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诵经有哪些讲究?

繁体

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事,因其冀获积德行善于朗读原则之中,所以也叫功课。

按瑜伽有四种朗读:即音声朗读(出声念)、金刚朗读(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和实在意念(如字修行)。本文首要谈榜首种,即所谓清净在音闻。追溯古代,先是经咒和梵呗等简略的朗读,晋代今后发展出忏法,再后又有《水陆》、《焰口》等,唱念趋于杂乱。唐代马祖建森林,百丈制《清规》。赵宋今后,特别是明代森林中广泛构成了朝暮课诵(也叫二时功课,二课或迟早课)制,与经、忏等法事相并排而成另具一格的寺院风尚。

对于课诵的最早记载,见于《吴书刘繇传》附记后汉笮融的业绩里,该记说:笮融者,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坐断三群委输以自入,乃大起宝塔祠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这种课读,当是随著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在《法华经法师品》里有:受持法师、读经法师和诵经法师即是明证。唐玄奘译的《大唐西域记》里也提到卑钵罗石室□□设坛朗读的故事。在东晋《高僧法显传》中,记叙古代斯里兰卡佛牙出行礼拜朗读(法事)的盛况云:狮子国(斯里兰卡)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国内道俗欲植福者,各各平治路途严饰巷陌,然后佛齿乃出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聚集,烧香燃灯,各种法事,日夜不息,满九十日,乃还城内精舍。以礼拜朗读为主的各种法事,日夜不断,同中国宋代以来森林下的九旬胜会和一些区域的佛诞等节日有类似之处。唐玄宗从前诏不空诵《仁王经》,代宗敕百沙门于禁中朗读谓之内道场,又敕灌顶道场,选沙门二十七员,为国长诵《佛顶咒》(《佛祖统纪祈求灾异》)。朝廷如此发起,寺僧怎么当可想见。《佛祖统纪》卷五十三在《持诵功深》条下,列举了从东晋安帝(397419)到赵宋光宗(11901195)历七百余年道俗朗读佛经的杰出案例十九起,可见,发起课诵,历史悠久。

古代印度和印尼等国佛教盛行的区域,广泛讽诵马鸣所作的赞佛诗歌(《佛所行赞》)。他们以为该诗字少义多,能使读者心悦忘倦(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赞咏之礼》)。这相当于中国的赞呗朗读。

中国曹魏陈思王吟诵佛经,制转赞七声旻降曲折之响,又作《鱼山梵》(亦称《鱼山呗》)六章,纂文制音,传为后式(《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呗赞篇》)。

古印度讽诵佛经是奉行的三启仪制,首要表扬马鸣所集的赞佛诗文,其次正诵佛经,然后陈说回向发愿。全过程是节段三开,所以叫做三启。经了之时,群众皆云苏婆师多,或云娑婆度(同前《赞咏之礼》)。这种三启式的朗读法,即是中国汉地古今法事朗读的基本仪制。举办任何一堂法事,老是组织先赞(或《香赞》,或《赞偈》等),次文(经咒本文、有关仪文等),末端回向发愿(或偈或文,或偈文兼举)这种基本形式。仅仅尾码的群众同声念苏婆师多或索婆度,在汉地朗读仪里罕见,但也有某些法事的文末称善或善哉的。娑婆度即是善哉之意。苏译为妙,婆师多译为语,意思是赞叹经文为微妙语。

中国的朗读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他制僧尼法则三则:一曰行香定座上讲之法(即讲经仪);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课诵斋粥仪);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仪)。这三条对佛教的影响极为深广,为后来各种法事议制的开端。宋明以来寺院逐渐广泛奉行的朝暮课诵,当亦导源于此。

