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觉得自己念佛功夫不好,有这种想法难往生

繁体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致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复永嘉居士书) 二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作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祈依文钞,勿自任己见,不依净土宗旨。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常闻之资性固好,见识有偏。专持一佛尚可,废弃礼拜发愿等,则大错大错!临终之瑞相,不必预为期冀。但平时须念佛相应,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复陈飞青居士书)三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之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复卓智立居士书) 四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脱生死之妙法。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又云「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甚哉!一句弥陀,微妙难思,惟佛与佛,知其究竟,等觉以还,尚有未尽,所谓菩萨少分知,若我辈凡夫,尤当信而行之。(净土法门说要)五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当修习。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事,则纵有所修,皆归人天福报,欲了生死,当在驴年。 时值末法,人根陋劣,唯念佛一法,最为当机。有许多人凡所祈祷,皆以人不能尽念诵之经咒为事,不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持之尚可成佛,岂不能消灾乎!办莲社,做祈祷,当以念佛念观音为主,则利益大矣。又莲社多固好,多而滥则不好,切勿以多为事,以致滥漫混杂,则功不敌过矣。(复德培居士书) 六 一心念佛,决志求生西方,任何知识令修他法,均不改此志。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若不速改,后当发狂。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着悲魔。悲魔既着,终日悲痛,或致痛死。此种皆由不善用心所致。顶门痛痒,皆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当一心静念,普为一乡宣说,常在稠人中念,则此种惊怖心痛痒事,均可日见消灭矣。(复刘慧焯居士书)七若云念佛,但恐汝不真心,若真发了生死心,则人多也不至有妨。以念佛只一句,纵然打差,亦打不掉。倘汝心不讨厌,则固无甚障碍。汝心若生厌,则便一刻难过矣。不能舍家觅静处念佛,何得请我决断,岂非以此为戏乎!汝果能劝老亲,劝妻子同修净业,岂不如汝独住静处念佛乎!又人情应酬,汝果以修行从简从略,人必不至见怪,或迫不得已,略为应酬,可省则省,有何不可。居尘学道,若修别种法门,则诚难得益。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但以汝之无事生事之妄想太多,勿道未得静处难得益,即得静处亦难得益。(复李慧实居士书)八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复丁普瀞居士书)九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有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复智正居士书)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一日念佛三十万,则是意根舌根俱利。然不可徒羡其所念多,当致力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已。又今之泛泛然修行者,多多皆是不修实行,止徒虚名。(光)曾见许多日课十万弥陀者,皆属虚张声势,以自诳诳人耳。此种习气,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为有,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复周群铮居士书)十一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功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持咒昏沈,念佛;念佛昏沈,持咒,此系意识随妄心、正念转变而现。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功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颠倒错乱矣。然此颠倒错乱,犹属功夫所使。设无功夫,则此糊里糊涂之念亦不可得,况明白不错乎!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薄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复恒惭法师书)十二所言作事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沈,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复李觐丹居士书)十三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可有得矣。(复明道法师书)十四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荐亲,只期往生西方,何问落于何道,此意似好,实为障碍。以人之神识,随业所转。汝以至诚心为母念佛,仗佛力故即可往生,问落处,便是作未往生想也。(复何希净居士书)十五初学佛只可认真念佛,洞得的也随他去,洞不得的也随他去,庶不致耽搁工夫。凡修持总以简略为宜,若所念太多,反不如专念一种为得也。 须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了生脱死。不可只发求世间富乐,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非念佛不能消灭灾难也。(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六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复黄涵之居士书) 十七 唯止念佛,不生信不发愿求生,乃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用者,非净土宗信愿行三并行之法也。无信愿念佛虽较参禅看话头功德大,然自未断惑,自力不能了脱,又无信愿,不能蒙佛接引了脱,犹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门,其证道也,大非容易。且勿谓信愿求生为卑劣,净土诸大菩萨祖师,所有言教皆示信愿求生,何不按佛祖之成规乎!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也。古人谓劣夫乘轮宝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复法海大师书)十八既信净土法门,何不于此法中死心做去。而修返闻数息唯识等观?此各种法,均是大乘法门,然皆属自力,未可与仗佛力之法门论其利益也。今既发心念佛,当以心佛相应,生前得一心不乱,报尽登极乐上品为志事,不必求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此义认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则其误大矣。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复张曙蕉居士书)十九龙舒文,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此事当从用工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此一句,若单念六字佛号,虽日念十万,念满百年,也不及此一句之数。然则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纵有信愿,未必即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愿者,决定可以往生。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复陈其昌居士书)二十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复张纯一居士书)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频婆娑罗王等人恭敬顶礼佛陀后,便各自就座。此时,大众看见一直是事火外道的优楼频螺迦叶也身处其中..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文:转载)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问题】阿弥陀佛,嘎玛上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刚看到您的答疑文章,想请问您购买彩票算不算赌博,佛弟子买彩票这样如法吗?有的人一下子买彩票中大奖,是因为过去世布施过一大笔钱吗?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没有安全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抓住东西和哭闹。这种没有安全感与生俱来,就好像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陌生城市之前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条狗、..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因为对众生造了恶业,才会有所谓的冤亲债主。真正形成冤亲债主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有众生作为对境,我们才会造作罪..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

嘎玛仁波切:佛陀的加持力有大小之分吗?如何得到100%的加持?

嘎玛仁波切:佛陀的加持力有大小之分吗?如何得到100%的加持?并非在家画幅佛像,或雕塑一尊观音,然后拿着香拜,就算学佛。那是在供佛、敬佛,而不是学佛。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必须学习佛陀的思想和行为。佛陀的教..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有接近上千..

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仁山法师

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仁山法师273善用其心3104:19来自弘愿之音善用其心。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结跏趺坐,就是盘腿而坐,在坐的时候,先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这称之为吉祥坐,..

因果故事两则:凶财凶出,杀人偿命

因果故事两则:凶财凶出,杀人偿命一、凶财凶出献县有个小吏姓王,善于写文书,设法从中牟取别人的钱财。但是每当他有了一些积蓄,就一定会出现一件意外的事情把这些钱财花费掉。有一个城隍的道童,晚上在屋檐下走,..

哥玛达鸟 ——恶口骂僧 累世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檀香山上有一只哥玛达鸟临近寿终。如来正等觉具有二种智慧(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遍知一切,每时每刻都在观照着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此时,释迦..

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

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子贡曾经问孔子:“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如何对治瞋恚、怒气?我在一些地方讲学,有的人就说,去买东西,大买特买,让情绪舒缓一点,不然就拼命吃东西,或是打电话找朋友倾诉一下。我跟他们..

和尚头上的圆点有什么作用?为何有6个的有9个的,真相令人意外

和尚头上的圆点有什么作用?为何有6个的有9个的,真相令人意外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很多人由于经历的事情太多,看破红尘事从而选择出家阪依佛门.相信大家电视剧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看见出家人头顶上有小..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

品茶,更在乎的是一份耐心卢梭曾经说过:生活过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那些年岁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茶亦如是。对一杯茶,我们品味得越彻底,就能了解得越透彻。茶器最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样一席茶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