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19.P0675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1卷)〖唐 不空译〗
大正藏 No. 1009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唐 不空译
1卷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毗舍离大林重楼阁。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众多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以念具慧知我弃舍寿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时世尊即命具寿大目揵连。往大千世界。遍告诸苾刍。咸皆集会于大林重楼阁。大目揵连白佛言。唯然奉教。即刹那顷以自神足力。到须弥顶以大音声。宣告大千世界。
汝等咸听此世界 其中有情佛弟子
大师今当降法雨 愿乐听者咸来集
尔时即四万苾刍。皆来集会于大林重楼阁。是诸苾刍既见世尊。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力作是念。我当应作如是色类神通现行。由此神通现行作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住者。或声闻乘者缘觉乘者大乘者。我皆令集会于大林重楼阁。时舍利弗即作如是神通现行。由此神通现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住者。或声闻乘者缘觉乘者大乘者。悉皆来集会于大林重楼阁。彼等皆来见世尊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诸大菩萨摩诃萨。所谓不空见菩萨。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灭恶趣菩萨。断忧暗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网光菩萨灭一切境界慧菩萨。观自在菩萨。不疲倦意菩萨。香象菩萨。勇猛菩萨。虚空库菩萨。无量光菩萨。月光菩萨。智幢菩萨贤护菩萨。海慧菩萨。无尽慧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辩积菩萨。慈氏菩萨。汝等可往十方恒河沙数佛国土。召集末后身菩萨一生补处菩萨不退转菩萨得无生法忍菩萨或信解菩萨。彼等皆令集会于大林重楼阁即时彼诸菩萨承佛圣旨。闻已唯然世尊。即于刹那顷作如是神通境界。由此神通境界。于大林重楼阁。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俱胝那庾多。住末后身菩萨皆来集会。复有九十俱胝百千那庾多一生补处菩萨。皆来集会。复有三那庾多百千不退转菩萨皆来集会。复有三十俱胝百千那庾多得无生法忍菩萨皆来集会。复有八俱胝那庾多百千或信解菩萨。如是等菩萨皆来集会。彼等来见世尊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退坐一面。
时舍利弗见大菩萨集会。即作是念。我当于如来应供正遍知问如是义理。由闻如是随应义理记别。于菩萨摩诃萨。断一切疑速得无碍辩才智慧。于殑伽沙数佛土。于诸如来听闻法要。闻已悉皆受持。乃至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所闻法要念持不忘。菩萨有四清净行法。何谓四法。有情清净法清净愿清净佛土庄严功德清净。得彼法已。有四种悦意法。身悦意语悦意心悦意生悦意。得彼法已。能入四陀罗尼门。云何为四。所谓入出生无尽陀罗尼门。入众生根善巧陀罗尼门。入业报善巧无为陀罗尼门。入甚深法忍陀罗尼门。时舍利弗如是义理如前所说。决定思惟广为世尊宣说。唯愿世尊所说义理法要。于诸菩萨修行得清净。唯愿世尊敷演说之。如是说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能愍念多人安乐哀愍。谓多人利乐人天。汝能问如是义。汝当善听极善听思惟系念。吾当为说。舍利弗从佛闻已。唯然世尊愿为宣说。时世尊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诸一切法。不取不著应当受持此真言陀罗尼句。
