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投身饴饿虎
菩萨投身饴饿虎(续)
太子尔时遥在他国,两目手足三反动,心中愁怖似有忘失,即辞彼王还归本国。王令傍臣庄严宝车百乘,马骑千匹,金钱十千,银钱十万。王有五百大臣,人以金钱十千,银钱十万以赠送太子。王与群臣十千万人,送太子到国界头,施设大会欢喜相谢,于是别去。
太子惟曰:从小已来足不妄动目不妄。吾前出国不辞父母,必是父母及国臣民恐失我故忧愁苦恼。今当速去,令知消息。又复惟曰:道途旷远,不可卒到,恐我父母哀念情重,或丧身命。当作何方令消息速达?
时有乌鸟善能人语,白太子言:仁德至重,恩润普及,何忧不办?欲何所为,吾当助之。
太子答曰:欲托一事,愿见不违。乌曰:奉命。太子曰:烦卿送书与我父王。乌曰:宜急,今正是时。太子作书以授与乌。乌口衔书飞到本国,以书置王前。
王披书读,知太子消息,甚大欢喜,即起入宫语夫人曰:如我语卿,知不失子,不过数日必得见子。
夫人闻已如死还稣,拍手称善曰:令一切天下安隐快乐,所愿皆得,寿命无量。
尔时国中群臣豪族、男女大小闻太子还,皆称万岁。王即与群臣数千万人严驾导从出迎太子。道路相逢,太子见父即下宝车。前接足礼,启父王曰:子道不孝,枉屈尊神,惊动国界,幸蒙原恕。
王曰:甚善!父子相见悲喜交集回驾还宫。举国民庶莫不欢喜。远方诸国贫穷乞人闻太子还,多得钱财,皆从远来诣太子乞。太子使人担辇钱物,于大路头平坦空地施诸贫人。一年之中日日不绝,四方来者皆得如意。
尔时父王与诸大臣语太子曰:从今已往,国藏珍宝随所须用,莫自疑难。夫施之德远近所重,冤敌恶人闻太子功德者,自然修善。
尔时有五通神仙道士,名曰勇猛,与五百弟子在此山上大岩窟中修禅行道,志求菩提,欲度众苦,教化天下皆令修善。尔时太子栴檀摩提,赍持种种百味饮食上山供养诸仙道人。
于时仙师咒愿太子。因为说法,太子心喜,志乐无为,不欲还国。顾惟宫室生地狱想,妻子眷属生杻械想,观五欲乐为地狱想。思惟是已,即解璎珞严身上服,及车马人从悉付傍臣,遣令还国。于是太子披鹿皮衣,留住山中,从师学道,攒(zǎn)寻道术。
时太子傍臣还国白王:太子上山供养仙人,留彼学道,不肯还宫。经书咒术悉令通达自要不还。
王曰:一何苦哉!世人得子以致欢乐,凭赖老时益国除患。吾得此子常怀忧苦,不欲富贵,不亲眷属,此之恼子何道之有?即召群臣共论此事。
诸臣曰:太子好道,不贪世荣志乐无为,既不还国非可如何?王宜遣使审定其意,必不还者当量其宜。
王即遣使往问太子:吾今待子如渴思饮,停留山中不还何意?今夫人后妃挥泪望途,悲号懊恼不自任处。夫子道安亲,不宜苦逆,随使必还。使者受命,旨曰如是。
太子答曰:万物无常形不久存,室家欢娱离别则苦,姓命由天不得自在。无常对至,虽有父子不能相救。今求无为,欲度众苦,得道之日先度父母。今此处不远,亦当时往奉觐目下。此志已定,王宜更计续立国嗣。还信白王,具说上事。
王即召集群臣,更立太子。时王夫人与太子后妃婇女营从,赍持太子衣服严身之具,及种种甘果饮食、香华伎乐导从前后上山,到太子处饭诸仙众。
因迎太子夫人曰:夫种谷防饥,掘井待渴,立郭防贼,养子侍老。汝今不还国者吾命不全。
太子长跪白夫人曰:舍家处山改形易服,如唾出口不中食用。闲居道士于国无施。理分已定,非可改移。宁碎身于此,终不还也。愿母时还,寻尔修觐。于是夫人及太子后妃,见太子至意坚固无有还意,悲哭懊恼,随路而归。
于时国王唯望夫人得太子还,与诸群臣出城迎待。唯见夫人与太子后妃被发乱头、捶胸号叫,随路空归。王益不乐,群臣万众莫不啼泪。回驾还宫,于是国王谏谢夫人及太子妻:吾子好道世间难有,慈育普济莫不蒙恩。此国之宝,非凡器也。今乐居山以修其志,但令安隐时复相见。今且与子相去不远,饷致饮食、消息往来可以自慰。
于是夫人得王谏已,忧情小歇。时时遣人赍持饮食,及诸甘果种种美膳往到山中供养太子。如是多年。太子亦时时下来问讯父母,仍复还山修道。
其山下有绝崖深谷,底有一虎母新产七子。时天降大雪,虎母抱子已经多日不得求食。惧子冻死,守饿护子。雪落不息,母子饥困丧命不久。虎母既为饥火所逼,还欲啖子。时山上诸仙道士见是事已,更相劝曰:谁能舍身救济众生?今正是时。
太子闻已唱曰:善哉!吾愿果矣。往到崖头,下向望视,见虎母抱子为雪所覆,生大悲心。立住山头寂然入定,即得清净无生法忍。观见过去无数劫事,未来亦尔。即还白师及五百同学:吾今舍身,愿各随喜。
师曰:学道日浅,知见未广,何忽自夭舍所爱身?
