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5 19.P0313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1卷)〖唐 不空译〗

繁体

大正藏 No. 0955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唐 不空译

1卷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真言行者若求安怛陀娜。应作是念。我云何能速取成就。当习是三摩地。所谓一切法无色。犹如虚空性自成就。作如是胜解。当如本教净治地等。作是三摩地。


  普遍三千界  充满智成水

  有大宝莲华  开敷在水中

  宝茎如须弥  上方珠网覆

  花上有大宝  八柱以庄严

  想成宝楼阁  四门当四方

  珠网莲铎等  及妙拂庄严

  半满月珠璎  垂宝间错带

  是大宝楼阁  遍满于有顶

  应随力思惟  观供养云海

  先所观楼中  有悦意白伞

  以众宝端饰  宝璎半满月

  妙拂等庄严  伞上有大宝

  普遍发光明  皆散雨众宝

  真言智观行  于彼楼阁中

  金刚师子座  宝莲华庄严

  珠网莲缯磬  白拂等庄严

  一切欲喜乐  于中围绕住

  不远于身前  应想第二座

  一切皆如上  唯无师子座

  角门于四处  嬉戏焚香等

  次作圆具法  云何作圆具

  先应观诸法  无性为自性

  物我同一体  然后加诸法

  云何加诸法  生老病忧死

  搅扰于心田  如是思惟已

  应生大悲愍  由是生智心

则是光明心(光明心即菩提心也)


  以大悲熏成  其体如满月

  离能取所取  菩提心已生

  应住身口意  所明体加持

此名圆具法(即如瑜伽中成身次第也)

族明胜次第知已(族五部明五部真言也)

众真言威德知已

自住部王法(谓一字顶轮也)

则为当族王  先应印已成(谓大印也)


  次明应思惟  由身口意体

  想身为诸佛  于心想月轮

  无垢犹如佛  真言者应知

  有种种光明  皆从月形生

  遍至无量界  复入行人心

  坚固为五峰  变为金刚形

  想在彼掌中  复出种种光

  其光皆遍满  至于无边界

  而作佛游戏  还来瑜岐身

  如是皆入已  成普贤大色

  应观大菩萨  诸相皆成就

  一切庄严具  莲华鬘灌顶

  自成摩诃萨  从瑜岐心生

  持真言弓箭  依住于月轮

  或持鬘而住  或四方安居

  随力观身前  诸众生大乐

  最上令成就  一切印严手

  惠施于一切  诸有情如愿

  并熙怡为舞  金刚鬘流出

  为左于腰侧  住右作舞势

  安立众生利  如自明随形

  诸众生所见  皆令成调伏

  作如是加持  利益于众生

  及余诸利益  攞写等供养

  而已陈供养  自身自所尊

  真言字相应  随力而念诵

  如声色相应  以字为花鬘

  智者应思惟  依瑜伽相应

  于声我今说  一切最胜成

  如来莲华部  商佉声念诵

  我赞如雷声  分明称吽字

我说金刚部

亦通摩醯首罗。念诵者成就南摩尼羯磨。此部念诵。如铃铎声。如箜篌声笛声。如舞动璎珞声。其声如孔雀鸣。如一切部法中。相应一切义。成如是音声。而作念诵。与真言相应。真言者随声。应思惟其义。不久当成就。此通一切部此是声念诵仪轨。

我说色念诵。我今说一切。色者说为印。与此相应转(谓运为也)善思惟其明。当安其胸臆。印焰明观察。身中出金刚。甘露而灌洒。令本天喜悦。得隐自身形。大勤勇我说。色念诵由此真言者。知以印令成就。不久易余身。我说瑜伽。念诵如昔所说。其明应思惟。安置于自处。供养以如教。纯相应念诵离心喉顶舌鼻腭及离念内外。唯法相应耳。不应依于声。此名为金刚。瑜伽念诵仪。若知真实体。应当知成就。而获得常恒。以此瑜伽法。相应而住之。以菩提胜心。为成就不久。皆当得如意。其中字念诵。如获我今说。如是积资粮。真言应诵持。以文字为色。应分别观之。作念诵事业。月行列意生。明字与之俱。安本尊胸臆。不久得安怛陀娜。于月以月合。于一切字色。应于上思惟。光明轮庄严。行列不间断。如以线穿珠。金色以为光。晃曜本尊身。如彼彼月字。殊胜妙真言。以成真言者。则彼彼喜悦。力命增益更炽盛。意光明相应。我说为文字。行列之念诵。我今遍诸仪则成就物光晖。我今说。诵明念诵者。若作彼以光明成就于诸物。应生念诵相应仪。一切真言皆得成。一仪与相应。应作识清净。清净为心识。智者然当入成就。以身以语以意。依如是物而住。应知四支法。瑜伽法成就。此中说为意。获通及地等。以身现诸身(决云谓随众生意所乐者)。

