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2 18.P0189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 (1卷)〖〗
大正藏 No. 0862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
1卷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
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大曼荼罗王三昧耶者。彼获几所福德聚如是说已。佛告金刚手言。秘密主从初发心。乃至成如来。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与彼正等。秘密主以此法门当如是知。彼善男子善女人。从如来口生佛心之子。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在方所。即为有佛施作佛事。是故秘密主。若乐欲供养佛者。当供养此善男子善女人。若乐欲见佛即当观彼。能摧破魔军利乐一切。是故汝等。欲得一切如来真实智慧者。应当一心修行此法。能速成就一切智故(法华云。净心信敬佛。净名云从无量功德智慧生)。
加持五色线索系其左臂真言曰。
(一)唵摩诃(引)嚩日啰迦嚩遮嚩日哩俱噜嚩日啰嚩日啰憾
南无金刚界大圣毗卢遮那如来 南无东方阿閦如来 南无南方宝生如来 南无西方观自在王如来 南无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南无普贤金刚萨埵等尽虚空遍法界微尘刹土中帝纲重重三际一切菩萨摩诃萨。
次复心念此密语。护持诸弟子。密语曰。
(二)唵(引)(一)摩诃(引)袜日啰(二合)迦(去)袜遮嚩日哩(二合)矩嚧袜日啰(二合)[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菡(引)
次加持涂香涂诸弟子掌中。真言曰。
(三)唵(引)[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巘弟虐
涂香时告言。愿汝等悉具一切如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香。
次加持白华授与弟子。真言曰。
(四)唵(引)[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补瑟闭(二合)唵
告言愿汝等。得一切如来无尽相海。
次加持香炉熏弟子双手。真言曰。
(五)唵[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杜(引)闭恶
告言愿汝等。得一切如来无尽大悲滋润妙色。
次加持灯令弟子视。真言曰。
(六)唵[革*(卄/(ㄇ@人)/戊)]啰(二合)路(引)计(引)你翼(二合引)
告言愿汝等。获得一切如来等虚空界智慧光明金刚剑真言加持牛五味(乳酪苏粪尿相和澄嚧漉服之)。
(七)唵嚩日啰(二合)嗢那羯吒
令饮真言。
(八)唵摩诃入嚩攞吽
次以摧破一切烦恼随烦恼。诸佛甚深智慧金刚剑真言或部心真言。加持乌昙阿说陀齿木十指量。香水洗涂熏。缠华于根。以一奉献一切诸佛。余与行者。以不动明加持一百八。如来牙加持。
次授于齿木。却至授戒处嚼小头。告问掷齿木得何方。便是彼方。圣人告如是偈言。
汝获无等利 位同于大我
一切诸如来 此教诸菩萨
皆以摄受汝 成办于大事
汝等于明日 当得大乘生
掷之验其相(令蹲踞坐嚼面东或北。向外不成就。向内成就。若远却夹久成就东方上西中南下。四方多是彼部)。
三结修多罗当系等持臂(五色线。五佛加持。贯摄万行令住等持臂历经僧祇令不失坏故名金刚结)。
次夜行赤衣覆其首(以真言及不动尊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掩闭一切诸恶趣门。能开清净五眼成就。
结三昧耶契。口授此密言。
(九)三昧耶萨怛鑁(三合)
ㄙ即令竖忍愿二度为针。引入坛门中。三遍授此密语曰(金刚钩真言引入)。
(十)三昧耶吽(引)
