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4 25.P0885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1卷)〖唐 义净译〗

繁体

大正藏 No. 1514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无著菩萨造 唐 义净译

1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著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胜利益应知  于身并属者

  得未得不退  谓最胜付嘱

  于心广最胜  至极无颠倒

  利益意乐处  此乘功德满

  六度皆名施  由财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修行不住

  为自身报恩  果报皆不著

  为离于不起  及离为余行

  摄伏在三轮  于相心除遣

  后后诸疑惑  随生皆悉除

  若将为集造  妙相非胜相

  三相迁异故  无此谓如来

  因与果甚深  于彼恶时说

  此非无利益  由三菩萨殊

  由于先佛所  奉持于戒学

  并植善根故  名具戒具德

  能断于我想  及以法想故

  此名为具慧  二四殊成八

  别体相续起  至寿尽而住

  更求于余趣  我想有四种

  皆无故非有  有故不可说

  是言说因故  法想有四种

  由彼信解力  信故生实想

  不如言取故  取为正说故

  佛了果非比  由愿智故知

  为求利敬者  遮其自说故

  证不住于法  为是随顺故

  犹如舍其筏  是密意应知

  化体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说法非二取  所说离言诠

  自受为他说  非无益集福

  福不持菩提  彼二能持故

  得自性因故  此余者是生

  唯是佛法故  能成最胜福

  不取自果故  非可取可说

  解脱二障故  说妙生无诤

  在然灯佛所  言不取证法

  由斯证法成  非所取所说

  智流唯识性  国土非所执

  无形故胜故  非严许严性

  譬如妙高山  于受用无取

  非有漏性故  亦非是因造

  为显多差别  及以成殊胜

  前后福不同  更陈其喻说

  两成尊重故  由等流殊胜

  烦恼因性故  由劣亦胜故

  彼果胜苦故  难逢胜事故

  境岸非知故  于余不共故

  是甚深性故  胜余略诠故

  胄族高胜故  望福福殊胜

  彼行堪忍时  虽苦行善故

  彼德难量故  由斯名胜事

  由无恚怒情  不名为苦性

  有安乐大悲  行时非苦果

  生心因不舍  是故应坚求

  谓是得忍边  及此心方便

  应知正行者  是利生因故

  于有情事相  应知遍除遣

  彼事谓名聚  最胜除其想

  诸世尊无比  由真见相应

  果不住因位  是得彼果因

  世尊实语故  应知有四种

  立要说下乘  及说大乘义

  由诸授记事  皆无有差别

  不得彼顺故  是非实非妄

  如言而执者  对彼故宣说

  常时诸处有  于真性不获

  由无知有住  智无住得真

  无智犹如闇  当闲智若明

  能对及所治  得失现前故

  由如是正行  获如是福量

  于法正行者  业用今当说

  于人有三种  受持闻广说

  义得由从他  及已闻思故

  此谓熟内已  余成他有情

  由事时大性  望福福殊胜

  非境性独性  能依是大人

  及难可得闻  无上因增长

  若但持正法  所依处成器

  蠲除诸业障  速获智通性

  世妙事圆满  异熟极尊贵

  于此法修行  应知获斯业

  由自身行时  将已为菩萨

  说名为心障  违于无住心

  授后时记故  然灯行非胜

  菩萨彼行同  非实由因造

  无彼相为相  故显非是妄

  由法是佛法  皆非有为相

  谓以法身佛  应知喻丈夫

  无障圆具身  是遍满性故

  及德体大故  亦名为大身

  非有身是有  说彼作非身

  不了于法界  作度有情心

  及清净土田  此名为诳妄

  于菩萨众生  诸法无自性

  若解虽非圣  名圣慧应知

  虽不见诸法  此非无有眼

  佛能具五种  由境虚妄故

  种种心流转  离于念处故

  彼无持常转  故说为虚妄

  应知是智持  福乃非虚妄

  显此福因故  重陈共喻言

  谓于真法身  无随好圆满

  亦非是具相  非身性应知

  于法身无别  非如来无二

  重言其具相  由二体皆无

  如佛说亦无  说二是所执

  由不离法界  说亦无自性

  能说所说虽甚深  然亦非无敬信者

  由非众生非非生  非圣圣性相应故

  少法无有故  无上觉应知

  由法界不增  清净平等性

  及方便无上  由漏性非法

  是故非善法  由此名为善

  说法虽无记  非不得应知

  由斯一法宝  胜彼宝无量

  于诸算势类  因亦有差殊

  寻思于世间  喻所不能及

  法界平等故  佛不度众生

  于诸名共聚  不在法界外

  若起于法执  与我执过同

  定执脱有情  是无执妄执

  不应以色体  唯如来法身

  勿彼转轮王  与如来齐等

  即具相果报  圆满福不许

  能招于法身  由方便异性

  唯见色闻声  是人不知佛

  此真如法身  非是识境界

  其福不失亡  果报不断绝

  得忍亦不断  以获无垢故

  更论于福因  为此陈其喻

  彼福无报故  正取非越取

  彼福招化果  作利有情事

  彼事由任运  成佛现诸方

  去来等是化  正觉常不动

  彼于法界处  非一异应知

  微尘将作墨  喻显于法界

  此论造墨事  为彰烦恼尽

  非聚非集性  显是非一性

  于彼总集性  明其非异性

  不了但俗言  诸凡愚妄执

  断我法二种  非证觉无故

  是故见无见  无境虚妄执

  由此是细障  如是知故断

  由得二种智  及定彼方除

  陈福明化身  非无无尽福

  诸佛说法时  不言身是化

  由不自言故  是其真实说

  如来涅槃证  非造亦不殊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观故

  见相及与识  居处身受用

  过去并现存  未至详观察

  由观察相故  受用及迁流

  于有为事中  获无垢自在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1916 46.P0475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12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6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 智顗说10卷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

