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注意啦啊,祖师教给我们的念佛方法还真是了得
念佛有很多种方法,我大略地说一说我平常用功的方法,我最用摄心念佛、用计数念佛,我计数念佛是跟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文钞》里面教我们用三声三声四声,我认为这位祖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师,他传授这个法门给我们,教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又称十念法。他这种十念法比其他的十念法很特别,不同其他的十念法,其他的十念法是一口气念多少声,你念十口气当十念法。那样念佛好不好?好!但是功夫可以持久吗?不能够。为什么?因为你用一口气要念很多声,你很急,心很急,你的心定吗?不能够定,只能是一点点定。这样你念久了,他那里讲一天至多可以念十声,十念,多了就不行,超过了就会伤气,身体就会有病。今晚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十念法,印光法师教我们的,这个方法不是他们那种方法,我今天分析一下,因为我们用一口气这样,我学着给你们看,很简单,我们大家不妨研究一下、讨论一下,那种十念法,你吸一口气,你开始这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你这一口气念完为止,多少句?十句、五句、三句,看你的能力。如此你重复念十口气,当时那几分钟你的心可能会定,但是再继续这样的话,你的心慢慢地就乱了,紧张了,因为气促,辛苦,久了就不得力,这种十口气的十念法。但是印光法师教的十念法不是这样的,是三声三声四声。就是在我们静坐的时候,一直这样念,你念六个字的可以,四个字的也可以。我是这样念的,我坐着,好象静坐的时候,我们不出声的,在心中念,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第二口气又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声,到第三口气时念四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三三四就共十声。为什么加上一个四声呢?因为你的精神会集中在数字上,日子久了,你的心就定下来了。你不妨现在可以试一试。你这样念,不要一口气念多,像我现在这样,用鼻子吸一口气,一口气念三声,不让他超过四声,保持三声,无论你的气魄有多长,都不念四声,就念三声,第二口气又念三声,第三口气保持四声,你不断地如此训练,你的心就不会想东想西了。大家记住印光大师传的这个方法,我就是用这个方法的,所以后来心就很容易定下来,以前用的方法还会乱。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数目,你念佛念得久了,就会想东西,想这想那,人坐在那里,手里拨弄着佛珠,但是脑子在想其他的事情。这样你就是自己骗自己,这样念佛很难成就。所以说,念佛要念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是这回事。大家不要误会了,这种念佛方法是叫做记数念佛。很多人有很多问题,我发觉现在的人不知道是讲他聪明好呢,还是讲他愚蠢好,我所讲的话,讲得这么明白、这么清楚,你们还是有人有疑问,他怎么问,我碰到这样的事,他说,“师父,我平时是这样念的,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我讲十念念佛,并不是叫你念念这样计呀,我是叫你心中要知道这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不是叫你“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一直计到十,是不是这样计啊?你念阿弥陀佛,再加个十,阿弥陀佛再加个一,不就夹杂了吗?人家叫记数,心中记住这个数目,三声三声四声,不是叫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念。我教给你最简单最容易你都没本事领悟得了。
所以说你们大家不明白,念佛是用心计数的,最好不用念珠,你在静坐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念珠,因为你会对念珠有依赖性,你对念珠有依赖性,你的心就不能清净。念久了,你自然就无需计数,不用计数就自然进入了,久了你念到念而无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进入了正念。你有了正念就能够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刚开始,我们要执着这个名号,久了成了一片就不会执着了,你不会执着于我现在有一个佛的名号。开始时要执着,久了就不执着了,进入了,成自然了。怎样成自然了?就好象我们习惯了一件事,每天一起身,第一件事就想到吃饭,十二点了,吃饭,晚上要吃饭,要人叫吗?不需要。时间到了,自然吃饭。就象你工作很忙,一想,还没吃饭呀。要人叫吗?不用叫。你念佛要念到这样的功夫,不需要有人叫,自然就会念出来,这叫功夫。不是一日就成功的,要连续不断地训练。你有这样的功夫了,才能自在往生啊。
所以说,学佛要清楚,这个是祖师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也是用这个方法。我用了功夫得力,所以我教给你们,我这几年念了佛心里没有什么烦恼了,没什么想的了,一坐下来就可以念佛。这个是念佛的好方法,这叫什么?叫摄心念佛,正如《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我们用忆佛,忆佛就是想佛,想佛的相貌清净庄严,念佛,你能够有忆佛的功夫,你就能够念佛,你忆不出佛,意思说,你想不出佛像的样,你心中就没有佛,你心中没有佛,你念什么佛?所以说,你想得出阿弥陀佛的样,你就念得出阿弥陀佛,你就会念佛,叫你观想,叫你想佛你想不出,正所谓说我们人业障深重。你看,我们印了许多佛像,很小张的,给你带在身上,拿出来想,你们以后可以发心印小张的阿弥陀佛的卡片,装在钱包里,作什么用?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忆佛、观佛、想佛。不是用来保平安的。所以有的人拿佛像问:开光没有?我们印这些小佛像是给你作什么用的?就好象念佛这样忆佛、念佛,以后你如果真的想念佛好好修行,你的钱包原来放着你女朋友的相的话,拿出来,又或者装着你男朋友的相的,拿出来,丢掉,放什么?放阿弥陀佛的像,如果你这样,想得多了自然就见到他了。你们天天想阿弥陀佛,想了三年都想不出个影子来,叫你想男朋友、女朋友一下就想出来了,发梦都梦到他,和他一起饮茶、逛街、逛公园,做朋友,那你不和阿弥陀佛做朋友?证明你业障重嘛。阿弥陀佛如此庄严,你都不想他,去想那些不漂亮的。哎呀!
2024-03-17 13:52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
通过观手就能知道您的健康如何-
通过观手就能知道您的健康如何?手腕互击36次。说明:打击心经及心包络经/大陵穴。主治:预防及治疗心脏病、胸痛、胸闷、纾解紧张的情绪。4、第四巧虎口交叉互击36次。说明:穴位是八邪穴。主治:预防及治疗末梢循环..
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
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佛問彌勒菩薩,問的,我這裡以前寫的一份資料,「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裡頭問了三樁事情,有幾個念?有幾個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個識?識是什麼?受想..
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
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问:请问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净空法师答:你想做护法神,不容易,护法神他的功德,给诸位说超过弘法的法师。为什么说?弘法的法师再有能力,没有人护持,他就一筹莫展。譬如说我们今天讲..
原来这么简单
原来这么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诵金刚经的功德有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金刚经,修行金刚经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诵金刚经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功德,但是有些人并没有体会到,只要我们坚持诵金刚经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功德。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下诵金刚经的功德有有什么吧..
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