应告言。汝今已入如来眷属部中。我今令汝生金刚智。汝由此智故。当得一切如来最胜成就。及诸世间出世间一切悉地事业皆悉成就。汝又不应于未入坛场受灌顶人前说此法事。汝若说者非但违失汝三昧耶。亦自招殃咎耳。师应坚结金刚萨埵慧契。置弟子顶上告言。此是金刚萨埵三昧耶契。汝若辄向未受灌顶人说者。令汝头破裂。汝于我所莫生轻慢。应当深生敬信。汝于我身。当如金刚萨埵想。我所教诲。当尽奉行。若不尔者。自招殃祸。或令中夭死堕地狱。汝应慎之。师欲令金刚萨埵入其弟子身心。即结金刚萨埵契告言。此是金刚萨埵三昧耶。愿入汝身心成无上金刚智。诵此密语曰。
(十一)唵(引)[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引)吠(引)奢(引)恶
次结忿怒金刚拳。以忍愿二度相钩。诵上大乘三昧耶百字密语。唱已掣开上契。由此密语功能力故。能令弟子入金刚智证殊胜慧。由此智故悉能获得。知一切众生若干种心。能知世间三种事业。能坚固菩提心。能灭一切苦恼离一切怖畏。一切众恶不能为害。一切如来同共加持。一切悉地皆悉现前。诸未曾有安乐胜事不求自得。汝当深自庆幸。我今为汝略说功德胜事。于一切地位诸解脱门神通门三摩地门陀罗尼门波罗蜜门十力无畏不共法等。由此法故悉当获得。所有未曾见闻。百千契经甚深义理自然能解。汝当不久自当证得诸佛真实智慧。何况下劣诸余悉地。作是语已。次当问言。汝见何等境界(此下有摧罪明等记之)次第摧破诸罪已。复想以诸佛光明净彼身心。四方阿閦鞞等。上方大日如来等。皆放清净光明。下方想金刚雄(上呼)&SD-DA74;字。放忿怒光明而摧破之。作是法时。能令彼等必定得见善相。当知彼罪障消灭。若彼罪极重不见好相。师应为说真实伽陀令其觉悟颂曰。
普贤真身遍一切 能为世间自在王
无始无终无生灭 性相常住等虚空
一切众生所有心 坚固菩提名萨埵
心住不动三摩地 精勤决定名金刚
我今说此诚实言 唯愿世尊扶本愿
为利众生诸悉地 慈悲哀愍愿加持
说是语已。复结金刚入契。诵&SD-CFD4;字密语一百八遍。结金刚缚。以禅智度捻檀慧度本间。以进力度少屈相拄是也。如是作法已。若不见好相者。但应引入授三昧耶。不应与其灌顶 次与当为受此密语三遍&SD-A67A;&SD-A5E5;&SD-A5F1;明莫加&SD-DA49;&SD-A6A9;便诵&SD-DA44;&SD-A559;&SD-A47C;加入佛三昧耶明。
(十二)唵钵啰(二合引)底车[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谷
诵已令掷其华。华所著处。便受彼部尊密语。当速成就(花堕佛面佛眼等尊成就。堕佛中分成就心真言。花堕佛下分成就使者真言)。
次念此密语三遍。令弟子所结三昧耶印。于其心上解之。密语曰(愿金刚萨埵。常住坚固加持我心。愿授与我一切悉地)金刚解脱真言。
(十三)唵(引)底瑟佗(二合)[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你哩(二合)住(宅反引)迷(引)婆(去)嚩(二)舍(引)湿嚩(二合)妒(引)迷婆(去)嚩(三)纥哩(二合)捺琰(引)迷(引)遏地瑟佗(二合)(四)萨嚩悉地(土萆反)摄迷(一)钵啰(二合)拽车(五)吽(引)贺贺贺贺谷(引)(六)
次诵此密语。解所掩眼物。密语曰(所掷花安顶上。萨埵摄受。汝疾成诸悉地)。
(十四)唵(引)(一)[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娑嚩(二合)延帝(引)你曳(二合)斫乞刍(二合弹舌引半呼上)娜伽(去)吒曩(三)答播(二合)嚧嗢(半引)伽(去引)吒野底(四)萨嚩恶乞刍(二合)[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斫乞刍(二合)遏努怛烂(引)(六)系(引)[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钵者(七金刚萨埵。亲自专为汝开于五眼无上金刚眼)
次呼弟子遍示坛中诸部事相由此法故。为一切如来之所摄受护念。金刚萨埵常住其心中。随彼所求乃至执金刚身无不获得。渐当得入一切如来体性法中(若见此曼荼罗。无量俱胝劫所积众罪业由是悉除灭)。
次当引所灌顶者。左足踏华门右足踏华心。入天帝方门。华台上坐。以种种华涂香烧香灯明幡盖清妙音乐而为供养。如不辨者随力作之。所以尔者。谓此人坐佛位故。复以种种赞咏歌叹。令其殷重生欢喜心。说此颂曰。
诸佛睹史下生时 释梵龙神随侍卫
种种胜妙吉祥事 愿汝今时尽能得
迦毗罗卫诞释宫 龙王霔沐甘露水
诸天供养吉祥事 愿汝灌顶亦如是
金刚座上为群生 后夜降魔成正觉
现诸希有吉祥事 愿汝此座悉能成
波罗奈苑河庄严 为五仙人开妙法
成就无量吉祥事 愿汝今时尽获得