-1915 46.P0462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15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 智顗述1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今禅波罗蜜是。三曰不定止观。..

-1914 46.P0459 止观大意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4 止观大意唐 湛然述1卷止观大意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

-1913 46.P0447 止观义例 (2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3 止观义例唐 湛然述2卷止观义例卷上天台沙门湛然述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释例 第四大章总别例 第五心境释疑例 第六解行相资例 第七喻疑显正例(有题云破迷者请改)第一所传部别例者..

-1912 46.P0141 止观辅行传弘决 (40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2 止观辅行传弘决唐 湛然述10卷止观辅行传弘决序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遗文字者述作之义乖。古先梵皇乘时利见。圣贤道契德音莫违。尚假言诠寄诸结集。况时淹像季学鲜知几。领会之宾十无一二。至有穷年..

-1911 46.P0001 摩诃止观 (20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1 摩诃止观隋 智顗说10卷摩诃止观卷第一(上)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

-1910 45.P0967 慈悲水忏法 (3卷)〖〗

大正藏 No. 1910 慈悲水忏法3卷御制水忏序夫三昧水忏者。因唐悟达国师知玄。遇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为濯积世怨仇。知玄遂演大觉之旨。述为忏文。普利将来甚盛心也。其为福德莫可涯涘。所谓三昧者。正受之名也。不受..

-1909 45.P0922 慈悲道场忏法 (10卷)〖梁 诸大法师集撰〗

大正藏 No. 1909 慈悲道场忏法梁 诸大法师集撰10卷慈悲道场忏法传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有骚窣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晴呀口以..

-1908 45.P0921 大乘六情忏悔 (1卷)〖新罗 元晓撰〗

大正藏 No. 1908 大乘六情忏悔新罗 元晓撰1卷大乘六情忏悔释元晓撰若依法界始游行者。于四威仪无一唐游。念诸佛不思议德。常思实相杇销业障。普为六道无边众生。归命十方无量诸佛。诸佛不异而亦非一。一即一切一切即..

-1907 45.P0918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1卷)〖新罗 元晓述〗

大正藏 No. 1907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新罗 元晓述1卷菩萨戒本持犯要记新罗国沙门元晓述菩萨戒者。返流归源之大津。去邪就正之要门也。然邪正之相易滥。罪福之性难分。何则或内意实邪。而外迹似正。或表业同染。而中心淳..

-1906 45.P0915 菩萨戒本宗要 (1卷)〖新罗 太贤撰〗

大正藏 No. 1906 菩萨戒本宗要新罗 大贤撰1卷大贤法师义记序大荐福寺僧道峰撰吾观。悠悠群动。营尘业。以增夫漏根。遑遑众人。攀垢缘。以津于惑树。譬乎空花起灭火轮施驰。故真梵哀夫。运之以宝筏。世雄宰化授之。以..

-1905 45.P0912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芻习学略法 (1卷)〖元 拔合思巴集〗

大正藏 No. 1905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元 拔合思巴集1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敬礼一切智。教示增上戒学律藏有三种。第一未得令得仪范 第二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 第三若有犯者令修补..

-1904 45.P0905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1卷)〖元 拔合思巴集〗

大正藏 No. 1904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元 拔合思巴集1卷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原夫赡部嘉运。至四佛释迦文如来遗教利见也。大元御世第五主。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登极也。天资福慧..

-1903 45.P0903 说罪要行法 (1卷)〖唐 义净撰〗

大正藏 No. 1903 说罪要行法唐 义净撰1卷说罪要行法唐三藏法师义净撰每于半月月尽忆所犯罪。准法而说。或故妄语 或饮酒 或非时食等 或请香不净洗手而食每于旦朝或复余时。不观水而饮用。不如法放生故。断众生命。自..

-1902 45.P0902 受用三水要行法 (1卷)〖唐 义净撰〗

大正藏 No. 1902 受用三水要行法唐 义净撰1卷受用三水要行法唐三藏法师义净撰准依圣教。及西方现今众生所用之水。有其三别。一时水。二非时水。三触用水。言时水者。谓是沙弥俗人。自手滤漉观知无虫。午前任受而饮。..

-1901 45.P0902 护命放生轨仪法 (1卷)〖唐 义净撰〗

大正藏 No. 1901 护命放生轨仪法唐 义净撰1卷护命放生轨仪法唐三藏法师义净撰夫以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蜫虫。由是善逝随事而修慈。不损含识。量内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扬法..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