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 18.P0181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1卷)〖失译〗
大正藏 No. 0860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1卷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净行护持品(亦云增益守护清净行品第二)
至诚恭敬一心住 五轮投地而作礼
归命十方正等觉 三世一切具三身
归命一切大乘法 归命不退菩提众
归命诸明真实言 归命一切诸密契
以身口意清净业 殷勤无量恭敬礼
归命方便真言曰。
右膝著地合爪掌 思惟说悔先罪业
我由无明所积集 身口意业造众罪
贪欲恚痴覆心故 于佛正法贤圣僧
父母二师善知识 及以无量众生所
无始生死流转中 具造极重无尽罪
亲对十方现在佛 悉皆忏悔不复作
出罪方便真言曰。
南无十方三世佛 三种常身正法藏
胜愿菩提大心众 我今皆悉正归依
归依方便真言曰。
我净此身离诸垢 及与三世身口意
过于大海刹尘数 奉献一切诸如来
施身方便真言曰。
净菩提心胜愿宝 我今起发济群生
生苦等集所缠绕 及与无知所害身
救摄归依令解脱 常当利益诸含识
十方无量世界中 诸正遍知大海众
种种善巧方便力 及诸佛子为群生
诸有所修福业等 我今一切皆随喜
随喜方便真言曰。
我今劝请诸如来 菩提大心救世者
唯愿普于十方界 恒以大云降法雨
劝请方便真言曰。
愿令凡夫所住处 速舍众苦所集身
当得至于无垢地 安住清净法界体
所修种种众善业 利益一切诸有情
我今尽皆正回向 除生死苦至菩提
回向方便真言曰。
入佛三昧耶契。
为净三业垢 结三昧耶契
先合定慧手 并建二空轮
遍触诸支分 诵持真实语
入佛三昧耶明曰。
频庾二合
法界生契。
般若三昧手 俱作金刚拳
二空在掌中 风幢皆正直
以契置额上 绕身向下散
观身等法界 无垢如虚空
法界生真言曰。
金刚萨埵契 结金刚智印
止观手相背 地水火风轮
左右互相持 二空各旋转
合于慧掌中 是名为法轮
最胜吉祥契
金刚萨埵真言曰。
诵此真言已 当住于等引
谛观我此身 即是执金刚
甲胄金刚契 先作三补吒
止观二风轮 纠持火轮上
附中指上节 二空自相并
而在于掌中 火轮想囕字
囕字如明珠 置之于顶上
甲胄真言曰。
次念无堪忍 能制诸大障
囕字赫光焰 环绕周严身
无堪忍真言曰。
供养仪式品第三
先结三昧耶 次不动刀契
乃奉阏伽水 复献金刚座
次奉香华等 去垢无动尊
现前观览字 去而一肘间
炽焰朝日晖 念诵真实义
能除一切障 先自净心地
复净道场地 悉皆除过患
其相如虚空 下观诃风轮
黑光焰流布 次水轮嚩字
其色如乳海 次地观阿字
四向黄金色 上四字观门
皆先诵归命
自此金刚轮 普现众法相
谛观牟尼主 坐百宝莲华
环涌众妙华 亿亿莲华卫
各于莲华上 无量威德尊
在天广殿中 殿宝柱行列
幢幡华鬘等 贤瓶与遏伽
普雨香华云 周流珍宝聚
光网垂轻盖 互映诸妙像
殿耸高广树 明彻遍法界
偃盖布琼[乾-乞+余] 华叶普芬馥
果实千般秀 缤纷罗法筵
巧色摩尼灯 旁曳天衣降
芳药含滋味 香膳备珍味
天乐奏妙音 谐韵悦意响
云台无齐限 妙呈众供具
自力佛加备 及遍法界心
但诵此真言 充广大供养
虚空藏明妃真言曰。
他去
频庾二合
一切法不生 自性本寂故
想念此真言 阿字置其中
转成大日尊 普现尘沙众
光焰遍法界 随性令开悟
大莲华王上 谛想牟尼尊
