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 01.P0839 佛说求欲经 (1卷)〖西晋 法炬译〗
大正藏 No. 0049 求欲经
西晋 法炬译
1卷
佛说求欲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只尸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诸贤。世间有四种人现可知。云何为四。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此诸贤。或彼一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弊恶。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胜。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弊恶。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胜。
彼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一向著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白尊者舍利弗曰。云何尊者舍利弗。何因何缘。此前二种人俱有求欲俱有著意。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耶。复何因何缘。此后二种人。俱有无求欲俱有无著。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耶。此诸贤。或有一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亦无乐行。亦无进行亦无精进。彼住求欲。彼求欲意著命终。彼求欲意著命终已。亦不善终亦不生善处。何以故。彼求欲著意终故。犹若诸贤。有人若在贩肆。若在客作家。若持铜钵来垢秽不净。彼持来已亦不随时洗拭亦不随时拭。亦不随时摩。但著尘土中。如是此铜钵。但增上受垢秽。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当知彼亦不乐行。亦不进行亦不精进。彼但住求欲。彼内求著意命终。内求著意命终。已终亦不善亦不生善处。何以故。彼内求著求欲命终故。此诸贤。或有人内求欲。彼内求欲。知如真。当知彼乐行精进。彼求欲止。彼无求欲意。不著命终。彼无求欲意。不著命终已。终亦善所生处亦善。何以故。彼无求欲无著意故。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铜钵来垢秽不净。彼持来已随时洗。随时拭。随时摩。不著尘土中。此铜钵于后时清净白。如是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求欲。知如真。当知彼乐行进行精进。彼求欲断。无有求欲意。不著命终。彼无有求欲意。不著命终已。终亦善亦生善处。何以故。彼无求欲。无著意命终故。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不能护眼耳意法。住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已。意有淫欲。彼杂欲杂求著意命终。彼杂欲杂求著意命终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何以故。杂欲杂求。意著命终故。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清净铜钵来持来已。亦不随时洗。亦不随时拭。亦不随时摩。著尘土中。如是此铜钵于后时垢秽不净。如是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当知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已。有淫欲意杂欲意。杂欲杂求著意命终。彼杂欲杂求著意命终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何以故。彼杂欲杂求著意命终故。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当知彼能护眼耳意法。彼护眼耳意法已亦无欲意。无欲无求意无著命终。彼无欲无求无著意命终已。终亦善生亦善。何以故。无求无欲意无著命终故。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清净铜钵来持来已。随时洗。随时拭。随时摩。不著尘土中。如是此钵增上清净白。如是诸贤。彼人亦如是。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当知彼能护眼耳意法。彼护眼耳意法已。无有淫欲。彼无杂欲求无著意命终。彼无杂欲杂求无著意命终已。终亦善生亦善。何以故。彼无杂欲无杂求无意著命终故。是为诸贤所因所缘。命此初二种人求欲著意。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是为所因所缘。此后二种人。内无求欲意无著。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彼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一向著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白尊者舍利弗曰。云何尊者舍利弗。名求欲。求欲者。何以故。名为求欲。诸贤。以求欲无量诸恶法。故名为求欲。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少有所犯不令他知。而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彼人所犯。他知此意恚。此诸贤。若彼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少有求欲生。而有所犯。但私语他不在众中。是彼所犯。诸贤。可知是处。彼人所犯众中说。不在独处在众中说。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所犯。欲语等已人。不语不等已人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谓彼人所犯语不等人。有所犯语不等人。是彼所犯。是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若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我当坐世尊前。我当问世尊。为诸比丘说法。不令余比丘在世尊前。问世尊已为诸比丘说法。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坐世尊前。问世尊已。能为诸比丘说法。是彼意恚。此诸贤。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若比丘所入处令我在前行。不令余比丘比丘所入处在前行。诸贤。可知是处。比丘所入处。异比丘在前行。是比丘所入处。异比丘在前行。已有异比丘在比丘前行。是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求欲生。此诸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在前受水在前受抟食。不欲令余比丘诸比丘入内已前坐前受水前受抟食。诸贤。可知是处。有异比丘。诸比丘入已最在前坐。前受水前受抟食。彼异比丘。诸比丘入已在前坐。前受水前受抟食。是彼意恚。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求欲生。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令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教授等令欢喜。不令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教授等令欢喜。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至令欢喜。是彼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至令欢喜。彼意恚已。此诸贤。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若居士入园。令我共居士谈论论语。不令余比丘居士入园共居士谈论论语。诸贤。可知是处。有异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论语。是彼余比丘。居士入园已而共谈论论语。是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彼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令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悉令识我。不欲令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诸贤。可知是处。彼余比丘为王大臣所识。及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是彼余比丘为王大臣所识。