以语辩一切。烟焰等成就。我说物成就。于中身成就者。种类有多种。四印及余轮坛。瑜伽者应当尽其所解者而作大曼荼罗。曼荼罗仪轨成办中央三昧形。应安软坐(西方或以赤獐皮中安毡花而坐)。

而安坐。一切瑜伽三摩地相应昼夜等至(谓入定也)真言者住与慧念相应。中夜或明相现时。或三更或明相决定当成就。或地及神通成就。如来说。我今说意成就。现身而获之。以此印加持身。我今为大印。应作是思惟。于成就及曼荼罗念诵者。净心则成就。我说成就相。口身或出光明暖烟及增等。若见升空去。成就相应知于身成就。我广说已。

我说语成就法。如获次第说。应为先行法已。如前法应作(谓自建立已来乃至大印等)口心印上住莲华。应知于心间于上住商佉(谓在花上也)商佉中出声。相续无间断。于莲华中发生金刚舌。以白色(谓作赤色上有金刚)舌上或想佛或宝或莲华或羯磨金刚或余部印契。或一月及两月三四及五月乃至八个月观想。于此坛结加趺坐。常以本寂静相应。分明观商佉声已。即依莲华界。从花蕊出声量如微尘。其声出至咽。次至于舌。便即成其字。舌字出光焰。焰猛而普遍。以声满虚空。行者径定诵或一日及一夜。中夜或后夜。从舌出光明。其光有大声。或从心从唇及齿。出间错光明。若见如是者当知得悉地。以此语相应能摧诸异宗令他发净信。能为众生利益。如是瑜伽相应念诵。有比丘嚩迦者吒。当得口成就。于间错出。七日而成语成就仪则。

我今说物成就。如前瑜伽应成就。应取余部物等或用余部印及真言三簸多(谓以杓应萨嚩拄物便泻炉中及余声未尽还拄物)行相作已。智者于此曼荼罗。即入羯磨三昧耶。自为一切羯磨。自在其中为色相。一切于本部主。应与于右手印物为次第。于金刚缚中安物。类于中积。缚印当脐下或当心。二手以缚物献安自心。自明。智者以此法。观身火光聚。以先所集身口意善资粮用以此身物。安于明手中。真言字火焰声念诵。真言者尽其夜应作。不应破其坐。以此仪则法。初夜当生暖。烟当于中夜。光焰于明相。如是渐次加。如光焰成物。得飞腾虚空。于三界自在。我说安善那法。我曾已先说。应断一切取。应依于本明。乃至自身体。语心亦如是。以自真言。应隐没作本明主。应作念诵。大金刚名者。以金刚大身。智者应坚住召入缚令喜。当安于心。如自心所乐。我明观自身。我是虚空。由此相应成就。乃至一切欲界主。彼等不见形。刹那至梵天。以尽彼法作钩召。应作四印曼荼罗。应安意在左手。自身安于彼。以拳应坚持。作拳为虚空。如是安怛陀娜。虽忉利天宫亦不能见。游于他化自在宫。恣意安乐自在乃至意所乐。丸药口安怛陀娜法。

我今略说成就法。如是观自明。我是一切体(所谓以虚空内有所为一体也)自身同彼印。住微细金刚三昧。入于自明心。于丸药成就。观丸药置于口。能游须弥顶。一切世间不能见。药色成大力(谓体随意变身也)受忉利天宫欲乐随意得快乐。余世间相杂。我今说安怛陀娜。丸药依本教成。真言智应作自明。智身前求。成就者应献。无垢如虚空。明身物及色。以明字行列。光焰相应住。当入本尊身。如隐没住意。从明口流出。真言光威猛。丸药善应成。烟气腾生已。禁止已安口。为不现形中自在。游于四洲。刹那诸世界。还来归本处。所去得随意。种种成就。药叉众常以为眷属。亦能游戏须弥四天王下层四药叉世界作无量有情利益。失正道漂旷野贼王水火等逼。起是悲悯心于一切系缚处。我当成就已皆令得解脱。

