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往生,禅门巨匠百丈禅师给我们指引的修行路径

繁体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我们可以说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高僧祖师高竖法幢,传灯不倦。

禅门有一句话,想必大家可能都听过,叫「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他们是师徒二人,说的是师父马祖道一禅师和百丈怀海禅师,跟诸位讲,这两位都是中国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高僧。

因为当时佛教初传中国的时候,大家要知道遇到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什么呢?僧团在印度的制度样态、生活方式,和咱们东土的文化水土不符。你比如说在印度,出家人是不耕而食的,就是不去种地,并且是不可以种地的;是不织而衣的。就是你不要去刨弄日常生活产业,那你有什么闲暇的时间来修道思维法呢?

但是到了中国以后就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是抨击,在这样经过几代僧侣不断的调整,融合并进,慢慢的出家人才从居无定所的游化方式,转成了我们寺院丛林的共住规约。特别是到了马祖道一禅师的时代,也就是当时中国唐代的中叶,那么经过马祖的大力提倡和推行,中国佛教丛林的发展,开始具足了规模。

可能大家都听过,丛林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丛林就是树长在一起,他是一个比喻,比喻所有的出家人、僧众聚合在一起,共同的生活和修行。大家生活修行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性格,怎么办呢?那么就像树木聚集一起了,相互直直的往上走,直心是道场,听常住安排,不能有自己的自私意见。

这样的话,那么就相当于草木只往上长,杂草就没机会生长的意思。他用这个来作为比喻,表示有法度、有规矩。这么多人居住在一起,修行办道必然得有方圆、有规矩。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百丈怀海禅师,他就是规矩法度的制定者。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叫百丈清规,他对于寺院僧团的组织形式、执事职责,乃至佛事仪轨等等,都有很详细的、系统的并且是极其合理的规定。

佛门里面有一句话叫「宁在丛林睡觉,不在小庙办道。」在大丛林里面,这种大的共住规约中,你完全就没有自我的发挥余地。那么对于一个修道人,佛教讲到破我执来讲,是一种最好的生活环境。不晓得诸位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有趣的事,说在丛林里边告诉你生姜是树上长的,你就认为是树上长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指鹿为马,明知道是鹿,不要想它,断自己的妄想,相续心,这就是禅宗的风格。所以说到现在,我们佛教丛林还是遵循着佛戒、戒律,这是佛制定的,还有百丈禅师制定的这套丛林制度,他是佛教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怀海禅师他是福州长乐的人,很小就出家,童贞入道。当时正是时值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弘法,他就因缘所促使他去参学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当时在马祖门下他开悟了以后,他就知道禅法的旨趣了,在师父的培养下就成了一代的禅门的宗师。后来常住在百丈山,也就是今天江西奉新住持弘化,所以才把他叫做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他不仅仅立法,而且自己对于法还是非常认真和负责的去行持者。他有一个著名的行为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今天我没有随大家一起去出坡劳作,那么今天就不吃饭。他觉得功德没有,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

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啊还大家设想一下,一个老和尚很有精气神,然后领众在这样的一个清净僧团里面跟大家一起去上山担柴,下田种地,然后念念还不忘佛教的智慧、关照,这样过着一种自耕自食的农禅生活。后来他的弟子们不忍心他干这么粗重的活了,就把他的农具,因为他不听劝,就把他干活的农具给藏起来,他就绝食抗议,说不干活怎么能吃饭?

  这样的一位禅门巨匠、丛林楷模,他给我们后人指引了一条修行路径,什么呢?

