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健康标准
佛教中的健康标准
“是我此身肉,恒属老病死。”佛陀所说的这句偈言,说明了佛陀明确宣示人类的身体与疾病是难以分离的,很少有人会一生少病。
至于健康的标准,佛教中诸佛互相问讯的话语可作为代表。如《妙法莲华经》中所载佛陀的问讯:“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
身体方面是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四大调和;心理方面是能平心对待世事,心理安乐。这种标准是随顺普通人而说的,其实健康的标准每个人都不同,相比而言,佛教的标准要高些,佛教弟子的健康状态要求要比平常人更多些。因为一般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较为强壮,没有较大的疾病,就可以算作健康了,而身根只是人身的六根中的一根,佛教对健康的定义还有六根敏利。
如果眼睛的视力不够好也不能算作健康,更进一步,如果观察力不够好也算不得健康,佛陀在经典中开示过六根清净、敏利为佛教弟子修学有成的标志,如《妙法莲华经》的说法,而在《般若经》中,修行般若的菩萨命根不为老病贫穷等所恼,安隐受乐是为命根利。生命的要害命根,要求能够不为病患所恼,能够安然享受快乐才算是健康,能得乐是佛教健康的标准,而佛陀开示的快乐有两种,一种是世乐,一种是法乐,一种是内乐,一种是外乐。
世乐,如吃得好饮食、男女合欢、色声香味触五欲之乐法乐,如得法喜悦、得禅定乐,是为得法乐、外乐,是依靠外界才能得到的快乐,如饮食、触觉、嗅觉等,内乐,是不依外缘生起,而是从自己身心中生起的快乐,如禅定之乐,外乐容易失去,因为此乐所依凭的外物容易损坏,内乐则比较稳固,同样,世乐容易失去,而法乐则比较稳固相比而言,内乐比外乐要强大,法乐比世乐要强大。
中国的养生学可谓蔚为大观,可不论有多少小妙方和小秘技,我们都没有从本质上和根本上去思考健康,人们将精神愉快和身体无病痛视为健康的标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类存在的根本特征一心意识的活动,以什么标准来判定其为健康的呢?显然在所有的养生理论和健康学说里都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佛教认为,心意识的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根本标准,同时,佛教对于心意识的理论里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即人应当保持心意识清晰明白。心意识的清晰度,也是一个人健康的程度。
心意识的迷失~失念
就如我们都认同健忘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而记忆力衰退也是身体不健康的一个表现,须要谨慎对待那样,佛陀明白地告诉弟子们,如果心意识不明晰,那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佛陀的理论里有一个重要的字眼就是“转”,平常我们说的“掉向了”就有这种意思,佛要求弟子们不为外境所转,为外境所转就是心意识迷失,根本上说是迷失了自我,连自我都迷失了,又何谈自我的健康呢?正如不知有自我的精神病人根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体是不健康的那样,心意识一旦迷失,那就连健康不健康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说法“人,一天三混沌。”“人,一天三迷糊。”就是说一个人几乎每天都会有心意识迷迷糊糊,不够清楚明白的时候。
对于心意识的迷失,佛教称之为失念,佛陀无数次强调人必须要保持正念,如果不能保持正念就会被邪念所转动,心意识就变得不健康,与正念邪念相比,失念显得中性,比正念不如,比邪念好些,但失念有时也很可怕,那就是人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从而无法保持健康。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佛陀临涅槃时,魔王波旬请佛灭度,当时佛问阿难,能够通达四神足的人,可以住世一劫随意自在,如来于四神足已多修行,可以住世一劫,我现在是不是应当住世呢?结果阿难为魔王所障覆,迷失了心意识,以至于佛陀认为机缘不对,入于灭度,这件事成了阿难一大过错,后来在结集经藏时,大迦叶尊者指出了这一点,并且将阿难从大众中驱出。
真正的健康须提高意识的明晰度
不同的人,其意识的明晰度不同,显然,心意识越是明晰,人也就越明智,精力也就越充沛,神气也就越足,中国养生理论里面的精气神三者,神气充沛时,心意识就明晰,那么,佛陀在当时怎样对弟子们分析心意识的明晰度呢?
首先,在小乘经中佛陀强调:“不生乱想。一其心念。其心智明利,反应灵敏。行时知行,止时知止,于一切时中,一一悉知。出息长亦知息长,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暖亦知息暖,人息冷亦知息冷…”
其次,心意识的明晰度在禅定中可以达到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境界,如佛教有些大师在禅定中听到蚂蚁打架的声音就像打雷,这并非瞎说,这种禅定的层次也并不就算多高,人在深夜里入定,会听到平时听不见的隔壁闹钟声如同紧贴在耳边一样,这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的心意识明晰度。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佛陀告诉圆觉菩萨:“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其心念意识的明晰真正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但这种境界在理论上来讲是可能的,如同一个人在吃饭时,他的心念意识在同一瞬间所做的思维有:手在拿筷子伸送,口张开待吃,眼睛在同时看着菜、桌子、碗、同桌的食客,耳朵可以同时听着音乐,心里可以想着一件事情,所以说,人的心念意识本身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能力,对心念意识的有效训练,应当可以让它变得敏利、明晰,从而更加健康。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