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4 19.P0396 F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 (1卷)〖唐 若那译〗
大正藏 No. 0974F 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
唐 若那译
1卷
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
龟兹国僧若那奉 诏译
口问笔缀。授与崇福寺僧普能。因即流布先画像。凡欲受持此咒者。先须画像。画像须好绢用白[疊*毛]三幅高一丈。彩色中勿用皮胶。须用香汁。画人须清净不吃荤辛。从月一日起首画。满七日须造了。当作甘露山。山中作杂树木华果流泉鸟兽。山中心作禅窟。窟内作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左边作天主帝释一切眷属围绕。右边作乾闼婆儿名善住。颜端严似菩萨。顶髻衣冠亦复如是。以种种璎珞华冠严饰。又白叠斜勒左臂。右手把毬杖。又作乾闼婆眷属。围绕善住。歌舞作乐。佛左右各作两个四天王及诸眷属。又于佛左边。作梵天王并魔王。画像了。即须作坛受法。
结坛。此坛法者。先觅净地。勿令有瓦石。以五香汤和黄。泥地方圆一。于坛中心方圆周内阔一肘内。画佛顶螺髻青色。于坛四面外。名安饮食面别七盆。四方安香炉一具烧诸名香。南门安一铜瓶满盛五香水。南门安帝释坐处。东门安干达婆儿善住座。咒师于西门坐。面向东。佛像面向西。又以五色彩幡立于坛外四边。又著五盏灯。中心一盏高。著四角各一盏。如下似塔形。坛内散诸杂华。供养物等并于坛外安置。勿于坛内。作法七日。于七日内。诵数满万遍了。佛顶山放大光明。咒师七日内。数数发露忏悔。起大悲愿。当尔之时。即得法成。更莫疑之。心供养。生福无量。
一法。若人欲得寿命长远。不堕地狱恶道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及灭诸重罪者。每时至心诵此真言二十一遍。起大悲愿。怜愍一切众生。即得十障五逆消灭。
二法。若人有飞腾罗鬼神入国。恐怖乱恼一切人者。常即结印称南无佛。心心忆念诵此陀罗尼。即得如上诸难悉皆消灭。
三法。若有不信人者。但制心一处。当作此法印。得大验已。即令不信者悉得信受。若作法得验之时。当有白旋风来入身。身所有粗恶重黑皮及诸厄难。出风吹恶皮变退。厄难重障风吹消灭之。
四法。若人欲得威力自在者。于七日内。对四方诵咒。以种种谷作人形。安置四方。必得所愿如意。
五法。欲得灭自身重罪者。即于城门底作前法。
六法。欲得灭先亡罪者。即于十字街头作前法。
七法。欲得一切众生罪灭者。即于佛前作前法。
八法。欲得救地狱众生者。每时结佛顶印诵咒。即向四方散。即得罪障消灭。
九法。欲施饿鬼浆水者。咒净水七遍。以水散洒四方。作施彼鬼之心。鬼等悉得甘露水吃之。
十法。若欲救畜生罪苦者。咒黄土二十一遍。散畜生上及四方。即得罪障消灭。
十一法。欲得救人天罪苦及堕落恐怖。剪五色杂彩华。诵咒华散三宝及佛顶上。即得一切罪垢消灭。
十二法。若有王难官难甲兵口舌等难起时。咒五香水二十一遍。以香汤洗佛及灌顶。即得安乐。
十三法。若沙门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四众等。欲得福报具足。每日发愿忏悔。诵此陀罗尼。以此功德回施众生。但作此愿。必得如愿。一切罪障皆消灭。
十四法。欲得灭一切众生罪障者。当以五色破帛作拂。用当拂。诵咒二十遍。拂故佛身经。至心作印。诵咒二十一遍。一生罪即消灭。
十五法。若有口舌者。取蜜净器盛。以朱砂和蜜。咒二十一遍。即以朱蜜涂一百躯佛像唇口。便得口舌消灭。得福无量。
十六法。若人长病在床。复有人欲须一切人爱念恭敬。欲救一切世及出世事必得定成者。若被鬼神斗乱梦想颠倒者。当以金薄一百薄。咒二十一遍。用帖百佛像顶前。作摩尼宝珠形。一切罪销。求得如意。
十七法。若国内被神鬼作病。及时气疫病流行。当于四城门。以青纸写咒。白檀作函盛之。以蜡印。当城门立之。以五色伞盖函。门门安置一本。即疫疾鬼病皆悉消灭不敢来。
十八法。若有国内五谷不熟风雨不时。当以白绢作幡。画佛顶印。咒于幡上。立于一百八十尺刹上。正满著之。即得风雨调顺五谷成熟人人安乐。即得恶鬼风神回心向善。阿修罗王不能障碍。