怛你也(二合)他阿宁(尼经反一)阿溪(二)么溪(三)目溪(四)三曼多目溪(五)素迷(六)婆底(丁以反)也啰迷(七)扫底欲讫低(二合八)你噜讫谛(二合九)你你噜讫底(二合十)钵啰(二合)陛(十一)呬黎(十二)呬里迦[萉-巴+(日/(句-口+匕))]鞞[萉-巴+(日/(句-口+匕))]鞞(二合十三)迦[萉-巴+(日/(句-口+匕))]波(二合)私娑(引)黎(十四)娑啰嚩底(二合十五)呬黎(十六)呬黎(十七)呬黎(十八)呬黎(十九)呬黎(二十)呬黎(二十一)呬里(二十二)呬里黎(二十三)摩诃呬呬赞奶(二十四)遮嚩泥(二十五)折啰(引)遮啰泥(二十六)阿折黎(二十七)么折黎(二十八)阿难帝(二十九)阿难多蘖底(三十)阿啰儜(三十一)湿么泥(三十二)湿嚩波泥(三十三)湿靺怛儜(三十四)湿弹帝(三十五)达磨驮嚟(三十六)你(引)呵嚟(三十七)涅(宁逸反)呵黎(三十八)微么黎(三十九)尸罗尾戍驮宁(四十)钵啰(二合)讫哩(二合)底你(引)波宁(四十一)皤(去)嚩尾皤嚩宁(四十二)阿僧霓(四十三)阿僧俄尾呵嚟(四十四)娜迷(四十五)微么黎(四十六)微么罗钵啰(二合)鞞(四十七)僧迦哩洒(二合)你(四十八)地黎(四十九)地地嚟(五十)摩诃地地嚟(五十一)也世(五十二)也戍嚩底(五十三)者黎(五十四)阿者黎(五十五)么者黎(五十六)三么者黎(五十七)涅哩(二合)荼(上)散地(五十八)苏悉体(听以反)嚟(五十九)阿僧霓(六十)阿僧誐微诃嚟阿僧誐涅哩(二合)呵(引)黎(六十一)你(引)呵啰微么黎(六十二)你呵啰戍驮泥(六十三)涅哩(二合)荼苏迷(六十四)迷体(二合)嚟(六十五)娑他(二合)迷(六十六)悉他(二合)么靺底(六十七)么诃钵啰(二合)鞞(六十八)三曼多钵啰(二合)陛(六十九)微补罗钵啰(二合)陛(七十)微补罗啰湿迷(七十一)三曼多目溪(七十二)萨嚩怛啰(二合引)努蘖低(七十三)阿那砌泥(七十四)驮啰抳(七十五)达磨你驮那愚(于句反七十六)怛嚟(二合七十七)三曼多皤捺黎(二合七十八)萨嚩怛他蘖多地瑟咤(二合)那地瑟耻(二合)谛(七十九)娑嚩(二合)诃
说是陀罗尼已。告舍利弗。当受持此陀罗尼时。菩萨摩诃萨不思惟有为无为法。无所得不诽谤不弃舍。不执受不开发。彼所得于断于修不生增益。不作不非作不现行。不见法合不见法散。不见法生不见过去法灭。不见未来现在法增减。不施设于法有益无益。但应念佛三摩地。修习之时无色非无色。无相非无相。无随形好非无随形好。无识非无识。无烦恼非无烦恼。无戒非无戒。无三摩地非无三摩地。无慧非无慧。无解脱非无解脱。无解脱知见。非无解脱知见。非生非无生。非族姓非不族姓。非眷属非无眷属。非住非无住。非得非无得。非现证非无现证。非烦恼尽非无烦恼尽。非蕴界处非无蕴界处。非智非无智。非说法非无说法。非自清净非他清净。非有情清净非无有情清净。非自利非他利。非法非调伏。非身清净非语清净。非意清净非行清净。非前际行清净非后际行清净。非现世行清净。非自形非他形。舍利弗此之菩萨。入一切法无言说。念佛三昧一切法平等。得名无畏陀罗尼住持胜义。得名决定一切意乐圆满三摩地。一切善根智慧积集。不由他力法藏族姓随形相好。名不被他陵辱陀罗尼最胜魔求善巧。亦名超一切魔业陀罗尼。舍利弗若菩萨得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义。得不退转。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于此一切佛法功德之藏。决定亦于是一切菩萨行。差别由无相陀罗尼获得。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不求于空法 不戏论菩提
不倾动法界 则得陀罗尼
应当听此经 无尽陀罗尼
由是智成就 从此证菩提
持此陀罗尼 菩萨得无畏
于诸十方佛 得闻殊胜法
能知胜妙法 诸义文相应
由如日光曜 得句义亦然
获得殊胜法 广大陀罗尼
一切皆现前 由持此经故
若有诸有情 住劫问难者
悉皆断彼疑 智慧皆无尽
法王之长子 得近胜菩提
委寄佛法藏 由爱此经故
有情皆爱乐 诸佛亦怜愍
名闻遍世间 由持陀罗尼
八十俱胝佛 临命终时现
申手接彼人 由持陀罗尼
千俱胝劫中 先作众罪业
一月皆清净 由持陀罗尼
菩萨福德聚 俱胝劫积集
一月超于彼 由持陀罗尼
三界诸有情 假使尽为魔
不能为障难 由持此经故
念行及智慧 得殊胜闻持
常转于舌端 乃至证菩提
如说于此经 决定得总持
如来于此说 于中得菩提
由闻此总持 燃灯授我记
刹那见诸佛 数如殑伽沙
若欲知诸佛 悉皆所说法
应当习此经 悉皆疾获得
佛刹为清净 声闻得成就
光相皆清净 此经皆能作
应为不放逸 七日当思惟
八十俱胝佛 授与陀罗尼
思惟勿应思 不思慎莫思
所思勿应思 则得陀罗尼
犹如入大海 不求诸财宝
得此陀罗尼 不求余安乐
得近于正觉 是故汝当习
获得寂静句 即得三菩提
尔时世尊复告舍利弗。菩萨有四法成就。得此陀罗尼。何者为四。所谓不著贪欲。于诸有情不生嫉妒。一切自己财物舍施心无追悔。昼夜爱法与法自娱。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由成就四法得陀罗尼。
尔时世尊复说伽他曰。
应弃臭秽欲 弊恶魔之境
由此为地狱 亦为恶趣因
于他勿嫉妒 为亲名利故
慈目视众生 得大威妙色
众生所诤讼 积聚为根本
是故应弃贪 舍贪得总持
昼夜专求法 一心求菩提
陀罗尼现前 由习如是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陀罗尼。云何为四。所谓习阿兰若极无诤处。住深法忍辱力。不著利养恭敬名闻。于诸所爱物。舍施而不顾恋。乃至于身命。舍利弗由成就此四法。即得陀罗尼。