于尊白豪间 复现于明主
谛观明主已 方作加持法
大日如来心真言曰。
慧手金拳置于眉闲上。
如来毫相真言曰。
次诸尊真言 普通种子心曰。
契经所说迦字门 一切诸法无造作
真陀摩尼宝王印 定慧五轮互相交
金刚合掌之标式 普遍一切菩萨法
一切诸菩萨真言曰。
不动尊去垢 辟除使光显
为息一切障 住火生三昧
不动使者真言曰(用慧刀印诸供物名为去垢)。
方隅结界皆用慧刀。
次作召请法 坚固金刚缚
直舒二风轮 俯屈其上节
是名金刚钩 能召一切众
圣依愿而来 不违本誓愿
召请圣众真言曰。
次奉三昧耶 具以真言契
契相如前说 诸三昧耶教
三昧耶真言曰。
次献遏伽水 奉诸善逝者
用浴无垢身
阏伽真言曰。
次奉莲华座 遍置一切处
二空与地轮 聚合以为台
余轮各相远 是即莲华印
如来座真言曰。
复次当辟除 以大慧刀印
圣不动真言 当观同于彼
最胜金刚焰 烧诸障无余
次即当转作 金刚萨埵身
真言印相应 遍布诸支分
金刚种子心曰。
念此真实义 诸法离言说
以具印等故 即同执金刚
当知彼印相 水轮内五股
金刚萨埵真言曰。
次当周遍身 被服金刚铠
身语之密印 前已依法说
次佉字具点 以置于顶上
思惟此真言 诸法如虚空
彼真言曰。
次应一心住 摧伏诸魔印
智者应普转 真言共相应
诸有恶心者 当见遍此地
金刚炽焰光 当以智慧手
而作金刚拳 正直舒风轮
加于白毫际 如毗俱知形
是则彼标帜 此印名大印
念之除众魔
毗俱胝真言曰。
次用难堪忍 密印及真言
而用结周界 威猛无能睹
先以三补吒 风轮在于掌
二空及地轮 内屈犹如钩
火轮合为峰 开散其水轮
旋转指十方 是名结大界
无能堪忍真言曰。
或以不动尊 成办一切事
护身处令净 结诸方界等
不动尊种子心曰。
结彼慧刀印 普皆遍洒之
是诸香华等 所办供养具
复一切遍置 清净法界心
所谓览字门 如前所开示
涂香真言曰。
散华真言曰。
焚香真言曰。
燃灯真言曰。
献食真言曰。
诸余供养具 所应奉献者
依随此法则 净以不动尊
当合定慧掌 五轮互相叉
是则持众物 普通供养印
复作心仪式 所献皆充满
此方及余方 大供庄严云
各雨诸供物 供养十方界
诸佛及菩萨 以空藏通印
如法所修事 积集诸功德
回向成悉地 为利诸众生
若诸真言人 此生求悉地
先依法持诵 所为既终竟
又以持金刚 殊胜之讽咏
供养佛菩萨 当得速成就
金刚歌咏偈曰。
金刚萨埵摄受故 得为无上金刚宝
金刚言词歌咏故 愿成金刚胜事业
转明妃偈曰。
以我功德所庄严 及净法界中出生
如来神力加持故 成就众生诸义利
三诵虚空藏转明 密印相如前说也
持诵法则品第四
如是具法供养已 起利无尽众生心
稽首诸佛圣天等 住相应座入三昧
四种静虑之轨仪 能令内心生喜乐
以真实义加持故 当得真言成等引
智者如先所开示 现前而观本所尊
于其心月圆明中 悉皆照见真言字
行者应生决定意 先当一缘观本尊
持彼真言秘密印 自作瑜伽本尊像
由住本地相应身 虽少福者亦成就
行者若持诵 大毗卢遮那
正觉真言印 当依如是法
大日如来种子心曰。
(所谓一切法本不生故已如前说)
是中身密印 正觉白毫相
慧手金刚拳 而在于眉间
如来毫相真言曰。
如前转阿字 而成大日尊
法力所持故 与自身无异
住本尊瑜伽 加以五支字
下体及脐上 心顶与眉间
于三摩呬多 运想而安立
以依是法住 即同牟尼尊
阿字加下体 金轮瑜伽座
鑁字加脐上 素光大悲水
览字加心位 赤角智火光
唅字白毫际 黑风自在力
佉字在顶上 五色名大空
五字严身 威德成就 炽大慧光
除众罪业 见是人赫 天魔军退