十九法。若多雨不止者。即以绯绢书上咒。咒二十一遍。立著刹上。即得天雨时晴。
二十法。若诸怨家贼起时国内。以青绢书咒二十一首。中心画乾闼婆儿善住。两手调弓箭。立于正东刹上。即得怨贼之难自退散走。
二十一法。若有国土灾祸至。当以杂物作一百八个浮图相轮。又打叶各书咒十本。于一一相轮置上头。函内盛之。即得灾祸消尽福祚延命。
二十二法。若有众多贵人贱人。欲得常拥护及自身所求财宝称意。当起善心。敬礼无时。佛像前结印。诵咒七遍。瞻仰佛面目不动。如此作法。即得种种福德充足。命终之后。不入地狱恶道。
二十三法。若有女人欲得男子者。于一百日。造美饮食。施与贫儿病者食。食时口诵咒莫绝。如此作之。必得有男子身。
二十四法。若夫妇相憎。取绢帛咒之二十一遍。当作衣著。夫妇相恋。
二十五法。有女嫁。施与现前僧吃。即得嫁。长定决无疑。
二十六法。若有人及国王大臣百官等不信佛法。取无疮瘢黄乳牛三头。咒水草二十一遍。与牛吃。日欲出时取乳。以银器盛之。又咒乳二十一遍。即于四方净地写之。其将乳人须著白衣。口云乾闼婆儿善住及帝释。今此事当自处分。咒师当即入城。国王大臣外道不信佛法人等。见此咒师深生欢喜。咒师所说悉皆信受深心赞。
二十七法。有人所在住处界内。有恶鬼神恶龙。池内若龙又出来者。咒师语言。莫损此界内众生。令依旧安置。若薄媚不出。恶业不止。即咒砂二十一遍。散于龙。即咒龙二十一遍。莫遣东西。若鬼神咒余食二十一遍以施之。咒师言。我语汝。若不损害众生。任汝此住。若损害众生者。须即出界宜告其鬼神。若薄媚不受处分。即作铁橛长二十二指。咒二十一遍。即于入地。鬼等散出去。咒师仍安置鬼神遣得所。又造言一如处分。不得东西。
二十八法。若咒师每出行之时。作一拂咒之一百八遍持行。若逢诸畜生等。遥拂之一遍。即得畜生离苦解脱。
二十九法。若欲令先亡离苦解脱。当尸陀林中安坐。七日日别三时诵咒。任意多少。七日满已。即以咒师所坐土散于四方。当散之时。离恶道即生天上。
三十法。若人雇卖不信所求不称意者。咒师结印。诵二十一遍。安置善住形像前。于密处供养。即得所求雇卖称意欢喜。
三十一法。若人欲入山林。遇逢师子虎狼毒蛇恶兽者。欲入之时。须于山头诵咒一百八遍咒黄土。以土口含。数呵气入于山中。口云。恶毒禽兽等所有恶毒皆尽消灭。此地属我。若能于我法行者。任意听住。若不能依行者。即宜急出去。若不出者。口塞不开。咒师见此禽兽虎狼口闭者。即须集之一处。以手摩娑其头上。咒之二十一遍。师云。我和上令开汝口。旋出界外守护此地。勿令损此界内众生。咒之发去。仍须著所安置令尽得所。咒师坐山中。二月余日。更不得坐。即须且东西去已后更来坐。若其久住者。禽兽即不安稳。知之。
三十二法。若人入山中。有悭鬼神悭龙等。不许咒师于此山中隐者。咒师见知此事。即依法处分。师云。我乐此地。是你与我。若其许我。当共汝住。若不许者。汝即须出界于三百由旬外安置。若其薄媚不受劝谏者。我即禁系汝。不令东西。咒师钉针橛如其法。彼诸禽兽于一百由旬外。始得安置。不敢入界。
三十三法。有诸龙被外道禁系者。致令国内无风雨。咒师当于有龙泉边作一小坛。以桑木根作橛八个。安于坛中。又乳酪三碗安置坛上。总咒橛子等一百八遍。即以木橛钉泉四处。又以乳酪写于池水中。以金簿叶书咒。著荷叶上著泉中。咒师云。善知识今有厄难。被诸外道禁系。今此作法已讫。以陀罗尼拥护汝。发已收饮食。其荷叶与金薄咒等。即投水底去。咒师呵气三回。外道禁法即使。其龙即得解脱无难。其龙当出来供养咒师。龙云。曹主有何处分。咒师云。汝可每依时节兴云致雨。将此陀罗尼顶上安置。令汝永得安乐无诸灾难。
三十四法。若大水泛涨损人者。即咒师咒水二十一遍。散大水中。更不泛溢。
三十五法。若常念诵。速得决定生诸净土。永得安乐。
三十六法。若人日日千遍并印者。得金刚不身。此生即证无生法忍。
三十七法。若人日日诵一百八遍并结印。速得十方诸佛为授记。决定无疑。
三十八法。若人四方四面诵二十一遍并结印。为众生称名者。并散散印一遍。得一切魔王鬼神毗那夜迦诸恶鬼王龙等。敬爱守护。一切所须悉皆自至。颜色姣美。福德无量功德无边。十方诸佛赞叹。何况余人但制心一处持诵。速证无生法忍。十方净土随意受生。莲华化生得证佛果。
尊胜陀罗尼别法
-1649 32.P0472 三弥底部论 (3卷)〖失译〗
大正藏 No. 1649 三弥底部论失译3卷三弥底部论卷上失译人名今附秦录归命一切智。我从此语。如是是人临欲死时。成无记心。其以何业往生。答曰。有业记心惑业往恶道。无惑记心白业往善道。体性记心以是故随行。以无记..