尔时世尊复说伽他曰。
应住兰若佛称赞 住彼勿应轻他人
当乐甚深之法忍 精勤由如救头燃
勿于利养生贪著 由此因缘成矫行
精粗知足犹如鸟 得为人身作果实
奇哉善获如来法 弃舍宅舍多苦本
应当清净身口意 深生恭敬于佛法
贪利之人无念慧 无信无戒无思法
菩提遥远如空地 是故远离贪爱心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云何为四。所谓入八字义。何者为八。谓。
跛字者胜义。随入一切法无我。
攞字者相随形好无相随形好故。随入一切如来法身。
嚩字者愚夫法圣人法。随入无二无别。
惹字者生老死非生老死去不去。随入无生无灭。
迦字者业异熟。随入非业异熟。
驮字者陀罗尼法要空无相无愿。随入法界。
舍字者奢摩他毗钵舍那。非奢摩他毗钵舍那一切法。随入真如。
乞洒二合字者一切法刹那无尽无坏无身本寂故。随入一切法涅槃。如是八字义应当随入。此是入初义。于此陀罗尼法要。善应书写当受持之。即随入第二义。于此陀罗尼法要。半月半月当读勤加修习系念。则随入第三义。于此陀罗尼法要。修习菩萨摩诃萨。应当劝发慰喻赞叹一切众生。令修学此陀罗尼。则随入第四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由此四法成就。得是陀罗尼。
尔时世尊复说伽他曰。
思惟八字义 书写持此经
半月当读习 亦劝他有情
近菩提广慧 现见一切佛
所住十方界 从彼学生信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修习此陀罗尼者。得四种功德。何者为四。所谓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咸皆摄受。无诸魔障。业障速得远离。获得无碍辩才。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由习此陀罗尼。得四种功德。
尔时世尊复说伽他曰。
诸佛皆摄受 魔众不得便
业障速远离 得无碍辩才
舍利弗古往过去无数过无数广大高远无量劫。是时有佛。名宝吉祥威光王劫如来应供正遍知。出兴于世。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复次舍利弗彼宝吉祥威光王劫如来般涅槃时。有人王名持光转轮圣王。具足七宝。彼王有子。号不思议功德宝吉祥。年始十六。从彼佛闻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法要。才闻是陀罗尼精勤而住。七万岁未曾睡眠。不贪王位及身命财。七万岁一向宴默胁不著地。于九万俱胝佛所。听闻正法。闻已悉皆总持。即承事彼宝吉祥威光王劫如来应供正遍知。即于彼佛所而得出家。却后九万岁。成就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既成就已。广为一切有情而敷演之。即于一生中八万俱胝那庾多众生。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地。舍利弗于彼会中。有长者子名日月幢。从法师苾刍。闻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门已深生随喜。由此随喜善根。于九万俱胝佛所听闻正法。闻已悉皆总持。则为得胜陀罗尼者。最胜端严语者。最胜不断辩才者。彼等众多佛于三劫中恭敬承事。却后三劫证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弗或有犹豫生疑异慧者。当彼异时。其月幢长者子不应如是见。何以故其燃灯佛彼时为月幢长者子。舍利弗或有犹豫生疑异慧者。当彼异时。其不思议功德宝吉祥法师者。不应如是见。何以故其无量寿如来。彼时为不思议功德宝吉祥法师。舍利弗我等贤劫中菩萨摩诃萨。闻此经已深生随喜。由随喜善根。弃背四十俱胝劫流转生死。于九万俱胝佛所听闻正法。咸皆得为胜陀罗尼者。最胜端严语者。最胜不断辩才者。是故舍利弗欲求速疾无上正等菩提者。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乃至作随喜修习。何以故则彼菩萨得不退转地。承事法师。于无上菩提为因。何况书写受持读诵。正念思惟为他人说。此福德聚唯除如来。一切有情不知其量。不可知不可思。尔时世尊复说伽他曰。
闻此经已生随喜 书写受持及读诵
一切众生不能测 福德流注生不绝
一切生中见诸佛 获得净信不思议
解了深经及理趣 速疾觉悟胜菩提
彼不坏失三摩地 不失神通陀罗尼
不失色财及见佛 乃至未证无上觉
我念古往于前生 为长者子闻总持
亲睹诸佛如恒沙 随喜觉悟大菩提
然灯昔为长者子 无边光明于前生
佛无量寿为法师 我等贤劫皆随喜
乐欲速疾证菩提 欲得速疾摧诸魔
愿乐百福相庄严 由此加行得不难
若世界如殑伽沙 悉皆舍施满七宝
书持从所生福德 譬喻舍施彼不及
是故闻已专精勤 智慧菩萨受持此
书写总持思惟者 我说菩提得不难