&SD-A44C;等&SD-A456;大悲空顶。无边性空不障碍故。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无分别。如是一切智智妙观平等。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故。云无等等也。
&SD-A6A8;因&SD-A6B2;大悲风额。除障智风能开发故。如风能净除尘雾烟云。如是大智风。净除无明垢秽烦恼昏沉等也。
&SD-A5FD;尘&SD-A648;大悲火心。三昧慧炬所温育故。如火能烧一切薪。如是一切智火烧无智薪灭妄业垢令无遗余。于无明暗中为大明照也。
&SD-A656;言&SD-A660;大悲水脐。功德乳海所滋润故。如水能从高赴下。多有饶益滋润草木华果本性清净。如是如来智水。从真言法界流趣世闲。润诸持生助道之法成大果实。常以洗濯菩提之心不令染污也。
&SD-CFC5;座&SD-CFD3;大悲地界。金刚座下金刚宝地所执持故如地能生万物。荷负一切世闲不可倾动。如是一切智地。从如来金刚性生。即此生者毕竟无生。能生菩提万善。执持一切贤圣心地。不可沮坏也。
又于首中置 百光遍照王
眼安无垢字 犹灯明显照
智者观自体 等同如来身
心月圆明处 声鬘与相应
字字无闲断 犹如韵铃铎
正等觉真言 随取而受持
当知此方便 速得成悉地
或说异仪轨 普通三密门
若解旋转者 所作皆成就
普通种子心真言曰。
以是理光明 观此声实义
摩尼宝王印 定慧互相交
一切菩萨真言曰(真言如上)。
佉字含众色 增加大空点
置之于顶上 当得等虚空
复于其首内 想念本初字
纯白点严饰 最胜百明心
眼界犹明灯 大空无垢字
住于本尊位 正觉当现前
又观彼心处 圆满净月轮
炳现阿字门 遍作金刚色
其声真实义 诸法本不生
迦字以为首 或所持真实
环列有圆明 单字与句因
随意而出入 方乃作持诵
懈极然后已 或以真言字
运布心月中 随其深密意
思念声真实 或奉香华等
次第修供养
真实事业品第五
当如前事业 而自加持作
金刚萨埵身 思惟佛菩萨
无量诸功德 于无尽众生
兴大慈悲心 以金刚讽诵
及余妙言辞 称叹诸如来
实功德 所造善回向
作如是愿言 如大觉世尊
以所证功德 回向大菩提
我今亦如是 以所有福聚
与法界众生 共度生死海
成正遍知道 自利利他法
住如来大住 非独为己身
乃至返生死 济度诸众生
得一切种智 到第一安乐
当奉献阏伽 作归命合掌
置顶上思惟 诸佛菩萨众
真实大功德 至诚作礼言
作礼偈言。
诸有永离一切过 无量功德庄严身
一向饶益众生者 我今悉皆归命礼
次启白众圣说是偈言。
现前诸如来 救世诸菩萨
不断大乘教 到殊胜位者
唯愿圣天众 决定证知我
各当随所安 后复垂哀赴
次当以三昧耶真言密印。于顶上解之而生是心。诸有结护加持皆令解脱。以此方便故。先所奉请诸尊各还所住。不为无碍大誓之所留止也。复用法界本性加持自体。思惟净菩提心。而住金刚萨埵身。是中明印前说。若念诵竟以此三印持身。所有真言行门终毕。法则皆悉圆满。又应如前方便观法界字以为顶相。被服金刚甲胄。由斯秘密庄严故。即得如金刚自性无能沮坏之者。诸有闻其音声或见或触。皆必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功德皆悉成就。与大日如来等无有异也。次复起增上心修行殊胜事业。于清净处严以香华。先令自身作观世音菩萨。或住如来自性。依前方便以真言密印加持。然后以法施心读诵大乘方广经典。或以心诵而请诸天神等令听受之。如所说偈言。
金刚顶经说 观世莲华眼
即同一切佛 无尽庄严身
或以世导师 诸法自在者
随取一名号 作本性加持