诸佛大悲方便海 普利法界众生海
尽未来际无疲倦 四无碍智汝当得
若更有余赞颂随意作之。劝发胜心令生利喜次应与其灌顶。先想弟子顶有&SD-CFD3;字。放大光焰炽然赫奕。又想弟子心中有月轮。月轮内有八叶莲华。于华台上亦有&SD-CFC5;字。若得金刚部。于&SD-CFC5;字内想有五股金刚。余部可知。若得大日即想窣堵波。应想己身如毗卢遮那像。执弟子所得部瓶。各想其部物体在瓶水内。如金刚莲等。各令结其所得部契。置于顶上诵本部密语七遍。而用灌顶。真言曰(金刚部灌顶)。
(十五)唵(引)(一)[革*(卄/(ㄇ@人)/戊)]日啰萨怛嚩(二合引)避诜(去)者吽 唵(引)[革*(卄/(ㄇ@人)/戊)]日啰喇怛曩(二合引)避诜者怛[口*洛](二合)唵(引)[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钵纳磨(二合引)避诜者纥哩(二合引)唵(引)[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羯磨(引)避诜者恶
于彼额上想有攞字。色如真金。于两目上各有罗(上)字。其色如火上有光焰。其两足间想种种色。为法轮相八辐庄严。
次诵金刚萨埵心真言。加持涂香涂彼胸前。所以作法加持者。为令弟子如金刚萨埵故。
次结大日印念本真言。置契于彼心上。次额次喉次顶上。即应谛想一切如来秘密胜上头冠加彼头上。即结如上四种鬘印。各随其部法以系其额。若作阿阇梨灌顶法者。应次第如上法遍用五瓶。以四种鬘鳞次系其额上已。
次师。以观羽执五股跋折罗授其双手。应以种种方便言词开诱安慰。为说颂曰。
诸佛金刚灌顶仪 汝已如法灌顶竟
为成如来体性故 汝应受此金刚杵
诵此偈已真言曰。
(十六)唵(引一)[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引)地钵底(二)微怛嚩(二合引)避诜(去)者弥(三)底瑟侘(二合)[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三摩耶萨怛鑁
复收取金刚杵。若是宝部者。又跋折罗上想有宝珠。余部效此。诵前真言时。应改初句金刚字为宝珠。余部准此。
次于弟子本名上加金刚字。依名呼之。应诵此真言。
(十七)唵(一)[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引)避诜(去)者(引)弥(二)[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曩么(引入)避晒讫帝(三)系[革*(卄/(ㄇ@人)/戊)]日啰 曩(引)么(引)(四)
又以香华种种供具供养所灌顶者。师应执小金刚杵子。如治眼法拭其两目而告之言。
善男子世间医王。能除眼翳。今日诸佛如来。为汝开无明翳亦复如是。为令汝得金刚智慧眼见法实相故。
次复执镜令其观照。为显诸法性相空寂。说伽陀曰。
一切诸法性 垢净不可得
非实亦非虚 皆从因缘现
应当知诸法 自性无所依
汝今真佛子 广利诸众生
师于弟子当生恭敬。以此人能绍诸佛种性故。师应授以商佉而告之言。自今已后诸佛法轮。汝应转之。当吹无上法螺。令大法声遍一切处。不应于此法中而生疑怖。于诸密语究竟清净修行理趣。汝应广为众生方便开示。善男子谛听。若能如是修者。一切如来皆悉知汝能报佛恩。是故于一切时处。一切持金刚者之所卫护令汝安乐。次应引起至大坛前。为说三昧耶令其坚固告言。善男子汝应坚守正法。设遭逼迫苦恼乃至断命。不应舍离修菩提心。于求法人及于财物不应悭吝。于诸众生少不利益事。亦不应作。此是最上句义圣所行处。我今为汝具足说竟。汝应随顺如说修行。弟子应自庆幸合掌顶礼。又执五股金刚杵而授与之。告言此是诸佛体性。金刚萨埵手所执者。汝应坚护禁戒常受持之。弟子受已。授此决定要誓密语。令其诵之密语曰。
(十八)唵(一引)萨嚩怛他(引)蘖多悉地[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三摩耶底瑟佗(二合)(二)翳娑怛嚩(二合引)(三)驮啰耶弥(四)[革*(卄/(ㄇ@人)/戊)]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五)呬呬呬呬吽
如是作法己。所有一切曼拏啰秘密三昧耶智师应教授。若弟子于三昧耶有退失者。师应遮制勿令毁坏。弟子于师应恭敬尊重。莫见师短。于同学所莫生嫌恨。应告之言。汝于一切众生常生慈愍。哀矜示诲莫生厌离。为说偈言。
三界极重罪 不过于厌离
