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法师:佛教与人生
金明法师:佛教与人生金明法师:佛教与人生说到佛法,通常有句话说:「佛法无边」,这句话并不是说佛有甚么法术,好像变弄魔术一般,千变万化,令人捉摸不到;却是说佛的道理,浩如烟海,我们即使尽一生的精力,也难穷究到彻底。那么,这样多的佛法,当然不是在一两个钟头的时间,可以说完的;所以,我今天只想从佛法与人生的关系这一方面,提出几点来和诸位互相研究。 佛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历史,各位大多数都知道,我想毋须多说了;释迦牟尼佛是降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和说法在人间的,所以他的教法,跟我们人生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 佛法是阐明人生宇宙的真理的,释迦牟尼佛自己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以后,为了要使世界上还没有觉悟的人觉悟,便到处去演说佛法;当时佛所说的许多教法,经过后来弟子们编集,就成为三藏十二部经典;在那么多的教典里面,它所诠说的道理,当然是很多很多,其间有四种道理,是极为重要的,不管是南传的小乘佛教也好,北传的大乘佛教也好,都认为它是最根本的。那么,这四种根本而重要的道理是什么呢?它是:一、无常──世界上的一切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时时刻刻在迁流变易的,没有一样不是刹那刹那在演化不息的;惟其变化无常,所以人生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不过一般人心粗,没有觉察到这种刹那的变化罢了!中国有句话说:「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这就是说明世间是无常的。 一般人心里,总有一种虚妄的执见,认为世间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贪求无厌,一切要占为己有,由是起惑造业,轮转生死,不能解说;所以佛法揭示无常,目的就是要破除人生的妄执。学佛的人,如果明白了这种无常的道理,便可悟到人生的一切,都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一般,虚幻不实!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二、苦──我们的心理上,有贪、嗔、疑、烦恼扰乱的痛苦;我们的身体上,有老、病死相继而来的痛苦;我们在家庭里,有愁衣、愁食、生离、死别的痛苦;我们在社会上,有是非斗争,怨憎相会的痛苦;除此以外,我们内心有所求不得的痛苦,外界有风灾、水灾、兵灾、瘟疫等痛苦,人生在世,实在苦难多了!苦,时时控制我们,威胁我们,苦,紧紧跟著我们,绑著我们,使我们动弹不得,解脱不能,所以人生就一直在苦中讨生活了。 我平常最不喜欢谈苦,因为一谈到苦,不但眉头会皱,好像心里都苦起来;但是,现实的世间却确实是苦的,使我不能不谈。学佛的目的,便是要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应该要先认识苦;知道了苦,才能痛下决心,修习佛法,追求快乐,所以知苦是入道之门。三、空──空是甚么?空是缘起;世界上一切形形色色事事物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因,是生起事物的主要条件,缘、是生起事物的辅助条件;因缘凑合,事物就生起存在;因缘离散,事物便宜告消灭,消灭即是空。所以佛法说空,乃是缘起性空,并不是空无的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一切事物既是仗因托缘而生,离开了因缘便没有固定的自性,没有自性,所以说是空的。我们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离散,身体就不能存在,这就是空;其实,这四大离散的空,还是从浅显的意义说的;若深一层说,我们四大组成的身体,即是现前存在的时候,也就是空,毋须等待四大离散时才空,因为四大的本身,当体即空。 许多不明佛法的人,往往误解了这「四大皆空」的意义;比方好像信佛的人如果与不信佛的人为了某些事争执时,不信佛的人便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学佛拜佛的人,四大皆空,还跟我们争甚么?」其实,四大皆空,不是专指学佛或拜佛的人,凡是有身体的,不管拜不拜佛,都是四大皆空。所以拜佛也好,不拜佛也好,要是大家对这四大皆空的道理,有了正确的认识,那社会上许多无谓的争执,便可以大大的减少了。四、无我──我是甚么?中文「我」字,左边是手,右边是戈,戈是干戈,代表兵器,手上拿著兵器的家伙,杀气腾腾,一望就知道不是个好惹的东西;所以一个我见重我执深的人,到处不受人欢迎。我,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一般人都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我的存在,你要是问他:「你有一个我,我在那里?」他一定拍著自己的胸膛,或者指著自己的鼻子说:「这不是我是什么?」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的,根本就没有我!普通一般人都认为生命体是我,根据佛法分析起来,我们的生命体,是由五蕴组织而成的;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蕴属物质,受、想、行、识四蕴属精神;在这属于精神的四蕴里面,识蕴是精神的主体,而受、想、行三蕴是精神的附属。我们由这五蕴组成的生命体,只是因缘的假合,并没有自体,不能常住,所以说是「无我」。 佛教虽有高深的哲理,但不是只讲理论的宗教,而是特别注重实行的;就是要把所解悟到的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起来;理论配合实践,言行一致,才是真正的奉行佛法。 