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顺理嗔、非理嗔及争论嗔的妙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繁體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嗔的起因有三:一是顺理嗔:因无辜受害,或他人无理取闹,故意中伤破坏自己的声誉与地位,甚至损害自己的依报或正报,所以大发脾气,此属人之常情,发脾气发得有理,故名顺理嗔。

二是非理嗔:这是无缘无故而发嗔心,或恶人先告状之类;明知自己理亏,对人不起,但大发虎威,先发制人,无故动肝火,反脸无情;或无端发脾气,这些都是拂乎人情,非理而嗔。

三是争论嗔:或起于辩论,或起于闲谈。在辩论会中,每见到双方争持不下,而激烈驳辩,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各怀愤恨。或有人在茶余饭后,虽情投意合,相对聊天,但偶一谈及关于双方见解不能一致,或思想不能统一的某一问题,或某一主义时,由于彼此意志的分歧,不难会发出相反的言论;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互相厮杀,甚至嗔火万丈,大打出手,这些导源于争论的嗔心,都名为争论嗔。

无论是顺理嗔,非理嗔,抑或争论嗔,都会自害损他。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与磨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开火,甚至老修行人,功亏一篑,招致三涂之苦,俱导源于嗔心。

昔日,舍利弗尊者行菩萨道时,发心虽广,但功夫未深。有一次,一个婆罗门教徒,走来试他:尊者!我闻得说您发大心,行菩萨道,所以我特别来请您布施您一只眼睛给我;因为我的母亲生病,医生说:一定要修行人的眼睛作药,才能治疗。舍利弗听说,毫不思索地立即挖下自己的左眼给他。但婆罗门说:啊!我弄错了,医生说:是要右眼才好哩。舍利弗于是又挖了右边的眼睛给他,好好的两只眼睛把它挖下来,已经痛苦不堪了,何况因此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呢?在平常人来说,是谁也做不到的,但舍利弗是行菩萨道的人,只要众生得离苦难,即使自己痛苦一点,甚至牺牲了今后生活上的幸福,都在所不计,所以肯把自己的眼睛挖了一只又一只的施舍给对方。谁知对方拿了舍利弗的两只眼睛,不但不道谢,反而用鼻子哓了一哓说:“哟!这么腥臭的眼睛,怎能医好我母亲的病呢?”接着把两只眼睛掷到地上,同时用脚去践踏它。这真是岂有此理。当时的舍利弗气极了,大发嗔恨心说:菩萨道是行不得的,还是自了好,遂退失菩提心,退居凡小。后又遇恶逆的境界,起嗔毒心,受了蚖蛇之报。所以古德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又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可见嗔心之为患,尤甚于洪水猛兽,如果信仰佛法,富有修养的人,还可以修慈悲观来对治它。但一般凡夫俗子,就无法控制它,以致招来弥天大祸。

观世音菩萨说:“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因为菩萨因中修行,反闻闻自性,除了纯一闻音之妙性外,再无能对之根,亦无所对之尘,性境圆融,根尘俱泯;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以此加被众生,故能令一切忿怒嗔恨的众生,但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可以制服忿怒之心,息灭嗔恨之火,甚至彻底除去嗔毒。

从前有一秀才名高蕃,娶妻樊氏,貌虽美,但性情凶暴,致使秀才每受河东狮吼的隐痛,甚至因此打击,终日郁郁不乐,形如野鹤。幸得岳母同情,常念观世音菩萨,祈求他们夫妇和睦。一日梦见菩萨告诉他说:樊氏前生是某寺和尚所养的长生鼠,高秀才前生为一书生,寄居寺中,攻读诗书,曾毙此长生鼠,所以现在结为夫妇,以报前生之仇,非死不休,若能念普门品,自可解冤释结云。岳母因以此告诉女婿和他的父母,劝令他们共同发心,常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后来有一次,忽然来了一位占卦算命的老和尚,乡人争往求问,樊氏听说,亦去占卦。谁知这位老和尚,对樊氏说:“莫要嗔,莫要嗔,前生亦非假,今事亦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同时用一杯水喷在她面上,左右的人看见了这情形,不禁替这老和尚捏了一把冷汗;因为大家都知道,樊氏平常为人,凶狠泼辣,谁都不敢开罪她。现在这老和尚竟不知情,不但斥责她,并且把一杯水喷到她的面上,岂不是撞下大祸吗?岂料事情竟然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樊氏不特不发脾气,反而顿有所悟,于是脾气全改,力革前非,成为贤妇孝媳,前后判若两人。可见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力,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

地藏王菩萨化身度我

地藏王菩萨化身度我我南京的寓庐,在蓝家庄兰园十六号,周围竹篱,前后二门。民国二十四年七月间,一天上午,前后门未启,忽一老僧,飘然而来。头戴毗庐帽,身穿海青衣;佛珠十数串,自胸前挂起,环贯垂地,左右两袖..

弘一大师: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

弘一大师: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一切皆空。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

弘一大师:新年伊始改过自新

弘一大师:新年伊始改过自新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

观世音普门品是什么意思

观世音普门品也称做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也因为修学这一品的人数众多,很多人更将其单独提出变成一部经文来修学。观世音普门品主要讲述了观音菩萨法号的由来和普度众生的事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念诵..

开悟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修道的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开悟。开悟是什么样的境界?其实我们平常人也常常开悟,比方说:啊,我明白了!我懂了。噢!原来如此。这也是一种悟道。不过这个悟道,是从分别心上了解的,而不是真的悟道。悟道是一种真正的、..

弘一大师:要体悟一切皆空 也要知道有因有果

弘一大师:要体悟一切皆空 也要知道有因有果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实..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可以委托寺庙道观的师傅进行法事超度,没有地域的限制,有本人的法事资料信息就能进行委托。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婴..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门,甚深奥妙空性清净,是让我们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方法。在中国几乎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人们都知道双手合十,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最简单的修法,忆..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问:“我要是考试或出远门的话,都希望佛菩萨能在身边,保佑自己,像这个小的佛像,放在口袋里或旅行包里,行不行?会不会是一种不尊敬的行为?答:先讲尊敬,事相上的尊敬有事相..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圆瑛大师著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下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四明接待讲寺佛教讲习所圆瑛弘悟述大乘起信论○今解此论。直分为六。甲一略释论题二造论菩萨三翻译人时..

隆莲法师:菩萨觉悟的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意为“觉”萨埵:意为“有情”、“觉有情”凡是一切有生命的都叫“有情”。佛法说“有情”——指胎、卵、湿、化四生。人是胎生中最有灵性的,故最高级;蚊虫、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