汝于贪欲处 莫生厌离心
次欲令弟子坚持欢喜故。复说偈曰。
此等三昧耶 诸佛为汝说
守持善爱护 当如保身命
弟子受师教己。顶礼师足白言。如师教诲我誓修行。回向发愿。弟子某甲等。向者己来。于大悲胎藏大曼荼罗前。听闻正法生净信心。稽请圣贤海会圣众。归依三宝忏除罪垢受佛净戒。投华有缘。蒙圣摄受。已得灌顶金刚职号。随贤圣位功德无边。尘沙叵算。总将回施法界众生。愿皆离苦得安稳乐。舍邪归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永不退转。于当来世一时成佛。
金刚界大乘现证甚深秘密瑜伽大曼荼罗大悲无碍大灌顶戒仪
消除无明妄三业 现得萨埵心月轮
决定不退三密行 自他圆满成悉地
宽政十二年庚申晚秋。为充足丰山印刻之未满。据相承之本。且仇挍四五之别本而点之。
河南药树山沙门真常志
享和改元辛酉年五月。更以京师智积院之本挍整。彼奥批云 右阿阇梨灌顶仪轨一卷。梵文句义旧本所无。今守师授私加书之。但厥句义全依四卷略出经注。缮写之次披阅过数。文苑芜秽义路不通。推之秘其事相往往烂脱。因以菅窥猥点一班。负识遮梨希下雌黄云。元禄庚午三年中秋念有三日 内州教兴徒慧光志(行年二十五)如是梵文句义。后之增加。然传写久间阙句义。或唯有梵脱汉译。待复挍善本 丰山 总持院沙门快道识。·&SD-DA42;&SD-A5E5;&SD-A6A9;&SD-A656;&SD-A9BD;&SD-A441;&SD-A656;&SD-A47C;&SD-A656;&SD-A9BF;&SD-A444;&SD-A5FD;&SD-A656;&SD-A9BD;&SD-A656;&SD-A4BE;&SD-A6B2;
·&SD-DA42;&SD-A5E5;&SD-A6A9;&SD-A656;&SD-A9BD;&SD-A441;&SD-A656;&SD-A47C;&SD-A656;&SD-A9BF;&SD-A444;&SD-A642;&SD-A656;&SD-A9BD;&SD-A656;&SD-A9C3;&SD-A6B2; ·&SD-DA42;&SD-A656;&SD-A9BD;&SD-A458;&SD-D9FC;&SD-A463;
·&SD-DA42;&SD-A656;&SD-A9BD;&SD-A5B9;&SD-E1B6;&SD-DA42;
·&SD-DA42;&SD-A656;&SD-A9BD;&SD-E0C1;&SD-A5BB;&SD-CFD4;
·&SD-DA42;&SD-A656;&SD-A9BD;&SD-A652;&SD-A446;&SD-A572;
·&SD-DA42;&SD-A656;&SD-A9C5;&SD-A56F;&SD-A440;&SD-A4E6;
·&SD-DA42;&SD-A5E5;&SD-A6A9;&SD-E04A;&SD-A64A;&SD-DA74;
·&SD-A67A;&SD-A5E5;&SD-A5F1;&SD-E041;
·&SD-A67A;&SD-A5E5;&SD-A5F1;&SD-DA74;
·&SD-DA42;&SD-A656;&SD-A9C5;&SD-A65C;&SD-A662;&SD-CFD4;
·&SD-DA42;&SD-DA44;&SD-A559;&SD-A47C;&SD-A656;&SD-A9BD;&SD-E05F;
·&SD-DA42;&SD-A559;&SD-CD4B;&SD-A656;&SD-A9BD;&SD-CBEB;&SD-A5C9;&SD-A5EB;&SD-A5D9;&SD-A656;&SD-A662;&SD-E0AB;&SD-A55B;&SD-A5E7;&SD-A5D9;&SD-A656;&SD-CC68;&SD-A56F;&SD-A5FB;&SD-A5EB;&SD-CFC5;&SD-A57D;&SD-CD4B;&SD-A67A;&SD-B7A3;&SD-A67C;&SD-AF73;&SD-A662;&SD-A5EB;&SD-AABC;&SD-A5F7;&SD-A47C;&SD-DA74;&SD-A6A8;&SD-A6A8;&SD-A6A8;&SD-A6A8;&SD-E05F;
·&SD-DA42;&SD-A656;&SD-A9BD;&SD-A67A;&SD-AF59;&SD-B064;&SD-A5FB;&SD-A55D;&SD-A7F5;&SD-A47C;&SD-A6B8;&SD-CCB6;&SD-A4DA;&SD-A5A9;&SD-E265;&SD-A646;&SD-CCB6;&SD-A4DA;&SD-A5F1;&SD-A559;&SD-A67A;&SD-B7A3;&SD-E0BC;&SD-A6B8;&SD-A656;&SD-A9BD;&SD-A47C;&SD-A6B8;&SD-E0BC;&SD-A5AD;&SD-A557;&SD-A5FE;&SD-A6AE;&SD-A656;&SD-A9BD;&SD-A5B5;&SD-A47C;