中国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是一位通达佛法的佛教徒,他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到往访佛印禅师,恰巧佛印禅师正在讲经,听众把个大讲堂挤得满满,这时,佛印禅师便对他打著禅风机语说道:「此间无大学士的坐处!」苏东坡是个学佛参禅多年的人,他听了这句话,也用禅宗的话回答他道:「何不暂借禅师的四大之身为座?」佛印禅师是一位解行相应学养很好的高僧,当下便笑著对苏东坡说:「老僧有个问题请教大学士,你若回答得出,即将身子给你坐;要是回答不出,请你将玉带留在此间,永镇山门?」苏东坡听了很得意,他以为自己通达佛法,这一回是稳操胜卷了,便说:「好的!好的!请你问吧!」佛印禅师问道:「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请问学士以甚么为座?」这一下,把才华横溢满腹经论的大学士苏东坡,问得瞠目无以对!于是把皇帝赐给他的一条玉带解下来,留为纪念。这一件事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千古佳话。 佛教的道理虽然很多,但是上面所说的无常、苦、空、无我四种道理,却是最根本的要义。接著下来,我要谈到人生的意义了。人生的解释,说的人各有不同,大约不出四种:一、生命,二、生活,三、生存,四、生死。前三种是连续的,因为生命是人生的延续,要延续人生的生命,必须要有适当的生活,而因有了适当的生活,人的生命才能够生存;所以这生命、生活与生存,好像是三义一体的,而人生便是生命,生活与生存三者的总和。这里值得提出一谈的,是人生的生活问题,中国古人谈到人生的生活,常举出「食、色」两个字;现在的人谈生活,就说「衣、食、住、行」;不管是古人说「食色」也好,今人说「衣食」也好,「食」,应该要抱括两种,那就是物质的食和精神的食,物质的食是饮食,可以滋养生命,使生命延续,使生命生存;精神的食是文化食粮,可以增进智识,能够使人生的生活上轨道,过著有意义的生活,使人生的生存快乐,进而使生命升华。一般人只注意到前者,讲究物质生活,对于后者的精神生活,却被忽略了;所以那种沉迷与麻醉物质生活的人生,终归是空洞的! 从佛法的观点说,人生除了生活应该过得有意义以外,还要注意到生死的问题;惟有这样,生存才有价值,生命才有归宿。 生死,是一件大事,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里「大事因缘」,就是指生死大事。从这,可见生死问题的重要!佛是觉悟的人,在佛的慧眼观察起来,我们人生被无明烦恼所迷困,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枉受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实在可怜!所以他慈悲心切,说法度生,其目的无非就是要唤醒沉迷在生死大梦中的众生。所以解脱生死,是大小乘学佛的人一致的要求。 我们为什么会轮回生死?谁在起惑造业?谁在轮回生死?这都是心;所以佛法教我们要修心。不过说到修心离欲,有些人觉得那是自讨苦吃,他们说:有好看的东西不看,有好听的声音不听,有芬芳的香不闻,有可口的味不吃,这是多么傻啊!可是他不知道我们的心,好像野马一般,如果没有人去骑它去管束它,让它随心所欲,乱跑乱闯,那是多么危险的呀!所以一般人不要修心,只求享受,等到大限一到,就会手忙脚乱了。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一连娶了四位太太,大太太很体贴丈夫,时时跟著富翁,百依百顺,照顾富翁无微不至;可是富翁却嫌她不够漂亮,不要睬她。娶个二太,虽然漂亮一点,但是还不够媚,起初富翁还有一点爱她,到了后来,便慢慢把她疏远了。再娶一位三太,不但漂亮,而且能干,这使富翁爱恋不舍了。但是得陇望蜀,见异思迁,这是人之常情,富翁自从娶到美若天仙的四太以后,他把大、二、三太都忘了,他买了很多化装品给四太,用最香的肥皂给她洗身体,终日和四太在一起,恩恩爱爱,相恋不离,大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概!然而韶华易逝,好景不常,富翁在与四太过著甜蜜的生活中,渐近暮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胜慨叹! 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症,病入膏盲,医药失效,临终时,富翁叫四太到床前,跟她商量道:「我心爱的四太呀!我虽然有四位太太,但是最心爱的只有你,所以也待你最好,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离;现在,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个人死了多孤单,你跟我一道儿死去好吗?」四太听了,花容失色道:「你怎么会这样想?你年纪大了,应当要死,我年纪还轻,怎能跟你去呢?」说了也不再看富翁一眼,就跑开了。富翁叹一口气,没有办法,再叫三太出来,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请三太跟他一同死去,三太听了发抖起来,连忙答道:「这怎么行?我年纪这么轻,你死了我还可以嫁给别人,怎么跟你去?」说著赶快跑开。富翁又是叹一口气,再叫二太出来,又把刚才的话,来跟二太商量;二太听了,连忙摇手道:「不能!不能!家里的事都要我管,我怎么可以丢了家庭事务跟你去呢?为了夫妻的感情,你若死了,我会送你到郊外的坟墓!」富翁又失望了,这个时候,他想到平时不睬的大太太来,无可奈何,又把大太太叫到床前来,这一回,富翁几乎声泪俱下了,道歉带恳求地向大太太说:「大太太!真对不起你,我过去对你太冷落了。我现在要死去,一个人多寂寞,四太、三太、二太都不要和我去,你肯跟我一道儿死去吗?」大太太一口就答应道:「嫁夫应该要随夫,做丈夫的死去了,我做妻子的怎么能单独活著,我决定跟你一起死去!」这出乎意料之外的话,富翁虽然听得很清楚,好像还不相信他自己的耳朵,他再问大太太:「你!你!你愿意陪我一道儿去死?大太太点点头;这时,富翁如梦初醒,很懊悔地对大太太道:「唉!以前我不知道你对我这么忠心,一直把你忘了;我爱四太、三太、二太,那知她们忘恩负义,到现在都离开了我,不肯陪我死。想不到我没看重你,你反而愿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我太辜负你了,我为什么不早对你好呢?」富翁说了之后,就和大太太拥抱一起死去了。 