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退失菩提心?
法量大和尚指引榕荫读书会的学员学习《阿含经故事选》经典选篇《二十亿耳的精进》,并就学员们在学习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作了智慧的开示。
学员说:一个人生前学佛十二年,精进诵经、吃素、放生,在寺院做义工。后来得了重病非常痛苦。他说自己得病的原因:一是要代众生受苦的发愿太大,自己没这个能力;二是他在寺院当义工修忍辱,受的气郁结在心里。
我想知道,这么精进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退失菩提心?
在这个故事里,二十亿耳尊者渴望获得解脱,但长时间勇猛精进修学三十七道品,都未能如愿。当他准备退失信心时,因为宿世善根的成就,也是他那一刻当得度,所以感得佛陀去给他开导。
佛陀是一切智智者,知道二十亿耳尊者在家时好乐弹琴,就用他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弹琴譬喻,为他开示修学之道:太紧,琴弦会断;太松,弹不出悦耳的琴声。只有将琴弦调得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才可以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修行也是这样,依着中道持续不断地精进,当因缘和合,必能摄入真谛,证入涅槃。
尊者二十亿耳听了佛陀的微妙开示后,依着中道学法,不著于乐、不取于苦,不过于精进也不放逸,就这样持续安详地修学三十七道品,很快就得到摄于真谛,证入涅槃。所以,我们修学要行于中道。
退失菩提心,是因为他对佛法还未建立稳固、透彻的正见。为什么这样说?比如,他发愿要代众生苦,但当身体违和时就怀疑是否自己力量不够,因发了这个愿才令自己得病?他对身体贪恋,放不下我执,对为什么要发愿代众生苦可能还没弄明白。
菩提心,就是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何能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首先必须经历种种苦难的磨炼:要经受修行上的种种历练;要承担无始以来种种不善业的果报;要坦然面对一切境界,逢苦不忧。只有做到逢苦不忧,方能学习做到代众生受苦。
其实,代众生受苦是一种愿力,并不是说我们有这种愿力就真能代众生的业。业的本性是自作自受。若业能让别人代受,那佛菩萨就都帮我们代受了。
我不可得,我们所受的业,都是我们的虚幻执著而已。因为我们有虚幻执著,就有种种苦乐之业。若无虚幻执著,一切如梦如幻!
一个人若是未能建立缘起的正见,所发代众生苦的愿就不坚固。一旦境界来了,就会起怀疑。
因为他的知见还未能建立,而因缘又不能恰如其分地支持他,当身体不舒服时,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发心,甚至怀疑自己的修行。当他怀疑了,就会有压力;当压力得不到开解,就会郁闷、抑郁,自然也就引生身体的各种不适。
压抑、郁闷不是忍辱。当我们有力量时,还可以表现得自己很有修养;若没有力量时,就会如火山爆发。
佛法说的忍辱跟常人讲的忍辱是不一样的。这种忍是一种接受、理解、承担,不是像石头压草似的,将别人的过错压在我们的心里面闷着。
佛法说忍,是忍许的意思忍许佛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真谛;忍许一切有为法;对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样的真理有深切的信解,相信、面对、接受、肯定这种真谛,忍许一切有为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性,性空寂静。有了这样的信解,有了这样的肯定,自然就能接受、堪忍现实生活中种种的苦乐现象。真正的忍,首先需要有认知上的通达。
辱,就是侮辱。一切危害我的侮辱、辱骂、欺骗、打击、伤害等等,都是辱的表现。我对这一切都能正确观察:这些都是我过去所造的种种业因所引生的,我应正确面对,逢苦不忧,遇乐不迷,堪忍不动。
佛教的忍辱是智慧和担当。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信愿力的生起深信佛法,深信佛所说的业果缘起的真理。因为有了这种深信,所以能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让我们在生活当中逢苦不忧。逢苦不忧就是忍辱。
辱,广义上来说,一切苦都是辱;狭义上来说,是指别人打我、骂我。辱,有内辱、外辱、内外辱。总的来说,一切让我们不舒服的都是辱。
忍辱是一种力量的训练。我们若不能从这件事获得清凉,我们的心当下不能开解、不是轻松安详的,就不叫忍辱。
当我们接受了这件事,分析思维,放下它,就一定能得到清凉自在。我们通过思维缘起:他辱骂我,我就还债了,当下业就消了。我们当下就会感到快乐。如果没能感到快乐,也会觉得无所谓、很轻松。这才真的是忍辱。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怕人家笑话自己,或因自己是修行人要表现得有教养,或是希望得到同修道友们的赞叹,所以要忍着、不跟别人计较,这都不是真的忍辱。这样忍的话,若我们的身体能支持,还可以承受一下;若身体不能支持,那就很苦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净土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净土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放在心上,不理它,《楞严经》上:好境界;如果你理会它,你就错了,你就迷了。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间人,也是通病,趋吉避凶,不同国..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常说世界苦?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净土法门:佛陀一生的行迹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我们看佛陀一生的行迹,初发心是在做太子的时候,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说他出去郊外去参观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体会就很深,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十..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
净土法门法师:饮食起居要能够正常,才可以延年益寿饮食起居要能够走向正常,延年益寿。中国古人说得很好,「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是过的人正常生活,早晨天亮起来,晚上太阳下山可以休息了。中国人懂得养生,子..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
净土法门:样样随缘,好自在我们这个地方,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有取舍,因为你有分别。这个世间虽然都是假的,你把它当真,你要想得到、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受用它,这是见思烦恼,这是轮回心。这轮回的念头要舍..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
净土法门: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净土法门:五蕴自己生,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