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4 20.P0202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 (1卷)〖唐 宝思惟译〗
大正藏 No. 1084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
唐 宝思惟译
1卷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
三藏法师宝思惟奉 诏译
根本咒曰。
那谟喝啰怛曩怛啰夜也(二)那摩阿唎也(三)婆噜吉帝说(长引声)婆啰吔(三)菩提萨埵婆吧(四)摩诃萨埵婆也(五)摩诃迦嚧尼迦吔(六)怛侄他(七)唵(八)斫迦罗(九)靺哩底(二合十)震哆摩尼(十一)摩诃钵特(二合十三)迷噜噜底瑟吒(二合十四)钵罗(十五)阿羯赠哩洒吔虎吽(二合十六)泮吒(二合半声十七)娑(引)嚩诃(十八)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诵此咒。若每日平旦嚼杨枝始念诵。若诵此咒满十万。圣如意轮菩萨现身与所求愿。
凡诵此咒。不简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但诵此咒必能成就。诵此咒人不须作法。不求宿日。不求持斋。不须洗浴。不须别衣。但读诵皆悉成就。如经广说。
根本印。先合掌二中指少屈。二头指头相柱。二大指并直竖当心上。诵七返散顶上之。若有召请。二大指来去。由此咒及印契力故。自身即如本尊威神威力。诸大力魔不得便。
次心咒曰。
乌唵(二合一)钵特摩(二合二)震多末尼(平三)啜罗(二合四)虎[合*牛](二合五)
次随心咒曰。
呜唵(二合一)嚩罗陀钵特迷(二合三)企
次以右手逆覆左手。以右小指头押左大指头。以右大指头押左小指头。咒曰。
唵(一)阿唎耶(二)婆路(圆平)吉帝摄跋(二合)罗(去音)耶菩提萨埵(去音)耶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二合)哆侄他(七)唵者揭唎(二合八同)者揭唎(九)摩诃者揭[口*梨]者揭[口*梨]他(去音)[口*梨](十一)者揭[口*梨](十二)驮罗(十三)娑诃(十四)
以印诵此咒三返散顶上。
马头观音护身结界法印咒(此法用三)两手从中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各博著手背合掌。二食指直竖相去五分许。并二大指相著。各屈一节勿著食指头来去。咒曰。
唵(一)钵啰毗迦悉跢(二)跋折啰(三)涉啰(上音)支莎诃
马头大法身印 两手食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指头各转著手背合掌。以二小指并竖相合。并二大指相著屈怒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杜那杜那(二)摩他摩他(三)可驮可驮可驮诃那揭唎婆(五)呜[合*牛]莎(去音)诃(七)
马头法身印 以二手食指以下四指向外相叉。头各著手背合掌。并二大指相著。各屈一节勿著食指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阿密唎都知(二合)婆(去音)呜[合*牛](去音)莎诃
次结界马头观音印作避除结界。二手合掌二头指二无名指屈入掌各相背。并二大指微屈勿著头指。即诵马头明王咒曰。
唵阿密[口*栗](二合)妒纳婆(二合)吽发吒娑嚩(二合)诃
诵三返即以印左转三匝。避除一切诸魔皆自退散。以印右旋三匝。即成坚固大界。
已上护身之法亦用毗俱胝印地结。
观世音菩萨毗俱胝地结法
左右中指以下反叉。掌中右押左。指背搏掌。以二大指叙并相柱直竖。屈二食指相搏甲相背。以二大指柱地结咒。
唵(一)倍移跢知(一)呜[合*牛]
凡上根中根下根念诵具经列。此法不出念诵法竟。
诵此咒诸智者得大安乐。货食必定成就。富贵资具无不丰足。凡三世诸佛出世皆说此咒。此咒密不得妄说时露验皆散去。是故妄不可传。但阿阇梨可得。若非尔传。自他共堕三途。不简净不净念诵具如上列。若于女人怀中。但读诵必成大验。念诵之时当忆圣如意轮菩萨形相永作依怙。若男若女人系念诵此咒。应以后夜亦晨朝未食之时应诵。若千若百八遍随意多少。亦勿增减。诵十三千遍。得见一切诸佛菩萨大悲本尊。此咒一切咒之中最尊最上。念诵一遍其功德甚多。何况每日诵。其功德不可思。若满十万。亦世间出世皆悉成就。现世所求资财宝谷米果实随意成就。若欲一切人所爱念皆能成就。亦每日诵一千遍。现世肉身往入初地位皆能融通。速值遇诸佛如来。疾得三菩提。记画像法。若有众生诵此咒。应画像。其彩色中辄不得著胶。唯用薰陆香汁为胶。画像人受八斋戒。其菩萨形相造思惟之形。有六臂。其左上作金轮之手。中手执莲花。下手按山。右手作思惟相。中手执如意珠。下手执念珠。以右足以三十二叶莲花为坐。顶上有化佛。相好圆满而乘月轮。威光照耀如月中光。又右边画马头忿怒大明王像。威光炽然相好圆满。以上牙垂下。如上画像随意大小。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仪轨
诸尊法依修两界只行者心也。但金刚界五相成身五处我为莲花身者如意轮也。诚虽举五部中其一类择云莲花身可有其意欤。仍金刚智三藏如意轮仪轨依金刚界故。行人可向西(云云)纵依金刚界不可作大法。如此别法者可修三摩地法。依胎藏时者修随行法。但于别处独身被修行者以金刚界唱礼五悔依十八道令修业之。十八道是妙成就之轨也。不知案内世人轻之尤笑。仍不空三藏仪轨依十八道也(自可密之)至本尊印处者一切法先结大日印诵五字真言。其次结当时本尊印者也。是则先住大日法界宫。随檀越乐欲起大悲誓愿。出堂时本尊变化身成就施主心愿之意也。是大秘密口传也。护摩时被用心咒。所谓。
唵[口*跛]娜摩振多摩抳入嚩啰吽赞迦摩攞(是如意轮也)
王本尊面者一切佛菩萨金刚可依息灾等法。但至此法摄依受行人向西行宜欤。前前人师多依此方修行也。
金刚佛子兴然本
-1928 46.P0704 十不二门指要钞 (2卷)〖宋 知礼述〗
大正藏 No. 1928 十不二门指要钞宋 知礼述2卷指要钞序宋东山沙门遵式述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诸祖既往玄化几息。时不可以久替。必有间世者出焉。四明传教导师礼公。实教门之伟人也。童子受经便能思义。天机特发不曰生知..
-1927 46.P0702 十不二门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27 十不二门唐 湛然述1卷十不二门唐荆溪尊者湛然述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点寄在诸说或存或没。..