观自在种子心曰。
字门真实义 诸法无染著
音声所流出 当作如是观
此中身密相 所谓莲华印
如前奉敷座 我已分别说
次说观自在真言曰。
前以法界心字置之在顶。又用此真言密印相加。随力所堪读诵经法。或造制底曼荼罗等。所为已毕。次从座起。以和敬相应接诸人事。又为身轮得支持故。次行乞食或檀越请。或僧中所得。当离鱼肉薰菜。及供养本尊诸佛之余。乃至种种残宿不净。诸酒木果等浆可以醉人者。皆不应饮啖。次奉抟食用献本尊。又作随意食法。若由有余更出一分。为济饥乏乞求故当生是心。我为任持身器安稳行道受是段食。如膏车辖令不败伤有所至到。不应以滋味故。增减其心及生悦泽严身之想。然后观法界心字遍净诸食。以事业金刚加持自身。是中种子如鑁字真言所说。复诵施十力明八遍。方乃食之说此明曰。
如是住先成就本尊瑜伽。饭食讫已。所余触食以成办诸事真言心。供养所应食者。当用不空威怒增加圣不动真言。当诵一遍。受者欢喜常随行人。与护念之。彼真言曰。
彼食竟休息少时。复当礼拜诸佛忏悔众罪。为净心故如是修常业。乃至依前诵读经典。恒依是住。于后日分亦复如是。初夜后夜思惟大乘无得间绝。至中夜分以事业金刚。如前被金刚甲。敬礼一切诸佛大菩萨等。次当运心如法供养而作是念。我为一切众生志求大事因缘故。应当覆护是身少时安寝。非为贪著睡眠之乐。先当正身威仪重累二足右胁而卧。若支体疲懈者。随意转侧无咎。为令速寤常当系意在明。又复不应偃卧床上。次于余日亦如是行之。持真言者以不亏法则无间勤修故。得真言门修菩萨行之名号也。若于数时相现等持诵法中作前方便。乃至具修胜业。犹不成就者。应自警悟倍加精进。勿得生下劣相。而言是法非我所堪。如是展其志力。自利利他常不空过。以行者勤诚不休息故。众圣玄照其心。则蒙威神建立。得离诸障。是中有二事不应舍离。谓不舍诸佛菩萨。及饶益无尽众生心。恒于一切智愿心不倾动。此因缘必定得成随类悉地也。
常依内法而澡浴 不应执著外净法
于触食等怀疑悔 如是皆所不应为
若为任持是身故 随时盥沐除诸垢
于河流等如法教 与真言印共相应
以法界心净诸水 随用不动降三世
真言密印护方等 住于本尊自性观
复当三转持净土 恒以一心正思惟
念圣不动真言等 智者默然应澡浴
净法界心。不动尊种子。刀印皆如前说降三世种子心曰。
此中诃字门 声理如前说
少分差别者 所谓净除相
降伏三界尊 身密之仪式
当用成事业 五智金刚印
次说降三世真言曰。
如是澡浴洒净已 具三昧耶护支分
思惟无量圣天众 三奉掬水而献之
为净身心利他故 敬礼如来胜生子
远离三毒分别等 寂调诸根诣精室
或依水室异方便 心住如前所制仪
自身三等为限量 为求上中下法故
行者如是作持诵 所有罪流当永息
必定成就推诸障 一切智句集其身
彼依世间成就品 或复余经之所说
供养支分众方便 如其次第所修行
未离有为诸相故 是谓世间之悉地
次说无相最殊胜 具信解者所观察
若真言乘深慧人 此生志求无上果
随所信解修观照 如前心供养之仪
及依悉地流出品 出世间品瑜伽法
彼于真实缘生句 内心支分离攀缘
依此方便而修证 当得出世间成就
如所说优陀那偈言
甚深无相法 劣慧所不堪
为应彼等故 兼存有相说
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供养次第法
-1649 32.P0472 三弥底部论 (3卷)〖失译〗
大正藏 No. 1649 三弥底部论失译3卷三弥底部论卷上失译人名今附秦录归命一切智。我从此语。如是是人临欲死时。成无记心。其以何业往生。答曰。有业记心惑业往恶道。无惑记心白业往善道。体性记心以是故随行。以无记..