·&SD-DA42;&SD-A656;&SD-A9BD;&SD-A67A;&SD-AF5A;&SD-A5DB;&SD-E064;&SD-A47C;&SD-DA74; &SD-DA42;&SD-A656;&SD-A9BD;&SD-A5FD;&SD-B449;&SD-A5DB;&SD-E064;&SD-A47C;&SD-E05B; &SD-DA42;&SD-A656;&SD-A9BD;&SD-A5B5;&SD-B1DA;&SD-A5DB;&SD-E064;&SD-A47C;&SD-DA75; &SD-DA42;&SD-A656;&SD-A9BD;&SD-A440;&SD-E2AA;&SD-A5DB;&SD-E064;&SD-A47C;&SD-CFD4;
·&SD-DA42;&SD-A656;&SD-A9BD;&SD-A57D;&SD-A5B5;&SD-A559;&SD-A65C;&SD-AF5A;&SD-A5DB;&SD-E064;&SD-A47C;&SD-A5E7;&SD-A559;&SD-CD4B;&SD-A656;&SD-A9BD;&SD-A67A;&SD-A5E5;&SD-A5F7;&SD-E041;
·&SD-DA42;&SD-A656;&SD-A9BD;&SD-A67A;&SD-AF5A;&SD-A5DB;&SD-A670;&SD-A47C;&SD-A5E7;&SD-A656;&SD-A9BD;&SD-A5A9;&SD-A5E6;&SD-A5DB;&SD-A674;&SD-A440;&SD-A557;&SD-A6AE;&SD-A656;&SD-A9BD;&SD-A5A9;&SD-A5E6;
·&SD-DA42;&SD-A67A;&SD-B7A3;&SD-A557;&SD-A564;&SD-A458;&SD-A557;&SD-A67C;&SD-AF73;&SD-A656;&SD-A9BD;&SD-A67A;&SD-A5E5;&SD-A5F1;&SD-A559;&SD-CD4B; &SD-CFCF;&SD-A66E;&SD-E2D0;&SD-A57B;&SD-A5FD;&SD-A5F1;&SD-A5E7;&SD-A656;&SD-A9BD;&SD-A67A;&SD-AF59;&SD-A6AA;&SD-A6AA;&SD-A6AA;&SD-A6AA;&SD-DA74;
-1853 45.P0015 大乘玄论 (5卷)〖隋 吉藏撰〗
大正藏 No. 1853 大乘玄论隋 吉藏撰5卷大乘玄论卷第一胡吉藏撰二谛义有十重。第一标大意 第二释名 第三立名 第四有无 第五二谛体 第六中道 第七相即 第八摄法 第九辨教 第十同异二谛者。盖是言教之通诠。相待之假称..
-1852 45.P0001 三论玄义 (1卷)〖隋 吉藏撰〗
大正藏 No. 1852 三论玄义隋 吉藏撰1卷三论玄义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初门有二。一破邪。二显正。夫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教意。以通理为宗。但..
-1851 44.P0465 大乘义章 (26卷)〖隋 慧远撰〗
大正藏 No. 1851 大乘义章隋 慧远撰20卷大乘义章卷第一(草书惑人伤失之甚传者必真慎勿草书)远法师撰义有五聚(一者教聚 二者义聚 三者染聚 四者净聚 五者杂聚)。教聚之中别有三门(一众经教迹义 二三藏义 三十二部经义..
-1850 44.P0422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6卷)〖明 智旭述〗
大正藏 No. 1850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明 智旭述6卷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佛祖之道。以心传心。菩萨造论通经。亦唯此一大事。故云。十方谛求。更无余乘。纵令曲为群机。循循善诱。从实施权。说种种道..
