欲知不善聚者。此名为五盖。所以然者。比丘当知。若有此五盖。便有畜生.饿鬼.地狱之分。诸不善法皆由此起。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灭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如来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
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以见佛形像已。发欢喜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以见如来形像已。三自称号。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以此因缘得好音声。复以何因缘多财饶宝。缘彼见如来而作大施。散华.然灯。及余所施之物。以此因缘获大财宝。复以何因缘生长者家。若见如来形已。心无染著。右膝著地。长跪叉手。至心礼佛。以此因缘生长者家。复以何因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诸佛世尊常法。诸有众生。以五事因缘礼如来者。便生善处天上。是谓。比丘。有此五因缘礼佛功德。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礼佛者。当求方便。成此五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屋舍有两门相对。有人在中住。复有人在上住。观其下出入行来皆悉知见。我亦如是。以天眼观众生之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
若复有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行正见法与等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名众生行善。若复有众生。行此善法不造恶行。身坏命终。来生人中。若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命终之后。生饿鬼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与邪见相应。命终之后。生畜生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诽谤贤圣。命终之后。生地狱中。
是时。狱卒将此罪人示阎罗王。并作是说。大王当知。此人前世身意行恶。作诸恶行已。生此地狱中。大王。当观此人以何罪治。是时。阎罗王渐与彼人私问其罪。告彼人曰。云何。男子。汝本前世为人身时。不见人有生者得作人身。处胎之时极为困厄。痛实难处。及其长大。将养乳哺。沐浴身体耶。是时。罪人报曰。实见。大王。阎罗王曰。云何。男子。汝自不知生法之要行耶。身.口.意法修诸善趣。罪人报曰。如是。大王。如大王教。但为愚惑。不别善行。阎罗王曰。如卿所说。其事不异。亦复知卿不作身.口.意行。但为今日。当究汝放逸罪行。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之所为也。本自作罪。今自受报。是时。阎罗王先问其罪。却敕治之。
次复第二天使问彼人曰。汝本为人时。不见老人形体极劣。行步苦竭。衣裳垢坌。进止战掉。气息呻吟。无复少壮之心。是时。罪人报曰。如是。大王。我已见之。阎罗王报曰。汝当自知。我今亦有此形老之法。为老所厌。当修其善行。罪人报曰。如是。大王。尔时。实不信之。阎罗王报曰。我实知之。汝不作身.口.意行。今当治汝罪。使后不犯。汝所作恶。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人民所造。汝今自造其罪。当自受报。是时。阎罗王以此第二天使约敕已。
复以第三天使告彼人曰。汝前身作人时。不见有病人乎。卧在屎尿之上。不能自起居。罪人报曰。如是。大王。我实见之。阎罗王曰。云何。男子。汝不自知。我亦当有此病。不免此患。罪人报曰。实尔。大王。我实不见之。阎罗王曰。我亦知之。愚惑不解。我今当处汝罪。使后不犯此之罪行。非父.非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之所造作。是时。阎罗王以此教敕已。
复以第四天使告彼人曰。云何。男子。身如枯木。风去火歇而无情想。五亲围绕而号哭。罪人报曰。如是。大王。我已见之。阎罗王曰。汝何故不作是念。我亦当不免此死。罪人报曰。实尔。大王。我实不觉。阎罗王曰。我亦信汝不觉此法。今当治汝使后不犯。此不善之罪。非父.非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人民所造。汝本自作。今自受罪。
是时。阎罗王复以第五天使告彼人曰。汝本为人时。不见有贼穿墙破舍。取他财宝。或以火烧。或道路隐藏。设当为国王所擒得者。或截手足。或取杀之。或闭著牢狱。或反缚诣市。或使负沙石。或取倒悬。或攒箭射。或以融铜而灌其身。或以火炙。或剥其皮还使食之。或开其腹以草擆之。或以汤中煮之。或以刀斫轮轹其头。或以象脚蹈杀。或著标头乃至于死。罪人报曰。我实见之。阎罗王曰。汝何故私盗他物。情知有事何为犯之。如是。大王。我实愚惑。阎罗王曰。我亦信汝所言。今当治汝罪。使后不犯。此之罪者。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人民所为。自作其罪。还自受报。
是时。阎罗王以问罪已。便敕狱卒。速将此人往著狱中。是时。狱卒受王教令。将此罪人往著狱中。地狱左侧极为火然。铁城.铁廓。地亦铁作。有四城门极为臭处。如似屎尿所见染污。刀山.剑树围绕四面。复以铁疏笼而覆其上。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四壁四城门 广长实为牢
铁笼之所覆 求出无有期
彼时铁地上 火然极为炽
壁方百由旬 洞然一种色
中央有四柱 睹之实恐畏
及其剑树上 铁觜乌所止
臭处实难居 睹之衣毛竖
种种之畏器 隔子有十六
比丘当知。是时。狱卒以若干苦痛[歹*支]打此人。若彼罪人举脚著狱中时。血肉斯尽。唯有骨在。是时。狱卒将此罪人。复以利斧斫其形体。苦痛难计。求死不得。要当罪灭之后。尔乃得脱。彼于人间所作罪业。要使除尽。后乃得出。
是时。彼狱卒将此罪人。缘刀剑树。或上或下。是时。罪人以在树上。便为此铁觜乌所食。或啄其头。取脑食之。或取手脚。打骨取髓。然罪未毕。若罪毕者。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取彼罪人使抱热铜柱坐。前世时。喜淫泆故。故致此罪。为罪所追。终不得脱。是时。狱卒从脚跟拔筋。乃至项中而前挽之。或使车载。或进.或退不得自在。其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取彼罪人。著火山上驱使上下。是时。极为烂尽。然后乃出。是时。罪人由此因缘求死不得。要当使罪除尽。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复取罪人。拔其舌掷著背后。于中受苦不可称计。求死不得。是时。狱卒复取罪人著刀山上。或断其脚。或断其头。或断其手。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复以热大铁叶覆罪人身。如生时著衣。当时苦痛毒为难处。皆由贪欲之故。故致斯罪。是时。狱卒复使罪人。五种作役。驱令偃卧。取其铁钉钉其手足。复以一钉而钉其心。于中受斯苦痛。实不可言。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复取罪人。颠倒其身。举著镬中。时。身至下皆悉烂尽。若还至上亦复烂尽。若至四边亦复烂尽。酸楚毒痛不可称计。现亦烂。不现亦烂。犹如大釜而煮小豆。或上或下。今此罪人亦复如是。现亦烂。不现亦烂。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受罪毕。然后乃出。
比丘当知。或复有时彼地狱中。经历数年。东门乃开。是时。罪人复往趣门。门自然闭。是时。彼人皆悉倒地。于中受苦不可具称。或时。各各自称怨债。我由汝等。不得出门。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者常喜悦 亦如光音天
智者常怀忧 如似狱中囚
是时。大地狱中经历百千万岁。北门复开。是时。罪人复向北门。门便复闭。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是时。彼罪人复经数百万岁。乃复得出。人中所作罪。要当使毕。是时。狱卒复取罪人。以铁斧斫罪人身。经尔许之罪。使令更之。要当使罪苦毕尽。然后乃出。
比丘当知。或复有时彼东门复更一开。是时。彼众生复诣东门。门复自闭而不得出。设复得出。外复有大山。而往趣之。彼入山中。为两山所压犹如压麻油。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苦尽。然后乃出。尔时。彼罪人转得前进。复值热灰地狱。纵广数千万由旬。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毕其罪原。然后乃出。转复前进。次有刀刺地狱。是时。罪人复入此刀刺地狱中。便有大风起。坏此罪人身体筋骨。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罪灭。然后乃出。
次复。有大热灰地狱。是时。罪人复入此大热灰地狱中。形体融烂。受苦无量。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是时。罪人虽得出此热灰地狱。复值刀剑地狱。纵广数千万里。是时。罪人入此刀剑地狱中。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次复。有沸屎地狱。中有细虫。入骨彻髓食此人。虽得出此地狱。前值狱卒。是时。狱卒问罪人曰。卿等欲何所至。为从何来。罪人报曰。我等不知所从来处。亦复不知当何所至。但我等今日极为饥困。意欲须食。狱卒报曰。我等当相供给。是时。狱卒取罪人仰卧。取大热铁丸。使罪人吞之。然罪人受苦不可称计。是时。热铁丸从口下过。肠胃烂尽。受苦难量。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然彼罪人不堪受此苦痛。还复入热屎地狱.刀剑地狱.大热灰地狱。还来经尔许地狱。是时。彼众生不堪受苦。还回头至热屎地狱中。是时。狱卒语彼众生曰。卿等欲何所至。为从何来。罪人报曰。我等不能自知为从何所来。今复不知当何所至。狱卒问曰。今须何物。罪人报曰。我等极渴。欲须水饮。是时。狱卒取罪人仰卧。融铜灌口。使令下过。于中受罪不可具计。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是时。彼人不堪受此苦。还入沸屎地狱.剑树地狱.热灰地狱。还入大地狱中。
比丘当知。尔时。罪人苦痛。难可称计。设彼罪人眼见色者。心不爱乐。设复闻声.嗅香.知味.身更细滑.意知法。皆起嗔恚。所以然者。由本不作善行之报。恒作恶业。故致斯罪。
是时。阎罗王敕彼罪人曰。卿等不得善利。昔在人中受人中福。身.口.意行不与相应。亦不惠施.仁爱.利人.等利。以是之故。今受此苦。此之恶行。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之所为也。诸有众生身.口.意清净。无有沾污。如似光音天。诸有众生作诸恶行。如似地狱中。卿等身.口.意不净。故致斯罪。比丘当知。阎罗王便作是说。我当何日脱此苦难。于人中生。已得人身。便得出家。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阎罗王尚作是念。何况汝等今得人身。得作沙门。是故。诸比丘。常当念行身.口.意行。无令有缺。当灭五结。修行五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东苑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野地敷座。比丘僧前后围绕。佛告阿难曰。汝今于露地速击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
是时。尊者阿难右膝著地。长跪叉手。便说此偈。
净眼无与等 无事而不练
智慧无染著 何等名受岁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阿难曰。
受岁三业净 身口意所作
两两比丘对 自陈所作短
还自称名字 今日众受岁
我亦净意受 唯愿原其过
尔时。阿难复以偈问其义曰。
过去恒沙佛 辟支及声闻
尽是诸佛法 独是释迦文
尔时。佛复以偈报阿难曰。
恒沙过去佛 弟子清净心
皆是诸佛法 非今释迦文
辟支无此法 无岁无弟子
独逝无伴侣 不与他说法
当来佛世尊 恒沙不可计
彼亦受此岁 如今瞿昙法
是时。尊者阿难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升讲堂。手执揵椎。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
尔时。复说此偈。
降伏魔力怨 除结无有余
露地击揵椎 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 度流生死海
闻此妙响音 尽当运集此
尔时。尊者阿难已击揵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何所敕使。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汝随次坐。如来自当知时。是时。世尊坐于草座告诸比丘。汝等尽当坐于草座。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时。诸比丘各坐草座。
是时。世尊默然观诸比丘已。便敕诸比丘。我今欲受岁。我无过咎于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如来说此语已。诸比丘默然不对。是时。复再三告诸比丘。我今欲受岁。然我无过于众人乎。
是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诸比丘众观察如来。无身.口.意过。所以然者。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脱者脱。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无救者为作救护。盲者作眼目。为病者作大医王。三界独尊无能及者。最尊.最上。未起道意者使发道意。众人未寤尊令寤之。未闻法者使令闻之。为迷者作径路。恒以正法。以此事缘。如来无咎于众人。亦无身.口.意过。
是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向如来自陈。然无咎于如来及比丘僧乎。
世尊告曰。汝今。舍利弗。都无身.口.意所作非行。所以然者。汝今智慧无能及者。种种智慧.无量智慧.无边之智.无与等智.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少欲知足。乐静之处。多诸方便。念不错乱。总持三昧。根原具足。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勇悍能忍。所说无恶。不为非法。心性庠序。不行卒暴。犹如转轮圣王最大太子。当绍王位。转于法轮。舍利弗亦如是。转于无上法轮。诸天.世人及龙.鬼.魔.若魔天本所不转。汝今所说。常如法义。未曾违理。
是时。舍利弗白佛言。此五百比丘尽当受岁。此五百人尽无咎于如来乎。
世尊告曰。亦不责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所以然者。此舍利弗大众之中极为清净。无有瑕秽。今此众中最小下坐。得须陀洹道。必当上及不退转法。以是之故。我不怨责此众。
尔时。多耆奢在此众中即从坐起。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欲有所论。
世尊告曰。欲有所说。今正是时。
多耆奢即于佛前叹佛及比丘僧。而说此偈。
十五清净日 五百比丘集
诸结缚悉解 无爱更不生
转轮大圣王 群臣所围绕
普遍诸世界 天上及世间
大将人中尊 为人作导师
弟子乐徒从 三达六通彻
皆是真佛子 无有尘垢者
能断欲爱刺 今日自归命
尔时。世尊可多耆奢所说。是时。多耆奢作是念。如来今日可我所说。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礼佛却退。还就本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造偈弟子。所谓多耆奢比丘是。所说无疑难。亦是多耆奢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应。云何为五。一者华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乐本位。五者玉女违叛。尔时。彼天子愁忧苦恼。捶胸叹息。时。释提桓因闻此天子愁忧苦恼。捶胸叹息。便敕一天子。此何等音声。乃彻此间。
彼天子报言。天子当知。今有一天子。命将欲终。有五死瑞应。一者华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乐本位。五者玉女违叛。
尔时。释提桓因往至彼欲终天子所。语彼天子言。汝今何故愁忧苦恼。乃至于斯。
天子报言。尊者因提。那得不愁忧苦恼。命将欲终。有五死怪。华萎。衣裳垢腻。腋下流汗。不乐本处。玉女违叛。今此七宝宫殿悉当忘失。及五百玉女亦当星散。我所食甘露者今无气味。
是时。释提桓因语彼天子言。汝岂不闻如来说偈乎。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汝今何故愁忧乃至于斯。一切行无常之物。欲使有常者。此事不然。
天子报言。云何。天帝。我那得不愁忧。我今天身清净无瑕秽。光喻日月。靡所不照。舍此身已。当生罗阅城中猪腹中生。生恒食屎。死时为刀所割。
是时。释提桓因语彼天子言。汝今可自归佛.法.众。若当尔时。便不堕三恶趣。
是时。天子报言。岂当以归三尊。不堕三恶趣乎。
释提桓因曰。如是。天子。其有自归三尊者。终不堕三恶趣也。如来亦说此偈。
诸有自归佛 不堕三恶趣
尽漏处天人 便当至涅槃
尔时。彼天问释提桓因。今如来竟为所在。
释提桓因曰。今如来在摩竭国罗阅城中。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天子报言。我今无有此力。可得至彼觐省如来。
释提桓因报言。天子当知。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向下方界。而作是说。唯愿世尊善观察之。今在垂穷之地。愿矜愍之。今自归三尊。如来无所著。
是时。彼天子随释提桓因言。即便长跪向下方。自称姓名。自归佛.法.众。尽其形寿为真佛子。非用天子。如是。至三说此语已。不复处猪胎。乃当更生长者家。
是时。彼天见此缘已。即向释提桓因而说此偈。
善缘非恶缘 为法非为财
导引以正道 此者尊所叹
蒙尊不堕恶 猪胎甚难因
自察生长者 因彼当见佛
是时。天子随时寿长短。生罗阅城中大长者家。是时。长者妇自知有娠。十月欲满。生一男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是时。释提桓因以知此儿向十岁。数数往告。汝可忆本所作缘本。自言。我当因彼见佛。今正是时。可见世尊。若不往者。后必有悔。
是时。尊者舍利弗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渐渐往至彼长者家。在门外静然而住。
尔时。长者子见舍利弗著衣持钵。容貌殊特。见已。便往至舍利弗前。而作是说。汝今是谁。为谁弟子。为行何法。
舍利弗言。我师出释种。于中出家学道。师名如来.至真.等正觉。恒从彼受法。
是时。小儿即向舍利弗。而说此偈。
尊今静然立 持钵容貌整
今欲求何等 与谁在此住
是时。舍利弗复以偈报曰。
我今不求财 非食非服饰
故来为汝故 善察听我语
忆汝本所说 天上言誓时
人中当见佛 故来相告耳
诸佛出兴难 说法亦复然
人身不可获 亦如优昙花
汝今随我来 俱觐如来容
必当为汝说 至要之善趣
是时。长者子闻舍利弗语已。即往至父母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长者子白父母言。唯愿听许。至世尊所。承事礼敬。问讯康强。
父母报曰。今正是时。
长者子即集香花及好白[疊*毛]。共尊者舍利弗。相随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此长者子居此罗阅城中。不识三尊。唯愿世尊善与说法。令得度脱。
是时。长者子遥见世尊威容端正。诸根寂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亦如须弥山王。面如日月。视之无厌。前进礼足。在一面住。尔时。长者子即以香华散如来上。复以新白[疊*毛]奉上如来。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是时。世尊渐与说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漏为是大患。出家为要。是时。世尊以知小儿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是时世尊尽与彼长者子说。
是时。长者子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无复瑕秽。是时。长者子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使出家。得作沙门。
世尊告曰。夫为道者。不辞父母。不得作沙门。
是时。长者子白世尊言。要当使父母听许。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尔时。长者子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所在。白父母言。唯愿听许。得作沙门。
父母报言。我等今日唯有一子。然家中生业饶财多宝。行沙门法。甚为不易。
长者子报言。如来出世。亿劫乃有。甚不可遇。时时乃出耳。亦如优昙钵华时时乃有耳。如来亦复如是。亿劫乃出耳。
是时。长者子父母各共叹息而作是言。今正是时。随汝所宜。
是时。长者子头面礼足。便辞而去。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彼长者子白世尊言。父母见听。唯愿世尊听使作道。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度此长者子使作沙门。
舍利弗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舍利弗从佛受教。度作沙弥。日日教诲。
是时。彼沙弥在闲静处而自克修。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剃除须发。修无上梵行者。欲得离苦。是时。沙弥即成阿罗汉。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今已见佛闻法。都无有疑。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见佛闻法而无狐疑。
沙弥白佛言。色者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复无我。如是智者所觉知。痛.想.行.识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无我。无我者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觉知。此盛阴无常.苦.空.无我.非有。多诸苦恼。不可疗治。恒臭处。不可久保。悉观无有我。今日观察此法。便为见如来已。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弥。即听汝为大沙门。
尔时。彼沙弥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尊者那罗陀在波罗梨国长者竹林中。
尔时。文茶王第一夫人而取命终。王甚爱敬。念未曾去怀。是时。有一人至王所。而白王言。大王当知。第一夫人今已命终。
是时。王闻夫人无常。即怀愁忧。告来人曰。汝速舆夫人死尸。著麻油中。使我见之。
是时。彼人受王教命。即往持夫人身。著麻油中。
尔时。王闻夫人逝丧。极怀愁恼。不食不饮。复不持法。不理王事。
是时。左右有一人名曰善念。恒与大王执剑。白大王曰。大王当知。此国界中有沙门。名那罗陀。得阿罗汉。有大神足。博识多知。无事不练。辩才勇慧。语常含笑。愿王当往至彼。听其说法。若王闻法。无复愁忧苦恼。
王报之曰。善哉。善哉。善说此语。汝今。善念。先往语彼沙门。所以然者。夫转轮圣王欲有所至。先当遣人。不先遣信而至者。此事不然。
时。善念报曰。如大王教。即受王教。往至长者竹园中。至那罗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善念白尊者那罗陀言。尊当知之。大王夫人今已命终。缘此苦恼。不食不饮。亦复不治王法.国事。今欲来觐省尊颜。唯愿善与说法。使王无复愁苦。
那罗陀报言。欲来者。今正是时。
是时。善念已闻教令。即头面礼足。便退而去。往至王所。而白王言。已语沙门。王宜知之。
是时。即敕善念。汝速严驾宝羽之车。吾今欲往与沙门相见。
是时。善念即严驾宝羽之车。前白王言。严驾已办。王知是时。
是时。王乘宝羽之车。出城诣那罗陀所。步入长者竹园中。夫人王法。除五威容。舍著一面。至那罗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那罗陀告王曰。大王当知。梦幻之法起于愁忧。泡沫之法及以雪揣而起愁忧。亦复不可以华法之想起于愁忧。所以然者。今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来之所说也。云何为五。夫物应尽。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物应灭。欲使不灭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复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复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是谓。大王。此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来之所说。
尔时。那罗陀便说此偈。
不以愁忧恼 而获其福祐
设有怀愁忧 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 终不思惟是
外敌便有愁 而不得其便
威仪礼节具 好施无吝心
当求此方便 使获其大利
设使不可得 我及彼众人
无愁便无患 行报知如何
又大王当知。应失之物便失之。已失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已失。是谓失物便失之。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一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失物便失之。是时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失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愁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复次。大王。应灭之物便灭之。已灭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已灭。是谓灭物便灭之。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二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灭物便灭之。是时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灭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复次。大王。应老之物便老。已老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已老。是谓老物便老。于中起忧.愁.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三愁忧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老物便老。是时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老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者。此非其宜。或能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次复。大王。应病之物便病。已病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以病。是谓病物便病。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四愁忧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病物便病。是谓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病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复次。大王。应死之物便死。已死是谓死物。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五愁忧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死者便死。是时彼人不起忧愁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死者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我设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是时。大王白尊者那罗陀曰。此名何法。当云何奉行。
那罗陀言。此经名曰除忧之患。当念奉行。
时王报言。实如所说。除去愁忧。所以然者。我闻此法已。所有愁苦今日永除。若尊者有所教敕者。数至宫中。当相供给。使国土人民长受福无穷。唯愿尊者广演此法。永存于世。使四部之众长夜安隐。我今自归尊者那罗陀。
那罗陀曰。大王。莫自归我。当自归于佛。
时王问曰。今佛在何处。
那罗陀曰。大王当知。迦毗罗卫大国。转轮圣王种出于释姓。彼王有子。名曰悉达。出家学道。今自致成佛。号释迦文。当自归彼。
大王复问。今在何方。去此几所。
那罗陀曰。如来已取涅槃。
大王曰。如来取灭度何其速疾。若当在世者。经数千万由旬。当往觐省。
是时。即从坐起。长跪叉手。而作是说。我自归如来.法及比丘僧。尽形寿听为优婆塞。不复杀生。国事猥多。今欲还宫。
那罗陀曰。今正是时。是时。王从坐起。礼足绕三匝而去。
尔时。文茶王闻那罗陀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嗔。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差。
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差。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时差。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奉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瞻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是。瞻病之人不别良药。懈怠无勇猛心。常喜嗔恚。亦好睡眠。但贪食故瞻视病人。不以法供养故。亦不与病人语谈往返。是谓。比丘。若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时差。
若复。比丘。瞻病之人成就五法。便得时差。不著床褥。云何为五。于是。瞻病之人分别良医。亦不懈怠。先起后卧。恒喜言谈。少于睡眠。以法供养。不贪饮食。堪任与病人说法。是谓。比丘。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便得时差。是故。比丘。若瞻病人时。当舍前五法。就后五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猕猴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师子大将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佛告师子。云何。师子。家中恒布施乎。
师子白佛言。常于四城门外及都市。随时布施。不令有缺。须食给食。衣裳.香华.车马.坐具。随彼所须。皆令给与。
佛告师子。善哉。善哉。乃能惠施。不怀吝想。施主檀越随时惠施。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于是。檀越施主名闻四远。众人叹誉。某甲村落有檀越施主。恒喜接纳沙门.婆罗门。随所给与。不令有乏。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一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若至沙门.刹利.婆罗门.长者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犹如师子兽王。在群鹿中亦无畏难。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二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众人敬仰。见者欢悦。如子见父。瞻视无厌。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三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当生二处。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在天为天所敬。在人为人尊贵。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四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智慧远出众人上。现身尽漏。不经后世。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五之德。夫人惠施有五德。恒随己身。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心常喜惠施 功德具足成
在众无疑难 亦复无所畏
智者当惠施 初无变悔心
在三十三天 玉女而围绕
所以尔者。师子当知。檀越施主生二善处。现身尽漏。至无为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施为后世粮 要至究竟处
善神常将护 亦复致欢喜
所以然者。师子当知。布施之时。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得三昧意。亦不错乱。如实而知之。云何如实而知。苦集.苦尽.苦出要如实而知。是故。师子。当求方便。随时惠施。若欲得声闻道.辟支佛道。皆悉如意。如是。师子。当作是学。
尔时。师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辩。是谓为五。复次。檀越施主施命之时。欲得长寿。施色之时。欲得端正。施安之时。欲得无病。施力之时。欲令无能胜。施辩之时。欲得无上正真之辩。比丘当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有此五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施命色及安 力辩为第五
五功德已备 后受无穷福
智者当念施 除去贪欲心
今身有名誉 生天亦复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五功德者。当行此五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应时之施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施远来人。二者施远去人。三者施病人。四者俭时施。五者若初得新果蓏.若谷食。先与持戒精进人。然后自食。是谓。比丘。应时之施。有此五事。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智者应时施 信心不断绝
于此快受乐 生天众德备
随时念惠施 受福如响应
永已无短乏 所生常富贵
施为众行具 得至无上位
亿施不起想 欢喜遂增益
心中生此念 乱意永无余
觉知身安乐 心便得解脱
是故有智人 不问男与女
当行此五施 无失方便宜
是故。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此五事者。当念随时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不善.礼佛 天使.岁.五瑞
文茶.亲.瞻病 五施.随时施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五王品第三十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五大国王波斯匿为首。集在园观之中。各作此论。云何为五王。所谓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
尔时。五王集在一处。各作此论。诸贤当知。如来说此五欲。云何为五。若眼见色甚爱敬念。世人所希望。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如来说此五欲。此五欲中何者最妙。为眼见色妙耶。为耳闻声妙耶。为鼻嗅香妙耶。为舌知味妙耶。为身知细滑妙耶。此五事何者为最妙。
其中或有国王而作是说。色最为妙。或有作是论。声最为妙。或有作是论。香最为胜。或有作是论。味最为妙。或有作是论。细滑为最胜。
是时。言色妙者。优陀延王之所说也。言声妙者。优填王之所论也。言香妙者。恶生王之所论也。言味妙者。波斯匿王之所论也。言细滑妙者。毗沙王之所论也。是时。五王各相谓言。我等共论此五欲。然复不知何者为妙。
是时。波斯匿王语四王曰。今如来近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我等尽共至世尊所。问斯义。若世尊有所教敕。当共奉行。
是时。诸王闻波斯匿王语已。便共相将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波斯匿王以所共论五欲者。具白如来。
尔时。世尊告诸五王曰。诸王所论各随时宜。所以然者。夫人性行深著色者。睹无厌足。此人于色最妙.最上。无复过者。尔时。彼人不著声.香.味.细滑之法。五欲之中色为最妙。
若复有人性行著声。彼闻声已。极怀欢喜而无厌足。此人于声最妙.最上。五欲之中声最为妙。
若复有人性行著香。彼闻香已。极怀欢喜而无厌足。此人于香最妙.最上。五欲之中香最为妙。
若复有人性行著味。彼知味已。极怀欢喜而无厌足。此人于味最妙.最上。五欲之中味最为妙。
若复有人性行著细滑。彼得细滑已。极怀欢喜而无厌足。此人于细滑最上.最妙。五欲之中细滑最为妙。
若复彼人心以著色。尔时彼人不著声.香.味.细滑之法。若复彼人性行著声。尔时彼人不著色.香.味.细滑之法。若复彼人性行著香。尔时彼人不著色.声.味.细滑之法。若复彼人性行著味。尔时彼人不著色.声.香.细滑之法。若复彼人性行著细滑。尔时彼人不著色.声.香.味之法。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意炽盛时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欢喜 所愿无有疑
彼以得此欲 贪欲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缘之最为妙
若复听声时 所欲必可克
闻已倍欢喜 所愿无有疑
彼以得此声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若复嗅香时 所欲必可克
嗅已倍欢喜 所欲无有疑
彼以得此香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若复得味时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欢喜 所欲无有疑
彼以得此味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若得细滑时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欢喜 所欲无疑难
彼以得细滑 贪之意不解
以此为欢喜 从之最为妙
是故。大王。若言色妙者。当平等论之。所以然者。于色有气味。若色无味者。众生终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色为最妙。然色有过失。若当色无过失。众生则无厌患。以其有过失故。众生厌患之。然色有出要。若当色无出要者。此众生类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众生得至无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色为最妙。
然复。大王。若言声妙者。当平等论之。所以然者。于声有气味故。若声无味者。众生终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声为最妙。然声有过失。若当声无过失。众生则无厌患。以其有过失故。众生厌患之。然声有出要。若当声无出要者。此众生类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众生得至无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声为最妙。
大王当知。若言香妙者。当平等论之。所以然者。于香有气味故。若香无气味者。众生之类终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香为最妙。然香有过失。若香无过失者。众生则不厌患。以其有过失故。众生厌患之。然香有出要。若当香无出要者。此众生类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众生得至无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香为最妙。
然复。大王。若言味妙者。当平等论之。所以然者。于味有气味故。若味无气味者。众生之类终不染著。以其有气味故。五欲之中味为最妙。然味有过失。若当味无过失者。众生则不厌患。以其有过失故。众生厌患之。然味有出要。若当味无出要者。此众生类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众生得至无畏涅槃城中。味为最妙。
然复。大王当知。言细滑妙者。当平等论之。所以然者。于细滑无气味者。众生终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细滑为最妙。然细滑有过失。若细滑无过失者。众生之类则不厌患之。以其有过失故。众生厌患之。然细滑有出要。若当细滑无出要者。此众生类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众生得至无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细滑为最妙。是故。大王。所乐之处。心即染著。如是。大王。当作是知。
尔时。五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城中有月光长者。饶财多宝。象马七珍皆悉备具。金.银.珍宝不可称计。然月光长者无有儿息。尔时。长者以无儿故。求祷天神。请求日.月.天神.地神.鬼子母.四天王.二十八大神鬼王.释及梵天.山神.树神.五道之神.树木.药草。靡处不周。皆悉归命。见赐一男儿。
尔时。月光长者妇经数日中便自怀妊。即语长者。我自怀妊。即语长者。我自觉有娠。长者闻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与夫人敷好床座。食好甘食。著好衣裳。
是时。夫人经八.九月。便生男儿。颜色端正。世之希有。如桃华色。是时。此儿两手执无价摩尼珠。即时。便说此偈。
此家颇有财 宝物及谷食
我今欲惠施 使贫无有乏
若此无物者 财宝及谷食
今有无价珠 常用惠施人
是时。父母及家中人闻此语已。各各驰走。云何乃生此鬼魅种。唯有父母哀愍儿故。不东西驰走。即时。母向儿说此偈。
为天干沓和 鬼魅及罗刹
是谁姓字何 我今欲知之
是时。小儿复以偈报母曰。
非天干沓和 非鬼魅罗刹
我今父母生 是人不足疑
是时。夫人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以此因缘。尽向月光长者说是语。
时。长者便作是念。此将是何缘。我今当以此事向尼犍子说。即抱此儿诣尼犍子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月光长者以此因缘具向尼犍子说。时。尼犍子闻此语已。告长者。此儿薄福之人。无益于身。当取杀之。若不杀者。门户衰耗。皆当死尽。
是时。月光长者作是思惟。我前后来无有儿息。由此因缘。请求天地。无处不遍。乃经历尔许年岁。方生此儿。我今不堪取此儿杀。当更问余沙门.婆罗门。令断我疑。
尔时。如来成佛未久。众人称号名大沙门。是时。月光长者便作是念。我可以因缘。具向大沙门说之。是时。长者即从座起。抱此儿往诣世尊所。中道复作是念。今有长老梵志。年过耆艾。聪明黠慧。众人所敬待。彼尚不知.不见。况此沙门瞿昙。年少学道未久。岂能知此事乎。将恐不解吾疑。我今宜可中道还家。
是时。有天神昔与长者知旧。知长者心中所念。在虚空中而告之曰。长者当知。小可前进。必当获利。得大果报。亦当至甘露之处。如来出世甚为难遇。如来降甘露雨。时时乃有。又复。长者。有四事最小不可轻。云何为四。国王虽小最不可轻。火虽小亦不可轻。龙虽小复不可轻。学道之人虽复年幼亦不可轻。是谓。长者。有此四事最不可轻。
是时。天神便说此偈。
国王虽复小 斩害由其法
小火虽未炽 焚烧山草木
神龙虽现小 降雨随时宜
学者年幼稚 度人无有量
尔时。月光长者心开意解。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前进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长者曰。今此小儿极有大福。此小儿若当大者。当将五百徒众来至我所。而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我声闻中福德第一。无能及者。
是时。长者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白世尊言。如世尊教。非如尼揵子语。是时。月光长者重白世尊。唯愿受请及比丘僧并愍此小儿。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长者以见默然受请。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家中。供办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清旦自白。时到。唯愿降神。
是时。世尊以知时到。将诸比丘前后围绕。入舍卫城。至长者家。即就于座。是时。长者见佛.比丘僧坐已定。即办种种饮食。自手斟酌。欢喜不乱。以见食竟。除去钵器。行清净水。更取小座。如来前坐。欲得闻佛所说妙法。是时。月光长者白世尊言。我今持居家田业尽与此儿。唯愿世尊当与立名。
世尊告曰。此儿生时。人皆驰走东西。云是尸婆罗鬼。今即立字尸婆罗。
尔时。世尊渐与长者及长者妇而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出要为妙。尔时。世尊以见长者及长者妇。心开意解。无复狐疑。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是时世尊尽与长者说之。令发欢喜之心。长者夫妇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新白[(畾/且)*毛]易染为色。是时。长者夫妇亦复如是。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彼以见法。分别诸法。以度犹豫。无复狐疑。得无所畏。解如来深奥之法。即受五戒。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祠祀火为上 诸论颂为首
王为人中尊 海为众流源
月为星中明 日为众明最
八方及上下 所生万品物
欲求其福者 三佛最为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即从座起而去。
是时。长者求五百童子。使侍卫尸婆罗。是时。尸婆罗年向二十。往至父母所。白父母言。唯愿二尊许使出家学道。
尔时。二亲即便听许。所以然者。世尊先以记之。当将五百童子至世尊所。求作沙门。是时。尸婆罗及五百人礼父母足。便退而去。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尸婆罗白世尊言。唯愿听许。得在道次。
是时。世尊即便听许使作沙门。未经几日。便成阿罗汉。六通清彻。具八解脱。是时。五百童子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听作沙门。世尊默然可之。出家未经几日。便成罗汉。
尔时。尊者尸婆罗还在舍卫国本邦之处。众人敬仰。得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是时。尊者尸婆罗便作是念。我今在此本邦之中。极为烦闹。今可在人间游化。是时。尊者尸婆罗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诣所止。收摄坐具。著衣持钵。出只桓精舍。将五百比丘。前后围绕。在人间游化。所至到处。无不供养者。皆供给衣被.饮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复有诸天告诸村落。今有尊者尸婆罗。得阿罗汉福德第一。将五百比丘。在人间游化。诸贤可往供养。今不为者。后悔无益。
是时。尊者尸婆罗便作是念。今甚厌患此供养。当何处避之。令人不知吾处。是时。即入深山之中。诸天复在村落间。各各告曰。今尊者尸婆罗在此山中。可往供养。今不为者。后悔无益。是时。人民闻天语已。即负饮食。往诣尊者尸婆罗所。唯愿尊住。为我等故。
是时。尸婆罗渐渐人中游化。来至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五百人俱。亦得供养衣被.饮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时。尸婆罗复作是念。我今向在何处夏坐。令人不知吾处。复重作念。当在耆阇山东。广普山西。于中夏坐。即将五百比丘。在彼山中而受夏坐。
是时。释提桓因知尸婆罗心中所念。即于山中化作浮图。园果树木皆悉备具。周匝有浴池。化作五百高台。复化作五百床座。复化作五百小床座。复化作五百绳床。以天甘露而食之。是时。尊者尸婆罗便作是念。我今已夏坐讫。不见如来甚久。今可往亲觐世尊。即将五百比丘。往舍卫城。尔时盛热。比丘众皆悉汗出。污染身体。
是时。尊者尸婆罗作是念。今日比丘众身体极热。得少许云在上及细雨者。甚是佳事。值小浴池及得少浆。以生此念。即空中有大云。及作细雨。亦有浴池。有四非人负好甘浆。毗沙门王所遣。唯愿尊者受此甘浆。及施比丘僧。
尔时。受此浆已。与比丘僧使饮之。
尔时。尸婆罗复作是念。我今可在此间止宿。是时。释提桓因知尸婆罗心中所念。即于道侧。化作五百房舍。床卧备具。是时。诸天奉上饮食。尸婆罗食讫。即从坐起而去。
尔时。尊者尸婆罗叔父在舍卫城内住。饶财多宝。无所短乏。然复悭贪。不肯布施。不信佛.法.众。不造功德。是时。诸亲族语此人曰。长者。用此财货为。然复不作后世遗粮。
尔时。彼长者闻此语已。一日之中以百千两金布施与外道梵志。不向三尊。
是时。尊者尸婆罗闻叔父以百千两金施与外道异学。不布施与三尊。是时。尊者尸婆罗往诣祇洹精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与尸婆罗说微妙之法。是时。尊者尸婆罗从如来闻法已。即从坐起。礼世尊足。右绕三匝。便退而去。
是时。尊者尸婆罗即其日。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渐渐往诣叔父家。到已。在门外默然立。是时。长者见尊者尸婆罗在门外乞食。即语之曰。汝昨日何故不来。我昨日以百千两金惠施。我可以一张[疊*毛]。持用施卿。
尸婆罗对曰。我今不用[疊*毛]为。今日来者。故乞食耳。
长者对曰。我昨日以用百千两金惠施。更不能复惠施。
是时。尊者尸婆罗欲得度长者故。便飞在空中。身出水火。坐卧经行。随意所造。是时。长者见此变化已。便作是说。可还来下就坐。今当相施。
是时。尊者尸婆罗即舍神足。寻来就坐。是时。彼长者以弊恶饮食极为粗丑。与尊者尸婆罗使食之。是时。尊者尸婆罗生长豪家。饮食自恣。但以彼长者故。而受此食。便取食之。是时。尊者尸婆罗食讫。还诣所在。
即其夜。虚空神天来语长者曰。
善施极大施 乃与尸婆罗
无欲以解脱 爱断以无疑
夜半.清旦二时说此偈。
善施极大施 乃与尸婆罗
无欲以解脱 爱断以无疑
是时。长者闻天人语。便作是念。我昨日以百千两金施与外道。乃无此应。我今日以弊恶食施与尸婆罗。乃致此应。何时当晓。自当以百千两金施尸婆罗。是时。长者即其日检校家中。有直百千两金者。即持诣尸婆罗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长者以百千两金。奉上尸婆罗。并作是语。唯愿受此百千两金。
是时。尊者尸婆罗报曰。当使长者受福无穷。长寿自然。然复如来不许比丘受百千两金。
是时。长者便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长者白世尊言。唯愿世尊使尸婆罗比丘受此百千两金。使我蒙其福。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尸婆罗比丘所。云吾唤卿。
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彼比丘从佛受教。即往至彼尸婆罗所。以如来语而告之。
是时。尊者尸婆罗承彼比丘语。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告尸婆罗曰。汝今可受此长者百千两金。使蒙其福。此是宿缘之业可受其报。
尸婆罗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尊者尸婆罗即时而说达嚫。
施衣及余物 欲求其福德
往至天世人 五乐自娱乐
从天至人中 度有无疑难
涅槃无为处 诸佛之所乐
施惠无难者 蒙此获福祐
当起慈惠心 作福无有懈
是时。尊者尸婆罗语长者言。可持此百千两金。著我房中。尔时。长者承受其教。持此百千两金。著尊者尸婆罗房中。便退而去。
是时。尸婆罗告诸比丘。诸有所乏者。来至此而取之。若复须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皆来取之。勿在余处而求之也。展转相告令知之。
是时。众多比丘白世尊言。此尸婆罗昔作何福。生长者家。端正无双。如桃华色。复作何福。两手捉珠出母胎中。复作何福。将五百人。诣如来所。出家学道。值如来世。复作何福。所至到处。衣食自然无所短乏。余比丘无能及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佛号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出现于世。游在槃头国界。与六十万八千众俱。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
尔时。有梵志名曰耶若达。住彼土界。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磲.马瑙.真珠.琥珀。不可称计。是时。耶若达出彼国界。往至毗婆尸如来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毗婆尸如来渐与说法。便发欢喜之心。是时。耶若达白毗婆尸如来。唯愿当受我请。欲饭佛及比丘僧。是时。如来默然受请。耶若达梵志以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座起。绕佛三匝而去。至家中办种种甘馔饮食。
是时。耶若达夜半便作是念。我今已办种种饮食。唯乏无酪。明日清旦当往城门中。其有卖酪者。尽当买之。是时。耶若达清旦敷好坐具。寻复诣城门中求酪。
当于尔时。有放牛人持酪。名尸婆罗。欲往祠祀。是时。耶若达梵志语放牛人曰。卿酪卖者。吾当与价。尸婆罗报曰。我今欲祠祀。婆罗门报曰。汝今祀天为何所求。但卖与我。当重顾价。放牛人报曰。梵志。今用酪为。梵志报曰。我今请毗婆尸如来及比丘僧。然饮食尽办。唯无有酪。是时。尸婆罗问梵志曰。毗婆尸如来者。为何等相貌。梵志报曰。如来者。无与等。戒具清净。慧.定三昧不可及。天上.人中无能及者。
是时。耶若达梵志叹说如来之德。尸婆罗闻已心开意解。是时。尸婆罗语梵志曰。我今躬持此酪往施如来。复用祀天为。是时。耶若达梵志将此放牛人往至家中。即白。时到。今正是时。唯尊屈顾。
时。如来以知时到。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前后围绕。至耶若达梵志家。各次第坐。是时。放牛人见如来容貌世之希有。诸根惔怕。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亦如日月。犹如须弥山出众山上。光明远照。靡不蒙润。见已欢喜。便前进世尊所。而作是说。设当如来功德如梵志所论者。使此一瓶酪尽充众僧。尔时。尸婆罗白世尊言。愿受此酪。是时。如来即舒钵受酪。亦复与比丘僧。犹故有酪。
尔时。放牛人白世尊言。今故有余酪。时。如来告曰。汝今更持此酪施佛及比丘众。时。放牛人对曰。如是。世尊。是时。放牛人更重行酪。犹故遗余酪在。放牛人复白佛言。今故有遗余酪在。是时。如来告此人曰。今可持此酪与比丘尼众.优婆塞.优婆夷众。使得充饱。故有遗余酪在。尔时。佛语放牛人。汝今持此酪与檀越主人。对曰。如是。寻复与檀越主人。故有遗余酪在。复施与乞人贫匮者。亦有遗余酪在。来白佛言。故有遗余酪在。时佛告曰。今持此酪。泻著净地。若著水中。所以然者。我不见有人.天及世能消此酪者。唯除如来。放牛人即受佛教。持此酪而著水中。寻时。水中大火炎出。高数十仞。
是时。放牛人见此变怪已。叹未曾有。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叉手而住。复作此誓愿。今持此酪施与四部之众。设当有福德者。缘此福祐。莫堕八难之处。莫生贫匮之家。所生之处。六情完具。面目端正。亦莫在家。使将来之世亦值如此圣尊。
比丘当知。三十一劫复有佛名式诘如来。出现于世。是时。式诘如来游化于野马世界。与大比丘十万人俱。是时。式诘如来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彼城中有大商客。名曰善财。遥见式诘如来诸根寂静。容貌端正。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面如日月。见已。便发欢喜之心。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贾人以好宝珠。散如来上。现其微心。普作誓愿。持此功德所生之处。饶财多宝。无所乏短。无令手中有空缺时。乃至母胞胎中亦使不空。
于此劫中复有毗舍罗婆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尔时。有长者名善觉。饶财多宝。复请毗舍罗婆如来.至真.等正觉。及比丘僧。时。彼长者少于使人。是时长者躬自办种种甘馔饮食。饭彼如来。作是誓愿。我持功德。所生之处。常值三尊。无所短乏。恒多使人。令将来之世值如来。如今日也。
今此贤劫中有佛名拘屡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有长者名多财。复请拘屡孙如来。七日之中饭佛及比丘僧。供养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所生之处常饶财多宝。莫生贫贱之家。使我所生之处恒得四事供养。为四部之众.国王.人民所见宗敬。天.龙.鬼神.人.若非人。所见接遇。
诸比丘当知。尔时耶若达梵志。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今月光长者今身是也。尔时放牛人。名尸婆罗。以酪供养佛者。今比丘尸婆罗是也。尔时善财贾人。岂异人乎。莫作是观。今尸婆罗比丘是也。尔时善觉长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今尸婆罗比丘是。尔时多财长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今日尸婆罗比丘是也。
诸比丘当知。尸婆罗比丘作此誓愿。使我所生之处。恒端正无双。常在富贵家生。使将来之世值遇世尊。设为我说者。即得解脱。得出家作沙门。缘此功德。今尸婆罗比丘得生富贵家。端正无双。今遭值我。即得阿罗汉。然比丘当知。复以宝珠散如来上。持是功德。今处母胎。手执双珠出母胎中。价直阎浮提。当生之日便作是说。复请拘屡孙如来求多使人。今将五百徒众至我所。出家学道。得阿罗汉。复于七日之中供养拘屡孙如来。求得四事供养。今日不乏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缘此功德。余比丘所不及。释提桓因身来供养给其所须。又且诸天转告村落。使四部之众知有尸婆罗。此其义也。我弟子中第一福德者。尸婆罗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五健丈夫堪任战斗出现于世。云何为五。于是。有人著铠持仗。入军战斗。遥见风尘。便怀恐怖。是谓第一战斗人也。
复次。第二战斗人。著铠持仗。欲入军战。若见风尘。不怀恐怖。但见高幢。便怀恐怖。不堪前斗。是谓第二人。
复次。第三战斗人。著铠持仗。欲入军战斗。彼若见风尘。若见高幢。不怀恐怖。若见弓箭。便怀恐怖。不堪战斗。是谓第三人也。
复次。第四战斗人。著铠持仗。入军共斗。彼若见风尘。若见高幢。若见箭。不怀恐惧。但入阵时。便为他所捉。或断命根。是谓第四战斗人也。
复次。第五战斗人。著铠持仗。欲入阵斗。彼若见风尘。若见高幢。若见箭。若为他所捉。乃至于死。不怀恐怖。能坏他军境界无外而领人民。是谓第五战斗人也。
如是。比丘。世间有此五种人。今比丘众中亦有此五种之人出现于世。云何为五。或有一比丘游他村落。彼闻村中有妇人。端正无双。面如桃华色。彼闻已。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即见此女人颜貌无双。便起欲想。除去三衣。还佛禁戒。而作居家。犹如彼斗人。小见风尘。以怀恐怖。似此比丘也。
复次。有比丘闻有女人在村落中住。端正无比。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彼若见女人不起欲想。但与彼女人共相调戏。言语往来。因此调戏。便舍法服。还为白衣。如彼第二人。见风尘不怖。但见高幢便怀恐怖。此比丘亦复如是。
复次。有一比丘闻村落中有女人。容貌端正。世之希有。如桃华色。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若见女人不起欲想。设共女人共调戏。亦复不起欲意之想。但与彼女人手拳相加。或相捻挃。于中便起欲想。舍三法衣。还为白衣。习于家业。如彼第三人入阵时。见风尘.见高憧不恐怖。见弓箭便怀恐怖。
复次。有一比丘闻村落中有女人。面容端正。世之希有。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彼若见女人不起欲想。设共言语。亦复不起欲想。设彼女人共相捻挃。便起欲想。然不舍法服。习于家业。如彼第四人入军。为他所获。或丧命根。而不得出。
复次。有一比丘。依村落而住。彼闻村中有女人。然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彼若见女人不起欲想。设共言笑。亦不起欲想。设复共相捻挃。亦复不起欲想。是时。比丘观此身中三十六物恶秽不净。谁著此者。由何起欲。此欲为止何所。为从头耶。形体出耶。观此诸物了无所有。从头至足亦复如是。五藏所属。无有想像。亦无来处。彼观缘本。不知所从来处。彼复作是念。我观此欲从因缘生。彼比丘观此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得解脱。无明漏心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如彼第五战斗之人。不难众敌而自游化。由是故。我今说此人舍于爱欲。入于无畏之处。得至涅槃城。是谓。比丘。有此五种之人。出现于世。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非我思想生 且汝而不有
是故。诸比丘。当观恶秽淫不净行。除去色欲。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战斗之人出现于世。云何为五。或有一人著铠持仗。入军战斗。彼见风尘。便怀恐怖。不敢入彼大阵之中。是谓第一之人。
复次。第二战斗之人著铠持仗。入军战斗。彼见风尘。不生畏惧。但闻击鼓之音。便怀恐怖。是谓第二之人。
复次。第三之人著铠持仗。入军战斗。彼见风尘。不生畏惧。设闻鼓角之声。不起畏惧。彼若见高幢。便怀恐怖。不堪战斗。是谓第三之人。
复次。第四战斗之人著铠持仗。入军战斗中。若见风尘。不起畏惧。若闻鼓角之音。复非恐惧。若见高幢。亦非怖畏。设为他所捉。或断命根。是谓第四之人。
复次。第五有人著铠持仗。入军共斗。彼尽能有所坏广接国界。是谓第五之人出现于世。
比丘当知。今比丘亦有五种之人。出现于世间。云何为五。或有一比丘住村落中。彼闻有女人。端正无双。如桃华色。彼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守根门。不护身.口.意法。彼若见女人便起欲意。还舍禁戒。习白衣法。如彼初人闻扬尘之声。不堪战斗。便怀恐怖。我由是故而说此人。
复次。有比丘住在村落。彼闻村中有女人。端正无比。面如桃华色。而便舍戒。习白衣法。如彼第二斗人。但闻鼓角之声。不堪战斗。此亦如是。
复次。有比丘住在村落。闻有女人在彼村落。彼闻已。便起欲意。若见女人不起欲想。但共女人共相调戏。于中便舍禁戒。习白衣法。如彼第三人遥见幢已。便怀恐怖。不堪战斗。由是故。今说此人。是谓第三战斗之人。
复次。有比丘住在村落。彼比丘闻村中有女人。闻已。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守护身.口.意。彼见女人端正无双。于中便起欲意。或与女人共相捻挃或手拳相加。便舍禁戒。还为白衣。如彼第四战斗之人。在大军中为他所捉。丧失命根。由是之故。今说此人。
复次。有比丘闻村落中有女人。世之希有。彼虽闻此不起欲想。彼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而守护身.口.意。彼虽见女人。不起欲想。无有邪念。设共女言语往返。亦不起欲想。亦无邪念。设共女人共相捻挃。手拳相加。尔时便起欲想。身.口.意便炽盛。欲意已炽盛。还诣园中。至长老比丘所。以此因缘。向长老比丘说之。诸贤当知。我今欲意炽盛。不能自禁制。唯愿说法。使脱欲之恶露不净。是时。长老比丘告曰。汝今当观此欲为从何生。复从何灭。如来所说。夫去欲者。以不净观除之。及修行不净观之道。
是时。长老比丘便说此偈言。
设知颠倒者 加心而炽盛
当去诸炽心 欲意止休息
诸贤知之。欲从想生。以兴想念。便生欲意。或能自害。复害他人。起若干灾患之变。于现法中受其苦患。复于后世受苦无量。欲意以除。亦不自害。不害他人。于现法报不受其苦。是故。今当除想念。以无想念。便无欲心。以无欲心。便无乱想。
尔时。彼比丘受如此教敕。即思惟不净之相。以思惟不净之想。尔时有漏心得解脱。至无为处。如彼第五人著铠持仗入军战斗。彼见众敌无有恐惧。设有来害者心不移动。能破外寇。居他界中。由是故。今说此人能破魔众。去诸乱想。至无为处。是谓第五人出现于世。
比丘当知。世间有此五人出现世间。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欲不净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夫扫地之人有五事不得功德。云何为五。于是。扫地之人不知逆风。不知顺风。复不作聚。复不除粪。然扫地之处复非净洁。是谓。比丘。扫地之人。虽有五事。不成大功德。
复次。比丘。扫地之人成五功德。云何为五。于是。扫地之人知逆风.顺风之理。亦知作聚。亦能除之。不留遗余极令净好。是谓。比丘。有此五事成大功德。是故。诸比丘。当除前五事。修后五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人扫偷婆不得五功德。云何为五。于是。有人扫偷婆不以水洒地.不除去瓦石.不平整其地.不端意扫地.不除去秽恶。是谓。比丘。扫地之人不成五功德。
比丘当知。扫地之人成五功德。云何为五。于是。扫偷婆之人以水洒地.去瓦石.平整其地.端意扫地.除去秽恶。是谓。比丘。有五事令人得功德。是故。诸比丘。欲求其功德者。当行此五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长游行之人有五艰难。云何为五。于是。恒游行人不诵法教。所诵之教而忘失之。不得定意。以得三昧。复忘失之。闻法不能持。是谓。比丘。多游行人有此五难。
比丘当知。不多游行人有五功德。云何为五。未曾得法而得法。已得不复忘失。多闻能有所持。能得定意。以得三昧不复失之。是谓。比丘。不多游行人有此五功德。是故。诸比丘。莫多游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恒一处止。有五非法。云何为五。于是。比丘一处住者。意著屋舍。畏恐人夺。或意著财产。复恐人夺。或多集物。犹如白衣。贪著亲亲。不欲使人至亲亲家。恒共白衣而相往来。是谓。比丘。一处住人有此五非法。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勿一处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不一处住人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不贪屋。不贪器物。不多集财物。不著亲族。不与白衣共相往来。是谓。比丘。不住一处人有此五功德。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行此五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光明池侧。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人间游化。
尔时。世尊遥见大树为火所烧。见已。如来更诣一树下。到已。就树下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比丘。宁持身投此火中为。宁与端正女人而共交游。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宁与女人共相交游。不投身入此火中。所以然者。此火毒热不可称计。断其命根。受苦无量。
世尊告曰。我今告汝等。非沙门行。言是沙门。非梵行人。言是梵行。不闻正法。言我闻法。无清白法。如是之人。宁投入此火中不与女人共相交游。所以然者。彼人宁受此苦痛。不以此罪入地狱中受苦无量。云何。比丘。宁受人礼拜恭敬为。宁使人取利剑断其手足。
诸比丘对曰。宁受恭敬礼拜。不使人以剑断其手足。所以然者。断其手足。痛不可称计。
世尊告曰。我今告汝等。非沙门行。言是沙门。非梵行人。言是梵行。不闻正法。言闻正法。无清白行。断善根。如是之人。宁投身受此利剑。不以无戒受他恭敬。所以然者。此痛斯须间耳。地狱苦痛不可称计。云何。比丘。宁受人衣裳为。宁以热铁鍱用缠裹身。
诸比丘对曰。宁以受人衣裳。不受此苦痛。所以然者。此毒痛不可称计。
世尊告曰。我今重告汝。无戒之人宁以热铁鍱缠裹其身。不受人衣裳。所以然者。此痛须臾间耳。地狱苦痛不可称计。云何。比丘。宁受人信施之食为。宁以吞热铁丸乎。
诸比丘对曰。宁受人信施之食。不吞热铁丸。所以然者。此痛不可堪处。
世尊告曰。我今语汝。宁吞热铁丸。不以无戒受人信施。所以然者。吞热铁丸。痛斯须间。不以无戒受他信施。云何。比丘。宁受人床敷之具为。宁卧热铁床上。
诸比丘对曰。我等。世尊。宁受人床卧之具。不卧铁床上。所以然者。此之毒痛不可称计。
世尊告曰。彼愚痴之人无有戒行。非沙门。言是沙门。无有梵行。言修梵行。宁当卧铁床上。不以无戒受他信施。何以故。卧铁床上。痛斯须间。不以无戒受他信施。
比丘当知。如我今日观无戒之人所趣向处。设彼人间者。形体枯悴。沸血从面孔出。便取命终。不与女人共相交游。不受人礼敬之德。不受人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以其无戒之人。不观后世.前世之罪。不顾命根受此苦痛。无戒之人当生三恶趣中。所以然者。以其造恶行之所致也。
如来今日观察善行人之所趣向。正使中毒。为刀所伤。自断命根。何以故。欲舍此身受天之福。当生善处。皆由前世受善行报之所致也。
是故。比丘。当念修行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所见身。欲使今世获其果报。得甘露道。正使受人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而无过失。又使檀越受福无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说此法时。六十比丘漏尽意解。六十比丘还舍法服而作白衣。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王及月光 尸婆.二种斗
二扫二行法 去住有二种
枯树最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等见品第三十四
(一)
闻如是。
一时。尊者舍利弗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众多比丘到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五盛阴无常.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云何为五。所谓色阴.痛阴.想阴.行阴.识阴。尔时。戒成就比丘思惟此五盛阴。便成须陀洹道。
比丘白舍利弗言。须陀洹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须陀洹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诸贤当知。若须陀洹比丘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斯陀含果。
诸比丘问曰。斯陀含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斯陀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尔时。斯陀含比丘当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阿那含果。诸比丘问曰。阿那含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阿那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阿罗汉。
诸比丘问曰。阿罗汉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汝等所问何其过乎。罗汉比丘所作以过。更不造行。有漏心得解脱。不向五趣生死之海。更不受有。有所造作。是故。诸贤。持戒比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当思惟此五盛阴。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野苑中。
尔时。如来成道未久。世人称之为大沙门。尔时。波斯匿王新绍王位。是时。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我今新绍王位。先应取释家女。设与我者。乃适我心。若不见与。我今当以力往逼之。尔时。波斯匿王即告一臣曰。往至迦毗罗卫至释种家。持我名字。告彼释种云。波斯匿王问讯起居轻利。致问无量。又语彼释。吾欲取释种女。设与我者。抱德永已。若见违者。当以力相逼。
尔时。大臣受王教敕。往至迦毗罗国。尔时。迦毗罗卫释种五百人。集在一处。是时。大臣即往至五百释种所。持波斯匿王名字。语彼释种言。波斯匿王问讯殷勤。起居轻利。致意无量。吾欲取释种之女。设与吾者。是其大幸。若不与者。当以力相逼。
时。诸释种闻此语已。极怀嗔恚。吾等大姓。何缘当与婢子结亲。
其众中或言当与。或言不可与。
尔时。有释集彼众中。名摩呵男。语众人言。诸贤勿共嗔恚。所以然者。波斯匿王为人暴恶。设当波斯匿王来者。坏我国界。我今躬自当往与波斯匿王相见。说此事情。
时。摩呵男家中婢生一女。面貌端正。世之希有。时。摩呵男沐浴此女。与著好衣。载宝羽车。送与波斯匿王。又白王言。此是我女。可共成亲。
时。波斯匿王得此女极怀欢喜。即立此女为第一夫人。未经数日。而身怀妊。复经八九月生一男儿。端正无双。世所殊特。时。波斯匿王集诸相师与此太子立字。
时。诸相师闻王语已。即白王言。大王当知。求夫人时。诸释共诤。或言当与。或言不可与。使彼此流离。今当立名。名曰毗流勒。相师立号已。各从坐起而去。
时。波斯匿王爱此流离太子。未曾离目前。然流离太子年向八岁。王告之曰。汝今已大。可诣迦毗罗卫学诸射术。
是时。波斯匿王给诸使人。使乘大象往诣释种家。至摩呵男舍。语摩呵男言。波斯匿王使我至此学诸射术。唯愿祖父母事事教授。
时。摩呵男报曰。欲学术者善可习之。是时。摩呵男释种集五百童子。使共学术。时。流离太子与五百童子共学射术。
尔时。迦毗罗卫城中新起一讲堂。天及人民.魔.若魔天在此讲堂中住。时。诸释种各各自相谓言。今此讲堂成来未久。画彩已竟。犹如天宫而无有异。我等先应请如来于中供养及比丘僧。令我等受福无穷。是时。释种即于堂上敷种种坐具。悬缯幡盖。香汁洒地。烧众名香。复储好水。燃诸明灯。是时。流离太子将五百童子往至讲堂所。即升师子之座。时。诸释种见之。极怀嗔恚。即前捉臂逐出门外。各共骂之。此是婢子。诸天.世人未有居中者。此婢生物敢入中坐。复捉流离太子扑之著地。
是时。流离太子即从地起。长叹息而视后。是时。有梵志子名好苦。是时。流离太子语好苦梵志子曰。此释种取我毁辱乃至于斯。设我后绍王位时。汝当告我此事。
是时。好苦梵志子报曰。如太子教。时。彼梵志子曰三时白太子曰。忆释所辱。便说此偈。
一切归于尽 果熟亦当堕
合集必当散 有生必有死
是时。波斯匿王随寿在世。后取命终。便立流离太子为王。是时。好苦梵志至王所。而作是说。王当忆本释所毁辱。
是时。流离王报曰。善哉。善哉。善忆本事。是时。流离王便起嗔恚。告群臣曰。今人民主者为是何人。
群臣报曰。大王。今日之所统领。
流离王时曰。汝等速严驾。集四部兵。吾欲往征释种。
诸臣对曰。如是。大王。是时。群臣受王教令。即运集四种之兵。是时。流离王将四部之兵。往至迦毗罗越。
尔时。众多比丘闻流离王往征释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是时。世尊闻此语已。即往逆流离王。便在一枯树下。无有枝叶。于中结加趺坐。是时。流离王遥见世尊在树下坐。即下车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流离王白世尊言。更有好树。枝叶繁茂。尼拘留之等。何故此枯树下坐。
世尊告曰。亲族之荫。故胜外人。
是时。流离王便作是念。今日世尊故为亲族。然我今日应还本国。不应往征迦毗罗越。是时。流离王即辞还退。
是时。好苦梵志复白王言。当忆本为释所辱。
是时。流离王闻此语已。复兴嗔恚。汝等速严驾。集四部兵。吾欲往征迦毗罗越。
是时。群臣即集四部之兵。出舍卫城。往诣迦毗罗越征伐释种。
是时。众多比丘闻已。往白世尊。今流离王兴兵众。往攻释种。
尔时。世尊闻此语已。即以神足。往在道侧。在一树下坐。时。流离王遥见世尊在树下坐。即下车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流离王白世尊言。更有好树。不在彼坐。世尊今日何故在此枯树下坐。
世尊告曰。亲族之荫。胜外人也。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亲族之荫凉 释种出于佛
尽是我枝叶 故坐斯树下
是时。流离王复作是念。世尊今日出于释种。吾不应往征。宜可齐此还归本土。是时。流离王即还舍卫城。
是时。好苦梵志复语王曰。王当忆本释种所辱。
是时。流离王闻此语已。复集四种兵出舍卫城。诣迦毗罗越。
是时。大目乾连闻流离王往征释种。闻已。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目连白世尊言。今日流离王集四种兵往攻释种。我今堪任使流离王及四部兵。掷著他方世界。
世尊告曰。汝岂能取释种宿缘。著他方世界乎。
时。目连白佛言。实不堪任使宿命缘。著他方世界。
尔时。世尊语目连曰。汝还就坐。
目连复白佛言。我今堪任移此迦毗罗越。著虚空中。
世尊告曰。汝今堪能移释种宿缘。著虚空中乎。
目连报曰。不也。世尊。
佛告目连。汝今还就本位。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唯愿听许以铁笼疏覆迦毗罗越城上。
世尊告曰。云何。目连。能以铁笼疏覆宿缘乎。
目连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目连。汝今还就本位。释种今日宿缘已熟。今当受报。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使空为地 复使地为空
本缘之所系 此缘不腐败
是时。流离王往诣迦毗罗越。时。诸释种闻流离王将四部之兵。来攻我等。复集四部之众。一由旬中往逆流离王。是时。诸释一由旬内遥射流离王。或射耳孔。不伤其耳。或射头髻。不伤其头。或射弓坏。或射弓弦。不害其人。或射铠器。不伤其人。或射床座。不害其人。或射车轮坏。不伤其人。或坏幢麾。不害其人。是时。流离王见此事已。便怀恐怖。告群臣曰。汝等观此箭为从何来。
群臣报曰。此诸释种。去此一由旬中射箭使来。
流离王报言。彼设发心欲害我者。普当死尽。宜可于中还归舍卫。
是时。好苦梵志前白王言。大王勿惧。此诸释种皆持戒。虫尚不害。况害人乎。今宜前进。必坏释种。
是时。流离王渐渐前进向彼释种。是时。诸释退入城中。时。流离王在城外而告之曰。汝等速开城门。若不尔者。尽当取汝杀之。
尔时。迦毗罗越城有释童子。年向十五。名曰奢摩。闻流离王今在门外。即著铠持仗至城上。独与流离王共斗。是时。奢摩童子多杀害兵众。各各驰散。并作是说。此是何人。为是天也。为是鬼神也。遥见如似小儿。
是时。流离王便怀恐怖。即入地孔中而避之。
时。释种闻坏流离王众。是时。诸释即呼奢摩童子而告之曰。汝年幼小。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乎。我等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然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世尊亦作是说。夫人杀人命。死入地狱。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汝速去。不复住此。
是时。奢摩童子即出国去。更不入迦毗罗越。
是时。流离王复至门中语彼人曰。速开城门。不须稽留。
是时。诸释自相谓言。可与开门。为不可乎。
尔时。弊魔波旬在释众中作一释形。告诸释言。汝等速开城门。勿共受困于今曰。
是时。诸释即与开城门。是时。流离王即告群臣曰。今此释众人民极多。非刀剑所能害尽。尽取埋脚地中。然后使暴象蹈杀。
尔时。群臣受王教敕。即以象蹈杀之。
时。流离王敕群臣曰。汝等速选面手释女五百人。
时。诸臣受王教令。即选五百端正女人。将诣王所。
是时。摩呵男释至流离王所。而作是说。当从我愿。
流离王言。欲何等愿。
摩呵男曰。我今没在水底。随我迟疾。使诸释种并得逃走。若我出水。随意杀之。
流离王曰。此事大佳。
是时。摩呵男释即入水底。以头发系树根而取命终。
是时。迦毗罗越城中诸释。从东门出。复从南门入。或从南门出。还从北门入。或从西门出。而从北门入。是时。流离王告群臣曰。摩呵男父何故隐在水中。如今不出。
尔时。诸臣闻王教令。即入水中出摩呵男。已取命终。尔时。流离王以见摩呵男命终。时王方生悔心。我今祖父已取命终。皆由爱亲族故。我先不知当取命终。设当知者。终不来攻伐此释。
是时。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流血成河。烧迦毗罗越城。往诣尼拘留园中。是时。流离王语五百释女言。汝等慎莫愁忧。我是汝夫。汝是我妇。要当相接。
是时。流离王便舒手捉一释女而欲弄之。
时女问曰。大王欲何所为。
时王报言。欲与汝情通。
女报王曰。我今何故与婢生种情通。
是时。流离王甚怀嗔恚。敕群臣曰。速取此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
诸臣受王教令。兀其手足。掷著坑中。及五百女人皆骂王言。谁持此身与婢生种共交通。
时。王嗔恚尽取五百释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是时。流离王悉坏迦毗罗越已。还诣舍卫城。
尔时。祇陀太子在深宫中与诸妓女共相娱乐。是时。流离王闻作倡伎声。即便问之。此是何音声乃至于斯。
群臣报王言。此是祇陀王子在深宫中。作倡伎乐而自娱乐。
时。流离王即敕御者。汝回此象诣祇陀王子所。
是时。守门人遥见王来而白言。王小徐行。祇陀王子今在宫中五乐自娱。勿相触娆。是时。流离王即时拔剑。取守门人杀之。
是时。祇陀王子闻流离王在门外住。竟不辞诸妓女。便出在外与王相见。善来。大王。可入小停驾。
时。流离王报言。岂不知吾与诸释共斗乎。
祇陀对曰。闻之。
流离王报言。汝今何故与妓女游戏而不佐我也。
祇陀王子报言。我不堪任杀害众生之命。
是时。流离王极怀嗔恚。即复拔剑斫杀祇陀王子。是时。祇陀王子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中。与五百天女共相娱乐。
尔时。世尊以天眼观祇陀王子以取命终。生三十三天。即便说此偈。
人天中受福 祇陀王子德
为善后受报 皆由现报故
此忧彼亦忧 流离二处忧
为恶后受恶 皆由现报故
当依福祐功 前作后亦然
或独而为者 或复人不知
作恶有知恶 前作后亦然
或独而为者 或复人不知
人天中受福 二处俱受福
为善后受报 皆由现报故
此忧彼亦忧 为恶二处忧
为恶后受报 皆由现报故
是时。五百释女自归。称唤如来名号。如来于此。亦从此间出家学道。而后成佛。然佛今日永不见忆。遭此苦恼。受此毒痛。世尊何故而不见忆。
尔时。世尊以天耳清彻。闻诸释女称怨向佛。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尽来。共观迦毗罗越。及看诸亲命终。
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出舍卫城。往至迦毗罗越。时。五百释女遥见世尊将诸比丘来。见已。皆怀惭愧。
尔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王在世尊后而扇。尔时。世尊还顾语释提桓因言。此诸释女皆怀惭愧。
释提桓因报言。如是。世尊。是时。释提桓因即以天衣覆此五百女身体上。
尔时。世尊告毗沙门王曰。此诸女人饥渴日久。当作何方宜。
毗沙门王白佛言。如是。世尊。
是毗沙门天王即办自然天食。与诸释女皆悉充足。
是时。世尊渐与诸女说微妙法。所谓诸法皆当离散。会有别离。诸女当知。此五盛阴皆当受此苦痛诸恼。堕五趣中。夫受五盛阴之身。必当受此行报。以有行报。便当受胎。已受胎分。复当受苦乐之报。设当无五盛阴者。便不复受形。若不受形。则无有生。以无有生。则无有老。以无有老。则无有病。以无有病。则无有死。以无有死。则无合会别离之恼。是故。诸女。当念此五阴成败之变。所以然者。以知五阴。则知五欲。以知五欲。则知爱法。以知爱法。则知染著之法。知此众事已。则不复受胎。以不受胎。则无生.老.病.死。
