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译文

繁体

无量寿经译文(二)

(七)必成正觉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那时法藏比丘说完誓愿,即用偈颂总结道:“

我今发下超世志愿,定要成就无上佛果

若此誓愿不能圆满,宁愿不成就正等觉。

愿重作世间施法主,普济三界穷苦众生;

令长夜流转诸群生,永获至乐而无忧恼。

众生受教生诸善根,众生得成菩提妙果;

我若成就正等正觉,便得立名为无量寿。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无不向往来我刹土。

我土众生与佛同貌,其身金色妙相圆满。

我土众生具佛悲心,一心利乐万品群生;

尽离物欲生深正念,智慧清净修菩萨行;

愿我无量智慧光芒,普照十方一切佛刹;

消除三毒即去黑暗,明照众生济其诸难;

一切有情免于轮回,不受其苦除烦恼暗;

使彼众生开智慧眼,使彼众生得光明身;

堵塞轮回恶道诸途,通达善生清净之门;

为众开演佛法宝藏,广施无量功德法宝;

我愿求得佛无碍智,我愿实行佛慈悯行;

教化天人作其导师,三界之中称为圣雄。

宣说佛法台狮子吼,唤醒世间睡梦中人;

圆满我昔四十八愿,一世众生皆得成佛。

我之誓愿如能成就,大千世界应有感应;

若天界帝释诸天神,天花当如雨曼陀罗。”

释迦牟尼对阿难说:“法藏比丘说完此颂偈,便随着颂偈之意现出瑞相,大地即时震动,出现动、起、涌、震、吼、觉六种异常现象,天空中如急雨似地降下美妙花瓣,纷纷扬扬散落在地上,空中自然响起音乐。如同赞叹宣说: ‘法藏比丘定能成就佛果。’”

(八)积功累德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阿难,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以及在诸天神大众之中,发下这些弘大深广的誓愿后,明达本心,深住于真实智慧之中,勇猛精进,专心致志忆念庄严佛国净土。其所修行成就的佛国,宽阔广大,超过任何他方佛土而堪称最胜第一。一经建立,永恒不朽,不会衰减也不会变化。

在无数大劫的时间内,法藏比丘积功累德,心中不生贪、嗔、痴,不起一切欲念,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种种,不起情欲,只是乐于忆念过去诸佛所修的功德善根。他行于寂静的修行,远离虚浮妄见,依持佛的“第一义谛”法门,培植积累众功德之根本。不计较执著各种修行中的艰苦,没有物欲,安住自法而知足,专求清白之一切善法,普施有情,利乐众生。其圆满宏深愿心的志向无有片时厌倦,以菩萨“十忍”之力量促进其修行成功。

对于有情众生,则常以慈悲、宽忍为怀,和颜悦色,善言慰喻,劝导鞭策,勉励前进。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对教师长辈的尊奉服侍,完全没有虚情假意、谄媚阿谀之用心。对待修道的同仁,他以福德与智慧帮助其成就。言传身教,做示范、守法规,无不以身作则。看一切事物都如同幻化,正定于不生不灭的境界中。口不臧否人物,从不讥讽诽谴他人之过错;自身行为端正,谨守戒律礼仪;保持纯正意念清净,无有杂念污染。

法藏比丘对所有世间国家城池、聚落村寨、家庭眷属、金银珍宝都无所执著,义无反顾地抛弃这一切而不断地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教导众生以无上正真之道安身立命。

由于成就了如上所述的这些功德善根,法藏比丘转世投生之地,都自然涌现无数的宝藏,他或转世为德才具备的长者,或转世为在家修佛的居士,或转世为名门望族高官显吏,或转世为刹帝利种姓王侯之家,或转世为四洲之主的转轮圣帝,或转世为欲界六天的六天之王,以至转世为色界诸天的大梵天王。生生世世,均到诸佛住处,尊重礼敬,诚心供养,从未间断、所作的这些功德,难以用语言说尽。

法藏比丘身体和口中时时发出无量的奇妙香味,其香味如同旃檀和优钵罗花,那香味遍及无边无际的世界。法藏比丘每次转世投生,都长得容貌端正、身材伟岸,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容颜上的美好。他手中常常能够拿出无尽的宝物,比如供养诸佛的庄严器具以信施舍他人的一切生活用品,他拥有最好的东西却用于施舍,利乐有情众生。由于这一因缘,能使无数的众生都生发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求道之心。”

(九)圆满成就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累了无量无尽的种种功德,他对于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达到无碍自在的境界。这境界决不是用语言和逻辑等凡夫方式所能知道的。他所发下的四十八大宏深誓愿,全部圆满成就。他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示现为极乐净土,因此该国土具足了一切庄严之相,是威严、尊爱、宏大的清净佛国世界。”

阿难听到释迦牟尼佛的这番话后,禀白世尊而问道:“法藏,比丘成就了菩提佛果,他是成了过去佛呢?现在佛呢?还是将来佛呢?或者是现今他方佛国刹土中的佛祖?”

