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繁體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进,一路上庄严的队伍,吸引了大批群众前往顶礼供养。乞食毕,佛陀与五百比丘僧于摩竭国界边缘的一片树林下歇息用斋。结斋后,佛陀上座为弟子们说明此次至摩竭国的因缘:「诸位知识,所谓『凡事必有因』,这回我们来到此地,主要是要使摩竭国国人修布施供养之法,并将佛法的义理传扬至邻国迦师那国。迦师那国因地处偏远,缺乏教化,民风尚未开化,人民性情野蛮、不讲道理,国内人人造恶,时常搏斗争执,刚烈凶暴,更是远近皆知。」

「然而佛法讲的是慈悲,无论再怎样难以教导的人民都要度化;而且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能因听闻佛法得到开悟、解脱。正法说的是平等,因此将我的教法传入迦师那国是件理所当为之的事。诸位知识,你们愿意前去传布正法,化导迦师那国的人民吗?」佛陀说到这儿,众弟子都充满了信心,他们这样想着:「我们已是断尽三界见思惑的大阿罗汉,只要拿出从前除灭贪瞋痴的智能与勇气,相信没有什么是行不通、做不到的,相信一定能令迦师那国人信受佛法!」此时神通第一的摩诃目犍连尊者站起身来,走向世尊座前,恭敬地长跪合掌:「伟大的佛陀,弟子愿意前往迦师那国度化当地的人民。」佛陀听了,慈悲地点头表示赞许。于是目犍连尊者便向迦师那国走去,经过了一整天的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当他踏入城门时不禁惊骇的停下了脚步,首先他看到一个妇人拿着菜刀一面挥舞,一面追着一个怀里抱着一只鸡的男人,接着他又见着两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交拳相打,然后他又看见,摩诃目犍连尊者忽然有种身陷地狱的感觉,幸好尊者修行功深,很快地他便将心安定下来,走向城内。

由于迦师那国是佛法尚未开化之地,因此国人普遍没有见过僧众,他们对于目犍连尊者的出现感到相当诧异,于是他们竟停下了争执打斗,注意起目犍连尊者来了。「喂!你看那个人,怎么剃着光头又穿著这么破旧的衣服呀!」「是呀!不知打那来的汉子。」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时目犍连尊者在一棵无忧树下坐了下来,一群迦师那国的人民也因好奇而凑近,目犍连尊者开口了,他说道:「你们这样刚愎粗野的行径是愚痴的,你们若不改恶行,将来的果报必定是在三恶道中受苦,快止恶行善,广结善缘吧!佛陀曾说」怎知目犍连尊者话还没说完,群众已怒气冲冲地叫骂起来:「你是存心来教训我们的吗?你还不够格,快滚!」从来不曾团结过的迦师那国人,此时却一块儿将目犍连尊者撵出城外,又「砰」的一声迅速地将城门闭紧!目犍连尊者站在城门外楞了一会,才回过神来 ,原来自己被迦师那国人赶出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我,目犍连向来是为人所尊崇的,为何今日却受到这么大的屈辱呢?」目犍连尊者一面不解地思索着,一面往回程走。

当目犍连走近佛陀与五百弟子歇息的树林时,远远地便看到有位师兄弟在那儿向他躬身合掌,原来是智能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目犍连,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迦师那国的人们可和善?」「唉!别说了,我被他们撵了出来呢!」舍利弗尊者听了便向目犍连尊者说:「目犍连尊者,你应当以『智能』化导他们呀!」说完,舍利弗尊者便来到佛陀的跟前,向佛陀禀告自己的想法:「世尊,弟子有信心能以自己的智能感化迦师那国人。请应允弟子前往迦师那国,让佛法能在此弘扬!」这时佛陀也如之前一般,微笑地点头表示同意,没有多说什么。

舍利弗尊者满怀着信心朝迦师那国出发了!在途中,他不停地思索着自己该用什么教法教化迦师那国人,最后他得到了答案──戒法。舍利弗尊者以为迦师那国人就是因为没有规矩,所以才会胡作非为,一旦只要有了戒法的规范,他们定能自守本分、安居乐业。然而,事情却没有舍利弗尊者想得那般顺利。舍利弗才刚在毕钵罗树下开演戒法:「戒,就是戒毒,戒掉我们的贪瞋痴」,一群原本站在后方听讲的迦师那国人立刻冲到他跟前大声的怒骂:「别想束缚我们!」临走前,这群人还朝舍利弗尊者的脸上吐了口水,尔后乃至于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以及其它五百位大阿罗汉一一前往度化,并皆不为该国人民所接受。

佛陀的侍者阿难得知此事,很替迦师那国人担心,于是他便向佛陀说:「世尊,迦师那国人民性情粗糙、心口俱恶且不受善教,还对劝导他们改邪归正的善知识恶言相向,侮辱一阿罗汉罪已难当,何况是以轻慢心对待五百大罗汉,他们所造的恶业可说是天地不容呀!慈悲的世尊,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迦师那国人,将他们导向正道呢?」佛陀慈悲安详的望着阿难,开口说道:「阿难,你所发的悲愍心是很好的,但是不用担心。虽然迦师那国人看来似乎无药可救,但我及诸大菩萨看待他们与看待五百比丘的态度是不二不异的,你们都同样有着清净无染的佛性!阿难,你不须烦忧,我已看到了这件事的始末因缘。」说完,佛陀立刻派遣诸大菩萨中智能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前往迦师那国度化当地的人民。