尔时。世尊与众释女渐说此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乐。尔时。世尊观此诸女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尽与彼说之。尔时。诸女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各于其所而取命终。皆生天上。
尔时。世尊诣城东门。见城中烟火洞然。即时而说此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尽来往诣尼拘留园中。就座而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尼拘留园。我昔在中与诸比丘广说其法。如今空虚无有人民。昔日之时。数千万众于中得道。使法眼净。自今以后。如来更不复至此间。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说法已。各从坐起而去。往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流离王及此兵众不久在世。却后七日尽当磨灭。
是时。流离王闻世尊所记。流离王及诸兵众。却后七日尽当消灭。闻已恐怖。告群臣曰。如来今以记之云。流离王不久在世。却后七日及兵众尽当没灭。汝等观外境。无有盗贼.水火灾变来侵国者。何以故。诸佛如来语无有二。所言终不异。
尔时。好苦梵志白王言。王勿恐惧。今外境无有盗贼畏难。亦无水火灾变。今日大王快自娱乐。
流离王言。梵志当知。诸佛世尊。言无有异。
时。流离王使人数日。至七日头。大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将诸兵众及诸婇女。往阿脂罗河侧而自娱乐。即于彼宿。是时。夜半有非时云起。暴风疾雨。是时。流离王及兵众尽为水所漂。皆悉消灭。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复有天火烧内宫殿。
尔时。世尊以天眼观见流离王及四种兵为水所漂。皆悉命终。入地狱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作恶极为甚 皆由身口行
今身亦受恼 寿命亦短促
设在家中时 为火之所烧
若其命终时 必生地狱中
尔时。众中多比丘白世尊言。流离王及四部兵。今已命绝。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流离王者。今入阿鼻地狱中。
诸比丘白世尊言。今此诸释昔日作何因缘。今为流离王所害。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日之时。此罗阅城中有捕鱼村。时世极饥俭。人食草根。一升金贸一升米。时。彼村中有大池水。又复饶鱼。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往至池中而捕鱼食之。当于尔时。水中有二种鱼。一名拘璅。二名两舌。是时。二鱼各相谓言。我等于此众人。先无过失。我是水性之虫。不处平地。此人民之类。皆来食啖我等。设前世时。少多有福德者。其当用报怨。
尔时。村中有小儿年向八岁。亦不捕鱼。复非害命。然复彼鱼在岸上者。皆悉命终。小儿见已。极怀欢喜。
比丘当知。汝等莫作是观。尔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岂异人乎。今释种是也。尔时拘璅鱼者。今流离王是也。尔时两舌鱼者。今好苦梵志是也。尔时小儿见鱼在岸上而笑者。今我身是也。尔时。释种坐取鱼食。由此因缘。无数劫中入地狱中。今受此对。我尔时。坐见而笑之。今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所以然者。如来更不受形。以舍众行。度诸厄难。是谓。比丘。由此因缘今受此报。诸比丘当护身.口.意行。当念恭敬.承事梵行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天子欲命终时。有五未曾有瑞应而现在前。云何为五。一者华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体污臭。四者不乐本座。五者天女星散。是谓天子当命终时有此五瑞应。
尔时。天子极怀愁忧。椎胸唤叫。尔时。诸天子来至此天子所。语此天子言。汝今尔来可生善处。快得善处。快得善利。以得善利。当念安处善业。尔时。诸天而教授之。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
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是谓名为快得善利。彼云何名为安处善业。于如来法中而得信根。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彼以学道。戒性具足。诸根不缺。饭食知足。恒念经行。得三达明。是谓名为安处善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 良友为善利
出家为善业 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是故。比丘。于此命终当生天上。
尔时。彼比丘白世尊。云何比丘当生善趣。
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汝今。比丘。当求方便。得至涅槃。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沙门出家有五毁辱之法。云何为五。一者头发长。二者爪长。三者衣裳垢坋。四者不知时宜。五者多有所论。所以然者。多有论说比丘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人不信言。二者不受其教。三者人所不喜见。四者妄言。五者斗乱彼此。是谓多论说之人有此五事。比丘。当除此五。而无邪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频毗娑罗王敕诸群臣。速严驾宝羽之车。吾至舍卫城亲觐世尊。
是时。群臣闻王教敕。即驾宝羽之车。前白王言。严驾已讫。王知是时。
尔时。频毗娑罗王乘宝羽之车出罗阅城。往诣舍卫城。渐至祇洹精舍。欲入祇洹精舍。夫水灌头王法有五威容。悉舍之一面。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渐与说微妙之法。尔时。王闻法已。白世尊言。唯愿如来当在罗阅城夏坐。亦当供给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频毗娑罗王请。是王以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三匝便退而去。还诣罗阅城入于宫中。
尔时。频毗娑罗王在闲静处。便生此念。我亦堪任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尽其形寿。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但当愍其下劣。是时。频毗娑罗王寻其日告群臣曰。我昨日而生此念。我能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僧。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亦复当愍诸下劣。汝等各各相率。次第饭如来诸贤。长夜受福无穷。
尔时。摩竭国王即于宫门前起大讲堂。复办种种食具。
尔时。世尊出舍卫国。及将五百比丘。渐渐人间游化。至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是时。频毗娑罗王闻世尊来至迦兰陀竹园中。寻时乘羽宝之车。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频毗娑罗王白世尊言。我在闲静之处。便生此念。如我今日能供办衣被.饭食.床卧敷具.病瘦医药。便念下劣之家。即告群臣。汝等各各供办饮食之具。次第饭佛。云何。世尊。此是其宜。为非其宜。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王。多所饶益。为天.世人而作福田。
尔时。频毗娑罗王白世尊言。唯愿世尊明日就宫中食。
尔时。频毗娑罗王以见世尊默然受请。时王寻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明日清旦。著衣持钵。入城至王宫中各次第坐。尔时。王给以百味食。手自斟酌。欢喜不乱。尔时。频毗娑罗王见世尊食讫。除去钵器。便取一卑座。在如来前坐。
尔时。世尊渐与王说微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尔时。世尊与诸大王及群臣之类。说微妙之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淫为秽恶。出要为乐。
尔时。世尊以知彼众生心开意解。无复狐疑。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尽与说之。当于坐上六十余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六十大臣及五百天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即与频毗娑罗王及诸人民说此颂偈。
祠祀火为上 书中颂为最
王为人中尊 众流海为源
星中月照明 光明日为上
上下及四方 诸所有万物
天及世人民 佛为最尊上
欲求其福者 当供养于佛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便从坐起而去。尔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随其贵贱。从家多少。饭佛及比丘僧。
尔时。世尊在迦兰陀竹园中住。国界人民靡不供养者。尔时。罗阅城中诸梵志等次应作食。是时。彼梵志集在一处。各作是论。吾等各各出三两金钱。以供食具。
尔时。罗阅城中有梵志。名曰鸡头。极为贫匮。趣自存活。无金钱可输。便为诸梵志所驱逐。使出众中。
是时。鸡头梵志还至家中。而告其妇。卿今当知。诸梵志等所见驱逐。不听在众。所以然者。由无金钱故。
时妇报言。还入城中。随人举债。必当得之。又语其主。七日之后。当相报偿。设不偿者。我身及妇没为奴婢。
是时。梵志随其妇言。即入城中。处处求索。了不能得。还至妇所。而告之曰。吾所在求索了不能得。当如之何。
时妇报曰。罗阅城东有大长者。名不奢蜜多罗。饶财多宝。可往至彼而求债之。见与三两金钱。七日之后自当相还。设不还者。我身及妇没为奴婢。
是时。梵志从妇受语。往诣不奢蜜多罗。从求金钱。不过七日自当相还。若不相还者。我与妇没身为奴婢。是时。不奢蜜多罗即与金钱。
是时。鸡头梵志持此金钱还至妇所。而告之曰。以得金钱。当何方宜。
时妇报言。可持此钱。众中输之。
时。彼梵志即持金钱。往众中输之。诸梵志等语此梵志曰。我等办具已讫。可持此金钱还归所在。不须住此众中。
时。彼梵志即还到舍。以此因缘。向妇说之。其妇报言。我等二人共至世尊所。自宣微意。
尔时。梵志即将其妇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又复。其妇礼如来足。在一面坐。尔时。梵志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梵志曰。如今可为如来及比丘僧办其饮食。
尔时。梵志还熟视其妇。时妇报曰。但随佛教。不足疑难。
尔时。梵志即从坐起。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当受我请。
是时。世尊默然受梵志请。
尔时。释提桓因在世尊后。叉手侍焉。尔时。世尊回顾谓释提桓因。汝可佐此梵志共办食具。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世尊。
尔时。毗沙门天王去如来不远。将诸鬼神众不可称计。遥扇世尊。是时。释提桓因语毗沙门天王曰。汝亦可佐此梵志办此食具。
毗沙门报曰。甚善。天王。
是时。毗沙门天王前至佛所。头面礼足。绕佛三匝。自隐其形。化作人像。领五百鬼神共办食具。是时。毗沙门天王敕诸鬼神。汝等速往至栴檀林中而取栴檀。铁厨中。有五百鬼神于中作食。
是时。释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毗沙门今日以造铁厨。与佛.比丘僧作饭食。汝今可化作讲堂。使佛.比丘僧于中得饭食。
自在天子报曰。此事甚佳。是时。自在天子闻释提桓因语。去罗阅城不远。化作七宝讲堂。所谓七宝者。金.银.水精.琉璃.马瑙.赤珠.车磲。复化作四梯陛。金.银.水精.琉璃。金梯陛上化作银树。银梯陛上化作金树。金根.银茎.银枝.银叶。若复金梯陛上化作银叶.银枝。水精梯上化作琉璃树。亦各杂种不可称计。复以杂宝而厕其间。复以七宝而覆其上。周匝四面悬好金铃。然彼铃声皆出八种之音。复化作好床座。敷以好褥。悬缯幡盖。世所希有。尔时。以牛头栴檀然火作食。罗阅城侧十二由旬。香熏遍满其中。
是时。摩竭国王告诸群臣。我生长深宫。初不闻此香。罗阅城侧何缘闻此好香。
群臣白王。此是鸡头梵志在食厨中。然天栴檀香。是其瑞应。
是时。频毗娑罗王敕诸群臣。速严驾羽宝之车。吾欲往至世尊所问讯此缘。
是时。诸臣报王。如是。大王。
频毗娑罗王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国王见此铁厨中有五百人作食。见已。便作是语。此是何人所作饮食。
时。诸鬼神以人形报曰。鸡头梵志请佛及比丘僧而供养之。
是时。诸国王复遥见高广讲堂。问侍人曰。此是何人所造讲堂。昔所未有。为谁所造。
群臣报曰。不知此缘。
是时。频毗娑罗王作是念。我今至世尊所问此义。然佛世尊无事不知。无事不见。
是时。摩竭国频毗娑罗王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频毗娑罗王白世尊言。昔日不见此高广讲堂。今日见之。昔日不见此铁厨。今日见之。将是何物。为是谁变。
世尊告曰。大王当知。此毗沙门天王所造。及自在天子造此讲堂。
是时。摩竭国王即于坐上悲泣交集。不能自胜。世尊告曰。大王。何故悲泣乃至于斯。
时。频毗娑罗王白佛言。不敢悲泣。但念后生人民不睹圣兴。当来之人悭著财物。无有威德。尚不闻此奇宝之名。何况见乎。今蒙如来有奇特之变。出现于世。是故悲泣。
世尊告曰。当来之世。国王.人民实不睹此变。
尔时。世尊即与国王说法。使发欢喜之心。王闻法已。即从坐而去。
是时。毗沙门天王即其日语鸡头梵志曰。汝舒右手。是时。鸡头即舒右手。毗沙门天王即授与金铤。又告之曰。自以此金铤投于地上。
是时。梵志即投于地上。乃成百千两金。毗沙门天王报曰。汝持此金铤入城中买种种饮食。持来此间。
是时。梵志受天王教。即持此金入城买种种饮食。持来厨所。是时。毗沙门天王沐浴梵志。与著种种衣裳。手执香火。教白。时到。今正是时。愿尊屈顾。
是时。梵志即受其教。手执香炉而白。时到。唯愿屈顾。
尔时。世尊以知时至。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往至讲堂所。各次第坐。及比丘众亦次第坐。是时。鸡头梵志见饮食极多。然众僧复少。前白世尊言。今日食饮极为丰多。然比丘僧少。不审云何。
世尊告曰。汝今。梵志。手执香炉。上高台上。向东.南.西.北。并作是说。诸释迦文佛弟子得六神通。漏尽阿罗汉者。尽集此讲堂。
梵志白言。如是。世尊。是时。梵志从佛受教。即上楼上请诸漏尽阿罗汉。是时。东方有二十一千阿罗汉。从东方来诣此讲堂。南方二十一千。西方二十一千。北方二十一千阿罗汉集此讲堂。尔时。讲堂上有八万四千阿罗汉集在一处。
是时。频毗娑罗王将诸群臣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及礼比丘僧。是时。鸡头梵志见比丘僧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以饭食之具。饭佛及比丘僧。手自斟酌。欢喜不辞。然故有遗余之食。是时鸡头梵志前白佛言。今饭佛及比丘僧。故有遗余饭食在。
世尊告曰。汝今可请佛及比丘僧七日供养。
梵志对曰。如是。瞿昙。是时。鸡头梵志即前长跪。白世尊言。今请佛及比丘僧七日供养。自当供给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尔时。大众之中有比丘尼名舍鸠利。是时。比丘尼白世尊言。我今心中生念。颇有释迦文佛弟子漏尽阿罗汉不集此乎。又以天眼观东方界。南方.西方.北方皆悉观之。靡不来者。皆悉运集。今此大会纯是罗汉真人运集。
世尊告曰。如是。舍鸠利。如汝所言。此之大会纯是真人。东.西.南.北无不集者。尔时。世尊以此因缘。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比丘尼中天眼彻睹。如此比丘尼等乎。
诸比丘对曰。不见也。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天眼第一者。所谓舍鸠利比丘尼是。
时。鸡头梵志七日之中供养圣众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复以华香散如来上。是时。此华在虚空中化作七宝交露台。是时。梵志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
尔时。鸡头梵志即得为道。诸根寂静。自修其志。除去睡眠。设眼见色亦不起想念。其眼根亦无恶想流驰诸念而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不起细滑之想。意知法亦然。是时。便灭五结盖。覆蔽人心者。令人无智慧。亦无杀害之意。而净其心。不杀。不念杀。不教人杀。手不执刀杖。起仁慈之心向一切众生。除去不与取。不起盗心。而净其意。恒有施心于一切众生。亦使不盗。已不淫侄。亦复教人使不淫。恒修梵行。清净无瑕秽。于梵行中而净其心。亦不妄语。亦不教人使行妄语。恒念至诚。无有虚诈诳惑世人。于中而净其心。复非两舌。亦不教人使两舌。若此间语不传至彼。设彼间语不传至此。于中而净其意。于食知足。不著气味。不著荣色。不著肥白。但欲支其形体。使全其命。欲除故痛。使新者不生。得修行道。长处无为之地。犹如有男女。以脂膏涂疮者。但欲除愈故也。此亦如是。所以于食知足者。欲使故痛除愈。新者不生。
或复是时。达晓行道。不失时节。不失三十七道品之行。或坐.或行除去睡眠之盖。或初夜时或坐。或行除去睡眠之盖。或中夜时右胁著地。脚脚相累。系意在明。彼复以后夜时。或坐.或经行而净其意。是时。饮食知足。经行不失时节。除去欲不净想。无诸恶行。而游初禅。有觉.有观.息念.猗欢乐。而游二禅。无有乐护念清净。自知身有乐。诸贤所求护念清净者。而游三禅。彼苦乐已灭。无有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彼以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得无所畏。复得三昧。自忆无数世事。彼便忆过去之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数千万生.成劫.败劫.成败之劫。我曾生彼处。姓某.字某。食如此之食。受如是苦乐。寿命长短。彼死此生。死此生彼。因缘本末。皆悉知之。彼复以三昧心清净无瑕秽。得无所畏。观众生类生者.死者。
彼复以天眼观众生类。生者.死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或有众生类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造邪业本。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口行善。不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复以清净天眼观众生类若好.若丑。善趣.恶趣。善色.恶色。皆悉知之。得无所畏。复施心尽漏。后观此苦。以实知之。此是苦。此是苦习.苦尽.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作是观已。欲漏心.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鸡头梵志便成阿罗汉。
尔时。尊者鸡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五事最不可得。云何为五。应丧之物欲使不丧者。此不可得。灭尽之法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夫病之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也。夫死之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是谓。比丘。有此五事最不可得。若如来出世。若如来不出。此法界恒住如故。而不朽败。有丧灭之声。生.老.病.死。若生.若逝。皆归于本。是谓。比丘。此五难得之物。
当求方便。修行五根。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比丘。行此五根已。便成须陀洹。家家.一种。转进成斯陀含。转进灭五结使。成阿那含。于彼般涅槃不来此世。转进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化。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当求方便。除前五事。修后五根。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五人不可疗治。云何为五。一者谀谄之人不可疗治。奸邪之人不可疗治。恶口之人不可疗治。嫉妒之人不可疗治。无反复之人不可疗治。是谓。比丘。有此五人不可疗治。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奸邪恶口人 嫉妒无反复
此人不可疗 智者之所弃
是故。诸比丘。常当学正意。除去嫉妒。修行威仪。所说如法。当知反复。识其恩养。小恩尚不忘。何况大者。勿怀悭贪。又不自誉。复不毁他人。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释提桓因告三十三天曰。若诸贤与阿须伦共斗时。设阿须伦不如。诸天得胜者。汝等捉毗摩质多罗阿须伦。将来至此。身为五系。是时。毗摩质多罗阿须伦。复告诸阿须伦曰。卿等。今日与诸天共斗。设得胜者。便捉释提桓因。缚送此间。比丘当知。尔时。二家共斗。诸天得胜。阿须伦不如。是时。三十三天躬捉毗摩质多罗阿须伦王。束缚其身。将诣释提桓因所。著中门外。自观彼五系。
是时。毗摩质多罗阿须伦王便作是念。此诸天法整。阿须伦所行非法。我今不乐阿须伦。便当即住此诸天宫。是时。以生此念言。诸天法整。阿须伦非法。我欲住此间。作此念已。是时。毗摩质多罗阿须伦王便自觉知身无缚系。五欲而自娱乐。设毗摩质多罗阿须伦王生此念已。言。诸天非法。阿须伦法整。我不用此三十三天。还欲诣阿须伦宫。是时。阿须伦王身被五系。五欲娱乐自然消灭。
比丘当知。缠缚之急。莫过此事。魔之所缚。复甚于斯。设与结使魔以被缚。动魔被缚。不动魔不被缚。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使心不被缚。乐闲静之处。所以然者。此诸结使是魔境界。若有比丘在魔境界者。终不脱生.老.病.死。不脱愁.忧.苦.恼。我今说此苦际。若复比丘心不移动。不著结使。便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我今说此苦际。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无有结使。越出魔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夫言尽者。名何等法言尽乎。
世尊告曰。阿难。色者。无为因缘而有此名。无欲.无为。名灭尽法。彼尽者。名曰灭尽。痛.想.行.识。无为.无作。皆是磨灭之法。无欲.无污。彼灭尽者。故名灭尽。阿难当知。五盛阴无欲.无作。为磨灭法。彼灭尽者。名为灭尽。此五盛阴永以灭尽。更不复生。故名灭尽。
是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云何。瞿昙。有何因缘。有何宿行。使此人民之类有尽.有灭.有减少者。本为城廓。今日已坏。本有人民。今日丘荒。
世尊告曰。梵志。欲知由此人民所行非法故。使本有城廓。今日磨灭。本有人民。今日丘荒。皆由生民悭贪。结缚习行。爱欲之所致故。使风雨不时。雨以不时。所种根栽。不得长大。其中人民死者盈路。梵志当知。由此因缘。使国毁坏。民不炽盛。
复次。梵志。人民之类所行非法。便有雷电霹雳自然之应。天降雹雨。坏败生苗。尔时人民死者难计。复次。梵志。人民之类所行非法。共相诤竞。或以手拳相加。瓦石相掷。各各自丧其命。复次。梵志。彼人民之类已共诤竞。不安其所。国主不宁。各兴兵众共相攻伐。至大众死者难计。或有被刀者。或有槊箭死者。如是。梵志。由此因缘。使民减少不复炽盛。复次。梵志。人民之类所行非法故。使神祇不祐而得其便。或遭困厄。疾病著床。除降者少。疫死者多。是谓。梵志。由此因缘。使民减少不复炽盛。
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瞿昙。所说甚为快哉。说此人本减少之义。实如来教。本有城廓。今日磨灭。本有人民。今日丘荒。所以然者。以有非法。便生悭疾。以生悭疾。便生邪业。以生邪业。故便天雨不时。五谷不熟。人民不炽。故使非法流行。天降灾变。坏败生苗。彼以行非法。著贪悭疾。是时国主不宁。各兴兵众。共相攻伐。死者叵计。故使国土流荒。人民迸散。今日世尊所说甚善。快哉。由非法故致此灾患。正使为他所捉。便断其命。由非法故便生盗心。以生盗心。后为王杀。以生邪业。非人得其便。由此因缘。便取命终。人民减少。故使无有城廓之所居处。
瞿昙。今日所出以自过多。犹如偻者得申。盲者得眼目。冥中得明。无目者为作眼目。今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而说法。我今重自归佛.法.众。愿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敢复杀。若沙门瞿昙见我若乘象骑马。我由恭敬。所以然者。我为王波斯匿.频毗娑罗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受梵之福。我恐失此之德。设我偏露右肩时。唯愿世尊受我礼拜。设我步行时。见瞿昙来。我当去履。唯愿世尊受我等礼。
尔时。世尊俨头可之。是时。生漏梵志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我今重自归沙门瞿昙。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
尔时。世尊渐与说法。使发欢喜之心。梵志闻法已。即从坐起。便退而去。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邪聚品第三十五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人在邪见聚者。有何相像。有何相貌。尔时。诸比丘白世尊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尊。善哉。世尊。当与诸比丘而说此义。我等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邪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以见五事则知此人为住邪聚。云何为五。应笑而不笑。应欢喜时而不欢喜。应起慈心而不起慈心。作恶而不耻。闻其善语而不著意。当知此人必住邪聚。若有众生住邪聚者。当以此五事知之。
复次。有众生有住正聚者。有何相貌。有何因缘。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尊。唯愿世尊当与诸比丘而说此义。我等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等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正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以见五事则知此人为住正聚。云何为五。应笑则笑。应欢喜则欢喜。应起慈心则起慈心。可耻则耻。闻善著意。当知此人已住正聚。是故。诸比丘。当除邪聚。住于正聚。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度父母。三者无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五者当授将来佛决。若如来出现世时。当为此五事。是故。诸比丘。当起慈心向于如来。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惠施不得其福。云何为五。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淫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是谓。比丘。有此五施不得其福。
比丘当知。复有五施令得大福。云何为五。一者造作园观。二者造作林树。三者造作桥梁。四者造作大船。五者与当来.过去造作房舍住处。是谓。比丘。有此五事令得其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园观施清凉 及作好桥梁
河津渡人民 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 恒当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 此人必生天
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此五德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者色力。二者亲族之力。三者田业之力。四者儿力。五者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设复夫以一力。尽覆蔽彼女人。云何为一力。所谓富贵力也。夫人以贵色力不如。亲族.田业.儿.自守尽不如也。皆由一力。胜尔许力也。
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云何为五。所谓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夫愚痴之人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者。不能得度波旬境界。若圣弟子成就一力。胜尔许力。云何为一力。所谓无放逸力。设贤圣弟子成就无放逸者。则不为色.声.香.味.细滑之所拘系。以不为五欲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界。度诸畏难至无为之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佛告诸比丘。当念修行而不放逸。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欲想。一者生豪贵之家。二者嫁适富贵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者多有儿息。五者在家独得由己。是谓。比丘。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如是。比丘。我比丘亦有五事可欲之想。云何为五。所谓禁戒.多闻.三昧成就.智慧.智慧解脱。是谓。比丘。有此五事可欲之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我生豪族种 亦适富贵家
能役使夫主 非福不克获
使我饶儿息 香华自严饰
虽有此想念 非福不克获
信戒而成就 三昧不移动
智慧亦成就 懈怠而不克
寻欲得道果 不由生死渊
愿欲至涅槃 懈怠而不克
如是。诸比丘。当求方便。行于善法。除去不善法。渐当前进。无有中悔之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时不应向人礼。云何为五。若在偷婆中不应向礼。在大众中不应向礼。又在道路不应向礼。病痛著床不应向礼。若饮食时不应向礼。是谓。比丘。有此五事不应向礼。
复有五事知时之礼。云何为五。不在偷婆中。不在大众中。不在道路。亦不病痛。复非饮食。此应向礼。是故。诸比丘。当作方便。知时之行。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优头槃。汝今入罗阅城求少温汤。所以然者。如我今日脊患风痛。
优头槃白佛。如是。世尊。是时。优头槃受佛教已。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求汤。尔时。尊者优头槃便作是念。世尊有何因缘。使我求汤。如来诸结已尽。诸善普会。然如来复作是语。我今患风。又复世尊不授姓名。当至谁家。
是时。尊者优头槃以天眼观罗阅城男子之类。必应度者。是时。见罗阅城中有长者名毗舍罗先不种善根。无戒.无信.邪见。于佛.法.众与边见共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与.无有受者。亦复无有善恶果报。无今世.后世.无父.无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成就者。于今世.后世自身作证而自游化。寿命极短。余五日之后当取命终。又事五道大神。是时。优头槃便作是念。如来必欲度此长者。所以然者。此长者命终之后。当生啼哭地狱中。是时。优头槃便笑。五道大神遥见笑。即隐其形而作人像。来至优头槃所而给使令。是时。尊者优头槃将此使人往至长者门外住。默然不语。
是时。长者遥见有道人在门外立。即时便说此偈。
汝今默然住 剃头著袈裟
为欲求何等 因由何故来
尔时。优头槃复以此偈报曰。
如来无著尊 今日患风发
设有温汤者 如来欲洗浴
是时。长者默然不报。是时。五道大神告毗舍罗先曰。长者可以汤相惠。必当获福无量。当得甘露之报。
是时。长者报曰。我自有五道大神。用此沙门为能加益何等事。
是时。五道大神便说此偈。
如来当生时 天帝来下侍
更谁出是者 能与共俦匹
用五道神为 不能有所济
宁供养释师 便获大果报
尔时。五道大神复重语长者曰。汝好自守护身.口.意行。汝不知五道大神之威力乎。是时。五道大神即化作大鬼神形。右手执剑语长者曰。今我身者是五道大神。速与此沙门汤。勿足稽留。
是时。长者便作是念。甚奇。甚特。五道大神乃供养此沙门。即以香汤授与道人。复以石蜜授与沙门。
是时。五道大神自执此香汤。共优头槃至世尊所。以此香汤奉上如来。尔时。世尊以此香汤。沐浴身体。风寻时差。更不增剧。
是时。长者后五日便取命终。生四天王中。是时。尊者优头槃闻长者命终。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优头槃白如来言。此长者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此长者命终生四天王中。
优头槃白佛言。此长者于彼命终当生何处。
世尊告曰。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中。三十三天。乃至生他化自在天。于彼命终。复来生四天王中。此长者身。六十劫中不堕恶趣。最后得作人身。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成辟支佛。所以然者。汤施之德。其福乃尔。是故。优头槃。恒念浴众僧。闻说道教。如是。优头槃。当作是学。
尔时。尊者优头槃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不乐修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是时。彼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言。我今不乐修于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
世尊告曰。汝今何故不乐修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
比丘报曰。我今心意炽盛。身中火燃。若我见女人时。端正无双。我尔时便作是念。使此女人与我共交。又复作是念。此非正法。设我从此心者。则非正理。我尔时复作是念。此是恶利。非为善利。此是恶法。非为善法。我今欲舍禁戒还为白衣。沙门禁戒实不可犯。我于俗人中可分檀布施。
世尊告曰。夫为女人有五种恶。云何为五。一者秽恶。二者两舌。三者嫉妒。四者嗔恚。五者无反复。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非喜由财义 现善内怀毒
坏人趣道善 如鹰舍污池
是故。比丘。当除不净之想。思惟净观。比丘思惟净观已。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尽断无明.憍慢。汝今。比丘。欲从何生。为从发生。然发恶露不净。皆由幻化诳惑世人。手.爪.齿.形体之属。乃无净处。何者是真。何者是实。从头至足皆悉如是。肝.胆.五藏.有形之物。无一可贪。何者是真。汝今。比丘。欲从何生。汝今善修梵行。如来正法必当尽苦。人命极短不久存世。虽复极寿不过百岁。所出无几。
比丘当知。如来出世。甚为难值。闻法亦难。受四大形。亦复难得。诸根具足。亦复难得。得生中国。亦复难值。与善知识相遭。亦复难得。闻法亦难。分别义理。亦复难得。法法成就。此事亦难。汝今。比丘。设与善知识从事者。便能分别诸法。亦当与人广演其义。设当闻法已。则能分别。能分别法已。则能说其义。无有欲想.嗔恚.愚痴之想。以离三毒。便脱生.老.病.死。我今粗说其义。
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便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是时。彼比丘在闲静之处。思惟其法。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欲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尔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阿难.多耆奢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多耆奢在一巷中见一女人。极为端正。与世奇特。见已。心意错乱。不与常同。
是时。多耆奢即以偈向阿难说。
欲火之所烧 心意极炽然
愿说灭此义 多有所饶益
是时。阿难复以此偈报曰。
知欲颠倒法 心意极炽然
当除想像念 欲意便自休
是时。多耆奢复以偈报曰。
心为形之本 眼为候之原
睡卧见扶接 形如乱草萎
是时。尊者阿难即前进。以右手摩多耆奢头。尔时。即说此偈。
念佛无贪欲 度彼欲难陀
睹天现地狱 制意离五趣
是时。多耆奢闻尊者阿难语已。便作是说。止。止。阿难。俱乞食讫。还至世尊所。
是时。彼女人遥见多耆奢便笑。时。多耆奢遥见女人笑。便生此想念。汝今形体骨立皮缠。亦如画瓶。内盛不净。诳惑世人。令发乱想。尔时。尊者多耆奢观彼女人。从头至足。此形体中有何可贪。三十六物皆悉不净。今此诸物为从何生。是时。尊者多耆奢复作是念。我今观他形。为不如自观身中。此欲为从何生。为从地种生耶。水.火.风种生耶。设从地种生。地种坚强不可沮坏。设从水种生。水种极濡不可获持。设从火种生。火种不可获持。设从风种生。风种无形而不可获持。是时。尊者便作是念。此欲者。但从思想生。
尔时。便说此偈(上文火种类余应少二字本同未详)。
欲我知汝本 但以思想生
非我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尔时。尊者多耆奢又说此偈。如思惟不净之想。即于彼处有漏心得解脱。
时。阿难及多耆奢出罗阅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多耆奢白世尊言。我今快得善利以有所觉。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自觉。
多耆奢白佛言。色者无牢。亦不坚固。不可睹见。幻伪不真。痛者无牢。亦不坚固。亦如水上泡。幻伪不真。想者无牢。亦不坚固。幻伪不真。亦如野马。行亦无牢。亦不坚固。亦如芭蕉之树。而无有实。识者无牢。亦不坚固。幻伪不真。重白佛言。此五盛阴无牢。亦不坚固。幻伪不真。
是时。尊者多耆奢便说此偈。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 想如野马
行如芭蕉 识为幻法 最胜所说
思惟此已 尽观诸行 皆悉空寂
无有真正 皆由此身 善逝所说
当灭三法 见色不净 此身如是
幻伪不真 此名害法 五阴不牢
已解不真 今还上迹
如是。世尊。我今所觉正谓此耳。
世尊告曰。善哉。多耆奢。善能观察此五盛阴本。汝今当知。夫为行人当观察此五阴之本。皆不牢固。所以然者。当观此五盛阴时。在道树下成无上等正觉。亦如卿今日所观。
尔时。说此法时。坐上六十比丘漏尽意解。尔时。尊者多耆奢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僧迦摩长者子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长者子白佛言。唯愿世尊听在道次。
是时。长者子即得为道。在闲静之处。克己修行。成其法果。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僧迦摩便成阿罗汉。是时。在闲静之处。便生此念。如来出现甚为难遇。多萨阿竭时时乃出。亦如优昙钵花时时乃出。此亦如是。如来出现于世时时乃有。一切行灭亦复难遇。出要亦难。爱尽.无欲.涅槃。此乃为要。
尔时。僧迦摩妇母闻女婿作道人。不复著欲。舍于家累。又捐我女。如弃聚唾。尔时。此母往至女所。而语女曰。汝婿实作道乎。
其女报曰。女亦不详为作道不耶。
其老母曰。汝今可自庄严著好衣裳。抱此男.女。往至僧迦摩所。尔时。母及女共相将至僧迦摩所。尔时。尊者僧迦摩在一树下结加趺坐。是时。妇.母二人在前。默然而立。
是时。老母及女观僧迦摩从头至足。而语僧迦摩曰。汝今何故不与我女共语乎。今此儿女由汝而生。汝今所为实为非理。人所不许。汝今所思惟者。非是人行。
是时。尊者僧迦摩即时便说此偈。
此外更无善 此外更无妙
此外更无是 善念无过是
是时。妇母语僧迦摩曰。我女今有何罪。有何非法。今何故舍之出家学道。
是时。僧迦摩便说此偈。
臭处不净行 嗔恚好妄语
嫉妒心不正 如来之所说
是时。老母语僧迦摩曰。非独我女而有此事。一切女人皆同此耳。舍卫城中人民之类。见我女者。悉皆意乱。欲与交通。如渴欲饮。睹无厌足。皆起想著。汝今云何舍之学道。方更谤毁。设汝今日不用我女者。汝所生男.女。还自录之。
尔时。僧迦摩复说此偈。
我亦无男女 田业及财宝
亦复无奴婢 眷属及营从
独步无有侣 乐于闲静处
行作沙门法 求于正佛道
有男有女者 愚者所习行
我常无我身 岂有男女哉
是时。妇.母.男.女闻说此偈已。各作是念。如我今日观察此意。必不还家。复更观察从头至足。长叹息已。前自长跪。而作是语。设身.口.意所造非法者。尽共忍之。即绕三匝而退所在。
是时。尊者阿难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遥见老母及女而问之曰。向者颇见僧迦摩乎。
其老母报曰。虽见亦不为见。
阿难报曰。颇共言语乎。
老母报曰。虽共言语。不入我意。
是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欲使火生水 复使水生火
空法欲使有 无欲欲使欲
是时。尊者阿难乞食已。还诣祇树给孤独园。往至僧迦摩所。在一面坐。语僧迦摩曰。已知如真法乎。
僧迦摩报曰。我已觉知如真法也。
阿难报曰。云何觉知如真法乎。
僧迦摩报曰。色者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者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痛.想.行.识皆悉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此五盛阴是无常义。无常义者即是苦义。我非彼有。彼非我有。是时。僧迦摩便说此偈。
苦苦还相生 度苦亦如是
贤圣八品道 乃至灭尽处
更不还此生 流转天人间
当尽苦原本 永息无移动
我今见空迹 如佛之所说
今得阿罗汉 更不受胞胎
是时。尊者阿难叹曰。善哉。如真之法善能决了。
是时。阿难便说此偈。
善守梵行迹 亦能善修道
断诸一切结 真佛之弟子
尔时。阿难说此偈已。即从坐起而去。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阿难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欲平等论阿罗汉。当言僧迦摩比丘是也。能降伏魔官属者。亦是僧迦摩比丘。所以然者。僧迦摩比丘七变往降魔。今方成道。自今已后。听七变作道。过此限者。则为非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能降伏魔。今方成道者。所谓僧迦摩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听法品第三十六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时听法有五功德。随时承受不失次第。云何为五。未曾闻者。便得闻之。以得闻者。重讽诵之。见不邪倾。无有狐疑。即解甚深之义。随时听法有五功德。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随时听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造作浴室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一者除风。二者病得差。三者除去尘垢。四者身体轻便。五者得肥白。是谓。比丘。造作浴室有此五功德。是故。诸比丘。若有四部之众欲求此五功德者。当求方便。造立浴室。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施人杨枝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一者除风。二者除涎唾。三者生藏得消。四者口中不臭。五者眼得清净。是谓。比丘。施人杨枝有五功德。若善男子.善女人求此五功德。当念以杨枝用惠施。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见屠牛之人。以此财业后得乘车马.大象乎。
诸比丘对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善哉。诸比丘。我亦不见.不闻屠牛之人杀害牛已。得乘车马.大象。所以然者。我亦不见屠牛之人得乘车马.大象。终无此理。云何。比丘。汝等颇见屠羊.杀猪。或猎捕鹿。如此之人作此恶已。得此财业后得乘车马.大象乎。
诸比丘对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善哉。诸比丘。我亦不见.不闻屠牛之人杀害生类已。得乘车马.大象。终无此理。汝等比丘。若见杀牛之人乘车马者。此是前世之德。非今世福也。皆是前世宿行所致也。汝等若见杀羊之人得乘车马者。当知此人前世宿福之所种也。所以然者。皆由杀心不除故也。何以故。若有人亲近恶人。好喜杀生。种地狱之罪。若来人中。寿命极短。若复有人好喜偷盗。种地狱罪。如彼屠牛之人。贱取贵卖。诳惑世人。不按正法。屠牛之人亦复如是。由杀心故。致此罪咎。不得乘车马.大象。是故。诸比丘。当起慈心于一切众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如屈申臂顷。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释提桓因白世尊言。如来亦说。夫如来出世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当转法轮。当度父母。无信之人立于信地。未发菩萨心令发菩萨意。于其中间当受佛决。此五因缘如来出现必当为之。今如来母在三十三天。欲得闻法。今如来在阎浮里内。四部围绕。国王人民皆来运集。善哉。世尊。可至三十三天与母说法。是时。世尊默然受之。
尔时。难陀.优槃难陀龙王便作是念。此诸秃沙门在我上飞。当作方便。使不陵易。是时。龙王便兴嗔恚。放大火风。使阎浮里内。洞然火燃。
是时。阿难白佛言。此阎浮里内。何故有此烟火。
世尊告曰。此二龙王便生此念。秃头沙门恒在我上飞。我等当共制之。令不陵虚。便兴嗔恚。放此烟火。由此因缘。故致此变。
是时。大迦叶即从坐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与彼共战。
世尊告曰。此二龙王极为凶恶。难可受化。卿还就坐。
是时。尊者阿那律即从坐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降彼恶龙。
世尊告曰。此二恶龙极为凶暴。难可受化。卿还就坐。
是时。离越.尊者迦旃延.尊者须菩提.尊者优陀夷.尊者婆竭。各从坐起。白世尊言。我今欲往降伏恶龙。
世尊告曰。此二龙王极为凶恶。难可受化。卿还就坐。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坐起。偏露右肩。长跪叉手。白佛言。欲往诣彼。降伏恶龙。
世尊告曰。此二龙王极为凶恶。难可降化。卿今云何化彼龙王。
目连白佛言。我先至彼化形极大恐怯彼龙。后复化形极为微小。然后以常法则而降伏之。
世尊告曰。善哉。目连。汝能堪任降伏恶龙。然今。目连。坚持心意。勿兴乱想。所以然者。彼龙凶恶备触娆汝。
是时。目连即礼佛足。屈申臂顷。于彼没不现。往至须弥山上。尔时。难陀.优槃难陀龙王绕须弥山七匝。极兴嗔恚。放大烟火。
是时。目连自隐本形。化作大龙王。有十四头。绕须弥山十四匝。放大火烟。当在二龙王上住。
是时。难陀.优槃难陀龙王见大龙王有十四头。便怀恐怖。自相谓言。我等今日当试此龙王威力。为审胜吾不乎。
尔时。难陀.优槃难陀龙王以尾掷大海中。以水洒三十三天。亦不著目连身。是时。尊者大目连复以尾著大海水中。水乃至到梵迦夷天。并复洒二龙王身上。
是时。二龙王自相谓言。我等尽其力势。以水洒三十三天。然此大龙王复过我上去。我等正有七头。今此龙王十四头。我等绕须弥山七匝。今此龙王绕须弥山十四匝。我今二龙王当共并力与共战斗。
是时。二龙王极怀嗔恚。雷电霹雳放大火炎。是时。尊者大目连便作是念。凡龙战斗以火霹雳。设我以火霹雳共战斗者。阎浮里内人民之类。及三十三天皆当被害。我今化形极小。当与战斗。是时。目连即化形使小。便入龙口中。从鼻中出。或从鼻入。从耳中出。或入耳中。从眼中出。以出眼中。在眉上行。
尔时。二龙王极怀恐惧。即作是念。此大龙王极有威力。乃能从口中入。鼻中出。从鼻入。眼中出。我等今日实为不如。我等龙种今有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然无有出我等者。今此龙王威力乃尔。不堪共斗。我等性命死在斯须。皆怀恐惧。衣毛皆竖。
是时。目连以见龙王心怀恐惧。还隐其形。作常形容。在眼睫上行。是时。二龙王见大目连。自相谓言。此是目连沙门。亦非龙王。甚奇。甚特。有大威力。乃能与我等共斗。是时。二龙王白目连言。尊者何为触娆我乃尔。欲何所诫敕。
目连报曰。汝等昨日而作是念。云何秃头沙门恒在我上飞。今当制御之。
龙王报曰。如是。目连。
目连告曰。龙王当知。此须弥山者是诸天道路。非汝所居之处。
龙王报曰。唯愿恕之。不见重责。自今以后更不敢触娆。兴恶乱想。唯愿听为弟子。
目连报曰。汝等莫自归我身。我所自归者。汝等便自归之。
龙王白目连。我等今日自归如来。
目连告曰。汝等不可依此须弥山。自归世尊。今可共我至舍卫城。乃得自归。
是时。目连将二龙王。如屈申臂顷。从须弥山上至舍卫城。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而为说法。是时。目连告二龙王曰。汝等当知。今日世尊与无央数之众而为说法。不可作汝形至世尊所。
龙王报曰。如是。目连。
是时。龙王还隐龙形。化作人形。不长不短。容貌端正。如桃华色。
是时。目连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目连语龙王曰。今正是时。宜可前进。
是时。龙王闻目连语。即从坐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我等二族姓子。一名难陀。二名优槃难陀。自归如来。受持五戒。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复杀生。尔时。世尊弹指可之。时。二龙王还复故坐。欲得闻法。
尔时。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有何因缘。使此阎浮利内烟火乃尔。是时。王波斯匿乘宝羽之车出舍卫城。至世尊所。尔时。人民之类遥见王来。咸共起迎。善来。大王。可就此坐。
时。二龙王默然不起。是时。波斯匿王礼世尊足。在一面坐。是时。大王白世尊言。我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事事敷演。
世尊告曰。欲有所问。今正是时。
波斯匿王白佛言。有何因缘。令此阎浮里内烟火乃尔。
世尊告曰。难陀.优槃难陀龙王之所造。然今。大王。勿怀恐惧。今日更无烟火之变。
是时。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我今是国之大王。人民宗敬。名闻四远。今此二人为从何来。见吾至此。亦不起迎。设住吾境界者当取闭之。设他界来者当取杀之。
是时。龙王知波斯匿心中所念。便兴嗔恚。尔时。龙王便作是念。我等无过于此王所。更欲反害吾身。要当取此国王及迦夷国人。尽取杀之。是时。龙王即从坐起。礼世尊足。即便而去。离祇洹不远。便不复现。
是时。波斯匿王见此人去。未久。白世尊言。国事猥多。欲还宫中。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
是时。波斯匿王即从坐起。便退而去。告群臣曰。向者二人为从何道去。速捕取之。是时。诸臣闻王教令。即驰走求之而不知处。便还宫中。
是时。难陀.优槃难陀龙王各生此念。我等无过于彼王所。方欲取我等害之。我等当共害彼人民。使无遗余。是时。龙王复作是念。国中人民有何过失。当取舍卫城人民害之。复重作是念。舍卫国人有何过失于我等。当取王宫官属尽取杀之。
尔时。世尊以知龙王心中所念。告目连曰。汝今当救波斯匿王。无令为难陀.优槃难陀龙王所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目连受佛教诫。礼世尊足。便退而去。在王宫上。结加趺坐。令身不现。是时。二龙王雷吼霹雳。暴风疾雨。在王宫上。或雨瓦石。或雨刀剑。未堕地之顷。便为优钵莲华在虚空中。是时。龙王倍复嗔恚。雨大高山于宫殿上。是时。目连复化使作种种饮食。是时。龙王倍复嗔恚炽盛。雨诸刀剑。是时。目连复化使作极好衣裳。是时。龙王倍复嗔恚。复雨大沙砾石。在波斯匿宫上。未堕地之顷。便化作七宝。
是时。波斯匿王见宫殿中雨种种七宝。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作是念。阎浮里内有德之人。无复过我。唯除如来。所以然者。我家中种粳米一根上生。收拾得一斛米。饭以甘蔗之浆。极为香美。今复于宫殿上雨七宝。我便能作转轮圣王乎。是时。波斯匿王领诸婇女收摄七宝。
是时。二龙王自相谓言。今将有何意。我等来时欲害波斯匿王。今日变化乃至于斯所有力势。今日尽现犹不能动波斯匿王毫牦之分。
是时。龙王见大目揵连在宫殿上结加趺坐。正身正意。形不倾斜。见已。便作是念。此必是大目连之所为也。是时。二龙王以见目连便退而去。是时。目连见龙去。还舍神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时。波斯匿王便作是念。今此种种饮食不应先食。当先奉上如来。然后自食。是时。波斯匿王即车载珍宝。及种种饮食。往至世尊所。昨日天雨七宝及此饮食。唯愿纳受。
尔时。大目揵连去如来不远。佛告王曰。汝今可持七宝饮食之具。与大目连。所以然者。蒙目连恩。得更生圣贤之地。
波斯匿王白佛言。有何因缘。言我更生。
世尊告曰。汝朝不至我所。欲得听法乎。尔时。有二人亦来听法。王生此念。我于此国界。最为豪尊。众人所敬。然此二人为从何来。见我不起承迎。
时王白佛。实然。世尊。
世尊告曰。此亦非人。乃是难陀.优槃难陀龙王。彼知王意。自相谓言。我等无过于此人王。何故反来害我。要当方宜灭此国界。我等寻知龙王心中所念。即敕目连。今可救波斯匿王。无令为龙所害也。即受我教。在宫殿上。隐形不现。作此变化。是时。龙王极怀嗔恚。雨沙砾石于宫殿上。未堕地之顷。化作七宝.衣裳.饮食之具。由此因缘。大王。今日便为更生。
是时。波斯匿王便怀恐怖。衣毛皆竖。前跪膝行至如来前。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恩垂过厚。得济生命。复礼目连足。头面礼敬。蒙尊之恩。得济生命。
尔时。国王便说此偈。
唯尊寿无穷 长夜护其命
度脱苦穷厄 蒙尊得脱难
是时。波斯匿王以天香华散如来身。便作是说。我今持此七宝奉上三尊。唯愿纳受。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四部之众多有懈怠。替不听法。亦不求方便。使身作证。亦不复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我今宜可使四部之众渴仰于法。尔时。世尊不告四部之众。复不将侍者。如屈申臂顷。从只桓不现。往至三十三天。
尔时。释提桓因遥见世尊来。将诸天众。前迎世尊。头面礼足。请令就坐。并作是说。善来。世尊。久违觐省。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我今当以神足之力自隐形体。使众人不见我为所在。尔时。世尊复作是念。我今于三十三天。化身极使广大。
尔时。天上善法讲堂有金石纵广一由旬。尔时。世尊石上结加趺坐。遍满石上。尔时。如来母摩耶将诸天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并作是说。违奉甚久。今来至此。实蒙大幸。渴仰思见。佛今日方来。是时。母摩耶头面礼足已。在一面坐。释提桓因亦礼如来足。在一面坐。三十三天礼如来足。在一面坐。是时。诸天之众见如来在彼增益天众。减损阿须伦。
尔时。世尊渐与彼诸天之众说于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淫为秽恶。出要为乐。尔时。世尊以见诸来大众及诸天人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普与诸天说之。各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复有十八亿天女之众而见道迹。三万六千天众得法眼净。是时。如来母即从坐起。礼如来足。还入宫中。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今当以何食饭如来乎。为用人间之食。为用自然天食。
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食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世尊。是时。释提桓因复白佛言。为用天上时节。为用人间时节。
世尊告曰。用人间时节。
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释提桓因即以人间之食。复以人间时节饭食如来。
尔时。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谓言。我等今见如来竟日饭食。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我今当入如是三昧。欲使诸天进便进。欲使诸天退便退。是时。世尊以入此三昧。进却诸天。随其时宜。
是时。人间四部之众不见如来久。往至阿难所。白阿难言。如来今为所在。渴仰欲见。
阿难报曰。我等亦复不知如来所在。
是时。波斯匿王.优填王至阿难所。问阿难曰。如来今日竟为所在。
阿难报曰。大王。我亦不知如来所在。
是时。二王思睹如来。遂得苦患。尔时。群臣至优填王所。白优填王曰。今为所患。
时王报曰。我今以愁忧成患。
群臣白王。云何以愁忧成患。
其王报曰。由不见如来故也。设我不见如来者。便当命终。
是时。群臣便作是念。当以何方便。使优填王不令命终。我等宜作如来形像。是时。群臣白王言。我等欲作形像。亦可恭敬承事作礼。
时。王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告群臣曰。善哉。卿等所说至妙。
群臣白王。当以何宝作如来形像。
是时。王即敕国界之内诸奇巧师匠。而告之曰。我今欲作形像。
巧匠对曰。如是。大王。
是时。优填王即以牛头栴檀作如来形像高五尺。
是时。波斯匿王闻优填王作如来形像高五尺而供养。是时。波斯匿王复召国中巧匠。而告之曰。我今欲造如来形像。汝等当时办之。时。波斯匿王而生此念。当用何宝。作如来形像耶。斯须复作是念。如来形体。黄如天金。今当以金作如来形像。是时。波斯匿王纯以紫磨金作如来像高五尺。尔时。阎浮里内始有此二如来形像。
是时。四部之众往至阿难所。白阿难曰。我等渴仰于如来。所思欲觐尊。如来今日竟为所在。
阿难报曰。我等亦复不知如来所在。但今共至阿那律所而问此义。所以然者。尊者阿那律天眼第一。清净无瑕秽。彼以天眼见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彼能知见。
是时。四部之众共阿难往至阿那律所。白阿那律曰。今此四部之众来至我所。而问我曰。今日如来竟为所在。唯愿尊者以天眼观如来今为所在。
是时。尊者阿那律报曰。汝等且止。吾今欲观如来竟为所在。
是时。阿那律正身正意。系念在前。以天眼观阎浮里内而不见之。复以天眼观拘耶尼.弗于逮.郁单曰而不见之。复观四天王.三十三天.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观梵天而不见之。复观千阎浮地.千瞿耶尼.千郁单曰.千弗于逮.千四天王.千艳天.千兜术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而不见如来。复观三千大千刹土而复不见。即从坐起语阿难曰。我今已观三千大千刹土而不见之。
是时。阿难及四部之众默然而止。阿难作是念。如来将不般涅槃乎。
是时。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快得善利。唯愿七佛常现于世。天及世人多所润益。或有天而作是语。且置七佛。但使有六佛者。此亦甚善。或有天子言。但使有五佛。或言。四佛。或言。三佛。或言。二佛出现世者。多所润益。
时。释提桓因告诸天曰。且置七佛。乃至二佛。但使今日释迦文佛久住世者。则多所饶益。
尔时。如来意欲使诸天来。诸天便来。意欲使诸天去。诸天便去。是时。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
是时。释提桓因告三十三天曰。如来今日食以人间时节。不用天上时节。是时。世尊以经三月。便作是念。阎浮里人四部之众不见吾久。甚有虚渴之想。我今当舍神足。使诸声闻知如来在三十三天。是时。世尊即舍神足。
时。阿难往阿那律所。白阿那律言。今四部之众甚有虚渴。欲见如来。然今如来不取灭度乎。
是时。阿那律语阿难曰。昨夜有天来至我所。云。如来在三十三天善法讲堂。汝今且止。吾今欲观如来所在。是时。尊者阿那律即结加趺坐。正身正意。心不移动。以天眼观三十三天。见世尊在壁方一由旬石上坐。是时。阿那律即从三昧起。语阿难曰。如来今在三十三天与母说法。
是时。阿难及四部之众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是时。阿难问四部众曰。谁能堪任至三十三天问讯如来。
阿那律曰。今尊者目连神足第一。愿屈神力往问讯佛。
是时。四部之众白目连曰。今日如来在三十三天。唯愿尊者持四部姓名。问讯如来。又持此义往白如来。世尊在阎浮里内世间得道。唯屈威神还至世间。
目连报曰。甚善。诸贤。
是时。目连受四部之教。屈申臂顷。往至三十三天。到如来所。是时。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遥见目连来。诸天各生此念。正是僧使。若当是诸王之使。是时。诸天皆起往迎。善来。尊者。
是时。目连遥见世尊与无央数之众而为说法。见已。生此念。世尊在此天中。亦复烦闹。目连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目连白佛言。世尊。四部之众问讯如来。起居轻利。游步康强。又白此事。如来生长阎浮里内。于世间得道。唯愿世尊还来至世间。四部虚渴。欲见世尊。
世尊告曰。使四部之众进业无惓。云何。目连。四部之众游化劳乎。无斗讼耶。外道异学无触娆乎。
目连报曰。四部之众行道无惓。
但。目连。汝向者作是念言。如来在此亦烦闹。此事不然。所以然者。我说法时亦不经久。设我作是念。欲使诸天来。便来。欲使诸天不来。诸天则不来。目连。汝还世间。却后七日如来当往僧迦尸国大池水侧。
是时。目连屈申臂顷。还诣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往诣四部众。而告之曰。诸贤当知。却后七日如来当来下至阎浮里地僧迦尸大池水侧。
尔时。四部众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是时。波斯匿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频毗娑罗王。闻如来却后七日。当至僧迦尸国大池水侧。极怀欢喜。不能自胜。是时。毗舍离人民之众。迦毗罗越释种。拘夷罗越人民之众。闻如来当来至阎浮里地。闻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尔时。波斯匿集四种之兵。诣池水侧。欲见世尊。是时。五王皆集兵众往世尊所。欲得觐省如来及人民之众。迦毗罗越释皆悉往世尊所。及四部之众皆悉往世尊所。欲得见如来。
尔时。临七日头。释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汝今从须弥山顶至僧迦尸池水作三道路。观如来不用神足至阎浮地。
自在天子报曰。此事甚佳。正尔时办。尔时。自在天子即化作三道金.银.水精。是时。金道当在中央。侠水精道侧.银道侧。化作金树。当于尔时。诸神妙尊天。七日之中皆来听法。
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所谓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谓名为色阴也。
彼云何名为痛阴。所谓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是谓名为痛阴。
彼云何名想阴。所谓三世共会。是谓名为想阴。
彼云何名为行阴。所谓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阴。
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
彼云何名为色。所谓色者。寒亦是色。热亦是色。饥亦是色。渴亦是色。
云何名为痛。所谓痛者。痛者名觉。为觉何物。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故名为觉也。
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
云何名为行。所谓行者。能有所成。故名为行。为成何等。或成恶行。或成善行。故名为行。
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
诸天子当知。此五盛阴。知三恶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阴灭。便知有涅槃之道。尔时。说此法时。有六万天人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与诸天人说法已。即从坐起。诣须弥山顶。说此偈。
汝等当勤学 于佛法圣众
当灭死迳路 如人钩调象
若能于此法 而无懈怠者
便当尽生死 无有苦原本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便诣中道。是时。梵天在如来右处银道侧。释提桓因在水精道侧。及诸天人在虚空中散华烧香。作倡伎乐。娱乐如来。
是时。优钵华色比丘尼闻如来今日当至阎浮提僧迦尸池水侧。闻已。便生此念。四部之众.国王.大臣.国中人民。靡不往者。设我当以常法往者。此非其宜。我今当作转轮圣王形容。往见世尊。是时。优钵华色比丘尼还隐其形。作转轮圣王形。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典藏宝。是谓七宝。
尔时。尊者须菩提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在一山侧缝衣裳。是时。须菩提闻世尊今日当来至阎浮里地。四部之众靡不见者。我今者宜可时往问讯礼拜如来。尔时。尊者须菩提便舍缝衣之业。从坐起。右脚著地。是时。彼复作是念。此如来形。何者是世尊。为是眼.耳.鼻.口.身.意乎。往见者复是地.水.火.风种乎。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造.无作。如世尊所说偈言。
若欲礼佛者 及诸最胜者
阴持入诸种 皆悉观无常
曩昔过去佛 及以当来者
如今现在佛 此皆悉无常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说于现在中 当观于空法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现在及诸佛 当计于无我
此中无我.无命.无人.无造作。亦无形容有教.有授者。诸法皆悉空寂。何者是我。我者无主。我今归命真法之聚。尔时。尊者须菩提还坐缝衣。
是时。优钵华色比丘尼作转轮圣王形。七宝导从至世尊所。是时。五国王遥见转轮圣王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自相谓言。甚奇。甚特。世间出二珍宝。如来.转轮圣王。
尔时。世尊将数万天人从须弥山顶来。至池水侧。是时。世尊举足蹈地。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变震动。是时。化转轮圣王渐渐至世尊所。诸小国王及人民之类各各避之。是时。化圣王觉知以近世尊。还复本形。作比丘尼礼世尊足。五王见已。各自称怨。自相谓言。我等今日极有所失。我等先应见如来。然今此比丘尼先见之。
是时。比丘尼至世尊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我今礼最胜尊。今日先得觐省。我优钵花色比丘尼是如来弟子。
尔时。世尊与彼比丘尼而说偈言。
善业以先礼 最初无过者
空无解脱门 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 当来及过去
当观空无法 此名礼佛义
是时。五王及人民之众不可称计。往至世尊所。各自称名。我是迦尸国王波斯匿。我是拔嗟国王。名曰优填。我是五都人民之主。名曰恶生。我是南海之主。名优陀延。我是摩竭国频毗娑罗王。尔时。十一那术人民运集。及四部之众最尊长者。千二百五十人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优填王手执牛头栴檀像。并以偈向如来说。
我今欲所问 慈悲护一切
作佛形像者 为得何等福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曰。
大王今听之 少多演其义
作佛形像者 今当粗说之
眼根初不坏 后得天眼视
白黑而分明 作佛形像德
形体当完具 意正不迷惑
势力倍常人 造佛形像者
终不堕恶趣 终辄生天上
于彼作天王 造佛形像福
余福不可计 其福不思议
名闻遍四远 造佛形像福
善哉。善哉。大王。多所饶益。天.人蒙祐。
尔时。优填王极怀欢悦。不能自胜。
尔时。世尊与四部众及与五王演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出要为妙。尔时。世尊以知四部之众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彼说之。尔时。坐上天及人民六万余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五王白世尊言。此处福妙最是神地。如来始从兜术天来下至此说法。今欲建立此处。使永存不朽。
世尊告曰。汝等五王。于此处造立神寺。长夜受福。终不朽败。
诸王报曰。当云何造立神寺。
尔时。世尊申右手。从地中出迦叶如来寺。视五王而告之曰。欲作神寺者。当以此为法。
尔时。五王即于彼处起大神寺。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过去恒沙如来翼从多少。亦如今日而无有异。正使当来诸佛世尊翼从多少。亦如今日而无有异。今此经名游天法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四部之众及五国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思念六重之法。敬之.重之.执在心怀。无令忘失。云何为六。于是。比丘。身行念慈。如镜视其形。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口行念慈。意行念慈。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得法利之具。能与诸梵行者共之。亦无吝想。此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诸有禁戒不朽.不败。极为完具。而无缺漏。智者之所贵。复欲使此戒分布与人。使同其味。此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正见贤圣得出要。如是之见。欲与诸梵行者共同此法。亦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是谓。比丘。有此六重之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是故。诸比丘。常当修行身.口.意行。设得利养之具。当念分布。莫起贪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耨达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斯是罗汉。三达.六通神足自在。心无所畏。唯除一比丘。阿难是也。
尔时。世尊坐金莲华。七宝为茎。及五百比丘各各坐宝莲华。尔时。阿耨达龙王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龙王遍观圣众已。白世尊曰。我今观此众中。空缺不具。无尊者舍利弗。惟愿世尊遣一比丘唤舍利弗使来。
尔时。舍利弗在祇洹精舍。补纳故衣。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至舍利弗所。语舍利弗云。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目连报曰。如是。世尊。
是时。尊者大目连如人屈伸臂顷。往至祇洹精舍舍利弗所。语舍利弗言。如来有教云。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舍利弗报曰。汝并在前。吾后当往。
目连报曰。一切圣众及阿耨达龙王迟想尊颜。欲得相见。唯愿时赴。勿轻时节。
舍利弗报曰。汝先至彼。吾后当往。
是时。目连复重语曰。云何。舍利弗。神足之中能胜吾乎。然今先遣使在前耶。若舍利弗不时起者。吾当捉臂将诣彼泉。
是时。舍利弗便作是念曰。目连方便试弄吾耳。
尔时。尊者舍利弗躬解竭支带。语目连曰。设汝神足第一者。今举此带使离于地。然后捉吾臂将诣阿耨达泉。
是时。目连作是念。今舍利弗复轻弄我。将欲相试乎。
今解带在地云。能举者然后捉吾臂将诣泉所。是时。目连复作是想。此必有因。事不苦尔。即时。申手而取带举。然不能使带移动如毫厘许。是时。目连尽其力势移此带。不能使动。是时。舍利弗取此带系著阎浮树枝。是时。尊者目连尽其神力。欲举此带。终不能移。当举此带时。此阎浮地大振动。
尔时。舍利弗便作是念。目连比丘尚能使此阎浮地动。何况此带。我今当持此带系著二天下。尔时。目连亦复举之。系著三天下.四天下。亦能举之。如举轻衣。是时。舍利弗复作是念。目连比丘堪任举四天下。而不足言。我今持此带。系著须弥山腹。是时。目连复能动此须弥山及四天王宫。三十三天宫皆悉动摇。是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千世界。是时。目连亦能使动。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亦复能动。是时。天地大动。唯有如来坐阿耨达泉而不移动。犹如力士弄于树叶而无疑难。
是时。阿耨达龙王白世尊言。今此天地何故振动。
尔时。世尊具与龙王说此本缘。龙王白佛。此二人神力何者最胜。
世尊告曰。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
龙王白佛言。世尊前记言。目连比丘神足第一。无过是者。
世尊告曰。龙王当知。有四神足。云何为四。自在三昧神力.精进三昧神力.心三昧神力.试三昧神力。是谓。龙王。有此四神足之力。若有比丘.比丘尼有此四神力者。亲近修行而不放舍者。此则神力第一。
阿耨达龙王白佛。目连比丘不得此四神足乎。
世尊告曰。目连比丘亦得此四神足之力。亲近修行。初不放舍。然目连比丘欲住寿至劫。亦复能办。然舍利弗所入三昧。目连比丘不知名字。
是时。尊者舍利弗复作是念。三千大千刹土。目连皆能移转。蠕虫死者不可称计。然我躬自闻。如来座者不可移动。我今可以此带系著如来座所。是时。目连复以神足而举此带。然不能动。时。目连生此念。非我于神足退乎。今举此带而不能动。我今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
尔时。目连舍此带已。即以神足至世尊所。遥见舍利弗在如来前坐。见已。目连复作是念。世尊弟子神足第一。无出我者。然我不如舍利弗乎。尔时。目连白佛言。我将不于神足退乎。所以然者。我先发祇洹精舍。然后舍利弗发。今舍利弗比丘先在如来前坐。
佛言。汝不于神足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不如舍利弗从心也。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若舍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大目连即时默然。
是时。阿耨达龙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今舍利弗比丘极有神力。不可思议。所入三昧。目连比丘而不知名字。尔时。世尊与阿耨达龙王说微妙之法。劝令欢喜。即于彼说戒。清旦。将诸比丘僧。还诣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第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
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计。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观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尔时。便说此偈。
常当念勤加 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众怨 如钩调于象
若能于此法 能行不放逸
当尽苦原际 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目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左脚登须弥山。右脚著梵天上。而说此偈。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连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连所。唯愿世尊使目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
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连知意。
是时。目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时。大目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然释迦文佛弟子仰观彼比丘。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欲还诣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
目连报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复以络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以至彼佛土。是时。目连舍此比丘已。礼彼佛足已。还来诣此忍界。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界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足难及。所谓大目乾连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拔耆国师子园中。
诸神足高德比丘。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乾连.贤者迦叶.贤者离越.贤者阿难等五百人俱。是时。大目乾连.大迦叶.阿那律晨旦至舍利弗所。然阿难遥见三大声闻诣舍利弗所。语离越言。三大声闻往至舍利弗。我等二人亦可往至舍利弗所。所以然者。备闻舍利弗说奇妙之法。
离越报曰。此事可然。
是时。离越.阿难往至舍利弗所。是时。舍利弗言。善来。诸贤。就此处坐。是时。舍利弗语阿难曰。我今欲有所问。此牛师子园极为快乐。自然天香流布四远。云何当使此园快乐。
阿难报曰。若有比丘多有所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行梵行。如此诸法皆悉具足。亦不漏脱。与四部之众而为说法。不失次第。亦不卒暴。无有乱想。如是。比丘在此牛师子园快乐。
是时。舍利弗语离越言。阿难今日以演说之。我今复欲问汝义。牛师子园快乐如是。汝今次说。义复云何。
离越报曰。于是。比丘乐闲静之处。思惟坐禅。与正观相应。如是。比丘乐牛师子园中。
是时。尊者舍利弗语阿那律曰。汝今当说悦乐之义。
阿那律报曰。若有比丘天眼彻视。观众生类死者.生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犹如士夫观空中。靡不备悉。有天眼比丘亦复如是。观世界无有疑难。如是。比丘在牛师子园中。快乐如是也。
是时。舍利弗语迦叶曰。我今语汝。如是诸贤以说快乐之义。汝今次应说之。
迦叶报曰。若有比丘行阿练若行。复教他人使行阿练若。叹说闲静之德。己身著补纳之衣。复教他使行头陀。身自知足在闲居之处。复教他人使修其行。己身戒德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其法。叹说其法已能劝化。复教他人使行其法。教训无厌足。如是。比丘在牛师子园中快乐无比。
尔时。尊者舍利弗语大目连曰。诸贤圣以说快乐之义。汝今次说快乐之义。牛师子园中快乐无双。汝今欲云何说之。
目连报曰。于是。比丘有大神足。于神足而得自在。彼能变化无数千事而无疑难。亦能分一身作无数身。或复还合为一。石壁皆过。踊没自在。亦如驶河。犹如飞鸟在空中无迹。譬如暴火焚烧山野。亦如日月靡所不照。亦能举手摩抆日月。亦能化身至梵天上。如此。比丘宜牛师子园中。
是时。目连语舍利弗曰。我等各随其辩而说之。我等今问舍利弗义。牛师子园极为快乐。何等比丘宜在其中。
舍利弗言。若有比丘能降心。然彼心不能降比丘。设彼比丘欲得三昧。即时彼比丘能得三昧。随意远近成三昧者。即能成办之。犹如长者家有好衣。盛著箱箧。尔时彼长者随意欲取何等衣。随意取之而无疑难。亦能随意入三昧中。此亦如是。心能使比丘。非比丘能使心。随意入三昧亦无疑难。如是。比丘能使心。非心使比丘。如是之人宜在牛师子园中。
是时。舍利弗告诸贤曰。我等随其辩而说。各随方宜。善说此义。今各相将往问世尊。云何比丘得乐此牛师子园。若世尊有所说。我等当奉行。
诸比丘报曰。如是。舍利弗。
是时。大声闻等各各相将往至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大声闻以此因缘具白佛。尔时。世尊告曰。善哉。如阿难所说。所以然者。阿难比丘闻法能持。总摄诸法。具足修行梵行。如此之法。善闻不忘。亦无邪见。与四部之众而说法。言不错乱。亦不卒暴。
离越比丘所说亦复快哉。所以然者。乐闲静之处。不处人间。常念坐禅。无有诤讼。与止观相应。闲居寂寞。
阿那律比丘亦复快哉。所以然者。阿那律比丘天眼第一。彼以天眼观三千世界。犹如有眼之人。掌中观珠。阿那律比丘亦复如是。彼以天眼观此三千大千世界而无疑难。
今迦叶比丘亦复快哉。所以然者。迦叶比丘己身是阿练若行。复能叹说闲居之行。身能乞食。复能叹誉乞食之德。身著补纳衣。复能叹说补纳衣之德。己身知足。复能叹说知足之德。己身处岩穴。复叹说岩穴之德。己身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能教人成此五分法身。身能教化。复能教人使行其法。
善哉。善哉。如目连所说。所以然者。目连比丘有大威力。神足第一。心得自在。彼意欲所为。则能办之。或化一身。分为万亿。或还合为一。石壁皆过。无有挂碍。踊没自在。亦如驶水亦无触碍。如空中之鸟亦无足迹。犹如日月靡所不照。能化身乃至梵天。
善哉。如舍利弗之所说。所以然者。舍利弗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若欲入三昧时。则能成办无有疑难。犹如长者好衣裳。随意取之而无疑难。舍利弗比丘亦复如是。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随意入三昧。皆悉在前。
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所说各随方便。但今复听我所说。云何比丘乐牛师子园中。若有比丘依村落住。彼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彼已乞食已。还归所在。洗手面。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加趺坐。系念在前。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不坏于坐。要当尽有漏成无漏。尔时。彼比丘即有漏心得解脱。如是。比丘宜在牛师子园中。如是。比丘恒勤精进。莫有懈怠。所在之处靡不宗奉者。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咒愿有六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德。于是。施主檀越成就三法。云何檀越施主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根成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施物之法复成三法。云何为三。然彼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有此三法。是谓。比丘。有此六事获大功德。名德远闻。获甘露之报。是故。诸比丘。若欲成就此六事者。当念惠施。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而为说法。尔时。坐上有一比丘。便生此念。愿如来告我有所论说。尔时。世尊知比丘心中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生此念。如来躬教训我。彼比丘戒具清净。无有瑕秽。修行止观。乐闲静之处。
若比丘意欲求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者。亦当戒德成就。在空闲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
若复比丘欲求知足者。当念戒德具足。在闲静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