-1648 32.P0399 解脱道论 (12卷)〖梁 僧伽婆罗译〗
大正藏 No. 1648 解脱道论优波底沙造梁 僧伽婆罗译12卷解脱道论卷第一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因缘品第一礼世尊应供正遍知。戒定智慧无上解脱随觉此法有称瞿昙若人脱众难已得离诸著。成就于胜..
-1647 32.P0375 四谛论 (4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7 四谛论婆薮跋摩造陈 真谛译4卷四谛论卷第一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
-1646 32.P0239 成实论 (16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 No. 1646 成实论诃梨跋摩造姚秦 鸠摩罗什译16卷成实论卷第一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发聚中佛宝论初具足品第一前礼所应礼自然正智者一切智应供大师利世间亦礼真净法及圣弟子众今欲解佛语饶益于世间论应..
-1645 32.P0226 彰所知论 (2卷)〖元 沙罗巴译〗
大正藏 No. 1645 彰所知论发合思巴造元 沙罗巴译2卷彰所知论序元正奉大夫同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夫出三界者惟佛。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悯化群生。此亘古不磨之善也。大元帝师。洞彻三乘。性行如春。仁而穆穆不可..
-1644 32.P0173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10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4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陈 真谛译10卷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
-1643 32.P0172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1卷)〖宋 日称译〗
大正藏 No. 1643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菩萨集宋 日称译1卷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尔时尼乾子等。心怀异见发起疑惑。寻求往诣解大乘者所。到已作..
-1642 32.P0169 金刚针论 (1卷)〖宋 法天译〗
大正藏 No. 1642 金刚针论法称菩萨造宋 法天译1卷金刚针论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婆罗门言。众典之内。四围陀正。又于此中念为其正。又此念中能所诠正。又于此中能诠为正..
-1641 32.P0158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1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1 随相论德慧法师造陈 真谛译1卷随相论一卷德慧法师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论中解十六谛十六谛总问。为物有十六。为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颇(判何反)沙(翻为广解)师解。为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实有其..
-1640 32.P0156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2卷)〖后魏 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 No. 1640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提波菩萨造后魏 菩提流支译1卷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何者外道所谓涅槃。答曰。外道所说涅槃有二十种。是诸外..
-1639 32.P0155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1卷)〖后魏 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 No. 1639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提波菩萨造后魏 菩提流支译1卷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外道所立四宗法非佛法者何者是。答曰。谓一异俱不俱。问..
-1638 32.P0150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2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638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善寂菩萨造宋 施护译2卷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上善寂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归命诸法藏。顶礼一切智。广大甚深理。我今造论名曰宝..
-1637 32.P0145 集大乘相论 (2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637 集大乘相论觉吉祥智菩萨造宋 施护译2卷集大乘相论卷上觉吉祥智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我今略释诸大乘相。从菩提心出生大悲相应。所谓..
-1636 32.P0075 大乘集菩萨学论 (25卷)〖宋 法护等译〗
大正藏 No. 1636 大乘集菩萨学论法称菩萨造宋 法护等译25卷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我闻地狱大险怖无穷猛苦镇烧..
-1635 32.P0049 大乘宝要义论 (10卷)〖宋 法护等译〗
大正藏 No. 1635 大乘宝要义论宋 法护等译10卷大乘宝要义论卷第一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归命十方无边际所住一切世界中过未现在诸如来菩萨声闻缘觉等智者当知。人身难得。于..
-1634 32.P0036 入大乘论 (2卷)〖北凉 道泰等译〗
大正藏 No. 1634 入大乘论坚意菩萨造北凉 道泰等译2卷入大乘论卷上(本无阙第一品名目)坚意菩萨造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今欲解入大乘义。问曰。何故说入大乘义。答曰。我为众生欲遮苦因故。汝今当知。或复有人近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