南朝梁代就有到舍宅为寺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的记载(《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释教部》)。唐百丈怀海别立禅居,合院群众朝参夕聚(见《景德传灯录》卷六附《禅门规式》)。《大宋僧史略》卷上《别立禅居》条下更引伸说:百丈怀海有朝参暮请之礼,随石磐鱼为节度。元朝廷令百丈山德辉编订《敕修百丈清规》的《殿钟》条下载明:住持朝暮行香时鸣钟七下。同书《磬》条下又载: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值殿者鸣磬,群众看诵经咒时鸣磬。可见禅僧修行,此刻已具有朝暮课诵的雏形。在北宋《崇宁清规》和南宋《咸淳清规》中还属阙如。不过,后来《朝暮课诵》所定的内容,包含晚课《蒙山施食》在内的大大都,满是宋人分别集、撰而成,这可阐明其时已有某些寺院,乃至某些区域实施迟早课,仅仅还不广泛,所以直到宋末的《咸淳清规》里还没有清晰的反映。明清之际,朝暮课诵渐趋定型,奉行的规模广泛各宗各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变成全部森林必修的定课。例如,明通容编《森林两序须知》规则:首座迟早课诵勿失、书记迟早随众课诵和监寺早暮勤事香火课诵勿失等等。莲池的《云栖共住规约》上集末规则:晨昏课诵,不得失时偷闲,违者依例罚钱十文。同书附集《学经号次》条下又有晨昏定课的规则。清仪润的《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等更清晰了迟早课诵的具体内容,并在《禅堂规约》条下规则行坐课诵受食出坡等不随众者罚。

古代印度闻名的那烂陀寺,也有课诵的规则,但与中国不尽相同。唐义净在记叙那烂陀寺的礼诵时说:那烂陀寺人众殷繁,僧徒数出三千,造次难为详集。寺有八院,房有三百,但可随时当处自为礼诵。然此寺法差一能唱导师,每至哺西(下午三到五时),巡行礼赞。净人童子持杂香花,引前而去,院院悉过,殿殿皆礼。每礼拜时,高声赞叹,三颂五颂,响皆遍彻,迄乎日暮,方始言周(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斯里兰卡的坎第胜区,本地常常有人于鸡鸣时攀跻顶峰瞻礼佛迹。

中国古德定日课于朝暮二时,自有其根据。《二课合解》的作者观月兴慈在叙说古哲为何要树立课诵于迟早时指出: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疆(《重订二课合解自序》),这是说佛徒朝暮需以课诵来作为本身的法则。朝指五更,为日之始、昼三时之初,佛徒从钟声破夜警醒而起,盥洗毕,即上殿课诵,则期思惟以还净。暮为日晡,从属昼三时之末,功课礼诵,乃冀觉昏而除昧。所以二时功课之设,变成佛教寺院通行的首要规制。

二时课文,全属大乘藏摄。如《楞严》、《大悲》等咒,《阿弥陀经》、《悔过文》、《蒙山施食》以及称念佛号。因此,礼诵课文的人要做到:身体端肃,口出清音,意随文观。二课全文,分为三个有些:一、早自《楞严咒》始,晚从《弥陀经》起,各至称念佛号、三菩萨止为课诵正文。二、在三菩萨后,迟早各有回向文和三皈依为普结回向。三、每当朔望等还有二时祝赞等为祝祷护神。兹顺次简介如下:

一、课诵正文 早课首要是《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简称《楞严咒》。梵语首楞严,译为全部事终究坚固。咒字前人建议不译不解,但后来有人指出为明,持咒义为持明。此咒五会,总名为《佛顶光亮摩诃萨怛多(译大白)般怛啰(译伞盖)无上神咒》,是与《楞严经》(显义)相依持的密义。宋、元以来一向盛行,特别是南宋和元两代,森林每年于安居结制中定有三月(阴历四月十三至七月十三为期的楞严会制,节日、祝厘、祈求、荐亡等无不讽诵。所以被定为日课之首。

在念《楞严咒》之前,还要先诵与此亲近关连的阿难赞佛发愿偈十八句。依《朝暮课诵》次序:《楞严咒》后为《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经》,但大都森林不诵《大悲》、《十小》咒,径由《楞严咒》接诵《心经》。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玄奘译,流转讽诵,皆用此本。不一样的译著现存的有法月译落款《广泛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六种,此外还有已佚译著,藏、蒙、满文等译著,大体与法月译著附近。本经文旨,原出于大部《般若经》内有关舍利子的各品,即唐译《大般若经》第二分初,《缘起》、《欢欣》、《观照》、《无等等》四品《大般若经》卷四百零一至四百零五,各品佛说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和积德行善,本经是其间的撮要单行,以故译著省略首(序)尾(流转)二分。实为大部《般若》之基地,该六百卷经义,所以落款叫《心经》。

《心经》末端,唱颂全部般若部的总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接唱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秘密咒等十二句回向偈,结上起下,积德行善回向十界,祝福国泰民安。连唱念佛赞偈八句,表扬弥陀因地发愿,果圆度生。此二偈前者是宋真歇清了所作,后者为择英所撰。赞偈接念佛号绕行,归位后称三菩萨,早课正文完毕。