若复比丘欲求使四部之众.国王.人民有形之类所见识知。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禅。中无悔心。亦不变易。当念戒德成就。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神足。彼亦当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八解脱门而无挂碍。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天耳。彻听闻天人闻声。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他人心中所念。诸根缺漏。彼亦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众生心意。有欲心.无欲心。有嗔恚心.无嗔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如实知之。有爱心.无爱心。有受心.无受心。如实知之。有乱心.无乱心。有疾心.无疾心。有少心.无少心。有量心.无量心。有痛心.无痛心。有三昧心.无三昧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如实知之。欲如是者。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得无量神足。分一身作无数。复还合为一。踊没自在。化身乃至梵天。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自忆宿世无数劫事。或一生.二生。乃至千生.百千亿生.成劫.败劫.成败之劫。不可称计。我曾死此生彼。名某.字某。或从彼终。来生此间。自忆如此无数劫事。当念戒德具足而无他念。
若复比丘意欲求天眼。彻视观众生类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如实知之。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心意正见。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意欲如是者。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彼当念戒德具足。内自思惟无有乱想。居在闲处。
诸比丘。当念戒德具足。无他余念。威仪成就具足。少过常恐。何况大者。若有比丘意欲使如来共论者。常念戒德具足。已戒德具足。当念闻具足。闻已具足。当念施具足。施已具足。当念智慧具足。解脱知见。皆悉具足。若比丘戒身.定.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便为天.龙.鬼神所见供养。可敬.可贵。天.人所奉。是故。诸比丘。当念五分法身具足者。是世福田。无能过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以在舍卫城夏坐。意欲人间游化。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时。舍利弗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时。舍利弗去未久。有一比丘怀诽谤意。白世尊言。舍利弗与诸比丘共诤竞不忏悔。今游行人间。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速往持吾声。唤舍利弗。
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佛敕目连.阿难。汝等使诸房中召诸比丘诣世尊所。所以然者。舍利弗所入三昧。今当在如来前作师子吼。
是时。诸比丘闻佛教已。各集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彼比丘受世尊教。即往至舍利弗所。语舍利弗言。如来欲得相见。
尔时。舍利弗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佛告舍利弗言。卿向者去未久。有秽行比丘来至我所。而白我言。云舍利弗比丘与诸比丘共诤亦不悔过。在人间游化。审实尔乎。
舍利弗白佛言。如来自当知之。
世尊告曰。我自知耳。但今大众各怀狐疑。汝今于大众中。可以己辩而自明净。
舍利弗白佛言。自出母胎年向八十。每自思惟。未曾杀生。亦不妄语。正使于调戏之中亦不妄语。亦复未曾斗乱彼此。设不专意之时。或能有此行耳。我今。世尊。心意清净。岂当与梵行人共斗诤乎。亦如此地。亦受净。亦受不净。屎尿秽恶皆悉受之。脓血涕唾终不逆之。然此地亦不言恶。亦不言善。我亦如是。
世尊。心不移转。何得与梵行人共诤而远游行。心不专者能有此耳。我今心正。何得与梵行人共诤而远游乎。亦如水。亦能使好物净。亦能使不好物净。彼水不作是念。我净是.置是。此亦如是。无有异想。何得与梵行人共斗而远游乎。犹如炽火焚烧山野。不择好丑。终无想念。我亦如是。岂当有意与梵行人共诤乎。亦如扫洒。不择好丑。皆能除之。终无想念。犹如牛无其双角。极自良善。亦不凶暴。善可将御。随意所至。终无疑难。
唯然。世尊。我心如是。亦不与想有所伤害。岂当与梵行人共诤而远游乎。亦如旃陀罗女著弊坏衣。在人间乞食亦无禁忌。我亦如是。世尊。亦无想念。当兴诤讼而远游也。亦如脂釜。处处漏坏。有目之人皆悉观见处处漏出。我亦如是。世尊。九孔之中漏出不净。岂当与梵行人共诤。犹如女人年少端正。复以死尸系彼女颈。而厌患之。世尊。我亦如是。厌患此身如彼无异。岂当与梵行人共诤而远游乎。此事不然。世尊。自当知之。彼比丘亦当知之。设当有是者。愿彼比丘受我忏悔。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今可自悔过。所以然者。若不悔者头便破为七分。
是时。彼比丘心怀恐怖。衣毛皆竖。即从坐起。礼如来足。白世尊言。我今自知犯舍利弗。唯愿世尊受我忏悔。
世尊告曰。汝比丘。自向舍利弗忏悔。若不尔者头便为七分。
是时。彼比丘即向舍利弗头面礼足。白舍利弗言。唯愿受我忏悔。愚不别真。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可受此比丘悔过。又以手摩头。所以然者。若当不受此比丘忏悔者。头破为七分。
尔时。舍利弗以手摩头。语比丘曰。听汝忏悔。如愚如惑。此佛法中极为旷大。能随时悔过者。善哉。今受汝忏悔。后更莫犯。如是再三。
是时。舍利弗告彼比丘曰。汝更莫犯。所以然者。有六法入地狱。六法生天。六法至涅槃处。云何为六。欲害他人。我以起此害心。便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我当教人使害他。于中起害心。以得害人于中起欢喜。我当得此不馨之问。未起此事便快愁忧。是谓有此六法。令人堕恶趣。
云何有六。令人至善处。所谓身戒具足。口戒具足。意戒具足。命根清净。不杀害心。无妒嫉心。是谓有此六法。生于善处。
云何修六法至于涅槃。所谓六思念法。云何为六。所谓身行慈无瑕秽。口行慈无瑕秽。意行慈无瑕秽。若得利养之具。能与人等共分之而无吝想。奉持禁戒无瑕疵。智者所贵。如是之戒能具足诸有邪见.正见.贤圣出要。能得尽苦本。如是诸见皆悉分明。是谓六法得至涅槃。汝今。比丘。当求方便。行此六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彼比丘重从坐起。礼舍利弗足。我今重自忏。如愚如惑而不别真。唯愿舍利弗。受我悔过。后不复犯。
舍利弗曰。听汝悔过。贤圣法中极为旷大。能自改往修来。莫复更犯。
尔时。彼比丘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第一最空法。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为名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时则起。亦不见来处。灭时则灭。亦不见灭处。除假号法.因缘法。云何假号.因缘。所谓是有则有。此生则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不可称计。如是苦阴成此因缘。
无是则无。此灭则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死灭。死灭则愁.忧.苦.恼。皆悉灭尽。除假号之法。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起时则起。亦不知来处。灭时则灭。亦不知灭处。除其假号之法。彼假号法者。此起则起。此灭则灭。此六入亦无人造作。亦名色.六入法。六入亦无人造作。由父母而有胎者亦无。因缘而有。此亦假号。要前有对。然后乃有。犹如钻木求火。以前有对。然后火生。火亦不从木出。亦不离木。若复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缘合会。然后有火。此六情起病亦复如是。皆由缘会于中起病。此六入起时则起。亦不见来。灭时则灭。亦不见灭。除其假号之法。因由父母合会而有。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先当受胞胎 渐渐如冻酥
遂复如息肉 后转如像形
先生头项颈 转生手足指
支节各各生 发毛瓜齿成
若母饮食时 种种若干馔
精气用活命 受胎之原本
形体以成满 诸根不缺漏
由母得出生 受胎苦如是
比丘当知。因缘合会。乃有此身耳。又复。比丘。一人身中骨有三百六十。毛孔九万九千。脉有五百。筋有五百。虫八万户。比丘当知。六入之身有如是灾变。比丘。当念思惟。如是之患。谁作此骨。谁合此筋脉。谁造此八万户虫。
尔时。彼比丘作是念思惟。便获二果。阿那含.若阿罗汉。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三百六十骨 在此人身中
古佛之所演 我今亦说之
筋有五百枚 脉数亦如是
虫有八万种 九万九千毛
当观身如是 比丘勤精进
速得罗汉道 往至涅槃界
此法皆空寂 愚者之所贪
智者心欢悦 闻此空法本
是谓。比丘。此名第一最空之法。与汝等说如来之所说行之法。我今以为起慈哀心。我今以办。常当念修行其法。在闲居之处。坐禅思惟。勿有懈怠。今不修行。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瞿昙。刹利今日意欲何求。有何行业。为著何教。为究竟何事。婆罗门意欲何求。有何行业。为著何教。究竟何事。国王今日意欲何求。有何行业。为著何教。为究竟何事。盗贼今日意欲何求。有何行业。为著何教。为究竟何事。女人今日意欲何求。有何行业。为著何教。为究竟何事。
尔时。世尊告梵志曰。刹利种者。常好斗讼。多诸技术。好喜作务。所要究竟终不中休。
梵志问曰。梵志意何所求。
世尊告曰。梵志意好咒术。要作居家。乐闲静之处。意在梵天。
又问曰。国王意何所求。
世尊告曰。梵志当知。王意所欲得国政。意在兵仗。贪著财宝。
盗贼意何所求。
世尊告曰。贼意盗窃。心在奸邪。欲使人类不知所作。
女人意何所求。
世尊告曰。女人意在男子。贪著财宝。心系男女。心欲自由。
尔时。梵志白世尊言。甚奇。甚特。尽知尔许之变。如实不虚。今日比丘意何所求。
世尊告曰。戒德具足。心游道法。意在四谛。欲至涅槃。此是比丘之所求也。
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如是。世尊。比丘所行意不可移转。其义实尔。瞿昙。涅槃者极为快乐。如来所说乃为过多。犹如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在闇者见明。今日如来所说亦复如是。而无有异。我今国事猥多。欲还所止。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是时。生漏梵志即从坐起。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梵志白世尊言。此中颇有比丘。云何得修梵行无有缺漏。清净修梵行。
世尊告曰。若有人戒律具足而无所犯。此名清净修得梵行。复次。梵志。若有眼见色。不起想著。不起识念。除恶想。去不善法。得全眼根。是谓此人清净修梵行。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都无识想。不起想念。清净得修梵行。全其意根。如此之人得修梵行。无有缺漏。
婆罗门白佛言。何等之人不修梵行。不具足清净行。
世尊告曰。若有人俱会者。此名非梵行。
婆罗门白佛言。何等之人漏不具足。
世尊告曰。若有人与女人交接。或手足相触。接在心怀而不忘失。是谓。梵志。行不具足。漏诸淫泆。与淫.怒.痴共相应。
复次。梵志。或与女人共相调戏。言语相加。是谓。梵志。此人行不全具。漏淫.怒.痴。梵行不具足修清净行。
复次。梵志。若有女人恶眼相视而不移转。于中便起淫.怒.痴想。生诸乱念。是谓。梵志。此人梵行不净。不修梵行。
复次。梵志。若复有人远闻或闻哭声。或闻笑声。于中起淫.怒.痴。起诸乱想。是谓。梵志。此人不清净修梵行。与淫.怒.痴共相应。行不全具。
复次。梵志。若有人曾见女人。后更生想。忆其头目。于中生想。在屏闲之处。生淫.怒.痴。与恶行相应。是谓。梵志。此人不修梵行。
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沙门瞿昙亦知梵行。亦知不梵行。亦知漏行。亦知不漏行。所以然者。我今亦生此念。诸有人民女人手足相加。起诸乱想。我时便生此念。此人行不清净。与淫.怒.痴共相应。第一更乐者。女人是也。第一可欲者。所谓眼眼相视。然彼女人或语.或笑。系缀男子。或共言语而系缀男子。是时。我便生此念。此六人尽行不清净行。如来今日所说甚过。犹如盲者得目。迷者见路。愚者闻道。有目之人见色。如来说法亦复如是。我今自归佛.法.众。自今之后不复杀生。唯愿受为优婆塞。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城外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马师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萨遮尼健子遥见马师来。即往语马师曰。汝师说何等义。有何教训。以何教诫向弟子说法乎。
马师报曰。梵志。色者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即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空者彼不我有。我非彼有。如是者智人之所学也。痛.想.行.识无常。此五盛阴无常者即是苦。苦者即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卿欲知者。我师教诫其义如是。与诸弟子说如是义。
是时。尼健子以两手掩耳。而作是言。止。止。马师。我不乐闻此语。设瞿昙沙门有此教者。我实不乐闻。所以然者。如我义者色者是常。沙门义者无常。何日当见沙门瞿昙与共论议。当除沙门瞿昙颠倒之心。
尔时。毗舍离城五百童子集在一处。欲有所论。是时。尼健子往至五百童子所。语童子曰。汝等皆来。共至沙门瞿昙所。所以然者。意欲与彼沙门瞿昙共论。使彼沙门得见正谛之道。沙门所说者色者无常。如我义者色者是常。犹如力士手执长毛之羊。随意将东西。亦无疑难。我今亦复如是。与彼沙门瞿昙论议。随我捉舍而无疑难。犹如猛象凶暴而有六牙。在深山中戏。亦无所难。我今亦复如是。与彼论议亦无疑难。犹如两健丈夫而捉一劣者。在火上炙。随意转侧。亦无疑难。我今与彼论义亦无疑难。我论议中尚能害象。何况人乎。亦能使象东.西.南.北。岂不如人乎。今此讲堂梁柱无情之物。尚能使移转。何况与人共论能胜。我使彼血从面孔出而命终。
其中或有童子而作是言。尼健子终不能与沙门论议。但恐沙门瞿昙与尼健子论议耳。或有作是说。沙门不与尼健子论议。尼健子能与沙门共论议。是时。尼健子便作是念。设令沙门瞿昙所说。如马师比丘者。足得相畴。若有义者。闻已当知。
是时。尼健子将五百童子。前后围绕。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尼健子白世尊言。云何。瞿昙。有何教诫。以何教诫训诸弟子。
佛告尼健子。我之所说。色者无常。无常即是苦。苦者即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痛.想.行.识及五盛阴皆悉无常。无常即是苦。苦者无我。无我者是空。空者彼非我有。我非彼有。我之教诫其义如是。
尼健子报曰。我不乐闻此义。所以然者。如我所解义。色者是常。
世尊告曰。汝今且专心意。思惟妙理。然后说之。
尼健子报曰。我今所说色者是常。此五百童子其义亦尔。
世尊告曰。汝今所说色者是常。此五百童子其义亦尔。
世尊告曰。汝今以己之辩说之。何为引彼五百人乎。
尼健子报曰。我今说色是常。沙门欲何等言论。
世尊告曰。我今说色者无常。亦复无我。权诈合数有此色者。亦无真实。无固.无牢亦如雪搏。是等磨灭之法。是变易之法。汝今方说色者是常。我还问汝。随意报我。云何。尼健子。转轮圣王还于己国得自在不乎。又彼大王不应脱者而脱之。不应系者而系之。可得尔乎。
尼健子报曰。此圣王有此自在之力。不应杀者能杀之。不应系者能系之。
世尊告曰。云何。尼健子。转轮圣王当复老乎。头白.面皱.衣裳垢坋。是时。尼健子默然不报。世尊再三问之。彼亦再三默然不报。
是时。密迹金刚力士手执金刚之杵。在虚空中而告之曰。汝今不报论者。于如来前破汝头作七分。
尔时。世尊告尼健子曰。汝今观虚空中。
是时。尼健子仰观空中。见密迹金刚力士。又闻空中语。设汝不报如来论者。当破汝头作七分。见已惊恐。衣毛皆竖。白世尊言。唯愿瞿昙当见救济。今更问论当畴对。
世尊告曰。云何。尼健子。转轮圣王当复老乎。亦当头白.齿落.皮缓.面皱耶。
尼健子报曰。沙门瞿昙。虽有此语。如我义者。色者是常。
世尊告曰。汝善思惟而后报之。前之与后义不相应。但具论圣王当复老乎。亦当头白.齿落.皮缓.面皱耶。
尼健子报曰。转轮圣王许使老。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常能于己国得自由。何以故不能却老.却病.却死。我不用老.病.死。我是常之。应欲使然者。其义可乎。
是时。尼健子默然不对。愁忧不乐。寂然不语。
是时。尼健子身体汗出。汗污衣裳。亦彻坐处。乃至于地。世尊告曰。尼健子。汝在大众中而师子吼。汝等童子共我至瞿昙所。与共论议。当降伏。如捉长毛之羊。随意东西。而无疑难。亦如大象入深水中。随意自游。亦无所畏。亦如两健丈夫捉一劣者。在火上炙。随意转侧。又复汝说。我常能论害大象。如此梁柱草木斯皆无情。与共论议能使屈申低仰。亦能使腋下流汗。
尔时。世尊举三法衣。示尼健子曰。汝观如来腋无流汗。然汝今日返更有汗。乃彻乎地。是时。尼健子复默然不对。
尔时。有童子名头摩。[仁-二+(亡/大)]在彼众。是时。头摩童子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有所施行。亦欲所说。
世尊告曰。随意说之。
头摩童子白佛言。犹如去村落不远有好浴池。然彼浴池有虫饶脚。然村落人民。男女大小往至浴池所。而出此虫。各各以瓦石取此虫。打之伤破手脚。彼虫意欲还入水者。终无此事。此尼健子亦复如是。初意猛盛。与如来共论。心怀姤意。兼抱憍慢。如来尽以除之。永无有余。此尼健子更终不能重至如来所而共论议。
是时。尼健子语头摩童子曰。汝今愚惑。不别真伪。亦不与汝共论。乃与沙门瞿昙共论。是时。尼健子白佛言。唯问义理。当更说之。
世尊告曰。云何。尼健子。转轮圣王欲使老.病.死不至。可得尔乎。彼圣大王果此愿耶。
尼健子报曰。不果此愿也。
欲使有此色。欲使无此色。可果乎。
尼健子报曰。不果也。瞿昙。
世尊告曰。云何。尼健子。色者是常。为是无常。
尼健子报曰。色者无常。
设复无常。为变易法。汝复见此是我许。我是彼有乎。
对曰。不也。瞿昙。
痛.想.行.识为是常。为是非常。
对曰。无常。
世尊告曰。设复无常。为变易之法。汝颇见有乎。
对曰。无也。
世尊告曰。此五盛阴是常.无常也。
尼健子报曰。无常也。
佛言。设复无常。为变易法。汝颇见有乎。
对曰。无也。
云何。尼健子。汝言是常。此理不与义相违乎。
是时。尼健子白世尊言。我今愚痴。不别真谛。乃兴此怀。与瞿昙共论。言色是常。犹如猛兽师子遥见人来。有恐怖心乎。终无此事。今日如来亦复如是。无有毫牦。我今狂惑。未明深义。乃敢触娆。沙门瞿昙所说过多。犹如盲者得眼。聋者彻听。迷者见路。无目见色。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无数方便而为说法。我今自归沙门瞿昙.法.比丘僧。自今以后尽形寿。听为优婆塞。不复杀生。唯愿瞿昙及比丘僧。当受我请。欲饭佛及比丘僧。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是时。尼健子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头面礼足而去。往诣毗舍离童子所。到已。语童子曰。汝等所应供养我具。以当时给我。莫以非时。我今请沙门瞿昙及比丘僧。明当饭之。
是时。诸童子各办饮食之具。持用与之。是时。尼健子即以其夜。办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而白。时到。今正是时。唯愿屈伸。
是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僧入毗舍离。往至尼健子家。到已就坐。及比丘僧各次第坐。是时。尼健子以见佛.比丘僧坐定。自手斟酌。行种种饮食。见佛.比丘僧食讫。行清净水。便取一小座。在如来前坐。欲得闻法。
尔时。世尊渐与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恶。淫不净行。出要为乐。尔时。世尊以见尼健子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彼尼健子说之。是时。尼健子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祠祀火为上 诗书颂为首
人中王为最 众流海为源
星中月为明 光明日最胜
上下及四方 诸地所出物
天及人民类 佛为无上尊
欲求其德者 三佛为最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即从坐起而去。是时。尼健子五百弟子闻师受佛教化。闻已。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大师。云何师宗瞿昙。是时。诸弟子出毗舍离城。在中道立。是时。尼健子欲至佛所听法。是时。世尊与尼健子说法。助令欢喜。尼健子闻法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是时。尼健子弟子遥见师来。各各自相谓言。此沙门瞿昙弟子今著道来。各各取瓦石而打杀之。
时。诸童子闻尼健子为弟子所杀。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诸童子白世尊言。如来所可教化尼健子者。今为弟子所杀。今以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是有德之人。四谛具足。三结使灭。成须陀洹。必尽苦际。今日命终生三十三天。彼见弥勒佛已。当尽苦际。此是其义。当念修行。尔时。诸童子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尼健子至世尊所。捔论议。还以己论而自缚。来受如来化。夫见如来者终无虚妄。犹如有人入海取宝。必有所克获。终不空还。此亦如是。其有众生至如来所者。要得法宝。终不空还。
尔时。世尊与诸童子说微妙法。使令欢喜。尔时。诸童子从佛闻法已。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诸童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
<<[21][22][23][24][25][26][27][28][29][3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力品第三十八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说。要当先啼。女人以嗔恚为力。依嗔恚已。然后所说。沙门.婆罗门以忍为力。常念下。下于人然后自陈。国王以憍慠为力。以此豪势而自陈说。然阿罗汉以专精为力。而自陈说。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是谓。比丘。有此六凡常之力。是故。比丘。常念修行此大慈悲。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尽断欲界爱。色界.无色界爱。亦断无明.憍慢。犹如以火烧焚草木。永尽无余。亦无遗迹。此亦如是。若修无常想。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无明.憍慢永无有余。所以然者。比丘。当修无常想时。而无欲心。彼以无欲心。便能分别法。思惟其义。无有愁.忧.苦.恼。彼以思惟法义。则无愚惑错误修行。若见有斗诤者。彼便作是念。此诸贤士不修无常想。不广布无常想。故致此斗讼耳。彼以斗诤不观其义。以不观其义。则有迷惑之心。彼以执此愚惑。而命终入三恶道。饿鬼.畜生.地狱中。是故。诸比丘。当修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无嗔恚.愚惑之想。亦能观法。亦观其义。若命终之后。生三善处。生天上.人中.涅槃之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忧迦支江水侧。
尔时。世尊诣一树下。躬自敷座而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
尔时。有一梵志往至彼处。是时。梵志见世尊脚迹为妙。见已。便生此念。是何人之迹。为是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人.若非人。为我先祖梵天耶。是时。梵志即逐迹前进。遥见世尊在一树下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见已。作是语。为是天耶。
世尊告曰。我非是天。
为干沓和耶。
世尊告曰。我非干沓和也。
为是龙子乎。
对曰。我非是龙也。
为阅叉也。
佛报梵志。我非阅叉。
为是祖父也。
佛报曰。我非祖父。
是时。婆罗门问世尊曰。汝今是谁。
世尊告曰。有爱者则有受。有受则有爱。因缘合会。然后各各相生如此。如此五苦盛阴无有断绝时。以知爱已。则知五欲。亦知外六尘.内六入。即知此盛阴之本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世间有五欲 意为第六生
以知内外六 当念尽苦际
是故。当求方便。灭内外六事。如是。梵志。当作是学。
尔时。彼梵志闻佛如是教。思惟玩习不去心怀。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彼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本为菩萨时。未成佛道中有此念。此世间极为勤苦。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然此五盛阴不得尽本原。是时。我复作是念。由何因缘有生.老.病.死。复由何因缘致此灾患。当思惟此时。复生此念。有生则有老.病.死。
尔时。当思惟是时。复更生念。由何因缘有生。此由有而生。复生此念。有者。何由而有。当思惟是时。便生此念。此有由受而有。复念。此受何由而有。尔时。以智观之。由爱而有受。复更思惟。此爱何由而生。重观察之。由痛而有爱。复更思惟。此痛何由而生。当作是观察时。由更乐而有此痛。复重思惟。此更乐何由而有。我生此念时。缘六入而有此更乐。时我重思惟。此六入何由而有。观察是时。由名色而有六入。时我复作是念。名色何由而有。观察是时。复由识而有名色。此识何由而有。观察是时。由行生识。时我复作是念。行何由而生。观察是时。行由痴而生。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不可称计。如是名为苦盛阴所习。
我尔时复作是念。由何因缘灭生.老.病.死。我观察是时。生灭。老.病.死灭。时复生此念。由何而无生。观此生原有灭。生则灭。复念。由何而无有。时生此念。无受则无有。时我生此念。由何灭受。观察是时。爱灭。受则灭。复生此念。由何而灭爱。重更观察。痛灭。爱则灭。复思惟。由何而灭痛。观察是时。更乐灭。则痛灭。复思惟。更乐何由而灭。观察是时。六入灭。则更乐灭。复观此六入何由而灭。当观察时。名色灭。则六入灭。复观名色何由而灭。识灭。则名色灭。复观察此识何由而灭。行灭。则识灭。复观此行何由而灭。痴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灭。老.病灭。则死灭。是谓名为五盛阴灭。
时我复生此念。此识最为原首。令人致此生.老.病.死。然不能知此生.老.病.死生之原本。犹如有人在山林中。行逐小径道。小复前行。见旧大道。古昔诸人在中行处。是时。彼人便复此道。小复前进。见旧城郭.园观.浴池。皆悉茂盛。但彼城中无有居民。此人见已。还归本国。前白王言。昨游山林见好城郭。树木繁茂。但彼城中无有人民。大王。可使人民在彼城止住。是时。国王闻此人语。即居止人民。然此城郭还复如故。人民炽盛。快乐无比。
诸比丘当知。我昔未成菩萨时。在山中学道。见古昔诸佛所游行处。便从彼道。即知生.老.病.死所起原本。有生有灭。皆悉分别。知生苦.生习.生尽.生道。皆悉了知。有.受.爱.痛.更乐.六入.名色.识.行.痴亦复如是。无明起则行起。行所造者复由于识。我今以明于识。今与四部之众而说此本。皆当知此原本所起。知苦.知习.知尽.知道。念使分明。以知六入。则知生.老.病.死。六入灭则生.老.病.死灭。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灭于六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万众而为说法。尔时。阿那律在彼坐上。是时。阿那律在众中睡眠。
尔时。佛见阿那律睡眠。便说此偈。
受法快睡眠 意无有错乱
贤圣所说法 智者之所乐
犹如深渊水 澄清无瑕秽
如是闻法人 清净心乐受
亦如大方石 风所不能动
如是得毁誉 心无有倾动
是时。世尊告阿那律。汝畏王法及畏盗贼而作道乎。
阿那律报曰。不也。世尊。
佛告阿那律。汝何故出家学道。
阿那律白佛言。厌患此老.病.死.愁.忧.苦.恼。为苦所恼。故欲舍之。是故出家学道。
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坚固。出家学道。世尊今日躬自说法。云何于中睡眠。
是时。尊者阿那律即从座起。偏露右肩。长跪叉手。白世尊言。自今已后形融体烂。终不在如来前坐睡。
尔时。尊者阿那律达晓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损。尔时。世尊告阿那律曰。勤加精进者与调戏盖相应。设复懈怠与结相应。汝今所行当处其中。
阿那律白佛。前已在如来前誓。今不能复违本要。
是时。世尊告耆域曰。疗治阿那律眼根。
耆域报曰。若阿那律小睡眠者。我当治目。
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寝寐。所以然者。一切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为食。耳者以声为食。鼻者以香为食。舌者以味为食。身者以细滑为食。意者以法为食。我今亦说涅槃有食。
阿那律白佛言。涅槃者以何等为食。
佛告阿那律。涅槃者以无放逸为食。乘无放逸。得至于无为。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虽言眼者以眠为食。然我不堪睡眠。
尔时。阿那律缝故衣裳。是时。眼遂败坏。而得天眼。无有瑕秽。是时。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缝衣裳。不能得使缕通针孔中。是时。阿那律便作是念。诸世间得道罗汉。当与我贯针。
是时。世尊以天耳清净。闻此音声。诸世间得道阿罗汉者。当与我贯针。尔时。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针来。吾与贯之。
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称说者。谓诸世间欲求其福者。与我贯针。
世尊告曰。世间求福之人无复过我。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云何为六。一者施。二者教诫。三者忍。四者法说.义说。五者将护众生。六者求无上正真之道。是谓。阿那律。如来于此六法无有厌足。
阿那律曰。如来身者真法之身。复欲更求何法。如来已度生死之海。又脱爱著。然今日故求为福之首。
世尊告曰。如是。阿那律。如汝所说。如来亦知此六法为无厌足。若当众生知罪恶之原身.口.意所行者。终不堕三恶趣。以其众生不知罪恶之原。故坠堕三恶趣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世间所有力 游在天人中
福力最为胜 由福成佛道
是故。阿那律。当求方便。得此六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众多比丘入舍卫城乞食。闻王波斯匿宫门外有众多人民。于中举手唤呼皆称怨。国界有贼名鸯掘魔。极为凶暴。杀害生类不可称计。无慈悲于一切众生。国界人民无不厌患。日取人杀以指为鬘。故名为指鬘。唯愿大王当往共战。
是时。众多比丘乞食已。还诣祇洹精舍。收摄衣钵。以尼师檀著肩上。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言。我等众多比丘入舍卫城乞食。见众多人民在王宫门外。称怨诉辞。今王国界有贼名鸯掘魔。为人凶暴。无有慈心。杀于一切众生。人亡国虚皆由此人。又取人指以为华鬘。
尔时。世尊闻彼比丘语已。即从座起。默然而行。
是时。世尊寻到彼所。诸有取薪.负草.犁作之人。及牧牛羊者。见世尊诣彼道。各白佛言。沙门。沙门。勿从彼道。所以然者。此路侧有贼名鸯掘魔。于中止住。诸有人民。欲就此道者。要集十人.或二十人.或三十.四十.五十人。犹不得过。尽为鸯掘魔所擒获。然沙门瞿昙独无有侣。为鸯掘魔所触娆者。于事不省。世尊虽闻此语。故进不住。
尔时。鸯掘魔母。持食诣鸯掘魔所。是时。鸯掘魔便作是念。吾指鬘为充数不乎。是时。即数指未充数。复更重数。唯少一人指。是时。鸯掘魔左右顾视。求觅生人。欲取杀之。然四远顾望。亦不见人。便作是念。我师有教。若能害母者。必当生天。我今母躬来在此。即可取杀之。得指充数。生于天上。
是时。鸯掘魔左手捉母头。右手拔剑而语母言。小住。阿母。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鸯掘魔当为五逆。即放眉间相。光明普照彼山林。是时。鸯掘魔见光明已。复语母言。此是何光明照此山林。将非国王集诸兵众。攻伐我身乎。
是时母告曰。汝今当知。此非日月火光。亦非释.梵天王光明。
尔时。其母便说此偈。
此非火光明 非日月释梵
鸟狩不惊怖 和鸣殊于常
此光极清净 使人悦无量
必是尊最胜 十力至此间
于天世人中 天眼睹世界
故欲度汝身 世尊来至此
是时。鸯掘魔闻佛音响。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作是语。我师亦有教诫而敕我曰。设汝能害母。并杀沙门瞿昙者。必生梵天上。
是时。鸯掘魔语母曰。母。今且住。我先取沙门瞿昙杀。然后当食。
是时。鸯掘魔即放母而往逐世尊。遥见世尊来。亦如金聚。靡所不照。见已。并笑而说是语。今此沙门定在我手。必杀不疑。其有人民欲行此道者。皆集大众而行此道。然此沙门独无伴侣。我今当取杀之。
是时。鸯掘魔即拔腰剑。往逆世尊。是时。世尊寻还复道。徐而行步。而鸯掘魔奔驰而逐。亦不能及如来。是时。鸯掘魔白世尊言。住。住。沙门。
世尊告曰。我自住耳。汝自不住。
是时。彼鸯掘魔并走。遥说此偈。
去而复言住 语我言不住
与我说此义 彼住我不住
尔时。世尊以偈报曰。
世尊言已住 不害于一切
汝今有杀心 不离于恶原
我住慈心地 愍护一切人
汝种地狱苦 不离于恶原
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怡-台+霍]寤。诸梵志书籍亦有此言。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时时亿劫乃出。彼出世时。不度者令度。不解脱者令得解脱。彼说灭六见之法。云何为六。言有我见者。即说灭六见之法。无有我者。亦与说灭无有我见之法。言有我见.无有我见。亦与说有我见.无我见之法。复自观察.说观察之法。自说无我之法。亦非我说.亦非我不说之法。若如来出世。说此灭六见之法。又我奔走之时。能及象.马.车乘。亦及人民。然此沙门行不暴疾。然今日不能及此。必当是如来。
是时。鸯掘魔便说此偈。
尊今为我故 而说微妙偈
恶者今识真 皆由尊威神
即时舍利剑 投于深坑中
今礼沙门迹 即求作沙门
是时。鸯掘魔即前白佛言。世尊。唯愿听作沙门。
世尊告曰。善来。比丘。即时鸯掘魔便成沙门。著三法衣。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汝今以剃头 除结亦当尔
结灭成大果 无复愁苦恼
是时。鸯掘魔闻此语已。即时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将鸯掘魔比丘还诣舍卫城祇洹精舍。是时。王波斯匿集四部之众。欲往攻伐贼鸯掘魔。是时。王便作是念。我今可往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世尊。若世尊有所说者。当奉行之。尔时。王波斯匿即集四部之兵。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王曰。大王。今日欲何所至。尘污身体。乃至于斯。
波斯匿王白佛言。我今国界有贼名鸯掘魔。极为凶暴。无有慈心于一切众生。使国丘荒。人民流迸。皆由此贼。彼今取人杀之。以指为鬘。此是恶鬼。非为人也。我今欲诛伐此人。
世尊告曰。若当大王见鸯掘魔信心坚固。出家学道者。王当奈之何。
王白佛言。知复如何。但当承事供养。随时礼拜。然复。世尊。彼是恶人。无毫厘之善。恒杀害。能有此心出家学道乎。终无此理。
是时。鸯掘魔去世尊不远。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世尊伸右手指示王曰。此是贼鸯掘魔。
王闻此语。便怀恐怖。衣毛皆竖。世尊告王。勿怀恐怖。可往至前。自当悟王意耳。
是时王闻佛语。即至鸯掘魔前。语鸯掘魔曰。汝今姓谁。
鸯掘魔曰。我姓伽伽。母名满足。
是时王礼足已。在一面坐。尔时王问曰。善乐此正法之中。勿有懈怠。修清净梵行。得尽苦际。我当尽形寿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是时。鸯掘魔默然不对。王即从座起。头面礼足。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王复白佛言。不降者使降。不伏者使伏。甚奇。甚特。曾所不有。乃能降伏极恶之人。唯愿大尊受命无穷。长养生民。蒙世尊恩。得免此难。国事猥多。欲还城池。
世尊告曰。王知是时。尔时。国王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鸯掘魔作阿练若。著五纳衣。到时持钵。家家乞食。周而复始。著补纳弊坏之衣。极为粗丑。亦复露坐。不覆形体。是时。鸯掘魔在闲静之处。自修其行。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者。欲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时。鸯掘魔便成罗汉。六通清彻。无有尘垢。已成阿罗汉。
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是时。有妇女临产甚难。见已。便作是念。众生类极为苦痛。受胎无限。是时。鸯掘魔食后。收摄衣钵。以尼师檀著肩上。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鸯掘魔白世尊言。我向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见一妇人身体重妊。是时。我便作是念。众生受苦何至于斯。
世尊告曰。汝今往彼妇人所。而作是说。我从贤圣生已来。未曾杀生。持此至诚之言。使此母人胎得无他。
鸯掘魔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鸯掘魔即其日。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往至彼母人所。语彼母人曰。我从贤圣生已来。更不杀生。持此至诚之言。使胎得解脱。
是时。母人胎即得解脱。
是时。鸯掘魔城中乞食。诸男女大小见之。各各自相谓言。此名鸯掘魔。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今复在城中乞食。
是时。城中人民。各各以瓦石打者。或有以刀斫者。伤坏头目。衣裳裂尽。流血污体。即出舍卫城至如来所。是时。世尊遥见鸯掘魔头目伤破。流血污衣而来。见已。便作是说。汝今忍之。所以然者。此罪乃应永劫受之。
是时。鸯掘魔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鸯掘魔在如来前。便说此偈。
坚固听法句 坚固行佛法
坚固亲善友 便成灭尽处
我本为大贼 名曰鸯掘魔
为流之所[漂*寸] 蒙尊拔济之
今观自归业 亦当观法本
今以逮三明 成就佛行业
我本名无害 杀害不可计
今名真谛实 不害于一切
设复身口意 都无害心识
此名无杀害 何况起思想
弓师能调角 水人能调水
巧匠调其木 智者自调身
或以鞭杖伏 或以言语屈
竟不加刀杖 今我自降伏
人前为过恶 后止不复犯
是照于世间 如云消月现
人前为过恶 后止不复犯
是照于世间 如云消日现
比丘老少壮 修行佛法行
是照于世间 如彼月云消
比丘老少壮 修行佛法者
是照此世间 如彼日云消
我今受痛少 饮食自知足
尽脱一切苦 本缘今已尽
更不受死迹 亦复不乐生
今正待时节 欢喜而不乱
是时。如来可鸯掘魔所说。是时。鸯掘魔以见如来然可之。即从座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是时。诸比丘白世尊言。鸯掘魔本作何功德。今日聪明智慧。面目端政。世之希有。复作何不善行。于今身上。杀害生类不可称计。复作何功德。于今值如来。得阿罗汉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过去久远于此贤劫之中。有佛名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迦叶如来去世之后。有王名大果。统领国界。典阎浮提。尔时。彼王有八万四千宫人婇女。各无儿息。尔时。大果王向诸树神.山神.日月.星宿。靡所不周。欲求男女。尔时。王第一夫人身即怀妊。经八.九月便生男儿。颜貌端政。世之希有。是时。彼王便生是念。我本无有儿息。经尔许时。今方生儿。宜当立字。于五欲之中。而自娱乐。
是时。王召诸群臣能瞻相者。而告之曰。我今以生此儿。各与立字。是时。群臣闻王教已。即白王言。今此太子极为奇妙。端政无比。面如桃华色。必当有大力势。今当立字名曰大力。是时。相师与太子立字已。各从座起而去。是时。国王爱慜此太子。未曾去目前。
是时。太子年向八岁。将诸臣佐往父所。朝贺问讯。父王复作是念。今此太子极自奇特。即告之曰。吾今与汝取妇何如乎。太子白王。子今年幼何须娉娶。是时。父王权停不与取妇。复经二十岁。王复告曰。吾欲与汝取妇。太子白王。不须取妇。是时。父王告群臣人民曰。我本无儿息。经历久远。方生一子。今不肯取妇。清净无瑕。尔时。王太子转字名曰清净。
是时。清净大子年向三十。王复敕群臣曰。吾今年已衰微。更无儿息。今唯有清净太子。今王高位应授与太子。然太子不乐五欲之中。当云何理国事。群臣报曰。当为方便。使乐五欲。是时。父王即椎钟鸣鼓。敕国中人。其能使清净太子乐五欲者。吾当赐与千金及诸宝物。
尔时。有女人名曰淫种。尽明六十四变。彼女人闻王有教令。其能使王太子习五欲者。当赐与金千斤及诸宝物。即往至父王所。而告之曰。见与千金及诸宝物。能使王太子习于五欲。父王报曰。审能尔者。当重相赐。不负言信。时淫女白王。太子为寝宿何处。王报曰。在东堂上。无有女人。唯有一男儿。在彼侍卫。女人白曰。惟愿大王敕内宫中。勿见限遮。随意出入。
是时。淫女即其夜鼓二时。在太子门侧。佯举声哭。是时。太子闻女人哭声。便敕侍人曰。此是何人于斯而哭。侍人报曰。此是女人在门侧哭。太子告曰。汝速往问所由哭耶。时。彼侍臣往而问之所由哭耶。淫女报曰。夫主见弃是故哭耳。侍臣还白太子。此女人为夫主所弃。又畏盗贼。是故哭耳。太子告曰。将此女人著象厩中。到彼复哭。复将至马厩中。复哭。太子复语侍臣。将来在此。即将入堂。复于中哭。太子躬自问曰。何为复哭。淫女报曰。太子。女人单弱极怀恐怖。是故哭耳。太子告曰。上吾床上。可得无畏。时。女人默然不语。亦复不哭。是时。女人即脱衣裳。前捉太子手。举著己胸上。即时惊觉。渐渐起欲想。以起欲心。便身就之。
是时。清净太子明日清旦。往父王所。是时。父王遥见太子颜色。殊于常日。见已。便作是说。汝今所欲者事果乎。太子报曰。如大王所言。是时。父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并作是说。欲求何愿。吾当与之。太子报曰。所赐愿者。勿复中悔。当求其愿。时王报曰。如汝所言。终不中悔。欲求何愿。太子白王。大王。今日统领阎浮提内。皆悉自由。阎浮提里内诸未嫁女者。先适我家。然后使嫁。是时王曰。随汝所言。王即敕国内人民之类曰。诸有女未出门者。先使诣清净太子。然后嫁之。
尔时。彼城中有女名须蛮。次应至王所。是时。须蛮长者女露形裸跣在众人中行。亦无羞耻。众人见已。各相对谈。此是长者女。名称远闻。云何露形在人中行。如驴何异。女报众人曰。我非为驴。汝等众人斯是驴耳。汝等颇见女人还见女人有相耻乎。城中生类尽是女人。唯有清净太子是男子矣。若我至清净太子门者。当著衣裳。是时。城中人民自相谓言。此女所说诚入我意。我等实是女。非男也。唯有清净太子乃是男也。我等今日当行男子之法。
是时。城中人民各办战具。著铠持杖。往至父王所。白父王曰。欲求二愿。唯见听许。王报之曰。何等二愿。人民白王。王欲存者当杀清净太子。子欲存者今当杀王。我等不堪任承事清净太子辱国常法。
是时。父王便说此偈。
为家忘一人 为村忘一家
为国忘一村 为身忘世间
是时。父王说此偈已。告人民曰。今正是时。随汝等意。是时。诸人将清净太子取两手缚之。将诣城外。各相谓言。我等咸共以瓦石打杀。何须一人杀乎。
是时。清净太子临欲死时。而作是说。又作誓愿。诸人民取吾抂杀。然父王自与我愿。我今受死亦不敢辞。使我将来之世。当报此怨。又使值真人罗汉。速得解脱。是时。人民取太子杀已。各自散去。诸比丘。莫作是观。尔时大果王者。岂异人乎。今鸯掘魔师是也。尔时淫女者。今师妇是也。尔时人民者。今八万人民死者是也。尔时清净太子。今鸯掘魔比丘是也。临欲死时作是誓愿。今还报怨无免手者。缘此因缘。杀害无限。后作誓愿。愿欲值佛。今得解脱。成阿罗汉。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聪明捷疾智者。所谓鸯掘魔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力品第三十八之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见此灵鹫山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卿等当知。过去久远世时。此山更有异名。汝等复见此广普山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汝等当知。过去久远。此山更有异名。不与今同。汝等见白善山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过去久远此山更有异名。不与今同。汝等颇见此负重山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汝等颇见此仙人掘山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此山过去久远。亦同此名。更无异名。所以然者。此仙人山。恒有神通菩萨.得道罗汉.诸仙人所居之处。又辟支佛亦在中游戏。我今当说辟支佛名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有辟支佛名阿利吒.婆利吒。审谛重辟支佛.善观辟支佛.究竟辟支佛.聪明辟支佛.无垢辟支佛.帝奢念观辟支佛。无灭.无形.胜.最胜.极大.极雷电光明辟支佛。此。比丘。诸辟支佛若如来不出世时。尔时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居此仙人山中。如来在兜术天上欲来生时。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普敕世间。当净佛土。却后二岁。如来当出现于世。
是诸辟支佛闻天人语已。皆腾在虚空。而说此偈。
诸佛未出时 此处贤圣居
自悟辟支佛 恒居此山中
此名仙人山 辟支佛所居
仙人及罗汉 终无空缺时
是时。诸辟支佛即于空中烧身取般涅槃。所以然者。世无二佛之号。故取灭度耳。一商客中终无二导师。一国之中亦无二王。一佛境界无二尊号。所以然者。过去久远。此罗阅城中有王名喜益。彼恒念地狱苦痛。亦念饿鬼.畜生之痛。尔时。彼王便作是念。我今恒忆地狱.畜生.饿鬼之苦痛。我今不宜更入此三恶道中。今宜尽舍国王.正位.妻子.仆从。以信坚固。出家学道。
尔时。大王喜益。厌此酸苦。即舍王位。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在空闲之处。而自克已。观五盛阴。观了无常。所谓此色。此色习。此色尽。痛.想.行.识。亦复如是。皆悉无常。当观此五盛阴时。诸可习法。尽是灭法。观此法已。然后成辟支佛道。
是时。喜益辟支佛已成道果。便说此偈。
我忆地狱苦 畜生五道中
舍之今学道 独逝而无忧
是时。此辟支佛在彼仙人山中。比丘当知。以此方便。知此山中恒有神通菩萨.得道真人.学仙道者而居其中。是故名曰仙人之山。更无异名。若如来不出现于世时。此仙人山中诸天恒来恭敬。所以然者。斯山中纯是真人。无有杂错者。若弥勒佛降神世时。此诸山名各各别异。此仙人山更无异名。此贤劫之中。此山名亦不异。汝等。比丘。当亲近此山。承事恭敬。便当增益诸功德。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专念而自修己。云何当专念。于是。比丘。可行知行。举动.进止.屈申.俯仰.著衣法则.睡眠.觉寤.或语.或默。皆悉知时。若复比丘心意专正。彼比丘欲漏未生便不生。已生便灭之。未生有漏使不生。已生令灭之。未生无明漏使不生。已生令灭之。若专念分别六入。终不堕恶道。
云何六入为恶道。眼观此色。若好.若丑。见好则喜。见恶不喜。若耳闻声。若好.若丑。闻好则喜。闻不好则不喜。鼻.口.身.意。亦复如是。犹如有六种之虫。性行各异。所行不同。若有人取绳缠缚之。取狗.野狐.猕猴.鳣鱼.蚖蛇.飞鸟。皆悉缚之。共系一处而放之。尔时。六种之虫各有性行。
尔时。狗意中欲赴趣村中。野狐意中欲趣赴塳间。鳣鱼意中欲趣水中。猕猴意中欲向山林之间。毒蛇意中欲入穴中。飞鸟意中欲飞在空。尔时。六种之虫各各有性行而不共同。
设复有人取此六种之虫。系著一处。而不得东.西.南.北。是时。六种之虫虽复动转。亦不离故处。此内六情亦复如是。各各有所主。其事不同。所观别异。若好.若丑。
尔时。比丘系此六情而著一处。是故。诸比丘。当念专精。意不错乱。是时弊魔波旬终不得其便。诸善功德皆悉成就。如是。诸比丘。当念具足眼根。便得二果。于现法中得阿那含果。若得阿罗汉果。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奈鹿野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以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便断欲爱.色爱.无色爱。尽断憍慢.无明。何以故。昔者过去久远世时。有辟支佛名善目。颜貌端政。面如桃华色。视瞻审谛。口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是时。善目辟支佛到时。著衣持钵。入波罗奈城乞食。渐渐至大长者家。在门外默然而立。是时。长者女遥见有道士在门外立。端政无双。颜貌殊特。世之希有。口作优钵华香。体作栴檀香。便起欲心。向彼比丘所。便作是说。汝今端政。面如桃华色。世之希有。我今虽处女人。亦复端政。可共合会。然我家中饶多珍宝。资财无量。然作沙门。甚为不易。
是时。辟支佛问曰。大妹。今为染著何处。
长者女报曰。我今正著眼色。又复口中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是时。辟支佛舒左手。以右手挑眼著掌中。而告之曰。所爱眼者。此之谓也。大妹。今日为著何处。犹如痈疮。无一可贪。然此眼中。亦漏不净。大妹当知。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伪非真。诳惑世人。眼.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诈不真。口是唾器。出不净之物。纯含白骨。身为苦器。为磨灭之法。恒盛臭处。诸虫所扰。亦如画瓶。内盛不净。大妹。今日为著何处。是故。大妹。当专其心。思惟此法幻伪不真。如妹思惟眼.色无常。所有著欲之想自消灭。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思惟此已。所有欲意自当消除。思惟六入。便无欲想。
是时。长者女便怀恐惧。即前礼辟支佛足。白辟支佛言。自今已去。改过修善。更不兴欲想。唯愿受悔过。如是再三修行。
辟支佛报曰。止。止。大妹。此非汝咎。是我宿罪。受此形故。使人见起欲情意。当熟观眼。此眼非我。我亦非彼有。亦非我造。亦非彼为。乃从无有中而生。已有便自坏败。亦非往世.今世.后世。皆由合会因缘。所谓合会因缘者。缘是有是。此起则起。此无则无。此灭则灭。眼.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皆悉空寂。是故。大妹。莫著眼色。以不著色。便至安隐之处。无复情欲。如是。大妹。当作是学。
尔时。辟支佛与彼女人。说四非常之法已。升在虚空。现十八变。还归所止。
尔时。彼女人观眼.耳.鼻.舌.身.意了无所有。便在闲静之处。思惟此法。彼女人复更思惟六情无主。得四等心。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比丘当知。若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尽断欲.色.无色爱。憍慢.无明皆悉除尽。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告御车人曰。汝今办羽宝之车。吾欲出外游观。
是时。彼人受王教敕。即办羽宝之车。前白王曰。已严驾羽宝之车。王宜知是时。
波斯匿王将此人便出舍卫城。至彼园观。观诸树木。皆无声响。亦无人民。寂然空虚。见已。便忆如来说诸法之本。是时。彼人在王后。执扇而扇王。此园果树木皆无声响。亦无人民。寂然空虚。我今欲请如来.至真.等正觉在此游化。然不知如来今为所在。我欲往觐。
侍人报曰。释种有村名曰鹿堂。如来在彼游化。
波斯匿王告曰。此鹿堂去此近远。
侍人白王。如来住处去此不远。计其道里有三由旬。
是时。波斯匿王告曰。速办羽宝之车。我今欲见如来。
是时。彼人受王教已。即办驾车。前白王曰。车今已驾。王知是时。王即乘车往诣彼村。
尔时。众比丘辈于露地而经行。是时王下车至众多比丘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是时。王白比丘曰。如来为所在。吾欲见之。
众多比丘报曰。世尊在此讲堂中住。可往见之。勿以为难。王欲去时。徐举其足。无令有声。是时。波斯匿王还顾视彼侍人。是时侍人便作是念。王今独与世尊相见。我应住此。
是时。王独往至世尊所。尔时。世尊以天眼观见波斯匿王在门外立。是时。世尊即从座起与王开门。王见世尊。头面礼足。自称姓名。我是波斯匿王。三自称号。
世尊告曰。汝今是王。我今释种出家学道。
时王白佛。唯愿世尊延寿无穷。使天.人得安。
世尊告曰。使大王当延寿无穷。以法治化。莫以非法。诸有以法化者。皆生天上善处。正使命终之后。名称不朽。世人所传云。昔有国王以法治化。未曾有枉。设有人民住此王境界。叹王功德。思忆不忘者。王身在天上。增六事功德。云何为六。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乐。四者天神足。五者天豪。六者天光。是故。大王。当以法治。莫以非法。我今日身中有此功德。应受人恭敬礼拜。
王白佛言。如来功德应受人拜。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言如来应受人礼拜。
王白佛言。如来有六功德。应得受人礼拜。云何为六。如来正法甚为和雅。智者所修行。是谓如来初功德。可事.可敬。
复次。如来圣众极为和顺。法法成就。戒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者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敬.可贵。世间之大福田。是谓如来第二功德。
复次。如来有四部之众。所施行法皆习行之。更不重受触扰如来。是谓如来第三功德。
复次。世尊。我见刹利之姓.婆罗门.居士.沙门。高才盖世。皆来集论议。我等当以此论往问如来。设彼沙门瞿昙。不报此论者。则有缺也。设当能报者。我等当称其善。是时。四姓来至世尊所。而问此论。或有默然者。尔时。世尊与彼说法。彼闻法已。更不复问事。况复欲论。皆师事如来。是第四功德。
复次。诸六十二见。欺诳世人。不解正法。由此致愚。然如来能除此诸邪见业。修其正见。是谓第五如来功德。
复次。众生身.口.意行恶。彼若命终。忆如来功德。离三恶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得生天上。是谓第六如来功德。其有众生见如来者。皆起恭敬之心。而供养之。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王。乃能如来前作师子吼。演如来功德。是故。大王。常当兴心向于如来。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与王波斯匿说微妙之法。使令欢喜。是时。大王闻佛说法已。即从座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未久。佛告比丘。汝等当持此法供养。善讽诵念。所以然者。此波斯匿王之所说也。汝等亦当与四部众广演其义。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加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阿阇世王告群臣曰。汝等速驾羽宝之车。吾欲往见世尊。
是时。群臣受王教敕。即驾羽宝之车。前白王言。严驾已办。王宜知时。
时。王乘宝羽之车。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阿阇世王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受我请。在罗阅城九十日夏坐。
尔时。世尊默然受王请。是时。王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是时。阿阇世王随时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尔时。毗舍离城鬼神兴盛。人民死亡不可称计。一日之中死者百数。鬼神罗刹充满其中。面目黄色。或经三.四日而死者。是时。毗舍离人民恐惧。皆集一处。而共论议。此大城中极为炽盛。土人丰熟。富乐无限。如彼天宫释所住处。然今日为此鬼神所害。尽当死亡。丘荒犹如山野。谁能有此神德。却此灾患。
是时。人民各自相谓曰。我等闻。有沙门瞿昙。所至到处。众邪恶鬼不得娆近。若当如来来至此者。此诸鬼神各自驰散。但今日世尊在此罗阅城住。为阿阇世所供养。将恐不来此间游化。
或复有作是说。如来有大慈悲。愍念众生。遍观一切。未度者使令得度。不舍一切众生。如母爱子。设当有人请者。如来便来。阿阇世王终不留住。谁能堪往至阿阇世王界。而白世尊云。我等城中今遭此困厄。唯愿世尊慈愍屈顾。
尔时。有大长者。名曰最大。集在彼众。是时。诸人语长者曰。我等闻。沙门瞿昙所至到处。诸邪恶鬼无能害者。若当如来至此间者。便能除此灾患。汝可往世尊所。具白此意。使此城廓永得存在。
是时。长者默然从众人语。即从座起。往至家中。到已。办道路行具。将诸人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长者白世尊言。毗舍离城中人民遇此灾患。人民之类死亡者多。计彼城中一日之内。连车载尸。动有百数。唯愿世尊垂愍接度。使余人拔择安处。令得无为。又闻。世尊所至到处。天.龙.鬼神不敢娆近。愿垂屈顾。至彼城中。度彼人民。安处无为。
世尊告曰。我今已受罗阅城阿阇世王请。诸佛世尊言无有二。若当阿阇世王见听者。如来当往。
最大长者白佛言。此事甚难。阿阇世王终不放如来使至彼国。所以然者。阿阇世王于我国土。无有毫厘之善。长夜求方便。欲害彼民。设当阿阇世王见我者。即取我杀。况复得陈此事。若当闻彼国人民为鬼神所害者。欢喜无量。
世尊告曰。勿怀恐惧。汝今往至王所。而白此事言。如来记前王身。终无虚妄。所言无二。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于今身命终当生拍毬地狱中。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上。于彼命终生艳天上。于艳天上命终生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复还以次来至四天王中。大王当知。二十劫中不堕恶趣。恒在人中生。最后受身。以信坚固。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名曰除恶辟支佛。彼王闻此语。便当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亦当告汝作是语。随汝所求要愿。吾不违之。
是时。长者白世尊言。我今当持世尊威神至彼王所。即从座起。头面礼足。往彼王所。
尔时。阿阇世王与诸群臣在高殿上。有所讲论。是时。大长者往至王前。王遥见来。语群臣曰。若当此人今至此所。汝等欲取何为。或有作是说。我等当取五兀之。
或言。当枭其首。
阿阇世王言。汝等催取杀之。不须见吾。
是时。长者闻此语已。极怀恐惧。寻时高声而作是语。我是佛之所使。
王闻佛音已。即下坐。右膝著地。向如来所。问彼长者曰。如来何所教敕。
长者报曰。世尊记前圣王而无虚妄。所吐言教。终无有二。如来言。王取父王害之。缘此罪本当入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复寻时改过于如来所。今当生拍毬地狱中。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中。展转生他化自在天中。还复次来生四王天中。二十劫中不堕三恶趣。流转天.人之中。最后受身。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名曰除恶辟支佛。出现于世。
王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告大长者曰。汝今欲求何愿。吾当与之。
长者白王。所求愿者。王勿见违。
阿阇世王告曰。汝今但说欲求何愿。吾不违之。
长者白王。毗舍离城人民遇灾。为鬼神所害。不可称计。如今罗刹鬼神极为暴虐。唯愿大王听放世尊至彼世界。令彼鬼神各各驰散。所以然者。我等曾闻。若如来所至到处。天.龙.鬼神不得其便。唯愿大王听许世尊至彼国界。
王闻此语已。便长叹息。告长者曰。此愿极大。非常人之所及。汝若当随吾求城廓.村落.国财.妻子。吾不吝之。我不虑汝。当屈愿世尊。然我先以许所求之愿。今随汝意。
是时。长者极怀欢喜。即从座起。辞退而去。往至世尊所言。阿阇世王以许放世尊诣彼国界。
世尊告曰。汝并在前。如来自当知时。
是时。长者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是时。世尊清旦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出迦兰陀竹园所。往诣毗舍离城。尔时。阿阇世王在高楼上。及将持盖一人。尔时。王遥见世尊向彼国界。便自叹息告左右曰。我等为此长者所欺。我今复用活为。乃使如来出此国界。
是时。阿阇世王持五百盖。往送世尊。恐有尘坋身。罗阅城中复有五百宝盖从如来后。是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复以五百宝盖在虚空中。恐有尘土坋如来身。及诸河神复持五百宝盖在虚空中。是时。毗舍离城人民之类闻世尊今当入城。复持五百宝盖。前迎世尊。尔时。有二千五百宝盖悬在空中。
尔时。世尊见此盖已。即时便笑。此是诸佛世尊常法。设如来笑时。口中便有五色光出.青.黄.白.黑.赤。
侍者阿难见此光明。作此思惟。此是何缘。设世尊笑必有因缘。事不唐尔。是时。阿难长跪叉手。白世尊言。如来终不妄笑。笑必当有缘。
世尊告曰。汝今见此二千五百宝盖供养如来乎。
阿难白佛。唯然。见之。
世尊告曰。若如来不出家学道者。当二千五百世作转轮圣王。治化人民。以如来出家学道。更不受此宝盖。
阿难当知。过去久远。有王名善化治。在蜜絺罗国。以法治化。接纳有方。统此阎浮里地。靡不从令者。尔时。彼王有八万四千夫人婇女。皆是刹利种姓。第一夫人名曰日光。亦无儿息继嗣者。
是时。彼王便作是念。我今统此阎浮里地。然今无有儿息。便向诸山神.树神.天地神明求有儿息。又未经数日之中。夫人怀妊。是时。日光夫人白王言。大王当知。我今觉知有娠。宜自将护。复经八.九月。生一男儿。颜貌端政。面如桃华色。夫人见已。极怀欢喜。往视大王。王见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及八万四千夫人。见生太子。亦各欢喜。
是时。国王召诸群臣国师.道士。使瞻相之。又与立字使世称传。尔时。相师前白王言。今生太子极为端政。与世有异。其有见者。莫不爱念。今当立名爱念。自已立字竟。各还所在。是时。国王爱念太子。未曾离目。即与太子起三时讲堂。复以婇女充满其中。与王太子共相娱乐。
尔时。太子便作是念。此中婇女。颇有常存不离世间。亦不变易。然观彼众中。尽皆无常。无有常存于世者。悉是幻伪。无有真实。使人民之类染著爱乐。皆不知远离之。我今复用此为。可舍而学道。是时。爱念太子即以其日。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寻即其夜。断诸结缚。思惟有习之法。皆是磨灭。成辟支佛。成佛已。便说此偈。
欲者无常法 变易无实定
知此为大患 独游不与俱
是时。辟支佛说此偈已。即飞在虚空。绕彼蜜絺罗城三匝。
是时。国王在高殿上。及诸宫人共相娱乐。见辟支佛绕城三匝。极怀欢喜。不能自胜。我今太子。腾在虚空。如彼飞鸟。又不知成辟支佛。而告之曰。儿。今来下至此殿上。与吾共相娱乐。是时。阿难。彼辟支佛寻下殿上。欲度父母故。时王语曰。太子。今日何为著此婇女衣。又剃须发。与人有异。辟支佛报曰。子今所著甚为奇雅。非常人之所习。时王报曰。何缘更不至宫中。辟支佛言。自今已后。不复习欲。亦不乐此五欲之中。时王语言。设不乐此五欲中者。在吾后园中住。
尔时。国王即自至园中。造立屋舍。是时。辟支佛欲度父母故。便住彼园馆中受王供养。经历数时。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王取舍利而耶维之。于彼处立大神祠。是王复以余日往至园中观看。见彼神寺。雕落坏败。见已便作是念。此是我儿神寺。今以雕坏。是时。国王即以己盖。覆彼神寺上。皆由爱心未尽。
是故。阿难。莫作是观。尔时善化王者。即我身是。时。以儿故。以一盖覆寺上。缘此德本。流转天.人之间。数百千变为转轮圣王。或为帝释.梵天。我尔时不知是辟支佛。设我知是辟支佛者。其德不可称量。若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更二千五百变作转轮圣王。治化天下。以成道故。今有此二千五百盖。自然应现。是谓。阿难。缘此因缘。如来笑耳。承事诸佛。功德乃尔不可称计。是故。阿难。当求方便。供养诸佛世尊。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是时。世尊将诸比丘众。往诣毗舍离城。住城门中。便说此偈。
今以成如来 世间最第一
持此至诚语 毗舍离无他
复以至诚法 得至涅槃界
持此至诚语 毗舍离无他
复以至诚僧 贤圣众第一
持此至诚语 毗舍离无他
二足获安隐 四足亦复然
行道亦吉祥 来者亦复然
昼夜获安隐 无有触娆者
持此至诚语 使毗舍无他
如来说此语已。是时罗刹.鬼神各自驰走。不安其所。更不复入毗舍离城。诸有疾病之人各得除愈。
尔时。世尊游在猕猴池侧。国土人民承事供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随其贵贱。各来饭佛及比丘僧。亦受八关斋。不失时节。是时。毗舍离城内。有六师在彼游化。所谓六师者。不兰迦叶.阿夷专.瞿耶楼.波休迦栴.先比卢持.尼揵子等。是时。六师集在一处。而作是说。此沙门瞿昙住此毗舍离城。为人民所供养。然我等不为人民所供养。我等可往与彼论议。何者得胜。何者不如。
不兰迦叶曰。诸有沙门.婆罗门不受他语。方便致诘。此非沙门.婆罗门之法。然此瞿昙沙门不受他语。方便致难。我等那得与彼论议。
阿夷专言。无施.无受。亦无与者。亦无今世.后世众生之类。亦无善恶之报。
瞿耶楼说曰。在恒水侧杀害人民不可称计。积肉成山。在恒水左。作诸功德。缘此都无善恶之报。
彼休迦栴言。正使在恒水左。布施.持戒。随时供给不令有乏。亦复无此福报。
先比卢持言。无有言语。亦无言语之报。唯默然快乐。
尼揵子曰。有言语。亦有言语之报。沙门瞿昙亦是人。我亦是人。瞿昙有所知。我等亦有所知。沙门瞿昙有神足。我亦有神足。若彼沙门现一神足。我等当现二神足。彼现二神足。我现四神足。彼现四。我现八。彼现八。我现十六。彼现十六。我现三十二。恒使增多。终不为彼屈。足得与角力。设彼不受我等论者。即是彼之咎。人民闻已。不复供养。我等便得供养。
是时。有比丘尼闻此语云。六师集在一处。生此论本。沙门瞿昙不受人论。我等足得胜。是时。输卢尼比丘尼飞在虚空。向彼六师。而说此偈。
我师无等伦 最尊无过者
是彼尊弟子 名曰输卢尼
汝设有境界 便与我论议
我当事事报 如师子掩鹿
且舍我尊师 本无如来者
我今比丘尼 足能降外道
是比丘尼说此语已。六师尚不能仰视颜色。况与论议。
是时。毗舍离城人民之类。遥见比丘尼在虚空中。共六师而论议。然六师不能报之。各各称庆。欢喜无量。六师今日屈折于彼。
是时。六师极怀愁忧。出毗舍离城而去。更不入城。
是时。众多比丘闻输卢比丘尼与六师共论而得胜。闻已。至世尊所。头面礼足。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诸比丘。输卢比丘尼有大神足。有大威神。智慧多闻。我长夜恒生此念。更无有能与六师共论。唯有如来及此比丘尼。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见余比丘尼能降伏外道如此比丘尼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世尊告曰。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能降伏外道。所谓输卢比丘尼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细滑更乐入。云何为六。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入。是谓六入。凡夫之人。若眼见色。便起染著之心。不能舍离。彼以见色。极起爱著。流转生死。无有解时。六情亦复如是。起染著想。意不能舍离。由是流转。无有解时。
若世尊贤圣弟子眼见色已。不起染著。无有污心。即能分别此眼是无常之法。苦.空.非身之法。六情亦复如是。不起染污心。分别此六情无常.苦.空.非身之法。当思惟此时。便获二果。于现法中得阿那含.若阿罗汉。犹如有人极饥。欲修治谷麦。扬治令净而取食之。除去饥渴。贤圣弟子亦复如是。于此六情。思惟污露不净。即成道迹。入无余涅槃界。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灭此六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等法品第三十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于现法中受乐无穷。欲得尽漏。便能获之。云何为七法。于是。比丘知法.知义.知时。又能自知。复能知足。亦复知入众中。观察众人。是谓七法。
云何比丘知法。于是。比丘知法。所谓契经.祇夜.偈.因缘.譬喻.本末.广演.方等.未曾有.广普.授决.生经。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于法。
云何比丘解了于义。于是。比丘知如来机趣。解了深义。无所疑难。若有比丘不解了义者。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知深义故。名为解义也。如是。比丘能分别义。
云何比丘知其时宜。于是。比丘知其时节。可修观时便修观。可修止时便修止。可默知默。可行知行。可诵知诵。可授前人便授前人。可语知语。若有比丘不知此者。不知止观进止之宜。此非比丘。若复比丘知其时节。不失时宜。此名为随其方宜。如是。比丘知其时宜。
云何比丘自能修己。于是。比丘能自知己。我今有此见闻念知。有如是智慧。行步进止。恒随正法。若有比丘不能自知智慧之宜。出入行来。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自修己进止之宜。此名为自修己行。是谓比丘能自知己。
云何比丘自知止足。于是。比丘能自筹量睡眠.觉寤.坐卧.经行.进止之宜。皆能知止足。若有比丘不能知是者。则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此故。名为知足。如是。比丘名为知足。
云何比丘知入大众。于是。比丘分别大众。此是刹利种。此是婆罗门众。此是长者众。此是沙门众。我当以此法。宜则适彼众中。可语可默。皆悉知之。若有比丘不知入众。此非比丘。以其比丘知入大众故。名为知入众也。是谓比丘知入大众也。
云何比丘知众人根元。比丘当知。有二人。云何为二。彼或有一人。欲往至园中亲觐比丘。彼第二人不喜至彼观见比丘。彼人欲至园中亲觐比丘者。此人最为上。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一人虽至比丘所。然不问其宜。彼第二人亦不往至寺中见比丘。彼至寺人最为第一。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一人至比丘所问讯时宜。彼第二人不至比丘所问讯时宜。彼人至寺者。最尊第一。出彼人上。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一人至比丘所。至心听法。彼第二人不至比丘所。不至心听法。彼至心听法者。于彼人最为第一。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有一人能观察法。受持讽诵。彼第二人。不能受持讽诵。彼人受持讽诵者。于此人上最为第一。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有一人。闻法解其义。彼第二人。闻法不解其义。彼人闻法解义者。于此人最尊第一。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有一人闻法。法成就。彼第二人不闻法。法不成就。彼人法。法成就者。于此人第一。
比丘。复有二人。云何为二。彼一人闻法能堪忍修行。分别护持正法。第二人不能堪忍修行其法。彼能修行法者。于此诸人最尊第一。犹如牛有酪。由酪有酥。由酥有醍醐。最为第一。无能及者。此亦如是。若有人能修行者。此人最为第一。无能及者。是谓比丘观察人根。若有人不了此者。则非比丘也。以其比丘闻法分别其义者。此为最上。如是比丘观察人根。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于现法中快乐无为。意欲断漏亦无有疑。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此七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高百由旬。东.西.南.北荫覆五十由旬。三十三天在彼四月自相娱乐。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彼昼度树华叶凋落。萎黄在地。尔时。诸天见此瑞应。普怀欢喜。欣情内发。此树不久当更生华实。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彼树华实皆悉凋落。捐弃在地。是时。三十三天倍复欢喜。自相谓言。此树不久当作灰色。
比丘当知。复经历数时。彼树便作灰色。是时。三十三天已见此树而作灰色。甚怀喜悦。自相谓言。而今此树已作灰色。不久当生罗网。
是时。三十三天见此昼度树已生罗网。不久当生雹节。尔时。三十三天见已。复怀欢喜。此树今日已生雹节。不久当复开敷。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已见此树渐渐开敷。各怀欢喜。此树不久渐渐开敷。不久当尽著华。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彼树普悉开敷。皆怀欢喜。此树今日皆悉著华。尔时。此香逆风。百由旬内无不闻香者。尔时。诸天四月之中于彼自相娱乐。乐不可计。
此亦如是。若贤圣弟子意欲出家学道时。如似彼树始欲凋落。
复次。贤圣弟子捐弃妻财。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剃除须发。如似彼树叶落在地。
比丘当知。若贤圣弟子无贪欲想。除不善法。念持欢喜。游志一禅。似彼昼度树而作灰色。
复次。贤圣弟子有觉.有观息。内有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游心二禅。如似彼树而生罗网。
复次。贤圣弟子念而有护。自觉身有乐。诸贤圣所救。护念具足。游在三禅。如似彼树而生雹节。
复次。贤圣弟子苦乐已尽。先无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志四禅。如似彼树渐渐开敷。
复次。贤圣弟子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现法中而自娱乐。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如似彼树皆悉敷花。
是时。贤圣弟子戒德之香。遍闻四远。无不称誉者。四月之中而自娱乐。游心四禅。具足行本。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成戒德之香。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七事水喻。人亦如是。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彼云何七事水喻而似人。犹如有人没在水底。如复有人暂出水还没。如复有人出水观看。如复有人出头而住。如复有人于水中行。如复有人出水而欲到彼岸。如复有人已到彼岸。是谓。比丘。七事水喻出现于世。
彼云何人没在水底而不得出。于是。或有一人不善之法。遍满其体。当经历劫数。不可疗治。是谓此人没在水底。
彼何等人出水还没。或有一人信根渐薄。虽有善法而不牢固。彼身.口.意行善。后复身.口.意行不善法。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谓此人出水还没。
彼何等人出水观看。于是。或有人有信善根。身.口.意行。更不增益其法。自守而住。彼身坏命终。生阿须伦中。是谓此人出水而观。
彼何等人出水住者。于是。或有人有信精进。断三结使。更不退转。必至究竟成无上道。是谓此人出水而住。
彼何等人欲渡水者。于是。或有人信根精进。恒怀惭愧。断三结使。淫.怒.痴薄。来至此世而断苦际。是谓此人欲渡水者。
彼何等人欲至彼岸。或有人信根精进。断下五结。成阿那含。即彼般涅槃。更不来此世。是谓此人欲至彼岸者也。
何等人已至彼岸者。于是。或有一人。信根精进而怀惭愧。尽有漏成无漏。于现法中而自娱乐。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于此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是谓此人已渡彼岸者也。
是谓。比丘。有此七人水喻向汝等说。诸佛世尊所应修行接度人民。今已施行。当在闲居静处。若在树下。当念坐禅。勿起懈怠。此是我之教诲。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圣王在远国治化。七法成就。不为怨家盗贼所擒获。云何为七。然彼城郭极为高峻。修治齐整。是谓彼王先成就第一之法。复次。彼城门户牢固。是谓彼城成就第二法。复次。彼城外堑极深且广。是谓此城成就第三之法。复次。彼城内多诸谷米。仓库盈满。是谓彼城成就第四之法。复次。彼城饶诸薪草。是谓彼城成就第五之法。复次。彼城多诸器杖。备诸战具。是谓彼城成就六法。复次。彼城主极聪明高才。豫知人情。可鞭则鞭。可治则治。是谓彼城成就七法。外境不能来侵。是谓。比丘。彼城国主成就此七法。外人不得娆近。
此比丘亦复如是。若成就七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云何为七。于是。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是谓比丘成就此第一之法。弊魔不得其便。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
复次。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亦不兴念。具足眼根。无所缺漏。而护眼根。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亦不起想。具足意根而无乱想。具足拥护意根。是谓比丘成就此第二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如彼城郭。门户牢固。
复次。比丘。多闻不忘。恒念思惟正法道教。昔所经历皆悉备知。是谓比丘成就此第三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如彼城郭。外堑极深且广。
复次。比丘。多诸方便。所有诸法。初善.中善.竟善。具足清净。得修梵行。是谓比丘成就此第四法。如彼城郭。多诸谷米。外寇不敢来侵。
复次。比丘。思惟四增上心之法。亦不脱漏。是谓比丘成就此第五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如彼城郭。多诸薪草。外人不能来触娆。
复次。比丘。得四神足。所为无难。是谓比丘成就此第六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如彼城内。器杖备具。
复次。比丘。具能分别阴.入.界。亦复分别十二因缘所起之法。是谓比丘成就此七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如彼城郭之主。聪明高才。可收则收。可舍则舍。
今此比丘亦复如是。具知分别阴.持.入诸病。若有比丘成就此七法者。弊魔波旬终不得其便。是故。诸比丘。当求方宜。分别阴.持.入及十二因缘。不失次第。便度魔界不处其中。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七神止处。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名为七神识住处。所谓众生若干种身想。所谓人及天也。又复众生若干种身而有一想。所谓梵迦夷天也。初出现世。又复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又复众生一身一想。所谓遍净天也。又复众生无量空。空处天也。又复众生无量识。识处天也。又复众生无有处。无有处天也。是谓。比丘。七识住处。我今已说七识处。诸佛世尊所可施行接度人民。今日已办。当在闲居树下。善修其行。勿有懈怠。此是我之教诲。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当于尔时。尊者均头身抱重患。卧在床褥。不能自起居。是时。均头便念。如来世尊今日不见垂愍。又遭重患。命在不久。医药不接。又闻世尊言。一人不度。吾终不舍。然今独见遗弃。将何苦哉。
尔时。世尊以天耳闻均头比丘作是称怨。是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集至均头比丘所。问其所疾。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将众多比丘渐渐至均头比丘房。是时。均头遥见如来来。即自投地。尔时。世尊告均头曰。汝今抱患极为笃重。不须下床。吾自有坐。
尔时。世尊告均头曰。汝所患为增为损。不增损乎。有能堪任受吾教也。
是时。均头比丘白佛言。弟子今日所患极笃。但有增无损也。所服药草。靡不周遍。
世尊问曰。视瞻病者竟为是谁。
均头白言。诸梵行来见瞻视。
尔时。世尊告均头曰。汝今堪与吾说七觉意乎。
均头是时。三自称说七觉意名。我今堪任于如来前说七觉意法。
世尊告曰。若能堪任向如来说。今便说之。
是时。均头白佛言。七觉意者。何等为七。所谓念觉意如来之所说。法觉意.精进觉意.喜觉意.猗觉意.定觉意.护觉意。是谓。世尊。有此七觉意者。正谓此耳。
尔时。尊者均头说此语已。所有疾患。皆悉除愈。无有众恼。是时。均头白世尊言。药中之盛。所谓此七觉意之法是也。欲言药中之盛者。不过此七觉意。今思惟此七觉意。所有众病皆悉除愈。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受持此七觉意法。善念讽诵。勿有狐疑于佛.法.众者。彼众生类所有疾患皆悉除愈。所以然者。此七觉意甚难晓了。一切诸法皆悉了知。照明一切诸法。亦如良药疗治一切众病。犹如甘露食无厌足。若不得此七觉意者。众生之类流转生死。诸比丘。当求方便。修七觉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转轮圣王出现世间时。便有七宝出现世间。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是为七宝。是谓转轮圣王出现世时。便有此七宝流布世间。
若如来出现世间时。便有七觉意宝出现世间。云何为七。所谓念觉意.法觉意.精进觉意.喜觉意.猗觉意.定觉意.护觉意。出现于世。若如来出现世间时。便有此七觉意宝出现世间。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此七觉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转轮圣王出现世间。尔时便选择好地而起城郭。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快乐不可言。尔时。彼城外郭。七重围绕。七宝厕其间。所谓七宝者。金.银.水精.琉璃.琥珀.玛瑙.[王*車]璖。是谓七宝。复有七宝堑绕彼七重。极为深广。人所难逾。其间皆有金沙。复有七宝树兼生其间。然彼树复有七种色。金.银.水精.琉璃.[王*車]璖.玛瑙.琥珀。然彼城中周匝有七重门。皆悉牢固。亦七宝所造。银门以金间施其间。金门以银间错其间。水精门以琉璃间错其间。琉璃门以水精间错其间。玛瑙门以琥珀间错其间。甚为快乐。实不可言。然彼城中四面有四浴池。一一浴池纵广一由旬。自然有水。金.银.水精所造。银水池冻。便成银宝。金池水冻。便成金宝。然转轮圣王以此为用。
尔时。彼地城中有七种音声。云何为七。所谓贝声.鼓声.小鼓声.钟声.细腰鼓声.舞声.歌声。是谓七种声。尔时。人民以此恒相娱乐。然彼众生无有寒温。亦无饥渴。亦无疾病。然转轮圣王在世游化。成就此七宝及四神足。无有缺减。终无亡失。转轮圣王云何成就七宝。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复有千子。极为勇猛。能降伏外寇。此阎浮里地不以刀杖化彼国。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轮宝。
世尊告曰。是时。转轮圣王十五日清旦沐浴洗头。在大殿上玉女围绕。是时。轮宝千辐具足。从东方来而在殿前。光曜煌煌。非人所造。去地七刃。渐渐至王前住。转轮圣王见已。便作是说。吾从旧人边闻。转轮王十五日沐浴头.手。在殿上坐。是时轮宝自然从东方来在王前住。吾今当试此轮宝。是时。转轮王以右手执轮宝。而作是说。汝今以法回转。莫以非法。是时。轮宝自然回转。又在空中住。转轮圣王复将四部兵。亦在虚空中。是时。轮宝回向东方。转轮圣王亦从宝轮而去。若轮宝住时。是时转轮圣王所将之众。亦在中住。是时。东方粟散王及人民之类。遥见王来皆悉起迎。又以金钵盛碎银。银钵盛碎金。奉上转轮圣王。而白王言。善来。圣王。今此方域人民炽盛。快乐不可称计。唯愿大王当于中治化。是时。转轮圣王告彼民曰。汝等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亦莫杀生.窃盗.淫泆。慎莫非法治化。是时。轮宝复移至南方.西方.北方。普绥化人民。还来至王治处。去地七刃而住。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轮宝也。
是时。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象宝。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转轮圣王于十五日中。沐浴澡洗在大殿上。是时。象宝从南方来。而有六牙。衣毛极白。七处齐整。皆以金.银.珍宝而挍饰之。能飞行虚空。尔时。转轮圣王见已。便作是念。今此象宝极为殊妙。世之希有。体性柔和。不行卒暴。我今当试此象宝。是时。转轮圣王清旦日欲初出。乘此象宝。游四海外。治化人民。如是。转轮圣王成就象宝。
是时。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马宝。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出现世时。是时马宝从西方来。毛衣极青。尾毛朱光。行不移动。能飞在虚空。无所挂碍。见已。极怀喜悦。此马宝实为殊妙。今当役之。又体性良善。无有暴疾。吾今当试此马宝。是时。转轮圣王即乘此马。经四天下。治化人民。还来至王治处。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马宝。
