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亮法师: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四卷
宝亮法师: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四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第二十四卷
(大众问品第十七)
释本有今无偈 释世若无佛非无二乘得二涅槃义 释栴陀罗得受记义 出佛自受纯陀供以化佛受大众供事 佛说十三偈谓假 使乌鸱同一树义
菩萨品之第三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至)重为分别令得除断
案。僧亮曰。次答三乘若无性。云何而得说也。上再说因果经体已同。屡劝修行。而未明修法。将说五行。而是修本。更以十问。释疑劝信。所以然者。经之因果。理致幽远。纯陀先知。时众犹故有疑。文殊知疑。而不能决。更以事问也。疑谓。从缘得法。皆是无性。三乘成果。皆从缘得。若佛是常。二乘亦常。二乘无常。佛亦无常。故云无差别也。若二乘是常者。云何乐实未生。而名为受乐耶。僧宗曰。从此讫最胜无上道。悉为广叹也。经之为益。不出因果。前七问中。四问因益。三问果益。一周明义。因果两益。竟于前文。此下文殊。腾纯陀疑。以为广叹。以得解者。由此经也。宝亮曰。纯陀所疑。与迦叶所问。意同而辞异也
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至)声闻缘觉无有差别
案。法瑶曰。上明三宝。有时而盛。有时而衰。似非常住。致生疑惑。是以纯陀。示同有疑。文殊申述。扣发大圣也。将显三乘佛性。同归一致。是以三宝。可得而不灭。如其不尔。是则三乘无性。岂同湛然也。僧宗曰。疑谓。本无今有。无常法。如来既是本无今有。就事而求。应是无常。而开宗言常。是故疑也。又迦叶上问三乘无性。便是应无。如其有性。则应见用。二大士之言。辞异有同。佛下引偈。以答两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至)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案。僧亮曰。本有今无者。本有烦恼。而无涅槃也。本无今有者。本无般若。而有烦恼也。若谓佛三世。皆有烦恼者。无有是处也。是故缘虽同。而所以为异也。有烦恼故无常。无烦恼故有常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案。僧亮曰。迦叶为请法之主。以上义隐。须明问以广之也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至)业报因缘令乳色一
案。僧亮曰。长者譬先佛也。牛譬行人。色异譬三乘也。一人譬今佛也。三乘成佛。报先佛之恩。如祠祀也。得大涅槃一器也。色白譬我乐净也。寻便惊怪。至皆同一色。将释所由。假为惊辞。怪因异而果一也。是人思惟者。谓八万行因果不应异也
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至)所以者何同尽漏故
案。僧亮曰。合前而乳色一
而诸众生言佛菩萨(至)解悟乳相由业因缘
案。僧亮曰。合先怪而后悟
复次善男子譬如金矿(至)以断无量亿烦恼故
案。法瑶曰。前譬明缘因佛性同耳。此明正因果佛性也。明三乘同有此性。修道断结。陶冶成佛。此理非是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如是说者多有过咎
案。僧亮曰。将问差别。先难无差。谓因亦是有。果亦是有。有义不异。有何差别。众生有性。似如己有。致此难也
若诸众生皆有佛性(至)如来涅槃而不般涅槃
案。僧亮曰。谓若是先有。得便应同。不应有异也
善男子诸佛世尊所得涅槃(至)大般涅槃名为善有
案。僧亮曰。唯佛乃得。故非先有也。若非先有。则二难俱释也。名为有者。有为不善也。三事无为。名为善有也
世若无佛非无二乘(至)出现于世开示三乘
案。僧亮曰。唯佛具善有耳。非佛得者。非善有也。乃有一佛者。善有难成。旷劫乃就也。开示三乘者。三非实有。非先究竟也。法瑶曰。此明二乘不得涅槃义也。涅槃若极。菩萨近之。无佛之世。尚无得者。况二乘耶。而云二乘得者。是不实也。僧宗曰。根有大小。悉有广狭。世无大心众生。为说常果。令作佛者。非无权说二乘得二灭也。以其志小。权说引接。得知虚果未极。何容责使同佛涅槃耶。又释若世间。都无作佛理者。非无二乘得二涅槃。理既不尔。故知二乘权设小果。何得同佛耶。无量劫乃有佛出者。释上句也。谓圆解难固。常倒易生。无善感佛。不得恒现。善机希有。所以时一出世。背化失机。动经劫数。云何说大耶。致教唯以三乘级引。故知。小果权施。而非实也
善男子如汝所言菩萨二乘(至)是故名为大般涅槃
案。僧亮曰。上已总答。更引昔说。别答前难。昔说伊字之譬。及解脱是色。而声闻非色。已说三事善有之义也
迦叶言如佛说者我今始知(至)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案。僧亮曰。称佛二。说而领解也
迦叶言云何性差别(至)杂诸烦恼亦如是
案。僧亮曰。上已说佛及二乘有异。未说人人各异。故重问也。声闻如乳者。因有远近。声闻菩萨。于佛亦尔也
迦叶复言狗尸那城(至)目楗连等速成佛道
案。僧亮曰。上说声闻凡夫因有近远。而欢喜旃陀罗。在千佛数中。而不说声闻。是则因近而更远。何耶
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至)以发速愿故与速记