这一则精彩的故事,是从前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弟子们说的。故事中那美若天仙的四太,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为自己身体,装饰得美丽,打扮得年青,但美丽年青,对我们的将来,并没有帮助。要再改嫁的三太,就是指大家喜爱的钱财,人死的时候,再多钱财也要让给别人用了。要照顾家庭的二太,就是指那困难时才思念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在世间未完的事还多,人去世时,他最多在送殡的行列中走一程。一向没有得到理睬的大太太,就是我们的心,心常常跟著我们,为我们服务,我们却不去理睬它。这故事不但精彩,而且饶有意义,它警□我们人生,要时常护心,时常修心。人生除了要解决生活问题以外,还要注意到生死问题。 佛法说世间一切是变化无常的,所以痛苦是有解除的可能,你若不肯努力向上,好的乐的可能因无常变成坏的苦的;你若肯努力向上,坏的苦的也可能因无常而变成好的乐的。 佛法说人生是痛苦缺憾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苟安现实,尤其不能因痛苦而畏缩,而应要努力去争取改进与摆脱。 佛法说世间一切是缘起性空的,所以利人就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利己要在利人中求,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佛法说人生是五蕴和合无我的,所以我们应该捐除我见,打破我执,积极为人群、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谋幸福。 佛法是指导人生的,改进人生的,净化人生的,因此,尽管人生是苦难重重的,但是我们能够跟著佛法的指导去实践,便可以由缺陷达到美满,由迷梦达到觉悟,由生死达到解脱。所以,佛法与人生,是有极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修习佛法,向人生的真、善、美的目标迈进!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
楞严咒咒心念诵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楞严咒咒心念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心。最好..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陈大惠: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你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
对不起,我错了,对不起最近感悟:我们这世界,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灾难。佛国净土,太近或太远的距离,都是圆满自在。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清醒的智者知道:阻碍人与人之间等所有关系的真凶从来都是杀、盗、淫、..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
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有些时候,买了就买了,不要去比价;吃了就吃了,不要去后悔,爱了就爱了,不要去猜疑;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诋毁。笑着面对生活,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来者珍惜,去者放手..
大悲咒快念诵21篇
念诵大悲咒是没有遍数限制的,是没有语速限制的,所以大家把大悲咒快念诵21篇也是可以的。 当大家把大悲咒念诵21遍后能加深自己对大悲咒的印象,也能让自己更好的去了解这部咒文。此外,把大悲咒念诵21遍好处也是很..
平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你是否试..
庄子试妻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
工作的女人最美丽 给同事的妇女节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短信,将你的三八节祝福送给与众不同的她。还在为找不到好的祝福短信而发愁吗?小编特献上妇女节祝福短信祝福语大全。祝美女们妇女节快乐!1. 我们的节日,我们..
开启自性的芬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里本该有随时开放的花朵,本该是五光十色、生机盎然,本该是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本该是阳光灿烂、艳丽缤纷……,可是令人痛惜的是,多愁的人们总是在这花园里种植烦恼葛藤,开..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
康藏佛土德格县 善地春雪美翻天初春的甘孜州,美得不可方物,国道317上的康北明珠德格县更是银装素裹,苍莽遍野。春雪,如期而至,春雪下的大,化得快!早早开始登山,赶在融化之前纪录下这美轮美奂的佛国春雪图。德..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
在做法事超度婴灵时妈妈有感觉吗-说说自己的心中感受再说婴灵。这一年间,曾为许多缘主来超度婴灵孩子,只是到了今年,二次寻师傅帮助超度新造成的婴灵孩子。这样的事情出了三五例,师傅我有些难过,此前孩子超度尚..
地藏经略谈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
地藏经略谈(四十四)十斋日转读地藏经的大利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如来赞叹品第六【南阎浮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