-1648 32.P0399 解脱道论 (12卷)〖梁 僧伽婆罗译〗
大正藏 No. 1648 解脱道论优波底沙造梁 僧伽婆罗译12卷解脱道论卷第一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因缘品第一礼世尊应供正遍知。戒定智慧无上解脱随觉此法有称瞿昙若人脱众难已得离诸著。成就于胜..
-1647 32.P0375 四谛论 (4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7 四谛论婆薮跋摩造陈 真谛译4卷四谛论卷第一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
-1646 32.P0239 成实论 (16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 No. 1646 成实论诃梨跋摩造姚秦 鸠摩罗什译16卷成实论卷第一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发聚中佛宝论初具足品第一前礼所应礼自然正智者一切智应供大师利世间亦礼真净法及圣弟子众今欲解佛语饶益于世间论应..
-1645 32.P0226 彰所知论 (2卷)〖元 沙罗巴译〗
大正藏 No. 1645 彰所知论发合思巴造元 沙罗巴译2卷彰所知论序元正奉大夫同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夫出三界者惟佛。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悯化群生。此亘古不磨之善也。大元帝师。洞彻三乘。性行如春。仁而穆穆不可..
-1644 32.P0173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10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4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陈 真谛译10卷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
-1643 32.P0172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1卷)〖宋 日称译〗
大正藏 No. 1643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菩萨集宋 日称译1卷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尔时尼乾子等。心怀异见发起疑惑。寻求往诣解大乘者所。到已作..
-1642 32.P0169 金刚针论 (1卷)〖宋 法天译〗
大正藏 No. 1642 金刚针论法称菩萨造宋 法天译1卷金刚针论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婆罗门言。众典之内。四围陀正。又于此中念为其正。又此念中能所诠正。又于此中能诠为正..
-1641 32.P0158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1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1 随相论德慧法师造陈 真谛译1卷随相论一卷德慧法师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论中解十六谛十六谛总问。为物有十六。为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颇(判何反)沙(翻为广解)师解。为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实有其..
-1640 32.P0156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2卷)〖后魏 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 No. 1640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提波菩萨造后魏 菩提流支译1卷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何者外道所谓涅槃。答曰。外道所说涅槃有二十种。是诸外..
-1639 32.P0155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1卷)〖后魏 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 No. 1639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提波菩萨造后魏 菩提流支译1卷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外道所立四宗法非佛法者何者是。答曰。谓一异俱不俱。问..
-1638 32.P0150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2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638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善寂菩萨造宋 施护译2卷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上善寂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归命诸法藏。顶礼一切智。广大甚深理。我今造论名曰宝..
-1637 32.P0145 集大乘相论 (2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637 集大乘相论觉吉祥智菩萨造宋 施护译2卷集大乘相论卷上觉吉祥智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我今略释诸大乘相。从菩提心出生大悲相应。所谓..
-1636 32.P0075 大乘集菩萨学论 (25卷)〖宋 法护等译〗
大正藏 No. 1636 大乘集菩萨学论法称菩萨造宋 法护等译25卷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我闻地狱大险怖无穷猛苦镇烧..
-1635 32.P0049 大乘宝要义论 (10卷)〖宋 法护等译〗
大正藏 No. 1635 大乘宝要义论宋 法护等译10卷大乘宝要义论卷第一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归命十方无边际所住一切世界中过未现在诸如来菩萨声闻缘觉等智者当知。人身难得。于..
-1634 32.P0036 入大乘论 (2卷)〖北凉 道泰等译〗
大正藏 No. 1634 入大乘论坚意菩萨造北凉 道泰等译2卷入大乘论卷上(本无阙第一品名目)坚意菩萨造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今欲解入大乘义。问曰。何故说入大乘义。答曰。我为众生欲遮苦因故。汝今当知。或复有人近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