复次舍利弗于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加行菩萨摩诃萨。有八大药叉住雪山中。皆来增加修行者身。威力昼夜加持拥护。何者为八。所谓初名戍啰药叉(唐言勇猛)。次名涅哩(二合)荼药叉(唐言坚固)。三名钵啰(二合)部药叉(唐言主宰)。四名那罗延末罗(二合)药叉(唐言那罗延力)。五名左哩怛啰(二合)末底药叉(唐言行慧)。六名讷达沙药叉(唐言难摧)。七名迦拏啰药叉(唐言嘊喍)。八名苏磨呼药叉(唐言妙臂)。
彼等悉皆来时修行者应当澡浴著新净衣。应习经行不惜身命。应起大慈心普遍一切众生。应当诵念此陀罗尼。彼八大药叉速疾示其行者。诸门有八大菩萨。生欲界天。彼等亦来加持摄受。何者为八。所谓遍照菩萨照明菩萨慧光菩萨。日光菩萨。警觉菩萨。满一切意乐菩萨。星宿王菩萨。行慧菩萨。彼八菩萨摩诃萨。得陀罗尼住加行修习陀罗尼。加行菩萨。住实期信。知恩报恩爱乐佛法。住深法忍。修陀罗尼习经行者菩萨摩诃萨。于财于法应习平等性。乃至舍施微少。尚习平等。何况于多。世尊说是陀罗尼时。三十殑伽沙数那庾多百千俱胝菩萨。由得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于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百六十频婆罗人天。先所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无上菩提心。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经。我当受持。佛告舍利弗是故此经。名出生无边门。汝当受持。亦名决定得萨婆若智。汝当受持。亦名决定出生菩萨汝当受持。亦名摧坏魔众。汝当受持。佛说是经已。具寿舍利弗与大菩萨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SD-A557;&SD-A7EF;&SD-A564;&SD-CFC5;&SD-A5AF;&SD-CFC5;&SD-A452;&SD-A5E5;&SD-A452;&SD-E043;&SD-A452;&SD-A67A;&SD-A5E5;&SD-CA56;&SD-E043;&SD-A452;&SD-E0BC;&SD-A5EB;&SD-A67A;&SD-A7D7;&SD-A5FD;&SD-A5EB;&SD-A6A5;&SD-A559;&SD-A5F5;&SD-E04D;&SD-A571;&SD-A642;&SD-E16F;&SD-A571;&SD-A642;&SD-E04D;&SD-AABC;&SD-A5DF;&SD-A6AA;&SD-A650;&SD-A6AA;&SD-A64C;&SD-A440;&SD-B6F2;&SD-A440;&SD-B6EC;&SD-A670;&SD-A67B;&SD-A650;&SD-A67A;&SD-A656;&SD-A656;&SD-A559;&SD-A6AA;&SD-A650;&SD-D957;&SD-D957;&SD-D957;&SD-D957;&SD-D957;&SD-A6AA;&SD-A64C;&SD-A6AA;&SD-A64C;&SD-A650;&SD-A5E5;&SD-A6A9;&SD-A6AA;&SD-A6AA;&SD-A650;&SD-A47C;&SD-CA44;&SD-A47C;&SD-A656;&SD-A575;&SD-A47C;&SD-A5FE;&SD-A47C;&SD-A5FD;&SD-A575;&SD-CFC5;&SD-A47C;&SD-A650;&SD-A5E5;&SD-A47C;&SD-A650;&SD-CFC5;&SD-A5A9;&SD-CA5C;&SD-CFC5;&SD-A5A9;&SD-CA5C;&SD-A458;&SD-A559;&SD-CFC5;&SD-A5FD;&SD-E0C5;&SD-A5AB;&SD-B75D;&SD-A575;&SD-A5AB;&SD-B7A3;&SD-A5B5;&SD-A575;&SD-A5AB;&SD-A5FD;&SD-A557;&SD-A551;&SD-A5AB;&SD-B6D4;&SD-CA5C;&SD-A57B;&SD-B75D;&SD-A57B;&SD-A644;&SD-A572;&SD-A6A8;&SD-A650;&SD-A5AB;&SD-B7D3;&SD-A650;&SD-A658;&SD-A5E5;&SD-A650;&SD-A665;&SD-A64A;&SD-A658;&SD-A666;&SD-D9F9;&SD-A5AB;&SD-AABC;&SD-CBA7;&SD-A559;&SD-A572;&SD-A5B6;&SD-A5AF;&SD-A5D9;&SD-A656;&SD-A658;&SD-A5D9;&SD-A656;&SD-A5AF;&SD-CFC5;&SD-E0BC;&SD-C9AF;&SD-CFC5;&SD-E0BC;&SD-C9A9;&SD-A658;&SD-A6A8;&SD-A644;&SD-A56F;&SD-A5EB;&SD-A658;&SD-A5E5;&SD-A644;&SD-A658;&SD-A5E5;&SD-A5FD;&SD-AABC;&SD-A5DF;&SD-E0BC;&SD-CEF1;&SD-B7BB;&