比丘白佛言。复以何缘成就珠宝乎。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转轮圣王出现世时。是时珠宝从东方来。而有八角。四面有火光。长一尺六寸。转轮圣王见已。便作是念。此珠宝极为殊妙。吾今当试之。是时。转轮圣王夜半悉集四部之兵。以此摩尼宝举著高幢头。是时光明照彼国界十二由旬。尔时。城中人民之类。见此光已。各各自相谓言。日今已出。可理家事。是时。转轮圣王在殿上普见人民已。还入宫中。是时。转轮圣王持此摩尼举著宫内。内外悉明。靡不周遍。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珠宝也。
尔时。比丘白佛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玉女宝。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若转轮圣王出现世时。自然有此玉女宝现。颜貌端政。面如桃华色。不长不短。不白不黑。体性柔和。不行卒暴。口气作忧钵华香。身作栴檀香。恒侍从圣王左右。不失时节。常以和颜悦色。视王颜貌。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玉女之宝。
是时。比丘白佛言。转轮王云何成就居士宝。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转轮圣王出现世时。便有此居士宝出现世间。不长不短。身体红色。高才智达。无事不开。又得天眼通。是时。居士来至王所。而白王言。唯愿圣王延寿无穷。若王欲须金.银.珍宝者。尽当供给。是时。居士以天眼观有宝藏者.无宝藏者。皆悉见之。王有所须宝。随时给施。是时。转轮圣王欲试彼居士时。便将此居士度水。未至彼岸。便语居士言。我今欲须金.银.珍宝。正尔便办。长者报曰。前至岸上当供给。转轮圣王言。我今此间须宝。不须至岸上。是时。居士即前长跪叉手向水。寻时水中七宝踊出。是时。转轮圣王语彼长者。止。止。居士。更不须宝。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居士宝也。
是时。比丘白佛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典兵之宝。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转轮圣王出现世时。便有此宝。自然来应。聪明盖世。豫知人情。身体好色。来至转轮圣王所。白圣王言。唯愿圣王快自娱乐。若圣王欲须兵众。正尔给办。进止之宜。不失时节。是时。典兵宝随王所念。运集兵众。在王左右。是时。转轮圣王欲试典兵宝。是时。便作是念。使我兵众正尔运集。寻时。兵众在王门外。若转轮圣王意欲使兵众住便住。进便进。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典兵之宝。比丘当知。转轮圣王成就此七宝。
是时。彼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四神足快得善利。
佛告比丘。于是。转轮圣王颜貌端政。世之希有。出过世人。犹彼天子无能及者。是谓转轮圣王成就此第一神足。
复次。转轮圣王聪明盖世。无事不练。人中之雄猛。尔时智慧之丰。无过此转轮圣王。是谓成就此第二神足。
复次。比丘。转轮圣王无复疾病。身体康强。所可饮食。自然消化。无便利之患。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第三之神足。
复次。比丘。转轮圣王受命极长。寿不可计。尔时人之命。无过转轮圣王之寿。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第四神足。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神足。
尔时。彼比丘白佛言。若转轮圣王命终之后。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受命千岁。所以然者。转轮圣王自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自不窃盗。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使不行淫。自不妄语。复教他人使不妄语。自行十善之法。复教他人使行十善。比丘当知。转轮圣王缘此功德。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
尔时。彼比丘便作是念。转轮圣王甚可贪慕。欲言是人。复非是人。然其实非天。又施行天事。受诸妙乐。不堕三恶趣。若我今日持戒勇猛。所有之福。使将来之世得作转轮圣王者。不亦快哉。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告彼比丘曰。今在如来前勿作是念。所以然者。转轮圣王虽成就七宝。有四神足。无能及者。犹不免三恶之趣。地狱.畜生.饿鬼之道。所以然者。转轮圣王不得四禅.四神足。不得四谛。由此因缘。复堕三恶趣。人身甚为难得。遭值八难。求出甚难。生正国中。亦复不易。求善良友。亦复不易。欲与善知识相遇。亦复不易。欲从如来法中学道者。亦复难遇。如来出现。甚不可遭。所演法教。亦复如是。解脱.四谛及四非常。实不可得闻。转轮圣王于此四法。亦不得究竟。若。比丘。如来出现世时。便有此七宝出现世间。如来七觉意宝。至边究竟。天.人所誉。比丘今日善修梵行。于此现身得尽苦际。用此转轮圣王七宝乎。
尔时。彼比丘闻如来如是之教。在闲静之处。思惟道教。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欲修无上正业。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尔时。彼比丘便成罗汉。
尔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尊者童真迦叶在舍卫国昼闇园中。
是时。迦叶夜半而经行。尔时。有天来至迦叶所。在虚空中语迦叶言。比丘当知。此舍夜便有烟。昼日火然。婆罗门语智者曰。汝今持刀凿山。当凿山时。必当见有负物。当拔济之。汝当凿山。当凿山时。必当见山。汝今当舍山。汝今当凿山。当凿山时。必见虾蟆。今当舍虾蟆。汝今当凿山。当凿山时。当见肉聚。已见肉聚。当舍离之。汝今当凿山。当凿山时。当见枷。已见枷。便舍离之。汝今当凿山。已凿山。当见二道。已见二道。当舍离之。汝今当凿山。已凿山。当见树枝。已见树枝。当舍离之。汝今当凿山。已凿山。见龙。已见龙。勿共语。当自归命。慕令得所。比丘。当善思念此义。设不解者。便往至舍卫城。到世尊所。而问此义。若如来有所说者。善念行之。所以然者。我今亦不见有人.沙门.婆罗门.魔.若魔天能解此义者。除如来及如来弟子。若从我闻。
是时。迦叶报天曰。此事甚佳。
尔时。迦叶清旦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迦叶问世尊曰。今当问如来义。天之所说。何所趣向。何以故舍夜有烟。昼便火然。何以故名为婆罗门。何以故名为智者。又言凿山者。其义何所趣向。言刀者。亦所不解。何以故名为负物。又言山者。其义云何。何以故复言虾蟆。何以故复言肉聚。何以故复言枷。何以故复言二道。树枝义其义云何。何以故名龙。
世尊告曰。舍者。即是形体也。四大色所造。受父母血脉渐渐长大。恒当养食。不令有乏。是分散法。夜有烟者。众生之类心之所念是。昼日火然者。身.口.意所造行是也。婆罗门者。是阿罗汉也。智者。是学人也。凿山者。精进之心是也。刀者。智慧是也。负物者。是五结也。山者。是憍慢也。虾蟆者。嗔恚心是也。肉聚者。贪欲是也。枷者。五欲是也。二道者。疑是也。树枝者。是无明也。龙者。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是。彼天所说。其义如是。汝今当熟思惟。不久当尽有漏。
尔时。迦叶受如来如是之教。在闲静之处。而自修行。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欲修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尔时。迦叶便成阿罗汉。
尔时。迦叶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满愿子亦将五百比丘游本生处。尔时。世尊于罗阅城九十日夏坐已。渐渐在人间游化。来至舍卫城中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众多比丘各散在人间。亦来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问诸比丘。汝等为在何处夏坐。
诸比丘对曰。在本所生处而受夏坐。
世尊告曰。汝等所生之处比丘之中。能自行阿练若。复能称誉阿练若。自行乞食。复教他人使行乞食。不失时宜。自著补纳衣。复教他人使著补纳衣。自修知足。亦复叹誉知足之行。自行少欲。亦复叹说少欲之行。自乐闲静之处。复教他人在闲静之处。自守其行。复教他人使守其行。己身戒具清净。复教他人使修其戒。己身三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三昧。己身智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智慧。己身解脱成就。复教他人使行解脱。己身解脱见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此法。身能教化不有厌足。说法无懈倦。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言。比丘满愿子于此诸比丘中。堪任教化。己身修阿练若行。亦复叹誉阿练若行。己身著补纳衣。少欲知足。精进勇猛。乞食。乐闲静之处。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见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此法。自能教化。说法无厌足。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说微妙法。是时。诸比丘闻佛说法已。小停左右。便从坐起。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尔时。舍利弗去世尊不远。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舍利弗便作是念。今满愿子快得善利。所以然者。诸梵行比丘叹誉其德。然复世尊称可其语。亦不逆之。我当何日与彼人得共相见。与其谈论。
是时。满愿子于本生处。教化周讫。渐渐人间教化。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渐与说法。是时。满愿子闻说法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以尼师檀著右肩上。往诣昼闇园中。
尔时。有一比丘。遥见满愿子以尼师檀著右肩上。至彼园中。见已。即往至舍利弗所。白舍利弗言。世尊常所叹满愿子方至如来所。从佛闻法。今诣园中。尊者宜知是时。
是时。舍利弗闻比丘语。即从坐起。以尼师檀著右肩上。往至彼园中。
是时。满愿子在一树下结跏趺坐。舍利弗亦复在一树下端坐思惟。是时。舍利弗便从坐起。往至满愿子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舍利弗问满愿子曰。云何。满愿子。为由世尊得修梵行为弟子乎。
满愿子报曰。如是。如是。
时。舍利弗复问曰。复因世尊得修清净戒乎。
满愿子言。非也。
舍利弗言。为由心清净于如来所。而修梵行乎。
满愿子报曰。非也。
舍利弗言。为见清净于如来所。得修梵行乎。
满愿子报曰。非也。
舍利弗言。云何为无犹豫。得修梵行乎。
满愿子报曰。非也。
舍利弗曰。为由行迹清净。得修梵行乎。
满愿子报曰。非也。
舍利弗言。云何于道之中。智修清净。得修梵行乎。
满愿子报曰。非也。
舍利弗言。云何知见清净。得修梵行乎。
满愿子报曰。非也。
舍利弗言。我今所问。于如来所。得修梵行乎。汝复报吾言。如是。吾复问。智慧.心清净。道知见清净。得修梵行耶。汝复言。非也。汝今云何于如来所。得修梵行耶。
满愿子报曰。戒清净义者。能使心清净。心清净义者。能使见清净。见清净义者。能使无犹豫清净。无犹豫清净义者。能使行迹清净。行迹清净义者。能使道清净。道清净义者。能使知见清净。知见清净义者。能使入涅槃义。是谓于如来所得修梵行。
舍利弗言。汝今所说义何所趣向。
满愿子言。我今当引譬喻解此义。智者以譬喻解此义。智者自寤。犹如今日波斯匿王。从舍卫城至婆只国。两国中间布七乘车。是时。波斯匿王出城先乘一车。至第二车。即乘第二车。复舍第一车。小复前行。乘第三车而舍第二车。小复前行。乘第四车而舍第三车。小复前行。乘第五车而舍第四车。又复前行。乘第六车而舍第五车。又复前行。乘第七车而舍第六车。入婆只国。是时。波斯匿王以至宫中。设有人问。大王今日为乘何等车来至此宫。彼王欲何报。
舍利弗报言。设当有人问者。当如是报曰。吾出舍卫城。先乘第一车至第二车。复舍第二车乘第三车。复舍第三车乘第四车。复舍第四车乘第五车。复舍第五车乘第六车。复舍第六车乘第七车。至婆只国。所以然者。皆由前车至第二车。展转相因。得至彼国。设有人问者。应当作是报之。
满愿子报曰。戒清净义。亦复如是。由心清净。得见清净。由见清净。得至除犹豫清净。由无犹豫义。得至行迹清净。由行迹清净义。得至道清净。由道清净义。得至知见清净。由知见清净义。得至涅槃义。于如来所得修梵行。所以然者。戒清净义者。是受入之貌。然如来说使除受入。心清净义亦是受入之貌。然如来说除受入。乃至知见之义亦是受入。如来说除受入。乃至涅槃。如来所得修梵行。若当戒清净。于如来所得修梵行者。凡夫之人亦当取灭度。所以然者。凡夫之人亦有此戒法。世尊所说者。以次成道。得至涅槃界。非独戒清净。得至灭度。犹如有欲上七重楼上。要当以次而至。戒清净义。亦复如是。渐渐至心。由心至见。由见至无犹豫。由无犹豫。净至于行迹。由净行迹得至于道。由于净道得至知见。由净知见得至涅槃。
是时。舍利弗即称。善哉。善哉。快说此义。汝今为名何等。诸比丘梵行之人。称汝何等号。
满愿子言。我今名为满愿子。母姓弥多那尼。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满愿子。贤圣法中实无等伦。怀抱甘露。演布无穷。我今所问甚深之义。汝尽演说。设当诸梵行人以首戴行世间。犹不能得报其恩。其有来亲近问讯者。彼人快得善利。我今亦得其善利。承受其教。
满愿子报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汝今为名何等。诸比丘为何等号。
舍利弗报曰。我名忧波提舍。母名舍利。诸比丘号吾为舍利弗。满愿子言。我今与大人共论。先亦不知法之大主来至此间。设当知尊者舍利弗来至此者。亦无此辩共相酬答。然尊问此甚深之义。寻时发遣。善哉。舍利弗。佛弟子中最为上首。恒以甘露法味而自娱乐。设当诸梵行人。以首戴尊者舍利弗行世间。从岁至岁。犹不能报斯须之恩。其有众生来问讯尊者.亲近者。彼人快得善利。我等亦快得善利。
尔时。二贤在彼园共如是论议。
是时。二人各闻所说。欢喜奉行。
等法及昼度 水及城郭喻
识.均头.二轮 波蜜及七车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日品第四十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食后皆集普会讲堂。作如是论议。此须弥山极为广大。非众山之所及。甚奇。甚特。高广极峻。如是。不久当复坏败。无有遗余。依须弥山更有大山。亦复坏败。
尔时。世尊以天耳闻众多比丘而作是论。即从座起。往至彼讲堂所。即就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在此为何等论。欲何所施行。
诸比丘对曰。诸人集此。论其法事。向所论说。皆自如法。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汝等向者。作何等如法之义。
诸比丘对曰。今众多比丘来集此堂。作如是论议。甚奇。甚特。此须弥山极高广大。然此须弥山如是不久当复败坏。及诸四面铁围山亦当如是坏败。向者。集此作如法论也。
世尊告曰。汝等欲闻此世间境界坏败之变乎。
诸比丘白佛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以时演说。使众生之类心得解脱。
世尊告诸比丘曰。汝等善思念之。藏在心怀。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须弥山者极为广大。非众山所及。若比丘欲知须弥山。出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深八万四千由旬。然须弥山四种宝所造。金.银.水精.琉璃。又有四角。亦四种所造。金.银.水精.琉璃。金城银郭。银城金郭。水精城琉璃郭。琉璃城水精郭。然须弥山上有五种天在彼居止。皆由宿缘而住彼间。云何为五。所谓彼银城中。有细脚天在彼居止。彼金城中。有尸利沙天在彼居止。水精城中。有欢悦天在彼居止。琉璃城中。有力盛天在彼居止。金.银城中间。毗沙门天王在彼居住。将诸阅叉不可称计。金城.水精城中间。有毗留博叉天王。将诸龙神在彼居止。水精城.琉璃城中间。有毗留勒叉天王在彼居止。琉璃城.银城中间。有提头赖吒天王在彼居止。
比丘当知。须弥山下有阿须伦居止。若阿须伦欲与三十三天共斗时。先与细脚天共斗。设得胜。复至金城与尸利沙天共斗。已胜尸利沙天。复至水精城与欢悦天共斗。已胜彼。复至琉璃城。已胜彼天。便共三十三天共斗。
比丘当知。须弥山顶三十三天在彼居止。昼夜照明。光自相照。故致此耳。依须弥山日月流行。日天子城郭纵广五十一由旬。月天子城郭纵广三十九由旬。最大星纵广一由旬。最小星纵广二百步。须弥山顶东.西.南.北。纵广八万四千由旬。近须弥山南有大铁围山。长八万四千里。高八万里。又此山表。有尼弥陀山围彼山。去尼弥陀山。复有山名佉罗山。去此山。复更有山名俾沙山。去此山。复更有山名马头山。复更有山名毗那耶山。次毗那耶有山名铁围大铁围山。
铁围中间有八大地狱。一一地狱有十六隔子。然彼铁围山于阎浮里地多所饶益。阎浮里地设无铁围山者。此间恒当臭处。铁围山表有香积山。香积山侧有八万四千白象王。止住彼间。各有六牙。金银校饰。彼香山中有八万四千窟。诸象在彼居止。皆金.银.水精.琉璃所造。最上象者。释提桓因躬自乘之。最下者。转轮圣王乘之。香积山侧有摩陀池水。皆生优钵莲华.拘牟头华。然彼诸象掘根而食。摩陀池水侧复有山名优阇伽罗。然彼山皆生若干种草木。鸟狩虫蠡悉在彼间。依彼山。皆有神通得道之人而往彼间。次复有山名般荼婆。次复有山名耆阇崛山。此是阎浮里地所依之处。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若此世间欲坏败时。然天不降雨。所种生苗不复长大。诸有小河泉源皆悉枯竭。一切诸行皆归无常。不得久住。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此四大驶河。所谓恒伽.私头.死陀.婆叉。亦复枯竭而无遗余。如是。比丘。无常百变正谓此耳。
比丘。或有是时。若此世间有二日出时。是时百草树木皆悉凋落。如是。比丘。无常变易。不得久停。是时诸泉源小水皆悉枯竭。比丘当知。若二日出时。尔时四大海水百由旬内皆悉枯竭。渐渐至七百由旬。水自然竭。
比丘当知。若世间三日出现时。四大海水千由旬内。水自然竭。渐渐乃至七千由旬。水自然竭。
比丘当知。若四日出现世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在。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得久住。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若世间有五日出时。是时四大海水。余有七百由旬水。渐渐至百由旬。比丘当知。若五日出时。是时海水一由旬在。渐渐水竭而无遗余。若五日出时。余正有七尺水在。五日出时。海水尽竭无有遗余。比丘当知。一切行无常。不得久住。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须弥山亦渐渐融坏。若六日出时。此三千大千国土皆悉融坏。犹如陶家烧瓦器也。是时。三千大千刹土。亦复如是。洞然火出。靡不周遍。比丘当知。若六日出时。八大地狱亦复消灭。人民命终。依须弥山五种之天。亦复命终。三十三天.艳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命终。宫殿皆空。若六日出时。是时须弥山及三千大千刹土。皆悉洞然而无遗余。如是。比丘。一切行无常。不得久住。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若七日出。是时此地虽厚六万八千由旬及三千大千刹土皆悉火起。若复七日出时。此须弥山渐渐融坏。百千由旬自然崩落。永无有余。亦复不见尘烟之分。况见灰乎。是时。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宫殿。皆悉火然。此间火炎乃至梵天上。新生天子在彼天宫者。由来不见劫烧。见此炎光。普怀恐惧。畏为火所烧。然彼旧生天子等曾见劫烧。便来慰劳后生天子。汝等勿怀恐惧。此火终不来至此间。比丘当知。七日出时。从此间至六天。乃至三千大千刹土。悉为灰土。亦无形质之兆。如是。比丘。一切行无常。不可久保。皆归于尽。尔时。人民命终。尽生他方刹土。若生天上。设复地狱中众生宿罪已毕。生天上.若他方刹土。设彼地狱众生罪未毕者。复移至他方刹土。比丘当知。若七日出时。无复日月光明星宿之兆。是时日月已灭。无复昼夜。是谓。比丘。由缘报故。致此坏败。
比丘复当知。劫还成就时。或有是时。火还自灭。虚空之中有大云起。渐渐降雨。是时。此三千大千刹土。水遍满其中。水乃至梵天上。比丘当知。是时此水渐渐停住而自消灭。复有风起名曰随岚。吹此水聚著一处。是时。彼风起千须弥山.千只弥陀山.千尼弥陀山.千佉罗山.千伊沙山.千毗那山.千铁围山.千大铁围山。复生八千地狱。复生千马头山.千香积山.千般荼婆山.千优阇伽山.千阎浮提.千瞿耶尼.千弗于逮.千郁单曰。复生千海水。复生千四天王宫.千三十三天.千艳天.千兜术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比丘当知。或有此时。光音天自相谓言。我等欲至阎浮提。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著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体不重。亦复不失神足。亦能在虚空中飞行。
是时。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呼哭自相谓言。我等今日极为穷厄。复失神足。即住世间。不能复还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视颜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是谓。比丘。初世成时。有此淫法。流布世间。是旧常之法。女人必出于世。亦复旧法非适今也。是时。余光音天见此天子以堕落。皆来呵骂而告之曰。汝等何为行此不净之行。是时。众生复作是念。我等当作方便。宜共止宿。使人不见。转转作屋舍。自覆形体。是谓。比丘。有此因缘。今有屋舍。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地肥自然入地。后转生粳米。极为鲜净。亦无皮表。极为香好。令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是谓。比丘。尔时始有此粳米之名生。比丘。或有是时。人民懈怠不勤生活。彼人便作是念。我今何为日日收此粳米。应当二日一收。是时。彼人二日一收粳米。尔时。人民展转怀妊。由此转有生分。
复有众生语彼众生言。我等共取粳米。是时。彼人报曰。吾以取二日食粮。此人闻已。复生此念。我当储四日食粮。即时办四日食粮。复有众生语彼众生。可共相将外收粳米。此人报曰。吾以收四日食粮。彼人闻已。便生此念。吾当办八日食粮。即办八日食储。尔时。彼粳米更不复生。
是时。众生各生此念。世间有大灾患。今此粳米遂不如本。今当分此粳米。即时分粳米。尔时众生复生此念。我今可自藏粳米。当盗他粳米。是时。彼众生自藏粳米。便盗他粳米。彼主见盗粳米。语彼人曰。汝何故取吾粳米。今舍汝罪。后莫更犯。尔时。世间初有此盗心。是时。复有众生闻此语。复自生念。我今可藏此已粳米。当盗他粳米。是时。彼众生便舍己物。而取他物。彼主见已。语彼人曰。汝今何为取我粳米乎。然彼人默然不对。是时。物主即时手拳相加。自今已后。更莫相侵。
是时。众多人民闻众生相盗。各共运集。自相谓言。世间有此非法。各共相盗。今当立守田人。使守护田。其有众生聪明高才者。当立为守田主。是时。即选择田主而语之曰。汝等当知世间有此非法窃盗。汝今守田当雇其直。诸人民来取他粳米者。即惩其罪。尔时。即安田主。比丘当知。尔时。其守田者。号为刹利种。皆是旧法。非为非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始有刹利种 姓中之上者
聪明高才人 天人所敬待
尔时。其有人民侵他物者。是时刹利取惩罚之。然复彼人不改其愆。故复犯之。是时刹利之主敕作刀杖。取彼人而枭其首。尔时。世间初有此杀生。是时。众多人民闻此教令。其有窃盗粳米者。刹利主即取杀之。皆怀恐惧。衣毛皆竖。各作草卢于中坐禅。修其梵行。而一其心。舍离家业.妻子.儿妇独静其志。修于梵行。因此已来。而有婆罗门之名姓。是时。便有此二种姓出现世间。
比丘当知。彼时由盗故便有杀生。由杀故便有刀杖。是时。刹利主告人民曰。其有端政高才者。当使统此人民。又告之曰。其有人民窃盗者。使惩其罪。尔时。便有此毗舍种姓。出现于世。
尔时。多有众生便生此念。今日众生之类各共杀生。皆由业之所致也。今可来往周旋以自生活。尔时。便有首陀罗种姓。出现世间。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初有刹利种 次有婆罗门
第三名毗舍 次复首陀姓
有此四种姓 渐渐而相生
皆是天身来 而同为一色
比丘当知。尔时。有此杀.盗心。无复有此自然粳米。
尔时。便有五种谷子。一者根子。二者茎子。三者枝子。四者华子。五者果子。及余所生之种子。是谓五种之子。皆是他方刹土风吹使来。取用作种以此自济。如是。比丘。世间有此瑞应。便有生.老.病.死。致使今日有五盛阴身。不得尽于苦际。此名为劫成败时之变易也。吾与汝说。诸佛世尊常所应行。今尽与汝说之。当乐闲居静处。当念坐禅。勿起懈怠。今不精诚。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诲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摩竭国王阿阇世。在群臣中而作是说。此拔只国极为炽盛。人民众多。吾当攻伐。摄彼邦土。
是时。阿阇世王告婆利迦婆罗门曰。汝今往至世尊所。持吾姓名。往问讯世尊。礼敬承事云。王阿阇世白世尊言。意欲攻伐拔只国。为可尔不。设如来有所说者。汝善思惟。来向吾说。所以然者。如来语终不有二。
是时。婆罗门受王教敕。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婆罗门白佛言。王阿阇世礼敬世尊。承事问讯。又复重白。意欲往攻伐拔只大国。先来问佛为可尔不。
尔时。彼婆罗门以衣覆头脚。著象牙屐。腰带利剑。不应说法。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若拔只人民修七法者。终不为外寇所坏。云何为七。若当拔只国人民。尽集一处而不散者。便不为他国所坏。是谓初法不为外寇所败。
复次。阿难。拔只国人上下和顺。拔只人民不为外人所擒。是谓。阿难。第二之法不为外寇所坏。
复次。阿难。若拔只国人亦不淫他。著他女人色。是谓第三之法不为外寇所坏。
复次。阿难。若拔只国不从此间而传至彼。亦复不从彼间传来至此。是谓第四之法不为外寇所坏。
复次。阿难。若拔只国人供养沙门.婆罗门。承事礼敬梵行人者。是谓第五之法。是时便不为外寇所获。
复次。阿难。若拔只国人民不贪著他财宝者。是谓第六法不为外寇所坏。
复次。阿难。若拔只国人民皆同一心。不向神寺。专精其意。便不为外寇所坏也。是谓第七之法不为外寇所坏。是谓。阿难。彼拔只人修此七法者。终不为外人所坏。
是时。梵志白佛言。设当彼人成就一法。犹不可坏。何况七法而可坏乎。
止。止。
世尊。国事猥多。欲还所止。尔时。梵志即从座起而去。
彼梵志不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七不退转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
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云何为七不退转之法。比丘当知。若比丘共集一处。皆共和顺。上下相奉。转进于上。修诸善法而不退转。亦不为魔所得便。是谓初法不退转。
复次。众僧和合顺从其教。转进于上而不退转。不为魔王所坏。是谓第二之法不退转也。
复次。比丘。不著事务。不修世荣。转进于上。不为魔天所得其便。是谓第三不退转之法也。
复次。比丘。不讽诵杂书。终日策役其情意。转进于上。不为魔王得其便。是谓第四不退转之法也。
复次。比丘。勤修其法。除去睡眠。恒自警寤。转进于上。不为弊魔而得其便。是谓第五不退转之法。
复次。比丘。不学算术。亦不使人习之。乐闲静之处。修习其法。转进于上。不为弊魔得其便也。是谓第六不退转之法。
复次。比丘。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习于禅行。忍诸法教。转进于上。不为魔所得其便。是谓七不退转法也。若有比丘成就此七法。共和顺者。便不为魔得其便也。
尔时。世尊说此偈言。
除去于事业 又非思惟乱
设不行此者 亦不得三昧
能乐于法者 分别其法义
比丘乐此行 便致三昧定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此七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七使。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云何为七。一者贪欲使。二者嗔恚使。三者憍慢使。四者痴使。五者疑使。六者见使。七者欲世间使。是谓。比丘。有此七使。使众生之类。永处幽闇。缠结其身。流转世间。无有休息。亦不能知生死根原。犹如彼二牛。一黑一白。共同一轭。共相牵引。不得相远。此众生类。亦复如是。为此贪欲使.无明使所缠结。不得相离。其余五使。亦复追从。五使适从。七使亦然。若凡夫之人。为此七使所缚。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不能知苦之元本。
比丘当知。由此七使。便有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由此七使。不能得度弊魔境界。然此七使之法复有七药。云何为七。贪欲使者。念觉意治之。嗔恚使者。法觉意治之。邪见使者。精进觉意治之。欲世间使者。喜觉意治之。憍慢使者。猗觉意治之。疑使者。定觉意治之。无明使者。护觉意治之。是谓。比丘。此七使用七觉意治之。
比丘当知。我本未成佛道为菩萨行。坐道树下。便生斯念。欲界众生为何等所系。复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七使流转生死。永不得解。我今亦为此七使所系。不得解脱。尔时。复作是念。此七使为用何治之。复重思惟。此七使者当用七觉意治之。我当思惟七觉意。思惟七觉意时。有漏心尽。便得解脱。后成无上正真之道。七日之中结跏趺坐。重思惟此七觉意。是故。诸比丘。若欲舍七使者。当念修行七觉意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种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云何为七种人。所谓七人者。一者行慈。二者行悲。三者行喜。四者行护。五者行空。六者行无想。七者行无愿。是谓七种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所以然者。其有众生行此七法者。于现法中获其果报。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何以故不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乃说此七事乎。
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乃至佛。不现得报。然供养此七人者。于现世得报。是故。阿难。当勤加勇猛成办七法。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及将阿难入毗舍离乞食。尔时。毗舍离城内有大长者名毗罗先。饶财多宝。不可称计。然复悭贪无惠施之心。唯食宿福。更不造新。尔时。彼长者将诸婇女在后宫作倡伎乐。自相娱乐。
尔时。世尊往诣彼巷。知而问阿难曰。今闻作倡伎乐为是何家。
阿难白佛。是毗罗先长者家。
佛告阿难。此长者却后七日命终。当生涕哭地狱中。所以然者。此是常法。若断善根之人。命终之时。皆生涕哭地狱中。今此长者宿福已尽。更不造新。
阿难白佛言。颇有因缘使此长者七日不命终乎。
佛告阿难。无此因缘得不命终乎。昔所种行。今日已尽。此不可免。
阿难白佛。颇有方宜令此长者不生涕哭地狱乎。
佛告阿难。有此方宜可使长者不入地狱耳。
阿难白佛言。何等因缘使长者不入地狱。
佛告阿难。设此长者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者。便得免此罪也。
阿难白佛言。今我能使此长者出家学道。
尔时。阿难辞世尊已。往至彼长者家。在门外立。是时。长者遥见阿难来。即出奉迎。便请使坐。时。阿难语长者曰。今我是一切智人边闻。然如来今记。汝身却后七日当身坏命终。生涕哭地狱中。
长者闻已。即怀恐惧。衣毛皆竖。白阿难曰。颇有此因缘使七日之中不命终乎。
阿难告曰。无此因缘令七日中得免命终。
长者复白言。颇有因缘我今命终不生涕哭地狱中乎。
阿难告曰。世尊亦有此教。若当长者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者。便不入地狱中。汝今可宜出家学道。得到彼岸。
长者白言。阿难并在前去。我正尔当往。
是时。阿难便舍而去。长者便作是念。言七日者犹常为远。吾今宜可五欲自娱乐。然后当出家学道。是时。阿难明日复至长者家。语长者曰。一日已过。余有六日在。可时出家。
长者白言。阿难并在前。正尔当寻从。
然彼长者犹故不去。是时。阿难二日.三日。乃至六日至长者家。语长者曰。可时出家。后悔无及。设不出家者。今日命终。当生涕哭地狱中。
长者白阿难曰。尊者并在前。正尔当随后。
阿难告曰。长者。今日以何神足至彼间。方言先遣吾耶。但今欲共一时俱往。
是时。阿难将此长者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白佛言。今此长者欲得出家学道。唯愿如来当与剃除须发。使得学道。
佛告阿难。汝今躬可度此长者。
是时。阿难受佛教敕。即时与长者剃除须发。教令著三法衣。使学正法。是时。阿难教彼比丘曰。汝当念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当修行如是之法。是谓。比丘。行此十念者。便获大果报。得甘露法味。
是时。毗罗先修行如是法已。即其日命终。生四天王中。
是时。阿难即阇维彼身。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阿难白世尊言。向者。比丘毗罗先者今已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今此比丘命终生四天王。
阿难白佛言。于彼命终当生何处。
世尊告曰。于彼命终当生三十三天。展转生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从彼命终复还来生。乃至四天王中。是谓。阿难。毗罗先比丘七变周旋天人之中。最后得人身。出家学道。当尽苦际。所以然者。斯于如来有信心故。
阿难当知。此阎浮提地南北二万一千由旬。东西七千由旬。设有人供养阎浮里地人。其福为多不。
阿难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如[(殼-一)/牛]牛顷。信心不绝修行十念者。其福不可量。无有能量者。如是。阿难。当求方便。修行十念。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说极妙之法。初.中.竟善。义理深邃。具足得修梵行。此经名为净诸漏法。汝等善思念之。
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净诸漏法。或有有漏缘见得断。或有有漏亲近得断。或有有漏远离得断。或有有漏娱乐得断。或有有漏威仪得断。或有有漏思惟得断。
彼云何有漏由见得断。于是。凡夫之人不睹圣人。不顺从如来之法。不能拥护贤圣之法。不亲近善知识。不与善知识从事。其闻法所应思惟法者亦不分别。不应思惟者而思惟之。未生欲漏而生。已生欲漏便增多。未生有漏而生。已生有漏便增多。未生无明漏而生。已生无明漏便增多。此法不应思惟而思惟之。
彼云何法应思惟。然不思惟此法。所言思惟法者。未生欲漏使不生。已生欲漏而灭之。未生有漏令不生。已生有漏而灭之。未生无明漏令不生。已生无明漏而灭之。是谓此法应可思惟而不思惟。所不应思惟者便思惟之。应思惟者复不思惟之。未生欲漏而生。已生欲漏而增多。未生有漏而生。已生有漏而增多。未生无明漏而生。已生无明漏而增多。彼人作如是思惟。云何有过去久远。我今当有过去久远。或复思惟。无过去久远。云何当有过去久远。为谁有过去久远。云何复有当来久远。我今当有将来久远。或复言。无将来久远。云何当有将来久远。为谁有将来久远。云何有此众生久远。此众生久远为从何来。从此命终当生何处。彼人起此不祥之念。便兴六见。展转生耶想。有我见审有此见。无有我见审兴此见。有我见无我见于中起审见。又复自观身复兴此见。于己而不见己。复兴此见。于无我而不见无我。于中起此见。尔时。彼人复生此邪见。我者即是今世。亦是后世。常存于世而不朽败。亦不变易。复不移动。是谓名为邪见之聚。邪见.灾患.忧.悲.苦.恼。皆由此生而不可疗治。亦复不能舍。遂增苦本。由是不为沙门之行.涅槃之道。
又复。比丘。贤圣弟子修其法。不失次叙。善能拥护。与善知识共从事。彼能分别。不可思惟法亦能知。所可思惟法亦能知之。彼所不应思惟法亦不思惟之。所应思惟法而思惟之。
彼云何不应思惟法而不思惟之。于是。诸法未生欲漏而生。已生欲漏而增多。未生有漏而生。已生有漏而增多。未生无明漏而生。已生无明漏而增多。是谓此法不应思惟之。
彼何等法应思惟者而思惟之。于是。诸法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欲漏而灭之。未生有漏而不生。已生有漏而灭之。未生无明漏而不生。已生无明漏而灭之。是谓此法应可思惟之。
彼不应思惟者亦不思惟之。可思惟者便思惟之。彼作如是思惟。便灭三法。云何为三。身耶.戒盗.疑。设不知.见。则增有漏之行。设见.闻.念.知者。则不增有漏之行。已知.已见。有漏便不生。是谓此漏见所断也。
彼云何漏恭敬所断。于是。比丘。堪忍饥寒。勤苦风雨.蚊虻.恶言.骂辱。身生痛脑。极为烦疼。命垂欲断。便能忍之。若不尔者。便起苦恼。设复能堪忍者。如是不生。是谓此漏恭敬所断。
彼云何漏亲近所断。于是。比丘。持心受衣。不兴荣饰。但欲支其形体。欲除寒热。欲令风雨不加其身。又覆形体不令外露。又持心随时乞食。不起染著之心。但欲趣支形体。使故痛得差。新者不生。守护众行。无所触犯。长夜安隐而修梵行。久存于世。复持心意亲近床座。亦不著荣华服饰。但欲除饥寒.风雨.蚊虻之类。趣支其形。得行道法。又复持心亲近医药。不生染著之心。于彼医药。但欲使疾病除愈故。身体得安隐。设不亲近者。则生有漏之患。若亲近。则无有漏之患。是谓此漏亲近所断。
彼云何有漏远离所断。于是。比丘。除去乱想。犹如恶象.骆驼.牛.马.虎.狼.狗.蛇蚖.深坑.危岸.柘棘.峻崖.湿泥。皆当远离之。莫与恶知识从事。亦复不与恶人相近。能熟思惟不去心首。设不将护者。则生有漏。设拥护者。则不生有漏。是谓有漏远离所断。
彼云何有漏娱乐所断。于是。比丘。生欲想而不舍离。设起嗔恚想。亦不舍离。设复起疾想。亦不舍离。设不舍离者。则生有漏。能舍离者。便能不起有漏。是谓此漏娱乐所断。
云何有漏威仪所断。于此。比丘。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不起染污之心。具足眼根。亦无缺漏而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都不起染污之心。亦不起想著而护意根。若不摄其威仪。则生有漏。若摄其威仪者。则无有漏之患。是谓此漏威仪所断。
彼何等有漏思惟所断。于是。比丘。修念觉意。依无欲。依无污。依灭尽而求出要。修法觉意.精进觉意.喜觉意.猗觉意.定觉意.护觉意。依无欲.依无污.依灭尽而求出要。若不修此者。则生有漏之患。设能修者。则不生有漏之患。是谓此漏思惟所断。
若复。比丘。于比丘中诸所有漏。见断者便见断之。恭敬断者便恭敬断之。亲近断者亲近断之。远离断者远离断之。威仪断者威仪断之。思惟断者思惟断之。是谓。比丘。具足一切威仪。能断结.去爱。度于四流。渐渐越苦。是谓。比丘。除有漏之法。诸佛世尊常所施行慈念一切有形之类。今已施行。汝等常乐闲居树下。勤加精进。勿有懈怠。今不勤加者。后悔无益。此是我之训教。
尔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日品之余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逾阇江水边。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时。大均头在闲静之处。而作是念。颇有此义恒益功德。为无此理。是时。均头即从座起。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均头白佛言。世尊。向者在闲静之处。而作是念。颇有此理。所行众事。得益功德耶。我今问世尊。唯愿说之。
世尊告曰。可得增益功德。
均头白佛言。云何得增益功德。
世尊告曰。增益有七事。其福不可称量。亦复无人能算计此者。云何为七。于是。族姓子.若族姓女未曾起僧伽蓝处。于中兴立者。此福不可计。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持床座施彼僧伽蓝者及与比丘僧。是谓。均头。第二之福不可称计。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食施彼比丘僧。是谓。均头。第三之福不可称计。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以遮雨衣给施比丘僧者。是谓。均头。第四功德其福不可量。
复次。均头。若族姓子.女若以药施比丘僧者。是谓第五之福不可称计。
复次。均头。若善男子.善女人旷野作好井者。是谓。均头。第六之功德也。不可称计。
复次。均头。善男子.善女人近道作舍。使当来过去得止宿者。是谓。均头。第七功德不可称计。
是谓。均头。七功德之法其福不可量。若行。若坐。正使命终。其福随后。如影随形。其德不可称计。言当有尔许之福。亦如大海水不可升斗量之。言当有尔许之水。此七功德亦复如是。其福不可称限。是故。均头。善男子.善女人当求方便。成办七功德。如是。均头。当作是学。
尔时。均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修行死想。思惟死想。
时。彼座上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常修行.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思惟.修行死想。
比丘白佛言。思惟死想时。意欲存七日。思惟七觉意。于如来法中多所饶益。死后无恨。如是。世尊。我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非行死想之行。此名为放逸之法。
复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任修行死想。
世尊告曰。汝云何修行.思惟死想。
比丘白佛言。我今作是念。意欲存在六日。思惟如来正法已。便取命终。此则有所增益。如是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汝亦是放逸之法。非思惟死想也。
复有比丘白佛言。欲存在五日。或言四日。或言三日.二日.一日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止。止。比丘。此亦是放逸之法。非为思惟死想。
尔时。复有一比丘白世尊言。我能堪忍修行死想。比丘白佛言。我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已。还出舍卫城。归所在。入静室中。思惟七觉意而取命终。此则思惟死想。
世尊告曰。止。止。比丘。此亦非思惟.修行死想。汝等诸比丘所说者。皆是放逸之行。非是修行死想之法。
是时。世尊重告比丘。其能如婆迦利比丘者。此则名为思惟死想。彼比丘者。善能思惟死想。厌患此身恶露不净。若比丘思惟死想。系意在前。心不移动。念出入息往还之数。于其中间思惟七觉意。则于如来法多所饶益。所以然者。一切诸行皆空.皆寂.起者.灭者皆是幻化。无有真实。是故。比丘。当于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如是。比丘。当知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即敕群臣。速严宝羽之车。吾欲往世尊所。礼拜问讯。
是时。大王即出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如来与无央数之众。围绕说法。是时。七尼健子。复有七裸形人。复有七黑梵志。复有七裸形婆罗门。去世尊不远而过。
是时。波斯匿王见此诸人去世尊不远而过。即白佛言。观此诸人经过不住。皆是少欲知足。无有家业。今此世间阿罗汉者。此人最为上首。所以然者。于众人中极为苦行。不贪利养。
世尊告曰。大王。竟未识真人罗汉。不以裸形露体名为阿罗汉。大王当知。此皆非真实之行。当念观察久远来变。又复当观可亲.知亲.可近.知近。所以然者。过去久远世时有七梵志。在一处学。年极衰弊。以草为衣裳。食以果蓏。起诸邪见。各生此念。我等持此苦行之法。使后作大国王。或求释.梵.四天王。
尔时。有阿私陀天师是诸婆罗门祖父。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从梵天上没。来至七婆罗门所。是时。阿私陀天师去天服饰。作婆罗门形。在露地经行。是时。七梵志遥见阿私陀经行。各怀嗔恚。而作是语。此是何等著欲之人。在我等梵行人前行。今当咒灰灭之。是七梵志即手掬水洒彼。梵志咒曰。汝今速为灰土。然婆罗门遂怀嗔恚。天师颜色倍更端政。所以然者。慈能灭嗔。是时。七梵志便作是念。我等将不为禁戒退转乎。我等正起嗔恚。彼人便自端政。
尔时。七人与天师便说此偈。
为天干沓和 罗刹鬼神乎
是时名何等 我等欲知之
是时。阿私陀师即时报偈曰。
非天干沓和 非鬼罗刹神
天师阿私陀 今我身是也
我今知汝心中所念。故从梵天上来下耳。梵天去此极为玄远。彼帝释身亦复如是。转轮圣王亦不可得。不可以此苦行作释.梵.四天王。
是时。天师阿私陀便说此偈。
心内若干念 外服而粗犷
但勤修正见 远离于恶道
心戒清净行 口行亦复然
远离于恶念 必当生天上
是时。七梵志白天师曰。审是天师乎。报曰。是也。但今梵志不以裸形得生天上。未必修此苦行。得生梵天之处。又非露暴形体。作若干苦行。得生彼处。能摄心意。使不移动。便生天上。不可以卿等所习得生彼处。大王。观察此义。不以裸形名为阿罗汉。其凡夫之人欲知真人者。此事不然。然复真人能分别所习凡夫之行。又复凡夫之人不能知凡夫之行。真人便能知凡夫之行。但大王知之。当方便知久远已来非适今也。当以观之。如是。大王。当以方便学之。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如来所说甚为快哉。非世人所能晓了。然国事猥多。欲还所止。
佛告王曰。王宜知时。
尔时。王即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卫国尼拘屡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食后。从尼拘屡园往至毗罗耶致聚中。在一树下坐。是时。执杖释种出迦毗罗越至世尊所。在前默然而住。尔时。执杖释种问世尊言。沙门作何敕教。为何等论。
世尊告曰。梵志当知。我之所论。非天.龙.鬼神所能及也。亦非著世。复非住世。我之所论。正谓斯耳。
是时。执杖释种俨头叹吒已。便退而去。尔时。如来即从座起。还诣所止。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向者。在彼园中坐。有执杖释种来至我所。而问我言。沙门为作何等论。吾报之曰。我之所论。非天.世人所能及也。亦非著世。复非住世。我之所论。正谓斯耳。是时。执杖释种闻此语已。便退而去。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云何亦不著世。复非住世。
世尊告曰。如我所论者。都不著世。如今于欲而得解脱。断于释种狐疑。无有众想。我之所论者。正谓此耳。世尊作此语已。即起入室。
是时。诸比丘各相谓言。世尊向所论者。略说其义。谁能堪任广说此义乎。
是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恒叹誉尊者大迦栴延。今唯有迦栴延能说此义耳。
是时。众多比丘语迦栴延曰。向者。如来略说其义。唯愿尊者当广演说之。事事分别。使诸人得解。
迦栴延报曰。犹如聚落有人出于彼村。欲求真实之物。彼若见大树。便取斫杀。取其枝叶而舍之去。然今汝等亦复如是。舍如来已。来从枝求实。然彼如来皆观见之。靡不周遍。照明世间。为天.人导。如来者是法之真主。汝等亦当有此时节。自然当遇如来说此义。
时。诸比丘对曰。如来虽是法之真主。广演其义。然尊者为世尊记。堪任广说其义。
迦栴延报曰。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演说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甚善。是时。诸比丘即受其教。
迦栴延告曰。今如来所言。我之所论。非天.龙.鬼神之所能及。亦非著世。复非住世。然我于彼而得解脱。断诸狐疑。无复犹豫。如今众生之徒。好喜斗讼。起诸乱想。又如来言。我不于中起染著心。此是贪欲使。嗔恚.邪见.欲世间使。憍慢使。疑使。无明使。或遇刀杖苦痛之报。与人斗讼。起若干不善之行。起诸乱想。兴不善行。若眼见色而起识想。三事相因便有更乐。以有更乐便有痛。以有痛便有所觉。以有觉便有想。以有想便称量之。起若干种想著之念。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更细滑.意知法。而起识想。三事相因便有更乐。以有更乐便有痛。以有痛便有觉。以有觉便有想。以有想便称量之。于中起若干种想著之念。此是贪欲之使.嗔恚使.邪见使.憍慢使.欲世间使.痴使.疑使。皆起刀杖之变。兴若干种之变。不可称计。
若有人作是说。亦无眼。亦无色。而有更乐。此事不然。设复言。无更乐有痛者。此亦不然。设言。无痛而有想著者。此事不然。设复有人言。无耳.无声。无鼻.无香。无舌.无味。无身.无细滑。无意.无法。而言有识者。终无此理也。设言。无识而有更乐者。此事不然。设。无更乐而言有痛者。此事不然。设言。无痛而有想著者。此事不然。若复人言。有眼.有色于中起识。此是必然。若言。耳声.鼻香.舌味.身细滑.意法于中起识者。此事必然。诸贤当知。由此因缘。世尊说曰。我之所论。天及世人.魔.若魔天不能及者。亦不著世。复不住世。然我于欲而得解脱。断于狐疑。无复犹豫。世尊因此缘略说其义耳。汝等心不解者。更至如来所。重问此义。设如来有所说者。好念奉持。
是时。众多比丘闻迦栴延所说。亦不言善。复不言非。即从座起而去。自相谓言。我等当持此义往问如来。设世尊有所说者。当奉行之。
是时。众多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以此缘本。具白世尊。尔时。如来告比丘曰。迦栴延比丘聪明辩才。广演其义。设汝等至吾所问此义。我亦当以此与汝说之。
尔时。阿难在如来后。是时。阿难白佛言。此经义理极为甚深。犹如有人行路而遇甘露。取而食之。极为香美。食无厌足。此亦如是。其善男子.善女人所至到处。闻此法而无厌足。重白世尊。此经名何等。当云何奉行。
佛告阿难。此经名曰甘露法味。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莫畏品第四十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卫尼拘屡园中。
是时。摩呵男释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摩呵男释白世尊言。躬从如来受此言教。诸有善男子.善女人断三结使。成须陀洹。名不退转。必成道果。更不求诸外道异学。亦复不观察余人所说。设当尔者。此事不然。我若见暴牛.马.骆驼。即时恐惧。衣毛皆竖。复作是念。设我今日怀此恐惧。当取命终者。为生何处。
世尊告摩呵男。勿起恐畏之心。设当取命终。不堕三恶趣。所以然者。今有三消灭之义。云何为三。如有著于淫欲而起恼乱。复起害心向他人。已无此欲。则不起杀害之心。于现法中不起苦恼。诸有恶不善法欲自害己。设无此者。则无扰乱。便无愁忧。是谓。摩呵男。此三义诸恶不善法便堕在下。诸善之法便在于上。亦如酥瓶在水中坏。是时瓦石便沈在下。酥便浮在上。此亦如是。诸恶不善之法便在于下。诸善之法便浮在上。摩呵男。当知我昔日未成佛道。在优留毗六年勤苦。不食美味。身体羸瘦。如似百年之人。皆由不食之所致。若我欲起时。便自堕地。时。我复作是念。设我于中命终者。当生何处。时。我复作是念。我今命终者。必不生恶道中。然复义趣不可从乐至乐。要当由苦然复至乐。
我尔时复游在仙人窟中。尔时。有多尼揵子在彼学道。是时。尼揵子举手指日。曝体学道。或复有蹲而学道。我尔时往至彼所。语尼揵子。汝等何故离坐举手翘足乎。彼尼揵子曰。瞿昙当知。昔我先师作不善行。今所以苦者。欲灭其罪。今虽露形体。有惭辱分。亦有消灭此事。瞿昙当知。行尽苦亦尽。苦尽行亦尽。苦行已尽。便至涅槃。
我尔时复语尼揵子曰。此事不然。亦无由行尽苦亦尽。亦不由苦尽行亦尽得至涅槃。但今苦行尽得至涅槃者。此事然矣。但不可从乐至乐。尼揵子曰。频毗娑罗王从乐至乐。有何苦哉。我尔时复语尼揵子曰。频毗娑罗王乐何如我乐。尼揵子报我言。频毗娑罗王乐胜汝乐也。我尔时复语尼揵子曰。频毗娑罗王能使我七日七夜结跏趺坐。形体不移动乎。正使六.五.四.三.二。乃至一日结跏趺坐乎。尼揵子报曰。不也。瞿昙。世尊告曰。我能堪任结跏趺坐。形不移动。云何。尼揵子。谁者为乐。频毗娑罗王乐耶。为我乐耶。尼揵子曰。瞿昙沙门乐。
如是。摩呵男。当作此方便。知不可从乐至乐。要当从苦至乐。犹如。摩呵男。大村左右有大池水。纵广一由旬。水满其中。若复有人。来取彼一渧水。云何。摩呵男。水何者为多。一渧水多。为池水多乎。
摩呵男曰。池水多。非一渧水多也。
世尊告曰。此亦如是。贤圣弟子诸苦已尽。永无复有。余存在者如一渧水耳。如我众中最下道者。不过七死七生而尽苦际。若复勇猛精进。便为家家。即得道迹。
尔时。世尊重与摩呵男说微妙之法。彼闻法已。即从座起而去。
尔时。摩呵男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尊者那伽波罗在鹿野城中。
是时。有一婆罗门年垂朽迈。昔与尊者那伽婆罗少小旧款。是时。婆罗门往至那伽婆罗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尔时。梵志语那伽婆罗曰。汝今于乐之中。最为快乐。
那伽婆罗曰。汝观何等义。而作是说。于乐之中。最为快乐。
婆罗门报曰。我频七日中。七男儿死。皆勇猛高才。智慧难及。近六日之中。十二作使人无常。能堪作使。无有懈怠。近五日已来。四兄弟无常。多诸妓术。无事不闲。近四日已来。父母命终。年向百岁。舍我去世。近三日已来。二妇复死。颜貌端政。世之希有。又复家中有八窖珍宝。昨日求之而不知处。如我今日遭此苦恼。不可称计。然。尊者。今日永离彼患。无复愁忧。正以道法而自娱乐。我观此义已。故作是说。于乐之中。最为快乐。
是时。尊者那伽婆罗告彼梵志曰。汝何为不作方便。使彼尔许之人而不命终乎。
梵志对曰。我亦多作方便。欲令不死。又不失财。亦复随时布施。作诸功德。祠祀诸天。供养诸长老梵志。拥护诸神。诵诸咒术。亦能瞻视星宿。亦复能和合药草。亦以甘馔饮食施彼穷厄。如此之比不可称也。然复不能济彼命根。
是时。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药草诸咒术 衣被饮食具
虽施而无益 犹抱身苦行
正使祭神祠 香花及沐浴
计挍此原本 无能疗治者
假使施诸物 精进持梵行
计挍此原本 无能疗治者
是时。梵志问曰。当行何法。使无此苦恼之患。
是时。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恩爱无明本 兴诸苦恼患
彼灭而无余 便无复有苦
是时。彼梵志正闻语已。即时便说此偈。
虽老不极老 所行如弟子
愿听出家学 使得离此灾
是时。尊者那伽婆罗即授彼三衣。使出家学。又告之曰。汝今。比丘。当观此身从头至足。此发.毛.爪.齿为从何来。形体.皮.肉.骨髓.肠胃悉从何来。设从此去。当至何所。是故。比丘。勿多忧念世间苦恼。又当观此毛孔之中。求方便成四谛。
是时。尊者那伽婆罗便说此偈。
除想勿多忧 不久成法眼
无常行如电 不遇此大幸
一一观毛孔 生者灭者原
无常行如电 施心向涅槃
是时。彼长老比丘受如是言教。在闲静之处。思惟此业。所以然族姓子。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欲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是时。有天是彼比丘旧知识。见彼比丘成阿罗汉已。便往至那伽婆罗所。在虚空中而说此偈。
以得具足戒 在彼闲静处
得道心无著 除诸原恶本
是时。彼天复以天华散尊者上。即于空中没不现。
尔时。彼比丘及天闻尊者那伽婆罗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七处之善。又察四法。于此现法之中名为上人。云何。比丘。观七处之善。于是。比丘。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尽于世间以慈心遍满其中。悲.喜.护心。空。无相.愿。亦复如是。诸根具足。饮食自量。恒自觉悟。如是。比丘。观七处。
云何。比丘。察四处之法。于是。比丘。内自观身。除去愁忧。身意止。外复观身身意止。内外观身身意止。内自观痛痛意止。外自观痛痛意止。内外观痛痛意止。内观心心意止。外观心心意止。内外观心心意止。除去愁忧。无复苦患。内观法法意止。外观法法意止。内外观法法意止。如是。比丘。观四法之善。
若复。比丘。如是七处善及察四法。于此现法中为上人。是故。比丘。当求方便。办七处之善及观四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越城尼拘屡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众多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言。我等欲诣北方游化。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世尊复告比丘曰。汝等为辞舍利弗比丘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往辞舍利弗比丘。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恒与诸梵行人教诫其法。说法无厌足。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说微妙之法。诸比丘闻法已。即从座起。礼世尊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尔时。舍利弗在释翅神寺中游。尔时。众多比丘往至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众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我等欲诣北方人间游化。今以辞世尊。
舍利弗言。卿等当知。北方人民.沙门.婆罗门皆悉聪明。智慧难及。复有人民喜来相试。若当来问卿。诸贤师。作何等论。设当作是问者。欲云何报之。
诸比丘报曰。设当有人来问者。我当以此义报之。色者无常。其无常者即是苦也。苦者无我。无我者空。以空无我.彼空。如是智者之所观也。痛.想.行.识亦复无常.苦.空.无我。其实空者彼无我.空。如是智者之所学也。此五盛阴皆空.皆寂。因缘合会皆归于磨灭。不得久住。八种之道。将从有七。我师所说正谓此耳。若刹利.婆罗门.人民之类。来问我义者。我等当以此义报之。
是时。舍利弗语众多比丘曰。汝等坚持心意。勿为轻举。
是时。舍利弗具足与诸比丘说微妙之法。即从座起而去。
是时。众多比丘去不远。舍利弗告比丘。当云何行八种之道及七种之法。
是时。众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我等乃从远来。欲闻其义。唯愿说之。
舍利弗报曰。汝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当说。是时。比丘而受其教。
舍利弗告曰。若一心念正见者。念觉意不乱也。等治者。念一心一切诸法。法觉意也。等语者。身意精进。精进觉意也。等业者。一切诸法得生。喜觉意也。等命者。知足于贤圣之财。悉舍家财。安其形体。猗觉意也。等方便者。得贤圣四谛。尽除去诸结。定觉意也。等念者。观四意止。身无牢固。皆空无我。护觉意也。等三昧者。不获者获。不度者度。不得证者使得证也。设当有人来问此义。云何修八种道及七法。汝等当如是报之。所以然者。八种道及七法。其有比丘修此者。有漏心便得解脱。
我今重告汝。其有比丘修行思惟八种道及七法者。彼比丘便成二果而无狐疑。得阿罗汉。且舍此事。若不能多。一日之中行此八种道及七法者。其福不可称计。得阿那含.若阿罗汉。是故。诸贤。当求方便。行此八种道及七法者。于取道无有狐疑。
尔时。诸比丘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语迦叶曰。汝今年已朽迈。无少壮之意。宜可受诸长者衣裳及其饮食。
大迦叶白佛言。我不堪任受彼衣食。今此纳衣随时乞食。快乐无比。所以然者。将来当有比丘。形体柔软。心贪好衣食。便于禅退转。不复能行苦业。又当作是语。过去佛时。诸比丘等亦受人请.受人衣食。我等何为不法古时圣人乎。坐贪著衣食故。便当舍服为白衣。使诸圣贤无复威神。四部之众渐渐减少。圣众已减少。如来神寺复当毁坏。如来神寺已毁坏故。经法复当凋落。是时。众生无复精光。以无精光。寿命遂短。是时。彼众生命终已。皆堕三恶趣。犹如今日众生之类。为福多者皆生天上。当来之世为罪多者。尽入地狱。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为世人民作良友福田。迦叶当知。吾般涅槃后千岁余。当有比丘于禅退转。不复行头陀之法。亦无乞食.著补纳衣。贪受长者请其衣食。亦复不在树下闲居之处。好喜庄饰房舍。亦不用大小便为药。但著余药草。极甘美者。或于其中贪著财货。吝惜房舍。恒共斗诤。尔时。檀越施主笃信佛法。好喜惠施。不惜财物。是时。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尽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狱中。如是。迦叶。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得久保。
又迦叶当知。将来之世。当有比丘剃须发而习家业。左抱男。右抱女。又执筝箫在街巷乞食。尔时。檀越施主受福无穷。况复今日至诚乞食者。如是。迦叶。一切行无常。不可久停。迦叶当知。将来之世。若有沙门比丘当舍八种道及七种之法。如我今日于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宝。将来诸比丘以为歌曲。在众人中乞食以自济命。然后檀越施主饭彼比丘众。犹获其福。况复今日而不得其福乎。我今持此法付授迦叶及阿难比丘。所以然者。吾今年老以向八十。然如来不久当取灭度。今持法宝付嘱二人。善念诵持。使不断绝。流布世间。其有遏绝圣人言教者。便为堕边际。是故。今日嘱累汝经法。无令脱失。
是时。大迦叶及阿难即从座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以何等故。以此经法付授二人。不嘱累余人乎。又复如来众中。神通第一不可称计。然不嘱累。
世尊告迦叶曰。我于天上.人中。终不见此人。能受持此法宝。如迦叶.阿难之比。然声闻中亦复不出二人上者。过去诸佛亦复有此二人受持经法。如今迦叶.阿难比丘之比。极为殊妙。所以然者。过去诸佛头陀行比丘。法存则存。法没则没。然我今日迦叶比丘留住在世。弥勒佛出世然后取灭度。由此因缘。今迦叶比丘胜过去时比丘之众。又阿难比丘云何得胜过去侍者。过去时诸佛侍者。闻他所说。然后乃解。然今日阿难比丘。如来未发语便解。如来不复语是。皆悉知之。由此因缘。阿难比丘胜过去时诸佛侍者。是故。迦叶。阿难吾今付授汝。嘱累汝此法宝。无令缺减。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一切行无常 起者必有灭
无生则无死 此灭最为乐
是时。大迦叶及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八难品第四十二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凡夫之人不闻不知说法时节。比丘当知。有八不闻时节。人不得修行。云何为八。若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如来之所行。然此众生在地狱中。不闻不睹。是谓初一难也。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畜生中。不闻不睹。是谓第二之难。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说法教。然此众生在饿鬼中。不闻不睹。是谓此第三之难也。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长寿天上。不闻不睹。是谓第四之难也。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边地生。诽谤贤圣。造诸邪业。是谓第五之难。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生于中国。又且六情不完具。亦复不别善恶之法。是谓第六之难也。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在于中国。虽复六情完具。无所缺漏。然彼众生心识邪见。无人.无施.亦无受者。亦无善恶之报。无今世.后世。亦无父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成就得阿罗汉者。自身作证而自游乐。是谓第七之难也。
复次。如来不出现世。亦复不说法使至涅槃者。又此众生生在中国。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聪明高才。闻法则解。修行正见。便有物.有施.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世有沙门.婆罗门等修正见。取证得阿罗汉者。是谓第八之难。非梵行所修行。是谓。比丘。有此八难。非梵行所修行。
于是。比丘。有一时节法。梵行人所修行。云何为一。于是。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人生在中国。世智辩聪。触物皆明。修行正见。亦能分别善恶之法。有今世.后世。世有沙门.婆罗门等修正见。取证得阿罗汉者。是谓梵行人修行一法。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八难非一类 令人不得道
如今现在前 世间不可遇
亦当学正法 亦莫失是处
追忆过去等 便生地狱中
于是断无欲 思惟于正法
久存于世间 而无断灭时
于是断无欲 思惟于正法
永断生死原 久存于世间
以得于人身 分别正真法
诸不得果者 必游八难处
今说有八难 佛法之要行
一难犹尚剧 如板浮大海
虽当离一难 然可有此理
设离一四谛 永离于正道
是故当专心 思惟于妙理
至诚听正法 便得无为处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远离八难之处。莫愿其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大地狱。云何为八。一者还活地狱。二者黑绳地狱。三者等害地狱。四者涕哭地狱。五者大涕哭地狱。六者阿鼻地狱。七者炎地狱。八者大炎地狱。如是。比丘。八大地狱。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还活及黑绳 等害二涕哭
五逆阿鼻狱 炎大炎地狱
此名八地狱 其中不可处
皆由恶行本 十六隔子围
然彼铁狱上 为火之所烧
遍一由旬内 炽火极热盛
四城四门户 其间甚平整
又以铁作城 铁板覆其上
斯由众生罪报之缘。令彼众生受苦无量。肉血消尽。唯有骨存。以何等故。名为还活地狱。复有彼众生形体挺直。亦不动摇。为苦所逼。不能移转。形体以无肉血。是时。众生自相谓言。众生还活。还活。是时。彼众生便自还活。以此因缘。故名为还活地狱。
复以何因。名为黑绳地狱。然彼众生形体筋脉皆化为绳。以锯锯身。故名为黑绳地狱。
复以何因缘。名等害地狱。是时。彼众生集在一处。而枭其首。寻复还生。由此因缘。名为等害地狱。
复以何因缘。名为涕哭地狱。然彼众生善本断灭。无毛发遗余在。在彼地狱中。受恼无量。于中称怨唤呼。声不断绝。由此因缘。名为涕哭地狱。
复以何因缘。名为大涕哭地狱。然彼众生在地狱中。受无量苦痛。不可称计。于中唤呼.椎胸.自掴。同声唱[口*睪]。由此因缘。名为大涕哭地狱。
复以何因缘。名为阿鼻地狱。然众生之类杀害父母。坏佛偷婆。斗乱众僧。习邪倒见。与邪见共相应。一切不可疗治。以是之故。名为阿鼻地狱。
复以何因缘。名为炎地狱。然众生之类在彼狱中。形体烟出。皆融烂。故名为炎地狱。
复以何因缘。名为大炎地狱。然彼众生在此狱中。都不见罪人之遗余。是谓。比丘。由此因缘。名为八大地狱。
一一地狱有十六隔子。其名优钵地狱.钵头地狱.拘牟头地狱.分陀利地狱.未曾有地狱.永无地狱.愚惑地狱.缩聚地狱.刀山地狱.汤火地狱.火山地狱.灰河地狱.荆棘地狱.沸屎地狱.剑树地狱.热铁丸地狱。如是比十六隔子不可称量。使彼众生。生地狱中。
彼或有众生毁正见者。诽谤正法而远离之。命终之后皆生还活地狱中。诸有众生好喜杀生。便生黑绳地狱中。其有众生屠杀牛.羊及种种类。命终之后生等害地狱中。其有众生不与取。窃他物者。便生涕哭地狱中。其有众生常喜淫泆。有复妄语。命终之后生大涕哭地狱中。其有众生杀害父母。破坏神寺。斗乱圣众。诽谤圣人。习倒邪见。命终之后生阿鼻地狱中。其有众生。此间闻语。复传来至彼。设彼间闻。复传来至此。求人方便。彼人命终之后生炎地狱中。其有众生斗乱彼此。贪著他物。兴起悭疾。意怀犹豫。命终之后生大炎地狱中。其有众生造诸杂业。命终之后生十六隔子中。
是时。狱卒役彼众生。苦痛难量。或断手。或断脚。或断手脚。或截鼻。或断耳。或断耳鼻。或取材木押之。或以草著其腹。或取发悬之。或剥其皮。割其肉。或分为二分。或还缝合之。或取五刖之。或取火侧炙之。或融铁洒之。或五磔之。或长其身。或以利斧而枭其首。寻复还生。要当人中罪毕。然后乃生。是时。狱卒取彼众生。大椎碎其形体。或取脊脉剥之。复驱逐使上剑树。复驱使使下。是时。有铁嘴乌寻复食之。复取五系之。不得动转。寻复举著大镬汤中。加以铁叉而害其身。风吹其身。复还生如故。是时。狱卒复使众生上刀山.火山不令停住。其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人中所作罪毕。然后乃出。
是时。罪人不堪受此苦痛。复求入热灰地狱中受苦无量。复从中出。入逆刺地狱。其中风吹痛不可计。复从中出。入热屎地狱中。是时。热屎地狱中有濡细虫。啖彼骨肉。是时。众生不堪受苦痛。复移至剑树地狱。伤坏形体。痛不可忍。
是时。狱卒语彼众生曰。汝等为从何来。是时罪人报曰。我曹亦复不知为从何来。又问。为从何去。报曰。亦复不知当何所至。又问。今欲求何等。报曰。吾等极患饥渴。是时。狱卒以热铁丸著彼罪人口中。烧烂身体。痛不可堪。要当毕其罪本。然后乃命终。是时。罪人复还历经尔许地狱。于中受苦数千万岁。然后乃出。比丘当知。阎罗王便作是念。诸有众生身.口.意行恶。尽当受如是之罪。诸有众生身.口.意行善者。如是之比皆当生光音天。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者常欢喜 如彼光音天
智者常怀惧 犹如处地狱
是时比丘。闻阎罗王作是教令。我今何日当灭昔所作罪。于此命终得受人形。生中国之中。与善知识共会。父母笃信佛法。于如来众中得出家学道。于现法中得尽有漏成无漏。我今重苦汝。勤加用意。去离八难处。得生中国。与善知识相遇。得修梵行。所愿成果不失本誓。是故。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离八大地狱及十六隔子者。当求方便。修八正道。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奈祇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渐渐复在人中游化。
是时。世尊还顾观毗舍离城。寻时便说此偈。
今观毗舍离 更后不复睹
亦复更不入 于是当别去
是时。毗舍离城中人民。闻说此偈。普怀愁忧。从世尊后。各各堕泪。自相谓曰。如来灭度将在不久。世间当失光明。
世尊告曰。止。止。诸人勿怀愁忧。应坏之物欲使不坏者。终无此理。吾先以有四事之教。由此得作证。亦复以四部之众。说此四事之教。云何为四。一切行无常。是谓一法。一切行苦。是谓二法。一切行无我。是谓三法。涅槃为灭尽。是谓第四法之本。如是不久。如来当取灭度。汝等当知。四法之本。普与一切众生而说其义。
尔时。世尊欲使毗舍离城人民还归。即化作大坑。如来将诸比丘众在彼岸。国土人民而在此岸。是时。世尊即掷己钵在虚空中与彼人民。又告之曰。汝等。好供养此钵。亦当供养高才法师。长夜之中获福无量。是时。世尊与彼钵已。即时诣拘尸那竭国。
是时。拘尸那竭国人民五百余力士集在一处。各作此论。我同共造奇特之事。使后命终之时。名称远布。子孙共传。昔日拘尸那竭力士势叵及。
斯须。复作是念。当造立何功德。尔时。去拘尸那竭国不远有大方石。长百二十步。广六十步。我等当共竖之。尽其筋力。欲得竖立。而不克获。亦不动摇。何况能举乎。是时。世尊便往至彼所。而告之曰。诸童子。欲何所施为。
时。诸童子白佛言。我向者各作此论。欲移此石。使世世称传其名。施功已来。乃经七日。然不能令此石移转。
佛告诸童子。卿等欲使如来竖此石乎。
童子报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当安此石。
是时。世尊以右手摩抆此石。举著左手中。掷著虚空中。是时。彼石乃至梵天上。
是时。拘尸那竭力士不见此石。而白世尊曰。此石今何所至。我等今日咸共不见。
世尊告曰。此石今乃至梵天上。
童子白佛言。此石何时当来阎浮利地上。
世尊告曰。我今当引譬喻。智者以譬喻自解。设复有人往梵天上。取此石投阎浮地者。十二年乃到。然今如来威神所感。正尔当还。
如来说此语已。是时彼石寻时还来。虚空之中雨诸天华若干百种。
是时。彼童子五百余人遥见石来。各各驰散。不安本处。佛告童子。勿怀恐惧。如来自当知时。
尔时。世尊舒左手遥接彼石。著右手中而竖之。是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变震动。虚空之中神妙之天。散种种忧钵莲华。是时。五百童子皆叹未曾有。甚奇。甚特。如来威神实不可及。此石今长百二十步。广六十步。然以一手而安处之。
是时。五百童子白佛言。如来以何力移动此石。为神足之力。为用智慧之力安处此石乎。
佛告童子曰。吾亦不用神足之力。亦复不用智慧之力。吾今用父母之力安处此石。
诸童子白佛。不审如来用父母之力。其事云何。
世尊告曰。吾今当与汝引譬。智者以譬喻自解。童子当知。十骆驼之力。不如一凡象力。又复十骆驼及一凡象之力。不如一迦罗勒象力。又复十骆驼及一凡象力并迦罗勒象力。不如一鸠陀延象力也。正使十骆驼.一凡象力。乃至鸠陀延象力。不如一婆摩那象力也。复计此象之力。不如一迦泥留象力也。复计诸象之力。复不如一优钵象力也。复计尔许象之力。复不如一钵头摩象力也。复计挍尔许象力。复不如一拘牟陀象力也。复取计挍之。复不如一分陀利象力也。复取计挍。复不如一香象之力。复取计挍之。复不如一摩呵那极之力。复计挍之。复不如一那罗延之力。复取计挍之。复不如一转轮圣王之力。复取计挍之。不如一阿维越致之力。复取计挍之。不如一补处菩萨之力。复取计挍之。复不如一道树下坐菩萨之力。复取计挍之。复不如一如来父母遗体之力。吾今以父母之力安处此石。
尔时。五百童子复白世尊言。如来神足力者。其事云何。
世尊告曰。吾昔有弟子名目犍连。神足之中最为第一。尔时。共游在毗罗若竹园村中。尔时。国土至俭。人民相食。白骨盈路。然出家学士乞求难得。圣众羸瘦。气力虚竭。又复村中生民之类。皆怀饥色。无复聊赖。是时。大目犍连来至我所。而白我言。今此毗罗若极为饥俭。乞求无处。生民困悴。无复生路。我亦躬从如来受此言教。今此地下有自然地肥。极为香美。唯愿世尊听许弟子。反此地肥令在上。使此人民得食啖之。又使圣众得充气力。
我尔时告目连曰。诸地中蠕动之虫。欲安处何所。目连白言。当化一手似此地形。又以一手反此地肥。使蠕动之虫各安其所。我尔时复告目连曰。汝当有何心识欲反此地。目连白言。我今反此地形。犹如力人反一树叶而无疑难也。我尔时复语目连曰。止。止。目连。不须反此地肥。所以然者。众生睹此当怀恐怖。衣毛皆竖。诸佛神寺亦当毁坏。是时。目连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听许圣众诣郁单曰乞食。
佛告目连。此大众中无神足者。当云何诣彼乞食。目连白佛言。其无神足者。我当接诣彼土。佛告目连。止。止。目连。何须圣众诣彼乞食。所以然者。将来之世亦当如是饥俭。乞求难得。人无颜色。尔时。诸长者婆罗门当语比丘言。汝等何不诣郁单越乞食。昔日释种弟子有大神足。遇此饥俭。皆共诣郁单曰乞食。而自存济。今日释迦弟子无有神足。亦无威神沙门之行。便轻易比丘。使彼长者居士。普怀憍慢之心。受罪无量。目连当知。以此因缘。诸比丘众不宜尽往诣彼乞食。
诸童子当知。目连神足其德如是。计目连神足之力。遍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不如世尊神足之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神足其德不可量也。
诸童子白佛言。如来智慧力者。何者是乎。
世尊告曰。我昔亦有弟子名舍利弗。智慧之中最为第一。如大海水纵横八万四千由旬。水满其中。又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如是。然阎浮里地。南北二万一千由旬。东西七千由旬。今取较之。以四大海水为墨。以须弥山为树皮。现阎浮地草木作笔。复使三千大千刹土人民尽能书。欲写舍利弗比丘智慧之业。然童子当知。四大海水墨.笔.人之渐渐命终。不能使舍利弗比丘智慧竭尽。如是。童子。我弟子之中智慧第一。不出舍利弗智慧之上。计此舍利弗比丘。遍满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欲比如来之智慧。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智慧力者。其事如是。
是时。童子复白佛言。颇更有力出此力者乎。
世尊告曰。亦有此力出诸力之上。何者是。所谓无常力是。今日如来夜半在双树间。为无常力所牵。当取灭度。
尔时。诸童子咸共堕泪。如来取灭度何其速哉。世丧眼目。
尔时。君茶罗系头比丘尼是婆罗陀长者女。此比丘尼便作是念。吾闻世尊取灭度不久。然日数已尽。今宜可往至世尊所亲觐问讯。是时。彼比丘尼即出毗舍离城。往至世尊所。遥见如来径将诸比丘众及五百童子。欲诣双树间。
尔时。比丘尼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闻世尊取灭度将在不久。
世尊告曰。如来取灭度正在今日夜半耳。
是时。比丘尼白佛言。我今所以出家学道。又不果所愿。然世尊舍我灭度。唯愿说微妙之法。使果其愿。
世尊告曰。汝今当思惟苦之原本。
比丘尼复白佛言。实苦。世尊。实苦。如来。
世尊告曰。汝观何等义而言苦乎。
比丘尼白佛言。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如是。世尊。我观此义已。故言谓苦。
是时。比丘尼思惟义已。即于座上得三达智。是时。比丘尼白佛言。我不堪见世尊取灭度。唯愿听许先取灭度。
是时。世尊默然可之。是时。比丘尼即从座起。礼世尊足。寻于佛前。身飞虚空。作十八变。或行.或坐.或复经行。身放烟火。踊没自由无所触碍。或出水火。遍满空中。是时。比丘尼作无央数之变已。即于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是时。当取灭度之日。八万天子得法眼清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智慧捷疾者。所谓君茶罗比丘尼是也。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汝往双树间与如来敷座。使头北首。
对曰。如是。世尊。即受佛教。往双树间。与如来敷座。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敷座已讫。使头北首。宜知是时。
即时。世尊往彼树间。就所敷座。是时。尊者阿难白世尊言。有何因缘。如来敷座言头北向。
佛告阿难。吾灭度后。佛法当在北天竺。以此因缘故。使敷座北向。
是时。世尊分别三衣。尔时阿难白佛。以何等故。如来今日分别三衣。
佛告阿难。我以当来之世檀越施主故。分别此衣耳。欲使彼人受其福故。分别衣尔。
是时。世尊须臾之顷。口出五色光。遍照方域。尔时。阿难复白佛言。复以何因缘。如来今日口出五色光。
世尊告曰。我向作是念。本未成道时长处地狱。吞热铁丸。或食草木。长此四大。或作骡.驴.骆驼.象.马.猪.羊。或作饿鬼。长四大形。有受胎之厄。或受天福。食自然甘露。我今以成如来。以根力觉道成如来身。由此因缘故。口出五色光尔。
是时。须臾之间口出微妙之光。胜于前光。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复以何因缘。如来重出光胜于前者。
世尊告曰。我向者作是念。过去诸佛世尊取灭度。遗法不久存于世。我复重思惟。以何方便。使我法得久存在世。如来身者金刚之数。意欲碎此身如芥子许。流布世间。使将来之世。信乐檀越不见如来形像者。取供养之因。缘是福祐。当生四姓家.四天王家.三十三天.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因此福祐。当生欲界.色界.无色界。或复有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若成佛道。由此因缘故。出斯光明尔。
是时。世尊躬自襞僧伽梨四叠。右胁著地。脚脚相累。是时。尊者阿难悲泣涕零。不能自胜。又自考责。既未成道。为结所缚。然今世尊舍我灭度。当何恃怙。
是时。世尊知而告诸比丘曰。阿难比丘今为所在。
诸比丘对曰。阿难比丘今在如来床后。悲号堕泪。不能自胜。又自考责。既不成道。又不断结使。然今世尊舍我涅槃。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止。止。阿难。无为愁忧。夫物处世。应当坏败。欲使不变易者。此事不然。勤加精进。念修正法。如是不久亦当尽苦际。成无漏行。过去世时。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亦有如此侍者。正使将来恒沙诸佛。亦当有此侍者如阿难比。转轮圣王有四未曾有法。云何为四。于是。转轮圣王欲出国界时。人民见者。莫不喜悦。尔时。转轮圣王有所言教。其有闻者。靡不喜悦。闻其言教。乃无厌足。尔时。转轮圣王默然。正使人民见王默然。亦复欢喜。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未曾有之法。
比丘当知。阿难今日亦有四未曾有法。云何为四。正使阿难比丘默然至大众中。其有见者。莫不喜悦。正使阿难比丘有所说者。其闻语者。皆共欢喜。假使默然亦复如是。正使阿难比丘至四部众中。刹利.婆罗门众中。入国王.居士众中。皆悉欢悦。兴恭敬心。视无厌足。正使阿难比丘有所说者。其闻法教。受无厌足。是谓。比丘。有此四未曾有之法。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当云何与女人从事。然今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家家乞食。福度众生。
佛告阿难。莫与相见。设相见莫与共语。设共语者。当专心意。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莫与女交通 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 则离于八难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八难品第四十二之二
当云何与车那比丘从事。
世尊告曰。当以梵法罚之。
阿难白佛。云何梵法罚之。
世尊告曰。不应与车那比丘有所说。亦莫言善。复莫言恶。然此比丘亦复不向汝当有所说。
阿难白佛言。设不究事者。此则犯罪不重乎。
世尊告曰。但不与语。即是梵法之罚。然由不改者。当将诣众中诸人共弹使出。莫与说戒。亦莫与法会从事。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与彼怨家 而报其怨者
恒念莫与语 此恶无过者
是时。拘尸那竭人民闻如来当取灭度。克在夜半。是时。国土人民往至双树间。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人民白世尊言。今闻如来当取灭度。我等当云何兴敬。
是时。世尊顾视阿难。是时。阿难即作是念。如来今日身体疲倦。欲使我旨授彼义。是时。阿难右膝著地。长跪叉手。白世尊言。今有二种之姓。一名婆阿陀。二名须拔陀。今来自归如来圣众。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复杀生。复有名帝奢。二名优波帝奢。复有名佛舍。二名鸡头。如是之比皆来归如来。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自今之后不复杀生。奉持五戒。
是时。世尊广为说法。发遣使归。是时。五百摩罗众即从座起。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吾最后受证弟子。所谓拘尸那竭五百摩罗是也。
尔时。须拔梵志从彼国来至拘尸那竭国。遥见五百人来。即问之曰。汝等为从何来。
五百人报曰。须拔当知。如来今日当取灭度在双树间。
是时。须拔便作是念。如来出现于世甚为难遇。如来出世时时乃有。如优昙钵华亿劫乃出。我今少多有疑不解诸法。唯彼瞿昙沙门能解我狐疑。我今可往至彼瞿昙所。而问此义。
是时。须拔梵志至双树间。到阿难所。白阿难曰。吾闻世尊今日当取灭度。为审尔不。
阿难报曰。审有其事。
须拔白言。然我今日犹有狐疑。唯愿听许白世尊此言。余人不解六师所说。为得见沙门瞿昙所说乎。
阿难白言。止。止。须拔。勿娆如来。
如是再三。复白阿难曰。如来出世甚不可遇。如优昙钵华时时乃有。如来亦复如是。时时乃出。然我今观如来足能解我狐疑。我今所问义者盖不足言。又今。阿难。不与我往白世尊。又闻如来却观无穷。前睹无极。然今日独不见接纳。
是时。世尊以天耳遇闻须拔向阿难作如是论。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止。止。阿难。勿遮须拔梵志。所以然者。此来问义多所饶益。若我说法者即得度脱。
是时。阿难语须拔言。善哉。善哉。如来今听在内问法。是时。须拔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又复须拔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须拔白世尊言。我今欲有所问。唯愿听许。
是时。世尊告须拔曰。今正是时。宜可时问。
是时。须拔白佛言。诸异沙门。瞿昙。知诸算术。多所过度。所谓不兰迦叶.阿夷专.瞿耶楼.胝休迦旃.先毗卢持.尼揵子等。如此之比知三世事乎。为不解耶。其六师之中复有胜如来乎。
尔时。世尊告曰。止。止。须拔。勿问此义。何烦问此胜如来乎。然我今日在此座上。当与汝说法。善思念之。
须拔白佛言。今当为问深义。唯愿世尊以时说之。
尔时。世尊告曰。我初学道时年二十九。欲度人民故。三十五年在外道中学。自是已来更不见沙门.婆罗门。其大众中无八贤圣道者。则无沙门四果。是谓。须拔。世间空虚。更无真人得道者也。以其贤圣法中有贤圣法者。则有沙门四果之报。所以然者。因有沙门四果之报。皆由贤圣八品道也。若须拔。若我不得无上正真之道。皆由不得贤圣八品道。以其得贤圣八品道。故成佛道。是故。须拔。当求方便。成贤圣道。
然须拔复白佛言。我亦乐闻贤圣八品道。唯愿演说。
世尊告曰。所谓八道者。等见.等治.等语.等命.等业.等方便.等念.等三昧。是谓。须拔。贤圣八品道。
是时。须拔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尔时。须拔语阿难言。尔我今快得善利。唯愿世尊听为沙门。
阿难报言。汝今自往至世尊所。求作沙门。
是时。须拔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作沙门。尔时。须拔即成沙门身。著三法衣。时须拔仰观世尊颜。即于座上有漏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我最后弟子之中。所谓须拔是也。
