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发菩提心

繁体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

发菩提心

文钞原文: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P198)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P148)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726)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P349)

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乃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829)

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愿心,不相背也。(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P1151)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若有计较,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云布施头目髓脑,则诚然。(增广·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P230)

海盐徐蔚如,(一向在京)以博学内亏,得一脱肛病,已二年余。每大便后,须睡一刻,候自升入,方敢动。民国八年正月,大便后,有要事,刻不容缓,即坐车出门,因受磨,遂永不升入。七昼夜,痛如针砭,无一刻稍息。七昼夜未能合眼。先虽念佛,亦不减轻。遂发大菩提心,谓此病苦极,愿我多受点,总愿世间人勿得此病。遂至诚念佛,未久睡著,醒而病愈,从此断根。彼来信言及。光谓此病乃属宿业,由阁下以此大菩提心,消此宿业,故病即断根。(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P782)

白话译文:

凡是修净业的人,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有真实的信愿。戒是诸法的基址,菩提心是修道的主帅,信愿是往生的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

念佛时不能恳切的人,只不过是因为不知道娑婆世界的苦,极乐世界的乐而已。如果能这样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逢,净土法门更难遇到。如果不一心念佛,一口气上不来,就会随着宿世今生最重的恶业,堕落三途恶道,长劫受苦,没有出期。这样就会害怕地狱的苦而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这个心一发,就如同电器充了电,药中加了硫一样,力量特别大,而且能迅速的消业障,增福慧,不是平常的福德善根所能比喻的。——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P198

至于日常生活中,所有一丝一毫的善,以及诵经礼拜的种种善根,都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这样,一切行门就都成为净土的助行。犹如汇聚尘土而成大地,汇聚河流而成大海,广大渊深,谁能穷尽!发菩提心,誓愿度众生。所有修持功德,普遍地为四恩三有法界一切众生回向。就如同火上加油,禾苗得雨。既然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就能快速成就自己的大乘胜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是凡夫二乘自利的见解,虽然也修妙行,但感得的果报却很卑劣。——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P148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的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的功夫。能这样修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相合,心与道相合。现在生就步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这样就不负此生了。——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726

念佛心不归一。是由于生死心不迫切。如果作将要被水淹,被火烧,无所救援的观想。以及就要死了,就要堕入地狱的观想。那么心自然归一,就不需要另求妙法。所以经中屡次说,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这是大觉世尊切要的开示,可惜世人不肯真实地去思考。地狱之苦,比水火更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到水淹火烧就会毛骨悚然。想地狱就泛泛然的人,一是心力小,不能详细知道那些苦事。一是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P349

虽然说念佛能灭宿业,然而必须生大惭愧心,大怖畏心。转众生损人利己的心,而行菩萨普利众生的行。这样,宿业现业,都被这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消灭干净了。如果前生以及往昔曾造过大业,今生虽然不做恶,却也没能努力修善,只是泛泛的念佛,功不抵过,固然难免有时会遭恶报。不是念佛没有用,而是因为没有发菩提心,而且恶业广大,不能掩盖住而已。倘若能发大菩提心,则如同昊日当空,霜露立刻消融。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来才改悔的。因为不能完全没有恶报,于是就说佛法不灵,修持没用。——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829

凡夫修行,应当发利人利物的大菩提心。而那些利人利物的事,力所能及的,就努力去做,做不到的,也让这个心常存。这样固然与大乘的愿心不相违背。——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P1151

菩萨的心,犹如太虚,没有不包容的。为利益众生,做种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不能以凡夫的知见,妄加测度。因为菩萨已经证得法忍,完全没有人我相。只为摄受一切众生,入大觉法海。如果还有计较,就属于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契合。说布施头目脑髓,就是这样。——增广·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P230

海盐徐蔚如(一般都在京城),因为博学而导致身体内亏,得了脱肛的病。已经两年多了。每次大便后,必须睡一刻钟,等自己升上去了才敢动。民国八年正月,大便后,有要紧的事,刻不容缓,就坐车出门。因为受磨就再也升不上去了。七昼夜,痛如针砭,没有一刻停息。于是发大菩提心,想:“我这个病痛苦极了,愿我多受点,总愿世人别再得这个病。”于是至诚念佛,没多久,睡着了。醒来后,病就好了。从此断了病根。他来信说到这件事。光(是印光大师自称)说:“这个病是宿业,由于阁下以大菩提心,消除了宿业,所以病就根除了。”——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P782

印光大师文钞:生出离心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生出离心文钞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

印光大师文钞:皈依三宝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皈依三宝文钞原文:三归者(归,亦作皈。皈字从白从反,取其反染成净之义。)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

印光大师文钞:深信因果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深信因果文钞原文:世出世间一切法,均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者,谓为渺茫无稽。则成捨善因善果,取恶因恶果矣。以信因果,则战兢惕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聿修厥德..

印光大师文钞:发菩提心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发菩提心文钞原文: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

印光大师文钞:严持净戒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严持净戒文钞原文: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印光大师文钞:起清净心

《寿康宝鉴》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文钞起清净心文钞原文:心性者,十法界一切圣凡,堕狱生天,证真成佛之根本也。因果者,世出世一切圣贤,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然此心性,人各自具。真常寂照,妙莫能名。只因迷..

印光大师

《寿康宝鉴》由印光大师增订印光大师(1862.1.11—1940.12.2),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今合阳)赤城东村人。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伊,字子任。父秉纲公,年高德劭;母张氏,慈和淑慎,并为乡..

印光大师关于恋爱交友的开示

《寿康宝鉴》书中记载了一段印光大师对恋爱交友的开示,分享给读者。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恋爱,以致直到婚嫁时,都必须在不犯淫邪的前提下进行,才能确保各人的节德、寿康与幸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