晚课首要是《佛说阿弥陀经》,又叫《全部诸佛所护念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是净土宗的首要经典之一。不一样译著有唐玄奘《称誉净土佛摄受经》等。其首要思维是广陈极乐依、正庄严令人起信,特劝发愿求生和持名立行。经后附诵《拔全部业障底子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三遍。接诵《礼佛大悔过文》。梵语忏摩,华言悔过。悔过一词是华梵联系。忏表消除已往的宿业,悔意不造将来的新愆。悔过全文为四个有些所构成:榜首大慈大悲慈众生四句偈为赞礼诸佛;第二从南无皈依至阿弥陀佛为皈依三宝;第三自如是等至我今皈命礼为忏罪陈善;第四由全部十方世界中至末端为发愿回向。此文是宋不动依《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收拾,前增五十三佛,尾码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和普贤十大愿偈,共成一百零八顶礼,以表愿断一百零八烦恼之意。百零八礼的礼法是:初四句、金刚上师、皈依佛法僧三句、我今发心至三菩提、尽虚空全部诸佛、全部尊法、全部贤圣僧各一礼,如来十号一礼,八十九佛八十九礼,如是等至今皆悔过、今诸佛世尊至我今皈命礼、全部十方世界中八句、于一尘中尘数佛八句、以诸最胜妙华鬘十二句、我昔所造诸恶业四句、十方全部诸众生四句、十方全部世间灯四句、诸佛若欲示涅珣四句、全部礼赞供养福四句、愿将以此胜积德行善十六句各一礼,合满其数。在唐不空译的《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卷末附有阐明:右此三十五佛名并悔过法,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可知礼忏一法很早即是天竺大乘人的常课。中国古人虽把悔过课文定为百零八礼,实践除了自个如法礼诵而外,在森林里多是跪诵而不礼拜。《悔过文》后为《蒙山施食》。蒙山是宋不动修行居处,位属四川雅州。他以为讽诵和悔过然后,就应利及幽冥。所以根据密部教典,集成施食仪文,共十二段,始从若人欲了知(《华严经》偈),终至回向,加赞偈念佛,称三菩萨,晚课正文告竣。

二、普结回向 大乘佛教的任何礼诵等法事,后边老是随著回向仪文,意思是把所修积德行善反转过来(从自个转向他人、各方,从事相转向理体等),向给各个方面,类属发愿;往往又与发愿文合在一起称作回向发愿文。朝暮课诵在三菩萨后即是此文。通常森林之下,早课用引磐跪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即一者礼敬诸佛至十者普皆回向十句,又叫《十者》。有的森林不唱《十者》,而唱《怡山文》或《华严文》;后接四生九有等四句,普为众生发愿;再接三皈依早课毕。晚课在三菩萨后,也相同用引磬跪白十方三世佛等《大慈菩萨发愿偈》或宋遵式所作专心皈命等《小净土文》。接著是《警策群众偈》和《普贤警众偈》。前者是《出曜经》中叙说佛陀因见三条大鱼被惊涛浸灌,流入浅水,各自争脱厄难的情形而说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偈。后者群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警策行人应当奋勇前进,不行稍有懈怠。此二偈合在一起,很早就为森林朗读仪中选用,北宋《禅苑清规》卷二《朗读》条下采录此文,今后各种《清规》和《朗读集》也多录入。晚课最后也与早课一样,以三皈依告竣。

三、祝祷护神 朝暮课诵,按提到了三皈,就算完毕。但每当朔望,还有早祝韦驮、晚祝伽蓝等举。自从唐道宣《感通录》载了南天王部下的韦将军周行东、南、西三洲,维护佛教的故事传出后,梵宇对此颇感兴趣,因然后来逐渐构成韦驮的塑像,为寺院的首要护法神之一,声称韦驮菩萨。伽蓝是梵语,义为众僧园,即和尚同修共学和日子的园地。据记载:佛世有美音等十八位护法神维护伽蓝;中国陈、隋以来佛教界撒播著关羽归佛等故事,所以在伽蓝神里,后来有了他的塑像。祝韦驮:是在早三皈后举念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称,《天女咒》三遍,唱《韦驮赞》。祝伽蓝:是在晚三皈后,仪与祝韦驮同,仅仅朗读与唱赞的内容替换。一年四节(结夏、解制、冬至、阴历元旦)进行祝圣报国土恩:早课唱《宝鼎》、《圣无量寿光亮王咒》,白《大祈求文》,称念护国仁王菩萨摩诃萨,接《楞严咒》做早课。此刻悦众同监院等一班人出殿门,顺次至四圣前做小祈求。先至韦驮前站班毕,唱香云盖三称,念《天女咒》三遍,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称,悦众白《祈求文》,唱《韦驮赞》毕。然后顺次伽蓝、祖师、监斋前,仪同,朗读、白文和唱赞各各替换。

