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星云大师
千年菩提路之佛光山
台湾北部的基隆港,当年是国民党退守台湾的重要交通枢纽。六十年前,一位年轻僧人跟随国民党军队的僧侣救护队涉海来到台湾。那一年,星云法师二十三岁。青年僧侣们从上海匆匆登船,从此告别了故土。当时的星云何曾知道这是大半生的别离,多事之秋,个人的命运也如惊涛骇浪中的孤舟,载沉载浮。匆促中的决定加之以他的个性,终于奠定了他思与行的底色。
六十年后,台湾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注重发展工业,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在短期内的经济腾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娑婆之乡,人间宝岛台湾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两千三百万。宝岛的风土人情、美味佳肴让人流连忘返。现在已成为大陆游客最为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在高雄市外五十公里处的大树乡,有一座宏大的庙宇群佛光山。这里作为台湾佛教的名寺和观光胜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香客汇聚于此,成为向世界传播人间佛教信息的发源地。
在大崩坏和大重建的年代,时时有风云际会,天人殊途。佛光山上,竹风绕林,精舍之中,晚年的星云法师如果忆及初抵台湾的困境遭逢和人生中那一段艰苦的经营,不知能否心静如水。他不止一次引述佛门成语说:欲做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而他一介飘萍之身,汲汲数十年从不知所措的困境之中白手起家,惨淡经营,一步步崛起,成就一代弘法基业,由马牛终及于龙象,其胸中块垒,不难窥见。
星云法师:基本上我们是讲究服务,所以佛光山的信条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
台南市,这座不大的城市略显敝败。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它曾是台湾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1662年,郑成功率军攻破荷兰殖民者的守御,迫使荷兰人投降后并退出台湾,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开始经营台湾。大陆佛教传入台湾大约开始于这个时期。
早期传入台湾的佛教集中在奉明朝正朔的郑氏政权影响所及的台湾南部一带。从法脉上看,主要是福建一带的南方禅宗一系和净土宗脉。台南开元寺是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早期寺刹,宗承禅宗临济一脉。今天的开元寺供奉延平郡王郑氏宗族的牌位,寺院格局也带着明清时代鲜明的汉地佛教风格。清政府经营台湾,随着向北部地区的渐次垦殖开拓,佛教也由南及北逐渐向全岛流播。
台湾光复以前,佛教在台湾的生态呈现出神佛混杂的民间景象。佛、道、儒和民间的妈祖信仰往往同处一室,共生一堂,香火缭绕之中共受膜拜。
这是台南市的大天后宫。这座天后宫的历史悠久,香火极盛,是台湾民间天后信仰的代表之一。我们与远道而来的民间礼拜团不期而遇,佛教的大雄宝殿与天后宫隔墙相望,遥相辉映。天后宫中,天后圣母左右配享四海龙王,而左配殿则曰大雄宝殿,供奉三宝佛祖,佛祖前是关公护法。香客见神即拜,不问出处。这是典型的台湾民间信仰的写照。佛在其中,面目模糊。
1949年,国民党政权溃失大陆,退守台湾。大批大陆僧侣随之入台,台湾佛教迎来了最深刻的一场大变革。他们当中很多人成为后来台湾佛教的领军人物,星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27年,星云出生在距江苏省扬州市十公里以外的江都县。他从小勤劳精进,聪慧伶俐,好善乐施。在乡里,人们称赞他慧根初露,与佛教有着不解的宿世因缘。1939年的江南战火不断,去南京寻父的十二岁的少年星云偶遇僧侣结缘,在南京栖霞寺出家,赐名悟彻,他就是日后的星云。栖霞寺的生活贫困交加,少年星云身患疟疾,痛苦难言。消息传到师父耳中,请人送来半碗咸菜。救命的咸菜如同琼浆玉液,救命救心,星云从此发下宏誓大愿。
星云法师:当我吃到这个咸菜的时候,就感念师恩浩荡。这个关系很了不起,所以那个时候就发下誓愿,将来要报答师父。师父不要我报答,他有办法的。我想我要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台湾如同浮在海中的一座巨大兵营,杂芜交错。追随国民党军避入台湾的各阶人众混乱无章,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城市里一片浑沌景象。青年僧侣们言语隔阂,道路陌生,一路跌跌撞撞,饥寒交迫,数日来风餐露宿,辗转流离,居无定所。经过无数日夜的艰难跋涉,星云法师终于找到了来台湾后第一个安身落脚之处,台北西南部的中砺圆光寺,寺里的老和尚收留了他们。圆光寺的两年生活让星云法师终生不忘。
星云法师:在那种年代,台湾经过了二二八白色恐怖,妙果老和尚收留了我,敢跟我接近,也是抱着很大的危险,所以我也是很感恩。
为了报答老和尚的恩情,星云法师在中砺圆光寺安顿下来之后,又去了苗栗法云寺看守山林。三个月的山中独处,在静默中思索,他一定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但是他何曾想到过他的坚守和经营会给自己的一生和台湾的佛教带来如许的变化。在山林中,他写下了来台湾的第一本对佛教参悟的散文集《无声息的歌唱》。
宜兰,僻处台湾岛东北部。群山环绕中,兰阳平原形如簸箕,一面向太平洋敞开,而西部则以丛山阻隔,隔绝着与西北部平原的交通。1953年,不甘囿于陈规更不愿寄人篱下,一心想开辟自己的弘法天地的星云法师在宜兰迈出了第一步。宜兰的雷音寺成为了星云法师第一块佛教乐土,在这里他行愿圆满,收获着自己的梦想。
初到宜兰条件艰苦,雷音寺里夜深人静,星云法师趴在一台破旧的缝纫机上笔耕不辍,陆续写出了《玉琳国师》、《释迦牟尼佛传》等佛教文艺连载作品。同时,接手主编《人生》杂志,旺盛的写作使他在媒体上迅速崛起,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
星云法师不仅在寺中讲经,他还大胆地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扛上时髦的幻灯机、录音机走出寺庙,带着一班追随他的青年上山下乡,弘扬佛法。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方式在当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种主动的亲近民生的努力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星云法师身体力行的实践赢得了大批的信众。当时由于语言障碍星云法师还专门配备了闽南话翻译,她就是日后的慈惠法师。
慈惠法师:大师对我们的调教是很严苛的。他不会事先告诉你,我今天要讲什么,那这有个好处,你没有先入为知的这种成见,所以非常单纯的,非常清清楚楚地去把他的话听下来,然后才翻成台湾话。
这个广播的声音就是来自当年追随星云大师的居士林美秀女士。 2024-03-17 13:52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
通过观手就能知道您的健康如何-
通过观手就能知道您的健康如何?手腕互击36次。说明:打击心经及心包络经/大陵穴。主治:预防及治疗心脏病、胸痛、胸闷、纾解紧张的情绪。4、第四巧虎口交叉互击36次。说明:穴位是八邪穴。主治:预防及治疗末梢循环..
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
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佛問彌勒菩薩,問的,我這裡以前寫的一份資料,「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裡頭問了三樁事情,有幾個念?有幾個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個識?識是什麼?受想..
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
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问:请问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净空法师答:你想做护法神,不容易,护法神他的功德,给诸位说超过弘法的法师。为什么说?弘法的法师再有能力,没有人护持,他就一筹莫展。譬如说我们今天讲..
原来这么简单
原来这么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诵金刚经的功德有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金刚经,修行金刚经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诵金刚经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功德,但是有些人并没有体会到,只要我们坚持诵金刚经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功德。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下诵金刚经的功德有有什么吧..
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