-1926 46.P0697 法华经安乐行义 (1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6 法华经安乐行义陈 慧思说1卷法华经安乐行义陈南岳思大禅师说法华经者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间难信法门。凡是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
-1925 46.P0664 法界次第初门 (6卷)〖隋 智顗撰〗
大正藏 No. 1925 法界次第初门隋 智顗撰3卷法界次第初门总序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
-1924 46.P0641 大乘止观法门 (4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4 大乘止观法门陈 慧思说4卷南岳大乘止观序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頔撰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轴具..
-1923 46.P0627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2卷)〖陈 慧思撰〗
大正藏 No. 1923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陈 慧思撰2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陈南岳思大禅师撰如万行中说。从初发心至成佛道。一身一心一智慧。欲为教化众生故。万行名字差别异。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
-1922 46.P0621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22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隋 智顗说1卷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辩法相第一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
-1921 46.P0587 观心论疏 (5卷)〖隋 灌顶撰〗
大正藏 No. 1921 观心论疏隋 灌顶撰5卷观心论疏卷第一隋天台沙门灌顶撰然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三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生心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
-1920 46.P0584 观心论亦名煎乳论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20 观心论隋 智顗述1卷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
-1919 46.P0581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9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隋 智顗说1卷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息。犹然火缘薪以烟。睹烟清浊则览燥湿之形。察息耎粗用镜真邪之候。守之者庶使望云造浦候岸。制篙识其机道船获..
-1918 46.P0555 四念处 (4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8 四念处隋 智顗说4卷四念处卷第一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
-1917 46.P0549 六妙法门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7 六妙法门隋 智顗说1卷六妙法门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
-1916 46.P0475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12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6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 智顗说10卷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
-1915 46.P0462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15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 智顗述1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今禅波罗蜜是。三曰不定止观。..
-1914 46.P0459 止观大意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4 止观大意唐 湛然述1卷止观大意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
-1913 46.P0447 止观义例 (2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3 止观义例唐 湛然述2卷止观义例卷上天台沙门湛然述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释例 第四大章总别例 第五心境释疑例 第六解行相资例 第七喻疑显正例(有题云破迷者请改)第一所传部别例者..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