此外,每当佛、菩萨、祖师等诞、忌和成道等祝仪;午前殿、堂上供等仪,具如《禅门日课》所载,兹不赘述。

2024-03-17 13:52

读地藏经可以停吗

师兄在读诵地藏经的时候是可以停的,但是不建议,因为这样是会影响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我们修行的效果。但是由于地藏经的经文比较多,所以师兄可以分成3部分去念诵,每天念诵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是..

楞严经谁讲的比较好

《楞严经》是佛学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楞严经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修行楞严经的众生,我们..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忆访黄念老作者为著名佛学家陈兵教授黄念祖老居士的大名,我是在1981年从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明真法师和熟识的学僧那里听闻:他是北京邮电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家,虔诚佛教徒,曾任北京居士林..

大悲咒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不但是佛学中的经典之一,它在佛学中所占位置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也非常深,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这部咒了。在学大悲咒时,有的人能很快了解大悲咒的意思,而有的人对大悲咒不了解,..

清除净尽烦恼,成就摩尼宝珠

清除净尽烦恼,成就摩尼宝珠五祖问六祖说:米熟也未?米熟了没熟呢?意思是说,你把米舂好了没有?舂好这个米没有啊?迄是一个意恩。又一个意恩,是说你的功夫,成就了没有?你的用功,有没有上路?头前我问你们,不..

普门品说了什么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能、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

隆莲法师: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

隆莲法师: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只要好好修——通达无我、般若之智,才得自在。——隆莲法师“观自在菩萨”中的“自在”:解脱就会自在,解脱是针对“缚”而言的,烦恼就是..

诵金刚经的正确方法

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的内心都会有很多烦恼。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读《金刚经》。但是,因为多数人都是没有接触过《金刚经》的,所以就不知道怎么读《金刚经》才好。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怎么读..

达真堪布:怎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

达真堪布:怎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怎样修证悟空性的智慧? 达真堪布解答: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才可以修“证悟空性的智慧”。不管是对世间,还是对出世间所有的法,不管是对众生还是对佛,不管是对净土还是对娑婆世界,..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成刚法师答:仙?畜生啊,你指什么仙呢?(提问者:就是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

修出魅力来

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沩山禅师如是说。庞蕴居士问马祖禅师:不与万法为伍的是什么人呢?马祖禅师答: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你说。这些偈语或公案,给人感觉,很豪迈,气冲霄汉的。当然,还有给人感觉玄的,甚至..

宋孙氏女《净土圣贤录》

孙氏女,钱塘人。常持佛名,兼习梵咒。已而有疾,请清照律师至。告曰,久病厌世,安得脱离五浊,受诸妙乐乎。师为称说净土因缘。女大喜。其夜,梦师授药一盏,服之,脱然病愈。后三日,语侍人曰,迦叶尊者在此,大好金莲华座,吾..

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

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之前,委托我(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转告所有弟子:“我圆寂后,所有弟子要团结和合,远离世间八法,清净持戒,好好地精进..

宋吴琼《净土圣贤录》

吴琼,不详其所出。先为僧,已而返俗,作庖人。当切肉时,口中称佛名不辍。每教村中人诵经修忏,念阿弥陀佛。后眼郭生瘤,大如鸡子,乃惶怖。分遣妻子,造一草庵,昼夜焚修。绍兴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曰,琼来日戌时去也。人皆..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守培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三匿王观河显见性不灭。四。初阿难问二明性。二匿王陈疑更请。三如来反令自说。四大众闻法得益。今初。..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李柏农居士说:有麦君,当香港华民政务司英文书记并教授英文,性情清正,丝毫不苟;政务司英国人,常对人说:中国人能像麦君,国事那里会弄到这样!麦君每月中,要整睡七昼夜,说是当阴间放关的职务,掌管..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