尔时。须拔白佛言。我今闻世尊夜半当取般涅槃。唯愿世尊先听我取涅槃。我不堪见如来先取灭度。
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所以然者。过去恒沙诸佛世尊。最后取证弟子先取般涅槃。如来后取灭度。此是诸佛世尊常法。非适今日也。是时。须拔见世尊已可之。即在如来前。正身正意。系念在前。于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是时。此地六变振动。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自今已后敕诸比丘。不得卿仆相向。大称尊。小称贤。相视当如兄弟。自今已后不得称父母所作字。
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如今诸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
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向小比丘称姓字。又诸比丘欲立字者。当依三尊。此是我之教诫。
是时。阿难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鹿野苑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波呵罗阿须伦及牟提轮天子。非时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如来问阿须伦曰。汝等甚乐大海中乎。
阿须伦白佛言。实乐。非为不乐。
世尊告曰。大海之中有何奇特之法。汝等见已。于中娱乐。
阿须伦白佛言。大海之中有八未曾有之法。诸阿须伦娱乐其中。云何为八。于是。大海之中极深且广。是谓初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有此神德。四大江河。一一河者将从五百以投大海。便失本名字。是谓第二之法也。
复次。大海皆同一味。是谓第三之法也。
复次。大海以时朝贺。不失时节。是谓第四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鬼神所居。有形之类无不在大海中者。是谓第五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之中皆容极大之形。百由旬形。乃至七千由旬形。亦不逼迮。是谓第六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之中出若干种珍宝。砗磲.玛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是谓第七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之中下有金沙。又有须弥山。四宝所成。是谓第八未曾有之法。此名八未曾有之法。使诸阿须伦娱乐其中。
是时。阿须伦白世尊。如来法中有何奇特。使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
佛告阿须伦曰。有八未曾有之法。使诸比丘娱乐其中。云何为八。又我法中戒律具足。无放逸行。是谓初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如彼大海极深且广。
复次。我法中有四种姓。于我法中作沙门。不录前名。更作余字。犹如彼海。四大江河皆投于海而同一味。更无余名。是谓第二未曾有之法。
复次。我法中施设禁戒。相随亦不越叙。是谓第三未曾有之法。
复次。我法中皆同一味。所谓贤圣八品道味。是谓第四未曾有之法也。如彼大海悉同一味。
复次。我法中种种法充满其中。所谓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直行。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如彼大海诸神居其中。是谓第五未曾有之法。
复次。我法中有种种珍宝。所谓念觉意宝.法觉意宝.精进觉意宝.喜觉意宝.猗觉意宝.定觉意宝.护觉意宝。是谓第六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如彼大海出种种珍宝。
复次。我法中诸有众生类。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于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然我法中无有增减。如彼大海。诸河投之无有增减。是谓第七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
复次。我法中有金刚三昧。有灭尽三昧。一切光明三昧。得不起三昧。种种三昧不可称计。诸比丘见已娱乐。如彼大海下有金沙。是谓第八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于我法中有此八未曾有之法。诸比丘甚自娱乐。
是时。阿须伦白世尊曰。如来法中使有一未曾有法者。胜彼海中八未曾有之法。百倍.千倍不可为比。所谓贤圣八道是也。善哉。世尊。快说斯言。
尔时。世尊暂与说法。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出要为妙。尔时。以见彼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说之。
尔时。阿须伦便作是念。应有五谛。今世尊但说四谛。与诸天说五谛。是时。天子即于座上得法眼净。阿须伦白世尊言。善哉。世尊。快说斯言。今欲还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即从座起。头面礼足。复道而去。
时。天子语阿须伦曰。汝今所念极为不善。云。如来与诸天说五谛。与我说四谛。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终无二言。诸佛终不舍众生。说法亦无懈倦。说法亦复无尽。亦复不选择人与说法。平等心而说法。有四谛。苦.习.尽.道。汝今莫作是念。而呰如来言有五谛。
是时。阿须伦报曰。我今所造不善。自当忏悔。要当至如来所便问此义。
尔时。阿须伦及天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天地大动有八因缘。云何为八。比丘当知。此阎浮里地。南北二万一千由旬。东西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水厚八万四千由旬。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际有金刚轮。过去诸佛世尊舍利尽在彼间。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大风正动。火亦动。火已动。水便动。水已动。地便动。是谓第一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来下。在母胎中。是时地亦大动。是谓第二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菩萨降神出母胎时。天地大动。是谓第三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菩萨出家学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时天地大动。是谓第四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若如来入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是时天地大动。是谓第五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有大神足比丘心得自在。随意欲行无数变化。或分身为百千之数。复还为一。飞行虚空。石壁皆过。踊没自由。观地无地想。了悉空无。是时地为大动。是谓第六因缘地为大动。
复次。诸天大神足。神德无量。从彼命终还生彼间。由宿福行。具足诸德。舍本天形。得作帝释.若梵天王。时地为大动。是谓第七因缘地为大动。
复次。若众生命终福尽。是时诸国王不乐本邦。各各相攻伐。或饥俭死者。或刀刃死者。是时天地大动。是谓第八因缘使地大动。如是。比丘。有八因缘使天地大动。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尊者阿那律游在四佛所居之处。
是时。阿那律在闲静之处。便作是念。诸释迦文佛弟子之中。戒德.智慧成就者皆依戒律。于此正法中而得长养。诸声闻之中不具足戒律者。斯等之类皆离正法。不与戒律相应。如今此二法。戒与闻何者为胜。我今可以此因缘之本。往问如来是事如何。阿那律复作是念。此法。知足者之所行。非无厌者之所行。少欲者之所行。非为多欲者之所行。此法。应闲居者之所行。非在愦闹之所行。此法。持戒人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三昧者之所行。非乱者之所行。智慧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多闻者之所行。非少闻者之所行。是时。阿那律思惟此八大人念。今我可往至世尊所。而问此义。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是时。王波斯匿请如来及比丘僧。夏坐九十日。是时。阿那律渐渐人间。将五百比丘游化。转至舍卫国。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律白世尊言。我在闲静之处。思惟此义。戒与闻。此二法何者最胜乎。
是时。世尊与阿那律便说此偈。
戒胜闻胜耶 汝今起狐疑
戒胜于闻者 于中何狐疑
所以然者。阿那律当知。若比丘戒成就者。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获智慧。已得智慧。便得多闻。已得多闻。便得解脱。已得解脱。于无余涅槃而取灭度。以此明之。戒为最胜。
是时。阿那律向世尊说此八大人念。佛告阿那律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今所念者。正是大人之所思惟也。少欲知足.在闲居之处.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多闻成就。汝今。阿那律。当建是意。思惟八大人念。云何为八。此法精进者之所行。非懈怠者之所行。所以然者。弥勒菩萨应三十劫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我以精进之力超越成佛。
阿那律知之。诸佛世尊皆同一类。同其戒律.解脱.智慧而无有异。亦复同空。无相.愿。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庄严其身。视无厌足。无能见顶者。皆悉不异。唯有精进不同。于过去当来诸佛世尊。精进者。吾最为胜。是故。阿那律。此第八大人之念。此为最为上。为尊为贵。为无有喻。犹如由乳有酪。由酪有酥。由酥有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上。为无有比。此亦如是。精进之念。于八大人念中最上。实无有比。
是故。阿那律。当奉八大人念。亦当与四部众分别其义。设当八大人念流布在世者。令我弟子皆当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所以然者。我法。少欲者之所行。非多欲者所行也。我法。知足者之所行。非无厌者之所行也。我法。闲居者之所行。非众中者之所行也。我法。持戒者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也。我法。定者之所行。非乱者所行也。我法。智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也。我法。多闻者之所行。非少闻者所行也。我法。精进者之所行。非懈怠者所行也。是故。阿那律。四部之众当求方便。行此八大人念。如是。阿那律。当作是学。
尔时。阿那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部之众。汝等当知。云何为八。所谓刹利众.婆罗门众.长者众.沙门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天众。比丘当知。我曩昔已来至刹利众中。共相问讯。言谈讲论。亦复无人与我等者。独步无侣。亦无俦匹。少欲知足。念不错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多闻成就。精进成就。
复自忆念。至婆罗门众中.长者众中.沙门众中.四天王众中.三十三天众中.魔王众中.梵天王众中。共相问讯。言谈讲论。独步无侣。亦无俦匹。于中最尊。亦无等伦。少欲知足。意不错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多闻成就.精进成就。我当尔时。在八部众中独步无侣。与尔许众生作大覆盖。是时。八部之众无能见顶。亦不敢瞻颜。何况当共论议乎。所以然者。我亦不见天上.人中.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众中。有能成就此八法者。除如来存不论之。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行此八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世尊告长者曰。长者家中广施不乎。
长者白佛。贫家惠施。昼夜不断。四城门中。及大市中。家中行路。及佛.比丘僧。是为八处惠施。如是。世尊。其有所须。须衣惠衣。须食与食。国中珍宝终不违逆。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悉给施之。亦有诸天来至我所。在虚空中而告我曰。分别尊卑。此者持戒。此者犯戒。与此获福。与彼无报。然我心正无有彼此。不起增减之心。普等慈心于一切众生。有其众生依命根存形。有食则存。非食命不济。施惠一切众生。其报无量。受其果报。无有增减。
佛告长者。善哉。善哉。长者。平等施者福第一尊。然众生之心。复有胜如施持戒人。胜犯戒者。
是时。虚空神.天。称庆无量。即时而说此偈。
佛说择施尊 愚众有增减
求其良福田 何过如来众
然今世尊所说极为快哉。施持戒人。胜犯戒者。
尔时。世尊告阿那邠邸长者。今当与汝说贤圣之众。善思念之。抱在心怀。或施少获福多。或施多获福多。
阿那邠邸长者白佛言。唯愿世尊敷演其义。云何施少获福多。云何施多获福多。
佛告长者。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是谓。长者。贤圣之众。施少获福多。施多获福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四向成就人 四者成果实
此名贤圣众 惠施获福广
过去久远诸佛世尊。亦复有此贤圣之众。如我今日无异。正使当来诸佛世尊出现于世者。亦得如此贤圣之众。是故。长者。欢喜悦心。供养圣众。
是时。世尊与彼长者说微妙法。立不退转之地。长者闻法已。喜庆无量。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是时。阿那邠邸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憍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然持此功德。惠施众生。不自为己。如是。比丘。善男子.善女人。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智者随时施 无有悭贪心
所作功德已 尽用惠施人
此施为最胜 诸佛所加叹
现身受其果 逝则受天福
是故。比丘。欲求其果报者。当行此八事。其报无量。不可胜计。获甘露之宝。渐至灭度。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善思念之。无令漏失。
诸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佛告比丘。彼云何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邪见趣泥犁路。正见向涅槃之道。邪治趣泥犁之路。正治向涅槃之道。邪语趣泥犁之路。正语向涅槃之道。邪业趣泥犁之路。正业向涅槃之道。邪命趣泥犁之路。正命向涅槃之道。邪方便趣泥犁之路。正方便向涅槃之道。邪念趣泥犁之路。正念向涅槃之道。邪定趣泥犁之路。正定向涅槃之道。是谓。比丘。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诸佛世尊常所应说法。今已果矣。汝等乐在闲居处。树下露坐。念行善法。无起懈慢。今不勤行。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非时.泥犁.道 须伦天.地动
大人八念.众 善男子施.道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四十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马血天子非人之时。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天子白世尊言。向者生此念。在地步度。可尽此世界不乎。我今问世尊。可以步尽世界不耶。
世尊告曰。汝今以何义理而作此问。
天子白佛言。我昔日一时至婆伽梵天所。是时。梵天遥见我来。而语我言。善来。马血天子。此处无为之境。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终.无始。亦无愁.忧.苦.恼。当我尔时。复作是念。此是涅槃道耶。何以故。涅槃之中无生.老.病.死.愁.忧.苦.恼。此是世界之极边耶。设当是世界边际者。是为世间可步度耶。
世尊告曰。汝今神足为何等类。
天子白佛言。犹如力士善于射术。箭去无碍。我今神足其德如是。无所挂碍。
世尊告曰。我今问汝。随所乐报之。犹如有四男子善于射术。然彼四人各向四方射。设有人来。意欲尽摄四面之箭。使不堕地。云何。天子。此人极为捷疾不耶。乃能使箭不堕于地。
天子当知。上日月前有捷步天子。行来进止复逾斯人之捷疾。然日月宫殿行甚于斯。计彼人天子及日月宫殿之疾。故不如三十三天之速疾也。计三十三天之疾。不如艳天之疾。如是。诸天所有神足。各各不相及。假使汝今有此神德。如彼诸天。从劫至劫。乃至百劫。犹不能尽世境界。所以然者。地界方域不可称计。
天子当知。我过去久远世时。曾作仙人。名为马血。与汝同字。欲爱已尽。飞行虚空。无所触碍。我尔时。神足与人有异。弹指之顷。以能摄此四方箭。使不堕落。时。我以有此神足。便作是念。我今能以此神足。可尽境地边际乎。即涉世界而不能尽其方域。命终之后。进德修业而成佛道。坐树王下。端坐思惟往昔经历所施为事。本为仙人。以此神德犹不能尽其方面。当以何神力而得究其边际乎。时。我复作是念。要当乘圣贤八品之径路。然后乃得尽生死边际。
彼云何名为乘贤圣八品之径路。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天子。又知斯名贤圣八品道。得尽世界之边际。诸过去恒沙诸佛得尽世界者。尽用此贤圣八品道而究世界。正使将来诸佛世尊出现世者。当以此贤圣之道得尽边际。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步涉无究竟 得尽世界者
地种不可称 非神足所及
凡夫施设意 于中起迷惑
不别真正法 流转五道中
贤圣八品道 以此为舟船
诸佛之所行 而究世界边
正使当来佛 弥勒之等类
亦用八种道 得尽于世界
是故有智士 修此圣贤道
昼夜习行之 便至无为处
是时。马血天子从如来闻说贤圣八品道。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天子即以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是时。彼天子即其日。以天种种好华散如来上。即时便说斯偈。
流转生死久 欲涉度世界
贤圣八品道 不知又不见
今我以见谛 又闻八品道
便得尽边际 诸佛所到处
尔时。世尊可彼天子所说。时。彼天子以见佛可之。即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尔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贤圣八关斋法。汝等善思念之。随喜奉行。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八关斋法。一者不杀生。二者不与不取。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比丘。名为贤圣八关斋法。
是时。彼优波离白佛言。云何修行八关斋法。
世尊告曰。于是。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沙门若长老比丘所。自称名字。从朝至暮如罗汉。持心不移不动。刀杖不加群生。普慈于一切。我今受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心。习彼真人之教。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在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设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
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
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持此斋法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
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设彼善男子.善女人虽持八关斋。于中不发誓愿者。岂不得大功德乎。
世尊告曰。虽获其福。福不足言。所以然者。我今当说。
过去世时。有王名宝岳。以法治化。无有阿曲。领此阎浮提境界。尔时。有佛名曰宝藏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彼王有女名曰牟尼。颜貌殊特。面如桃华色。皆由前世供养诸佛之所致也。尔时。彼佛亦复三会。声闻初会之时一亿六万八千之众。第二之会一亿六万之众。第三之会一亿三万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是时。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之法。诸比丘。当念坐禅。勿有懈怠。复求方便。诵习经戒。彼佛侍者名曰满愿。多闻第一。如我今日阿难比丘多闻最胜。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闇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闇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
尔时。有长老比丘。亦不堪任修行禅法。时。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年衰长大。亦不能修其禅法。今当求愿行劝助之法。是时。彼长老比丘入野马城中。求烛火.麻油。日来供养宝藏如来。使明不断。
是时。王女牟尼见此长老比丘里巷乞求。即问彼比丘曰。比丘。今日为何所求。比丘报曰。圣女当知。我年衰迈。不堪行禅法。故求乞脂油。用供养佛。续尊光明。是时。彼女闻佛名号。欢喜踊跃。不能自胜。白彼长老比丘曰。汝今。比丘。勿在余处乞求。我自相供给。麻油灯炷尽相惠施。
是时。长老比丘受彼女施。日来取油供养宝藏如来。持此功德福业。施与无上正真之道。口自演说。年既衰大。又复钝根。无有智慧得行禅法。持此功德之业。所生之处莫堕恶趣。使将来之世值遇圣尊。如今宝藏如来无异。亦遇圣众如今圣众而无有异。说法亦当如今无异。是时。宝藏如来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即时便笑。口出五色光。而告之曰。汝今。比丘。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长老比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心坚固。意不退转。颜色特胜。不与常同。
时。彼牟尼女人见彼比丘颜色殊常。即前问曰。比丘。今日颜色极为殊妙。不与常同。得何意故。比丘报曰。王女当知。向者。如来以甘露见灌。牟尼女问曰。云何如来以甘露见灌。比丘报曰。我为宝藏如来所授决。言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身心牢固。意不退转。如是。王女。为彼如来之所授决也。王女问曰。彼佛颇授我决乎。长老比丘报曰。我亦不知为授汝莂不。
是时。王女闻比丘说已。即乘羽宝之车。往至宝藏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王女白佛言。我今见檀越施主。所须脂油恒相供给。然今世尊授彼比丘决。独不见授莂。宝藏如来告曰。发心求愿。其福难量。何况以财惠施乎。牟尼女报曰。设当如来不授我莂者。当自断其命根。宝藏如来报曰。夫处女人之身。求作转轮圣王者。终不获也。求作帝释者。亦不可获也。求作梵天王者。亦不可得也。求作魔王者。亦不可得也。求作如来者。亦不可得也。女曰。我定不能得成无上道乎。宝藏佛报曰。能也。牟尼女。成无上正真道也。然王女当知。将来无数阿僧祇劫有佛出世。是汝善知识。彼佛当授汝决。
是时。王女白彼佛言。受者清净。施主秽浊乎。宝藏佛告曰。吾今所说者。心意清净。发愿牢固。是时。王女语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优波离当知。无数阿僧祇劫。灯光佛乃出现于世。治在钵头摩大国。与大比丘众十六万八千众俱。国主.人民悉来承事。是时。彼国有王名提波延那。以法治化。领此阎浮境界。是时。彼王请佛及比丘僧而饭食之。是时。灯光如来清旦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入城。
尔时。有梵志子名曰弥勒。颜貌端政。众中独出。像如梵天。通诸经藏。靡不贯练。诸书咒术。皆悉明了。天文地理。靡不了知。是时。彼梵志遥见灯光佛来。颜貌殊特。世之奇异。诸根寂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便发喜豫之意。善心生焉。书籍所载如来出现。甚为难遇。时时乃出。犹如优钵华时乃出耳。我今当往试之。是时。梵志手执五华往至世尊所。复作是念。其有三十二相者。名曰成佛。即以五根华散如来上。又求三十二相。唯见三十相。而不见二相。即兴狐疑。今观世尊不见广长舌及阴马藏。即时说此偈。
闻有三十二 大人之相貌
今不见二相 相好为具不
颇有阴马藏 贞洁不淫乎
岂有广长舌 舐耳覆面乎
为我现其相 断诸狐疑结
阴马及舌相 唯愿欲见之
是时。灯光佛即入三昧定。使彼梵志见其二相。是时。灯光佛复出广长舌。左右舐耳放大光明。还从顶上入。是时。梵志见如来有三十二相具足。见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普作是说。唯愿世尊当见观察。我今持五华奉上如来。又持此身供养圣尊。发此誓愿时。彼五华在空中化成宝台。极为殊妙。四柱四门。彼时。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发此誓愿。使我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灯光佛。弟子翼从。悉皆如是。
是时。灯光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时便笑。佛世尊常法。若授决时世尊笑者。口出五色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光明已照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无复光明。还从顶上入。设如来授决之时。光从顶上入。设授辟支佛决时。光从口出还入耳中。若授声闻莂者。光从肩上入。若授生天之决者。是时光明从臂中入。若莂生人中者。是时光明从两胁入。若授生饿鬼决者。是时光明从腋入。若授生畜生决者。光明从膝入。若授生地狱决者。是时光明从脚底入。
是时。梵志见光从顶上入。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布发在地。并作是说。设如来不授我决者。即于此处自断坏。不成诸根。是时。灯光佛知梵志心中所念。即告之曰。汝速还起。将来之世。当成作佛。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摩纳闻佛授决已。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即于彼处。得遍现三昧。踊在虚空。去地七刃。叉手向灯光如来。
汝优波离莫作异观。尔时宝藏如来时长老比丘。岂是异人乎。尔时灯光如来是也。尔时王女牟尼。今我是也。时宝藏如来立我名号字释迦文。我今以此因缘故。说此八关斋法。当发誓愿。无愿不果。所以然者。若彼女人作是誓愿。即于彼劫成其所愿也。若长老比丘不发誓愿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记。得至甘露灭尽之处。如是。优波离。当作是学。
尔时。优波离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界。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渐至江水侧。
尔时。世尊见江水中。有大材木为水所漂。即坐水侧一树下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木为水所漂乎。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见之。
世尊告曰。设当此木不著此岸。不著彼岸。又不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所捉。复非为非人所捉者。复非为水所回转。复非腐败者。便当渐渐至海。所以然者。海。诸江之原本。汝等比丘亦如是。设不著此岸。不著彼岸。又不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非人所捉。亦不为水所回转。亦不腐败。便当渐渐至涅槃处。所以然者。涅槃者。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涅槃之原本。
尔时。有牧牛人名曰难陀。凭杖而立。是时。彼牧牛人遥闻如是所说。渐来至世尊所而立。尔时。牧牛人白世尊言。我今亦不著此岸。不在彼岸。又非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捉。复非为非人所捉。不为水所回转。亦非腐败。渐当至涅槃之处。唯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
世尊告曰。汝今还主牛已。然后乃得作沙门耳。
牧牛人难陀报曰。斯牛哀念犊故。自当还家。唯愿世尊听在道次。
世尊告曰。此牛虽当还家。故须汝往付授之。
是时。牧牛人即受其教。往付牛已。还至佛所。白世尊言。今已付牛。唯愿世尊听作沙门。是时。如来即听作沙门。受具足戒。
有一异比丘白世尊言。云何为此岸。云何为彼岸。云何为中没。云何在岸上。云何不为人所捉。云何不为非人所捉。云何不为水所回转。云何不腐败。
佛告比丘曰。此岸者身也。彼岸者身灭耶。中没者欲爱耶。在岸上者五欲也。为人所捉者。如有族姓子发此誓愿。持此功德福祐。作大国王。若作大臣。非人所捉者。如有比丘有此誓愿。生四天王中而行梵行。今持功德生诸天之中。是谓名为非人所捉。为水所回转者。此是邪疑也。腐败者。邪见.邪治.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此是腐败也。
是时。难陀比丘在闲静之处而自修克。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即于座上成阿罗汉。
尔时。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以失神足。阿阇世太子日遣五百釜食而供养之。是时。众多比丘闻提婆达兜以失神足。又为阿阇世所供养。共相将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众多比丘白佛言。提婆达兜者极大威力。今为阿阇世王所供养。日遣五百釜食。
尔时。世尊闻此语已。告诸比丘。汝等莫兴此意。贪提婆达兜比丘利养。彼愚人由此利养自当灭亡。所以然者。于是。比丘。提婆达兜所以出家学者。不果其愿。
比丘当知。犹如有人出其村落。手执利斧。往诣大树。先意所望。欲望大树。及其到树。持枝叶而还。今此比丘亦复如是。贪著利养。由此利养。向他自誉。毁呰他人。比丘所行宜。则不果其愿。彼由此利养故。不求方便.起勇猛心。如彼人求宝不得。为智者所弃。
设有比丘得利养已。亦不自誉。复不毁他人。或时复向他人自称说。我是持戒之人。彼是犯戒之士。比丘所愿者而不果获。如人舍根。持枝还家。智者见已。此人虽持枝还家。然不识根。此中比丘亦复如是。以得利养。奉持戒律。并修梵行。好修三昧。彼以此三昧心向他自誉。我今得定。余人无定。比丘所应行法亦不果获。犹如有人其求实木。往至大树。望其实。舍其枝叶。取其根持还。智者见已。便作是说。此人别其根。今此比丘亦复如是。兴起利养。奉持戒律。亦不自誉。复非毁他人。修行三昧。亦复如是。渐行智慧。夫智慧者。于此法中最为第一。提婆达兜比丘于此法中竟不获智慧.三昧。亦复不具戒律之法。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彼提婆达兜者。云何不解戒律之法。彼有神德成就诸行。有此智慧。云何不解戒律之法。有智慧则有三昧。有三昧则有戒律。
世尊告曰。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由禅得神足 至上不究竟
不获无为际 还堕五欲中
智慧最为上 无忧无所虑
久毕获等见 断于生死有
比丘当知。以此方便。知提婆达兜不解戒律之法。亦复不解智慧.三昧之行。汝等比丘。莫如提婆达兜贪著利养。夫利养者。堕人恶处。不至善趣。若著利养。便习邪见。离于正见。习于邪治。离于正治。习于邪语。离于正语。习于邪业。离于正业。习于邪命。离于正命。习邪方便。离正方便。习于邪念。离于正念。习于邪定。离于正定。是故。比丘。勿起利养之心。制令不起。已起利养之心。求方便而灭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当说此微妙之法。六十余比丘舍除法服。习白衣行。复有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船筏譬喻。汝等善思念之。戢在心怀。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船筏譬喻。若汝等行路为贼所擒。当执心意。无起恶情。当起护心。遍满诸方所。无量无限不可称计。持心当如地。犹如此地亦受于净。亦受于不净。屎尿秽恶皆悉受之。然地不起增减之心。不言此好.此丑。汝今所行亦当如是。设为贼所擒获。莫生恶念。起增减心。亦如地.水.火.风。亦受于恶。亦受于好。都无增减之心。起慈.悲.喜.护之心。向一切众生。所以然者。行善之法犹可舍之。何况恶法而可玩习。如有人遭恐难之处。欲度难处至安隐之处。随意驰走。求其安处。彼见大河极为深广。亦无船.桥而可得渡至彼岸者。然所立之处极为恐难。彼岸无为。
尔时。彼人思惟方计。此河水极深且广。今可收拾材木草叶。缚筏求渡。依此筏已。从此岸得至彼岸。尔时。彼人即收拾材木草叶。缚筏而渡。从此岸至彼岸。彼人已渡岸。复作是念。此筏于我。多所饶益。由此筏得济厄难。从有恐之地。得至无为之处。我今不舍此筏。持用自随。云何。比丘。彼人所至到处。能用此筏自随乎。为不能耶。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彼人所愿。今已果获。复用筏自随乎。
佛告比丘。善法犹可舍。何况非法。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云何当舍于法。而况非法。我等岂非由法学道乎。
世尊告曰。依憍慢灭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见慢.慢中慢.增上慢。以无慢灭慢慢。灭无慢.正慢。灭邪慢.增上之慢。尽灭四慢。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时。便生此念。欲界之中谁最豪贵。我当降伏。此欲界之中。天及人民。皆悉靡伏。时。我复重作是念。闻有弊魔波旬。今当与彼战。以降波旬。一切憍慢豪贵之天。一切靡伏。时我。比丘。于座上笑。使魔波旬境界皆悉震动。
虚空之中闻说偈声。
舍真净王法 出家学甘露
设克广愿者 空此三恶趣
我今集兵众 瞻彼沙门颜
设不用我计 执脚掷海表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之二
是时。弊魔波旬嗔恚炽盛。即告师子大将曰。速集四部之众。欲往攻伐沙门。又当观察为有何力势。堪任与我共战斗耶。我尔时复更思惟。与凡人交战犹不默然。何况欲界豪贵者乎。要当与彼少多争竞。时我。比丘。著仁慈之铠。手执三昧之弓.智慧之箭。俟彼大众。是时。弊魔.大将兵众十八亿数。颜貌各异。猿猴.师子来至我所。
尔时。罗刹之众。或一身若干头。或有数十身而共一头。或两肩有三颈。当心有口。或有一手。或有两手者。或复四手。或两手擎头。口衔死蛇。或头上火然。口出火光。或两手擘口。欲前啖之。或披腹相向。手执刀剑。担持戈矛。或执舂杵。或担山.负石.担持大树者。或两脚在上。头在下。或乘象.师子.虎.狼.毒虫。或步来者。或空中飞。是时。弊魔将尔许之众。围绕道树。
时。魔波旬在我左侧而语我曰。沙门速起。时我。比丘。默然不对。如是再三。魔语我曰。沙门畏我不乎。我告之曰。我今执心无所畏惧。时波旬曰。沙门。颇见我四部之众耶。然汝一己。无有器杖兵刃。秃头露形。著此三衣。复言。吾无所畏。
尔时。我向波旬。便说此偈。
仁铠三昧弓 手执智慧箭
福业为兵众 今当坏汝军
时。魔波旬复语我曰。我于沙门多所饶益。设不从我语者。正尔取汝。灰灭其形。又复沙门。颜貌端政。年壮可美。出处刹利转轮王种。速起此处。习于五乐。我当将和使汝得作转轮圣王。时。我复报波旬曰。汝所说者。无常变易。不得久住。亦当舍离。非吾所贪。时。弊魔波旬复语我曰。沙门。今日为何所求。志愿何物。时我报曰。吾所愿者。无忧畏处。安隐恬泊。涅槃城中。使此众生流浪生死。沈翳苦恼者。导引正路。
魔报我曰。设今沙门不速起乎坐者。当执汝脚。掷著海表。时我报波旬曰。我自观察天上.人中。魔.若魔天.人.若非人。及汝四部之众。不能使吾一毛动。魔报我曰。沙门。今日欲与吾战乎。我报之曰。思得交战。魔报我曰。汝怨是谁。我复报曰。憍慢者是。增上慢.自慢.邪慢.慢中慢.增上慢。魔语我曰。汝以何义灭此诸慢。时我报曰。波旬当知。有慈仁三昧.悲三昧.喜三昧.护三昧.空三昧.无愿三昧.无相三昧。由慈三昧。办悲三昧。缘悲三昧。得喜三昧。缘喜三昧。得护三昧。由空三昧。得无愿三昧。因无愿三昧。得无相三昧。以此三三昧之力。与汝共战。行尽则苦尽。苦尽则结尽。结尽则至涅槃。
魔语我曰。沙门。颇以法灭法乎。时我报曰。可以法灭法。魔问我言。云何以法灭法。时我告曰。以正见灭邪见。以邪见灭正见。正治灭邪治。邪治灭正治。正语灭邪语。邪语灭正语。正业灭邪业。邪业灭正业。正命灭邪命。邪命灭正命。正方便灭邪方便。邪方便灭正方便。正念灭邪念。邪念灭正念。正定灭邪定。邪定灭正定。魔语我曰。沙门。今日虽有斯语。此处难克也。汝今速起。无令吾掷著海表。
时。我复语波旬曰。汝作福。唯有一施。今得作欲界魔王。我昔所造功德。无能称计。汝今所说。方言甚难耶。波旬报曰。今所作福。汝今证知。汝自称说造无数福。谁为证知。时我。比丘。即伸右手以指案地。语波旬。我所造功德。地证知之。我当说此语。是时地神从地涌出。叉手白言。世尊。我当证知。地神语适讫。时魔波旬愁忧苦恼。即退不现。
比丘。当以此方便知之。法犹尚灭。何况非法。我长夜与汝说一觉喻经。不录其文。况解其义。所以然者。此法玄邃。声闻.辟支佛所修此法者。获大功德。得甘露无为之处。彼云何名为乘筏之喻。所谓依慢灭慢。慢已灭尽。无复诸恼乱想之念。犹如野狸之皮极修治之。以手拳加之。亦无声响。无坚[革*卬]处。此亦如是。若比丘慢尽都无增减。是故。我今告汝等曰。设为贼所擒获者。勿兴恶念。当以慈心遍满诸方。犹如彼极柔之皮。长夜便获无为之处。如是。比丘。当作是念。
当说此法时。于彼坐上。三千天子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六十余比丘还舍法服。习白衣行。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得法眼净。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神祇恒水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摩竭牧牛人愚惑。少智慧。意欲从恒水此岸。渡牛至彼岸。亦复不观彼此之岸深浅之处。便驱牛入水。先渡瘦者。又犊尚小。在水中央。极为羸劣。不能得至彼岸。复次。渡中流之牛不肥不瘦。亦不得渡。于中受其苦恼。次复。渡极有力者。亦在水中。受其困厄。
今我众中比丘亦复如是。心意闇钝。无有慧明。不别生死位。不别魔之桥船。意欲渡生死之流。不习于禁戒之法。便为波旬得其便也。从邪道求于涅槃。望得灭度。终不果获。自造罪业。复堕他人著罪中。犹摩竭牧牛人黠慧多智。意欲渡牛至彼此之岸。先观察深浅之处。前渡极盛力牛到彼岸。次渡中流之牛。不肥不瘦。亦得渡至彼岸。次渡极羸者。亦渡无他。小犊寻从其后而济渡无为。
比丘。如来亦复如是。善察今世.后世。观生死之海。魔之径路。自以八正道度生死之难。复以此道度不度者。犹如道牛之正。一正。余者悉从。我弟子亦复如是。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以身作证而自游化。度魔境界至无为处。亦如彼有力之牛渡彼恒水得至彼岸。我声闻亦复如是。断五下结。成阿那含。于彼般涅槃不还来此间。度魔境界至无为处。如彼中流之牛。不肥不瘦。得渡恒水而无疑难。我弟子亦复如是。断三结使。淫.怒.痴薄。成斯陀含。来至此世。尽于苦际。断魔境界至无为之处。如彼瘦牛将诸小犊得渡彼恒水。我弟子亦复如是。断结使。成须陀洹。必至得度。度魔境界。度生死之难。如彼小犊从母得渡。我弟子亦复如是。持信奉法。断魔诸缚。至无为处。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魔王所应获 不究生死边
如来今究竟 世间现慧明
诸佛所觉了 梵志不明晓
犹涉生死岸 兼度未度者
今此五种人 及余不可计
欲度生死难 尽佛威神力
是故。比丘。当专其心。无放逸行。亦求方便。成贤圣八品之道。依贤圣道已。便能自度生死之海。所以然者。犹如彼愚牧牛之人。外道梵志是也。自溺生死之流。复堕他人著罪中。彼恒水者。即是生死之海也。彼黠慧牧牛者。如来是也。度生死之难。由圣八品道。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八圣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婆伽梨园中。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俱。尽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六通清彻。唯除一人。阿难比丘也。
尔时。王阿阇世七月十五日受岁时。夜半明星出现。告月光夫人曰。今十五日月盛满。极为清明。当应施行何事。
夫人报曰。今十五日说戒之日。应当作倡伎乐。五欲自娱乐。
时。王闻此语已。不入其怀。王复告优陀耶太子曰。今夜极清明。应作何事。
优陀耶太子白王言。如今夜半极清明。应集四种之兵。诸外敌异国不靡伏者。当往攻伐。
是时。王阿阇世闻此语已。亦复不入其意。复语无畏太子曰。如今极清明之夜。应何所施行。
无畏王子报曰。今不兰迦叶。明诸算数。兼知天文地理。众人所宗仰。可往至彼问此疑难。彼人当与尊说极妙之理。永无留滞。
时。王闻此语已。亦不入其意。复语须尼摩大臣曰。如今之夜极为清明。应何所施行。
须尼摩白王言。如今夜半极为清明。然阿夷专近在不远。多所晓了。唯愿大王往问其宜。
王闻此语已。亦复不入其意。复告婆沙婆罗门曰。如今夜半极为清明。应何所施行。
婆罗门报曰。如今十五日极为清明。然有瞿耶楼近在不远。唯愿大王往问其义。
时。王闻此语已。复不合其意。复语摩特梵志曰。如今夜半极为清明。应作何事。
梵志报曰。大王当知。彼休迦旃近在不远。唯愿大王往问其情。
王闻此语已。复不合其意。复告索摩典兵师曰。如今夜半极为清明。应何所施行。
索摩报曰。先毕卢持近在不远。明诸算术。可往问其义。
王闻此言已。亦不合其意。复告最胜大臣曰。如今十五日极为清明。应何所施行。
最胜白王言。今有尼揵子。博览诸经。师中最上。唯愿大王往问其义。
王闻此语已。不合其意。复作是思惟。此诸人等。斯是愚惑。不别真伪。无有巧便。
尔时。耆婆伽王子在王左侧。王顾语耆婆伽曰。如今夜半极为清明。应何所施行。
是时。耆婆伽即前长跪。而白王言。今如来近在不远。游贫聚园中。将千二百五十弟子。唯愿大王往问其义。然彼如来为明为光。亦无疑滞。知三世事。靡不贯博。自当与王演说其事。王所有狐疑。霍然自悟。
是时。王阿阇世闻耆婆伽语已。欢喜踊跃。善心生焉。即叹耆婆伽曰。善哉。善哉。王子。快说斯言。所以然者。我今身心极为炽然。又复无故取父王杀。我恒长夜作是念。谁堪任悟我心意者。今耆婆伽向所说者。正入我意。甚奇。甚特。闻如来音响。霍然大悟。
时。王向耆婆伽便说此偈。
今日极清明 心意不得悟
汝等人人说 应往问谁义
不兰阿夷专 尼揵梵弟子
斯等不可依 不能有所济
今日极清明 月满无瑕秽
今问耆婆伽 应往问谁义
是时。耆婆伽复以偈报王曰。
闻其柔软音 得脱摩竭鱼
唯愿时诣佛 永处无畏境
时。王复以偈报曰。
我昔所施行 于佛无益事
害彼真佛子 名曰频婆娑
今极怀羞耻 无颜见世尊
汝今云何说 使吾往见之
是时。耆婆伽复以偈报王曰。
诸佛无彼此 诸结永已除
平等无二心 此是佛法义
设以栴檀香 以涂右手者
执刀断左手 心不起增减
如愍罗云子 一息更无二
持心向提婆 怨亲无有异
唯愿大王屈 往觐如来颜
当断其狐疑 勿足有留滞
是时。王阿阇世告耆婆伽王子曰。汝今速严驾五百牙象。五百牸象。然五百灯。
耆婆伽对曰。如是。大王。是时。耆婆伽王子即时严驾千象。及然五百灯。前白王言。严驾已办。王知是时。
尔时。王阿阇世将诸营从。往诣梨园中。中路便怀恐怖。衣毛皆竖。还顾谓耆婆伽王子曰。吾今将非为汝所误乎。将非持吾与怨家耶。
耆婆伽白王。实无此理。唯愿大王小复前进。今如来去此不远。
时。王阿阇世意犹怀恐。重告耆婆伽曰。将非为汝所惑。又闻如来将千二百五十弟子。今不闻其声。
耆婆伽报曰。如来弟子恒入三昧。无有乱想。唯愿大王小复前进。
阿阇世王即下车。步入门至讲堂前。默然而立。观察诸圣众。还顾谓耆婆伽曰。如来今在何处。尔时。一切圣众尽入炎光三昧。照彼讲堂。靡不周遍。
是时。耆婆伽即时长跪。伸右手指示如来言。此是如来。最在中央。如日披云。
是时。王阿阇世语耆婆伽曰。甚奇。甚特。今此圣众心定乃尔。复以何缘有此光明。
耆婆伽白王。三昧之力故放光明耳。
王复告曰。如我今日观察圣众。极为寂然。使我优陀耶太子亦当如是寂然无为。时。王阿阇世叉手。自称说曰。唯愿世尊当见观察。
世尊告曰。善来。大王。王闻如来音响。极怀欢喜。如来乃见称说王号。
时。王阿阇世即至佛所。五体投地。以两手著如来足上。而自称说。唯愿世尊当见垂愍。受其悔过。父王无罪而取害之。唯愿受悔。后更不犯。自改往修来。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宜时悔过。无令有失。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斯名上人。于我法中。极为广大。宜时忏悔。是时。王礼如来足已。住一面坐。
时王白佛言。唯愿欲有所问。如来听者。乃敢问耳。
佛告王曰。有疑难者。宜时问之。
王白佛言。于现世造福。得受现报不乎。
佛告王曰。古昔已来颇以此义。曾问人乎。
王白佛言。我昔曾以此义而问他人。不兰迦叶。云何。不兰迦叶。现世作福得受现报乎。不兰迦叶报我言。无福.无施。无今世.后世善恶之报。世无阿罗汉等成就者。当我尔时。问此受果之报。彼报曰。无也。如有人问以瓜义。报以奈理。今此迦叶亦复如是。时。我作是念。此梵志已不解义。豪族王种所问之义。此人方便引余事报。我。世尊。我即欲断其头。即不受其语。寻发遣之。
时。我复至阿夷专所。而问此义。阿夷专报我言。若于江左杀害众生。作罪无量。亦无有罪。亦无恶果之报。时我。世尊。复作是念。我今问现世受报之义。此人乃持杀害报吾。犹如有人问梨之义。以奈报之。即舍之去。
复至瞿耶楼所。而问此义。彼人报我曰。于江右边造诸功德。不可称计。于中亦无善之报。我尔时复作是念。吾今所问义者。竟不报其理。复舍之去。
复往至彼休迦栴所。而问斯义。彼人报曰。唯有一人出世。一人死。一人往返受其苦乐。时我复作是念。我今所问现世之报。乃将生死来相答。复舍之去。
往问先毗卢持如此之义。彼人报我言。过去者以灭。更不复生。当来未至。亦复不有。现在不住。住者即变易。时我复作是念。我今所问现世之报。乃持三世相酬。此非正理。即复舍去。
至尼揵子所。而问此义。云何。尼揵子。颇有现世作福得受现世报也。彼报我言。无因。无缘众生结缚。亦无有因。亦无有缘众生著结缚。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时我复作是念。此梵志等斯是愚惑。不别真为。犹盲无目。所问之义。竟不相报。如似弄转轮圣王种。寻复舍之去。今我。世尊。故问其义。现世作福现受报也。唯愿世尊演说其义。
尔时。世尊告曰。大王。我今问汝义。随所乐报之。大王。颇有典酒.厨宰。赏护物左右使人乎。
王白佛言。唯然。有之。
设彼使人执劳经久。复当赏遗不乎。
王白佛言。随功叙用。不令有怨。
佛告王曰。以此方便。知现世作福得受现报。云何。大王。既处高位。恤民以礼。当复赏遗不乎。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食共同甘。并命不恨。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昔日出处极卑。渐渐积功。与王同欢。以是之故。现世作福得受现报。
佛告王曰。彼有劳之人。经历年岁。来白王言。我等功劳已立。王所朋知。欲从王求意所愿。王当以与不乎。
王白佛言。随彼所愿而不违之。
佛告王曰。彼有劳之人。欲得辞王。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修清净行。王听不乎。
王白佛言。唯然。听之。
佛告王曰。设王见彼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在我左右。王欲何所施为。
王白佛言。承事供养。随时礼拜。
佛告王曰。以此方便。知现作福得受现报。设彼有劳之人。持戒完具。无有所犯。王欲何所施行。
王白佛言。尽其形寿供给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不使缺减。
佛告王曰。以此方便。知现身作福得受现报。设复彼人已作沙门。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己身作证而自游化。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王欲何为。
王白佛言。我当尽形寿。承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令有乏。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现世作福得受现报。设复彼人尽其形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者。王欲何所施设。
王白佛言。当于四道头起大神寺。兼以香华供养。悬缯.幡.盖。承事礼敬。所以然者。彼是天身。非为人身。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现世作福得受现报。
王白佛言。我今以此譬喻于中受解。今日世尊重演其义。自今已后信受其义。唯愿世尊受为弟子。自归于佛.法.比丘僧。今复忏悔。如愚.如惑。父王无过而取害之。今以身命自归。唯愿世尊除其罪愆。演其妙法。长夜无为。如我自知所作罪报。无有善本。
佛告王曰。世有二种人无罪而命终。如屈伸臂顷。得生天上。云何为二。一者不造罪本而修其善。二者为罪改其所造。是谓二人而取命终生于天上。亦无流滞。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作极恶行 悔过转微薄
日悔无懈息 罪根永已拔
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夫以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彼以命终。名誉远布。周闻四方。后人共传。昔日有王。正法治化。无有阿曲。人以称传彼人所生之处。增寿益算。无有中夭。是故。大王。当发欢喜之心。向三尊。佛.法.圣众。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阿阇世王即从座起。头面礼佛足。便退而去。王去不远。佛告诸比丘。今此阿阇世王不取父王害者。今日应得初沙门果证。在四双八辈之中。亦复得贤圣八品道。除去八爱。超越八难。虽尔。今犹获大幸。得无根之信。是故。比丘。为罪之人。当求方便。成无根之信。我优婆塞中得无根信者。所谓阿阇世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世八法随世回转。云何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是谓。比丘。有此八法随世回转。诸比丘。当求方便。除此八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现世间。又于世界成佛道。然不著世间八法。犹与周旋。犹如淤泥出生莲华。极为鲜洁。不著尘水。诸天所爱敬。见者心欢。如来亦复如是。由胞胎生。于中长养。得成佛身。亦如琉璃之宝.净水之珍。不为尘垢所染。如来亦复如是。亦生于世间。不为世间八法所染著。是故。比丘。当勤精进。修行八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种之人。流转生死。不住生死。云何为八。趣须陀洹.得须陀洹.趣斯陀含.得斯陀含.趣阿那含.得阿那含.趣阿罗汉.得阿罗汉。是谓。比丘。有此八人流转生死。不住生死。是故。比丘。求其方便。度生死之难。勿住生死。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马血.齐.难陀 提婆达.船筏
牧牛.无根信 世法.善.八人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众生居处。是众生所居之处。云何为九。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所谓天及人也。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现也。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光音天也。或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遍净天也。或有众生无量空。所谓空处天也。或有众生无量识。识处天也。或有众生不用处。所谓不用处天也。或有众生有想无想。有想无想处天也。诸所生之处名为九也。是谓。比丘。九众生居处。群萌之类。曾居.已居.当居。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离此九处。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嚫愿有九种之德。汝等善思念之。吾今当敷演其义。是时。诸比丘受佛教诫。
佛告比丘。彼云何名为嚫愿九种之德。比丘当知。檀越施主成就三法。所施之物亦成就三法。受物之人亦成就三法。彼檀越施主云何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成就.誓愿成就。亦不杀生。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所施之物云何成就此三法。于是。施物色成就.香成就.味成就。是谓施物三事成就。云何受物之人成就三事。于是。受物之人戒成就.智慧成就.三昧成就。是谓受施之人成就三法。如是。达嚫成就此九法。获大果报。至甘露灭尽之处。夫为施主欲求其福者。当求方便。成就此九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为成就九法。云何为九。强颜.耐辱.贪心.悭著.心念不舍离.健忘.少睡.隐匿淫泆.亦无返复为九。是谓。比丘。为成就此九法。恶比丘亦复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恶比丘强颜.耐辱.贪心.悭著.健忘.少睡.淫泆静匿.亦无返复.念不舍离为九。
云何恶比丘强颜。于是。恶比丘不应求者而求之。违沙门之行。如是比丘名为强颜。
云何恶比丘耐辱。于是。恶比丘在诸贤善比丘所。自称叹说。毁呰他人。如是比丘名为耐辱。
云何比丘生贪心。于是。比丘见他财物皆生贪心。此名为贪也。
云何比丘悭著。于是。比丘所得衣钵不与人共。恒自藏举。如是名为悭著。
云何比丘健忘。于是。恶比丘恒多漏失妙善之言。亦不思惟方便。论说国事兵战之法。如是恶比丘成就此健忘。
云何恶比丘少于睡眠。于是。恶比丘所应思惟法而不思惟。如是恶比丘少于睡眠。
云何恶比丘匿处淫泆。于是。恶比丘所为隐匿。不向人说。我今行淫勿令人知。如是比丘所隐匿淫泆。
云何恶比丘无返复。于是。恶比丘无恭敬之心。不奉事师长.尊贵重之人。如是恶比丘无有返复。
若恶比丘成就此九法。念不舍离者。终不成道果。是故。比丘。诸恶之法念当舍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孔雀鸟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孔雀鸟颜貌端政。音响清彻。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复少欲知于返复。是谓。比丘。孔雀之鸟成就此九法。贤哲比丘亦复成就九法。云何为九。于是。贤善比丘颜貌端政。音响清彻。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亦复少欲知于返复。
云何贤善比丘颜貌端政。所谓彼比丘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终不失叙。如是贤善比丘颜貌端政。
云何比丘音响清彻。于是。比丘善别义理。终不错乱。如是比丘音响清彻。
云何比丘行步庠序。于是。比丘知时而行。不失次叙。又知可诵知诵。可习知习。可默知默。可起知起。如是比丘知于时节。
云何比丘知时而行。于是。比丘应往即往。应住即住。随节听法。如是比丘知时而行。
云何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所得遗余。与人共分。不惜所有。如是比丘饮食知节。
云何比丘少睡眠。于是。比丘初夜时。习于警寤。习三十七品无有漏脱。恒以经行.卧觉而净其意。复于中夜思惟深奥。至后夜时。右胁著地。脚脚相累。思惟计明之想。复起经行而净其意。如是。比丘少于睡眠。
云何比丘少欲知于返复。于是。比丘承事三尊。奉敬师长。如是比丘少欲知于返复。如是。贤善比丘成就九法。今此九法当念奉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成就九法系缚男子。云何为九。所谓歌.舞.伎.乐.笑.啼.常求方宜.自以幻术颜色形体。计尔许事中。唯有更乐。缚人最急。百倍.千倍。终不相比。如我今日观察诸义。更乐缚人最急。无出是者。随彼男子系之牢固也。是故。诸比丘。当念舍此九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优迦罗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与汝当说妙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清净修行梵行。此经名曰。一切诸法之本。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佛告之曰。彼云何名为一切诸法之本。于是。比丘。凡夫之人不睹贤圣之教。亦不掌护如来言教。不亲近善知识。不受善知识言教。彼观此地如实知之。此是地如审是地。如实是地。亦复是水。亦复是火。亦复是风。四事合以为人。愚者之所娱乐。天自知为天。乐于天中天。梵天自知为梵天。大梵自知为大梵。无能出者。光音天还自相知由光音天来。遍净天自知为遍净天。果实天自知为果实天而不错乱。阿毗耶陀天自知为阿毗耶陀天。空处天自知为空处天。识处天自知为识处天。不用处天自知为不用处天。有想无想处天自知为有想无想处天。见者自知为见。闻者自知为闻。欲者自知为欲。智者自知为智。一类自知为一类。若干类自知为若干类。悉具足自知为悉具足。涅槃自知为涅槃。于中而自娱乐。所以然者。非智者之所说也。
若圣弟子往觐圣人。承受其法。与善知识从事。恒亲近善知识。观此地种皆悉分明。知所来处。亦不著于地。无有污染之心。水.火.风亦复如是。人.天.梵王.光音.遍净.果实.阿毗耶陀天.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见.闻.念.知。一种.若干种。乃至于涅槃。亦不著于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善分别.善观察。若彼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尽生死原本。平等解脱。彼能分别地种。都不起想著。地种.人.天.梵王。乃至有想无想处。亦复如是。至于涅槃。不著涅槃。不起涅槃之想。所以然者。皆由坏淫.怒.痴之所致也。比丘当知。如来.至真.等正觉善能分别于地。亦不著于地种。不起地种之想。所以然者。皆由破爱网之所致。因有有生。因生有老死。皆悉除尽。是故如来成最正觉。佛说此语时。是时诸比丘不受其教。所以然者。由魔波旬闭塞心意故。
此经名曰。一切诸法之本。我今具足说之。诸佛世尊所应修行。我今已具足施行。汝等当念闲居树下。端意坐禅。思惟妙义。今不为者。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诫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罗阅城中有一比丘。身遇疾病。至为困悴。卧大小便。不能自起止。亦无比丘往瞻视者。昼夜称佛名号。云何世尊独不见愍。
是时。如来以天耳闻彼比丘称怨。唤呼投归如来。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吾与汝等。悉案行诸房。观诸住处。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与比丘僧前后围绕。诸房间案行。尔时。病比丘遥见世尊来。即欲从座起而不能自转摇。是时。如来到彼比丘所。而告之曰。止。止。比丘。勿自动转。吾自有坐具。足得坐耳。
是时。毗沙门天王知如来所念。从野马世界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释提桓因知如来心中所念。即来至佛所。梵天王亦复知如来心中所念。从梵天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四天王知如来心中所念。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是时。佛告病比丘曰。汝今患苦有损不至增乎。
比丘对曰。弟子患苦遂增不损。极为少赖。
佛告比丘。瞻病人今为所在。何人来相瞻视。
比丘白佛言。今遇此病无人相瞻视也。
佛告比丘。汝昔日未病之时。颇往问讯病人乎。
比丘白佛言。不往问讯诸病人。
佛告比丘。汝今无有善利于正法中。所以然者。皆由不往瞻视病故也。汝今。比丘。勿怀恐惧。当躬供养。令不有乏。如我今日天上.人中独步无侣。亦能瞻视一切病人。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救诸疾人。是时。世尊自除不净。更与敷坐具。
是时。毗沙门天王及释提桓因白佛言。我等自当瞻此病比丘。如来勿复执劳。
佛告诸天曰。汝等且止。如来自当知时。如我自忆昔日未成佛道。修菩萨行。由一鸽故。自投命根。何况今日以成佛道。当舍此比丘乎。终无此处。又释提桓因先不瞻此病比丘。毗沙门天王护世之主亦不相瞻视。
是时。释提桓因及毗沙门天王皆默然不对。
尔时。如来手执扫彗除去污泥。更施设坐具。复与浣衣裳。三法视之。扶病比丘令坐。净水沐浴。有诸天在上。以香水灌之。是时。世尊以沐浴比丘已。还坐床上。手自授食。
尔时。世尊见比丘食讫。除去钵器。告彼比丘曰。汝今当舍三世之病。所以然者。比丘当知。生有处胎之厄。因生有老。夫为老者。形羸气竭。因老有病。夫为病者。坐卧呻吟。四百四病一时俱臻。因病有死。夫为死者。形神分离。往趣善恶。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或为畜生。为人所使。食以刍草。受苦无量。复于不可称计无数劫中。作饿鬼形。身长数十由旬。咽细如针。复以融铜而灌其口。经历无数劫中得作人身。榜笞拷掠。不可称计。复于无数劫中得生天上。亦经恩爱合会。又遇恩爱别离。欲无厌足。得贤圣道。尔乃离苦。
今有九种之人。离于苦患。云何为九。所谓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种性人为九。是谓。比丘。如来出现世间。甚为难值。人身难得。生正国中。亦复难遭。与善知识相遇。亦复如是。闻说法言。亦不可遇。法法相生。时时乃有。比丘当知。如来今日现在世间。得闻正法。诸根不缺。堪任闻其正法。今不殷勤。后悔无及。此是我之教诫。
尔时。彼比丘闻如来教已。熟视尊颜。即于座上得三明。漏尽意解。
佛告比丘。汝以解病之原本乎。
比丘白佛。我以解病之原本。去离此生.老.病.死。皆是如来神力所加。以四等之心。覆护一切。无量无限不可称计。身.口.意净。
是时。世尊具足说法已。即从座起而去。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汝今速打揵椎。诸有比丘在罗阅城者。尽集普会讲堂。
是时。阿难从佛受教。即集诸比丘在普会讲堂。前白佛言。比丘已集。唯愿世尊宜知是时。
尔时。世尊往至讲堂所。就座而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学道为畏国王.盗贼而出家乎。比丘。信坚固修无上梵行。欲得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亦欲离十二牵连。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佛告诸比丘。汝等所以出家者。共一师.同一水乳。然各不相瞻视。自今已往。当展转相瞻视。设病比丘无弟子者。当于众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离此已。更不见所为之处。福胜视病之人者。其瞻病者瞻我无异。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设有供养我 及过去诸佛
施我之福德 瞻病而无异
尔时。世尊说此教已。告阿难曰。自今已后诸比丘各各相瞻视。若复比丘知而不为者。当案法律。此是我之教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九种之人可敬可贵。供之得福。云何为九。所谓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种性人为九。是谓。比丘。九种之人供之得福。终无耗减。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满呼王子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满呼王子白世尊言。我曾闻。朱利槃特比丘与卢迦延梵志共论。然此比丘不能答对。我又曾闻。如来弟子众中。诸根闇钝无有慧明。无出此比丘上者。如来优婆塞中在居家者。迦毗罗卫城中瞿昙释种。诸根闇钝。情意闭塞。
佛告王子曰。朱利槃特比丘有神足之力。得上人之法。不习世间谈论之宜。又王子当知。此比丘者极有妙义。
是时。满呼王子白世尊言。佛所说虽尔。然我意中犹生此念。云何有大神力。而不能与彼外道异学而共论议。我今请佛及比丘僧。唯除朱利槃特一人。
是时。世尊默然受请。是时。王子已见世尊受请已。即从座起。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三匝。便退而去。即其夜办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而白。时到。今正是时。
尔时。世尊以钵使朱利槃特比丘捉在后住。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入罗阅城。至彼王子所。各次第坐。尔时。王子白世尊言。唯愿如来手授我钵。我今躬欲自饭如来。
佛告王子曰。今钵在朱利槃特比丘所。竟不持来。
王子白佛言。愿世尊遣一比丘往取钵来。
佛告王子。汝今自往取如来钵来。
尔时。朱利槃特比丘化作五百华树。其树下皆有朱利槃特比丘坐。
尔时。王子闻佛教已。往取钵。遥见五百树下。皆有朱利槃特比丘于树下坐禅。系念在前。无有分散。见已。便作是念。何者是朱利槃特比丘。是满呼王子即还来世尊所。而白佛言。往彼园中均是朱利槃特比丘。不知何者是朱利槃特比丘。
佛告王子曰。还至园中。最在中央。住而弹指作是说。其实是朱利槃特比丘者。唯愿从座起。
是时。满呼王子受教已。复至园中。在中央立。而作是说。其实是朱利槃特比丘者。便从座起。
王子作是语已。其余五百化比丘自然消灭。唯有一朱利槃特比丘在。是时。满呼王子共朱利槃特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满呼王子白佛言。唯愿世尊今自悔责。不信如来言教。此比丘有神足大威力。
佛告王子曰。听汝忏悔。如来所说终无有二。又此世间有九种人周旋往来。云何为九。一者豫知人情。二者闻已便知。三者观相然后乃知。四者观察义理然后乃知。五者知味然后乃知。六者知义.知味然后乃知。七者不知义.不知味。八者学于思惟神足之力。九者所受义鲜。是谓。王子。九种之人出现世间。如是。王子。彼观相之人于八人中最为第一。无过是者。今此朱利槃特比丘习于神足。不学余法。此比丘恒以神足与人说法。我今阿难比丘观相便知豫知人情。知如来须是。不用是。亦知如来应当说是。离是。皆令分明。如今无有出阿难比丘上者。博览诸经义。靡不周遍。又此朱利槃特比丘能化一形作若干形。复还合为一。此比丘后日当于虚空中取灭度。吾更不见余人取灭度。如阿难比丘.朱利槃特比丘之比也。
是时。佛复告诸比丘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变化身形。能大能小。无有如朱利槃特比丘之比。
是时。满呼王子手自斟酌。供养众僧。除去钵器。更取小座。在如来前。叉手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朱利槃特比丘恒至我家。随其所须衣被.杂物.沙门之法。尽在我家取之。当尽形寿供给所须。
佛告王子。汝今。王子。还向朱利槃特比丘忏悔。躬自请之。所以然者。非智之人欲别智者。此事难遇。欲言智者能别有智之人。可有此理耳。
是时。满呼王子即时向朱利槃特比丘礼。自称姓名。求其忏悔。大神足比丘。生意轻慢。自今之后更不敢犯。唯愿受忏悔。更不敢犯。
朱利槃特比丘报曰。听汝悔过。后莫复犯。亦莫复诽谤贤圣。王子当知。其有众生诽谤圣人者。必当堕三恶趣生地狱中。如是。王子。当作是学。
尔时。佛与满呼王子。说极妙之法。劝发令喜。即于座上。得演此咒愿。
祠祀火为上 经书颂为最
人中王为尊 众流海为首
星中月为先 光明日第一
上下及四方 诸所有形物
天及世间人 佛者最为尊
欲求其福者 供养三佛业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即从座起。
是时。满呼王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复次。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与善知识共从事者。信根增益。闻.施.慧德皆悉备具。犹如月欲盛满。光明渐增。倍于常时。此亦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亲近善知识。信.闻.念.施.慧皆悉增益。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终不为灯光佛所见授决也。以与善知识从事故。得为与提和竭罗佛所见授决。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若当。阿难。世间无善知识者。则无有尊卑之叙。父母.师长.兄弟.宗亲。则与彼猪犬之属与共一类。造诸恶缘。种地狱罪缘。有善知识故。便别有父母.师长.兄弟.宗亲。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善知识非恶 亲法非为食
将导于善路 此亲最尊说
是故。阿难。勿复更说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之人也。
尔时。阿难从佛受教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之众五百人俱。
是时。释提桓因从三十三天没。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白世尊言。天及人民有何想念。意何所求。
佛告之曰。世间流浪。其性不同。所趣各异。想念非一。天帝当知。昔我无数阿僧祇劫亦生此念。天及众生之类。意何所趣向。为求何愿。从彼劫至今日。不见一人心共同者。释提桓因当知。世间众生起颠倒之想。无常计常之想。无乐计乐之想。无我有我之想。不净有净之想。正路有邪路之想。恶有福想。福有恶想。以此方便。知众生之类。其根难量。性行各异。
若当众生尽同一想。无若干想者。九众生居处。则不可知。亦难分别九众生居。神识所止亦复难明。亦复不知有八大地狱。畜生所趣亦复难知。不别有地狱之苦。不知有四姓之豪贵。不知有阿须伦所趣之道。亦复不知三十三天。设当尽共同一心者。当如光音天。以众生若干种。想念亦若干种。是故。知有九众生居处.九神所止处。知有八大地狱.三恶道。至三十三天。亦复如是。以此方便。知众生类。其性不同。所行各异。
是时。释提桓因白世尊言。如来所说甚为奇雅。众生之性。其行不同。想念各异。以其众生所行不同故。致有青.黄.白.黑.长.短不均。又且。世尊。诸天事猥。欲还天上。
佛告释提桓因曰。宜知是时。
是时。释提桓因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止.嚫.孔雀 系缚.法之本
病.供养.槃特 梵行.若干想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
<<[31][32][33][34][35][36][37][38][39][4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马王品第四十五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彼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经术。天文.地术靡不贯练。世间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罗门女。名曰意爱。极为聪朗。颜貌端正。世之希有。
是时。婆罗门经籍有是语。有二人出世甚为难遇。实不可值。云何为二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转轮圣王。若转轮圣王出世之时。便有七宝自然向应。我今有此女宝。颜貌殊妙。玉女中最第一。如今无有转轮圣王。又我闻。真净王子名曰悉达。出家学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种好。彼若当在家者。便当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学道者。便成佛道。我今可将此女与彼沙门。
是时。婆罗门即将此女。至世尊所。前白佛言。唯愿沙门受此玉女。
佛告婆罗门曰。止。止。梵志。吾不须此著欲之人。
时。婆罗门复再三白佛言。沙门。受此玉女。方比世界。此女无比。
佛告梵志。已受汝意。但吾已离家。不复习欲。
尔时。有长老比丘在如来后。执扇扇佛。是时。长老比丘白世尊言。唯愿如来受此女人。若如来不须者。给我等使令。
是时。世尊告长老比丘。汝为愚惑。乃能在如来前吐此恶意。汝云何转系意在此女人所。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女人臭秽不净。二者女人恶口。三者女人无反复。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语。九者女人所言轻举。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常喜笑啼哭 现亲实不亲
当求他方便 汝勿兴乱念
是时。长老比丘白世尊言。女人虽有此九弊恶之法。然我今日观察此女无有瑕疵。
佛告比丘。汝今愚人。不信如来神口所说乎。吾今当说。过去久远婆罗奈城中有商客名曰普富。将五百商人入海采宝。然彼大海侧有罗刹所居之处。恒食啖人民。是时。海中风起吹此船筏。堕彼罗刹部中。是时。罗刹遥见商客来。欢喜无量。即隐罗刹之形。化作女人。端正无比。语诸商人曰。善来。诸贤。此宝渚之上。与彼天宫不异。多诸珍宝。数千百种饶诸饭食。又有好女皆无夫主。可与我等共相娱乐。
比丘当知。彼商客众中。其愚惑者。见女人已。便起想著之念。是时。普富商主便作是念。此大海之中非人所居之处。那得有此女人止住。此必是罗刹。勿足狐疑。是时。商主语女人言。止。止。诸妹。我等不贪女色。
是时。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马王在虚空周旋。作此告敕。谁欲渡大海之难。我能负度。比丘当知。当尔之时。彼商主上高树上。遥见马王。闻音响之声。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往趣马王所。到已。语马王曰。我等五百商人为风所吹。今来堕此极难之处。欲得渡海。唯愿渡之。是时。马王语彼商人曰。汝等悉来。吾当渡至海际。
是时。普富长者语众商人曰。今马王近在。悉来就彼共渡海难。
是时。人众报曰。止。止。大主。我等且在此间自相娱乐。所以在阎浮提勤苦者。欲求于快乐之处。珍奇.宝物及于玉女此间悉备。便可此间五欲自娱乐。后日渐渐合集财货。当共度难。
时。彼大商主告诸人曰。止。止。愚人。此间无有女人。大海之中云何有人居处。诸商人报曰。且止。大主。我等不能舍此而去。
是时。普富商主便说偈言。
我等堕此难 无男无女想
斯是罗刹种 渐当食我等
设当汝等不与我共去者。各自将护。设我身.口.意所犯者。悉皆原舍。莫经心意。
是时。诸商人与说共别之偈。
与我问讯彼 阎浮亲里辈
在此而娱乐 不得时还家
是时。商主复以偈报曰。
汝等实遭厄 惑此不肯归
如此不复久 尽为鬼所食
说此偈已。便舍而去。往至马王所。头面礼足。即乘而去。是时。诸人遥见其主已乘马王。其中或有唤呼。或复有不称怨者。
是时。最大罗刹之主。复向诸罗刹而说此偈。
已堕师子口 出外甚为难
何况入我渚 欲出实为难
是时。罗刹之主。即化作女人之形。极为端正。又以两手指胸说曰。设不食汝等。终不为罗刹也。
是时。马王即负商主。度至海岸。泰尔。余五百商人尽受其困。
尔时。波罗奈城中有王名梵摩达。治化人民。是时。罗刹寻从大商主后。咄。失我夫主。是时。贾主即还诣家。是时。罗刹化抱男儿。至梵摩达王所。前白王言。世间极有灾怪。尽当灭坏。王告之曰。世间有何灾怪。尽当灭坏耶。罗刹白王。为夫所弃。有我无过于夫主。是时。梵摩达王见此女人极为殊妙。兴起想著。语女人曰。汝夫主者。乃无人义而舍汝去。是时。梵摩达王遣人呼其夫曰。汝实弃此好妇乎。商主报曰。此是罗刹。非女人也。罗刹女复白王言。此人无夫主之义。今日见弃。复骂我言云。是罗刹。王问之曰。汝实不用者。吾当摄之。商主白王。此是罗刹。随王圣意。
是时。梵摩达王即将此女内著深宫。随时接纳。不令有怨。是时。罗刹非人时取王食啖。唯有骨存。便舍而去。
比丘。勿作斯观。尔时商主者。舍利弗比丘是也。尔时罗刹者。今此女人是也。尔时梵摩达王者。今长老比丘是也。是时马王者。今我身是。尔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以此方便。知欲为不净想。今故兴意起于想著乎。
尔时。彼比丘即礼佛足。白佛世尊言。唯愿受悔。恕其重过。自今已后更不复犯。
是时。彼比丘受如来教已。即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所以族姓子。勤修梵行者。欲得修无上梵行。是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闇婆梨果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尊者舍利弗.尊者目乾连于彼夏坐已。将五百比丘在人间游化。渐渐来至释翅村中。尔时。行来比丘及住比丘各各自相谓言。共相问讯。又且声音高大。尔时。世尊闻诸比丘音响高大。即告阿难曰。今此园中是谁音响。声大乃尔。如似破木石之声。
阿难白佛言。今舍利弗及目连将五百比丘来在此。行来比丘久住比丘。共相问讯。故有此声耳。
佛告阿难曰。汝速遣舍利弗.目乾连比丘。不须住此。
是时。阿难受教已。即往至舍利弗.目乾连比丘所。即语之曰。世尊有教。速离此去。不须住此。
舍利弗报曰。唯然受教。
尔时。舍利弗.目乾连即出彼园中。将五百比丘涉道而去。
尔时。诸释闻舍利弗.目乾连比丘为世尊所遣。即往至舍利弗.目乾连比丘所。头面礼足。白舍利弗曰。诸贤。欲何所趣向。
舍利弗报曰。我等为如来所遣。各求安处。
是时。诸释白舍利弗言。诸贤。小留意。我等当向如来忏悔。
是时。诸释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原舍远来比丘过咎。唯愿世尊以时教诲。其中远来比丘初学道者。新来入法中。未觐尊颜。备有变悔之心。犹如茂苗不遇润泽。便不成就。今此比丘亦复如是。不觐如来而去者。恐能有变悔之心。
是时。梵天王知如来心中所念。犹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来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梵天王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原舍远来比丘所作愆过。以时教诲。其中或有比丘未究竟者。便怀变悔之心。彼人不睹如来颜像。便有变意。还就本业。亦如新生犊子。生失其母。忧愁不食。此亦如是。若新学比丘不得睹如来者。便当远离此正法。尔时。世尊便受释种之谏。及梵天王犊子之喻。
是时。世尊顾盻阿难。便生斯念。如来以受诸人民及天人之谏。是时。阿难即往至舍利弗.目乾连比丘所。而语之曰。如来欲得与众僧相见。天及人民皆陈启此理。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曰。汝等各收摄衣钵。共往世尊所。然如来已受我等忏悔。
是时。舍利弗.目揵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佛问舍利弗曰。吾向者遣诸比丘僧。于汝意云何。
舍利弗言。向者如来遣诸众僧。我便作是念。如来好游闲静。独处无为。不乐在闹。是故遣诸圣众耳。
佛告舍利弗曰。汝后复生何念。圣众是时谁之累。
舍利弗白佛言。时我。世尊。复生此念。我亦当在闲静独游。不处市闹中。
佛告舍利弗曰。勿作是语。亦莫生此念。云我当在闲静之处也。如今圣众之累。岂非依舍利弗.目乾连比丘乎。
尔时。世尊告大目乾连曰。我遣诸众僧。汝有何念。
目乾连白佛言。如来遣众僧。我便生斯念。如来欲得独处无为。故遣圣众耳。
佛告目乾连。汝后复生何念。
目乾连白佛言。然今如来遣诸圣众。我等宜还收集之。令不分散。
佛告目乾连。善哉。目连。如汝所说。众中之标首。唯吾与汝二人耳。自今已往。目乾连当教诲诸后学比丘。使长夜之中永处安隐之处。无令中退。堕落生死。若有比丘成就九法者。于现法中不得长大。云何为九。与恶知识从事亲近。非事恒喜游行。恒抱长患。好畜财货。贪著衣钵。多虚干妄乱意非定。无有慧明。不解义趣。不随时受诲。是谓。目连。若比丘成就此九者。于现法中不得长大有所润及。
设有比丘能成就九者便有所成办。云何为九。与善知识从事。修行正法不著邪业。恒游独处不乐人间。少病无患。亦复不多畜诸财宝。不贪著衣钵。勤行精进无有乱心。闻义便解更不中受。随时听法无有厌足。是谓。目连。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是故。目连。当念勤加往诲诸比丘。使长夜之中致无为之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常念自觉悟 勿著于非法
所修应正行 得度生死难
作是而获是 作此获此福
众生流浪久 断于老病死
以办更不习 复更造非行
如此放逸人 成于有漏行
设有勤加心 恒在心首者
展转相教诫 便成无漏人
是故。目乾连。当与诸比丘而作是诲。当念作是学。
是时。世尊与诸比丘说极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
是时。诸比丘闻法已。于彼众中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依村落住。善法消灭。恶法遂增。彼比丘当作是学。我今在村落居止。恶法遂增。善法渐减。念不专一。不得尽有漏。不至无为安隐之处。我所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劳苦乃获。彼比丘当作是学。吾今住此村落之中。恶法遂增。善法消灭。我亦不以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故来作沙门。吾所求愿者。今不获果。又彼比丘当远离村落去。
若复有比丘依村落住。善法增益。恶法消灭。所得衣裳.饮食.床卧具。勤劳乃获。彼比丘当作是学。我今依此村落住。善法增益。恶法消灭。所得供养之具。勤劳乃得。有我不以衣被故出家学道。修于梵行。我所学道。求愿者必成其法。应当尽形寿承事供养。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衣被及饮食 床卧及所安
不应贪著想 亦莫来此世
不以衣被故 出家而学道
所以学道者 必果其所愿
比丘寻应时 尽形住彼村
于彼般涅槃 尽其命根本
是时。彼比丘若在人间静处所游之村。善法增益。恶法自灭。彼比丘尽形寿住彼村中。不应远游。
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如来常不说四大依食得存。亦依于心所念法。诸善之法依心而生。又彼比丘依村落住。劳苦精神乃求衣食。彼云何生善法。住彼村落而不远游。
佛告阿难。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有三种。若复比丘专念四事供养。所欲不果。此依是苦。若复兴知足之心。不起想著。诸天.人民代其欢喜。又比丘。当作是学。我由此故而说此义。是故。阿难。比丘当念少欲知足。
如是。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婆罗园中。
尔时。世尊时到。著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是时。弊魔波旬便作是念。今此沙门欲入村乞食。我今当以方宜教诸男女不令与食。是时。弊魔波旬寻告国界人民之类。无令施彼沙门瞿昙之食。
尔时。世尊入村乞食。人民之类皆不与如来共言谈者。亦无有来承事供养者。如来乞食竟不得。便还出村。
是时。弊魔波旬至如来所问佛言。沙门。乞食竟不得乎。
世尊告曰。由魔所为。使吾不得食。汝亦不久当受其报。魔。今听吾说。贤劫之中有佛名拘楼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是时。彼亦依此村居止。将四十万众。尔时。弊魔波旬便作是念。吾今求此沙门方便。终不果获。时。魔复作是念。吾今当约敕婆罗村中人民之类。使不施沙门之食。是时。诸圣众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尔时诸比丘竟不得食。即还出村。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九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受彼佛教已。即自克己。成办五种之食。是时。彼魔波旬不能得其便。
是时。波旬便作是念。吾今不能得此沙门方便。今当求眼.耳.鼻.口.身.意之便。吾今当住村中。教诸人民。使沙门众等求得利养。使令得之。以办利养倍增多也。使彼比丘贪著利养。不能暂舍。复欲从眼.耳.鼻.口.身.意得方便乎。