案。僧亮曰。行有内外。偏行者迟。遍行者速。而声闻偏行外行也。所以然者。先有小心。须偏行以去之。凡夫不尔。是故速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商人(至)护正法者为授远记
案。僧亮曰。此下说凡夫。知声闻志小。自轻已行。若与速记。必有深失。下合譬中。说其事也。商人譬佛。珠譬得记之行也。市卖者。譬授记之辞也。颇梨珠者。譬生死行也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所得眷属不可阻坏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诸菩萨。而得不坏众也。因上声闻护法庄严眷属。眷属是佛外果。即以外果劝进也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以是义故名为肉眼
案。僧亮曰。答云何为生盲。而作眼目导也。次以内果劝信。若不识常果。不知身是常因。对因不见。名生盲也。下不知手足等事。名为无眼者。常是未能见之者。是障外之事。名无眼者也
复次善男子如来常为(至)以是义故名为父母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示多头唯愿大仙说也。以说劝信。谓说者是佛。佛有大慈。是众生父母之言。不可不信也。所以者何以下。一音所说。各各得解证慈也
复次善男子如人生子(至)而为众生叹说妙法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说法者。增长如月初。初说无常。后则说常。似如欺人。不慈众生。非父母义。明不正也。故以父母教婴儿。为譬也
大众问品第十七
案。僧亮曰。事已究竟。佛欲涅槃。大众请佛。以为品名。次答云何复示现究竟于涅槃也。下讫猗卧五事。是现涅槃义也。前后各一事。寄不食不病。证佛不灭而应灭。以显涅槃是示现也。中间闻三事。示一切事讫也。知佛常住。明现在化讫也。说有余无余。未来教讫也。为文殊等受记。菩萨事讫也。五种究竟。故现灭也。法瑶曰。上增长如月初者。先明浅近无常之说也。此言其终极常乐教言示现者。明实不灭。显常住之义也。僧宗曰。答第二十六问也。亦名随喜品。下文大众。闻佛说常。咸皆随喜。又云。纯陀成道。我亦随喜也。偈前长行。末是答问也。偈中明不灭示现之义乃显也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至)充满具足持至佛前
案。僧宗曰。意在催供也。宝亮曰。古佛道法。过中不飡。其时既至。不容发言。故放光以显意也。智秀曰。此下长行中。有十事。此即第一。是经家述纯陀蒙光。即知其事。起办供也
尔时有大威德天人(至)前至佛所奉其所施
案。僧亮曰。光明重催。知供时必至。所以感而从也。智秀曰。第二事也
尔时天人及诸众生(至)听诸比丘受此供养
案。僧亮曰。佛已不受。不敢复请。故仰悕大悲。听诸比丘受也。智秀曰。第三事也
时诸比丘知是时故(至)如西方安乐国土
案。智秀曰。第四经家述诸比丘。亦知时而起也
尔时纯陀住于佛前(至)最后具足檀波罗蜜
案。智秀曰。第五重请佛住
尔时一切菩萨摩诃萨(至)所设供具则为唐捐
案。智秀曰。第庆纯陀也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至)自受纯陀所奉设者
案。僧亮曰。化佛不食。表释迦亦然。以显不灭而现灭也。自受纯陀所设者。为应见者。有此说耳。非定尔也。僧宗曰。法身无像。应化何殊。自受纯陀者。示请主有人。显彼无宿愿之异耳。智秀曰。第七事也
尔时纯陀所持粳粮(至)一切大众亦复如是
案。智秀曰。第八事。叙纯陀与大众愿遂。一切欢喜也
尔时大众承佛圣旨(至)所食之物亦无差别
案。智秀曰。第九事。叙大众承佛旨。故能有涅槃之念
是时天人阿修罗等(至)无上调御盲无眼目
案。智秀曰。第十事。向叙怀念。今述发言也
尔时世尊为欲安慰(至)此则是诸佛最上之誓愿
案。僧宗曰。此中说十三偈。无指的文也。正应各除前后四偈。取中央偈也。大意。明佛法身圆极。应而不灭也。前四偈。一往慰喻。后四偈。令其安心有在。不应愁恼。即是答上示现究竟涅槃义也。上言示现。明如来久已成佛。入伊字圆德涅槃。说此妙义。令大众开解即示现。又一义。既妙本不灭。是则应迹。无时不化。但一应不现。亦言灭也。宝亮曰。唱有十三偈。誓唯十二。不知所以而然也。或是偈之零落。不尔者。十三字误。应为十二也。智秀曰。偈中分为四阶。第一有一行半。明久能现入涅槃。其实长存也。第二次有一行。明得涅槃。故久无饥渴之苦也。第三次有十四行半。广举诸譬。明今非实灭。示现灭也。即此十四行中。复有三意。前一行半劝也。中十二行。正显偈旨也。最后一行。结劝意也。第四有四行。举三宝长存。明涅槃相也。有三意。初两行劝。次一行举三宝。劝求常果也。后一行举诸佛誓愿。结成所以劝意也
若有比丘比丘尼(至)观了三宝常者是栴陀罗
案。昙纤曰。次答问云何勇进者。示人天魔道也。明若能随佛发前誓愿。是即天道。不解一体三宝。常乐我净。是名魔道。栴陀罗者。即是杀者。魔之异辞也
若有能知三宝常住(至)无有娆害能留难者
案。智秀曰。次答云何知法性。而受于法乐也。明三宝是真法性。有能知者。则永受安乐也
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至)鼓天伎乐以供养佛
案。僧亮曰。以此答云何知法性。受于法乐也。时会知佛常住。是知法性受安乐也。谓现在化道已讫。应现灭也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言(至)皆知如来是常住法
案。僧亮曰。欲令人说异见。显如来密力。皆是知法性受乐之事也。有两翻。此第一先问迦叶也。宝亮曰。就迦叶答中五事。第一见诸佛甚多。第二见所坐甚小。而能容也。第三见大众各随佛说十三偈。第四见大众各心念言。唯我独得供养释迦。第五见纯陀之供。虽复鲜少。而足大众也
尔时世尊告纯陀言(至)摩诃萨等之所围绕
