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
过去,佛陀在拘萨罗国度化众生。一日,佛陀威仪庠序,着衣持钵,前往一那罗聚落乞食,心想:今天时间尚早,可以先到耕田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煮食的地方。
这时正在努力耕田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远远地就看到世尊的身影走来,立即说道:佛陀,我今为了饮食生计而耕田下种,沙门应该也要耕田下种,以供自己的饮食生计啊!
佛陀向婆罗门表示:我也有耕田下种,以供饮食。
婆罗门说:我都没见过您耕田,也没看过您拿着绳子或木条套住马或鞭策它们去犁田,更不见您拿着工具刨土掘草,但您却说:我亦耕田下种,以供饮食。
佛陀以偈回答:
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时轭,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
包藏身口业,知食处内藏,
真实为真乘,乐住为懈息,
精进为废荒,安隐而速进。
直住不转还,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
婆罗门听完了偈子,内心满是欢喜,说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才是善耕田哪!
旋即以满钵香美可口的饮食供养佛陀,却被佛陀拒绝。佛陀告诉婆罗门:我并不是为了乞食而说法。
婆罗门即问:那么,现在这些食物该如何处理呢?
佛陀表示:我没见过诸天、魔、梵志、沙门、婆罗门、天神或是世人,因为吃了这些食物而得以安身的。你现在将这些食物倒在无虫水中,以及稀疏的草地上。
婆罗门照着佛陀的话,将食物倒入无虫水中,霎时间,水即烟起涌沸,就像是将滚烫的热铁丸丢入水中一般,啾啾作声。
看到这番奇景,婆罗门心想:真是太神奇了!一定是佛的大威德、大神力,才将食物变成这样!
于是生大信心,请示佛陀:我能不能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呢?
佛即告诉婆罗门:你当然可以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婆罗门出家后,独自在闲静处思惟:我今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应远离世间种种欲乐,精勤修道。如此思惟、修行,不久后便证得阿罗汉果,心得解脱。
《佛遗教经》云: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亩田,如何才能不让这头牛糟蹋了我们的心田?就如佛陀告诉耕田的婆罗门,当以信心、善心为种子,以智慧心认清让我们流转生死之根本,不让这头牛随着五欲的诱引而横冲直撞;并时时反省检讨,以惭愧忏悔之心改过迁善。如此方能长养菩提心苗,才是真正的善耕者!
2024-03-17 13:52开启“不在意”的功能
开启“不在意”的功能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匆匆的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有位老人的话耐人寻味:“一件..
在这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在这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八种因缘下行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是哪八种呢?”一者,善于观察适当的时节因缘而行布施。二..
布施一杓饭汁,果报不可思议
芥子般的种子,能长出庇荫众人的大树。布施得福,因果不可思议。在佛陀时代,当时的僧团是不炊爨的,僧众都是到城里去托钵化缘。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到城中托钵,来到一梵志家门口。屋里忙着煮饭的妇人,忽然觉得..
度化众生记得别把自己「染污」了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大乘行者,现在应该去利益众生。这个是没有错的。但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帮助别人。什么是;把握自己呢? 在发利他心、做利益众生事情的时候,不能染污自己,不能失去道心。..
可以错,但不要错过
每次看央视的《开心辞典》节目,我都很欣赏那些已经取得了很高积分而选择继续答题的选手,钦佩他们的勇气。而有一个选手却是让我体会到了更多的道理,不再是单纯的敬佩,而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当时那个选手只剩下最后..
哲人与石匠
哲人与石匠 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哲人就问其中一个石匠: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那个石匠点了点头,一脸无奈地说:是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毫无生命的石头。为了完成一..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第一个不平等因。第一性的东西在推动,造出一切万物的,大梵天也好,什么也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个非因即因。一切哲学里边,把时间或者是空间或者是精神或者是物..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
宽运法师:凡事先问自己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果我们亲近了善知识,得到善知识的提醒,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天石禅师和一个青年男子偶遇,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在做事中修行
在做事中修行昨天晚上,小组共修的内容是《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其中,在第一讲关于“佛教是消极还是积极”的讲解中,导师提到,在佛教的修行里,有一个法门叫做忍辱。其实这个忍辱,跟我们世间上的人所理解的不一样..
宽运法师:佛陀不愿意回答的十四个问题
宽运法师:佛陀不愿意回答的十四个问题宽运法师佛教,就是让我们取智、取善、取涅槃,因为佛教有十四种无记的方法,怕我们在这里面拘泥,不能抽离。当时,有一位叫鬘童子的人,也是有着十四个问题,来请教佛陀。这些..
在山的那边:弟子规生活训练营侧记
在山的那边:弟子规生活训练营侧记(文:转载)(一) 周末,我们一些学生家长,驱车来到位于城市郊区的弟子规儿童生活训练营。这里四面环山,在绿树蓝天的环绕下,中间有一汪清泉,岸边有一个小树林,陈设着石桌石凳,..
仁清法师:怎样修行才能灵验-
仁清法师:怎样修行才能灵验?问:怎样修行才能灵验?答:灵验就是相应。怎样才能相应?我们可以这样说,诸多条件都如法,方方面面都如法,我们才能够相应。这个灵验程度大小,取决于如法的程度,相应的程度。这个相应..
圣开法师:什么叫慈悲
圣开法师:什么叫慈悲 什么叫慈悲 一般人都知道,孔孟谈「仁义」,耶稣讲「博爱」,佛教行「慈悲」,其意义是:宽惠正直,爱人无私为仁义;神爱世人为博爱;如果说,慈爱与同情,加之以怜悯,为慈悲的话,尚不能完全..
周泳杉老师:有余力 则学文
周泳杉老师:有余力 则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指的是什么?经典。有老师还要有什么?教材,还要有教具,学文。为什么叫余力学文?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是孝悌、谨信做完了之后,有空再来读书,不是这个意思。这..
地藏经略谈佛、佛教、佛教的世界
地藏经略谈(四)佛、佛教、佛教的世界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
周鹏-老将对冠军渴望更强烈 再赢一场需平常心
周鹏:老将对冠军渴望更强烈 再赢一场需平常心北京时间5月2日消息,CBA总决赛昨晚继续进行,广东队在客场128-118再次击败新疆队,总比分3-0领先,距离队史第九座CBA冠军奖杯只有一步之遥。广东男篮队长周鹏赛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