SD-A54D;&SD-A57D;&SD-A644;&SD-A57D;&SD-A57D;&SD-A644;&SD-A5E5;&SD-A6A9;&SD-A57D;&SD-A57D;&SD-A644;&SD-A5F1;&SD-A668;&SD-A5F1;&SD-A666;&SD-A656;&SD-A559;&SD-A47C;&SD-A650;&SD-CFC5;&SD-A47C;&SD-A650;&SD-A5E5;&SD-A47C;&SD-A650;&SD-A67A;&SD-A5E5;&SD-A47C;&SD-A650;&SD-CBEB;&SD-A5C1;&SD-A6A6;&SD-A57D;&SD-E0BC;&SD-B6BE;&SD-A644;&SD-CFC5;&SD-E0BC;&SD-C9AF;&SD-CFC5;&SD-E0BC;&SD-C9A9;&SD-A658;&SD-A6A8;&SD-A644;&SD-CFC5;&SD-E0BC;&SD-C9A9;&SD-A5AB;&SD-B7D4;&SD-A644;&SD-A572;&SD-A6A8;&SD-A5FD;&SD-A658;&SD-A5E5;&SD-A650;&SD-A572;&SD-A6A8;&SD-A5FD;&SD-A666;&SD-D9F9;&SD-A575;&SD-CBEB;&SD-A5C1;&SD-E0BC;&SD-A5EB;&SD-B6BE;&SD-A650;&SD-B6BE;&SD-A5EB;&SD-B6BE;&SD-A5E5;&SD-A656;&SD-E0EA;&SD-A5E5;&SD-A6A9;&SD-AABC;&SD-A5DF;&SD-A67A;&SD-A5E5;&SD-CA56;&SD-AABC;&SD-A5DF;&SD-A658;&SD-A5B9;&SD-A5FD;&SD-AABC;&SD-A5DF;&SD-A658;&SD-AABC;&SD-A5FE;&SD-A5FD;&SD-B2BA;&SD-A67A;&SD-A5E5;&SD-CA56;&SD-E043;&SD-A452;&SD-A67A;&SD-B7A3;&SD-AA5F;&SD-A5AD;&SD-A458;&SD-A55D;&SD-CFC5;&SD-A5A9;&SD-DAA1;&SD-A575;&SD-A57B;&SD-A5FD;&SD-A54D;&SD-A57B;&SD-E1BA;&SD-A5AB;&SD-A56F;&SD-A5A9;&SD-A45C;&SD-AA64;&SD-A67A;&SD-A5E5;&SD-CA56;&SD-A5D9;&SD-E04B;&SD-A67A;&SD-B7A3;&SD-A557;&SD-A564;&SD-A458;&SD-A558;&SD-A57D;&SD-CD4B;&SD-A5AA;&SD-A57D;&SD-CD4D;&SD-A55D;&SD-B065;&SD-A6A9;
-1926 46.P0697 法华经安乐行义 (1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6 法华经安乐行义陈 慧思说1卷法华经安乐行义陈南岳思大禅师说法华经者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间难信法门。凡是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
-1925 46.P0664 法界次第初门 (6卷)〖隋 智顗撰〗
大正藏 No. 1925 法界次第初门隋 智顗撰3卷法界次第初门总序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
-1924 46.P0641 大乘止观法门 (4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4 大乘止观法门陈 慧思说4卷南岳大乘止观序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頔撰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轴具..
-1923 46.P0627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2卷)〖陈 慧思撰〗
大正藏 No. 1923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陈 慧思撰2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陈南岳思大禅师撰如万行中说。从初发心至成佛道。一身一心一智慧。欲为教化众生故。万行名字差别异。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