案。宝亮曰。纯陀自见一事。并前合为六事也。此明现在事毕。从得道已来。所化可利益。有缘得益者。讫于此矣
佛告纯陀汝先所见(至)菩萨所行具足成办
案。宝亮曰。上已广略两重明常。复答二十余问竟。乃结果云。纯陀住十住地。所作成办。当知理教可征也。何应指说陀罗尼咒。而顿有六万四千人。得无生忍者。故知。昔教定是方便。今教定是真实。若昔纯不数。以方便唱云。有人得道者。则下愚入道之心不勤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说是大乘大涅槃经
案。僧亮曰。追答第二十七问。明未来事讫。为开邪正两门。十恶为魔道。十善为天道。使改恶行善。故言未来事讫也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法身菩萨必修的科目。第一个是礼敬,我们没做到,我们还有傲慢心、还有嫉妒心,不会尊重别人。第二个,属于口业,称讚如来。我们看到人家好的,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爱欲之心深而难越,人的贪爱这是俱生烦恼,不需要学的。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婴儿叁、四个月,如果有两个小孩在一起,你放一块糖在那裡,你看两个人就抢了。你在这裡面..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念佛,各人善根、福德、因缘都不相同,所以念佛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一定要适合自己根性、适合当前生活环境,才没有障碍。最重要是念得踏实、念得欢喜,念到妄想、杂念..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裡,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于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有对自己,有对别人,这个文字古人写的。古时候的社会安定,为什么安定?我们看这四个..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所以,信佛这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在历代,像观音菩萨感应传里面所看的种种那些感应,他们那个信虽然是迷信,迷信也能起作用。它起什么作用?..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所以《宗镜录》里头这两句话是修行人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心照万法,照见。照见万法是什么样子?五蕴皆空,跟观世音菩萨一样,这个境界非常困难。可是我们今天..
学佛的人常会遇到的问题
正见: 本人是一佛学爱好者,只看书,无修行。本人一直以为学佛首重树立正确的见解,有四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一、既然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必将流逝,那么我们还能追求什么,还能凭什么安身..
面对你讨厌的事,最管用的办法
面对你讨厌的事,最管用的办法你的生命里有让讨厌的人事物么,用下面的三个方法来化解吧!面对他时,在心里告诉自己:1、感恩你的出现,让我迎回静心的力量。所有静心的力量,都藏在我们排斥的事物里面。如果排斥了..
吃肉念大悲咒有效果吗
《大悲咒》是佛家的一部经典的咒语,其中蕴含着无量的智慧。诵大悲咒的禁忌有很多,比如说,念大悲咒不要在污秽的场合,念大悲咒的时候要用心,念大悲咒的时候,不能持怀疑的态度等等。那么吃肉念大悲咒有效果吗?接..
静波法师:有病方知身是苦
静波法师:有病方知身是苦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人生病了就会痛苦,所以会特别难过。很多人说:我生死不怕,就是怕痛。这是很能被理解的现实。尤其是得了一些非常痛..
晚上在家能念华严经吗
《华严经》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经文,也是非常经典的经文,对佛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读诵《华严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念诵《华严经》是没有任何的时间限制的,多以我们晚上在家念诵《华严经》也是可以的。在家念..
金刚经威力
金刚经威力是很大的,我们在去接触的时候,就会让我们对经文有好的体会,也是能使我们产生好的感悟,让我们能够见识到金刚经的益处,从而能够让我们保有好的人生信念,能使我们一直坚守心中所想。1:消业培福每个人..
看护比库就是看护佛陀
看护比库就是看护佛陀世界的本质是苦的,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而不断变化的,有所得必然会导致因失去而带来苦的结果。世法皆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聚即有散。普提珈塔提舍比库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里,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