是时。彼佛.声闻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是时。婆罗门村人民供给比丘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令有乏。皆前捉僧伽梨。以物强施。是时。彼佛与众声闻说如此之法。夫利养者。堕人恶趣。不令至无为之处。汝等。比丘。莫趣想著之心。向于利养。当念舍离。其有比丘著利养者。不成五分法身。不具戒德。
是故。比丘。未生利养之心。当使不生。已生利养之心。时速灭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时。魔波旬即隐形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行慈心。广布慈心。以行慈心。所有嗔恚之心。自当消除。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昔日有鬼极为弊暴。来在释提桓因座上而坐。是时。三十三天极为嗔恚。云何此鬼在我主床上坐乎。是时。诸天适兴恚心。彼鬼遂转端正。颜貌殊常。尔时。释提桓因在普集讲堂上坐。与玉女共相娱乐。是时。有天子往至释提桓因所。白帝释言。瞿翼当知。今有恶鬼在尊座上坐。今三十三天极怀恚怒。诸天适兴恚怒。彼鬼遂转端正。颜貌胜常。是时。释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
是时。释提桓因往至彼鬼所。相去不远。自称姓名。吾是释提桓因。诸天之主。时。释提桓因自称姓名时。彼恶鬼转成丑形。颜貌可恶。是彼恶鬼即时消灭。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而不舍离。其德如是。
又且。比丘。吾昔日时。七岁之中恒修慈心。经历七成劫.败劫。不往来生死。劫欲坏时。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时。便生无想天上。或作梵天。统领诸天。领十千世界。又复三十七变为释提桓因。又无数变为转轮圣王。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复次。行慈心者。身坏命终。生梵天上。离三恶道。去离八难。复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国。复次。行慈者。颜貌端正。诸根不缺。形体完具。复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见如来。承事诸佛。不乐在家。欲得出家学道者。著三法衣。剃除须发。修沙门之法。修无上梵行。
比丘当知。犹如金刚。人取食之。终不消化。要当下过。其行慈心之人。亦复如是。若如来出世。要当作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是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设如来不出世时。彼善男子不乐在家。当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曰。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阿难当知。或有是时。众生之类颜貌寿命。转转减少。形器瘦弱。无复威神。多诸嗔怒.嫉妒.恚痴.奸伪.幻惑。所行不真。或复有利根捷疾。展转诤竞。共相斗讼。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伤害。是时。众生之类执草便成刀剑。断斯命根。其中众生。行慈心者无有嗔怒。见此变怪。皆怀恐惧。悉共驰走。离此恶处。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修无上梵行。克己自修。尽有漏心而得解脱。便入无漏境。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已胜怨家。阿难当知。彼名为最胜。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部。为佛部耶。
佛告阿难。彼人当名正在辟支部。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诸功德。行众善本。修清净四谛。分别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广大。吾昔著此慈仁之铠。降伏魔官属。坐树王下。成无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胜之法也。阿难当知。故名为最胜。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称计。当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清旦从静室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佛告舍利弗曰。汝今诸根清净。颜貌与人有异。汝今游何三昧。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恒游空三昧。
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游于空三昧。所以然者。诸虚空三昧者最为第一。其有比丘游虚空三昧。计无吾我.人.寿命。亦不见有众生。亦复不见诸行本末。已不见。亦不造行本。已无行。更不受有。已无受有。不复受苦乐之报。
舍利弗当知。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便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不克获何法。流转生死不得解脱。时。我复作是念。无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脱。有此空三昧。但众生未克。使众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间之想。便受生死之分。若得是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以得无愿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昧故。流浪生死。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尔时。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于诸三昧最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办空三昧。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罗阅城中有长者名曰尸利掘。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磲.马脑。不可称计。又且疏薄佛法。但事外道尼乾子。国王.大臣皆悉识知。是时。外道梵志及尼乾子。在家.出家者自诽谤。言有我。言有我身。并六师辈皆悉运集。共作此论。今沙门瞿昙靡事不知。有一切智。然我等不得利养。今此沙门多得利养。要当作方宜。使不得利养。我等当往至尸利掘舍。教彼长者而作权宜。
是时。外道梵志尼乾子及彼六师往至尸利掘长者家。语长者曰。大姓当知。汝是梵天所生。是梵天子。多所饶益。汝今可往至沙门瞿昙所。愍我等故。请沙门及比丘众来在家祠之。又敕屋中作大火坑。极燃炽火。食皆著毒。请使来食。若沙门瞿昙有一切智。知三世事者。则不受请。设无一切智。便当受请。将诸弟子。尽为火所烧。天.人得安。无有火害。
是时。尸利掘默然。随六师语。即出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持杂毒之心。白如来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当受我请。
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默然受请。是时。尸利掘以见如来默然受请。便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中道便作是念。今我六师所说审谛。然沙门不知我心中所念。必当为大火所烧。是时。尸利掘即还家敕作大坑。燃大烧火。复约敕办种种饭食。皆悉著毒。复于门外作大火坑。燃大火。又于火上施设敷床。皆以恶毒著食中而白。时至。
尔时。世尊以知时至。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往至彼家。又敕诸比丘僧。诸人皆不得先吾前行。亦不得先吾前坐。亦复不得先吾前食。
是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闻。尸利掘作大火坑。又作毒食。请佛及比丘僧。四部之众悉皆涕泣。将非害如来及比丘僧乎。或复有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佛言。愿世尊莫至彼长者家。又彼人作大火坑。兼作毒食。
佛告之曰。诸人勿怀恐怖。如来终不为他所害。正使阎浮里内火至梵天。犹不能烧吾。何况此小火欲害如来。终无此理。优婆塞知。吾无复害心。
尔时。世尊比丘僧。前后围绕。入罗阅城。至长者家。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先入长者家。亦莫先食。要须如来食。然后乃食。
尔时。世尊适举足门阈上。尔时火坑自然化作浴池。极为清凉。众华满其中。亦生莲花。大如车轮。七宝为茎。亦生余莲华。蜜蜂王游戏其中。尔时。释提桓因.梵天王.及四天王.及干沓和.阿须轮.及诸阅叉.鬼神等。见火坑中生此莲华。各各称庆。异音同声。各各说曰。便为如来胜中第一。
尔时。彼长者家有种种外道异学。集在其家。尔时。优婆塞.优婆夷见如来变化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外道异学见如来变化已。甚怀愁忧。上虚空中诸尊神天。散种种名华于如来身上。
尔时。世尊履虚去地四寸。至长者家。如来举足之处。便生莲华。大如车轮。尔时。世尊右回告诸比丘。汝等。悉皆蹈此莲花上。
时。诸声闻皆从莲华上至长者家。尔时。世尊便说古昔之喻说。我过去来。供养恒沙诸佛。承事.礼敬。未失圣意。持是至诚之誓。使此诸坐。皆悉牢固。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听诸比丘。先以手凭座。然后乃坐。此是我之教也。尔时。世尊及诸比丘僧皆悉就座。是座下皆生莲华。极为芬香。
是时。尸利掘见如来如斯变化。便生斯念。吾为外道异学所误。失我人中之行。永失天路。心意愦然。如饮杂毒。必当趣此三恶道中。实是如来出世难遇。觉知此已。即时涕零。头面礼足。白佛言。唯愿如来听我悔过。改往修来。自知有罪。触娆如来。唯愿世尊受我悔过。更不犯之。
佛告言。长者。改过捐舍本意。乃能自知触犯如来。贤圣法中甚为旷大。听汝改过。随法而舍。我今受汝改悔。后更莫犯。如是再三。
尔时。阿阇世王闻尸利掘长者施大火坑。及杂毒食。欲害如来。闻已。嗔恚炽盛。告群臣曰。要当消灭阎浮里地与此人同尸利掘名字者。又复阿阇世忆如来功德已。悲泣涕零。脱天冠已。告群臣曰。吾今复用活为。乃使如来为火所烧。及比丘僧皆当被烧。汝等速来至长者家。观视如来。
尔时。耆婆伽王子白阿阇世王。大王。勿怀愁忧。亦莫兴恶想。所以然者。如来终不为他所害。今日尸利掘长者当为如来弟子。唯愿大王当往观变化。
时。阿阇世为耆婆伽所诲喻。乘雪山大象。寻时至尸利掘长者家。下象即至尸利掘舍内。尔时。众人普集门外。有八万四千人。尔时。阿阇世王见莲华大如车轮。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并作是说。使如来恒胜众魔。告耆婆伽王子曰。善哉。耆婆伽。乃信如来如斯之要。时。阿阇世王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阿阇世王见如来口出光明。亦复遍见如来颜色殊特。极怀欢喜。不能自胜。
尔时。尸利掘长者白世尊言。我所设食皆悉有毒。唯愿世尊小停。今当更施食。所以然者。无令如来体有增损。
佛告长者。如来及弟子终不为他所害。但长者食已办者。随时供设。
尔时。长者手自斟酌。行种种饭食。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至诚佛法众 害毒无遗余
诸佛无有毒 至诚佛害毒
至诚佛法众 害毒无遗余
诸佛无有毒 至诚法害毒
至诚佛法众 害毒无遗余
诸佛无有毒 至诚僧害毒
贪欲嗔恚毒 世间有三毒
如来永无毒 至诚佛害毒
欲怒嗔恚毒 此三世间毒
如来法无毒 至诚法害毒
欲怒嗔恚毒 世间有三毒
如来僧无毒 至诚僧害毒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食杂毒之食。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莫先食。要须如来食已。然后乃食。
尔时。长者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供养佛及比丘僧。尔时。尸利掘长者见如来食讫。除去钵器。更取小座。在如来前坐。尔时。世尊与长者及八万四千众说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淫泆大患。出要为乐。如来观彼长者心意及八万四千众心开意解。无复尘垢。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八万四千众说。广分别其行。
尔时。众人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犹如新衣易染为色。尔时。庶人亦复如是。各于坐上。以见道迹。以见法得法。分别诸法。度诸狐疑。得无所畏。更不事余师。自归佛.法.僧而受五戒。
尔时。尸利掘长者自知得道迹。前白佛言。宁施如来毒。获大果报。不与余外道异学甘露。更受其罪。所以然者。我今以毒食请佛及比丘僧。于现法中得此证验。长夜为此外道所惑。乃兴斯心于如来所。其有事外道异学者。皆堕边际。
佛告长者。如汝所言。而无有异。皆为他所诳。
尔时。尸利掘白佛言。自今已后。不复信此外道异学。不听诸四部之众在家供养。
佛告长者。勿作是说。所以然者。汝今恒供养斯诸外士。施诸畜生。其福难量。况复人乎。若有外道异学问曰。尸利掘是谁弟子。汝等云何报之。
尔时。尸利掘即从坐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勇猛而解脱。今受此人身。是第七仙人。是释迦文弟子。
世尊告曰。善哉。长者。乃能说此微妙之叹。
尔时。世尊重与长者说甚深之法。即时便说斯嚫。
祠祀火为上 诗书颂为最
人中王为尊 众流海为原
星中月为明 光明日为上
上下及四方 一切有形类
诸天及世间 佛为最第一
欲求其福者 当供养三佛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即从坐起。
尔时。尸利掘及诸来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结禁品第四十六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说禁戒。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众。和合将顺。安隐圣众。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令有恼。不信之人使立信根。已有信者倍令增益。于现法中得尽有漏。亦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复令正法得久住世。常念思惟当何方便正法久存。是谓。比丘。十法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而说禁戒。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就禁戒。勿令有失。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圣所居之处有十事。三世诸圣常处其中。云何为十。于是。比丘。五事已除。成就六事。恒护一事。将护四部众。观诸劣弱。平等亲近。正向无漏。依倚身行。心善解脱。智慧解脱。
云何比丘五事已除。于是。比丘五结已断。如是五事已除。
云何比丘成就六事。于是。比丘承六重之法。如是比丘成就六事。
云何比丘恒护一事。于是。比丘恒护于心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至涅槃门。如是比丘恒护一事。
云何比丘将护四部之众。于是。比丘成就四神足。如是便为将护四部之众。
云何比丘观于劣弱。于是。比丘生死众行已尽。如是比丘。平等亲近。于是。比丘三结已尽。是谓比丘平等亲近。
云何比丘正向无漏。于是。比丘除去憍慢。如是比丘正向无漏。
云何比丘依倚身行。于是。比丘无明已除。如是比丘依倚身行。
云何比丘心善得解脱。于是。比丘爱已除尽。如是比丘心善得解脱。云何比丘智慧解脱。于是。比丘观苦谛。习.尽.道谛。如实知之。如是比丘智慧解脱。
是谓。比丘。圣贤十事所居之处。昔日贤圣亦居此处。以居方居。是故。比丘。念除五事。成就六法。守护一法。将护四部之众。观察劣弱。平等亲近。正向无漏。依猗身行。心得解脱。智慧解脱。如是。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成就十力。自知为无著。在大众中能师子吼。转于无上梵轮而度众生。所谓此色。此色习。此色尽。此色出要。观此痛.想.行.识。识习。识尽。识出要。因是有是。此生则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死。死缘愁.忧.苦.恼。不可称计。因此五阴之身。有此习法。此灭则灭。此无则无。无明尽行尽。行尽识尽。识尽名色尽。名色尽六入尽。六入尽更乐尽。更乐尽痛尽。痛尽爱尽。爱尽受尽。受尽有尽。有尽死尽。死尽愁.忧.苦.恼皆悉除尽。
比丘当知。我法甚为广大。无崖之底。断诸狐疑。安隐处正法。若善男子.善女人。勤用心不令有缺。正使身体枯坏。终不舍精进之行。系意不忘。修行苦法。甚为不易。乐闲居之处。静寂思惟。莫舍头陀之行。如今如来现在善修梵行。是故。比丘。若自观察时。思惟微妙之法。又当察二义。无放逸行。使成果实。至甘露灭尽之处。若当受他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唐其劳。亦使父母得其果报。承事诸佛。礼敬供养。如是。比丘。当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成十种力。得四无所畏。在大众中能师子吼。云何为十力。于是。如来是处如实知之。非处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处所。知他众生因缘处所受其果报。
复次。如来知若干种界.若干种持.若干种入。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若干种解脱.无量解脱。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知他众生智慧多少。如实知之。
复次。如来知他众生心中所念。如实知之。有欲心知有欲心。无欲心知无欲心。有嗔恚心知有嗔恚心。无嗔恚心知无嗔恚心。有愚痴心知有愚痴心。无愚痴心知无愚痴心。有爱心知有爱心。无爱心知无爱心。有受心知有受心。无受心知无受心。乱心知有乱心。无乱心知无乱心。散心知有散心。无散心知无散心。少心知有少心。无少心知无少心。广心知有广心。无广心知无广心。无量心知无量心。有量心知有量心。如实知之。定心知有定心。无定心知无定心。解脱心知解脱心。无解脱心知无解脱心。
复次。如来尽知一切所趣心之道。或一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亿百千生.无量生.成劫.败劫.无数成败劫中。我昔生彼处。名是。字是。食如此之食。受其苦乐。寿命长短。死此生彼。彼死生此。自忆如是无数宿命之事。
复次。如来知众生生死之趣。以天眼观众生之类。善色.恶色.善趣.恶趣。随行所种。皆悉知之。或复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造邪见业。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名为天眼清净。观众生类所趣之行。
复次。如来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如来有此十力。名为无著。得四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于梵轮。
云何如来得四无所畏。欲言如来成等正觉。若有众生。欲言知者。则无此处。若复有沙门.婆罗门欲来诽谤佛。不成等正觉者。则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然我今日欲言已尽有漏。设复有沙门.婆罗门.天.若魔天来欲言未尽有漏者。则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复次。我所说法。贤圣得出要者。如实尽于苦际。设有沙门.婆罗门.天.若魔天来欲言未尽苦际者。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复次。我所说内法者.堕恶趣者。设复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言非者。则无此处。是谓。比丘。如来有四无所畏。
设有外道异学言。彼沙门瞿昙。有何等之力。有何无畏。自称无著最尊。汝等当持此十力往报之。设复外道异学重作是说。我等亦成就十力。汝等比丘复当问曰。汝有何十力。是时。外道异学则不能报也。遂增其惑。所以然者。我终不见沙门.婆罗门自称言得四无所畏。除如来者。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十力.四无所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亲近国家有十非法。云何为十。于是。国家起谋害心。欲杀国王。缘此阴谋。王致命终。彼人民类便作是念。此沙门.道士数来往返。此必是沙门所为。是谓初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大臣叛逆为王所收。皆取害之。是时。人民便作是念。此沙门.道士数来往返。此必是沙门所为。是谓第二非法入国之难。
复次。国家亡失财宝。时。收藏人复生此念。今此宝物我恒守护。更无余人来入此者。必沙门取之。是谓沙门第三非法入国之难。
复次。国王女年在盛时。犹未出适。身便怀妊。是时。人民作是念。此中更无余人往返。必沙门所为。是谓第四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国王身抱重患。中他人药。是时。人民复作是念。其中更无余人。此必是沙门所为。是谓第五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国王.大臣各共竞诤。共相伤害。是时。人民便作是念。此诸大臣本共和合。今共竞诤。此非余人所为。必是沙门.道士。是谓第六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二国共斗。各争胜余。人民便作是念。此沙门.道士数来在内。必是沙门所为。是谓第七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国王本好惠施。与民分财。后便吝悔。不肯惠施。是时。人民各生斯念。我等国主本喜惠施。今复悭贪无惠施心。此必沙门所为。是谓第八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国王恒以正法。取民财物。后复非法取民财宝。是时。人民各生斯意。我等国主本以法取民财宝。今复以非法取民财宝。此必沙门所为。是谓第九非法亲国之难。
复次。国土人民普得疫病。皆由宿缘。是时。人民各生斯念。我等昔日无复疾病。今各得患。死者盈路。必是沙门咒术所致。是谓第十非法亲国之难。
是谓。比丘。十非法入国之难。是故。比丘。莫复生心亲近国家。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国王成就十法者。不得久存。多诸盗贼。云何为十。于时国王悭贪。以小轻事。便兴嗔恚。不观义理。若王成就初法。则不得久存。国饶盗贼。
复次。彼王贪著财物。不肯庶几。是谓国王成就此二法。则不得久存。
复次。彼王不受人谏。为人暴虐。无有慈心。是谓第三法。不得久存。
复次。彼王枉诸人民。横取系闭。在牢狱中。无有出期。是谓第四法。不得久存。
复次。国王非法相。佐不案正行。是谓五法。不得久存。
复次。彼王贪著他色。远离己妻。是谓彼王成就六法。不得久存。
复次。国王好喜嗜酒。不理官事。是谓成就七法。不得久存。
复次。国王好喜歌舞戏乐。不理官事。是谓第八法。不得久存。
复次。国王恒抱长患。无有强健之日。是谓第九之法。不得久存。
复次国王不信忠孝之臣。翅羽鲜少。无有强佐。是谓国王成就此十法。不得久存。
今比丘众亦复如是。若成就十法。不增善本功德。身坏命终。入地狱中。何谓十法。于是。比丘不持禁戒。亦无恭恪之心。是谓比丘成就初法。不得究竟有所至到。
复次。比丘不承事佛。不信真言。是谓比丘成就第二之法。不得久住。
复次。比丘不承事法。漏诸戒律。是谓比丘成就第三之法。不得久住。
复次。比丘承事圣众。恒自卑意。不信彼受。是谓比丘成就第四之法。不得久住。
复次。比丘贪著利养。心不放舍。是谓比丘成就第五之法。不得久住。
复次。比丘不多学问。不勤加诵读玩习。是谓比丘成就六法。不得久存。
复次。比丘不与善知识从事。恒与恶知识从事。是谓比丘第七之法。不得久存。
复次。比丘恒喜事役。不念坐禅。是谓第八之法。不得久存。
复次。比丘复著算数。返道就俗。不习正法。是谓比丘第九之法。不得久存。
复次。比丘不乐修梵行。贪著不净。是谓比丘第十之法。不得久存。是谓。比丘。成就此十法者。必堕三恶趣。不生善处。
若国王成就十法。便得久住于世。云何为十。于是。国王不著财物。不兴嗔恚。亦复不以小事起怒害心。是谓第一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受群臣谏。不逆其辞。是谓成就第二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常好惠施。与民同欢。是谓第三。
以法取物。不以非法。是谓第四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彼王不著他色。恒自守护其妻。是谓成就第五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亦不饮酒。心不荒乱。是谓成就第六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亦不戏笑。降伏外敌。是谓成就第七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案法治化。终无阿曲。是谓成就第八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与群臣和睦。无有竟争。是谓成就第九之法。便得久存。
复次。国王无有病患。气力强盛。是谓第十之法。便得久存。若国王成就此十法者。便得久存。无奈之何。比丘众亦复如是。若成就十法者。如屈伸臂顷。便生天上。
云何为十。于是。比丘奉持禁戒。戒德具足。不犯正法。是谓比丘成就此初法。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复次。比丘于如来所。有恭敬之心。是谓比丘成就此第二法。得生善处。
复次。比丘顺从法教。一无所犯。是谓比丘成就第三之法。得生善处。
复次。比丘恭奉圣众。无有懈惰之心。是谓成就第四之法。得生天上。
复次。比丘少欲知足。不著利养。是谓比丘第五之法。得生天上。
复次。比丘不自用意。恒随戒法。是谓成就第六之法。生于善处。
复次。比丘不著事务。常喜坐禅。是谓成就第七之法。得生天上。
复次。比丘乐闲静之处。不在人间。是谓成就第八之法。生于善处。
复次。比丘不与恶知识从事。常与善知识从事。是谓成就第九之法。得生善处。
复次。比丘常修梵行。离于恶法。多闻学义。不失次叙。如是比丘成就十法者。如屈伸臂顷。生善处天上。是谓。比丘。非法之行入地狱者。当念舍离。十正法之行。当共奉修。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众多比丘时到。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是时。众多比丘便作是念。我等入城乞食。日犹故早。我等可至外道异学。与共论议。是时。众多比丘便至外道异学所。时。诸外道遥见诸沙门来。各各自谓言。各各寂寞。勿有高声语言。沙门瞿昙弟子今来此间。然沙门之法。称誉寂寞之人。令知我等正法。不乱有乱。
尔时。众多比丘便至外道异学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尔时。外道问诸比丘。汝等。沙门瞿昙与诸弟子说此妙法。是诸比丘尽解一切诸法而自游戏不干。我等亦复与诸弟子说此妙法而自游戏。我之所说。与汝有何等异。有何差别。说法戒.教一类无异。是时。众多比丘闻外道异学所说。亦不称善。复非言恶。即从坐起。各退而去。
是时。众多比丘自相谓言。我等当持此义。往白世尊。若如来有所说者。我当念奉行。
尔时。众多比丘入罗阅城乞食已。还至房中。收摄衣钵。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住在一面。尔时。众多比丘以此缘本。尽向如来说之。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外道异学问此义已。汝等应持此语报之。一论.一义.一演。乃至十论.十义.十演。说此语时有何等义。设汝持此语往问者。彼人则不能报之。彼外道异学遂增愚惑。所以然者。非彼所有境界。
是故。比丘。我不见天及人民.魔.若魔天.释.梵天王能报此语者。除如来及如来弟子从吾闻者。此则不论。一论.一义.一演。我虽说此义。由何故而说乎。一切众生由食而存。无食则死。彼比丘平等厌患。平等解脱。平等观察。平等分别其义。平等尽苦际。同一义而不二。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一义.一论.一演。乃至十论.十义.十演。我虽说此义。由何说乎。名与色。彼何等谓名。所谓痛.想.念.更.思惟。是谓名也。彼云何名为色耶。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谓名为色。以此缘本。故名为色也。二论.二义.二演者。由此因缘故。我今说之。若比丘平等厌患。平等解脱。平等观察。平等分别其义。平等尽其苦际。
三论.三义.三演。由何等故而说此义乎。所谓三痛。云何为三。所谓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彼云何名为乐痛。所谓心中乐想。亦不分散。是谓名为乐痛。彼云何名为苦痛。所谓心中愦乱而不定一。思惟若干想。是谓名苦痛。彼云何名为不苦不乐痛。所谓心中无苦无乐想。复非一定。复非乱想。亦不思惟法与非法。恒自寂默。心无有记。是故名为不苦不乐痛。是谓三痛。若比丘平等厌患。平等解脱。平等观察。平等分别其义。平等尽其苦际。我所说三论.三义.三演者。正谓此耳。
四义.四论.四演。由何等故复说此义乎。所谓四谛。云何为四。所谓苦.习.尽.道圣谛。彼云何为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欲不得苦。彼云何名为习谛。所谓爱本与欲相应者。是谓名为习谛。彼云何名为苦尽谛。所谓彼爱永尽无余。更不复生。是谓名苦尽谛。彼云何名为苦要谛。所谓贤圣八品道。正见.正治.正语.正命.正业.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名为八品之道也。若比丘平等厌患。平等解脱。平等分别其义。平等观察。平等尽其苦际。是谓四论.四义.四演。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五论.五义.五演。我今所说由何等故说。所谓五根。云何为五。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云何名为信根。所谓贤圣弟子。信如来道法。彼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是谓名为信根。彼云何名为精进根。所谓身心意并勤劳不倦。灭不善法。使善增益。顺心执持。是谓名为精进根。彼云何名为念根。所谓念根者。所诵不忘。恒在心怀。总持不失。有为.无漏之法。终不忘失。是谓名为念根。彼云何名为定根。所谓定根者。心中无错乱。无若干想。恒专精一意。是谓名为三昧根。彼云何名智慧根。所谓知苦.知习.知尽.知道。是谓名智慧之根。此名五根也。比丘于中平等解脱。平等分别其义。平等尽其苦际。五论.五义.五演。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六论.六义.六演。我所说者由何等故乎。所谓六重之法也。云何为六。于是。比丘恒身行慈心。若在闲净室中。常若一心。可尊可贵。恒与和合。是谓比丘第一重法。复次。口行慈心。终无虚妄。可敬可贵。是谓第二重法。复次。意行慈。不起憎嫉。可敬可贵。是谓第三重法。复次。若得法利之养。钵中遗余。与诸梵行之人等心施与。是谓第四重法可敬可贵。复次。奉持禁戒。无所脱失。贤人之所贵。是谓第五重法可敬可贵。复次。正见贤圣得出要。得尽苦际。意不错乱。与诸梵行之人等修其行。是谓第六之法可敬可贵。尔时。比丘平等厌患。平等解脱。平等分别其义。平等尽于苦际。六论.六义.六演。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七论.七义.七演。由何等故而说此乎。所谓七神识止处。云何为七。或有众生。若干想。若干种身。所谓天及人也。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所谓梵迦夷天最初出时。或有众生。一想一身。所谓光音天是也。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遍净天是也。或有众生。空处无量。所谓空处天是也。或有众生。识处无量。所谓识处天是也。或有众生。无所有处无量。所谓不用处天是也。或有众生。有想无想处无量。所谓有想无想天是也。是谓。比丘。七神止处。于是。比丘平等解脱。乃至平等尽于苦际。七论.七义.七演。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八论.八义.八演。我所说者由何等故而说此乎。所谓世间八法是随世回转。云何为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谓世间八法随世回转。若比丘于中平等解脱。乃至尽于苦际。八论.八义.八演。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九论.九义.九演。我所说者由何故而说此乎。所谓九众生居处。云何为九。若有众生。若干种身。所谓天及人。或有众生。若干种身一想。谓梵迦夷天最初出时是也。或有众生。一想一身。所谓光音天是也。或有众生。一身若干想。所谓遍净天也。或有众生。空处无量。所谓空处天是也。或有众生。识处无量。所谓识天也。或有众生。无有处无量。所谓不用处天是也。或有众生。有想无想处无量。所谓有想无想天是也。无想众生及诸所生之类。为九神止处。于是。比丘平等解脱。乃至尽于苦际。九论.九义.九演。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十论.十义.十演。由何等说乎。所谓十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是谓十念。若比丘平等解脱。乃至尽于苦际。十论.十义.十演。如是。比丘。从一至十。
比丘当知。若外道异学闻此语者。犹不能熟视颜色。况欲报之。其有比丘解此义者。于现法中最尊第一之人。若复比丘.比丘尼思惟此义。乃至十岁。必成二果。若阿罗汉.若阿那含。比丘且舍十岁。若一年之中思惟此义者。必成二果。终无中退。比丘且舍一年。其四部之众十月。若至一月思惟此义者。必成二果。亦不中退。且舍一月。若四部之众七日之中思惟此义。必成二果。终不有疑。
尔时。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极为甚深。若所在方面有此法者。当知便遇如来。唯然。世尊。此法名何等。当云何奉行。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十法之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修行十想者。便尽有漏。获通作证。渐至涅槃。云何为十。所谓白骨想.青瘀想.[月*逄]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是谓。比丘。修此十想者。得尽有漏。得至涅槃界。又是。比丘。十想之中。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最为第一。所以然者。其有修行不可乐想。持信奉法。此二人必越次取证。是故。比丘。若在树下静处露坐。当思惟此十想。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言。如来今日与诸比丘说。十想之法。其能修者。断诸有漏。成无漏行。如我。世尊。不堪任行此想。所以然者。欲心多故。身意炽盛。不得宁息。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今当舍净想。思惟不净想。舍有常想。思惟无常想。舍有我想。思惟无我想。舍可乐想。思惟不可乐想。所以然者。若比丘思惟净想。欲心便炽盛。若思惟不净想。便无欲心。比丘当知。欲为不净。如彼屎聚。欲如鸜鹆。饶诸音响。欲无返复。如彼毒蛇。欲如幻化。如日消雪。当念舍欲。如弃塳间。欲还自害。如蛇怀毒。欲无厌患。如饮碱水。欲难可满。如海吞流。欲多可畏。如罗刹村。欲犹怨家。恒当远离。欲犹少味。如蜜涂刀。欲不可爱。如路白骨。欲现外形。如厕生华。欲为不真。如彼画瓶。内盛丑物。外见殊特。欲无牢固。亦如聚沫。是故。比丘。当念远离贪欲之想。思惟不净之想。汝今。比丘。当忆昔迦叶佛所奉行十想。今当重思惟十想。有漏心便解脱。
尔时。彼比丘悲泣堕泪不能自止。即时头面礼佛。白世尊言。唯。世尊。愚惑积久。如来躬自说十想。方欲远离。今自忏悔。后更不犯。唯愿如来受其重过。原恕不及。
佛吉比丘。听汝改过。勿复更犯。又如来与汝说十想而不肯奉持。
是时。彼比丘闻世尊教诫已。在闲静之处。克己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修无上梵行者。欲升其所愿。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尔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结禁.圣贤居 二力及十念
亲国.无挂碍 十论.想.观想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念广分别修行。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憍慢.无明。云何为十。所谓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止观.念安般.念身.念死。是谓。比丘。有众生修行此十念者。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一切无明.憍慢。皆悉除尽。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善恶品第四十七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奉行十法。便生天上。又行十法。便生恶趣。又行十法。入涅槃界。
云何修行十法。生恶趣中。于是。有人杀生.盗劫.淫泆.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斗乱彼此.嫉妒.嗔恚.兴起邪见。是谓十法。其有众生。行此十法。入恶趣中。
云何修行十法。得生天上。于是。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绮语.恶口。不两舌斗乱彼此。嫉妒.恚害.兴起邪见。若有人行此十法者。便生天上。
云何修行十法。得至涅槃。所谓十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戒.念施.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是谓修行十法。得至涅槃。比丘当知。其生天及恶趣者。当念舍离。其十法得至涅槃者。善修奉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由十恶之本。外物衰耗。何况内法。云何为十。所谓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斗乱彼此.嫉妒.恚害.心怀邪见。由杀生报故。众生寿命极短。由不与取故。众生生便贫贱。由淫泆报故。众生门不贞良。由妄语故。众生口气丑弊。致不鲜洁。由绮语故。致土地不平整。由两舌报故。土地生荆棘。由恶口报故。语有若干种。由嫉妒故。以致谷不丰熟。由恚害报故。多诸秽恶之物。由邪见报故。自然生八大地狱。因此十恶报故。使诸外物衰秏。何况内物。是谓。比丘。当念舍离十恶之法。修行十善法。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波斯匿王往白世尊言。如来审有是语。施我获福多。余者获福少。施我弟子。勿施余人。设有人作是语者。岂非毁如来法乎。
佛告王曰。我无此语。独应施我。勿施余人。大王当知。我恒有此语。若比丘钵中遗余掷著水中。软虫食之犹得其福。何况施人而不获福乎。但。大王。我有是语。施持戒人。其福益多。胜于犯戒之人。
尔时。波斯匿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施持戒人。其福倍多于犯戒之人者上。
王复白佛言。尼揵子来语我言。沙门瞿昙知于幻术。能回转世人。世尊。此语为审乎。为非耶。
佛告王曰。如是。大王。如向来言。我有幻法。能回转世人。
王白佛言。何者名为回转幻法。
佛告王曰。其杀生者其罪难量。其不杀者受福无量。其不与取者获罪无量。其不盗者获福无量。夫淫泆者受罪无量。其不淫者受福无量。其邪见者受罪无量。其正见者获福无量。我所解幻法者。正谓此耳。
是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若当世间人民.魔.若魔天.有形之类。深解此幻术者则获大幸。自今已后。不复听外道异学入我国界。听四部之众恒在我宫。常当供养。随其所须。
佛告大王。勿作是语。所以然者。施畜生之类。犹获其福。及施犯戒之人。亦获其福。施持戒之人。福亦难量。施外仙道之人。获一亿之福。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佛。其福不可量。是故。大王。当兴发意。供给当来过去诸佛.声闻弟子。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食后皆集普会讲堂。咸共论说此义。所谓论者。衣裳.服饰.饮食之论。邻国.贼寇.战斗之论。饮酒.淫泆.五乐之论。歌舞.戏笑.妓乐之论。如此非要。不可称计。
尔时。世尊以天耳听闻诸比丘各作是论。即往至普会讲堂所。问诸比丘。汝等集此欲何所论说。
是时。诸比丘白世尊言。我等集此共论此不要事。
是时。佛告诸比丘曰。止。止。比丘。勿作此论。所以然者。此论非义。亦无善法之趣。不由此论得修梵行。不得灭尽涅槃之处。不得沙门平等之道。此皆俗论。非正趣之论。汝等已离俗修道。不应思惟败行之论。汝等设欲论者。当论十事功德之论。云何为十。若精勤比丘。少欲.知足.有勇猛心.多闻能与人说法.无畏无恐.戒律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汝等设欲论者。当论此十事。所以然者。润及一切。多所饶益。得修梵行。得至灭尽无为之处。涅槃之要也。汝今族姓子已出家学道。应当思惟此十事。此论者。正法之论。去离恶趣。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皆集普会讲堂。各生此论。今舍卫城谷米勇贵。乞求难果。世尊又说。依于饮食。人身得存。四大依倚心所念法。法依善趣之本。我等今日便当差次立人乞求。使乞求之人得见好妙色。得极妙更乐。得衣裳.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亦善耶。
尔时。世尊清净无瑕秽。以天耳遥闻诸比丘各生此论。尔时。世尊即往至普会讲堂所。在众中坐。告诸比丘。汝等集此为何论义。
比丘对曰。我等所论。今舍卫城乞求难得。欲共差次一人次第乞食。随时得见好色妙服。及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我等所论正论此耳。
佛告比丘。若乞求比丘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复用见色.声.香.味.细滑法乎。我恒教敕。乞食求有二事。可亲.不可亲。设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增益恶法。无有善法。此不可亲。若得乞求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增益善法。不增恶法。此便可亲。汝等比丘。于此法中。欲作何等之论。汝等所论者。非正法论。当舍此法。更莫思惟。不由此得至休息灭尽涅槃之处。
设欲论者。当论此十法。云何为十。若精勤比丘。少欲.知足.有勇猛心.多闻能与人说法.无畏无恐.戒律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汝等设欲论者。当论此十事。所以然者。润及一切。多所饶益。得修梵行。得至灭尽之处.无为涅槃界。此论者沙门之义。当念思惟。勿去离心。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各集普会讲堂。作是异论。今舍卫城乞食难得。非比丘所安之处。我等可立一人次第乞食。此乞比丘。能办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所乏短。
尔时。众中有一比丘。白诸人曰。我等不堪任在此乞求。各共诣摩竭国于彼乞求。又且谷米丰贱。饮食极饶。
更复有比丘说曰。我等不宜在彼国乞食。所以然者。阿阇世王在彼治化。主行非法。又杀父王。与提婆达兜为友。以此因缘故。不宜在彼乞求。
复有比丘说曰。今此拘留沙国土。人民炽盛。饶财多宝。宜在彼土乞求。
复有比丘作是说。我等不宜在彼土乞食。所以然者。恶生王于彼土治化。极为凶弊。无有慈仁。人民粗暴。好喜斗讼。以此因缘。故不应在彼乞食。
复有比丘说曰。我等宜在拘深婆罗奈城。优填王所治之处。笃信佛法。意不移动。我等宜在彼土乞食。所愿无违。
尔时。世尊以天耳闻诸比丘各生此论。即严整衣服。至诸比丘所。在中央坐。问诸比丘曰。汝等集此欲何等论。为说何事。
是时。比丘白佛言。我等集此各兴此论。今舍卫城谷米勇贵。乞求叵得。各当共诣摩竭国界。于彼乞求。又彼国土饶财多宝。所索易得。其中或有比丘说曰。我等不宜彼国乞食。所以然者。阿阇世王在彼治化。主行非法。又杀父王。与提婆达兜为友。以此因缘。故不宜在彼乞求。其中复有比丘说曰。今拘留沙国。人民炽盛。饶财多宝。宜在彼国乞食。复有比丘作是说。我等不宜在彼乞食。所以然者。恶生王于彼治化。为人凶恶。无有慈仁。好喜斗讼。以此因缘。故不宜在彼乞食。复有比丘说曰。我等宜在拘深婆罗奈城。优填王所治之处。笃信佛法。意不移动。宜在彼乞食。所愿无违。在此所论。正谓此耳。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莫称讥王治国家界。亦莫论王有胜劣。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夫人作善恶 行本有所因
彼彼获其报 终不有毁败
夫人作善恶 行本有所因
为善受善报 恶受恶果报
是故。比丘。勿兴斯意论国事。缘不由此论得至灭尽涅槃之处。亦不得沙门正行之法。设欲作是论。非是正业。汝等应当学十事论。云何为十。若精勤比丘。少欲.知足.有勇猛心.多闻能与人说法.无畏无恐.戒律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汝设欲论者。当论此十事。所以然者。普润一切。得修梵行。得至灭尽涅槃之处。汝等已出家学道。离于世俗。当勤思惟。勿去离心。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集普会讲堂各兴此论。今波斯匿王主行非法。犯圣律教。谶比丘尼得阿罗汉道。十二年中闭在宫内。与共交通。又不事佛.法.比丘僧。无笃信之心向阿罗汉。则无信心于佛.法.圣众。我等宜应远离。勿止此土。所以然者。王行非法时。王大臣亦行非法。大臣以行非法。左右吏佐亦行非法。吏佐已行非法。诸庶人类亦行非法。我今宜在远国乞求。不止此邦。又可观彼风俗之化。已见风俗之化。则见殊异之处。
尔时。世尊以天耳听闻诸比丘各兴此论。即往至诸比丘所。在中央坐。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集此为何论说。
众多比丘白世尊言。我等在此论波斯匿王。主行非法。犯圣律教。十二年中闭谶比丘尼。在深宫内。接待以色。又得道之人行过三界。然王亦不事佛.法及众僧。无笃信之心向阿罗汉。已无此心。则无此心于三尊。我等宜远游。不须住此。所以然者。王行非法时。臣佐.人民亦复行恶。又观世间风化之法。
尔时。世尊告曰。汝等勿论国界之事。当自克己。思惟内省。挍计分别。言此论者不合至理。亦复不令人得修梵行。灭尽无为涅槃之处。当自修己。炽然法行。自归最尊。若比丘能自修己。兴隆法乐者。此人之类便为我躬自所生。云何。比丘。能自炽然。兴隆法乐。无有虚妄。自归最尊。于是。比丘。内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忧愁。外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有复内外观身。身意止。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法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如是。比丘。能自炽然其行。兴隆法乐。自归最尊。
诸有将来.现在比丘。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便为我之所生。是故。比丘。若欲有所论。当论于十事。云何为十。所谓精勤比丘。少欲.知足.有勇猛心.多闻能与人说法.无畏无恐.戒律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汝等设欲论者。当论此十事。所以然者。润及一切。多所饶益。得修梵行。至灭尽之处.无为涅槃界。此论者沙门之义。当念思惟。勿去离心。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国城中有一长者。与罗云作坐禅屋。尔时。罗云随其日数。止彼屋中。后便人间游化。时。彼长者窃生此心。我当往觐尊者罗云。尔时。长者见罗云房中。寂寞不见人住。见已。语诸比丘曰。尊者罗云今为所在。
比丘报曰。罗云在人间游化。
长者报曰。唯愿诸贤差次人在吾房中住。世尊亦说。造立园果。及作桥舡。近道作圊厕。持用惠施。长夜获其福。戒法成就。死必生天上。以是之故。我与罗云作屋耳。今罗云不乐我房。唯愿诸贤差次人住我房中。
诸比丘对曰。如长者教。尔时。诸比丘即差次一比丘住房中。
是时。尊者罗云便作是念。我离世尊积久。今可往问讯。是时。尊者罗云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之间。即从座起。还诣房中。见有异比丘在屋中住。见已。语彼比丘曰。谁持我房与卿使住。
比丘报曰。众僧差次令我住此房中。
是时。罗云还至世尊所。因此缘本。具白世尊。不审如来。众僧差次我房。使道人在此止住耶。
佛告罗云。汝往至长者家。语长者曰。我所行法无有身.口.意行有过乎。又非身三.口四.意三过乎。长者先持房施我。后复持与圣众。
是时。罗云受佛教已。即往长者家。语长者曰。我非有身三.口四.意三过乎。
长者报曰。我亦不见罗云身.口.意过也。
罗云语长者曰。何故夺我房舍持与圣众。
长者报曰。我见房空。是故持施圣众。时我复作是念。尊者罗云必不乐我房中。故持惠施耳。
是时。罗云闻长者语已。即还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是时。世尊即告阿难。速打揵椎。诸有比丘在祇洹精舍者。尽集普会讲堂。
时。阿难即受佛教。召诸比丘在普会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惠施清净。汝等善思念之。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惠施清净。于是。比丘。若有人以物惠施。后复还夺更与余人。此名为施不均整。非平等施。若复有人夺彼人物。持施圣众。若复有人还夺圣众。持用与人。此非为平等之施。亦非清净之施。转轮圣王自于境界犹得自在。比丘于己衣钵亦得自在。若复彼人口不见许。而取他人物与人者。此非平等之施。我今告诸比丘。施主见与。受主不见与者。此非平等之施。若复彼比丘会遇命终。当持此一房在众中结羯磨。传告唱令。某甲比丘命终。今持此房在众分处。欲安处何人。随圣众教。诸贤。任使某甲比丘住者。各共忍之。若不听者。今便说再三。亦当作是说之。若众僧一人不听而与者。则非平等之施。则为杂浊之物。今还与罗云房。清净受之。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时。尊者大均头在静寂之处。兴此念想。诸前后中央之见。云何得知。尔时。大均头到时。著衣持钵。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均头白世尊言。今此诸见。前后相应。云何得灭此见。又使余者不生。
世尊告曰。于是。均头。此见所出与所灭之处。皆是无常.苦.空。均头知之。当建此意。夫见之法六十二种。要当住十善之地。除去此见。云何为十。于是。均头。他好杀生。我等应当不杀。他好盗。我不盗。他犯梵行。我行梵行。他妄语。我不行妄语。他行两舌斗乱彼此.绮语.恶口.嫉妒.恚.邪见。我行正见。
均头当知。如从恶道得值正道。如从邪见得至正见。回邪就正。犹如有人自己没溺。复欲渡人者。终无此理。己未灭度。欲使他人灭度者。此事不然。如有人自不没溺。便能渡人。可有此理。今亦如是。自般涅槃。复使他人取灭度者。可有此理。是故。均头当念。离杀。不杀灭度。离盗。不盗灭度。离淫。不淫灭度。离妄语。不妄语灭度。离绮语。不绮语灭度。离粗言。不粗言灭度。离斗乱彼此。不斗乱彼此灭度。离嫉妒。不嫉妒灭度。离恚。不恚灭度。离邪见。得正见灭度。
均头当知。若凡夫之人便生此念。为有我耶。为无我耶。有我无我耶。世有常耶。世无常耶。世有边耶。世无边耶。命是身耶。为命异身异耶。如来死耶。如来不死耶。为有死耶。为无死耶。为谁造此世。生诸邪见。为是梵天造此世。为是地主施设此世。又梵天此众生。地主造此世间。众生本无今有。已有便灭。凡夫之人无闻.无见。便生此念。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自然有梵天 此是梵志语
此见不真正 如彼之所见
我主生莲华 梵天于中出
地主生梵天 自生不相应
地主刹利种 梵志之父母
云何刹利子 梵志还相生
寻其所生处 诸天之所说
此是叹誉言 还自著羁难
梵天生人民 地主造世间
或言余者造 此语谁者审
恚欲之所惑 三事共合集
心不得自在 自称我世胜
天神造世间 亦非梵天生
设复梵天造 此非虚妄耶
寻迹遂复多 审谛方言虚
其行各各异 此行不审实
均头当知。众生之类所见不同。其念各异。此诸见者皆是无常。其有怀抱此见。则是无常变易之法。若他人杀生。我等当离杀生。设他盗者。当远离之。不习其行。专其心意。不使错乱。思惟挍计。邪见所兴。乃至十恶之法皆当去离。不习其行。若他嗔恚。我等学于忍辱。他人怀嫉妒。我当舍离。他兴憍慢。我念舍离。若他自称.毁余人。我等不自称.不毁他人。他不少欲。我等当学少欲。他人犯戒。我修其戒。他人有懈怠。我当精进。他人不行三昧。我行三昧。当作是学。他人愚惑。我行智慧。其能观察分别其法者。邪见消灭。余者不生。
是时。均头受如来教已。在闲静之处。思惟挍计。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著三法衣。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造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均头便成阿罗汉。
尔时。均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地狱众生受其罪报。极至一劫。或有其中间夭者。受畜生罪报。极至一劫。其间有中夭者。受饿鬼报。极至一劫。其间有中夭者。比丘当知。郁单曰人寿千岁。无有中夭者。所以然者。彼土人民无所系属。设于彼命终。生善处天上。无有堕落者。弗于逮人民寿五百岁。亦有中夭者。瞿耶尼人民寿二百五十岁。亦有中夭者。阎浮提人民极寿百岁。亦有中夭者多。
正使人寿命极至十十。人民之兆以寿十十。其行不同。性分各异。初十幼小。无所识知。第二十少多有知。犹不贯了。第三十欲意炽盛。贪著于色。第四十多诸伎术。所行无端。第五十解义明了。所习不忘。第六十悭著财物。意不决了。第七十懈怠喜眠。体性迟缓。第八十无有少壮之心。亦无荣饰。第九十多诸病痛。皮缓面皱。第十十诸根衰秏。骨节相连。多忘意错。比丘知之。设人寿百岁。当经历尔许之难。设人寿百岁。当经三百冬.夏春.秋。计其寿命。盖不足言。若人寿百岁。当食三万六千食。其间或有不食时。嗔不食。不与不食。病不食。计彼食与不食。及饮母乳。取要言之。三万六千食。比丘。若人寿百岁其限岁数。饮食之法其状如是。
比丘当知。阎浮地人民。或寿极长与无量寿等。过去久远不可计世。有王名疗众病。寿命极长。颜色端正。受乐无量。尔时。无疾病.老.死之患。时。有夫妇二人生一子。子便命终。是时。父母抱举令坐。又持食与。然彼子不饮.不食。亦不起坐。何以故尔。以命终故。是时。彼父母便生此念。我子今日何为嗔恚。不肯食饮。亦不言语。所以然者。由彼人民不闻死亡音响之所致也。
尔时。彼父母便复念曰。我子今已经七日不饮.不食。亦复不知何由默然。我今可以此因缘。往白疗病大王使知。是时。父母往至王所。以此因缘。具白大王。是时。大王便作是念。今日已闻死亡音响。王告之曰。汝等可持此小儿到吾所。尔时。父母即抱小儿至国王所。王见已。告父母曰。此儿已命终。时。父母白王言。云何名为命终。王告曰。此儿更不行起.言对.谈说.饮食.戏乐。身体正直。无所复为。故名为命终。是时。夫妇复白王言。如此之变当经几时。王告之曰。此儿不久身体烂坏。膀胀臭处。无所复任。尔时。父母不信王语。复抱死儿。还至家中。未经几时。身体尽坏。极为臭秽。是时。父母方信王语云。此儿不久身体膀胀。尽当坏败。
是时。夫妇复抱此膀胀小儿至国王所。而白王言。唯然。大王。今持此儿奉贡大王。时。父母亦不啼哭。所以然者。由不闻死亡之音故。是时。大王剥取其皮。而作大鼓。复敕作七重楼阁。持此鼓安处其上。即敕一人。汝当知之。令守护此鼓。百岁一击。无令失时。受王教诫。百岁一击。时。诸人民闻此鼓音。怪未曾有。语诸人曰。何者音响。为是谁声。乃彻于斯。王告之曰。此是死人皮之响。众生闻已。各兴念曰。奇哉。乃闻此声。汝等比丘。尔时王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王者。即我身是也。以此知之。昔日阎浮地寿命极长。如今阎浮地人民极为短命。灭者难限。所以然者。由杀害多故。致命极短。华色失乎。由此因缘。故致变怪。
比丘当知。阎浮地五十岁。四天王中一日一夜。计彼日夜之数。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四天王寿命五百岁。或复有中夭者。计人中之寿十八亿岁。还活地狱一日一夜。计彼一日一夜之数。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还活地狱极寿千岁。复有中夭者。计人中之寿三十六亿岁。计人中百岁。三十三天一日一夜。计彼日月年岁之数。三十三天寿千岁。其间或有中夭者。计人中之寿三十六亿岁。阿鼻地狱中一日一夜。复计彼日月之数。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计彼日夜之数寿二万岁。计人中之寿。寿一拘利。如是。比丘。计此之寿转转增倍。除无想天。无想天寿八万四千劫。除净居天不来此世。是故。比丘。勿怀放逸。于现身上得尽有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经言。百岁当经三百冬夏秋。谓冬夏秋各一百故。言三百而不言春者。此顺西域三时也。言三时者。寒热雨三也。言冬即彼寒时。夏即彼热时。秋即彼雨时。然彼三时各四月。计一年有十二月。今以冬夏秋拟彼三时。而月数少。盖译者不善方言也。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修行杀生。广布杀生。种地狱罪。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所以然者。由害他命。
若有众生盗他物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恒遭贫匮。食不充口。衣不盖形。皆由盗故。劫夺物者。即断他命根。
若有众生。好喜贪泆。种三恶道。若生人中。门不贞良。窃盗淫泆。
若有众生妄语者。种地狱罪。若生人中。为人所轻。言不信受。为人所贱。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语所致。
若有众生两舌者。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怀愁忧。所以然者。由彼人两头传虚言故。
若有众生粗言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为人丑弊。常喜骂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专正之所致也。
若有众生斗乱彼此。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多诸怨憎。亲亲离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乱之所致也。
若有众生嫉妒者。种三恶道。若生人中。乏诸衣裳。所以然者。由彼人起贪嫉故。
若有众生起害意。种三恶道。设生人中。恒多虚妄。不解至理。心乱不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恚怒所致也。无有慈仁。
若有众生。行邪见者。种三恶道。若生人中。乃在边地。不生中国。不睹三尊道法之义。或复聋盲喑哑。身形不正。不解善法.恶法之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无信根故。亦不信沙门.婆罗门.父母.兄弟。
比丘知之。由此十恶之报。致此殃衅。是故。比丘。当离十恶。修行正见。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十五日说戒时。将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普会讲堂。尔时。世尊默然观察。诸圣众寂寞不语。是时。阿难白佛言。今日圣众尽集讲堂。唯然。世尊。当与诸比丘说禁戒。尔时。世尊亦复默然不语。
是时。阿难须臾复白佛言。今正是时。宜说禁戒。初夜欲尽。
尔时。世尊复默不语。尔时。阿难须臾复白佛言。中夜欲竟。众僧劳顿。唯愿世尊以时说戒。
尔时。世尊复默然不语。是时。阿难须臾复白佛言。后夜欲尽。唯愿世尊以时说戒。
佛告阿难。众中不净者故不说戒。今听上座。使说禁戒。若僧上座。不堪任说戒者。听持律说禁戒。若无持律者。其能诵戒通利者。当唱之使说戒。自今已后。如来更不说戒。众中不净。如来于中说戒。彼人头破为七分。如彼酬罗果无异。
是时。阿难悲泣交集。并作是说。圣众今日便为孤穷。如来正法去何速疾。不净之人出何速疾。
是时。大目乾连便作是念。此众中何等毁法之人。在此众中乃令如来不说禁戒。是时。大目乾连入三昧定。遍观圣众心中瑕秽。尔时。目连见马师.满宿二比丘在众会中。是时目连即从座起。至彼比丘所。而告之曰。汝等速起。离此座中。如来见讥。由卿等故。如来不说禁戒。
尔时。二比丘默然不语。是时。目连复再三告曰。汝等速起。不须住此。
是时。彼比丘默然不对。是时。目连即前捉手将至门外。还取门闭。前白佛言。不净比丘已将在外。唯然世尊时说禁戒。
佛告目连。止。止。目连。如来更不与比丘说戒。如来所说言不有二。还诣座所。
是时。目连复白佛言。今此众中已生瑕秽。我不堪任行维那法。唯愿世尊更差余人。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是时。目连头面礼世尊足。还就本座。
是时。阿难白世尊言。毗婆尸如来出现世时圣众多少。为经几时。乃生瑕秽。乃至迦叶弟子多少。云何说戒。
佛告阿难。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世间。尔时。三会圣众。初一会时比丘有百千六万八千圣众。第二会时十六万圣众。第三会时十万圣众。皆是阿罗汉。彼佛寿八万四千岁。百岁之中圣众清净。彼佛恒以一偈为禁戒。
忍辱为第一 佛说无为最
不以剃须发 害他为沙门
是时。彼佛以此一偈。百岁之中而为禁戒。已生瑕秽。便立禁戒。
复于三十一劫中。有佛名试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亦复三会圣众。初一会时有十六万圣众。第二会时十四万圣众。第三会时十万圣众。彼佛尔时。八十年中清净无瑕秽。亦说一偈。
若眼见非邪 慧者护不著
弃捐于众恶 在世为黠慧
尔时。彼佛八十年中说此一偈。后有瑕秽。更立禁戒。
尔时。试诘佛寿七万岁。于彼劫中。复有佛出现世间。名曰毗舍罗婆。亦三会圣众。初会之时十万圣众。尽是罗汉。第二会时八万罗汉。第三会时七万罗汉。诸漏已尽。毗舍罗婆如来七十年中无瑕秽。尔时。复以一偈半为禁戒。
不害亦不非 奉行于大戒
于食知止足 床座亦复然
执志为专一 是则诸佛教
七十年中以此一偈为禁戒。后有瑕秽。更立禁戒。毗舍罗婆如来寿七万岁。
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曰拘楼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二会圣众。初会之时七万圣众。皆是阿罗汉。第二会时六万阿罗汉。彼佛尔时。六十年中无有瑕秽。彼佛尔时。以二偈以为禁戒。
譬如蜂采华 其色甚香洁
以味惠施他 道士游聚落
不诽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六十年中说此二偈。以为禁戒。自此已来。以有瑕秽。便立禁戒。彼佛寿六万岁。
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曰拘那含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尔时。二会圣众。初会之时六十万圣众。皆是阿罗汉。第二会时四十万圣众。皆是阿罗汉。尔时。彼佛四十年中无有瑕秽。以一偈为禁戒。
执志莫轻戏 当学尊寂道
贤者无愁忧 常灭志所念
四十年中说此一偈。以为禁戒。自此已来。便有瑕秽。更立禁戒。彼佛寿四万岁。
于此贤劫有佛。名为迦叶。出现世间。尔时。彼佛亦二会圣众。初会之时四十万众。第二会时三十万众。皆是阿罗汉。二十年中无有瑕秽。恒以一偈。以为禁戒。
一切恶莫作 当奉行其善
自净其志意 是则诸佛教
二十年中说此一偈。以为禁戒。犯禁之后。更立制限。尔时。迦叶佛寿二万岁。
我今如来出现于世。一会圣众千二百五十人。十二年中无有瑕秽。亦以一偈为禁戒。
护口意清净 身行亦清净
净此三行迹 修行仙人道
十二年中说此一偈。以为禁戒。以生犯律之人。转有二百五十戒。自今已后众僧集会。启白如律。诸贤。咸听。今十五日说戒。今僧忍者。众僧和合。说禁戒以启此已。设有比丘有所说者。不应说戒。各共默然。若无语者。应为说戒。乃至说戒序后。复当问。诸贤。谁不清净。如是再三。谁不清净。清净者。默然持之。然今人寿命极短。尽寿不过百年。是故。阿难。善受持之。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过去久远诸佛世尊。寿命极长。犯律者少。无有瑕秽。然今人民寿命为短少。不过十十。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有遗法住世。为经几时。
佛告阿难。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法不久存。
阿难白佛言。设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世当经几时。
佛告阿难曰。我灭度之后。法当久存。迦叶佛灭度后。遗法住七日中。汝今。阿难。如来弟子为少。莫作是观。东方弟子无数亿千。南方弟子无数亿千。是故。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阿难偏露右肩。右膝著地。白世尊言。如来玄鉴。无事不察。当来.过去.现在三世皆悉明了。诸过去诸佛姓字.名号。弟子菩萨翼从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无数劫。悉观察知。亦复知国王.大臣.人民姓字。斯能分别。如今现在国界若干。亦复明了。将来久远弥勒出现。至真.等正觉。欲闻其变。弟子翼从佛境丰乐。为经几时。
佛告阿难。汝还就座。听我所说。弥勒出现。国土丰乐。弟子多少。善思念之。执在心怀。是时。阿难从佛受教。即还就座。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将来久远于此国界。当有城郭名曰鸡头。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尔时。城中有龙王名曰水光。夜雨泽香。昼则清和。是时。鸡头城中有罗刹鬼名曰叶华。所行顺法。不违正教。伺人民寝寐之后。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又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阿难当知。尔时。阎浮地东.西.南.北十万由旬。诸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四大海水各据一方。
时。阎浮地极为平整。如镜清明。举阎浮地内。谷食丰贱。人民炽盛。多诸珍宝。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是时。弊花果树枯竭。秽恶亦自消灭。其余甘美果树。香气殊好者。皆生乎地。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贪欲.嗔恚.愚痴不大殷勤。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别。如彼郁单曰人。而无有异。是时。阎浮地内人民大小皆同一向。无若干之差别也。彼时男女之类意欲大小便。地自然开。事讫之后。地复还合。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粳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食无患苦。所谓金银.珍宝.车磲.玛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无人省录。是时。人民手执此宝。自相谓言。昔者之人由此宝故。各相伤害。系闭牢狱。更无数苦恼。如今此宝与瓦石同流。无人守护。
尔时。法王出现。名曰蠰佉。正法治化。七宝成就。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守藏之宝。是谓七宝。领此阎浮地内。不以刀杖。自然靡伏。如今。阿难。四珍之藏。乾陀越国伊罗钵宝藏。多诸珍琦异物。不可称计。第二弥梯罗国般绸大藏。亦多珍宝。第三须赖吒大国有宝藏。亦多珍宝。第四婆罗奈蠰佉有大藏。多诸珍宝。不可称计。此四大藏自然应现。诸守藏人各来白王。唯愿大王以此宝藏之物。惠施贫穷。尔时。蠰佉大王得此宝已。亦复不省录之。意无财物之想。时。阎浮地内自然树上生衣。极细柔软。人取著之。如今郁单曰人自然树上生衣。而无有异。
尔时。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王少小同好。王甚爱敬。又且颜貌端正。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是时。修梵摩有妻。名曰梵摩越。玉女中最极为殊妙。如天帝妃。口作优钵莲花香。身作栴檀香。诸妇人八十四态。永无复有。亦无疾病乱想之念。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下。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适。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
尔时。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当其夜半。弥勒出家。即其夜成无上道。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变震动。地神各各相告曰。今弥勒已成佛。转至闻四天王宫。弥勒已成佛道。转转闻彻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声展转乃至梵天。弥勒已成佛道。尔时。魔名大将以法治化。闻如来名教音响之声。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七日七夜不眠不寐。是时。魔王将欲界无数天人。至弥勒佛所。恭敬礼拜。
弥勒圣尊与诸天渐渐说法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妙。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已发心欢喜。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悉与诸天人广分别其义。尔时。座上八万四千天子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大将魔王告彼界人民之类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弥勒今日已度彼岸。亦当度汝等使至彼岸。
尔时。鸡头城中长者。名曰善财。闻魔王教令。又闻佛音响。将八万四千众。至弥勒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渐与说法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妙。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心开意解。如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与诸人民广分别义。尔时。座上八万四千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是时。善财与八万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行。尽成阿罗汉道。尔时。弥勒初会八万四千阿罗汉。
是时。蠰佉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闻法。时。弥勒与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赐剃头师珍宝。复以杂宝与诸梵志。将八万四千众生。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
是时。修梵摩大长者闻弥勒已成佛道。将八万四千梵志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得阿罗汉。唯修梵摩一人。断三结使。必尽苦际。
是时。佛母梵摩越复将八万四千婇女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是时。诸女人尽得罗汉。唯有梵摩越一人。断三结使。成须陀洹。
尔时。诸刹利妇闻弥勒如来出现世间。成等正觉。数千万众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门。出家学道。或有越次取证。或有不取证者。尔时。阿难。其不越次取证者。尽是奉法之人。患厌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尔时。弥勒当说三乘之教。如我今日弟子之中。大迦叶者行十二头陀。过去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常佐弥勒。劝化人民。
尔时。迦叶去如来不远。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年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大迦叶亦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现世间。所以然者。弥勒所化弟子。尽是释迦文佛弟子。由我遗化得尽有漏。摩竭国界毗提村中。大迦叶于彼山中住。又弥勒如来将无数千人众。前后围绕。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诸鬼神当与开门。使得见迦叶禅窟。
是时。弥勒伸右手指示迦叶。告诸人民。过去久远释迦文佛弟子。名曰迦叶。今日现在。头陀苦行最为第一。是时。诸人民见已。叹未曾有。无数百千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或复有众生。见迦叶身已。此名为最初之会。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教训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尔时。阿难。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是时。弥勒复取种种香华。供养迦叶。所以然者。诸佛世尊有恭敬心于正法故。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阿难当知。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
尔时。比丘姓号皆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诸声闻皆称释迦弟子。尔时。弥勒与诸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思惟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腹胀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此十想者。皆是过去释迦文佛与汝等说。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
若复此众中释迦文佛弟子。过去时修于梵行。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奉持其法。来至我所。或复于释迦文佛所。供养三宝。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弹指之顷。修于善本。来至此间。或于释迦文佛所。行四等心。来至此者。或于释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归。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起神寺庙。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补治故寺。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受八关斋法。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香花供养。来至此者。或复于彼闻佛法。悲泣堕泪。来至我所。或复于释迦文佛。专意听法。来至我所。复尽形寿善修梵行。来至我所。或复书读讽诵。来至我所者。承事供养。来至我所者。
是时。弥勒便说此偈。
增益戒闻德 禅及思惟业
善修于梵行 而来至我所
劝施发欢心 修行心原本
意无若干想 皆来至我所
或发平等心 承事于诸佛
饭食于圣众 皆来至我所
或诵戒契经 善习与人说
炽然于法本 今来至我所
释种善能化 供养诸舍利
承事法供养 今来至我所
若有书写经 颁宣于素上
其有供养经 皆来至我所
缯彩及众物 供养于神寺
自称南无佛 皆来至我所
供养于现在 诸佛过去者
禅定正平等 亦无有增减
是故于佛法 承事于圣众
专心事三宝 必至无为处
阿难当知。弥勒如来在彼众中当说此偈。尔时。众中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垓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弥勒如来千岁之中。众僧无有瑕秽。尔时恒以一偈。以为禁戒。
口意不行恶 身亦无所犯
当除此三行 速脱生死渊
过千岁之后。当有犯戒之人。遂复立戒。
弥勒如来当寿八万四千岁。般涅槃后。遗法当存八万四千岁。所以然者。尔时众生皆是利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见弥勒佛。及三会声闻众。及鸡头城。及见蠰佉王。并四大藏珍宝者。欲食自然粳米。并著自然衣裳。身坏命终生天上者。彼善男子.善女人。当勤加精进。无生懈怠。亦当供养诸法师承事。名华.捣香种种供养无令有失。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及诸大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集普会讲堂。各生此念。今如来甚奇。甚特。过去取般涅槃者。亦复知彼姓名.种族.持戒.翼从。皆悉分明。三昧。智慧.解脱.解脱见慧。身寿有长短。皆悉知之。云何。诸贤。为是如来分别法处。极为清净。知彼诸佛姓字所出之处乎。为是诸天来至佛所而告此耶。
尔时。世尊以天耳彻闻众多比丘各兴此论。便往至诸比丘所。在中央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集此为何等论。欲说何法。
诸比丘白佛言。我等集此。论正法之要。诸人各兴此论议。如来甚奇。甚特。乃能知过去诸佛世尊名字姓号。智慧多少。靡不贯博。甚可奇雅。云何。诸贤。为是如来分别法界。极为清净。知彼诸佛姓字所出之处乎。为是诸天来至佛所而告此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欲得闻过去诸佛神智之力乎。姓字名号.寿命长短耶。
诸比丘对曰。今正是时。唯愿世尊敷演其义。
佛告诸比丘。汝等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尔时。众多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复次。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复于彼三十一劫内有佛。名毗舍罗婆如来出世。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拘屡孙如来。复于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复于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曰迦叶。复于贤劫中。我出现世。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九十一劫中 有佛毗婆尸
三十一劫中 式诘如来出
复于彼劫中 毗舍如来现
今日贤劫中 四佛复出世
拘孙那迦叶 如日照世间
欲知名字者 其号悉如是
毗婆尸如来者出刹利种。式诘如来亦出刹利种。毗舍罗婆如来亦出刹利种。拘屡孙如来出婆罗门种。拘那含牟尼如来出婆罗门种。迦叶如来出婆罗门种。如我今出刹利种。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前佛有现者 皆出刹利种
拘孙至迦叶 出于婆罗门
最尊无能及 我今天人师
诸根而淡泊 出于刹利姓
毗婆尸如来姓瞿昙。式诘如来亦出瞿昙。比舍罗婆亦出瞿昙。迦叶如来出迦叶姓。拘楼孙.拘那含牟尼亦出迦叶姓。同上而无异。我今如来姓瞿昙。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如初诸三佛 出于瞿昙种
后三至迦叶 出于迦叶姓
如我今现在 天人所奉敬
诸根而淡泊 出于瞿昙姓
比丘当知。毗婆尸如来姓拘邻若。式诘如来亦出拘邻若。毗舍罗婆如来亦出拘邻若。拘屡孙如来出婆罗堕。拘那含牟尼如来亦出婆罗堕。迦叶如来亦出婆罗堕。如我今如来.至真.等正觉出于拘邻若。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如初诸三佛 出于拘邻若
后三至迦叶 出于婆罗堕
如我今现在 天人所奉敬
诸根而淡泊 出于拘邻若
毗婆尸如来坐波罗利华树下而成佛道。式诘如来坐分陀利树下而成佛道。毗舍罗婆如来坐波罗树下而成佛道。拘屡孙如来坐尸利沙树下而成佛道。拘那含牟尼如来坐优头跋罗树下而成佛道。迦叶如来坐尼拘留树下而成道果。如我今日如来坐吉祥树下而成佛道。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初一成佛道 波罗利树下
式坐分陀利 毗舍坐波罗
拘孙坐尸利 拘那跋罗下
迦叶拘留树 吉祥我成道
七佛天中天 照明于世间
因缘坐诸树 各成其道果
毗婆尸如来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之众。式诘如来弟子之众有十六万。毗舍罗婆如来弟子之众十万。拘屡孙如来弟子之众有八万人。拘那含牟尼如来弟子之众有七万人。迦叶如来弟子之众有六万众。如我今日弟子之众。有千二百五十人。皆是阿罗汉。诸漏永尽。无复诸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百千六万八 毗婆尸弟子
百千及六万 式诘弟子众
百千比丘众 毗舍婆弟子
拘孙八万众 拘那含七万
迦叶六万众 皆是阿罗汉
我今释迦文 千二百五十
皆是真人行 布现于法教
遗法余弟子 其数不可计
毗婆尸如来侍者。名曰大导师。式诘如来侍者。名曰善觉。毗舍罗婆如来侍者。名曰胜众。拘屡孙如来侍者。名曰吉祥。拘那含牟尼如来侍者。名曰毗罗先。迦叶如来侍者。名曰导师。我今侍者。名曰阿难。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大道及善觉 胜众与吉祥
毗罗先导师 阿难第七侍
此人供养圣 无有不得时
讽诵又受持 不失其义理
毗婆尸如来寿八万四千岁。式诘如来寿七万岁。毗舍罗婆如来寿六万岁。拘屡孙如来寿五万岁。拘那含如来寿四万岁。迦叶如来寿二万岁。如我今日寿极减少。极寿不过百岁。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初佛八万四 次佛七万岁
毗舍婆六万 拘留寿五万
一万二万年 是拘那含寿
迦叶寿二万 唯我寿百年
如是。诸比丘。如来观知诸佛姓名号字。皆悉分明。种类出处靡不贯练。持戒.智慧.禅定.解脱皆悉了知。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如来亦说。过去恒沙诸佛取灭度者。如来亦知。当来恒沙诸佛方当来者。如来亦知。如来何故不记尔许佛所造。今但说七佛本末。
佛告阿难。皆有因缘本末故。如来说七佛之本末。过去恒沙诸佛。亦说七佛本末。将来弥勒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师子应如来出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承柔顺佛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名号。若无垢佛出现世时。亦当记迦叶之本末。若宝光佛出现世时。亦当记释迦文之本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师子柔顺光 无垢及宝光
弥勒之次第 皆当成佛道
弥勒记式佛 师子记毗舍
柔顺记拘孙 光焰记牟尼
无垢记迦叶 皆说曩所缘
宝光成三佛 亦当记我号
过去诸三佛 及以将来者
皆当记七佛 曩所之本末
由此因缘故。如来记七佛名号耳。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此经名何等。当云何奉行。
佛告阿难。此经名曰记佛名号。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
