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对轮回的领悟

繁體

尼采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叔本华共同倡导的唯意志论是二十世纪西方人文主义思潮重要的思想渊源。

尼采在其自传中谈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描述了他得到这一思想的经过:“远高出人类和时间六千尺之上!那天我刚好在西尔瓦普拉纳湖边漫步,我伫立在离苏蕾不远的一块嶙峋巨石旁久久不去,就在这里,我悟到了这个概念。”几年后,他把这一思想表述为:

“人生是其在原有的形态下没有意义的、没有目标的、也没有对无的最后乐章,而且不可避免地要轮回。”

这一思想突然产生,这种体验、有着强烈的确实性,他为此战栗,身体颤抖着、笑着。

尼采在产生这一思想后写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以本书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的口吻更加生动地描述了对永恒回转的领悟过程。

查拉图斯特拉是古代波斯的一位哲人,他三十岁离家,到山中隐居了十年,写成一部《阿维斯纳》的经书,此书后来成为古波斯拜火教的经典。《查》一书的主要情节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在山中隐居,下山说法,又由于失望回到山中与鹰和蛇共居。卷三《大病初愈者》中描述了查拉图斯特拉对永恒回转的证悟过程。

“查拉图斯特拉回到山上不久,一天早晨,他从床上象个疯子跳起来,并厉声大叫,仿佛他的床上还有一个人不愿起来似的。”这时,查拉图斯特拉却说话了,他宣称自己是“生活的热爱者、痛苦的肯定者、回转的倡导者”,他感到最深邃的思想从其心中升起。

而当他一说完这些话,“就象死人一般地倒了下去,并且久久不起。当他苏醒过来时,脸色十分苍白,还不住地发抖,他依旧躺在地上,完全不吃不喝,就这样过了七天。”七天后,他苏醒了,开始宣说他那伟大的思想:

“万物是自己在舞动的,它们牵着手而来,带着笑而去——然后又回转。

万物去了又来,存在之轮永远在转,花儿谢了又发,存在之时光一直在走。

万物分了又合,一切离了又聚,存在之环始终对自己忠实无欺。”

“万物不断地回转,我们也不例外,我们已经重现过无数次,而它们也一样。

我(指查拉图斯特拉)被缠在因果之网里面,它会再度创造我!而我乃因此而落入永恒回转的因果之中。

我会伴同这太阳、大地、鹰与蛇等一起再度降临,——而并非为了一个新的生命,或者较好的与较相近的生命。

——我会不断地返于这个各种大小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生命,并传授万物的永恒回转——”

这永恒回转说与东方佛教中的轮回观有何异同呢?我们先看一段佛陀轮回过程的描述:

“我忆念许多次往生,忆念宇宙的许多轮散灭,许多轮生成,在那里我是某个姓名、部族、面貌、生活、苦乐,又如此这般结束生命。死了之后,我投生别处。在那里我也有某个姓名、部族、面貌、生活、苦乐,又如此这般结束了生命。再死了之后,我转生到这里。因此,我是忆念到了多次往生的特殊方式和细节。我看到生命死后又转生,依其业力,有高有低、有俊有丑、有乐有苦。那些言、行、意皆恶者,那些诋毁圣者、宣说谬见者,那些因其谬见获业者,在死后身体散灭时,转生到地狱中的苦恶处。而那些言、行、意皆善者,不诋毁圣者、宣说正见者,那些因其正见获业者,在死后身体散灭时,转生到天界的乐善处。”

佛陀的体证重在观想自己的往生、来世,当然也涉及宇宙的无尽轮回。我此生有这样的姓名、部族、面貌、生活、苦乐。死后又在别处转生,又有别样的姓名、部族、面貌、生活、苦乐。每一次生存都有其特殊的方式和细节,而这要依不同的业力而定。一旦转生,就会以新的生命形式、或不同种类的生命形式出现,这都依赖于每个生命在其当下状态中的努力程度。在这样一种不断有新内容、前进着的轮回转生过程中,伟人与小人、高尚者与卑微者,乃至人与动物都处在不断变换角色、相互投胎转生的变动中。

《法句经》中描述了佛陀自己的成佛过程:

我历经多次转生,成佛的主要途径在于还灭,是以还灭这一大否定来肯定和提升生命的价值,最终使寂静还灭的涅盘境界成为一切意义和价值的源泉。

以上就尼采的永恒回转说和佛教的轮回观略作一比较,以便走向一个交融对话的方向。(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编辑:纤尘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

地藏王菩萨化身度我

地藏王菩萨化身度我我南京的寓庐,在蓝家庄兰园十六号,周围竹篱,前后二门。民国二十四年七月间,一天上午,前后门未启,忽一老僧,飘然而来。头戴毗庐帽,身穿海青衣;佛珠十数串,自胸前挂起,环贯垂地,左右两袖..

弘一大师: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

弘一大师: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一切皆空。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

弘一大师:新年伊始改过自新

弘一大师:新年伊始改过自新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

观世音普门品是什么意思

观世音普门品也称做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也因为修学这一品的人数众多,很多人更将其单独提出变成一部经文来修学。观世音普门品主要讲述了观音菩萨法号的由来和普度众生的事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念诵..

开悟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修道的人常常希望自己能开悟。开悟是什么样的境界?其实我们平常人也常常开悟,比方说:啊,我明白了!我懂了。噢!原来如此。这也是一种悟道。不过这个悟道,是从分别心上了解的,而不是真的悟道。悟道是一种真正的、..

弘一大师:要体悟一切皆空 也要知道有因有果

弘一大师:要体悟一切皆空 也要知道有因有果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实..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可以委托寺庙道观的师傅进行法事超度,没有地域的限制,有本人的法事资料信息就能进行委托。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婴..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门,甚深奥妙空性清净,是让我们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方法。在中国几乎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人们都知道双手合十,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最简单的修法,忆..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问:“我要是考试或出远门的话,都希望佛菩萨能在身边,保佑自己,像这个小的佛像,放在口袋里或旅行包里,行不行?会不会是一种不尊敬的行为?答:先讲尊敬,事相上的尊敬有事相..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圆瑛大师著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下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四明接待讲寺佛教讲习所圆瑛弘悟述大乘起信论○今解此论。直分为六。甲一略释论题二造论菩萨三翻译人时..

隆莲法师:菩萨觉悟的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意为“觉”萨埵:意为“有情”、“觉有情”凡是一切有生命的都叫“有情”。佛法说“有情”——指胎、卵、湿、化四生。人是胎生中最有灵性的,故最高级;蚊虫、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