与五百罗汉所不同的是,文殊师利菩萨没有一入迦师那国便急着宣扬圣教、传布正法,反而以赞叹法门为先,称誉迦师那国的每一个人,文殊师利菩萨这样说着:「贤者,您们的作为真令人感到欢欣喜悦。」接着,文殊菩萨来到王宫晋见国王,并在国王的面前赞叹每一个子民:「大王,住在东海渔村的若嘉工作勤奋,恭敬父母;在西城守门的连尼伽尽忠职守,不辞辛劳;国境北方的打铁匠颇具胆慧,总能为人们平息争执,消弭烦恼,大王呀!必定是您的德政彰显,使得人民如此纯朴善良。」

由于文殊菩萨的话语是那般的令人欢喜,因此不过几天这些软言慰语,便传遍了迦师那国的大街小巷,举国人民皆欢腾不已,大伙儿不约而同的说道:「这位菩萨真是太了不起了,居然能那么贴切地说出我的义举,这么精准地看出我的优点。」于是众人便各各手持金宝香花、美食佳肴或锦缎绫罗,来到文殊师利菩萨的面前至诚供养。此刻迦师那国人皆发无上菩提心。

文殊师利菩萨观见时机已成熟,于是便告诉前来供养的居士大德们:「你们供养我,不如供养我的师父释迦牟尼佛,佛陀是人天导师、四生慈父,具足福德、禅定、智能,若能诚心供养,其福报必倍于此。」迦师那国人的善根已现前,听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劝导生大喜悦,他们说道:「菩萨,人间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福田,真是太殊胜了,烦请菩萨带领我们前去供养吧!」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佛所,向佛陀恭敬顶礼供养。世尊便为他们阐演经法,迦师那国人应时得不退转。此刻三千大千世界国土作大震动,一切世间山神、林神、药草神皆开口赞言:「文殊师利菩萨真不愧是已登地的大菩萨,竟能善用权巧方便广度众生,真是令人激赏呀!」

诸大阿罗汉看到这样的情景,惭愧不能自己:「世尊,菩萨的威德神力已如此广大难测,更何况是佛陀您呢?自今以后我们誓以最虔敬之心向十方诸佛菩萨学习!」

佛法中强调「人人皆有佛性」,只要一念觉悟,烦恼即菩提。且经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凡修自利利他菩萨行的行者,必须本着慈悲喜舍之心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其中,「爱语摄」即是先认同对方,给予适时的赞美与鼓励,当建立良好的关系后,对方才容易接受劝导,认同佛法的道理,进而信受奉行,如此才能成就普度众生的目的。

2024-03-17 13:52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净土的四种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麦彭仁波切也讲过,虽然往生净土的条件有四个,也即净土四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如果能具备这两个条件,往生就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第..

怎样优雅起来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良好的教养。这是最基本的教养,潜在的善良的人都会去努力维护,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道德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去努力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优雅的欧洲人..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恭敬读经,这是在珍惜圣人的血泪 我们得来很容易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因为那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悟显法师:梵网经菩萨戒四十八轻戒,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梵网经》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

怎样做才能使各宗各派和合

问:各宗各派应是圆融一体的,互不相违,从发出离心、菩提心、积累资粮、净除业障,直至成就佛果,都是异曲同工的,没有差别。可是现在道场、僧众、居士间常有纷争。怎样做才能使道场和合,僧众和合,居士和合?达真..

总是受到亡者干扰,怎么办?

问:我请师父开示,我身体挺好,为什么时不时的受到一些亡者的干扰?像是病了一样,但又没有实病,经过一些处理就好了。 答:因为我们产生了幻觉。就是说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所谓的仙啊,附体啊。甚至用《地藏经》现..

恭祝佛陀成道日

恭祝佛陀成道日(腊月初八)恭祝佛陀成道日本师释迦牟尼佛二十五岁等身像释迦如来成道日,即释迦牟尼成道日或佛成道日,是在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

念阿弥陀佛圣号神奇治病

念阿弥陀佛圣号神奇治病末学自上次见一师兄发表一篇念阿弥陀佛治牙痛的文章后,效仿其做法,并收到非常神奇的效果!首先,末学今年初开始茹素,可能是去年坐月子时吃不少肉,导致一直便秘,吃什么水果呀,练瑜伽啊,..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九卷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世间品之四复次夜摩等天宫其量云何。上四天如须弥娄山量。余部说如此。复有余师说。向上倍倍广。复有余师说。初定地量。同一四洲..

怎样发菩提心?

怎样发菩提心?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要学会关心每一个人,人 溺我溺,就是看见人家掉进水里,要感觉像自己掉进水里 一样;人饥己饥,就是人家饥渴了,饥饿了,就像自己饥 饿了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就是不管..

读地藏经可以超度婴灵吗

读地藏经是可以超度婴灵的,但是在超度时需要通过回向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顺利的为婴灵超度。大家在为婴灵超度时们可以直接说:愿将此次诵经功德回向给去世的婴灵,希望他能得到解脱,去往极乐世界,也希望他能投胎..

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

噶当派的大德经常祈祷: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人的心没有与法相应,表面上离开世间很久了,实际上还是很容易受到染污。一个人即使在山里呆了很久,如果他内心没有佛法的境界,到城市里以后遇..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7 相信“无中生有”如果能够把开悟放在你的修行或思考前面,你的修行或思考就不会是自我中心。我所谓的“开悟”,意思是相信“无”……我发现,去相信“无..

宋昙诜《净土圣贤录》

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善讲说。注维摩诘经,行于世。尝述莲社录,记往生灵迹。元嘉十七年,集众谓曰,自建寺以来,至此五十年,吾之西行,最在其后。即跏趺称佛百声,闭息而寂,年八十。(东林传)..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卸任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