是时。师子长者往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师子长者白舍利弗言。唯愿尊者当受我请。
是时。舍利弗默然受请。是时。长者见尊者默然受请。便从坐起。礼足而退。复至大目乾连.离越.大迦叶.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如此上首者请五百人。是时。师子长者即还。办具种种极妙饮食。敷好座具。又白。时到。诸真人罗汉靡所不监。今食具已办。唯愿屈顾。临覆下舍。
尔时。诸大声闻各著三衣。持钵入城至长者家。时。长者见诸最尊坐已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见诸圣众食已讫。行清净水。人施一白[疊*毛]。前受咒愿。
是时。尊者舍利弗与长者说极妙之法。便从坐起而去。还诣静室。
尔时。罗云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曰。汝今为从何来。
罗云报云。师子长者今日来见请。
佛告之曰。云何。罗云。饮食为妙。为不妙。为细耶。为粗耶。
罗云报曰。饮食极妙。又且丰多。今此白[疊*毛]。从彼得之。
佛告罗云。众僧斯有几人。上坐是谁。
罗云白佛言。和上舍利弗最为上首。及诸神德弟子有五百人。
佛告罗云。云何。罗云。彼长者获福为多乎。
罗云白佛言。唯然。世尊。彼长者得福之报不可称计。施一罗汉其福难限。何况大神妙天人所敬奉。今五百人均是真人。其福有何可量。
佛告罗云。今施五百罗汉之功德。若从众中僧次。请一沙门。请已。供养。计此众中差人之福。及与五百罗汉之福。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所以然者。众中所差。其福难限。获甘露灭尽之处。罗云当知。犹如有人自誓说曰。吾要当饮此江河诸水。彼人为堪任不乎。
罗云白佛言。不也。世尊。所以然者。此阎浮地极为广大。此阎浮地有四大河。一者恒伽。二者新头。三者私陀。四者博叉。一一河者。从有五百。然此人终不能饮水使尽。但劳其功。事终不成也。
彼人复作是说。我自有方便因缘。可得饮诸水使尽。云何有因缘得饮诸水。尔时。彼人便作是念。我当饮海水。所以然者。一切诸流。皆归投乎海。云何。罗云。彼人能得饮诸水乎。
罗云白佛言。如此方便可得饮水使尽。所以然者。一切诸流皆归乎海。由此因缘故。彼人得饮水尽。
佛告之曰。如是。罗云。一切私施犹如彼流。或获福。或不获福。众僧者如彼大海。所以然者。流河决水以入于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耳。罗云。此亦如是。今此十人皆从众中出。非众不成。云何为十。所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辟支佛.佛。是谓十人皆由众中。非独自立。罗云。当以此方便。知其众中差者。其福不可限量。是故。罗云。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其福不可称计。当供养圣众。罗云当知。犹如有人以酥投水凝。不得广普。若以油投水。则遍满其上。是故。罗云。当念供养圣众比丘僧。如是。罗云。当作是学。
尔时。师子长者闻如来叹说施众之福。不叹说余福。尔时。长者以余时。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师子长者白世尊言。适闻如来而叹说施众之福。不叹别请人之福。自今已后常当供养圣众。
佛告之曰。我不作尔说。当供养圣众。不供养余人。今施畜生犹获其福。何况余人。但我所说者福有多少。所以然者。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众。长者。我观此因缘义。故而说此语耳。亦不教人应施圣众。不应施余人。
尔时。长者白世尊言。如是。如尊教敕。自今已后。若作福业。尽当供养圣众。不选择人施。
尔时。世尊与彼长者说微妙之法。令发欢悦之心。长者闻法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师子长者意欲施立福业。
尔时。诸天来告之曰。此是向须陀洹之人。此是得须陀洹。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
尔时。天人即叹颂曰。
如来叹择施 与此诸德士
施此获福多 如良田生苗
尔时。师子长者默然不对。尔时。天人复语长者。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此向须陀洹人。此是得须陀洹人。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陀含人。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此向阿罗汉。此得阿罗汉。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
尔时。师子长者默然不对。何以故尔。但忆如来教诫。不选择而施。
尔时。师子长者复以余时。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我自忆念请圣众饭之。有天来告我言。此是持戒。此是犯戒。此人向须陀洹。此人得须陀洹。乃至三乘皆悉分别。又说此偈。
如来叹择施 与此诸德士
施此获福多 如良田生苗
时我复作是念。如来教诫不可违戾。岂当生心选择施乎。终无是非之心.高下之意也。时我复作是念。我当尽施一切众生之类。汝自持戒受福无穷。若使犯戒自受其殃。但愍众生。非食不济命。
佛告长者。善哉。善哉。长者。行过弘誓。菩萨所施心恒平等。长者当知。若菩萨惠施之日。诸天来告之。族姓子当知。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尔时。菩萨终无此心。此应施。此不应施。然菩萨执意而无是非。亦不言此持戒。亦不言此犯戒。是故。长者。当念平等惠施。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是时。师子长者忆如来教诫。熟视世尊。意不移动。即于座上。得法眼净。是时。师子长者即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长者去未久。佛告诸比丘曰。此师子长者忆平等施故。又视如来从头至足。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优婆塞中第一弟子平等施者。所谓师子长者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屏猥之处。补纳故衣。尔时。有十千梵迦夷天从梵天没。来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各围绕侍焉。又以此偈而叹颂曰。
归命人中上 归命人中尊
我等今不得 为依何等禅
是时。十千梵迦夷天说此语已。舍利弗默然可之。尔时。诸天以见舍利弗默然可已。即礼足退去。诸天去未远。舍利弗即入金刚三昧。
是时有二鬼。一名伽罗。二名优婆伽罗。毗沙门天王使遣至毗留勒天王所。欲论人.天之事。是时。二鬼从彼虚空而过。遥见舍利弗结加趺坐。系念在前。意寂然定。伽罗鬼谓彼鬼言。我今堪任以拳打此沙门头。
优波伽罗鬼语第二鬼曰。汝勿兴此意打沙门头。所以然者。此沙门极有神德。有大威力。此尊名舍利弗。世尊弟子中聪明高才无复过是。智慧弟子中最为第一。备于长夜。受苦无量。
是时。彼鬼再三曰。我能堪任打此沙门头。
优波伽罗鬼报曰。汝今不随我语者。汝便住此。吾欲舍汝去此。
恶鬼曰。汝畏此沙门乎。
优波伽罗鬼曰。我实畏之。设汝以手打此沙门者。此地当分为二分。正尔。当暴风疾雨。地亦振动。诸天惊动。地已振动。四天王亦当惊怖。四天王已知于我等。不安其所。
是时恶鬼曰。我今堪任辱此沙门。善鬼闻已。便舍而去。
时。彼恶鬼即以手打舍利弗头。是时。天地大动。四面有暴风疾雨。寻时来至。地即分为二分。此恶鬼即以全身堕地狱中。尔时。尊者舍利弗即从三昧起。整衣服。下耆阇崛山。往诣竹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佛告舍利弗曰。汝今身体无有疾病乎。
舍利弗言。体素无患。唯苦头痛。
世尊告曰。伽罗鬼以手打汝头。若当彼鬼以手打须弥山者。即时须弥山便为二分。所以然者。彼鬼有大力故。今此鬼受其罪报故。全身入阿鼻地狱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甚奇。甚特。金刚三昧力乃至于斯。由此三昧力故无所伤害。正使须弥山打其头者。终不能动其毫毛。所以然者。比丘听之。于此贤劫中有佛。名拘屡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彼佛有二大声闻。一名等寿。二名大智。比丘等寿。神足第一。比丘大智。智慧第一。如我今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乾连神足第一。尔时。等寿.大智二比丘。俱得金刚三昧。当于一时。等寿比丘在闲静之处。入金刚三昧。时。诸牧牛人.牧羊人.取薪草人。见此比丘坐禅。各各自相谓言。此沙门今日以取无常。是时。牧牛人及取薪人集诸草木。[卄/積]比丘身上。以火烧已。而舍之去。
是时。等寿比丘即从三昧起。正衣服。便退而去。是时。比丘即以其日。著衣持钵。入村乞食。时。诸取薪草人见此比丘村中乞食。各各自相谓言。此比丘昨日以取命终。我等以火焚烧。今日复还活。今当立字。字曰还活。若有比丘得金刚三昧者。火所不烧。刀斫不入。水所不漂。不为他所中伤。如是。比丘。金刚三昧威德如是。今舍利弗得此三昧。舍利弗比丘多游二处。空三昧.金刚三昧。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行金刚三昧。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教汝。如舍利弗比丘。比丘智慧.大智.分别广智.无边智.捷疾之智.普游智.利智.甚深智.断智.少欲知足.闲静勇猛.念不分散.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解脱见慧成就.柔和无争.去恶辩了.忍诸言语.叹说离恶.常念去离.愍念生萠.然炽正法.与人说法无有厌足。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十千诸天人 尽是梵迦夷
自归舍利弗 于灵鹫山顶
归命人中上 归命人中尊
我今不能知 为依何等禅
如是弟子花 庄严佛道树
如天昼度园 快乐无有比
弟子华者。即是舍利弗比丘是。所以然者。此人则能庄严佛树。道树者。即如来是也。如来能覆盖一切众生。是故。比丘。当念勤加勇猛精进。如舍利弗比丘。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放牛品第四十九第四分别诵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放牛儿成就十一法。牛群终不长益。亦复不能将护其牛。云何为十一。于是。放牛人亦不别其色。不解其相。应摩刷而不摩刷。不覆护疮痍。不随时放烟。不知良田茂草处。不知安隐之处。亦复不知渡牛处所。不知时宜。若[聲-耳+牛]牛时不留遗余尽取[聲-耳+牛]之。是时诸大牛可任用者不随时将护。是谓。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终不能长养其牛。将护其身。
今此众中比丘亦复如是。终不能有所长益。云何为十一。于是。比丘不别其色。不晓其相。应摩刷而不摩刷。不覆护疮痍。不随时放烟。不知良田茂草处。不知渡处。亦复不知安隐之处。不知时宜。食不知留遗余。诸长老比丘亦不敬待。
云何比丘不知色。于是。比丘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皆悉不知。如是比丘不别其色。
云何比丘不别其相。于是。比丘不知行愚。亦不知行智。如实而不知。如是比丘不别其相。
云何比丘应摩刷而不摩刷。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便起色想。有诸乱念。又且不守护眼根。以不善摄念。造众殃衅。不守护眼根。如是。比丘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起诸乱想。亦不守护意根。不改其行。如是比丘应摩刷而不摩刷。
云何比丘不覆护疮。于是。比丘起欲想而不舍离。亦不除去其念。若起嗔想.杀害想。起诸恶不善想。终不舍之。如是比丘不覆护疮。
云何比丘不随时起烟。于是。比丘所讽诵法。不随时向人说。如是比丘不随时放烟。
云何比丘不知良田茂草。于是。比丘不知四意止。如实而不知。如是比丘不知良田茂草处。
云何比丘不知渡处。于是。比丘不别贤圣八品道。如是比丘不知渡处。
云何比丘不知所爱。于是。比丘于十二部。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爱。
云何比丘不知时宜。于是。比丘便往轻贱家.博戏家。如是比丘不知时宜。
云何比丘不留遗余。于是。比丘有信梵志.优婆塞往而请之。然诸比丘贪著饮食不知止足。如是比丘不留遗余。
云何比丘不敬长老诸高德比丘。于是。比丘不起恭敬之心向诸有德人。如是比丘多有所犯。是谓比丘不敬长老。若有比丘成就十一法。终不能于此法中多所饶益。
若复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拥护其牛。终不失时。有所饶益。云何为十一。于是。牧牛人知其色。别其相。应摩刷而摩刷。覆护疮痍。随时而起烟。知良田茂草处。知渡要处。爱其牛。分别时宜。亦知性行。若[聲-耳+牛]牛时知留遗余。亦复知随时将护可任用者。如是牧牛人将护牛。如是。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不失时节者。终不可沮坏。
如是。比丘若成就十一法者。于此现法中多所饶益。云何十一法。于是。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护疮。知起烟。知良田茂草处。知所爱。知择道行。知渡处。知食止足。知敬奉长老比丘。随时礼拜。
云何比丘而知色。于是。比丘知四大色。亦知四大所造色。是谓比丘知色。
云何比丘知相。于是。比丘知愚相。知智相。如实而知之。如是比丘知相。
云何比丘知摩刷。于是。比丘若欲想起。念知舍离。亦不殷勤。永无欲想。若恚想.害想。及诸恶不善想起。念知舍离。亦不殷勤。永无恚想。如是比丘为知摩刷。
云何比丘知覆护疮。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不染著而净眼根。除去愁忧恶不善法。心不贪乐。于中而护眼根。如是。比丘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识想。亦不染著而净意根。如是比丘知覆护疮。
云何比丘知起烟。于是。比丘所从闻法广与人说。如是比丘为知起烟。
云何比丘知良田茂草处。于是。比丘贤圣八品道如实知之。是谓比丘知良田茂草处。
云何比丘知所爱。于是。比丘若闻如来所说法宝。心便爱乐。如是比丘为知所爱。
云何比丘择道行。于是。比丘于十二部经择而行之。所谓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择道行。
云何比丘知渡处。于是。比丘知四意止。是谓比丘知渡处。
云何比丘知食止足。于是。比丘有信梵志.优婆塞来请者。不贪饮食。能自止足。如是比丘为知止足。
云何比丘随时恭奉长老比丘。于是。比丘恒以身.口.意善行。向诸长老比丘。如是比丘随时恭奉长老比丘。如是。若成就十一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牧牛不放逸 其主获其福
六牛六年中 展转六十牛
比丘戒成就 于禅得自在
六根而寂然 六年成六通
如是。比丘。若有人能离此恶法。成后十一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十一法者。必能有所成长。云何为十一。于是。比丘。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诸根寂静。饮食知止足。恒修行共法。亦知其方便。分别其义。不著利养。如是。比丘。若成就此十一法者。堪任长养。所以然者。一切诸行正有十一法。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何以故。正有十一法无有出者。云何为十一。
所谓阿练若。乞食。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守三衣。坐树下。露坐闲静之处。著补纳衣。若在冢间。是谓。比丘。有人成就此十一法。便能有所至。我今复重告汝。若有人十一年中学此法。即于现身成阿那含。转身便成阿罗汉。诸比丘。且舍十一年。若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年学此法者。便成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罗汉。且舍十二月。若能一月之中修行其法。彼比丘必成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罗汉。所以然者。十二因缘皆出十一法中。所谓生.老.病.死.愁.忧.苦.恼。
我今教诸比丘。当如迦叶比丘之比。设有人行谦苦之法。此行难及。所以然者。迦叶比丘成就此十一法。当知过去多萨阿竭成等正觉。亦成就此十一苦法。今迦叶比丘。皆愍念一切众生。若供养过去诸声闻。后身方当乃得受报。设供养迦叶者。现身便受其报。设我不成无上等正觉。后当由迦叶成等正觉。由此因缘故。迦叶比丘胜过去诸声闻。其能如迦叶比丘者。此则上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与无数众生。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舍利弗将众多比丘而经行。大目乾连及大迦叶.阿那律.离越.迦旃延.满愿子。优波离.须菩提.罗云.阿难比丘。各各将众多比丘自相娱乐。提婆达兜亦复将众多比丘而自经行。
尔时。世尊见诸神足弟子。各将其众而自经行。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根情性各各相似。善者与善共并。恶者与恶共并。犹如乳与乳相应。酥与酥相应。粪除屎.溺各自相应。此亦如是。众生根源所行法则各自相应。善者与善相应。恶者与恶相应。汝等颇见舍利弗比丘将诸比丘经行乎。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见之。
佛告比丘。如此诸人皆智慧之士。
又告比丘。汝等颇见目连比丘将诸比丘经行乎。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比丘皆是神足之士。
又问。汝等见迦叶将诸比丘而经行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上士皆是十一头陀行法之人也。
又问。汝等见阿那律比丘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贤士皆天眼第一。
又问。颇见离越比丘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比丘。此诸人皆是入定之士。
又问。汝等颇见迦旃延比丘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上士皆是分别义理之人。
又问。汝等颇见满愿子比丘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比丘。此诸贤士皆是说法之人。
又问。汝等颇见优波离将诸比丘而经行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人皆是持禁律之人。
又问。汝等颇见须菩提比丘不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上人皆是解空第一。
又问。汝等颇见罗云比丘不乎。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贤士皆是戒具足士。
又问。汝等颇见阿难比丘不乎。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见之。
佛告比丘。此诸贤士皆是多闻第一。所受不忘。
又问。汝等颇见提婆达兜比丘将诸人而经行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见之。
佛告之曰。此诸人为恶之首。无有善本。
尔时。世尊便说斯颂。
莫与恶知识 与愚共从事
当与善知识 智者而交通
若人本无恶 亲近于恶人
后必成恶因 恶名遍天下
尔时。提婆达兜弟子三十余人。闻世尊说此偈已。便舍提婆达兜来至佛所。头面礼足。求改重罪。又白世尊。我等愚惑不识真伪。舍善知识。近恶知识。唯愿世尊当见原恕。后更不犯。
佛告比丘。听汝悔过。改往修来。勿复更犯。尔时。提婆达兜弟子承世尊教诫。在闲静之处。思惟妙义。克己行法。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欲修无上梵行。尔时。诸比丘皆得阿罗汉。
比丘当知。众生根源皆自相类。恶者与恶相从。善者与善相从。过去将来众生根源。亦复如是。以类相从。犹如以净与净相应。不净者与不净相应。是故。比丘。当学与净相应。净。去离不净。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留沙法行城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象舍利弗还舍法服。习白衣行。尔时。阿难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渐渐至象舍利弗家。尔时。象舍利弗凭两女人肩上。阿难遥见已。便怀愁忧不欢之想。象舍利弗见阿难已。极怀惭愧。独处而坐。
尔时。阿难乞食周讫。还出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阿难白佛言。向入城乞食。渐渐至象舍利弗家。见扶两妇人肩上。当见之时。甚怀愁忧。
世尊告曰。汝见已。为生何意。
阿难白佛言。我念象舍利弗精进多闻。性行柔和。长与诸梵行之人说法无厌足。云何如今还舍法服。习白衣行。时我见已。甚怀愁忧。然此象舍利弗有大神力。威德无量。自念我昔曾见与释提桓因共论。云何今日习欲为恶。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但非阿罗汉。夫阿罗汉者。终不还舍法服。习白衣行。但今。阿难。勿怀愁悒。象舍利弗却后七日。当来至此间。尽有漏成无漏行。然此象舍利弗。宿行所牵。故致此耳。今行具满。当尽有漏。
尔时。象舍利弗却后七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佛言。唯然。世尊。听在末行。修沙门行。尔时。象舍利弗比丘即得作沙门。寻于坐上得阿罗汉。
尔时。象舍利弗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梵志便生斯念。此诸释种子。无处不有。无处不遍。又遏绝我等所行咒术。吾今当向城中人民说此沙门瑕愆。尔时。此梵志语城中人民曰。汝等诸人颇见象舍利弗乎。昔日自称言是阿罗汉。中还舍法服。习白衣行。与五欲相娱乐。今复更作沙门。家家乞食。佯现贞廉。观诸妇人。兴欲情想。还至园中。思惟女色不去心首。亦如乏驴。不任负驮。寂然卧住。此释种子亦复如是。佯现乞食。观诸女色。思惟挍计。
尔时。象舍利弗闻此梵志有恶声响。便生此念。此人极为愚痴。兴嫉妒心。见他得利养。起悭嫉心。若己得利养。便怀欢喜。至白衣家主行诽谤。吾今当制令不为恶。无令此人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空中。告梵志曰。
无眼无巧便 兴意谤梵行
自造无益事 久受地狱苦
尔时。象舍利弗说此偈已。便自退还。还归所在。
是时。城中人民闻梵志诽谤。又闻象舍利弗说偈。各生斯念。若当如梵志语者。然后现神足难及。又我等见还舍法服。习白衣行。是时。众多人民各各相将至象舍利弗所。头礼足下。在一面坐。尔时。众多人民问象舍利弗曰。颇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象舍利弗报曰。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阿罗汉颇由本缘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以得阿罗汉。终不犯戒。
诸人民复白言。在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有。若住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禁戒。
时。诸人民复言。尊者先以是阿罗汉。复舍法服。习白衣行。于五欲自相娱乐。今复出家学道。本先有神足。今何故乃尔。
尔时。象舍利弗便说此偈。
游于世俗禅 至竟不解脱
不得灭尽迹 复习于五欲
无薪火不燃 无根枝不生
石女无有胎 罗汉不受漏
尔时。诸人民复问象舍利弗曰。尊先非罗汉乎。
象舍利弗报曰。我先非罗汉也。诸居士当知。五通与六通。各各差别。今当说十一通。夫五通仙人欲爱已尽。若生上界。复来堕欲界。六通阿罗汉如来弟子者。得漏尽通。即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诸人民复白言。我等观察舍利弗所说。世间无有阿罗汉舍法服。习白衣行。
时。象舍利弗报曰。如是。如汝所言。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者。有十一法阿罗汉所不习者。云何为十一。漏尽阿罗汉终不舍法服。习白衣行。漏尽阿罗汉终不习不净行。漏尽阿罗汉终不杀生。漏尽阿罗汉终不盗。漏尽阿罗汉食终不留遗余。漏尽阿罗汉终不妄语。漏尽阿罗汉终不群类相佐。漏尽阿罗汉终不吐恶言。漏尽阿罗汉终不有狐疑。漏尽阿罗汉终不恐惧。漏尽阿罗汉终不受余师。又不更受胞胎。是谓。诸贤士。漏尽阿罗汉终不处十一之地。
尔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我等闻尊者所说。观外道异学。如观空瓶而无所有。今察内法如似蜜瓶。靡不甘美。今如来正法亦复如是。今彼梵志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虚空。结加趺坐。便说此偈。
不解彼此要 习于外道术
彼此而斗乱 智者所不行
尔时。拘留沙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所说过多。实为难及。犹盲者得眼。耳聋者得听。今尊者所说亦复如是。无数方便而说法教。我等今日自归如来法及比丘僧。唯愿尊者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复杀生。
尔时。象舍利弗与诸人民说微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各从坐起。礼足而去。
尔时。尊者阿难闻梵志谤象舍利弗。然无所至。尚不能熟视象舍利弗。况与共论。即往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夫论平等阿罗汉。当说象舍利弗是也。所以然者。今象舍利弗已成阿罗汉。昔所传罗汉名者今日已获。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所以然者。此象舍利弗先有五通。今获六通。汝亦当学及象舍利弗。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说因缘之法。善思念之。修习其行。
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因缘之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忧.悲.苦.恼.不可称计。如是成此五阴之身。
彼云何名为无明。所谓不知苦。不知习。不知尽。不知道。此名为无明。
彼云何名为行。所谓行者有三种。云何为三。所谓身行.口行.意行。是谓为行。
彼云何名为识。所谓六识身是也。云何为六。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是谓为识。
云何名为名。所谓名者。痛.想.念.更乐.思惟。是为名。
彼云何为色。所谓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是谓名为色。色异.名异.故曰名色。
彼云何六入。内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入。是谓六入。
彼云何名为更乐。所谓六更乐身。云何为六。所谓眼.耳.鼻.舌.身.意更乐。是谓名为更乐。
彼云何为痛。所谓三痛。云何为三。所谓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是谓名为痛。
彼云何名为爱。所谓三爱身是也。欲爱.有爱.无有爱。云何为受。所谓四受是。云何为四。所谓欲受.见受.戒受.我受。是谓四受。
彼云何为有。所谓三有。云何为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名为有。
彼云何为生。所谓生者。等具出家。受诸有。得五阴。受诸入。是谓为生。
彼云何为老。所谓彼彼众生。于此身分。齿落发白。气力劣竭。诸根纯熟。寿命日衰。无复本识。是谓为老。
云何为死。所谓彼彼众生。展转受形。身体无熅。无常变易。五亲分张。舍五阴身。命根断坏。是谓为死。比丘当知。故名为老.病.死。此名为因缘之法。广分别其义。诸佛如来所应施行起大慈哀。吾今已办。当念在树下露坐。若在冢间。当念坐禅。勿怀恐难。今不精勤。后悔无益。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如来与诸比丘说甚深缘本。然我观察无甚深之义。
世尊告曰。止。止。阿难。勿兴此意。所以然者。十二因缘者极为甚深。非是常人所能明晓。我昔未觉此因缘法时。流浪生死。无有出期。又复。阿难。不但今日汝言因缘不甚深。昔日已来言不甚深也。所以然者。乃昔过去世时。有须焰阿须伦王窃生此念。欲捉日月。出大海水。化身极大。海水齐腰。
尔时。彼阿须伦王有儿名拘那罗。自白其父。我今欲于海水沐浴。须焰阿须伦报曰。莫乐海水中浴。所以然者。海水极深且广。终不堪任海水中浴。时。拘那罗白言。我今观水齐大王腰。何以故复言甚深。是时。阿须伦王即取儿著大海水中。尔时。阿须伦儿足不至水底。极怀恐怖。尔时。须焰告其子曰。我先敕汝。海水甚深。汝言无苦。唯我能在大海水洗浴。非汝所能欲洗。
尔时须焰阿须伦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须焰者即我身是也。尔时阿须伦儿。即汝身是也。尔时海水甚深。汝言无苦。今复言十二因缘甚深之法。汝复言无是甚深。其有众生不解十二缘法。流转生死。无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识行本。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永在五恼之中。求出甚难。我初成佛道。思惟十二因缘。降伏魔官属。以除无明而得慧明。诸闇永除。无尘垢。又我。阿难。三转十二说此缘本时。即成觉道。以此方便。知十二缘法极为甚深。非常人所能宣畅。如是。阿难。当念甚深。奉持此十二因缘之法。当念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罗阅城中有梵志。名曰施罗。备知诸术。外道异学经籍所记。天文.地理靡不贯练。又复教授五百梵志童子。又彼城中有异学之士。名曰翅宁。多有所知。为频毗娑罗王所见爱敬。随时供养给与梵志所须之施。
尔时。如来名称远布。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度人无量。出现世间。是时。翅宁梵志兴此念。如来名号甚为难闻。今我欲往问讯。亲近礼敬。是时。翅宁梵志便往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梵志白世尊言。沙门瞿昙。为姓何等。
佛告梵志。吾姓刹利。
梵志问曰。诸婆罗门各有此论。吾姓最豪。无有出者。或言。姓白。或言。姓黑。婆罗门自称言。梵天所生。今。沙门瞿昙。欲何等论说。
佛告之曰。梵志当知。其有婚姻嫁娶。便当求豪贵之姓。然我正法之中。无有高下.是非之名姓也。
梵志复白言。云何。瞿昙。生处清净。然后法得清净。
佛告梵志。汝用法清净。生处清净为乎。
梵志又曰。诸婆罗门各兴此论。吾姓最豪。无有出者。或言。姓白。或言。姓黑。婆罗门自称言。梵天所生。
佛告梵志。若当刹利女适婆罗门家。设生男儿者当从何姓。
梵志报曰。彼当言婆罗门种。所以然者。由父形故。得有此儿。
佛告梵志。若复婆罗门女出适刹利家。生男儿者彼当从何姓。
梵志报曰。彼人当是刹利种。所以然者。由父遗形故。得有此儿。
佛告梵志。熟自思惟。然后报吾。汝今所说前与后皆不相应。云何。梵志。设驴从马后生驹者。当言是马。为是驴也。
梵志报曰。如此之类当言驴马。所以然者。由驴遗形故。得此驹也。
佛告梵志。汝熟思惟。然后报吾。汝今所说前后不相应。汝前所说刹利女出适婆罗门家。若生儿者。便言婆罗门种。今驴逐马生驹者。便言驴马。将不违前语乎。设复。梵志。若马逐驴生驹者。名之云何。
梵志报曰。当名为马驴。
佛告之曰。云何。梵志。马驴.驴马岂复有异乎。若复有人言宝一斛。复有人言一斛宝。此二义岂有异乎。
梵志报曰。此是一义。所以然者。宝一.一宝此义不异也。
佛告梵志。云何马驴.驴马此非一义乎。
梵志报言。今。沙门瞿昙。虽有斯言。然婆罗门自称言。吾姓最豪。无有出者。
佛告梵志。汝先称誉其母。后复叹说其父。若复父亦是婆罗门种。母亦是婆罗门种。后生二儿。彼时其中一儿。多诸技术。无事不览。第二子者了无所知。是时。父母为敬待何者。为当敬待有智者。为当敬待无所知者。
梵志报曰。其父母应当敬待高德聪明者。不应敬待无有智者。所以然者。今此一子无事不了。无事不闲。正应敬待此子。不应敬待无智之子。
佛告梵志。若彼二子。一聪明者。便复兴意作杀.盗.淫泆十恶之法。彼一子不聪明者。守护身.口.意行。十善之法一无所犯。彼父母应当敬待何者。
梵志报曰。彼父母应当敬待行十善之子。彼行不善之人复敬待为。
佛告梵志。汝先叹其多闻。后叹其戒。云何。梵志。若复有二子。一子父专正。母不专正。一子父不专正。母专正。彼子若母正.父不正者。无事不闲。博知经术。第二子父正.母不正者。既不博学。但持十善。然其父母应敬待何者。为当敬待母净父不净者。为当敬待父净母不净者。
梵志报曰。应当敬待母净之子。所以然者。由知经书。博诸伎术故。所谓第二子父净母不净。虽复持戒而无智慧。竟何所至。有闻则有戒。
佛告梵志。汝前叹说父净。不叹说母净。今复叹说母净。不叹说父净。先叹闻德。后叹禁戒。复叹说戒。后方说闻。云何。梵志。若彼二梵志子。其中一子多闻博学。兼持十善。其第二子既有智慧。兼行十恶。彼父母应当敬待何者。
梵志报曰。应当敬父净.母不净之子。所以然者。由其博览诸经。晓诸技术。由父净生得此子。兼行十善。无所触犯。一切具足诸德本故。
佛告之曰。汝本说其姓。后说其闻。不说其姓。后复说戒。不说闻。后复说其闻。不说其戒。汝今叹说父母闻.戒。岂不违前言乎。
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虽有斯言。然婆罗门自称言。我姓最豪贵。无有出者。
世尊告曰。诸有嫁娶之处则论姓。然我法中无有此义。汝颇闻边国远邦及余边地人乎。
梵志报曰。唯然。闻之。有此诸人。
世尊告曰。彼土人民有二种之姓。云何为二。一者人。二者奴。此二姓亦复不定。
又问。云何不定。
世尊告曰。或作人。后作奴。或作奴。后作人。然众生之类。尽同一类而无若干。若复。梵志。天地败毁。世间皆空。是时。山河石壁草木之徒。皆悉烧尽。人亦命终。若天地还欲成时。未有日月年岁之限。尔时。光音天来至此间。是时。光音天福德稍尽。无复精光。展转相视。兴起欲想。欲意偏多者便成女人。欲意少者成男子。展转交接。便成胞胎。由此因缘。故最初有人。转生四姓。流布天下。当以此方便。知人民尽出于刹利种。
尔时。梵志白世尊言。止。瞿昙。如偻者得申。盲者得眼目。冥者得见明。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无数方便与我说法。我今自归沙门瞿昙。唯愿与我说法。听为优婆塞。
尔时。梵志复白世尊。唯愿如来当受我请。将诸比丘众当至我家。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是时。梵志见佛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家中。办具饮食。敷诸坐具。香汁洒地。普自吐言。如来当于此坐。
尔时。施罗梵志将五百弟子。至翅宁梵志家。遥见彼家敷好坐具。见已。问翅宁梵志。汝今欲与男女嫁娶。为欲请摩竭国频毗娑罗王乎。
翅宁梵志报曰。我亦不请频毗娑罗王。亦无嫁娶之事。我今欲施设大福业。
施罗梵志问曰。愿闻其意。欲施何福业。
尔时。梵志偏露右肩。长跪叉手。白世尊自陈姓名施罗。当知有释种子出家学道。成无上至真.等正觉。我今请佛及比丘僧。是故办具种种坐具耳。
是时。施罗梵志语翅宁梵志。汝今言佛乎。
报曰。吾今言佛。
又问。甚奇。甚特。今乃闻佛音响。如来竟为所在。吾欲见之。
翅宁报曰。今在罗阅城外竹园中住。将五百弟子自相娱乐。欲往见者。宜知是时。
此梵志即将五百弟子。往至佛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施罗梵志便生此念。沙门瞿昙为端正。身作黄金色。我等经籍亦有斯言。如来出世之时。实不可遇。犹如优昙钵花时时乃现。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趣二处。若在家者当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若出家学道者。必成无上道。为三界世祐。我今欲观佛三十二相。尔时。梵志唯见三十相。而不睹二相。起狐疑犹豫。不见广长舌.阴马藏。
尔时。施罗梵志即以偈问曰。
吾闻三十二 大人之相好
今不见二相 竟为在何所
贞洁阴马藏 其相甚难喻
颇有广长舌 舐耳覆面不
愿出广长舌 使我无狐疑
又使我见之 永无疑结网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放牛品第四十九今分品
尔时。世尊即吐舌。左右舐耳。还复缩之。尔时。世尊即入三昧。使彼梵志见阴马藏。
时。梵志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施罗梵志白佛言。我今婆罗门。沙门刹利种。然沙门.婆罗门皆同一道。求一解脱。唯沙门听我等有得同一道乎。
佛告梵志。汝有此见。
梵志报曰。我有斯见。
佛告梵志。汝当兴意向一解脱。所谓正见是也。
梵志白佛言。正见即是一解脱。复更有解脱乎。
世尊告曰。梵志。更有解脱得涅槃界。其事有八。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谓梵志八种之道。得至涅槃。
尔时。梵志白佛言。颇有此众生知此八种道乎。
世尊告曰。非一百千。梵志当知。无数百千众生知此八种之道。
梵志白佛言。颇复有此众生不解此八种之道乎。
世尊告曰。有此众生其不解者。非一人也。
梵志白佛言。颇复有众生不得此法乎。
佛告之曰。有此众生不得道。如此之人十一种。云何为十一。所谓奸伪.恶语.难谏.无反复.好憎性.害父母.杀阿罗汉.断善根善事.反为恶.计有我.起恶念向如来。是谓梵志十一之人不能得此八种之道。
当说此八种道时。时彼梵志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施罗梵志告五百弟子曰。汝等各所好者。各自诵习。吾欲于如来所。善修梵行。
诸弟子白曰。我等亦复欲出家学道。
尔时。梵志及五百弟子各各长跪。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出家学道。
佛告诸梵志。善来。比丘。于如来所善修梵行。渐尽苦原。
如来说此语时。五百梵志即成沙门。尔时。世尊渐与五百说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乐。如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广与诸人说之。时五百人诸漏永尽。得上人法。
尔时。翅宁梵志又白。时到。唯愿屈神。
尔时。世尊告施罗等五百比丘。汝等各著衣持钵。
千比丘围绕。至城中梵志所。就座而坐。尔时。翅宁梵志见五百婆罗门皆作沙门。即语之曰。善哉。诸人。趣道之要。莫复是过。
尔时。施罗比丘为翅宁说此偈曰。
此外更无法 能胜此要者
如此之比像 善者无过是
尔时。翅宁梵志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小留神待时。正尔。更办饮食。
世尊告曰。所办饮食。但时贡之。勿惧不足。
是时。翅宁梵志欢喜无量。躬自行食。供养佛及比丘僧。尔时。世尊饭食已讫。除去食器。以若干种华。散佛.比丘僧上。前白佛言。唯愿世尊。男女大小尽求作优婆塞。
尔时。梵志妇怀妊。妇人白佛言。我有娠。亦不知是男。是女耶。亦复自归如来。听为优婆夷。
尔时。如来与诸大众说微妙之法。即于座上而说此偈。
快哉斯福报 所愿必得果
渐至安隐处 永无忧厄患
死得生天上 设使诸魔天
亦复不能使 为福者堕罪
彼亦求方便 贤圣之智慧
当尽于苦本 长离去八难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便从坐起而去。
尔时。翅宁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汝等比丘。亦当一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得修梵行。
尔时。跋提婆罗白世尊言。我不堪任而一食。所以然者。气力弱劣。
佛告之曰。若汝至檀越家。一分食之。一分持还家。
跋提婆罗白佛言。我亦不堪行此法。
世尊告曰。听汝坏斋。通日而食。
跋提婆罗白佛言。我亦不堪任施行此法。尔时。世尊默然不报。
尔时。迦留陀夷向暮日入。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尔时极为闇冥。时优陀夷渐渐至长者家。又彼长者妇怀妊。闻沙门在外乞食。即自持饭出惠施之。然优陀夷颜色极黑。又彼时天欲降雨。处处抴电。尔时。长者妇出门见沙门颜色极黑。即时惊怖乃呼。是鬼。自便称唤。咄哉。见鬼。即时伤胎儿。寻命终。是时。迦留陀夷寻还精舍。愁忧不欢。坐自思惟。悔无所及。
尔时。舍卫城中有如此之恶声。沙门释种子咒堕他子。其中男女各相谓言。今诸沙门。行无节度。食不知时。如在家白衣。有何等异。
尔时。众多比丘闻诸人民各论此理。沙门释种子不知节度。行来无忌。其中。持戒比丘戒完具者。亦自怨责。实非我等之宜。食无禁限。行无时节。实是我等之非也。各共相将至佛所。头面礼足。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尔时。佛告一比丘。汝往唤迦留陀夷使来。
是时。彼比丘受佛教已。即往唤优陀夷。时优陀夷闻佛见呼。即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优陀夷曰。汝审昨日暮入城乞食。至长者家。使长者妇胎堕乎。
优陀夷白佛言。唯然。世尊。
佛告优陀夷。汝何故不别时节。又复欲雨而入城乞食。此非汝宜。然是族姓子出家学道而贪著于食。
尔时。优陀夷即从坐起。白世尊言。自今之后。不敢复犯。唯愿世尊听受忏悔。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速打揵稚。集诸比丘在普会讲堂。
阿难受佛教已。即集诸比丘集在讲堂。前白佛言。诸比丘已集。世尊。宜知是时。
尔时。世尊即往讲堂。在中央坐。告诸比丘。过去久远诸佛世尊皆一坐而食。诸声闻等亦一坐而食。正使将来诸佛及弟子众。亦当一坐而食。所以然者。此是行道之要法。应当一坐而食。若能一坐而食。身体轻便。心得开解。心已得解。得诸善根。已得善根。便得三昧。已得三昧。如实而知之。云何如实而知之。所谓苦谛如实而知之。苦习谛如实而知之。苦尽谛如实而知之。苦出要谛如实而知之。汝等族姓子已出家学道。舍世八业。而不知时节。如彼贪欲之人有何差别。梵志别有梵志之法。外道别有外道之法。
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过去如来.将来诸佛。皆一坐而食。唯愿世尊当与诸比丘限时而食。
世尊告曰。如来亦有此智。但未犯者。要眼前有罪。乃当制限耳。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专一坐而食。汝等亦当一坐而食。今汝日中而食。不得过时。汝等亦当学乞食之法。云何比丘学乞食之法。于是。比丘。趣以支命。得亦不喜。不得亦不忧。设得食时。思惟而食。无有贪著之心。但欲使此身趣得存形。除去旧痛。更不造新。使气力充足。如是。比丘。名为乞食。汝等比丘。应当一坐而食。
云何比丘一坐而食。起则犯食。更不应食。如是。比丘。名为一坐而食。汝等比丘亦当应得食而食之。云何比丘得而食之。于是。比丘。以得食已。更复有为齐此于。以食更得者不应复食。如是。比丘。得食而食之。汝等比丘。亦当应著三衣。应坐树下。坐闲静处。应露坐苦行。应著补纳衣。应在冢间。应著弊恶之衣。所以然者。叹说少欲之人。我今教汝等。当如迦叶比丘。所以然者。迦叶比丘自行头陀十一法。亦复教人行此要法。我今教诫汝等。当如面王比丘。所以然者。面王比丘著弊坏之衣。不著校饰。是谓。比丘。我之教诫。当念修习。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跋提波罗及经三月不至世尊所。尔时。阿难临三月初。至跋提婆罗比丘所。而告之曰。今诸众僧皆补纳衣裳。如是如来当人间游行。今不往者后悔无益。
是时。阿难将跋提婆罗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并复白佛言。唯然。世尊。听我忏悔。自今已后。更不犯之。如来制禁戒。然我不受之。唯愿垂恕。如是再三。
是时。佛告曰。听汝悔过。后莫复犯。所以然者。我自念生死无数。或作驴.骡.骆驼.象.马.猪.羊。以草养此四大形。或在地狱中。以热铁丸啖之。或作饿鬼。恒食脓血。或作人形。食此五谷。或作天形。食自然甘露。无数劫中。形命共竞。初无厌足。优波离当知。如火获薪。初无厌足。如大海水吞流无足。今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贪食无厌足。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生死不断绝 皆由贪欲故
怨憎长其恶 愚者之所习
是故。跋提婆罗。当念少欲知足。无起贪想。兴诸乱念。如是。优波离。当作是学。
尔时。跋提婆罗闻如来教诫已。在闲静之处。而自克责。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而知。尔时。跋提婆罗即成阿罗汉。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多饮食者。所谓吉护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鸯艺村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人民皆称汝等为沙门。设复问。汝等是沙门乎。汝等亦言。是沙门。吾今告汝。沙门之行.婆罗门之行。汝等当念修习。后必成果。如实不异。所以然者。有二种沙门。有习行沙门。有誓愿沙门。
彼云何名为习行沙门。于是。比丘行来.进止.视瞻.容貌.著衣.持钵。皆悉如法。不著贪欲.嗔恚.愚痴。但持戒精进。不犯非法。等学诸戒。是谓名为习行沙门。
彼云何名誓愿沙门。于是。或有比丘威仪.戒律.出入.进止.行步.容貌.视瞻.举动。皆悉如法。尽有漏成无漏。于现法中身得证而自游化。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名誓愿沙门。是谓。比丘。二种沙门。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彼云何名为沙门法行。婆罗门法行。
佛告阿难。于是。比丘饮食知足。昼夜经行。不失时节。行诸道品。
云何比丘诸根寂静。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兴诸乱念。于中眼根而得清净。除诸恶念。不念不善之法。若耳闻声.鼻臭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兴诸乱念。于意根而得清净。如是。比丘根得清净。
云何比丘饮食知足。于是。比丘量腹而食。不求肥白。但欲使此身趣存而已。除去故痛。新者不生。得修梵行。犹如男女身生疮痍。随时以膏涂疮。常欲使疮愈故。今此比丘亦复如是。量腹而食。所以以膏膏车者。欲致远故。比丘量腹而食者。欲趣存命故也。如是。比丘饮食知足。
云何比丘恒知景寤。于是。比丘初夜.后夜恒知景寤。思惟三十七道之法。若昼日经行。除去恶念诸结之想。复于初夜.后夜经行。除去恶结不善之想。复于中夜右胁著地。以脚相累。唯向明之想。复于后夜。出入经行。除去不善之念。如是。比丘知时景寤。如是。阿难。此是沙门要行。
彼云何名婆罗门要行。于是。比丘苦谛如实知之。苦习.苦尽.苦出要如实而知之。后以解此欲漏心.有漏心.无明漏心而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此名为婆罗门要行之法。阿难当知。此名为要行之义也。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沙门名息心 诸恶永已尽
梵志名清净 除去诸乱想
是故。阿难。沙门法行.婆罗门法行。当念修行。其有众生行此诸法。然后乃称为沙门。复以何故名为沙门。诸结永息故名为沙门。复以何故名为婆罗门。尽除愚惑之法故名为梵志。亦名为刹利。复以何故名刹利。以其断淫.怒.痴故名为刹利。亦名为沐浴。以何故名为沐浴。以其洗二十一结故名为沐浴。亦名为觉。以何故名为觉。以其觉了愚法.慧法故名为觉。亦名为彼岸。以何等故名为彼岸。以其从此岸至彼岸故名为彼岸。阿难。能行此法者。然后乃名为沙门.婆罗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翅迦毗罗越尼拘留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王子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提婆达兜白佛言。唯然。世尊。听我道次得作沙门。
佛告提婆达兜。汝宜在家分檀惠施。夫为沙门。实为不易。
是时。提婆达兜复再三白佛言。唯然。世尊。听在末行。
佛复告曰。汝宜在家。不宜出家修沙门行。
尔时。提婆达兜便生此念。此沙门怀嫉妒心。我今宜自剃头。善修梵行。何用是沙门为。是时。提婆达兜即自退归。自剃须发。著袈裟。自称言。我是释种子。
尔时。有一比丘名修罗陀。头陀行乞食。著补纳衣。五通清彻。是时。提婆达兜往至彼比丘所。头面礼足。前言。唯愿尊者当与我说教。使长夜而获安隐。
是时。修罗陀比丘即与说威仪礼节。思惟此法。舍此就彼。是时。提婆达兜如彼比丘教而不漏失。
是时。提婆达兜比丘言。唯愿尊者当与我说神足道。我能堪任修行此道。
尔时。比丘复与说神足之道。汝今当学心意轻重。已知心意轻重。复当分别四大。地.水.火.风之轻重。已得知四大轻重。便当修行自在三昧。已行自在三昧。复当修勇猛三昧。已行勇猛三昧。复当修行心意三昧。已行心意三昧。复当行自戒三昧。已修行自戒三昧。如是不久便当成神足道。
尔时。提婆达兜受师教已。自知心意轻重。复知四大轻重。尽修诸三昧。无所漏失。尔时不久便成神足之道。如是无数方便作变无量。尔时。提婆达兜名声流布四远。
是时。提婆达兜以神足力。乃至三十三天。采取种种优钵莲花.拘牟头华。奉上阿阇世太子。又告之曰。此花是三十三天所出。释提桓因遣来奉上太子。
尔时。王太子见提婆达兜神足如是。便随时供养。给其所须。太子复作是念。提婆达兜神足极为难及。时。提婆达兜复自隐形。作小儿身。在王太子膝上。时。诸婇女各作斯念。此是何人。为是鬼耶。为是天耶。语言未竟。便复化身。还复如故。是时。王太子及诸宫人皆称言。此是提婆达兜。即给与所须。又传此言。提婆达兜名德不可具记。
尔时。众多比丘闻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佛言。提婆达兜者极大神足。能得衣裳.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佛告比丘。汝等勿兴此意。著提婆达兜利养。又莫钦羡彼神足之力。彼人即当以此神足。堕坠三恶道。提婆达兜所获利养。及其神足当复秏尽。所以然者。提婆达兜自当造身.口.意行。
尔时。复兴此念。沙门瞿昙有神足。我亦有神足。沙门瞿昙有所知。我亦有所知。沙门瞿昙姓贵。我亦姓贵。若沙门瞿昙现一神足。我当现二。沙门现二。我当现四。彼八我十六。彼十六我三十二。随其沙门所现变化。我当转倍。尔时。众多比丘闻提婆达兜有此语。五百余比丘至提婆达兜所。及五百比丘受太子供养。
时。舍利弗.目乾连自相谓言。我等共到提婆达兜所。听彼说法为何论说。
即共相将至提婆达兜所。尔时。提婆达兜遥见舍利弗.目乾连来。即告诸比丘。此二人是悉达弟子。甚怀欢悦。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
尔时。诸比丘各兴此念。释迦文佛弟子。今尽来向提婆达兜。尔时。提婆达兜语舍利弗言。汝今堪任与诸比丘说法乎。吾欲小息。又患脊痛。
是时。提婆达兜以脚相累右胁卧。以其欢喜心故便睡眠。尔时。舍利弗.目乾连见提婆达兜眠。即以神足接诸比丘。飞在空中而去。
是时。提婆达兜觉寤。不见诸比丘。极怀嗔恚。并吐斯言。吾若不报怨者。终不名为提婆达兜也。此是提婆达兜最初犯五逆恶。提婆达兜适生此念。即时失神足。
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言。提婆达兜比丘极有神足。乃能坏圣众。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兜不但今坏圣众。乃过去世时恒坏圣众。所以然者。乃往过去时亦坏圣众。复兴恶念。我要取沙门瞿昙杀之。于三界作佛。独尊无侣。
是时。提婆达兜语阿阇世王。古昔诸人寿命极长。如今遂短。备王太子一旦命终者。则唐生于世间。何不取父王害之。绍圣王位。我当取如来害之。当得作佛。新王.新佛。不亦快哉。
尔时。阿阇世王即便差守门人。取父王闭在牢狱。自立为王。治化人民。时。诸群庶各相谓言。此子未生则是怨家之子。因以为名阿阇世王。
尔时。提婆达兜见阿阇世王捡父王已。复兴此念。吾要当取沙门瞿昙害之。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一小山侧。尔时。提婆达兜到耆阇崛山。手擎大石长三十肘。广十五肘而掷世尊。是时。山神金毗罗鬼恒住彼山。见提婆达兜抱石打佛。即时申手接著余处。
尔时。石碎一小片石。著如来足。即时出血。尔时。世尊见已。语提婆达兜曰。汝今复兴意欲害如来。此是第二五逆之罪。
尔时。提婆达兜复自思惟。我今竟不得害此沙门瞿昙。当更求方便舍而去。至阿阇世所。启白王曰。可饮黑象使醉。使害沙门。所以然者。此象凶暴必能害此沙门瞿昙。若当沙门有一切智者。明日必不来入城乞食。若无一切智者。明日入城乞食。必当为此恶象所害也。
尔时。阿阇世王即以醇酒饮象使醉。告令国中人民曰。其欲自安惜己命者。明日勿复城中行来。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国中男女大小四部之众闻阿阇世王以酒饮象。欲害如来。皆共相将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佛言。唯愿世尊莫入罗阅城乞食。何以故。王阿阇世饮象使醉。欲害如来。
佛告诸优婆塞。夫等正觉终不为他人所害也。
尔时。世尊虽闻斯言。犹故入城。尔时。恶象遥见世尊来。嗔恚炽盛。奔趣如来。欲得害之。然佛见象来。即说斯偈。
象莫害于龙 龙象出现难
不以害龙故 得生于善处
尔时。彼象闻如来说此偈已。即前长跪舐如来足。尔时。彼象即以悔过。心不自宁。即便命终。生三十三天。
尔时。王阿阇世及提婆达兜见象已死。惨然不悦。提婆达兜语王曰。沙门瞿昙已取象杀。
王报之曰。此沙门瞿昙有大神力。多诸伎术。乃能咒此龙象杀之。
时。王阿阇世复作是说。此沙门必威德具足。竟不为恶象所害。
提婆达兜报言。沙门瞿昙有幻惑之咒。能使外道异学皆悉靡伏。何况畜生之类。
是时。提婆达兜复作是念。我今观察阿阇世王意欲变悔。尔时。提婆达兜愁忧不乐。出罗阅城。
尔时。法施比丘尼遥见提婆达兜来。语提婆达兜曰。汝今所造极为过差。今悔犹易。恐后将难。
时。提婆达兜闻此语已倍复嗔恚。寻报之曰。秃婢。有何过差。今易后难耶。
法施比丘尼报曰。汝今与恶共。并造众不善之本。
尔时。提婆达兜炽火洞然。即以手打比丘尼杀。
尔时。提婆达兜以害真人。往至己房。告诸弟子。汝等当知。我今以兴意向沙门瞿昙。然其义理。不应以罗汉复兴恶意还向罗汉。吾今宜可向彼忏悔。
是时。提婆达兜以此愁忧不乐。寻得重病。提婆达兜告诸弟子。我无此力。得往见沙门瞿昙。汝等当扶我至沙门所。
尔时。提婆达兜以毒涂十指爪甲。语诸弟子。汝等舆我到彼沙门所。尔时。诸弟子即舆将至世尊所。
尔时。阿难遥见提婆达兜远来。即白世尊言。提婆达兜今来必有悔心。欲向如来求改悔过。
佛告阿难。提婆达兜终不得至世尊所。
尔时。阿难再三复白佛言。今此提婆达兜已欲来至求其悔过。
佛告阿难。此恶人终不得至如来所。此人今日命根已熟。
尔时。提婆达兜来至世尊所。语诸弟子。我今不宜卧见如来。宜当下床乃见耳。
提婆达兜适下足在地。尔时地中有大火风起生。绕提婆达兜身。尔时。提婆达兜为火所烧。便发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不究竟。这得称南无。便入地狱。
尔时。阿难以见提婆达兜入地狱中。白世尊言。提婆达兜今日以取命终。入地狱中耶。
佛告之曰。提婆达兜不为灭尽至究竟处。今此提婆达兜兴起恶心向如来身。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
尔时。阿难悲泣涕泪。不能自胜。佛告阿难。汝何为悲泣乃尔。
阿难白佛言。我今欲爱心未尽。未能断欲。故悲泣耳。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如人自造行 还自观察本
善者受善报 恶者受其殃
世人为恶行 死受地狱苦
设复为善行 转身受天禄
彼自招恶行 自致入地狱
此非佛怨苦 汝今何为悲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提婆达兜身坏命终为生何处。
佛告阿难。今此提婆达兜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所以然者。由其造五逆恶。故致斯报。
尔时。阿难复重白佛。如是。世尊。如圣尊教也。己身为恶。现身入地狱。所以我今悲泣涕泪者。由其提婆达兜不惜名号.姓族故。亦复不为父母.尊长。辱诸释种。毁我等门户。然提婆达兜现身入地狱。诚非其宜。所以然者。我等门族出转轮圣王位。然提婆达兜身出于王种。不应现身入地狱中。提婆达兜应当现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此现身得受证果。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习真人迹。得阿罗汉。于无余涅槃果而般涅槃。何图持此现身入地狱中。提婆达兜在时有大威神。极有神德。乃能往至三十三天。变化自由。岂得斯人复入地狱乎。不审。世尊。提婆达兜在地狱中。为经历几许年岁。
佛告阿难。此人在地狱中经历一劫。
是时。阿难复重白佛言。然劫有两种。有大劫.小劫。此人为应何劫。
佛告阿难。斯人当经历大劫。所谓大劫者。即贤劫。是尽劫数。行尽命终。还复人身。
阿难白佛。提婆达兜尽丧人根。遂复成就。所以然者。劫数长远。夫大劫者不过贤劫。
尔时。阿难倍复悲泣哽噎不乐。复重白佛。提婆达兜从阿鼻地狱出。当生何处。
佛告阿难。提婆达兜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上。
阿难复问。于彼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阿难。于彼命终展转当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阿难复问。于彼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阿难。于是。提婆达兜从地狱终。生善处天上。经历六十劫中不堕三恶趣。往来天.人。最后受身。当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名曰南无。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是。世尊。提婆达兜由其恶报。致地狱罪。为造何德。六十劫经历生死。不受苦恼。后复成辟支佛。号名曰南无。
佛告阿难。弹指之顷善意。其福难喻。何况提婆达兜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计彼提婆达兜昔所怨仇。起杀害心向于如来。复由曩昔缘报故。有喜悦心向于如来。由此因缘报故。六十劫中不坠堕三恶趣。复由提婆达兜最后命终之时。起和悦心。称南无故。后作辟支佛。号名曰南无。
尔时。阿难即前礼佛。重自陈说。唯然。世尊。如神所教。
是时。大目乾连前白佛言。我今欲至阿鼻地狱中。与提婆达兜说要行。慰劳庆贺。
佛告目连。汝宜知之。勿复卒暴。专心正意。无兴乱想。所以然者。极恶行众生难雕.难成。然后乃堕阿鼻地狱中。又彼罪人不解人间音响。言语往来。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我今所解六十四音。言语开通。我当以此音响。往语彼人。
佛告目连。汝宜知是时。是时。阿难闻斯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时。大目连前礼佛足。绕佛三匝。即于佛前。犹如力士屈伸臂顷。即往至阿鼻地狱所。尔时。大目连当在阿鼻地狱上虚空中。弹指觉曰。提婆达兜。
尔时。提婆达兜默然不应。时。诸狱卒语目连曰。汝今为唤何者提婆达兜。
狱卒复白。此间亦有拘楼孙佛时提婆达兜。拘那含牟尼佛时提婆达兜。迦叶佛时提婆达兜。亦有在家提婆达兜。出家提婆达兜。汝今。比丘。正命何者提婆达兜。
目连报曰。吾今所命。释迦文佛叔父儿提婆达兜。故欲相见。
是时。狱卒手执铁叉。或执火焰。烧炙彼身。使令觉寤。尔时。提婆达兜身体火焰炽然。高三十肘。诸狱卒告曰。汝今愚人何为眠寐。
尔时。提婆达兜众苦所逼。而报之曰。汝等今日何所教敕。
狱卒复语。汝今仰观空中。
寻随彼语。仰观虚空。见大目连结加趺坐。坐宝莲华。如日披云。提婆达兜见已。便说斯偈。
是谁现天光 如日披云出
犹如金山聚 永无尘秽污
尔时。目连复以偈报。
我是释师子 瞿昙之族末
是彼次声闻 名曰大目连
尔时。提婆达兜语目连曰。尊者目连。何由故屈此间。此间众生造恶无量。难可开化。不作善根。命终之后来生此间。
目连报曰。我是佛使故来适此。欲相愍念。拔苦无本。
尔时。提婆达兜闻佛音响。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并吐此言。唯愿尊者以时敷演。如来世尊有何言教。更不记说恶趣之无乎。
目连报曰。提婆达兜。勿怀恐怖。地狱极苦无过斯处。彼释迦文佛如来.至真.等正觉。愍念一切蜎飞蠢动。如母爱子。心无差别。以时演义。终不失叙。亦不违类所演过量。今神口所记。汝本兴起恶念。欲害世尊。复教将余人。使趣无由。由此缘报。入阿鼻地狱中。当经历一劫。终无出期。尽其劫数。行尽命终。当生四天王上。展转当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趣恶道。周流人.天之间。最后受身。还复人形。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当成辟支佛。号名曰南无。所以然者。由汝初死临断命时。称南无。故致斯号。今彼如来观此善言南无。故说名号。六十劫中作辟支佛。
尔时。提婆达兜闻斯语已。欢喜踊跃。善心生焉。复白目连。如来所说言教。必然不疑。愍念群生。所济无量。大慈.大悲。兼化愚惑。设我今日以右胁卧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心意专正。终无劳倦。
尔时。目连复告提婆达兜曰。汝今云何。苦痛叵有增损乎。
提婆达兜报曰。我身苦痛遂增无损。今闻如来见授名号。痛犹小损。盖不足言。
目连问曰。汝今所患苦痛之原。为像何类。
提婆达兜报曰。以热铁轮轹我身坏。复以铁杵哺咀我形。有黑暴象蹋蹈我身。复有火山来镇我面。昔日袈裟化为铜鍱。极为炽然来著我体。苦痛之原。其状如斯。
目连报曰。汝颇自知罪过元本。受斯苦恼不乎。吾今一一分别。卿欲闻耶。
提婆达兜白言。唯然。时说。
尔时。目连便说此偈。
汝本最胜所 坏乱比丘僧
今以热铁杵 哺捣汝形体
然彼之大众 第一声闻者
斗乱比丘僧 今以热轮轹
汝本教王放 醇酒饮黑象
今以群黑象 蹋蹈汝形体
汝本以大石 遥掷如来足
今以火山报 烧汝无遗余
汝本以手拳 杀彼比丘尼
今被热铜[芸/木] 卷燋不得申
行报终不败 亦复不住空
是故当劝勉 离此诸恶元
汝本提婆达兜所造元本。正谓斯耳。当自专意向佛如来。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尔时。提婆达兜复白目连。今寄目连。头面礼世尊足。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亦复礼拜尊者阿难。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放大神足。使阿鼻地狱苦痛休息。尔时。复说斯偈。
皆称南无佛 释师最胜者
彼能施安隐 除去诸苦恼
尔时。地狱众生闻目连说此偈已。六万余人行尽罪毕。即彼命终生四天王上。
尔时。目连即摄神足还至所在。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目连白世尊曰。提婆达兜问讯。敬奉无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亦复问讯阿难。并作是说。如来见记六十劫中成辟支佛。号名曰南无。设我以右胁卧阿鼻地狱中。终不辞劳。
尔时。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目连。多所饶益。多所润及。愍念群盲。天.人得安。使诸如来.声闻渐至灭尽涅槃之处。是故。目连。常当勤加成就三法。所以然者。若当提婆达兜修行善法。身三.口四.意三者。彼人终身不贪利养。亦复不造五逆罪。入阿鼻地狱中。所以然者。夫人贪利养者。亦有恭敬之心向于三宝。亦复不奉持禁戒。不具足身.口.意行。当贪专意身.口.意行。如是。目连。当作是学。
尔时。目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修行慈心解脱。广布其义。与人演说。当获此十一果报。云何为十一。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终不侵抂。若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是谓。比丘。能行慈心。获此十一之福。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若有行慈心 亦无放逸行
诸结渐渐薄 转见于道迹
以能行此慈 当生梵天上
速疾得灭度 永至无为处
不杀无害心 亦无胜负意
行慈普一切 终无怨恨心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行于慈心。广布其义。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礼三宝品第五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礼拜如来神寺者。当行十一法礼如来寺。云何为十一。兴勇猛意。有所堪故。意不错乱。恒一心故。当念专意。诸止观故。诸念永息。入三昧故。意及无量。由智慧故。意难观察。由其形故。意淡然静。由威仪故。意无流驰。以名称故。意无想像。由其色故。梵音难及。由柔软响故。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拜如来寺。当具此十一法礼如来神寺。长夜之中获德无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礼法。当念十一事。然后礼法。云何名为十一。有慢当除慢。夫正法者。于欲而除渴爱想。夫正法者。于欲而除欲。夫正法能断生死渊流。夫行正法获平等法。然此正法断诸恶趣。寻此正法得至善处。夫正法者。能断爱网。行正法者。从有至无。行正法者。明靡不照。夫正法者。至涅槃界。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礼法。当思惟此十一法。然后便获福无量。长夜之中受福无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修礼僧者。当专十一法。然后乃当礼僧。云何为十一。如来众者。正法成就。如来圣众上下和合。如来僧者。法法成就。如来圣众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如来圣众能掌护三宝。如来圣众能降伏外道异学。如来圣众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礼僧者。当思惟此十一法。长夜之中获福无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摩休勒天及人民。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摩竭国蜜[口*提](土利反)罗城东大天园中止。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后起。与阿难共于树园中经行。佛便笑。阿难心念。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妄笑。今何以笑。必当有意。我当问之。阿难整衣服。右膝著地。叉手问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妄笑。今何以笑。必当有意。愿闻笑意。
佛语阿难。我当为汝说。过去贤劫初。于此中间有转轮圣王主四天下。名曰大天。长寿无病。端正勇猛。治以正法。不枉人民。有自然七宝。何等为七。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宝。七者典兵宝。
佛语阿难。此大天王为童子时八万四千岁。作太子时八万四千岁。登圣王位八万四千岁。
阿难问佛。云何为轮宝。
佛语阿难。月十五日。月盛满时。王沐浴清净。与婇女上东楼上。东向视。有千辐金轮。轮高七仞为一多罗。多罗者。独挺树。以树为限。高七多罗。纯以紫磨金为轮。王见轮已。心念。此轮好轮。愿得提之耶。念已。轮即就王左手。便举移右手中。王语此轮曰。诸不伏者。为我伏之。非我地者。为我取之。如法。非不如法。语竟。轮还住空。辋东向。毂北向。王敕左右具四种兵。具兵已。即将兵众。逐轮立空。随轮东引。巡行尽东界。暮则王与兵众。宿于轮下。
东界诸小王皆来朝觐。所贡皆以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善来。大王。此东界土地.珍宝.人民尽是王有。愿当停驾住此。我等当禀承天教。大天王答诸小王曰。汝等欲承我教者。各还本国以十善教民。勿行枉横。诫敕已讫。轮即于海上。回转乘云而行。海中自然开道。广一由延。王与四种兵随轮如前巡行南界。南界诸小王亦来朝觐。皆以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贡上曰。善来。天王。此南界土地.珍宝.人民尽是王有。愿停驾住此。我等当禀承天命。大天答诸王曰。汝等欲承我命者。各还本土。以十善教民。勿行枉横。诫敕已讫。轮则西回按行西界。西界诸王贡献劝请。如南方比讫。轮复北回巡行北界。北界诸王亦皆朝觐。贡献劝请。尽如前法。周游四日。遍阎浮提四海。还本蜜[口*提]罗城。于宫门前虚空中住。高七多罗。辋东向。王便入宫。
佛语阿难。大天得轮宝如此。
阿难复问佛。大天得象宝复云何。
佛语阿难。大天以后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从诸婇女上东楼上。东向观见空中。有白象王名满呼。乘虚而来。七肢平跱。口有六牙。头上金冠。金为璎珞。以真珠交络其体。左右佩金铃。象有神力。变形自在。大天见之。心自念曰。我得此象可耶。当使有所为。念讫。象便立空中于王前。王即教以五事。王复念曰。当试此象为能以不。至明日日出。王乘此象。须臾之间。周遍四海。还到本处。于宫门东。东向立。阿难。大天所得象宝如此。
阿难复问佛。大天所得马宝复云何。
佛语阿难。大天到后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从诸婇女上西楼上。西向视。见有绀马王。名婆罗含(秦言发乌朱发尾)。乘空而来。行不动身。头上金冠。宝为璎珞。披珠交络。左右垂铃。马有神力。变形自在。大天见之。自念言。得此乘之可也。念讫。至王前。王便乘欲试之。至明日日出。王乘东行。须臾之顷。周遍四海。还至本国。住宫门西。西向而立。阿难。大天所获马宝如此。
阿难问佛。大天所得珠宝复云何。
佛语阿难。大天至后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将诸婇女上东楼上。东向视。见有神珠。珠长一尺六寸。有八楞。作绀琉璃色。乘空而来。高七多罗。大天见之。心念曰。得此珠观之可也。如念获之。王欲试之。至夜半。合四种兵。以珠悬于幢头。出城而游。珠照辟方十二由延。兵众相见。如昼无异。珠光所及。人民惊起。皆言。天明。王即还宫。以幢竖之宫内。内外常明与昼不异。阿难。大天所获珠宝如此。
阿难问佛。大天所得玉女宝复云何。
佛语阿难。大天至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从诸婇女上东楼上。东向视。见有刹帝利女宝。名曼那呵利(秦言夺情)。端正无比。姝妙严净。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白.不黑。冬则温暖。夏则清凉。身毛孔中出栴檀香。口出忧钵莲花香。亦无女人众恶姿态。情性调和。先意承旨。乘虚而来。迳至王所。阿难。大天所获玉女宝如是。
阿难问佛。大天所得主藏宝者复云何。
佛语阿难。大天至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将诸婇女上北楼上。北向观。见主藏臣。名阿罗咃吱(秦言财幢)。端正姝妙。不长.不短。不肥.不瘦。身黄金色。发绀青色。眼白黑分明。又能视见地伏藏七宝。有主者为护之。无主者取共王用。聪明智慧。善有方谋。乘虚而来。迳诣王前。而谓王曰。自今已往。王快可自乐。勿复忧愁。我当给王宝。不令有乏。王便试藏臣。与之乘船独共入海。王谓藏臣者言。吾欲得金银财宝。藏臣者白王。还至岸边。当给财宝。王曰。吾欲得水中宝。不用岸上者。主藏臣者便从坐起。整衣服。跪右膝。叉手礼水。水中即自然出金顶。大如车毂。须臾满船。王曰。可止。勿复上金。船将欲没。阿难。大天所获典宝臣如此。
阿难复问佛。大天所得典兵将军者复云何。
佛语阿难。大天至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将诸婇女上南楼上。南向视。见南方有大将军比毗那(秦言无畏)。端正姝好。发如真珠色。身犹绿色。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眼能彻视。知他人心念。军策变谋。进退知时。乘虚而来。迳诣王所。谓王曰。愿王自恣快乐。莫忧天下。征伐四方。臣自办之。王欲试之。半夜思惟。欲合四种兵。念讫。四兵尽集。王复念。欲使东引。军即东引。王在中央。将军在前。四兵围绕。王念欲往即往。王念欲还即还。阿难。大天所获典兵将军宝如此。佛语阿难。大天所获七宝如此。
佛语阿难。大天王治天下遂久。便语梳头侍者。名劫北。若有白发者。便拔示我。劫北视发遂久。见有一白发。便白王曰。前所敕者。今已白见。王曰。拔来示我。劫北即以金镊拔取白发。置王手中。王捉白发。便说斯偈。
我身首上 生此毁庄 身使来召
入道时到
王心念曰。我已极人五欲。今当出家。下须发。被法服。召太子长生告曰。童子。吾头已有白发出。世间五欲吾已厌之。今欲求天所欲。我今欲剃须发。著法服。出家为道。汝当领国政。立长为太子。好养劫北。使伺白发。白发出者。以国付太子。如我出家。下须发。被法服。王告太子。我今以此圣位。殷勤累汝。当使圣位世世相绍。莫使种断。种断者。便为边地人也。若断善行者。便生无法处。大天王诫敕已。便以国付太子长生。给劫北田业。佛语阿难。大天王于此城。于此园。于此地。下须发。著法服入道。于此处八万四千岁。行四梵行。慈.悲.喜.护。于是寿终得生梵天。大天出家七日后。女宝命终。
长生登位已。至十五日。月盛满时。将诸婇女上东楼上。东向视。见有玉女端正如前。乘虚而来。长生还服七宝。王长生已领国政。统四天下。长生复语劫北。从今而去。为我梳头时。见白发。辄来白我。登圣王位。遂经八万四千岁。白发复生。劫北白王。素发已生。王曰。拔来著吾掌中。劫北即以金镊拔置王手中。王执白发。即说偈曰。
我身首上 生此毁庄 身使来召
入道时到
王心念曰。我已极人五欲。今当出家。下须发。被法服。即召太子冠髻告曰。童子。吾已头白。世间五欲吾已厌之。当求天欲。我今欲出家为道。剃除须发。被著法服。汝当领国政。立长为太子。好养劫北。使伺白发。白发出者。以国付太子。如我出家。下须发。被法服。王告太子。我今以此圣王位。殷勤累汝。当使圣王位。世世相绍。莫使种断。种断者。便为边地人也。若断善行者。便生无法处。长生王诫敕已。即以国付太子冠髻。给劫北田业。
佛语阿难。长生王亦于此城.此园.此地。下须发。著法服入道。于此处八万四千岁。行四梵行。慈.悲.喜.护也。于是寿终得生梵天。
佛语阿难。王长生出家之后七日之中。七宝自然化去。冠髻王忧愁不乐。诸臣见王不悦。便问王曰。天王何以不悦。王答诸臣曰。以七宝化去故也。诸臣白王。王勿以为忧。王曰。何得不忧也。臣等启曰。父王梵行。近在园中。可往咨承。必当诲王致宝之法。王即敕。严驾。诸臣便严驾讫。便白王。王与群臣乘七宝车。以五物为帜。宝冠.羽盖.剑.扇.宝屐。左右臣从。进诣园所。到则下车。废却五物。步入园门。前至父王。稽首礼足。却住一面。叉手白言。王所有七宝。今皆化去。父先定坐。闻所启白。仰头答曰。童子。夫圣王法。不恃父之所有也。汝自行法承之。
王复问曰。转轮圣王以何法化。父便答曰。敬法.重法.念法.养法.长法.炽法.大法。行此七法者。便应圣王治也。可以致宝也。王复问曰。云何敬法。乃至大法也。父答曰。当学给赐贫穷。教民孝养二亲。四时八节以时祭祠。诲以忍辱。除淫.嫉.痴行。此七法者。乃应圣王法也。王即受教。辞退却礼。绕七匝已。便引还归。于是。王辄承父命。奉行七法。宣令远近。只崇王教。王便开藏。给赐贫穷。侍养孤老。四方之民。莫不奉承。于是。王以十五日。月盛满时。沐浴清净。将诸婇女上东楼上。东向视。见有千辐紫磨金轮。轮高七多罗。去地亦七多罗。乘虚而来。住于空中。
王心念曰。愿得此轮可乎。轮即下至王左手。复移之于右手。王语此轮。诸不伏者。为我伏之。非我地者。为我取之。如法。非不如法。王便以手投轮还之虚空。于宫门东。辋东向。毂比向而住空中。轮后次有白象。次有绀马。次有神珠。次有玉女。次有主藏。次有将军。此七宝出。如大天王。比试亦如是。迳八万四千岁竟。王赐劫北。并敕太子及付国事。出家入道。皆如前王法。
佛语阿难。此冠髻王于此城园地。下须发。被法服。八万四千岁。修四梵行。慈.悲.喜.护。于是寿尽亦生梵天。
佛告阿难。大王子孙相绍。乃至八万四千岁转轮圣王位善种不断。最后圣王名荏(晋言不眗音如锦反)。治以正法。为人聪明。审谛不忘。相有三十二。色犹红莲花。好喜布施。供养沙门.婆罗门。侍养孤老。赈给贫穷。于四城门及城中央。置设库藏。金银.杂宝.象.马.车乘.衣服.床褥.病瘦医药.香华.饮食。诸孤独者皆给妻妇。种种惠施随人所欲。王于六斋之日。具敕内外皆持八关。于斯之日。首陀会天当悉来下。受其八戒。帝释.三十三天皆叹其国人民。快哉。善利。乃值斯法王耶。种种惠施。恣民所欲。又能清洁斋戒无阙。天帝释告诸天子。欲得见荏王不。咸言。欲见。可使来至此。释提桓因即敕穷鼻尼(穷鼻尼者晋言极端正也)天女。汝诣蜜[口*提]罗城。告荏王曰。卿大得善利也。此间诸天皆叹卿功德巍巍。为吾致问殷勤。此诸天子甚思相见。暂可屈意来至于此。
穷鼻尼受教便下。如人屈伸臂顷。忽然在王殿前。虚空中立。王侍一婇女。于殿上坐。思念世间。欲使一切皆得安隐。无众苦患。穷鼻尼于空中。弹指觉之。王举头见殿上光明。闻其声曰。我是释提桓因侍者。故遣我诣王。王答曰。不审天帝何所约敕。天女答曰。天帝致意殷勤。此诸天子赞卿功德。预思相见。可暂屈意。王默然许之。天女便还白天帝曰。已达宣命。许当驰诣。天帝即敕侍御严驾七宝飞行马车。下到蜜[口*提]罗城。迎于荏王。侍御受教。即驾马车。忽然便下。
王与群臣会于都坐。车当王前。于空中止。御者告曰。天帝今遣车相迎。诸天子俨然相待。便可上车。勿复顾恋。诸臣大小。闻王当去。佥然不悦。皆起而立。叉手白言。王去之后。臣等何所承命。王答曰。卿等勿忧。吾去之后。施惠.斋戒.养民.治国。如吾在时。我比还不久。王诫敕讫。车即下地。王便上车。侍御问王。当从何道。王曰。此言何谓。侍御答曰。夫行有两道。一者恶道。二者善道。行恶者。从恶道到苦处。修善者。游善道至乐处。王曰。今日行道。善恶皆欲从之。御者闻之。久乃寤曰。甚善。大王。御者便引在两道之中。善恶悉睹。迳诣三十三天。
天帝及诸天子遥见王来。释提桓因曰。善来。大王。命令共坐。
佛语阿难。王便就天帝坐。王与帝释貌相.被服.音声一揆。诸天子心中念言。何者帝释。何者为王。又复念曰。人法当眴。而俱不眴。各怀愕然。无以别之。天帝见诸天有疑心。复念言。我当留王使住。然后乃寤耳。帝释谓诸天子。卿等欲使我留王住此不。诸天子曰。实欲使住。天帝谓荏。大王。可住此不。我当供给五欲。因是诸天乃识。
人王白天帝曰。正尔。便为给赐已。愿诸天子寿命无极。宾主请让。如是至三。帝释谓王。何以不住。王答曰。我当出家修道。今在天上无缘学道。天帝曰。胡为作道。王曰。被父王遗令。若白发生。法当出家。释闻遗令入道。默然不对。王于天上。须臾之间。五欲自恣。方之世间已十二年。
王将欲别。与诸天子说审谛法。释敕侍御。汝送荏王还于本国。侍御受教。即严驾。驾讫。白王曰。王可上车。于是。王便与帝释及诸天子诰别。即上车。循本道而归。到蜜[口*提]罗宫。侍御即还天上。王下数日。复敕劫北。若见白发。便白我。数日之中。头上白发。劫比以金镊拔白发。置王手中。王见已。便说偈曰。
我身头上 生此毁庄 身使来召
入道时到
王心念。我已极人五欲。今当出家。剃须发。被法服。王即召太子善尽告曰。吾白发已出。世间五欲吾已厌之。当求天欲。当下须发。被法服。出家入道。童子。今以国事付汝。好养劫北。若白发出者。以国付太子。出家入道。童子。今以此圣王位累汝。莫使种断。种断者。便为边地人也。
佛语阿难。荏王即付太子国政。给劫北田业已。于此城园地。下须发。被法服。出家修道。修道之后于七日中。轮.珠化去。象.马.玉女.长者.将军。皆悉无常。王于园中八万四千岁。行四梵行。慈.悲.喜.护。命终生梵天。其后善尽王不承父业。正法替废。由是七宝不复来应。善行不继。五减遂至。人民短命.薄色.少力.多病.无智。五减以至。转复贫困。困穷窃盗相纠。诣王启曰。此人不与取。王即敕外行刑国人。闻不与取。王辄杀之。皆咸其恶。各兴利刀。刀自此始造。由是杀生从此起。便有两恶出。次复淫犯他妻。夫主共诤。自言我不。便成四恶。两舌遘斗。是为五恶。斗则相骂。是为六恶。言不至诚。是为七恶。嫉他和合。是为八恶。含忿色变。是为九恶。心怀疑乱。是为十恶。十恶已具。五减转增。
佛语阿难。欲知尔时大天王在贤劫初兴者不。则我是也。阿难。欲知尔时八万四千年王名荏。治政无枉者。则汝是也。欲知尔时最后名善尽王。暴逆不道。断圣王种者。调达是也。阿难。汝于往时。承继大天转轮圣王之善嗣。使其绍立不绝者。汝之功也。如法。非不如法。阿难。我今是无上法王。今我遗无上善法。殷勤嘱累汝。汝是释种子。莫作边地人。莫为断种行。
阿难问佛。何以故当作断种行。
佛语阿难。大天王虽行善法。未得漏尽出世间。未得度。未得断欲。未得破二十亿结。六十二见未除。三垢未净。未得神通。未得解脱真道。不得涅槃。大天所行善法。不过生梵天。
阿难。我明法究竟无为。我法得到真际。天.人之上。我法无漏.无欲.减没度.通.解脱.真沙门.至涅槃。阿难。我今以是无上道法。殷勤嘱累汝。莫增灭我法。莫作边地人也。若有现行声闻。阿难。设有断此法者。便为边地人也。若能兴此法者。便为佛长子。即为眷属成就。阿难。汝当成就眷属。莫作灭族行。阿难。我前后所说法。尽嘱累汝。汝当学是。
佛说是已。阿难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大泥黎之人。云何为四。所谓末佉梨罪人。帝舍比丘是大罪人。提婆达兜是大罪人。瞿波离比丘是大罪人。末佉梨罪人者。身出火光。长六十肘。帝舍罪人者。身出火光。长四十肘。提婆达兜罪人者。身出火光。长三十肘。瞿波离罪人者。身出火光。长二十肘。
比丘当知。末佉梨教无数众生使行邪见颠倒之想。计有无之想。帝舍愚人者。断诸圣众应器遗余。提婆达兜愚人者。斗乱众僧。杀阿罗汉比丘尼。起害意向于如来。瞿波离罪人者。诽谤舍利弗.目乾连。
又复。比丘。末佉梨罪人教无数众生。使行邪见。身坏命终。堕焰光泥黎中。帝舍罪人。断圣众应器遗余。身坏命终。堕等害地狱中。提婆达兜罪人者。起谋害心向于如来。身坏命终。堕阿鼻地狱中。瞿波离罪人者。由其诽谤舍利弗.目乾连。身坏命终。堕钵投摩地狱中。
末佉离罪人者。是时狱卒生拔其舌背著脊上。所以然者。由其曩昔教无数众生使行邪见。
帝舍大罪人者。是时狱卒生擗其身。镕铜灌坏其心。又以热铁丸。使令吞之。所以然者。由其断应器遗余故。
提婆达兜罪人者。以热铁轮。轹坏其身。又以铁杵哺咀其体。群暴恶象踏蹈其身。又复大热铁山镇押面上。举身为热铜叶所裹。所以然者。由其曩昔斗乱圣众。坏和合僧故。致铁轮轹断其头。又此提婆达兜愚人。教彼太子使害父王。由是果报故。使铁杵破坏其身。又彼提婆达兜愚痴之人。饮象使醉往害如来。由是果报。群象踏蹈其体。又彼提婆达兜恶人。上耆阇崛山颠。执石掷佛。由斯果报故。使热铁山镇押其面。然彼提婆达兜愚人。杀阿罗汉比丘尼。由斯果报故。使热铜铁叶缠裹其身。
比丘当知。瞿波离罪人者。在彼莲华地狱中。千具犁牛以犁其舌。所以然者。由其诽谤舍利弗.目连故。由此因缘果报。使千具犁牛而坏其舌。
又复。比丘。末佉离罪人者。身出火光。长六十肘。若有众生兴起此念。当拔济饶益此人。取四大海水。高四十肘。浇灌其身。然彼海水寻时消尽。焰不增减。由是热铁叶火烧四日。有人来以四渧水浇。然水寻时消尽。此亦如是。若有人来以四大海水浇彼人身。欲令无为。终不可果。所以然者。由彼罪过极深重故。
然彼帝舍罪人。身出火光。长四十肘。设有众生愍念此人。以三大海水浇灌其身。然彼海水寻时消尽。火焰不减。其犹有人以三渧水著热鏊上。水寻消灭。不得久停。此亦如是。若以三大海水浇帝舍身上。水寻时灭。火终不增减。
提婆达兜罪人。身出火光。长三十肘。若有众生。兴起爱念之心。欲使提婆达兜身永处无为。以二大海水浇灌其身。水寻时尽。火终不灭。犹如以二渧水著热鏊上。终无增减。提婆达兜愚人亦如是。以二大海水浇灌其身。水寻时尽。火终不灭。提婆达兜身体苦痛如斯。
瞿波离罪人。身出火光。长二十肘。设有众生愍念斯人。取一大海水浇灌其身。然彼海水寻时消尽。火终不灭。犹如一渧水著热鏊上。寻时消尽。不得久停。瞿波离比丘亦复如是。罪报所牵。故受斯罪。是谓。比丘。此四种人受罪极重。当自尽意远离斯患。承诸贤圣等修梵行者。如是。仁者。当作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明晓地狱。亦知趣地狱之径。亦复知彼地狱众生之本。设复众生造诸恶不善之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我亦知之。又复。比丘。我亦知明晓畜生。亦知趣畜生之道。亦复知畜生之本。作诸恶元。生彼者亦悉晓了。我今亦知饿鬼之道。其有作恶根元者。生饿鬼中。我亦知之。我今亦知人道向人之趣。其有众生得人身者。我亦知之。我亦知趣天之道。其有众生作诸德本。生彼天上。我亦知之。我亦知涅槃之趣。其有众生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而取证果。我亦知之。
比丘当知。我知地狱之趣。以何因缘而说斯言乎。
佛告诸比丘。我今观察众生心意。所谓此人身坏命终。应入地狱中。然后时观此人以入地狱中。受苦酸酷考掠无数。愁忧苦恼不可称记。犹如一大火坑无有尘烟。设有人来迳趣斯处。又且有目之士观此人所趣。必当坠火终不虚也。然复后时观此人以堕火坑。吾所谓人者以堕火坑。今观察众生心意所念。必入地狱不疑。如我后时观察此人。以定入地狱。受苦酸酷不可称记。云何斯人以入地狱。是谓我观趣地狱众生作诸恶行不善之业。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我悉知之。吾所说者。正谓此耳。