及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令我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莫令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是彼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令我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莫令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诸贤。可知是处。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是彼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亦如是有智慧梵行者。当舍此无量诸恶不善求欲行。当莫行此。若与非沙门。俱为沙门行。若与非智慧沙门。俱为智慧沙门。不应求上座而求上座。无有定而言有定。与不净俱而言有净。诸贤。如是彼于智慧梵行者。有如此无量诸恶不善行。知有此行。知与非沙门俱为非沙门。与非智慧沙门俱知非智慧沙门。俱不应求上座。如是求上座。无有定知无定。与不净俱知不净。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铜钵来满中不净。复以一钵覆其上。若持至人聚中。彼多人见已欲食欲得。不知有不净。若彼聚人持至一处发其器。若有欲食者。便不欲食。岂复彼持者欲食之。如是诸贤。有人智慧梵行者。作如此无量诸恶不善。与非沙门俱为沙门行。与非智慧沙门俱为智慧沙门。不应求上座而求上座。无有定言有定。与不净俱而言有净。诸贤。彼人如是于智慧梵行者。如是无量诸恶不善法。知有与非沙门俱。是非沙门。与非智慧沙门俱。是非智慧沙门。不应求上座求上座。与不定俱是非定。与不净俱是非净。诸贤。如是彼人当莫亲近。当莫恭敬。当莫承事。比丘不亲近恭敬者若恭敬者。礼事者若礼事者。彼于长夜但有失无饶益。苦与恶趣相应。是故诸贤。如是人当莫亲近。当莫恭敬礼事。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有所犯。不欲令他知而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彼人所犯。若他知有犯。他人知已。此意无恚。此诸贤。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而有所犯向他说。不向众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谓彼人所犯。有向众中说。不独向他说。有所犯向众中说。此意不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有所犯语等已人。不语非等已人有所犯。诸贤。可知此处。谓彼人所犯。语非等已人。不语等已人。有所犯语非等已人。此意无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我坐世尊前已问世尊。世尊当为诸比丘说法。不欲令他比丘坐世尊前问世尊。世尊为诸比丘说法。诸贤。可知是处。有异比丘在世尊前。世尊为诸比丘说法。有余比丘在世尊前问世尊。世尊为诸比丘说法。此意不恚。此诸贤。若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比丘有所至在前行。行令余比丘在前在前行。彼余比丘有所至。莫令余比丘在前行。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诸比丘有所至在前行。是余比丘比丘。有所至在前行。彼意无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比丘入内已。我在前受水受抟食。莫令余比丘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受水受抟食。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受水受抟食。此意无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令我为居士说法教授劝进等。教授等令欢喜。莫令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为居士说法教授劝进。等教授等令欢喜。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钵器。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教授等令欢喜。此意无恚。诸贤。彼无恚意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居士入园已。我共谈论。莫令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此意不恚。此诸贤。彼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人无求欲生。令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莫令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有余比丘。为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此意无恚。此诸贤。彼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令我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莫令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此意无恚。此诸贤。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令我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不欲令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诸贤。可知是处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此意不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诸贤。如是彼人于智慧梵行者。乐无量诸善法行。若不知共沙门俱而言非沙门。共智慧沙门俱而言非智慧沙门。共上座俱而言不上座俱。与定俱而言无定。与净俱而言不净。如是诸贤。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如此无量诸善行悉当知。与沙门俱当知与沙门俱。与智慧沙门俱当知与智慧沙门俱。与定俱当知与定俱。与净俱当知与净俱。犹若诸贤。有人贩肆客作家。持铜钵来。满中饮食种种异味。以一钵覆持至人聚中。彼多人见已。不用食不欲得。知其非。彼作是言。故是前器故是前器。彼持至多人聚中已而发其器。彼不欲食者。便欲食之。岂前见者不欲食。如是诸贤。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如是无量诸善行而不能知。与沙门俱言非沙门。与智慧沙门俱言不智慧沙门。与上座俱而言非上座。与定俱而言非定。与净俱而言非净。如是诸贤。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有无量诸善行。然后知与沙门俱是沙门与智慧沙门俱是智慧沙门。与上座俱知是上座。与定俱知是定。与净俱知是净。如是诸贤。此人当恭敬承事礼事。比丘当亲近。当恭敬若恭敬者。当承事若承事者。常当应行常应行者。彼于长夜但有饶益安乐。是故诸贤。如此人者。当亲近恭敬承事。彼时尊者大目乾连亦在众中会座。于是大目乾连语尊者舍利弗曰。尊者舍利弗。我欲说喻当说不耶。当说汝贤者目乾连。尊者舍利弗。昔时在罗阅只耆阇崛山。尊者舍利弗。我晨起著衣服。与衣钵俱诣罗阅只乞食。游罗阅只乞食时。至他巧师家。我见无念满子。在他巧师家。见在斫治车轴。彼无念满子。在巧师家作是念生。此巧师取此轴。斫治是处者如是。此轴为妨者为得除。彼无念满子在巧师家作是念生。彼巧师者如彼所念。便以斧斫治车轴。彼时无念满子即作是言。此巧师为知我意而取此轴。如其处斫治。如是此轴为增益无妨。如是尊者舍利弗。谓彼人谀谄幻士。无信不有信懈怠无精进。意念乱无有定。恶智意乱诸根不定。于戒行缓不分别沙门行。而尊者舍利弗。知其所念而为解脱。尊者舍利弗。谓彼人无谀谄非幻士。有信信乐。行精进意常定。智慧学于戒恭敬。多分别沙门行。彼从尊者舍利弗闻说法已。如快饮如快食。口及意悉受持。犹若尊者舍利弗若刹利女婆罗门女居士女工师女。沐浴涂香著白净衣。若有人意念生慈愍。欲有饶益欲令安隐。若持优钵华鬘占波华鬘。婆师华鬘阿提摩多华鬘。授与彼已。两手受之自冠其首。如是尊者舍利弗。或有人无谀谄亦无幻。亦不不信有信。能行精进意常定。智慧恭敬学戒学。多分别沙门行。彼从尊者舍利弗闻法已。如快饮如快食。口及意亦尔。此尊者舍利弗甚奇。而尊者舍利弗为诸梵行者。除其不善立于善中。善哉贤者。是为真人。此各各所说。相乐已从座起各还本处。
佛说求欲经
-1649 32.P0472 三弥底部论 (3卷)〖失译〗
大正藏 No. 1649 三弥底部论失译3卷三弥底部论卷上失译人名今附秦录归命一切智。我从此语。如是是人临欲死时。成无记心。其以何业往生。答曰。有业记心惑业往恶道。无惑记心白业往善道。体性记心以是故随行。以无记..