-1922 46.P0621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22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隋 智顗说1卷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辩法相第一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
-1921 46.P0587 观心论疏 (5卷)〖隋 灌顶撰〗
大正藏 No. 1921 观心论疏隋 灌顶撰5卷观心论疏卷第一隋天台沙门灌顶撰然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三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生心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
-1920 46.P0584 观心论亦名煎乳论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20 观心论隋 智顗述1卷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
-1919 46.P0581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9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隋 智顗说1卷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息。犹然火缘薪以烟。睹烟清浊则览燥湿之形。察息耎粗用镜真邪之候。守之者庶使望云造浦候岸。制篙识其机道船获..
-1918 46.P0555 四念处 (4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8 四念处隋 智顗说4卷四念处卷第一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
-1917 46.P0549 六妙法门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7 六妙法门隋 智顗说1卷六妙法门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
-1916 46.P0475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12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6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 智顗说10卷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
-1915 46.P0462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15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 智顗述1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今禅波罗蜜是。三曰不定止观。..
-1914 46.P0459 止观大意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4 止观大意唐 湛然述1卷止观大意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
-1913 46.P0447 止观义例 (2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3 止观义例唐 湛然述2卷止观义例卷上天台沙门湛然述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释例 第四大章总别例 第五心境释疑例 第六解行相资例 第七喻疑显正例(有题云破迷者请改)第一所传部别例者..
-1912 46.P0141 止观辅行传弘决 (40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2 止观辅行传弘决唐 湛然述10卷止观辅行传弘决序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遗文字者述作之义乖。古先梵皇乘时利见。圣贤道契德音莫违。尚假言诠寄诸结集。况时淹像季学鲜知几。领会之宾十无一二。至有穷年..
-1911 46.P0001 摩诃止观 (20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1 摩诃止观隋 智顗说10卷摩诃止观卷第一(上)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