我知畜生之道。亦知趣畜生者。以何缘本而说此乎。于是。比丘。我观察众生心中所念。此人身坏命终。生畜生中。有我后时观察此人。以生畜生中。愁忧苦恼不可称计。云何斯人以堕畜生中乎。犹如村落有大圊厕。屎满其中。设有斯人径趣斯处。有目之士。见斯人来径趣斯处。此人不久径堕于厕。然后时观此人已堕于厕。受厄穷困不可称记。云何斯人已堕于厕。我今观众生类亦复如是。斯人命终应生畜生中。又复时观已生畜生中。受苦无量。我今观畜生众生皆悉明了。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我亦知饿鬼众生。饿鬼之道。其身坏命终。生饿鬼者。我亦知之。其有众生身坏命终。趣饿鬼之道。我悉知之。我复于后时观见此众生。以入饿鬼受苦痛.乐痛。云何斯人以入饿鬼中乎。犹如大村落侧有一大树。生危险之处。枝叶凋落。设有人来。往趣斯处。有目之士遥观此人。必趣树不疑。复后时观此人。或坐.或卧。受其苦乐之报。云何斯人以至树下坐卧乎。今我观众生之类亦复如是。身坏命终。必趣饿鬼不疑。受其苦乐之报不可称记。我知饿鬼趣。饿鬼之道。皆悉分明。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我知人道。亦知趣人道。其有造行。身坏命终。生人中者。我亦知之。于是。比丘。我观众生类心中所念。此人必当身坏命终。应生人中。我复于后时观此人已生人中。云何斯人已生人中。犹如村落侧有一大树。在平正处。多诸阴凉。若有人直从一道来。有目之士见已便知之。斯人所趣向。定至此树不疑。我复于后时观此人。已至此树。受乐无量。云何斯人得至斯处。此亦如是。我观众生心意所念亦如是。身坏命终。必生人中不疑。我复于后时观此人已生人中受乐无量。我知人趣。亦知趣人之道。今生人中者。我亦知之。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我亦知天。亦知趣天之道。其有众生作诸功业生天者。我亦知之。以何因缘而说此乎。我今观众生之类心中所念。此人必当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然后时观此人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于彼受自然之福。快乐无比。是谓斯人已生天上。于彼受自然之福。快乐无比。犹如村落侧有好高广讲堂。雕文刻镂。悬缯幡盖。香汁洒地。敷好坐具。氍毹毾[登*毛]。文绣綩綖。若有人直从一道来。有目之士直从一道来。此人所趣向。定至高广讲堂必不疑。复于后时观见此人。已到讲堂上。或坐.或卧。于中受福快乐无比。此亦如是。吾今观众生类身坏命终。应生善处天上。于彼受乐快不可计。云何斯人以生善处天上乎。我知天道。趣天之路乎。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我今知涅槃。亦知涅槃之道。亦知众生应般涅槃者。或有众生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现身取证而自游化。我悉知之。由何因缘而说此乎。于是。比丘。我观众生类心中所念。此人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是谓斯人以尽有漏成无漏。犹如去村落不远有大池。水极清彻。若有人直从一道来。有目之士遥见斯人来。知此人必至池水不疑。又后时观此人已至池水。沐浴澡洗。除诸秽污。去诸垢坋。在侧而坐。亦不与人共相诤竞。我今观众生类亦复如是。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名色知如真。是谓斯人已至此处。我知涅槃之道。亦知众生般涅槃者。皆悉知之。如来.至真.等正觉有此之智.无畏.力具。皆悉成就。如来智无有量。如来能观过去无限无量不可计事。皆悉知之。将来现在无限无量皆悉分别。是故。比丘。当求方便。具足十力.无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依雪山上有大高广之树。五事长大。云何为五。根不移动。皮极厚大。枝节远荫。靡所不覆。叶极茂盛。是谓。比丘。依雪山上有此大树极为俊好。今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依豪族之处。五事长益。云何为五。所谓信长益.戒长益.闻长益.施长益.慧长益。是谓。比丘。信善男子.善女人依豪族家。成就此五事。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就信.戒.闻.施.智慧。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犹如雪山树 五事功德成
根皮枝节广 阴叶极茂盛
有信善男子 五事功德成
信戒闻惠施 智慧遂增益
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茂罗破群比丘与诸比丘尼共相游处。然诸比丘尼亦复好乐共相游处。其有人民称讥茂罗破群比丘者。是时诸比丘尼极怀嗔恚。愁忧不悦。若复有人毁呰诸比丘尼者。是时破群比丘亦复愁忧不悦。是时。多众比丘告破群比丘曰。汝今云何亲近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亦复与汝交接。
破群报曰。我今解如来所说教诫。其有犯淫者。罪不足言。
众多比丘复告曰。止。止。比丘。勿作斯言。莫诽谤如来言教。其诽谤如来言教者。罪咎不少。又复世尊无数方便说淫之秽。其有习淫。使无罪者。终无此理。汝今可舍此恶见。备于长夜受苦无量。然此破群比丘故与交通。而不改其行。
尔时。众多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而白世尊言。舍卫城中有一比丘。名曰破群。与诸比丘尼共相交接。然诸比丘尼亦与破群比丘交接往来。我等往彼劝喻使改其行。然彼二人遂更增益。不舍此颠倒之见。亦不顺正法之业。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彼破群比丘所。云。如来唤。
尔时。比丘受如来教。即往到破群比丘所。汝当知之。如来唤卿。
破群比丘闻彼比丘语。即往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彼比丘曰。汝审亲近诸比丘尼耶。
彼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汝为比丘。云何与比丘尼共相交接。汝今是族姓子。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
破群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是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
佛告比丘。非汝之法。云何与比丘尼共相交接。
破群比丘白佛言。我闻如来所说。其习淫者。其罪盖不足言。
佛告比丘。汝愚人。云何说如来习淫无罪。我无数方便说淫之秽污。汝今云何作是语。如来说淫无罪。汝好守护口过。无令长夜恒受其罪。
佛告之曰。汝今且止。须吾更问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汝等颇闻吾与诸比丘说淫无罪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不闻如来说淫无罪。所以然者。如来无数方便说淫之秽污。设言无罪。此义不然。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言。我无数方便说淫之秽污。
尔时。世尊重告诸比丘曰。汝等当知。若有愚人习于法行。所谓契经.祇夜.偈.授决.因缘.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说.广普。虽诵斯法。不解其义。以不观察其义。亦不顺从其法。所应顺法终不从其行。所以诵斯法者。从欲与人共竞诤。意计胜负。亦不自为己有所济及。彼诵法已。则犯制限。犹如有人出彼村落欲求恶蛇。彼若见极大之蛇。到已。以左手摩抆其尾。然彼蛇回头螫蜇其手。由此缘报。便致命终。此亦如是。若有愚人玩习其法。十二部经靡不斟酌。亦不观察其义。所以然者。由不究竟正法义故。
于是。若有善男子将护玩习其法。契经.祇夜.偈.授决.因缘.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说.广普。彼人诵此法已。深解其义。以解彼深义之法。顺从其教。无所违失。所以诵法者。不以胜负之心。与彼竞诤。所以诵习法者。欲自纂修有察及。所以诵法者。果有所愿。由此因缘。渐至涅槃。犹如有人出彼村落。求觅恶蛇。彼见蛇已。手执铁钳。先镊其头。后便捉项。不令动摇。设彼恶蛇回尾欲害彼人。终无所至。所以然者。比丘。由其捉项故。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诵习.诵读。靡不周遍。观察其义。顺从其法。终无违失。渐渐由此因缘。得至涅槃。所以然者。由其执正法故。是故。诸比丘。其有解吾义者。当念奉行。其不解者。重来问我。如来方今现在。后悔无益。
尔时。佛告诸比丘。设有比丘在大众中而作是说。如来所说禁戒。我悉解了。其习淫者。罪盖不足言。彼比丘当语斯比丘。止。止。莫作斯言。莫诽谤如来言说斯语。如来终不说此言。若此比丘改其所犯者善。若不改其行者。复当再三谏之。设当改者善。设不改者堕。若复比丘隐匿其事。不使露现者。诸人皆堕。是谓。比丘。我之禁戒。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生漏梵志白世尊曰。为有几劫过去。
佛告梵志。过去诸劫不可称计。
梵志白佛。为可计数不乎。沙门瞿昙恒说三世。云何为三。所谓过去.将来.现在。沙门瞿昙亦知过去.当来.现在之世。唯愿沙门演说劫数之义。
佛告梵志。若当我说因此劫。复次此劫。我既灭度。汝取命终。不知劫数之义。所以然者。如今人寿短促。极寿不过百年。计百年中数劫者。我取灭度。汝既命终。终不知劫数之义。梵志当知。如来亦有此知。具足分别劫数。众生寿命长短。受其苦乐。皆悉分明。今当与汝引譬。智者以譬喻得解。犹如恒沙之数。亦无有限。无有量。不可计算。过去劫者其数如是。不可称计。不可筹量。
梵志白佛。当来劫颇有几数。
佛告梵志。亦恒沙之数。无有齐畔。不可称计。非算所及。
梵志复问佛。颇有现在劫.成败劫乎。
佛告梵志。有此成劫.败劫。非一劫.百劫。犹如器血在危地。终不安住。设当住者要当颠倒。诸世界方域亦复如是。或有劫成。或有劫败。此数亦复叵计为几劫成。为几劫败。所以然者。生死长远无有边际。众生以无明结覆盖。漂浪流滞。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长夜受苦恼。当可厌患去离此恼。是故。梵志。当作是学。
尔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沙门瞿昙。甚奇。甚特。知过去当来劫数之义。我今重复自归沙门瞿昙。唯愿沙门瞿昙听为优婆塞。尽其形寿不敢复杀。乃至饮酒。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有一异比丘白世尊言。劫颇有边际乎。
佛告比丘。方便引譬。然劫数无穷尽。过去久远。于此贤劫中。有佛出。号曰俱楼孙至真.等正觉。尔时。此耆阇崛山更有姓号。尔时。罗阅城人民之类。上此耆阇崛山中。四日四夜。行乃彻顶。又复。比丘。拘那含牟尼佛时。此耆阇崛山更有姓号。尔时。罗阅城人民之类。三日三夜。行乃至此山顶。迦叶如来出现于世。此耆阇崛山更有姓号。时。罗阅城人民之类。二日二夜。行乃至此山顶。如我今日释迦文佛出现于世。此山名耆阇崛山。须臾之顷乃到此山顶。若弥勒如来出现于世。此山亦名耆阇崛山。所以然者。诸佛神力咸使出此山在。
比丘。当以方便。知劫有衰尽。不可称计。然劫有二种。大劫.小劫。若于劫中无佛出世。尔时复有辟支佛出世。此名为小劫。若如来于劫中出世。尔时彼劫中无有辟支佛出现于世。此名为大劫。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劫数长远。不可称计。是故。比丘。当忆此劫数之义。
尔时。异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非常品第五十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流转生死。经历苦恼。于中悲号涕泣。泪出为多耶。为恒水多乎。
尔时。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观察如来所说义。经历生死。涕泣之泪。多于恒水。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说无有异。汝等在生死。泪多于恒水。所以然者。于生死中亦更父母终亡。于中堕泪不可称计。长夜之中父兄.姊妹.妻子五亲。及诸恩爱。追慕悲泣不可称计。是故。比丘。当厌患生死。去离此法。如是。比丘。当作此学。
当说此法时。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比丘。汝等在生死中。身体毁坏。流血多耶。为恒水多乎。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如我等观察如来所说者。流血多于恒水。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如汝所言。流血多于恒水。所以然者。在生死中。或作牛.羊.猪.犬.鹿.马.鸟兽。及余无数所经历苦恼。实可厌患。当念舍离。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以思惟.广布无常想。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无明.憍慢皆悉除尽。犹如以火焚烧草木。永尽无余。比丘当知。若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尽断三界爱著。
昔有国王名曰清净音响。统领阎浮地。有八万四千城郭。有八万四千大臣。有八万四千宫人婇女。一一婇女各有四侍人。尔时。音响圣王无有子息。时。彼大王便作是念。吾今领此国界。以法治化。无有枉理。然我今日亦无继嗣。设我终后。门族断灭。时。彼国王以息因缘故。自归诸天.龙.神.日.月.星辰。自归释.梵.四天王.山神.树神。下及药草果神。愿求福。使我生息。
尔时。三十三天有一天子。名曰须菩提。命将欲终。有五应瑞自然逼己。云何为五。又此诸天华终不萎。此天子华冠自萎。是时。诸天衣无垢坋。尔时此天子衣生垢坋。且三十三天身体香洁。光明彻照。尔时彼天子身体臭处。不可亲近。又且三十三天恒有玉女。前后围绕作倡伎乐。五欲自恣。尔时彼天子命将欲终。玉女离散。又且三十三天有自然之座。四尺入地。设天子起座。离地四尺。然此天子命将欲终。不乐本座。是谓五瑞应自然逼己。
时。须菩提天子以有此瑞应。尔时释提桓因告一天子曰。汝今往至阎浮地。语音响王曰。释提桓因致敬无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阎浮地无有德之人与王作息。但今三十三天有天子。名曰须菩提。今有五瑞应自然逼己。必当降神与王作息。虽尔。年壮盛时必当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诸天对曰。如是。天王。受天王教。犹如力士屈申臂顷。从三十三天没。来至阎浮地。
尔时。音响大王在高楼上。及持盖一人。是时。彼天在楼上虚空中。告王曰。释提桓因致敬无量。游步康强。兴居轻利。阎浮地无有德之人与王作息。今三十三天有天子名须菩提。今有五瑞应以逼于己。当降神下应与王作息。但年壮盛时必当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时。音响王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报天曰。今来所告。甚过大幸。但降神与我作息。欲求出家。终不违逆。是时。彼天还至释提桓因所。即白天王。音响王者甚爱所白。音响王言。但使降神。欲出家者终不违逆。
时。释提桓因便往至须菩提天子所。语须菩提天子言。汝今发誓愿生音响人王宫中。所以然者。音响人王无有子息。恒以正法治化。汝昔有福。造众功德。今应降神生彼宫中。须菩提天子曰。止。止。天王。我不乐愿生人王宫中。意欲出家学道。在王宫者学道甚难。释提桓因告曰。汝但发愿生彼王宫中。我当将护。令汝出家学道。比丘当知。尔时。须菩提天子即发誓愿生王宫中。
是时。音响人王与第一夫人。共相交接。觉身怀妊。是时。夫人白音响王曰。大王当知。我今觉身怀妊。时王闻已。踊跃欢喜。不能自胜。更以殊特布好坐具。食以甘美如王无异。是时。夫人经八.九月生一男儿。极为端正。颜貌奇特。世之希有。时。音响王召诸外道梵志群臣使令占相。以此因缘本末。具向诸相师说。诸婆罗门报曰。唯愿大王当察此理。今生太子世之殊特。昔为天子名须菩提。今寻前号名须菩提。时诸相师立姓号已。各从座起而去。
时。王子须菩提为王所敬重。未曾离目前。是时。音响王便作是念。我昔日已来无有子息。缘子息故。祷谢诸天。使有一子。经历尔许时。今方生子。然天帝所记。当出家学道。我今要设巧便。使不出家学道。是时。音响王为太子故。设三时宫殿。寒时设温殿。热时设凉殿。不寒不热时设适时宫殿。与设四种宫女居处。第一宫有六万婇女。第二有六万婇女。第三有六万婇女。第四有六万婇女。各有侍从四人。作转关坐具。令彼太子于上而卧。若须菩提王子意欲在前游戏。是时诸婇女辄在前立。是时彼座具随身回转。前有六万婇女及侍者有四。若彼意欲在后游戏。是时座床辄随身回转。若复欲与诸婇女共相娱乐。是时座具随身回转。使王子须菩提意在五欲。不乐出家。
是时。释提桓因夜半非人之时。便往至王子须菩提所。在虚空中告须菩提王子曰。王子。昔日岂不作是念乎。若我在家年壮盛时。当出家学道。今日何故在五欲中而自娱乐。意不复愿出家学道乎。然我亦有斯言。劝乐王子使出家学道。今正是时。设不出家学道者。后悔无益。释提桓因说斯语已。便退而去。
时。王子须菩提在宫人中便生此念。音响王者。已与我作爱欲罗网。因缘此爱欲罗网故。不得出家学道。我今可断此罗网。不与秽浊所拘牵。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在空静之处。勤学经业。使令日新。
是时。王子须菩提重作是念。音响父王有此六万婇女前后围绕。我今当观察颇有斯理在世永存乎。尔时。王子须菩提遍观宫里。无有女人久存世者。
时须菩提复作是念。我今何故观于外物。当观身内因缘所起。今此身中颇有发.毛.爪.齿.骨.髓之属。久存于世乎。从头至足观三十六物污露不净。然自观察无一可贪。亦无真实。幻伪非真。皆归于空。不久存于世。
是时。王子须菩提复作是念。我今当断此罗网。出家学道。是时。须菩提观此五受阴身。所谓此色苦。此色习。此色灭。此色出要。痛.想.行.识苦。识习。识灭。识出要。尔时。观此五阴身已。所谓习法皆是尽法。即于座上得辟支佛。
时。须菩提辟支佛以觉成佛。便说斯偈。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是时。辟支佛说此偈已。飞在虚空而去。在一山中。独在树下。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尔时。音响王告傍臣曰。汝往观须菩提宫内。王子为寤寐安隐乎。尔时。大臣受王教令。即往至王子宫内。然所寝内室门户牢固。时彼大臣还至王所。前白王言。王子寤寐安隐。门户牢固。时王再三问。汝往看王子为善眠乎。尔时。彼臣复至宫门。然门户牢固。复往白王。王子在宫眠寐不觉。门户牢固。至今不开。时音响王复作是念。我息王子少时犹不眠寐。何况今日年壮盛时有眠寐乎。宜自往看知子吉凶。我子将不得疾病也。
是时。音响王即往至须菩提宫内。至门外立告一人曰。汝今施梯逾墙入内与吾开门。彼人受王教敕。即施梯逾墙入内与王开门。时王入内观内宫中。所卧床空。不见王子。不见已。告婇女曰。王子须菩提今为所在。诸婇女曰。我等亦不知王子所在。时音响王闻斯语已。自投乎地。良久乃稣。是时。音响王告群臣曰。我息小时犹生斯念。设我长大当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然今王子必当舍我出家学道。汝等各各四面求索王子竟为所在。即时。群臣乘驾流驰。处处求索。
尔时。有臣迳往至彼山中。中道复作是念。若王子须菩提出家学道者。必当在此学道。尔时。大臣遥见王子须菩提在一树下。结加趺坐。时臣便生斯念。此是王子须菩提。熟视察之。还诣王所。前白王言。王子须菩提近在山中树下。结加趺坐。时音响王闻斯语已。即往至彼山中。遥见须菩提在山树下。结加趺坐。复自投于地。我息昔日自誓愿曰。设我向二十。当出家学道。今将不误。又且天告我言。汝子必当学道。时音响王直前语须菩提曰。汝今何故舍我出家学道。时辟支佛默然不对。王复告曰。汝母极怀愁忧。须见汝乃食。时起诣宫。时辟支佛不言不语默然而住。
时音响王即前捉手。亦不动摇。王复告群臣曰。王子今日已取命终。释提桓因先来告我。汝应得息。但当出家学道。然今王子已出家学道。今舆此舍利。诣王国界。当蛇旬之时。
彼山中诸神祇。现半身白王曰。此是辟支佛。非是王子。蛇旬舍利法。不如王子法。所以然者。我是过去诸佛弟子。诸佛亦有此教。世有四人应与起偷婆。云何为四。如来.至真.等正觉应起偷婆。辟支佛应起偷婆。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应起偷婆。当蛇旬转轮圣王身时。蛇旬如来.辟支佛身。亦复如是。
尔时。音响王复语天曰。当云何供养蛇旬转轮王身。树神报曰。转轮圣王与作铁椁。盛满香油。沐浴转轮圣王身。以白净劫波育衣。缠裹其身。复以彩画之衣而覆其上。而著椁中。复以铁盖而盖其上。处处施钉。复以百张白叠而裹其椁。以种种杂香积在乎地。以铁椁安著其中。七日七夜之中。华香供养。悬缯.幡盖。作倡伎乐。过七日后。复取王身而蛇旬之。以取舍利。蛇旬复经七日七夜不绝。于四徼道中而起偷婆。复以香华.幡盖种种供养。大王当知。供养转轮圣王舍利。其事如是。诸佛如来.辟支佛.阿罗汉亦复如是。
时音响王语彼天曰。以何因缘供养转轮圣王身。以何因缘供养佛.辟支佛.阿罗汉身。天报王曰。转轮圣王以法王治。自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行杀。自不与不取。复教他人使不窃盗。己不淫侄。复教他人不犯他妻。己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斗乱彼此.嫉妒.恚.痴。己意专正。恒行正见。亦使他人习其正见。是谓。大王。由此因缘。转轮圣王应起偷婆。
王问天曰。复以何因缘漏尽阿罗汉应起偷婆。天报王曰。漏尽阿罗汉比丘欲爱已尽。嗔恚.愚痴已除。已度有至无为。是世间良祐福田。由此因缘。漏尽阿罗汉应起偷婆。
王复问曰。以何因缘辟支佛应起偷婆。天报王曰。辟支佛者无师自觉。出世甚难。得现法报。脱于恶趣。令人生天上。由此因缘。辟支佛应起偷婆。
王复问曰。以何因缘如来应起偷婆。天报王曰。如来十力具足。此十力者非声闻.辟支佛所能及逮。转轮圣王所不能及。世间群萌所不能及也。如来四无所畏在大众中。能师子吼转于梵轮。如来不度者度。不脱者脱。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无救护者与作覆荫。盲者作眼目。与诸疾病作大医王。天及世人.魔.若魔天。靡不宗奉。可敬可贵。回于恶趣令至善处。是谓。大王。由此因缘。如来应起偷婆。是谓。大王。由此因缘本末。四种之人应起偷婆。尔时。音响王语彼天曰。善哉。善哉。神天。我今受汝教。令供养此舍利。当如供养辟支佛。
尔时。音响王告诸人曰。汝等各舆须菩提辟支佛舍利往王国界。群臣闻王教已。卧著金床。舆诣国界。是时。音响王即敕使作铁椁。盛满香油。沐浴辟支佛身。以劫波育衣缠裹其身。复以杂彩好衣。而覆其上。安处铁椁中。复以铁盖而盖其上。处处安钉。极令牢固。以百张白叠而覆其上。取种种好香以辟支佛身而著其中。七日七夜香华供养。过七日后。蛇旬辟支佛舍利。复供养七日作倡伎乐。于四衢道头起一偷婆。后以香华.缯彩.幡盖。作倡伎乐而供养之。
比丘当知。其有众生恭敬供养辟支佛舍利者。命终之后即生三十三天上。其有众生思惟无常之想。回三恶趣。生天人中。诸比丘。汝等莫作斯观。尔时音响王者。岂异人乎。则我身是。其思惟无常想者。多所饶益。我今观此义已。告诸比丘。当思惟无常想。广布无常想。以思惟无常之想。便欲爱.色爱.无色爱尽断。无明.憍慢永无遗余。犹如以火焚烧草木.高好讲堂窗牖门间。比丘。思惟无常想亦复如是。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永无遗余。是故。比丘。当尽心意。无令违失。
当说斯法时。于彼座上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心五弊而不断。不除心五结。彼比丘.比丘尼日夜于善法减而无增益。云何心五弊而不断。于是。比丘。有狐疑心于如来所。亦不解脱。亦不入其正法。彼人心不在讽诵。是谓斯比丘心弊不断。
复次。比丘。有疑心于正法。亦不解脱。亦不入其正法。彼人亦不讽诵。是谓斯人心弊不断。
复次。比丘。有疑心于圣众。亦不解脱。亦不施意向和合众。亦复不在道品法中。是谓斯比丘心弊不断。
复次。比丘。犯于禁戒。不自悔过。彼比丘已犯禁戒。不自改悔。亦不施心在道品之中。是谓斯比丘心弊不断。
复次。比丘。心意不定而修梵行。我以此梵行之德。生于天上若诸神祇。然彼比丘以此心行修于梵行。心不专在道品之中。心已不在道品之中。是谓心弊不断。如是比丘心五弊不断。
云何比丘五结不断。于是。比丘。懈怠不求方便。彼比丘已有懈怠。不求方便。是谓斯比丘心结不断。
复次。比丘。恒喜多妄。贪在眠寐。彼比丘以喜多妄。贪在眠寐。是谓斯比丘第二心结不断。
复次。比丘。意不定。恒喜多乱。彼比丘心已乱不定。是谓比丘第三心结不断。
复次。比丘。根门不定。彼比丘已根门不定。是谓比丘第四心结不断。
复次。比丘。恒喜在市。不在静处。是谓比丘第五心结不断。
若比丘.比丘尼有此五心弊.五心结不断。彼比丘.比丘尼昼夜之中善法断绝。无有增益。犹如鸡子若八.若十二。不随时覆荫。不随菢。不随时将护。彼鸡虽生此念。使我鸡子得全无他。然此鸡子终不安隐。所以然者。皆由不随时将护之所致。后复断坏不成其子。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五心结不断。五心弊不除。昼夜之中于善法减。无有增益。
若复比丘.比丘尼五心结断。五心弊除。昼夜之中善法增益。无有损减。犹如鸡子若八.若十二。随时将护。随时育养。随时荫覆。彼鸡虽生斯念。使我鸡子全不成就。然彼鸡子自然成就。安隐无为。所以然者。随时长养。令得无为。时诸鸡子寻得出外。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五心弊断。五心结除。彼比丘.比丘尼于长夜之中善法增益。无有损减。
是故。比丘.若比丘尼当施设心无有犹豫狐疑于佛.犹豫狐疑于众。具足于戒律。心意专正。无有错乱。亦不兴意希望余法。亦不侥幸修梵行。我当以此行法作天.人身。神妙尊豪。
若复有比丘.比丘尼无有狐疑犹豫于佛.法.圣众。亦无犯戒。无所漏失。我今告汝。重嘱累汝。彼比丘当趣二处。若生天上.若在人中。犹如人处极热之中。兼复饥渴。遇得阴凉之处。得冷泉水饮。彼人虽生斯念。我虽遇阴凉冷水饮之。犹不断饥渴。但彼人暑热已尽。饥渴已除。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无狐疑犹豫于如来所者。彼比丘便趣二处。若生天上.若处人中。若比丘.比丘尼当求方便。断心五弊。除心五结。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或有是时。王威不普。盗贼竞兴。贼已竞兴。村家.城廓.人民之类皆悉败亡。或遭遇饥馑。取命终者。设彼众生于饥馑取命终者。皆堕三恶趣。今此精进比丘亦复如是。若持戒减少。尔时恶比丘兢起。恶比丘已竞起恶。正法渐衰。增益非法。非法已增益。其中众生皆堕三恶趣。
若复是时。王威远接。贼便隐藏。王已远接。城廓.村落.人民炽盛。今此精进比丘亦复如是。若持戒完具。尔时犯戒比丘渐衰耗。正法兴隆。非法衰耗。其中众生命终之后皆生天上.人中。是故。比丘。当念具足戒律。威仪礼节。无令缺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宁常眠寐。不于觉寤之中思惟乱想。身坏命终。生于恶趣。宁以火烧铁锥而烙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兴想比丘为识所败。比丘已为识所败。必当趣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
今我所以说者何。彼人宁当睡眠。不于觉寤之中思惟乱想。宁以利锥刺坏其耳。不以听声兴起乱想。兴想比丘为识所败。宁恒睡眠。不于觉寤起于乱想。
宁热钳坏其鼻根。不以闻香兴起乱想。兴想比丘为识所败。已为识所败。便堕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宁以利剑截断其舌。不以恶言.粗语堕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宁常睡眠。不于觉寤兴起乱想。
宁以热铜叶缠裹其身。不共长者.居士.婆罗门女共相交接。设与交接言语往返者。必堕三恶趣。地狱.畜生.饿鬼。我所说者。正谓此耳。
宁恒睡眠。不以觉寤意有所念。欲坏圣众。已坏圣众。堕五逆罪。亿千诸佛终不疗救。夫斗乱众者。必当堕不救之罪。是故。我今说宁常睡眠。不于觉寤意有所念。欲坏圣众。受无救之罪。是故。比丘。当将护六情。无令漏失。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祁长者有四儿。不事佛.法.圣众。亦复不自归命佛.法.圣众。是时。阿那邠祁长者告四儿曰。汝等各各自归佛.法.圣众。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诸儿白父。我等诸子不堪自归佛.法.圣众。
阿那邠祁长者告曰。我今各赐卿等纯金千两。随我教敕。自归命佛.法.圣众。
诸子白言。我不堪任自归佛.法.圣众。
父复告曰。加赐汝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两纯金。宜当自归佛.法.圣众。长夜之中获福无量。
尔时。诸子闻斯语已。默然受之。是时。诸子白阿那邠祁长者曰。我等当云何自归佛.法.圣众。
阿那邠祁长者报曰。汝等尽来。随吾至世尊所。若世尊有所说者。汝等当念奉行。
诸子白父。如来今为所在。去此远近。
其父报曰。今如来.至真.等正觉近在舍卫国。止吾园中。
时阿那邠祁将四儿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长者白世尊言。我今四子不自归佛.法.圣众。近昨各赐五千两金。劝令事佛.法.圣众。唯愿世尊各与说法。使长夜之中受福无量。
尔时。世尊与长者四子渐渐说法。劝令欢喜。长者诸子闻说法。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前自长跪。白世尊言。我等各各自归世尊.正法.圣众。自今已后。不复杀生。乃至不饮酒。如是再三。
时阿那邠祁长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云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乃致斯问。天.人得安。乃能问如来斯义。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时长者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有四大藏。云何为四。有伊罗钵龙在乾陀卫。此名一藏。无数珍宝积满其宫。复有斑稠大藏在蜜缔罗国。珍宝积聚不可称计。复有宾伽罗大藏在须赖吒国。珍宝积聚不可称计。复有蠰佉大藏在婆罗奈国。珍宝积聚不可称计。设阎浮地男女大小。各各探抱四年四月四日。取伊罗钵藏者终不减少。斑稠藏四年四月四日。各来取者不知减少。宾伽罗藏四年四月四日。各各取者不知减少。蠰佉大藏在婆罗奈国四年四月四日。取者不知减少。是谓。长者。四大宝藏。若阎浮地男女大小。各各探抱经四年四月四日不知减少。
将来之世有佛名弥勒。出现于世。尔时。国界名鸡头。王所治处。东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人民炽盛。谷米丰登。鸡头王治处。绕城七匝有池水。各纵广一由延。金沙在下。优钵莲华.拘勿头花.分陀利华各生其中。外像金色.银色.水精色.琉璃色。设银水凝冻化成为银。若金水冻化成为金。若琉璃水冻化为琉璃。若水精冻化为水精。
长者当知。尔时。有四大城门。银池水中金作门阈。金池水中银作门阈。琉璃池中水精作门阈。水精池中琉璃作门阈。
长者当知。尔时。鸡头城中周匝悬铃。是时。铃声闻皆出五乐之音。尔时。城中恒有七种之声。云何为七。贝声.鼓声.琴声.小鼓声.员鼓声.鞞鼓声。歌舞声为七。尔时。鸡头城中生自然粳米。皆长三寸。极为香美。出众味上。寻取寻生。皆不见所取之处。尔时。有王名蠰佉。以法化。七宝具足。
长者当知。尔时。典藏人名为善宝。高德智慧天眼第一。皆能知宝藏处所。有主之藏自然拥护。无主之藏便奉上王。尔时。伊罗钵龙王.般稠龙王.宾伽罗龙王.蠰佉龙王。是时四龙王主典宝藏。皆往至善宝典藏所。而语之曰。欲所须者。我等相给。时四龙王。唯愿奉上四藏之宝。以自营己。时。善宝典主即取四藏之宝。奉上蠰佉王金宝羽车。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伊罗在乾陀 蜜絺在般稠
宾伽须赖国 蠰佉婆罗国
此是四宝藏 种种藏充满
尔时常出现 功德之所至
奉上彼圣王 金银宝羽车
诸神皆拥护 长者受其福
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教化人民。长者当知。尔时。善宝典藏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藏主者。今长者是也。
时。蠰佉王以金车广作福德。将八万四千大臣。前后围绕。往至弥勒所。出家学道。尔时。典藏亦复广作福德。亦当出家学道。尽于苦际。皆由长者将道四子。使自归于佛.法.比丘僧。缘是功德。不堕三恶趣。复缘此德得四大藏。亦缘此报与蠰佉作典藏主。即于彼世尽于苦际。所以然者。归佛.法.僧。其德不可量。其有自归佛.法.众者。其福如是。是故。长者。当慈愍有形之类。求其方便。向佛.法.众。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阿那邠祁长者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绕佛三匝。作礼而去。及其四子亦复如是。
尔时。阿那邠祁长者及四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抱重患。时。舍利弗以天眼观清净无瑕秽。见阿那邠祁长者身抱重患。寻告阿难曰。汝来共至阿那邠祁长者所问讯。
时。阿难报曰。宜知是时。
尔时。阿难到时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以次渐渐至阿那邠祁长者家。即便就座。时舍利弗即于座上。语阿那邠祁长者曰。汝今所疾有增有损乎。觉知苦痛渐渐除。不至增剧耶。
长者报曰。我今所患极为少赖。觉增不觉减。
舍利弗报曰。如今。长者当忆佛。是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亦当追忆念法。如来法者。极为甚深。可尊可贵。无与等者。贤圣之所修行。亦当念僧。如来众者。上下和顺无有诤讼。法法成就。圣众者。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见慧成就。所谓僧者。四双八辈。此名如来圣众。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长者。若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者。其德不可称计。获甘露灭尽之处。
若善男子.善女人念三尊已。佛.法.圣众。堕三恶趣者。终无此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修念三尊。必至善处天上.人中。然后。长者。不起于色。亦不依色而起于识。不起于声。不依声而起于识。不起香。不依香而起于识。不起于味。不依味而起于识。不起细滑。不依细滑而起于识。不起意。不依意而起于识。不起今世.后世。不依今世.后世而起于识。不起于爱。莫依爱而起于识。所以然者。缘爱有受。缘受有有。缘有有生.死.愁.忧.苦.恼。不可称计。是谓有此五苦盛阴。无有我.人.寿.命.士夫.萠兆.有形之类。若眼起时。亦不知来处。若眼灭时则灭。亦不知去处。无有而眼生。已有而眼灭。皆由合会诸法因缘。所谓因缘法者。缘是有是。无是则无。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不可称计。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无有而生。已有而灭。亦复不知来处。亦不知去处。皆由合会诸法因缘。是谓。长者。名为空行第一之法。
是时。阿那邠祁长者悲泣涕零不能自止。
时。舍利弗语阿那邠祁曰。以何因缘悲感乃尔乎。
长者报曰。我不悲感。所以然者。我昔日来数承事佛。亦复尊敬诸长老比丘。亦不闻如斯尊重之法。如舍利弗之所演说。
是时。阿难语阿那邠祁曰。长者当知。世间有二种之人。如来之所说。云何为二。一者知乐。二者知苦。彼习乐之人。所谓尊者耶输提族姓子是。彼习苦之人。婆伽梨比丘是。又复。长者。耶输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脱者。婆伽梨比丘。又复。长者。知苦之人.知乐之人。二人心俱解脱。二俱如来弟子无与等者。由其不没不生。二人勤受佛教。亦无懈废。但心有增减故。人有知者。有不知者。如长者之所说。我昔已来承事诸佛。恭敬长老比丘。初不闻如斯尊重之法。如舍利弗之所说。耶输提比丘视于地。而心得解脱。婆伽梨比丘观视于刀。即时心得解脱。是故。长者。当作如婆伽梨比丘之比。
是时。舍利弗广与说法。劝令欢喜。使发无上之心。即从坐起而去。
舍利弗.阿难去未久。须臾之顷阿那邠祁长者命终。便生三十三天。尔时。阿那邠祁天子有五事功德。胜彼诸天。云何为五。所谓天寿.天色.天乐.天威神.天光明。尔时。阿那邠祁天子便作是念。我今获此天身皆由如来之恩。今我不宜于五欲自娱乐。先应至世尊所。拜跪问讯。时。阿那邠祁天子将诸天人。前后围绕。持诸天花散如来身上。时如来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在虚空中。叉手向世尊。便说斯偈。
此是祇洹界 仙人众娱戏
法王所治处 当发欢悦心
尔时。阿那邠祁天子说斯偈已。如来默然可之。时。彼天子即生此念。如来已然可。我即舍神足。在一面立。
时。阿那邠祁天子白世尊言。我是须达。又名阿那邠祁。人所明了。亦是如来弟子受圣尊教。今取命终。生三十三天。
世尊告曰。汝由何恩今获此天身。
天子白佛。蒙世尊之力。得受天身。时。阿那邠祁天子复以天华散如来身上。亦散阿难及舍利弗身上。遍绕祇洹七匝还没不现。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昨夜有天子来至我所。便说斯偈。
此是祇洹界 仙人众娱戏
法王所治处 当发欢悦心
是时。彼天子绕祇洹七匝便退而去。汝今阿难。汝颇识彼天子乎。
阿难白佛言。必当是阿那邠祁长者也。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善哉。乃能以未知智而识彼天子。所以然者。彼是阿那邠祁天子。
阿难白佛言。阿那邠祁。今生天上为名何等。
世尊告曰。即名阿那邠祁。所以然者。彼天即生之日。诸天各各有此言。此天子在人中时。是如来弟子。恒等心普施一切。周穷济乏。作此功德已。此是三十三天。今故续名阿那邠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阿难比丘今在学地。智慧无与等者。所以然者。阿罗汉所应知者。阿难便知之。过去诸佛世尊所应学者。阿难皆明了知。过去时亦有斯人。闻便了知。如我今日阿难比丘瞻望方知之。如来须是。如来不须是。过去诸佛弟子入三昧方知未然之事。如我今日阿难比丘睹便晓了。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博有所知。有勇猛精进。念不错乱。多闻第一。堪任执事。所谓阿难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祁长者有儿妇名曰善生。颜貌端正。面如桃华色。王波斯匿大臣之女。凭其姓望。恃其豪族。亦不恭敬姑嫜及其夫婿。亦不事佛.法及比丘僧。亦不敬奉三尊。
是时。阿那邠祁长者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长者白世尊言。近与儿取妇。是波斯匿王第一大臣之女。自恃其姓望。不承事三尊.长老尊卑。唯愿世尊当与说法。使发欢喜。心开意解。
尔时。如来默然许可长者所说。
时。长者复白佛言。唯愿世尊当受我请及比丘僧。
尔时。长者以见如来默然受请。即从座起。礼佛三匝而去。还至家中。办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寻白。时至。唯愿世尊当受我请。饮食已具。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至长者家。就座而坐。尔时。长者更取小座。在如来前坐。
尔时。世尊告善生女人曰。长者女当知。夫为妇人有四事。云何为四。有妇如似母。有妇似亲。有妇似贼。有妇似婢。汝今当知。妇似母者。随时瞻视夫主。不令有乏。承事供养。尔时。诸天便复将护。若人.非人不得其便。死便生天。是谓。长者。此名妇人似母者也。
彼云何有妇似亲亲。于是。长者妇见夫已。无有增减之心。同其苦乐。是谓其人似亲亲者也。
彼云何名为妇如似贼。于是。女人若见夫已。便怀嗔恚。憎疾夫主。亦不承事恭敬礼拜。见辄欲害。心在他所。夫不亲妇。妇不亲夫。不为人所爱敬。诸天不拥护。恶鬼侵害。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是谓斯人如似贼也。
彼云何名妇人如似婢也。于是。贤良之妇见夫主随时瞻视。忍其言语。终不还报。忍其寒苦。恒有慈心。于三尊所。亦生斯念。此存我在。此衰我耗。以此之事。诸天拥护。若人.非人皆悉爱念。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长者女。有此四妇。汝今为在何条。
时。彼女人闻世尊说此语已。前礼佛足。白世尊言。唯愿世尊。我今改往修来。更不敢为。自今已后。常行礼法。如似婢也。
是时。善生女人还至夫所。头面礼足。唯愿瞻视。当如婢也。
是时。善生女人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渐与说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想。淫为大秽。是时。世尊已知女人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尔时世尊尽与女人说之。即于座上得法眼净。犹如新衣易染为色。此亦如是。分别诸法。善解深妙之义。自归三尊。而受五戒。
尔时。善生女人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言。尊。恒称誉豪尊高位。不说卑贱。然我。世尊。不叹豪尊。不说卑贱。处中而说。使得出家学道。
佛告舍利弗。汝等自称言。不叹豪尊。不说卑贱。处中而说。得出家学道。然我今日亦不说上.中.下及受生分。所以然者。夫生甚苦。不足愿乐。如彼粪除。少尚极臭。何况积多。今受生分亦复如是。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处。由有有生。由生有老。由老有病。有死.愁.忧.苦.恼。何可贪乐。便成五盛阴身。吾今观此义已。而作是说。一生.二生犹尚苦难。何况流转终始而可甘处。
若当舍利弗意欲生者。便当发愿生豪贵家。不生卑贱。所以然者。舍利弗。众生长夜为心所缚。不为豪族所缚。然我。舍利弗。处豪贵家。是刹利种。出转轮圣王。设我不出家学道者。应为转轮圣王。今舍转轮圣王位。出家学道。成无上道。夫生卑贱家者。不得出家学道。反堕恶趣。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降伏于心。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爱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普会讲堂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大爱道游于毗舍离城高台寺中。与大比丘尼众五百人俱。皆是罗汉。诸漏已尽。尔时。大爱道闻诸比丘说。如来不久当取灭度。不过三月。当在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尔时。大爱道便作是念。我不堪任见如来取灭度。亦复不堪任见阿难取灭度。我今宜可先取灭度。
尔时。大爱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大爱道前白佛言。我闻世尊不久当取灭度。却后不过三月。在拘夷那竭娑罗双树间。我今不堪见世尊及阿难取灭度也。唯愿世尊听我先取灭度。尔时。世尊默然可之。
尔时。大爱道重白佛言。自今已后。唯愿世尊与诸比丘尼说戒。
佛告之曰。我今听比丘尼。还与比丘尼说禁戒。如我本所施行禁戒。无令差错。
尔时。大爱道前礼佛足。在佛前立。尔时。大爱道复白佛言。我今更不见如来颜色。亦不见将来诸佛。不受胞胎。永处无为。今日违离圣颜。永更不睹。
时大爱道绕佛七匝。亦复绕阿难七匝。尽绕诸比丘众。却退而去。还诸比丘尼众中。告诸比丘尼曰。我今欲入无为涅槃界。所以然者。如来不久当取灭度。汝等各宜随所行。
尔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利施比丘尼.舍仇梨比丘尼.奢摩比丘尼.钵陀阑柘比丘尼.婆罗柘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往至世尊所。在一面立。尔时。五百比丘尼。差摩比丘尼最为上首。而白佛言。我等诸人闻如来不久当取灭度。我等不忍见世尊及阿难先取灭度。唯愿世尊听我等先取灭度。我等今取涅槃。正是其宜。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时差摩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见世尊默然可之。前礼佛足。绕三匝便退而去。还诣本房。
时。大爱道闭讲堂门。击干椎。于露地敷坐具。腾在虚空。于虚空中坐卧经行。或出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举身放焰。举身放烟。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火。举身出火。举身出水。
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还入识处。从识处起还入空处。从空处起还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还入三禅。从三禅起入二禅中。从二禅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还入三禅。从三禅起还入四禅。已入四禅便取灭度。
尔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都踊中央没。又四面凉风起。诸天在空作倡伎乐。欲界诸天涕零悲泣。犹如春月天降甘雨。神妙之天杂碎优钵华香。又杂碎栴檀而散其上。
尔时。差摩比丘尼.优钵色比丘尼.基梨施瞿昙弥比丘尼.舍瞿离比丘尼.奢摩比丘尼.波陀兰遮罗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阇耶比丘尼。如此上首五百比丘尼等。各各于露地敷坐。飞在虚空。于虚空之中坐卧经行。作十八变。乃至入想知灭。各取灭度。
尔时。毗舍离城内有大将名曰耶输提。将五百童子集普会讲堂有所讲说。时。耶输提及五百童子遥见五百比丘尼作十八变。见已。欢喜踊跃无量。各共叉手而向彼所。尔时。世尊而告阿难曰。汝往至耶输提大将所。而告之曰。速办五百床具。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舆花。五百裹香。五百车薪。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不审世尊欲何施为。
佛告之曰。大爱道已取灭度。及五百比丘尼泥洹。我等欲供养舍利。
尔时。阿难悲泣交集。不能自胜。大爱道取灭度何其速哉。
尔时。阿难以手挥泪。便往至耶输提大将所。
尔时。耶输提遥见阿难来。皆起前迎。并作是说。善来。阿难。欲何告敕。又行非常。
尔时。阿难报曰。我是佛使。欲有所告敕。
时。大将咸共问曰。欲何所告敕。
阿难报曰。世尊告大将曰。当办五百床。五百坐具。五百瓶酥。五百瓶油。五百舆花。五百裹香。五百车薪。大爱道及五百比丘尼皆取灭度。我等往供养舍利。
尔时。大将悲泣交集。而作是说。大爱道取灭度何其速哉。及五百比丘尼取灭度甚为速哉。谁当教授我等。教化分檀布施。
尔时。耶输提大将即办五百床。五百坐具。五百瓶油.酥.薪。及诸耶维之具。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耶输提大将白世尊言。如来所约敕。供养之具今日已办。
佛告曰。汝今各取大爱道身及五百比丘尼身。出毗舍离到旷野之处。吾欲于彼供养舍利。
耶输提大将白佛言。唯然。世尊。
是时。长者即往至大爱道等所。告一人曰。汝今施梯。登墙入内。徐开门。无令有声。
是时。彼人如彼教敕。即入开门。复敕五百人各举舍利著于床上。尔时。有二沙弥尼在。一名难陀。二名优般难陀。是时。二沙弥尼语大将曰。止。止。大将。勿触扰诸师。
耶输提大将报曰。汝师不为睡眠。皆取灭度。
尔时。二沙弥闻诸师皆取灭度。心怀恐怖。即自思惟。观有习之法皆是尽法。即于坐处得三明六通。尔时。二沙弥尼即飞在虚空中。先至旷野之中作十八变。坐卧经行。身出水火。变化无量。即于无余涅槃界而取般涅槃。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僧。前后围绕。往至大爱道比丘尼寺中。尔时。世尊告阿难.难陀.罗云。汝等举大爱道身。我当躬自供养。
是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即从三十三天上。譬如力士屈伸臂顷来至毗舍离。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其中漏尽比丘皆见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其不漏尽有欲比丘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漏尽者。亦不见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
尔时。梵天王遥知如来心中所念。将诸梵天从梵天上没。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毗沙门天王知世尊心中所念。将阅叉.鬼神。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提地赖吒天王将诸干沓和。从东方来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毗娄勒叉天王将诸无数拘槃荼。从南方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毗娄波叉天王将诸龙神来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及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各各知如来心中所念。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释提桓因.毗沙门天王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勿自劳神。我等自当供养舍利。
佛告诸天。止。止。天王。如来自当知时。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然诸天当知。过去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世尊皆自供养蛇旬舍利。正使将来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皆自供养。以此方便。知如来应自供养。非天.龙.鬼神所及也。
尔时。毗沙门天王告五百鬼曰。汝等往至栴檀林中。取香薪来。当供养蛇旬。时。五百鬼闻天王语已。即往至栴檀林中。取栴檀薪来至旷野之间。
是时。世尊躬自举床一脚。难陀举一脚。罗云举一脚。阿难举一脚。飞在虚空。往至彼冢间。其中四部之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举五百比丘尼舍利至于冢间。尔时。世尊告耶输提大将曰。汝今更办二床。二坐具。二车薪.香花供养二沙弥尼身。
耶输提大将白佛言。唯然。世尊。寻时。即办供养之具。
尔时。世尊以栴檀木各传与诸天。是时。世尊复告大将曰。汝今各取五百舍利。各分别而供养之。二沙弥亦复使然。
时。大将受佛教已。各各分别而取供养。即取蛇旬。尔时。世尊复以栴檀木著大爱道身上。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尽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尔时。诸天.人民皆悉云集在于冢间。天.人大众十亿垓那术。时大将火灭已。复取舍利而起偷婆。
佛告大将曰。汝今取五百比丘尼舍利与起偷婆。长夜之中受福无量。所以然者。世间有四人起于偷婆。云何为四。若有人与如来.至真.等正觉起于偷婆。转轮圣王。与声闻.辟支佛起偷婆者。受福无量。尔时。世尊与诸天.人民说微妙之法。劝令欢喜。尔时。天与人有一亿。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诸天.人民.干沓和.阿须轮.四部之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舍卫城内有比丘尼名曰婆陀。将五百比丘尼于彼游化。时。婆陀比丘尼在闲静之处。而自思惟。结加趺坐。系念在前。自忆无数宿命之事。复自笑。有比丘尼遥见婆陀比丘尼笑。见已。便往至比丘尼所。今婆陀比丘尼独在树下而笑。将有何缘。
时。五百比丘尼即相将至婆陀比丘尼所。头面礼足。尔时。五百比丘尼白婆陀曰。有何因缘独坐树下而笑耶。
尔时。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我向者在此树下自忆无数宿命之事。复见昔日所经历身。死此生彼。皆悉观见。
时。五百比丘尼复白言。唯愿当说曩昔之缘。
时。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曰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尔时。世界名槃头摩。人民炽盛不可称计。尔时。如来游彼国界。将十六万八千比丘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时佛名号流布四远。毗婆尸佛者众相具足。是一切人良祐福田。尔时。彼国界中有童子名曰梵天。颜貌端正。世之希有。
时。彼童子手执宝盖而行诸街巷中。时有居士妇亦复端正。亦从此道行。众人皆共观看。时童子便作是念。我今亦复端正。手执宝盖。众人皆不观视我身。此诸人民皆共观此女人。我今要当作方便。使人观视我。时彼童子即出彼城。往至毗婆尸佛所。手执宝华。供养七日七夜。亦作誓愿。设当毗婆尸佛有此神足。有此神力。是世间.天上福田。持此功德。使我将来之世作女人身。人民见之莫不喜踊。
尔时。彼童子七日七夜供养彼佛已。随命长短。后便生三十三天。于彼作女人身。极为端正。玉女中第一。以五事功德胜彼天女。云何为五。所谓天寿.天色.天乐.天威福.天自在。时三十三天见已。各自说曰。此天女者。极为殊妙。无与等者。其中或有天子作是说。此天女我应得以为天后。各相竞争。时大天王说曰。汝等勿共斗讼。其中能说极妙法者。便以此天女与之作妇。
尔时。有一天子便说斯偈。
若起若复坐 寤寐无有欢
设我眠睡时 然后乃无欲
尔时。复有天子而说斯偈。
汝今故为乐 于眠无念想
我今兴欲念 如似打战鼓
尔时。复有天子而说斯偈。
设复打战鼓 犹有休息时
我欲驰速疾 如水流不停
尔时。复有天子而说斯偈。
如水漂大木 犹有休息时
我恒思想欲 如杀象不眴
尔时。诸天中最尊天子与诸天人而说斯偈。
汝等犹闲暇 各能说斯偈
我今不自知 为存为亡乎
尔时。诸天人白彼天子曰。善哉。天子。所说偈者极为清妙。今日此天女奉贡天王。尔时。天女即入天王宫。汝等诸天勿有犹豫。所以然者。尔时童子供养佛上宝盖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尔时童子身者。即我身是也。过去三十一劫有式诘如来。出现于世。游化于野马世界。与大比丘众十六万人俱。尔时。彼天女后便命终而生人中。受女人身。极为端正。世之希有。时式诘如来到时。著衣持钵。入野马城乞食。时彼天女人复为长者妇。以好饮食。奉上式诘如来。普作誓愿。持此功德之业。所生之处莫堕三恶趣。颜貌端正。与人殊异。
尔时。彼女人后便命终生三十三天。于彼复作女人身。极为端正。有五事功德胜彼诸天。尔时天女。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彼女人者。则我身是。
即于彼劫毗舍罗婆如来出现于世。尔时天女随寿长短。命终之后来生人中。受女人身。颜貌端正。世之希有。复与长者居士作妇。尔时。长者妇复以妙衣好服奉上如来。发此誓愿。使我将来之世得作女身。时彼妇女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颜貌端正。胜彼天女。尔时彼女人者。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然者。尔时女人者。则我身是。
时彼女人随寿长短。命终之后。来生人中。在波罗奈大城。与月光长者作妇婢。颜貌粗丑。人所恶见。自毗舍罗婆去世。更无佛。尔时。各佛游化。时月光长者妇告其婢曰。汝在外游行。求觅沙门。颜貌端正。入吾意者。将来在家。吾欲供养。尔时。彼婢即出家中。在外求觅沙门。遇见各佛城内游乞。然颜貌粗恶。姿色丑弊。时彼婢使语各佛曰。大家欲见。愿屈至家。即入白主。沙门已至。可往相见。
时长者妇见沙门已。心不欢乐。即语其婢。此还发遣。吾不布施。所以然者。由其颜貌粗弊故。尔时。其婢语夫人曰。设夫人不惠施沙门者。我今日所应食分。尽用惠施。时彼夫人即出食分。细麨一升。时彼婢便授与沙门。各佛受此食已。飞在虚空作十八变。时长者婢复作誓愿。持此功德。所生之处莫堕三恶趣。使我将来之世。得作女人。极为端正。
时彼各佛手擎钵饭。绕城三匝。月光长者将五百商人集普会讲堂。时彼城中男女大小。见各佛擎钵饭。飞在虚空。见已。相谓言。斯是何人功德乃尔乎。遇此各佛饭食惠施。
时长者婢语夫人曰。出观向沙门神德。飞在虚空作十八变。神德无量。时长者妇告其婢曰。今所惠施沙门之食。设获福者。尽持与我。我当与汝二日食直。其婢报曰。不堪任以福相与。夫人告曰。与汝四日食直。乃至十日食直。其婢报曰。我不堪任以福相与。夫人告曰。我今与汝百枚金钱。其婢报曰。我不须。夫人复告。与汝二百。乃至千枚金钱。其婢报曰。我亦不须。夫人告曰。我免汝身。使不作婢。婢报曰。我亦不须求为良人。夫人复告。汝作夫人。我为婢使。其婢报曰。我亦不须求为夫人。夫人告曰。我今当取汝挝打。毁兀耳鼻。截汝手足。当断汝头。其婢报曰。如斯之痛。尽堪任受。终不以福而相惠施。身属大家。心善各异。尔时。长者妇即挝其婢。
时五百商人各作斯论。此神人者今来乞食。必当是我家施与。时月光长者发遣诸人。还来入家。见夫人取婢鞭打。即问之曰。以何因缘而鞭此婢。时婢便以斯因缘具白。时月光长者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摄夫人以为婢使。使其婢代夫人处。
尔时。波罗捺城有王治化。名梵摩达。时彼大王闻月光长者饭辟支佛。甚怀喜悦。乃遇真人。随时惠施。梵摩达王即遣人召月光长者。而告之曰。汝实饭神仙真人乎。长者白王。实遇真人。以食惠施。时梵摩达王寻时赏赐。更增职位。时长者婢随寿长短。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颜貌殊妙。世之希有。五事功德胜彼诸天。诸妹莫作是观。尔时长者婢。即我身是也。
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楼孙如来。时彼天女随寿长短。命终之后生于人中。尔时。耶若达梵志作女。时此女人复饭如来。发誓愿。求作女人身。后命终生三十三天。颜貌端正。胜诸天女。复从彼命终。生于人中。
尔时。拘那含牟尼佛出现于世。时彼天女为长者女。复以金华供养拘那含牟尼佛。持此功德。所生之处。莫堕三恶趣。使我后身得作女人身。时此女人随寿长短。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于彼端正。出众天女上。有五事功德而不可及。尔时长者女供养拘那含牟尼佛。岂异人乎。莫作斯观。尔时长者女人。则我身是。
时彼天女随寿长短。来生人中。复与长者作妇。颜貌殊特。世间希有。
尔时。迦叶如来出现于世。时长者妇七日七夜。供养迦叶佛。发誓愿言。使我将来世得作女人身。
时长者妇随寿长短。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有五事功德胜彼天女。尔时长者妇供养迦叶佛者。岂异人乎。莫作斯观。尔时长者妇。则我身是。
于此贤劫释迦文出现于世。时彼天女命终之后生罗阅城中。与劫毗罗婆罗门作女。颜貌端正。出诸女人表。劫毗婆罗门女正以紫磨金像。至彼女人所。黮如似墨。意不贪五欲。诸妹莫作斯观。此女人身岂异人乎。尔时婆罗门女者。则我身是也。诸妹当知。缘昔日功报。与比钵罗摩纳作妇。所谓摩诃迦叶是。尊大迦叶先自出家。后日我方出家。自忆昔日所经历女人之身。是以今故自笑耳。我以无智自蔽。供养六如来。求作女人身。以此因缘。故笑昔日所经历。
尔时。众多比丘闻婆陀比丘尼自忆宿命无数世时事。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如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颇见声闻之中比丘尼。自忆无数世事如斯人乎。
比丘白佛。不见。世尊。
佛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自忆宿命无数世事。劫毗罗比丘尼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前白佛言。劫为长短.为有限乎。
佛告比丘。劫极长远。我今与汝引譬。专意听之。吾今当说。尔时。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犹如铁城纵广一由旬。芥子满其中。无空缺处。设有人来百岁取一芥子。其铁城芥子犹有减尽。然后乃至为一劫。不可称计。所以然者。生死长远无有边际。众生恩爱缚著。流转生死。死此生彼。无有穷已。我于其中厌患生死。如是。比丘。当求巧便。免此爱著之想。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
<<[41][42][43][44][45][46][47][48][49][50] ...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爱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劫为长远。
佛告比丘。劫极远。不可以算筹量。我今当与汝引譬喻。善思念之。吾今当为汝说。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如大石山纵广一由旬。高一由旬。设有人来手执天衣。百岁一拂。石犹磨灭。劫数难限。所以然者。劫数长远。无有边际。如此非一劫.百劫。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限量。无有边际。众生之类。无明所弊。流浪生死。无有出期。死此生彼。无有穷已。我于其中厌患生死。如是。比丘。当求巧便。免此爱著之想。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时闻法有五功德。恒不失时。云何为五。未曾闻法便闻之。已闻便持。除去狐疑。亦无邪见。解甚深之法。是谓。比丘。随时闻法有此五功德。是故。比丘。当念常听甚深之法。此是我之教诫。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摩诃婆那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师子大将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如来告大将曰。施主檀越有五功德。云何为五。
于是。施主名闻远布。某甲村中有此好施之人。周穷济乏。无有爱惜。是谓。师子大将。第一功德施主所致。
复次。师子大将。施主檀越若至刹利众.婆罗门众.沙门众中。皆无所畏。亦无疑难。是谓。师子。第二功德。
复次。施主檀越多为人所爱念。普来宗仰。如子爱母。其心不相离。施主亦复如是。多为人所爱。
复次。师子。施主檀越布施之时。发欢喜心。以有欢喜即有悦豫。意性坚固。是时便自觉有乐有苦。亦变悔。如实而自知。云何自知。知有苦谛.苦习.苦尽出要谛。如实知之。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施为众福具 而逮第一义
其能忆施者 便发欢喜心
复次。师子长者。施主檀越布施之时。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又有五事胜彼诸天。云何为五。一者颜貌豪贵。威神光明。二者所欲自在。无事不果。三者若檀越施主生人中者。值富贵家。四者饶财多宝。五者言从语用。是谓。师子。檀越有此五功德引入善道。
尔时。师子大将闻佛所说。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当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时。师子大将以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家中。办具种种饮食。敷好坐具。即白。时至。今正是时。唯愿大圣垂愍临顾。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至大将家。各次第坐。尔时。师子将军见佛及比丘僧已次第坐。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尔时。大将行食之时。诸天在虚空中而告之曰。此是阿罗汉。斯人向阿罗汉。施此得福多。施此得福少。此是阿那含。此人向阿那含。此人是斯陀含。斯人向斯陀含道。此人是须陀洹。斯人向须陀洹道。是人七生往返。此人一生。是持信。此人奉法。此是利根。此是钝根。此人下卑。此人精进持戒。此人犯戒。施此人得福多。施此人得福少。
尔时。师子大将闻诸天语已。亦不经怀。见如来食已讫。除去钵器。更取小座。如来前坐。尔时。师子大将白世尊言。我向者有诸天来至我所。而告之曰。从罗汉。至犯戒。皆具白如来。虽闻斯言。亦不经怀。亦不生此念。我当舍此施彼。舍彼施此。然我复生斯念。应施一切众生。有形之类。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我躬自从如来闻说斯偈。恒在心怀而不忘失。云何名为偈。
施当普平等 终不有所逆
必当遇圣贤 缘斯而得度
是谓。世尊。斯偈所说。我躬从如来闻之。恒念奉行。
佛告大将。善哉。斯名菩萨之心。平等惠施。若菩萨布施之时。亦不生此念。我当与此。置此。恒有平等而惠施。亦复有此念。一切众生有食则存。无食则亡。菩萨行施之时。亦复思惟此业。便说斯偈。
夫人修其行 行恶及其善
彼彼自受报 行终不衰耗
如人寻其行 即受其果报
为善获其善 作恶受恶报
为恶及其善 随人之所习
如似种五谷 各获其果实
师子大将。当以此方便。知善恶各有其行。所以然者。从初发意至于成道。心无增减。不选择人。亦不观其地。是故。师子。若欲惠施之时。恒念平等。勿兴是非之心。如是。师子。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复说嚫曰。
施欢人所爱 众人所称叹
所至无疑难 亦无嫉妒心
是故智者施 除去诸恶想
长夜至善处 诸天所嘉叹
尔时。世尊说斯语已。便从坐起而去。
尔时。师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夫施之家当施何处。
世尊告王。随心所欢。便于彼施。
王复白佛。为施何处。得大功德。
佛告王曰。汝所问当施何处。今复问获福功德。
王白佛言。我今问如来为施何处。获其功德。
佛告王曰。吾今还问。王随所乐。还报吾。云何。大王。若有刹利子来。婆罗门子来。然愚惑无所知。心意错乱。恒不一定。来至王所。而问王言。我等当恭奉圣王。随时所须。云何。大王。须此人在左右乎。
王白佛言。不须也。世尊。所以然者。由彼人无有黠慧。心识不定。不堪候外敌之所致也。
佛告王曰。云何。大王。若刹利.婆罗门种多诸方便。无有恐难。亦不畏惧。能除外敌。来至王所。而白王言。我等随时瞻奉圣王。唯愿恩垂当见纳受。云何。大王。当受斯人不。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当纳受斯人。所以然者。由彼人堪任候外敌。无有畏难。亦不恐惧。
佛告王曰。今比丘亦复如是。诸根完具。舍五成六。护一降四。施此之人。获福最多。
王白佛言。云何比丘舍五成六。护一降四。
佛告王曰。于是。比丘舍贪欲盖.嗔恚盖.睡眠.调.疑。如是。比丘。名为舍五。云何比丘成就六。王当知之。若比丘见色已。不起色想。缘此护眼根。除去恶不善念而护眼根。若耳.鼻.口.身.意不起意识而护意根。如是。比丘成就六。云何比丘而护一。于是。比丘系念在前。如是。比丘而护一。云何比丘而降四。于是。比丘降身魔.欲魔.死魔.天魔。皆悉降伏。如是。比丘降伏于四。如是。大王。舍五就六。护一降四。施如此之人。获福难量。大王。邪见与边见相应。如斯之人施盖无益。
时。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施斯之人其福难量。若比丘成就一法。福尚难量。何况余者。云何为一法。所谓身念是也。所以然者。尼乾子恒计身行.意行。不计口行。
佛告王曰。尼乾子者愚惑。意常错乱。心识不定。是彼师法故。致斯言耳。彼受身行之报。盖不足言。意行无形而不可见。
王白佛言。此三行中何者最重。身行耶。口行耶。意行。
佛告王曰。此三行中意行最重。口行.身行盖不足言。
王白佛言。复何因缘故。说念意最为第一。
佛告王曰。夫人所行。先意念。然后口发。口已发。便身行杀.盗.淫。舌根不定。亦无端绪。正使彼人命终。身根.舌根在。大王。彼人何以故身.口不有所设耶。
王白佛言。彼人以无意根故。致斯变耳。
佛告王曰。当以此方便。知意根最为重。余二者轻。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心之念恶
即行即施 于彼受苦 轮轹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行即为 受其善报 如影随形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如是。如来。为恶之人。身行恶。随行堕恶趣。
佛告王言。汝为观何等义。而来问我为施何人。获福益多。
王白佛言。我昔至尼乾子所。问尼揵子曰。当于何处惠施。尼乾子闻我所问已。更论余事。亦不见报。时尼乾子语我言。沙门瞿昙作是说。施我得福多。余者无福。当施我弟子。不应施余人。其有人民施我弟子者。其福不可量也。
佛告王曰。尔时。为云何报之。
王白佛言。时我便作是念。或有斯理。惠施如来。其福难量。今故问佛。为与何处。其福难量。然今。世尊。不自称誉。亦不毁人。
佛告王曰。我口不作是说。施我得福多。余者不得福。但我今日所说。钵中遗余。持与人者。其福难量。以清净之心。著净水中。普生斯念。斯中有形之类。蒙祐无量。何况人形。但。大王。我今所说施持戒人。其福难量。与犯戒人者。盖不足言。
大王当知。如田家子善治其地。除去秽恶。以好谷子著良田中。于中获子无有限量。亦如彼田家子不修治地。亦不除去秽恶而下谷子。所收盖不足言。今比丘亦复如是。若比丘舍五就六。护一降四。如斯之人。其施惠者。其福无量。与邪见之人。盖不足言。犹如。大王。刹利种.婆罗门种。意无疑难。能降外敌。当观亦如罗汉之人。彼婆罗门种意不专定者。观当如邪见之人。
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施持戒之人。其福难量。自今已后。其有来求索者。终不违逆。若复四部之众。有所求索者。亦不逆之。随时给与衣被.饮食.床卧具。亦复施与诸梵行者。
佛告之曰。勿作是说。所以然者。施畜生之类。其福难量。况复人身乎。但我今日所说者。施持戒人难计。非犯戒人。
波斯匿王白佛言。我今重复自归。然世尊殷勤。乃至于斯外道异学传诽世尊。又且世尊恒叹誉彼人。外道异学贪著利养。又复如来不贪利养。国事多猥。欲还所止。
佛告王曰。宜知是时。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杀庶母百子。即怀变悔。我造恶源。极为甚多。复用此为由王位故。杀此百人。谁能堪任除我愁忧。波斯匿王复作是念。唯有世尊能去我忧耳。时复作斯念。我今不宜怀此愁忧。默然至世尊所。当驾王威至世尊所。时波斯匿王告群臣曰。汝等催驾宝羽之车。如前王法。欲出舍卫城。亲近如来。
群臣闻王教已。即时严驾羽宝之车。即来白王言。严驾已讫。王知是时。
时。波斯匿王即乘羽宝车。椎钟鸣鼓。悬缯幡盖。人从皆著铠器。诸臣围绕出舍卫城。往至祇洹。步入祇洹精舍。如前王法。除五威仪。盖.天冠.拂.剑.履屣。尽舍之。至世尊所。头面布地。复以手摩如来足。普自陈启。我今悔过。改往修来。愚惑不别真伪。杀庶母百子。王威力故。今来自悔。唯愿纳受。
佛告王曰。善哉。大王。还就本位。今当说法。
波斯匿王即从坐起。礼世尊足。还诣本位。
佛告王曰。命极危脆。极寿不过百年。所出无几。人寿百年。计三十三天一日一夜。计彼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三十三天正寿千岁。计人中寿寿十万岁。复计还活地狱中一日一夜。复计彼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还活地狱中五千岁。或寿半劫。或寿一劫。随人所作行。或有中夭者。计人中之寿百亿之岁。智者恒念普修此行。复用此恶为。乐少苦多。其殃难计。是故。大王。莫由己身.父母.妻子.国土.人民。施行罪业。亦莫为王身故而作罪本。犹如石蜜为初甜后苦。此亦如是。于短寿之中何为作恶。大王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约。亦复不可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折。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此四事者亦复如是。大王当知。若生来时。使父母怀忧.愁.苦.恼。不可称计。若老来至无复少壮。坏败形貌。支节渐缓。若病来至丁壮之年。无复气力。转转命促。若死来至断于命根。恩爱别离。五阴各散。是谓。大王。有此四大。皆不得自在。
若复有人亲近杀生。受诸恶原。若生人中。寿命极短。若人习盗。后生贫困。衣不盖形。食不充口。所以然者。皆由取他财物故。故致斯变。若生人中受苦无量。若人淫他。后生人中。妻不贞良。
若人妄语。后生人中。言不信用。为人轻慢。皆由前世诈称虚伪故。若人恶言。受地狱罪。若生人中。颜色丑陋。皆由前世恶言。故致斯报。若人[言*奇]语。受地狱罪。若生人中。家中不和。恒被斗乱。所以然者。皆由前身所造之报。若人两舌。斗乱彼此。受地狱罪。若生人中。家不和。恒有诤讼。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斗乱彼此之所致也。
若人喜憎嫉他。受地狱罪。若生人中。为人所憎。皆由前世行本之所致也。若人兴谋害之心。受地狱罪。若生人中。意不专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兴斯心故。若复有人习于邪见。受地狱罪。若生人中。聋盲喑哑。人所恶见。所由尔者。皆因前世行本所致也。
是谓。大王。由此十恶之报。致斯殃衅。受无量苦。况复外者乎。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以理治民。亦莫非理。大王。诸以正法治民者。命终之后皆生天上。正使大王。命终之后。人民追忆。终不忘失。名称远布。
大王当知。诸以非法治化人民。死后皆生地狱中。是时。狱卒以五缚系之。其中受苦不可称量。或鞭。或缚。或捶。或解诸支节。或取火炙。或以镕铜灌其身。或剥其皮。或以草著腹。或拔其舌。或刺其体。或锯解其身。或铁臼中捣。或轮坏其形。使走刀山剑树。不令停息。抱热铜柱。或挑其眼。或坏耳根。截手足.耳鼻。已截复生。复举身形著大镬中。复以铁叉扰动其身。不令息住。复从镬中出。生拔脊筋。持用治车。复使入热炙地狱中。复入热屎地狱中。复入刺地狱中。复入灰地狱中。复入刀树地狱中。复令仰卧以热铁丸使食之。肠胃五藏皆悉烂尽。从下而过。复以镕铜而灌其口。从下而过。于中受苦恼。要当罪毕。然后乃出。如是。大王。众生入地狱。其事如是。皆由前世治法不整之所致也。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百年习放逸 后故入地狱
斯竟何足贪 受罪难称计
大王。以法治。自济其身。父母.妻子.奴婢.亲族将护国事。是故。大王。常当以法治化。勿以非法。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尔时。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有此之难。谁堪代者。唯有布施.持戒。语常和悦。不伤人意。作众功德。行诸善本。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智者当惠施 诸佛所嘉叹
是故清净心 勿有懈慢意
为死之所逼 受大极苦恼
至彼恶趣中 无有休息时
若复欲来时 极受于苦恼
诸根自然坏 由恶无休息
若医师来时 合集诸药草
不遍其身体 由恶无休息
若复亲族来 问其财货本
耳亦不闻声 由恶无休息
若复移在地 病人卧其上
形如枯树根 由恶无休息
若复已命终 身命识已离
形如墙壁土 由恶无休息
若复彼死尸 亲族举塳间
彼无可持者 唯福可怙耳
是故。大王。当求方便。施行福业。今不为者。后悔无益。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如来由福力 降伏魔官属
今已还佛力 是故福力尊
是故。大王。当念作福。为恶寻当悔。更莫复犯。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虽为极恶原 悔过渐复薄
是时于世间 根本皆消灭
是故。大王。莫由己身。修行其恶。莫为父母.妻子.沙门.婆罗门。施行于恶。习其恶行。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非父母兄弟 亦非诸亲族
能免此恶者 皆舍归于死
是故。大王。自今已后。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国王波斯匿夜梦见十事。王即觉悟。大用愁怖。惧畏亡国及身.妻.子。明日即召公卿.大臣.明智道士.婆罗门能解梦相者。悉来集会。王即为说夜梦十事。谁能解者。
婆罗门言。我能解之。恐王闻之。即当不乐。
王言。便说之。
婆罗门言。当亡国王及王太子.王妻。
王言。云何。诸人。宁可禳厌不耶。
婆罗门言。斯事可禳厌之。当杀太子及王所重大夫人.边傍侍者.仆从.奴婢。并所贵大臣。以用祠天王。所有卧具.珍琦宝物。皆当火烧。以祠于天。如是。王身及国可尽无他。
王闻婆罗门言。大用愁忧不乐。却入斋室。思念此事。王有夫人名曰摩利。就到王所。问王意故。何以愁忧不乐。妾身将有过于王耶。
王言。卿无过于我。但莫问是事。卿傥闻之。令汝愁怖。
夫人答王。不敢愁怖。
王言。不须问也。闻者愁怖。
夫人言。我是王身之半。有急缓当杀妾一人。王安隐不以为怖。愿王说之。
王即为夫人说。昨夜梦见十事。一者见三釜罗。两边釜满。中釜空。两边釜沸气相交往。不入中央空釜中。二者梦见马口亦食.尻亦食。三者梦见大树生华。四者梦见小树生果。五者梦见一人索绳。然后有羊。羊主食绳。六者梦见狐坐金床上。食以金器。七者梦见大牛还从犊子嗽乳。八者梦见黑牛群。从四面吼鸣来。相趣欲斗。当合未合。不知牛处。九者梦见大陂池水。中央浊。四边清。十者梦见大溪水波流正赤。梦见已。即寤。大用惶怖。恐亡国及身.妻.子.人民。今召公卿.大臣.道人.婆罗门能解梦者。时有一婆罗门言。当杀王太子.所重夫人.大臣.奴婢。以祠于天。以故致愁耳。
夫人报言。大王。莫愁梦。如人行买金。又以火烧。兼石上磨。好恶自现。今佛近在祇洹精舍。可往问佛。佛解说者可随佛说。云何信此狂痴婆罗门语。以自愁苦。乃至于斯。
王方喜寤。即召左右傍臣。速严驾车骑。王乘高盖之车。乘骑侍从数千万人。出舍卫城到祇洹精舍。下步到佛所。头面礼足。长跪叉手。前白佛言。昨夜梦见十事。愿佛哀我。事事解说。
佛告王曰。善哉。大王。王所梦者。乃为将来后世现瑞应耳。后世人民不畏禁法。普当淫泆。贪有妻息。放情淫嫟。无有厌足。妒忌愚痴。不知惭。不知愧。贞洁见弃。佞谄乱国。王梦见三釜罗。两边釜满。中央釜空。两边釜沸气相交往。不入中央空釜中者。后世人民皆当不给足养亲贫穷。同生不亲近。反亲他人。富贵相从。共相馈遗。王梦见一事。正为此耳。
王梦见马口亦食。尻亦食。后世人民.大臣.百官.长吏.公卿。廪食于官。复食于民。赋敛不息。下吏作奸。民不得宁。不安旧土。王梦见二事。正为此耳。
王梦见大树生华。后世人民多逢驱役。心焦意恼。常有愁怖。年满三十。头发皓白。王梦见三事正为此耳。
王梦见小树生果。后世女人年未满十五。便行求嫁。抱儿来归。不知惭愧。王梦见四事。正为是耳。
王梦见一人索绳后有羊。羊主食绳。末后世人夫婿行贾。或入军征。游洋街里。朋党交戏。不肖之妻在家与男子私通栖宿。食饮夫财。快情恣欲。无有愧陋。夫亦知之。效人佯愚。王梦见五事。正为是耳。
王梦见狐上金床。食用金器。后世人贱者当贵。在金床上。坐食饮重味。贵族大姓当给走使。良人作奴婢。奴婢为良人。王梦见六事。正谓此耳。
王梦见大牛还从犊子下嗽乳。后世人母。当为女作媒。将他男子与房室。母住守门。从得财物。持用自给活。父亦同情。佯聋不知。王梦见七事。正谓是耳。
王梦见黑牛从四面群来。相趣鸣吼欲斗。当合未合。不知牛处。后世人国王.大臣.长吏.人民。皆当不畏大禁。贪淫嗜欲。畜财贮产。妻子大小皆不廉洁。淫侄饕餮。无有厌极。嫉妒.愚痴。不知惭愧。忠孝不行。佞谄破国。不畏上下。雨不时节。气不和适。风尘暴起。飞沙折木。蝗虫啖稼。使兹不熟。帝王人民施行如此。故天使然。又现四边起云。帝王人民皆喜。各言。云以四合。今必当雨。须臾之间云各自散。故现此怪。欲使万民改行。守善持戒。畏惧天地。不入恶道。贞廉自守。一妻一妇。慈心不怒。王梦见八事。正谓此耳。
王梦见大陂水。中央浊.四边清。后世人在阎浮地内。臣当不忠。子当不孝。不敬长老。不信佛道。不敬明经道士。臣贪官赐。子贪父财。无有反复。不顾义理。边国当忠孝。尊敬长老。信乐佛道。给施明经道士。念报反复。王梦见九事。正谓此耳。
王梦见大溪水流波正赤。后世人诸帝王.国王。当不厌其国。兴师共斗。当作车兵.马兵。当相攻伐。还相杀害。流血正赤。王梦见十事。正谓是耳。尽皆为后世人之事耳。后世人若能心存佛道。奉事明经道人者。死皆生天上。若作愚行。更共相残者。死入三恶道。不可复陈。
王即长跪。叉手受佛教。心中欢喜。得定慧。无复恐怖。王便稽首作礼。头面著佛足。还宫。重赐夫人。拜为正后。多给财宝。资令施人。国遂丰乐。皆夺诸公卿.大臣.婆罗门俸禄。悉逐出国。不复信用。一切人民皆发无上正真之道。王及夫人礼佛而去。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51]
-1340 21.P0661 大法炬陀罗尼经 (20卷)〖隋 阇那崛多译〗
大正藏 No. 1340 大法炬陀罗尼经隋 阇那崛多译20卷大法炬陀萨尼经卷第一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缘起品第一·伏魔品第二缘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
-1339 21.P0641 大方等陀罗尼经 (4卷)〖北凉 法众译〗
大正藏 No. 1339 大方等陀罗尼经北凉 法众译4卷大方等陀罗尼经初分卷第一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与五百大弟子俱。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从王舍城与九十二亿菩萨摩诃萨众俱。其名曰..
-1338 21.P0640 咒三首经 (1卷)〖唐 地婆诃罗译〗
大正藏 No. 1338 咒三首经唐 地婆诃罗译1卷咒三首经唐三藏地婆诃罗奉 诏译大轮金刚陀罗尼一讷谟萨怛唎耶 地毗迦喃 怛他揭多喃 唵毗啰 时毗啰时 摩诃斫迦啰 跋阇唎萨多萨多娑啰帝娑啰帝 怛唎曳怛唎曳毗陀末你 三槃若..
-1337 21.P0637 种种杂咒经 (1卷)〖北周 阇那崛多译〗
大正藏 No. 1337 种种杂咒经北周 阇那崛多译1卷种种杂咒经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法华经内咒六首第一药王菩萨说跢(丁可反下同)侄(地也反下同)他(一)安泥(奴帝反下同二)曼(莫干反下同)泥(三)磨(莫我反下同)泥(奴..
-1336 21.P0580 陀罗尼杂集 (10卷)〖〗
大正藏 No. 1336 陀罗尼杂集失译10卷陀罗尼杂集卷第一未详撰者今附梁录七佛所说大陀罗尼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第一惟越佛说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悉已治之。此陀罗尼名苏卢都呵。晋言梵音决定。支波昼支波昼..
-1335 21.P0568 大吉义神咒经 (4卷)〖元魏 昙曜译〗
大正藏 No. 1335 大吉义神咒经元魏 昙曜译4卷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一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南无诸佛众生真济于一切法得自在者。七佛真济毗婆尸。尸弃。比[賒-示+米]婆阜。讫啰迦孙陀。迦那迦牟尼。迦叶。释师子两足之尊..
-1334 21.P0565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1卷)〖隋 阇那崛多译〗
大正藏 No. 1334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隋 阇那崛多译1卷如来方便善巧咒经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鸡罗娑山顶诸天所居仙人住处。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复有五百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其名曰弥勒菩萨。..
-1333 21.P0561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 (1卷)〖失译〗
大正藏 No. 1333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失译1卷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咒经失译人名今附梁录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鸡罗莎山。在山顶上诸天住处。去诸贤圣不远。与大众俱前后围绕。大比丘足满五百。又有五百诸大菩..
-1332 21.P0536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4卷)〖失译〗
大正藏 No. 1332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失译4卷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一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第一维卫佛说。有一万八千病。以一咒悉已治之。此陀罗尼名稣卢都呵(晋言梵音决定)。支波昼支波昼 ..
-1331 21.P0495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 (12卷)〖东晋 帛户梨蜜多罗译〗
大正藏 No. 1331 佛说灌顶经东晋 帛尸梨蜜多罗译12卷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卷第一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闻如是。一时世尊游于罗阅只梵志丘聚。从是北上錍提山中天帝石室。尔时无数比丘。各各驰走匆匆..
-1330 21.P0491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 (1卷)〖宋 法贤译〗
大正藏 No. 1330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宋 法贤译1卷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啰嚩拏。观于世间一切小儿。从其初生至十二岁。并在幼稚痴騃之位。神气未足鬼魅..
-1329 21.P0491 佛说咒小儿经 (1卷)〖〗
大正藏 No. 1329 佛说咒小儿经1卷佛说咒小儿经罗那多罗 摩罗提离 耽波罗提利 吼楼寿 无楼寿 闻阇 輂叉輂差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过去七佛南无诸佛南无诸佛弟子 令我所咒即从如愿。若小儿头痛腹痛。当说七过即愈..
-1328 21.P0491 佛说咒目经 (1卷)〖〗
大正藏 No. 1328 佛说咒目经1卷佛说咒目经颓[敲-高+口]敷般[敲-高+口]敷 頞吒般[敲-高+口]敷 鸠离敷 鸠离比敷 鸠罗鸠[卄/(日*鳥)]比敷 沙离莎[卄/(日*鳥)]波提敷 伊离敷 伊罗移敷 伊腊鳖敷若目痛咒七过即愈。佛说咒..
-1327 21.P0491 佛说咒齿经 (1卷)〖东晋 竺昙无兰译〗
大正藏 No. 1327 佛说咒齿经东晋 昙无兰译1卷佛说咒齿经东晋竺昙无兰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舍利弗大目乾连比丘。南无觉意。名闻边北方健陀摩呵衍山。彼有虫王名差吼无。在某牙齿中止。今当遣使者无敢食某牙。..
-1326 21.P0491 佛说咒时气病经 (1卷)〖〗
大正藏 No. 1326 佛说咒时气病经1卷佛说咒时气病经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过去七佛南无现在诸佛南无未来诸佛。南无诸佛弟子。令我所咒即从如愿。阿佉尼尼佉尼阿佉耶尼佉尼阿毗罗慢多利波池尼波提梨南无佛南无..
-1325 21.P0490 佛说疗痔病经 (1卷)〖唐 义净译〗
大正藏 No. 1325 佛说疗痔病经唐 义净译1卷佛说疗痔病经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