-1648 32.P0399 解脱道论 (12卷)〖梁 僧伽婆罗译〗
大正藏 No. 1648 解脱道论优波底沙造梁 僧伽婆罗译12卷解脱道论卷第一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因缘品第一礼世尊应供正遍知。戒定智慧无上解脱随觉此法有称瞿昙若人脱众难已得离诸著。成就于胜..
-1647 32.P0375 四谛论 (4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7 四谛论婆薮跋摩造陈 真谛译4卷四谛论卷第一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
-1646 32.P0239 成实论 (16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 No. 1646 成实论诃梨跋摩造姚秦 鸠摩罗什译16卷成实论卷第一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发聚中佛宝论初具足品第一前礼所应礼自然正智者一切智应供大师利世间亦礼真净法及圣弟子众今欲解佛语饶益于世间论应..
-1645 32.P0226 彰所知论 (2卷)〖元 沙罗巴译〗
大正藏 No. 1645 彰所知论发合思巴造元 沙罗巴译2卷彰所知论序元正奉大夫同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夫出三界者惟佛。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悯化群生。此亘古不磨之善也。大元帝师。洞彻三乘。性行如春。仁而穆穆不可..
-1644 32.P0173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10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4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陈 真谛译10卷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
-1643 32.P0172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1卷)〖宋 日称译〗
大正藏 No. 1643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菩萨集宋 日称译1卷尼乾子问无我义经马鸣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尔时尼乾子等。心怀异见发起疑惑。寻求往诣解大乘者所。到已作..
-1642 32.P0169 金刚针论 (1卷)〖宋 法天译〗
大正藏 No. 1642 金刚针论法称菩萨造宋 法天译1卷金刚针论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婆罗门言。众典之内。四围陀正。又于此中念为其正。又此念中能所诠正。又于此中能诠为正..
-1641 32.P0158 随相论(解十六谛义) (1卷)〖陈 真谛译〗
大正藏 No. 1641 随相论德慧法师造陈 真谛译1卷随相论一卷德慧法师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论中解十六谛十六谛总问。为物有十六。为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颇(判何反)沙(翻为广解)师解。为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实有其..
-1640 32.P0156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2卷)〖后魏 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 No. 1640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提波菩萨造后魏 菩提流支译1卷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何者外道所谓涅槃。答曰。外道所说涅槃有二十种。是诸外..
-1639 32.P0155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1卷)〖后魏 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 No. 1639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提波菩萨造后魏 菩提流支译1卷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提波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外道所立四宗法非佛法者何者是。答曰。谓一异俱不俱。问..
-1638 32.P0150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2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638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善寂菩萨造宋 施护译2卷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上善寂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归命诸法藏。顶礼一切智。广大甚深理。我今造论名曰宝..
-1637 32.P0145 集大乘相论 (2卷)〖宋 施护译〗
大正藏 No. 1637 集大乘相论觉吉祥智菩萨造宋 施护译2卷集大乘相论卷上觉吉祥智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我今略释诸大乘相。从菩提心出生大悲相应。所谓..
-1636 32.P0075 大乘集菩萨学论 (25卷)〖宋 法护等译〗
大正藏 No. 1636 大乘集菩萨学论法称菩萨造宋 法护等译25卷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一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一我闻地狱大险怖无穷猛苦镇烧..
-1635 32.P0049 大乘宝要义论 (10卷)〖宋 法护等译〗
大正藏 No. 1635 大乘宝要义论宋 法护等译10卷大乘宝要义论卷第一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归命十方无边际所住一切世界中过未现在诸如来菩萨声闻缘觉等智者当知。人身难得。于..
-1634 32.P0036 入大乘论 (2卷)〖北凉 道泰等译〗
大正藏 No. 1634 入大乘论坚意菩萨造北凉 道泰等译2卷入大乘论卷上(本无阙第一品名目)坚意菩萨造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今欲解入大乘义。问曰。何故说入大乘义。答曰。我为众生欲遮苦因故。汝今当知。或复有人近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