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佛菩萨不违大悲愿力,来娑婆世界游化众生,让我们众生偶然能够碰到、见到。但为什么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了跟没见一样,碰到了跟没碰到一样蹉过呢?下面就举例子:即使是见到文殊菩萨,你也只能看到一个老人,或者一个贫穷的老太太,或者即使看到本相,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这并不是佛菩萨故意以狡诈的方式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福薄、善根不够的缘故。
关于如见文殊,但睹老人,下面不妨介绍一个公案:
《虚云和尚参禅要旨》: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乃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趋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不具眼识人,虽在善知识面前也认不得他是善知识。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弟子,亲近了他很久了,却不知道他的伟大。有一天这个弟子告假,说要去朝五台山礼文殊菩萨,杜顺和尚就赠给他一首偈颂: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但他的弟子没有明白其中的深意。后来这位弟子来到五台山脚碰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告诉他说:文殊菩萨在终南山,就是你的师父杜顺和尚。这个弟子赶快跑回去,但是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了。现在关中还是把这一天作为文殊菩萨的斋日。所以不具眼识人,即使在善知识面前,也不认得他就是善知识。
《虚老和尚参禅要旨》里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这个公案,下面再作详细介绍:
杜顺和尚是华严初祖、文殊菩萨的化身,他特别强调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可见不但天台,乃至华严宗也是非常注重弥陀净土法门的。现在有些人认为只有天台才注重净土法门,实际上华严宗的祖师也是如此。
杜顺和尚晚年的时候,有一个跟他学法十多年的弟子。这个弟子开始对他还有些信心,但是后来看师父无非就是白天种种地,晚上念《华严经》,很平常,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的修行。他跟着他师父学,也是白天一起干活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修了这么多年了,要另外去朝拜善知识了,特别是应该去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于是就向师父告假。
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就对他讲:你没必要去,在这里修行和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其实他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但这个弟子不明白,一再恳求:我已经发愿朝山了,请你老人家慈悲,了我的心愿吧!杜顺和尚看他心意已决,就只能同意了。对善知识来说,如果弟子心意已决,说了两回也没用,那就只能由他,否则弟子会有很大过失。
临行的时候,杜顺和尚交给这个弟子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叫他顺便按地址送去。于是这个弟子马上启程,按信上的地址去打听,找到了青娘子。想不到青娘子是一个妓女,他心里怀疑就自己的师父,怎么还有个当妓女的朋友呢?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师父没有信心,还有疑惑。但是既然地址没有错,就把信交给了她。没想到这个妓女接过信,拆开一看,说:知道了,我工作已经完了,现在该走了。说完就马上坐着圆寂了。这个弟子觉得很奇怪,就把这封信捡起来,看见信上写的是: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青娘子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
但是这时候弟子还是没有醒悟过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所以还是继续赶路,去五台山朝拜。在路上,他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了猪老母,原来就一头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一拱,就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于是也当场去世了。弟子又觉得奇怪,把信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来这头猪就是普贤菩萨。但是这个弟子确实没有智慧,信心方面真的不够,到了这时还没有觉醒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是一位圣者,所以还是依旧往五台山去了。
在五台山脚下,这位弟子碰到一个老人,老人问:你到五台山来做什么呀?他回答:来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你师父,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突然不见了。
这位弟子这时才恍然大悟,总算醒悟过来了,就马上回去拜见自己的师父。但是古代的时候走路要走很久,当他回到了原来师父的住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圆寂很长时间了。
可见,如果人没有信心,即使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十几年也是当面不识,还要舍近求远。而赶回来的时候,师父已经圆寂了,这是非常可悲的!这是文殊菩萨化身杜顺和尚的公案。
摘自仁禅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原文标题:为何我们和佛总是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2024-03-17 13:52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
小心修行的女人,切记!遇到修行的女子要小心,她们如同佛前的青莲一般,幽香而自远......一、没有嫉妒心的女子,神态会恬静,脸如秋月般静美;二、没有嗔恨心的女子,常有柔顺似水的品行,眼神会非常清纯而水灵;三、..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
圣开法师:不学蛇行法不学蛇行法世人都知道,「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属于圆筒状的爬虫类,尾长无足,体有细鳞,不能直行,以伸缩筋骨,匍匐于地,弯曲而行。头尖成三角,尾较短的乃是毒蛇,著名的有蟒蛇、赤练蛇、蝮..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四比丘论苦因 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
降服欲心
降服欲心现代人的欲望重,罪孽也重,弟子过去的行为也是这样。以前干过太多错事,诸如看黄片,色情小说,还唆使别人看黄片,发表一些不恰当的图片。过去的淫心太重,老是在欲望里打转,出离不得。曾有戒淫的想法,但..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圆通寺,它始建于唐朝大理南诏时代,..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