太子答曰:吾昔有愿,应舍千身。前已曾舍九百九十九身,今日所舍足满千身,是故舍耳。愿师随喜。
师曰:卿志愿高妙无能及者,必先得道,勿复见遗。太子辞师而去。
于是大师与五百神仙道士涕泪满目,送太子到山崖头。时有富兰长者,将从男女五百人,赍持食饮上山供养。见太子舍身,悲感啼哭,亦随太子至山崖头。
于是太子在众人前发大誓愿:我今舍身救众生命,所有功德速成菩提,得金刚身、常乐我净无为法身,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我今此身无常苦恼、众毒所集,此身不净,九孔盈流,四大毒蛇之所蜇(zhē)螫(sh)(音:治),五拔刀贼追遂伤害,如此身者为无反复。甘膳美味及五欲乐供养此身,命终之后无善报恩,反堕地狱受无量苦。夫人身者,唯应令苦,不得与乐。
太子种种呵责其身诸过咎已,又发誓言:今我以肉血救彼饿虎。余舍利骨,我父母后时必为起塔,令一切众生身诸病苦、宿罪因缘、汤药针灸不得差者,来我塔处至心供养,随病轻重不过百日必得除愈。若实不虚者,诸天降雨香华。诸天应声雨曼陀罗华,地皆振动。
太子即解鹿皮之衣以缠头目,合手投身虎前。于是虎母得食菩萨肉,母子俱活。时崖头诸人下向望视,见太子为虎所啖,骨肉狼藉,悲号大叫声动山中。或有捶胸自扑宛转卧地,或有禅思,或有叩头忏悔太子。
尔时首陀会诸天,及天帝释、四天王等,日月诸天数千万众,皆发无上菩提之心,作倡伎乐、烧香散华、曼陀罗华供养太子。而唱是言:善哉摩诃萨埵!从是不久当坐道场。如是三唱已各还天宫。五百仙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神仙大师得无生忍。
王及夫人明日遣使赍持饮食上山饷太子,到常住石室,唯见卧具、鹿皮衣。伞盖、钵盂锡杖、水瓶澡罐悉在室中,不见太子。周遍问人无有应者。唯见仙人十十五五相向啼泣到大师所。唯见仙师以手拄颊,涕泪满目呻吟而坐,周匝推问无有应对。使者怖惧即以饮食施诸仙士,走还白夫人具说上事。
夫人曰:不见我子,见诸仙不?答曰:但见仙士十十五五相向泣涕。
夫人曰:祸哉吾子死矣!捶胸大叫奔走诣王。王闻是已从床而落迷不知人。群臣万众来集王侧,叩头谏曰:太子在山,未审虚实,何为哀恸。愿王小息。
于是王及夫人、后妃婇女、臣佐吏民,褰(qiān)裳徒跣(xiǎn)奔走上山。尔时富兰长者亦逆来告王曰:太子昨日投身岩下,以肉饴虎。今唯余骨狼藉在地。于是长者,即引导王到太子尸处。
王及夫人、后妃婇女、群臣吏民举声悲哭,振动山谷。王与夫人伏太子尸上,心肝断绝闷不识人。妃前扶头理太子发,心肝摧碎,啼哭声,曰:一何薄命,生亡我尊!今日永绝不复得见。宁使我身碎如尘粉,不令我天奄忽如今。太子已死,我用活为?
时群臣白王:太子布施,誓度群生,无常杀鬼所侵夺也,及未臭烂,宜设供养。即收骸骨出山谷口,于平坦地,积栴檀香薪及种种香木,诸香苏油,缯盖幢幡以用阇维太子。收取舍利以宝器盛之,即于其中起七宝塔。种种宝物而庄挍之。其塔四面纵广十里,列种种华果、流泉浴池端严净洁。王常令四部伎人昼夜供养、娱乐此塔。
佛告阿难:时太子者我身是;时父王者即今我父阅头檀是;时夫人者母摩耶是;尔时后妃者今瞿夷是;时大臣阇耶者阿难是;尔时山上神仙大师者弥勒是也;裴提舍王者难陀是也;时婆罗门者罗云是也。弥勒菩萨从昔已来常是我师,以吾布施不惜身命救众生故,超越师前悬挍九劫,今致得佛济度无极。
佛说是时,天龙及人八万四千皆发无上平等道意,八千比丘漏尽结解得应真道。王与群臣天龙鬼神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去。
尔时国王闻佛说已,即于是处起立大塔,名为菩萨投身饿虎塔,今现在。塔东面山下有僧房讲堂精舍,常有五千众僧四事供养法盛。尔时见诸国中有人癞病及颠狂聋盲、手脚躃(b)跛及种种疾病,悉来就此塔,烧香然灯、香埿涂地、修治扫洒并叩头忏悔,百病皆愈。前来差者便去,后来辄尔,常有百余人。不问贵贱皆尔,终无绝时。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