-1849 44.P0409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1卷)〖新罗 太贤作〗
大正藏 No. 1849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新罗 太贤作1卷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太贤作今释此论。粗开二门。一述论大意。二探论中义。初大意者。夫以真源寂寥。匪识所测。法性虚凝。罔言修诠。但以大悲无息。教网亘苦海。..
-1848 44.P0297 起信论疏笔削记 (20卷)〖宋 子璇录〗
大正藏 No. 1848 起信论疏笔削记宋 子璇录20卷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一此文之作本乎石壁。石壁慈甚蔓于章句。凡伸一义。皆先问发。次举疏答。后方委释。虽不忘本母之体。而有太过。大不及焉。讲者用之。未至稳畅。今就..
-1847 44.P0287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 (1卷)〖唐 法藏撰〗
大正藏 No. 1847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唐 法藏撰1卷大乘起信论别记崇福寺沙门法藏撰释题目。颂中敬意。佛宝中义。法宝中藏义。用大唯善义。觉不觉义。释随染二相义。释本觉义本有修生义。生灭因缘中七科义。生灭中一科..
-1846 44.P0240 大乘起信论义记 (5卷)〖唐 法藏撰〗
大正藏 No. 1846 大乘起信论义记唐 法藏撰3卷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京兆府魏国西寺沙门释法藏撰夫真心寥廓。绝言象于筌蹄。冲漠希夷。亡境智于能所。非生非灭。四相之所不迁。无去无来。三际莫之能易。但以无住为性。随..
-1845 44.P0226 大乘起信论别记 (2卷)〖新罗 元晓撰〗
大正藏 No. 1845 大乘起信论别记新罗 元晓撰1卷大乘起信论别记(本)海东沙门元晓撰将释此论略有二门。一者述论大意。二即依文消息。言大意者。然夫佛道之为道也。箫焉空寂。堪尔冲玄。玄之又玄。之出万像之表。寂之又..
-1844 44.P0202 起信论疏 (2卷)〖新罗 元晓撰〗
大正藏 No. 1844 起信论疏新罗 元晓撰2卷起信论海东疏刊行序释于大乘起信论之疏。振古凡有三品。曰法藏曰慧远。曰元晓。世谓之本论三师。就中先二疏行于世年已尚矣。是机缘方熟也。今斯疏唯闻有其本。更不阅之者。岁..
-1843 44.P0175 大乘起信论义疏 (4卷)〖隋 慧远撰〗
大正藏 No. 1843 大乘起信论义疏隋 慧远撰2卷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净影寺沙门慧远撰大乘起信论者盖乃宣显至极深理之妙论也。摧邪之利刀排浅之深渊立正之胜幢。是以诸佛法身菩萨皆以此法为体。凡夫二乘此理为性。改凡..
-1842 44.P0158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 (1卷)〖唐 慧沼集〗
大正藏 No. 1842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唐 慧沼集1卷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淄洲大云寺沙门慧沼集依此论标五释之中。第一解者。明但是教。即五明之总名。因即生了。是一明之别称。复含言生之与智义。今此正理。即二因之少分..
-1841 44.P0143 因明义断 (1卷)〖唐 慧沼撰〗
大正藏 No. 1841 因明义断唐 慧沼撰1卷因明义断淄洲大云寺苾刍慧沼撰详夫。因明论者铨衡八藏。绳墨四韦。九十六道之规模。二十八师之轨辙。宗归立破。道洽自他。寔大夜之玉珠。是长昏之龙烛。故畅其鸿赜者。乃树正之..
-1840 44.P0091 因明入正理论疏 (3卷)〖唐 窥基撰〗
大正藏 No. 1840 因明入正理论疏唐 窥基撰3卷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详夫。空桑启圣。资六位以明玄。苦赖兴仙。畅二篇而显理。岂若智圆十力。陶万像以凝规。悲极三轮。廓五乘而垂范。是以。应物机于双树..
-1839 44.P0077 理门论述记 (1卷)〖唐 神泰撰〗
大正藏 No. 1839 理门论述记唐 神泰撰1卷理门论述记泰法师撰初言因明者。五明论中论。即是诸因明论之通名也。正理门论者。此论之别目也。初言因者。有其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今此所辨正说了因。兼辨生因。就了..
-1838 44.P0061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 (1卷)〖唐 法藏撰〗
大正藏 No. 1838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唐 法藏撰1卷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详夫性海虚凝。迥架名言之表。寂门圆应。潜该相用之源故由常湛妙因。作涛浪之渊府。缘生幻果。依涅槃之起灭。出入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