他有一个法语,几乎现在都挂在天下丛林的课堂里边,叫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头两条就是「丛林以无事为兴盛」,第二句「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大家要知道这是非常了不得的大事情,一个禅宗的大师,他来劝导大家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他明确的写在这样重要的丛林要则的劝诫中,他内心非常明白学修净土法门的功德殊胜、简易,但是快速成就,(要点)在哪里他一目了然。所以他在制定丛林的仪轨中的时候,现在我们庙里几乎都是这样,比如说有师父生病了,那么大家一起为他回向,就会给病僧祈祷。

那么就说如果他世间住世的因缘还在,就希望他快快的好起来。如果他大限已经到了,希望他什么?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就好了。无非身为衲子本分。在死就往生,在生呢,主持道场,弘扬佛法。所以说这样的大禅师已经为我们在抉择法门左右为难的时候,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希望、方向,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百丈清规》丛林要则二十条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师父来啦

2024-03-17 13:52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

通血管的古方,利益有缘,多多转载!这个通血管的古方,来自一位患者,他的三条心血管已经被严重堵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在这个期间,他吃了一个月这个古方,一个月以后他去同一家医院做检查..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

嘎玛仁波切:你只是做别人生活中的军师吗?现在人的参与意识都非常的强,而且总喜欢津津乐道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话题和事情的评论。不知道这样的蠢蠢欲动,到底其结果是让我们能成为话题主角呢?还是话题主角能取而代之..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陈兵:佛教的轮回说 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1、佛教轮回说不片面着眼于灵魂或物质,而是从朴素辩证法缘起论出发,把生命活动,众生存在看作身心合集。心识主枢,非断非常的流变过程。它既否认有不变不灭的灵魂,又反..

长颈鹿与鹅卵石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当动物学家莱克斯在西伯利亚亲眼看见一头巨大的长颈鹿倒下时,不但他为长颈鹿扼腕叹息了好长时间,作为电视观众的我,也为那个悲壮的场面感叹了好久。那时,长颈鹿因为口渴得厉害,..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

陈大惠:什么样的人会穷一辈子?钱袋鼓鼓,福袋空空楼下住着一家做豆腐的,是租住户。一对夫妻男过六十,女的五十五。一个老婆婆。是男人的妈妈,八十三岁。他们有两个加工门面,一间住房。每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房里..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

嘎玛仁波切:佛,从来没有说过让你只念经不看病如果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了,一般佛弟子首先会想到的,要么是看医生,要么是给上师打电话。很多生病的弟子联系我,“师父,我头痛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

通过观手就能知道您的健康如何-

通过观手就能知道您的健康如何?手腕互击36次。说明:打击心经及心包络经/大陵穴。主治:预防及治疗心脏病、胸痛、胸闷、纾解紧张的情绪。4、第四巧虎口交叉互击36次。说明:穴位是八邪穴。主治:预防及治疗末梢循环..

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

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阿賴耶是個什麼樣子?佛問彌勒菩薩,問的,我這裡以前寫的一份資料,「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裡頭問了三樁事情,有幾個念?有幾個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個識?識是什麼?受想..

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

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问:请问什么条件才可以做护法神?净空法师答:你想做护法神,不容易,护法神他的功德,给诸位说超过弘法的法师。为什么说?弘法的法师再有能力,没有人护持,他就一筹莫展。譬如说我们今天讲..

原来这么简单

原来这么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诵金刚经的功德有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金刚经,修行金刚经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诵金刚经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功德,但是有些人并没有体会到,只要我们坚持诵金刚经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功德。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下诵金刚经的功德有有什么吧..

在每一步中修行

在每一步中修行前行准备适逢假期,班级师兄们因缘具足,共赴五台山朝台之路。我对朝台这件事并没有做深入了解,内心向往着和师兄们的朝圣之旅,并沉浸在殊胜行程的期待中。行程如期来到了,在火车站和师兄们集合前往..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

圣宇法师主讲:无量寿经036《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

原来读诵楞严咒可以改造命运“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创造未来生中受大安乐,不受诸苦的福报。才是一生中所追求最究竟最彻底的事情..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

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问:什么是魔怨?什么是魔?答:魔怨是指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里有提到四种烦恼,也就是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魔是折磨,怨是犯害,所以必须要认清楚、要精进,你的精神、时间..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

嘎玛仁波切:如黄金线般的法脉传承导语:佛陀说:“依法不依人”。清净的法脉传承,犹如一条纯净无染的黄金线,没有自创的人,没有自封的人,更没有后来加进去的人,脉络清晰,来源清净。带着慈悲,依教奉行,弘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