世尊告诉他说:“他这个佛如来,来没有一定的来处,去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去处,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决不是过去、现在、未来之类的概念可以表示的;但因为法藏比丘为了履行他所许下的度生大愿;他才现今示现于西方,在距我们居住的赡部洲;百千个十万亿之多的佛国之外的佛国净土。他那佛刹我们称名为‘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成佛后名号为‘阿弥陀’。他成佛到现在,共有十个时劫,现在他正在那里讲经说法。有无量无数的菩萨和声闻弟子,恭敬地围绕在他的座下。”

(十)皆愿作佛

释迦牟尼说:“阿弥陀佛从菩萨证求成佛的誓愿圆满时,阿阇王子与五百个长者得知这一喜讯,便都皆大欢喜。他们每人各持一把金华盖,一齐到阿弥陀佛面前来礼拜,将华盖奉献给佛后,退下来坐在一边听阿弥陀佛讲演经法。他们心中都生起这样的愿望: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成了佛时,我们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

阿弥陀佛以他神通立即知晓了他们心中的想法,告诉诸比丘说:‘王子并你们这些人,以后都一定会成为佛。你们于前世;掺扦菩萨道,经历了无数的时劫,曾经供养过四百亿佛。在迦叶佛住世之时,你们曾经是我的弟子,现在你们又供养我,同样又是我的弟子。’诸比丘听阿弥陀佛这样说时,莫不心中充满欢喜。”

(十一)国界严净

释迦牟尼对阿难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由无量无边的功德具足庄严,所以永远没有各种苦厄、各种灾难;没有恶趣、魔烦等等的概念说法;也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没有冷热的气温差异;没有淫雨,也没有黑夜。总之,自然气候没有差异,没有缺陷,天天都一样美好。又没有大小江河海洋,没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没有铁围山、须弥山和土石山,只用自然生成的七种宝物和黄金为地。这七种宝物和黄金铺成的大地,宽广而平整,没有极限,既微妙又神奇瑰丽,既清净又庄重严肃,超过了十方一切佛国净土世界。”

阿难听说后问道:“世尊!若是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那这佛刹国土中的四大天王以及帝释等天神住在什么地方呢?”

释迦牟尼佛便向阿难问道:“夜摩、兜率以至于无色界里的一切诸天神众,他们又住在什么地方呢?”

阿难回答说:“因有不可思议的业力,致使诸天众神住在空中。”

释迦牟尼对阿难说:“你可知道不可思议的业力吗?你自身因过去善恶而造成的果报都不可思议,众生的业报当然也不可思议。众生因行善而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诸佛的圣力以及诸佛世界就更不可思议。这极乐世界中的众生功德果报的善力,又是住在阿弥陀佛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加上阿弥陀佛的无上威神之力,这一切难道你能思议吗?所以不需要须弥等山,该佛国的诸天神自然会有住处。”

阿难接着说道:“业为前因而后所获果报不可思议的道理,我并没有什么疑惑。但我为了能让将来的众生明白其中的奥妙,因而能够破除惑疑的束缚之网,所以才向您提出这一问题。”

(十二)光明遍照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阿弥陀佛威严神奇的光明至尊第一,十方诸佛世界的佛没有一个能赶上他。他的光明遍照东方如恒河中的沙粒数一样多的佛国,同样也照遍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如恒河中的沙粒数一样多的佛国,如果将他头顶上的顶光散开来照射,近可照遍一、二、三、四由旬,远可照达百、千、万、亿由旬。其他诸佛的光明,有的能照一、二个佛国,最多的也只能照百、千个佛国,只有阿弥陀佛,他的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的佛国。诸佛光明所能照的距离远近,本是其前世求道时所行愿的功德大小不同所致,到了他们成佛时,各自便以自己前世行愿功德的大小而得到相应的光明照耀程度,这是自然成就的,不是谁想多就多想少就少。阿弥陀佛的光明极好,胜过了日月之光千亿万倍。在所有的光中,阿弥陀佛的光是最宏大的,这在诸佛中也是第一。 “ 因此,无量寿佛亦为无量光佛,亦号为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为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筋;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上所述的这种种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世界上的众生遇到阿弥陀佛的佛光,贪、嗔、痴三种毒垢消灭,相应生出不贪、不恚、不痴三善根,身、口、意三业柔和随顺,若是其人处在地狱道火途、畜生道血途、饿鬼道刀途这样的极苦之处,只要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也都能不再受苦,灾难平息,而在生命终了时都能得解脱。若是有的众生,见到以至听闻阿弥陀佛的光明、威神、功德;又能日夜称名诵念,一心不断,就可以随着他意念中的愿望,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遇到修行的女子要小心,她们如同佛前的青莲一般,幽香而自远......一、没有嫉妒心的女子,神态会恬静,脸如秋月般静美;二、没有嗔恨心的女子,常有柔顺似水的品行,眼神会非常清纯而水灵;三、..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不学蛇行法世人都知道,「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属于圆筒状的爬虫类,尾长无足,体有细鳞,不能直行,以伸缩筋骨,匍匐于地,弯曲而行。头尖成三角,尾较短的乃是毒蛇,著名的有蟒蛇、赤练蛇、蝮..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

降服欲心

降服欲心现代人的欲望重,罪孽也重,弟子过去的行为也是这样。以前干过太多错事,诸如看黄片,色情小说,还唆使别人看黄片,发表一些不恰当的图片。过去的淫心太重,老是在欲望里打转,出离不得。曾有戒淫的想法,但..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圆通寺,它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