我今已略说。广法如大经。应观自心月。月形具光明。则于此月中。一字如金色。难睹如日轮。光明普舒遍。瑜岐想光明。则其字为轮。其轮为转轮。持妙色形七宝围绕。遍身毛孔中。流出无量佛。瑜岐应思惟。用金刚界印。四处诵真言加持。勤勇力成就。念定勤为薪。焚烧一切罪。以真言色火。当离疑分别。求大乐弃小乐。殷勤慧菩提。住真言仪则。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一卷

-1921 46.P0587 观心论疏 (5卷)〖隋 灌顶撰〗

大正藏 No. 1921 观心论疏隋 灌顶撰5卷观心论疏卷第一隋天台沙门灌顶撰然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三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生心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

-1920 46.P0584 观心论亦名煎乳论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20 观心论隋 智顗述1卷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

-1919 46.P0581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9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隋 智顗说1卷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息。犹然火缘薪以烟。睹烟清浊则览燥湿之形。察息耎粗用镜真邪之候。守之者庶使望云造浦候岸。制篙识其机道船获..

-1918 46.P0555 四念处 (4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8 四念处隋 智顗说4卷四念处卷第一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灌顶记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大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

-1917 46.P0549 六妙法门 (1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7 六妙法门隋 智顗说1卷六妙法门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

-1916 46.P0475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12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6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 智顗说10卷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

-1915 46.P0462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卷)〖隋 智顗述〗

大正藏 No. 1915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 智顗述1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三十卷。章安治定为十卷。今禅波罗蜜是。三曰不定止观。..

-1914 46.P0459 止观大意 (1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4 止观大意唐 湛然述1卷止观大意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

-1913 46.P0447 止观义例 (2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3 止观义例唐 湛然述2卷止观义例卷上天台沙门湛然述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释例 第四大章总别例 第五心境释疑例 第六解行相资例 第七喻疑显正例(有题云破迷者请改)第一所传部别例者..

-1912 46.P0141 止观辅行传弘决 (40卷)〖唐 湛然述〗

大正藏 No. 1912 止观辅行传弘决唐 湛然述10卷止观辅行传弘决序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遗文字者述作之义乖。古先梵皇乘时利见。圣贤道契德音莫违。尚假言诠寄诸结集。况时淹像季学鲜知几。领会之宾十无一二。至有穷年..

-1911 46.P0001 摩诃止观 (20卷)〖隋 智顗说〗

大正藏 No. 1911 摩诃止观隋 智顗说10卷摩诃止观卷第一(上)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

-1910 45.P0967 慈悲水忏法 (3卷)〖〗

大正藏 No. 1910 慈悲水忏法3卷御制水忏序夫三昧水忏者。因唐悟达国师知玄。遇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为濯积世怨仇。知玄遂演大觉之旨。述为忏文。普利将来甚盛心也。其为福德莫可涯涘。所谓三昧者。正受之名也。不受..

-1909 45.P0922 慈悲道场忏法 (10卷)〖梁 诸大法师集撰〗

大正藏 No. 1909 慈悲道场忏法梁 诸大法师集撰10卷慈悲道场忏法传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有骚窣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晴呀口以..

-1908 45.P0921 大乘六情忏悔 (1卷)〖新罗 元晓撰〗

大正藏 No. 1908 大乘六情忏悔新罗 元晓撰1卷大乘六情忏悔释元晓撰若依法界始游行者。于四威仪无一唐游。念诸佛不思议德。常思实相杇销业障。普为六道无边众生。归命十方无量诸佛。诸佛不异而亦非一。一即一切一切即..

-1907 45.P0918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1卷)〖新罗 元晓述〗

大正藏 No. 1907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新罗 元晓述1卷菩萨戒本持犯要记新罗国沙门元晓述菩萨戒者。返流归源之大津。去邪就正之要门也。然邪正之相易滥。罪福之性难分。何则或内意实邪。而外迹似正。或表业同染。而中心淳..

-1906 45.P0915 菩萨戒本宗要 (1卷)〖新罗 太贤撰〗

大正藏 No. 1906 菩萨戒本宗要新罗 大贤撰1卷大贤法师义记序大荐福寺僧道峰撰吾观。悠悠群动。营尘业。以增夫漏根。遑遑众人。攀垢缘。以津于惑树。譬乎空花起灭火轮施驰。故真梵哀夫。运之以宝筏。世雄宰化授之。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