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什么要宣说“净业三福”?

繁体

净业三福 的提出是来自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净业行人我想都读过这本经,它的背景还是很具有戏剧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摩竭陀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频婆娑罗王是国王,他有一个太子,就是他的儿子阿阇世王子。听从了提婆达多的挑拨、教唆,提婆达多是一个有野心的一个比丘,他就想取佛陀以代之;然后也怂恿阿阇世王子也把他的父王也把他推翻;然后以新王、新佛来重建。这样提婆达多这样一说,阿阇世王子还真的就下手,就把他的父王给囚禁起来了。他的母亲是韦提希夫人,那是国太夫人,就是我们中国讲的皇后。她看到自己的丈夫被儿子囚禁,囚禁是七重门,门卫把关不让任何一个人进去,也不让任何饮食进去,就试图活活饿死他的父亲。所以韦提希夫人赶紧就救他丈夫的命去,就在璎珞里面灌了葡萄浆,再沐浴干净身体,就用蜂蜜拌麦子贴在自己的身上,上面又穿上衣服,就秘密的把这个饮食带到这个关闭的地方,这样就使他的丈夫还能够延长生命。那这个事情被她儿子知道了,就非常愤怒,就要杀他的母亲,著名的囚父杀母的事情。幸亏是有月光大臣和耆婆大臣的苦谏,才使得阿阇世王子把这个杀母的恶心给压下去;但阿阇世王子还是余怒未息,就把他的母亲关起来了。

韦提希夫人被关在后宫的时候,这时候非常悲痛啊!就祈请释迦牟尼佛派阿难尊者和大目犍连来帮助她。佛正在耆阇崛山的时候,就天眼看到了,也知道韦提希夫人心里的悲苦;所以佛就亲自带着大目犍连和阿难从空中飞过来,就到了皇宫。韦提希夫人顶礼祈请的时候,一抬头看到释迦牟尼佛来了,坐在百宝莲台上,就悲喜交集。这时候韦提希夫人由于遭遇到她的儿子的恶逆,顿然对这个世间产生了极大地厌离心。她看到佛之后,就有一个发自内心的祈求:希望生到无忧恼处,不想再待在这个阎浮提了。释迦牟尼佛听到她这种祈求,就马上放光,光遍照十方世界;再收回来,就在佛的头顶上现出像须弥山那样的形状。须弥山就是上面宽,中间细,放在那里就好像我们看到的电视屏幕似的;所以就把他方世界种种的净土在这个光台上一一显现出来。

韦提希夫人不是要求生无忧恼处吗?无忧恼处就是净土的意思。但是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到底到哪个净土去呢?释迦牟尼佛一一显现的时候,最后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说其他的刹土虽然也很庄严,但是我最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当她标心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就祈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就是怎么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那么释迦牟尼佛听到这样的祈请,那就称佛本怀,显出非常愉悦的表情,口里放出五色的光明。这五色的光明首先就注照在频婆娑罗王的头顶上,频婆娑罗王也是在另一个地方被关着。频婆娑罗王是佛的大护法,他曾经就是修行证到初果,这时候佛光一照过去,马上就超证三果,得到阿那含果。得到阿那含果就是第三果,当下频婆娑罗王就走了,他的神识就到五不还天去了,得到解脱了。佛先帮助了频婆娑罗王之后,再回过头来为韦提希夫人宣说往生净土一法。

在宣说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的方法之前,佛首先就说出了净业三福。为什么要说净业三福?因为韦提希夫人所祈请的是观想的法门,是她的清净的心、禅定的心升起的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要定善之人,就是有定心之善根的人才能够修这个法门。但是广大的众生,尤其是末法众生内心是散乱的,很难静下心来;所以为了末法的散动的众生,佛首先开显净业三福之法。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宣说这个重要的经文,就是如果有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人,应当修持三福。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世间的福;你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二乘福,修声闻缘觉,又叫戒福,持戒的果报。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种性的众生所修的,又叫行善。

那么这个三福,实际上涵盖着五乘佛法: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乘的佛法都包含在这个三福里面,所以这就叫净业。能修三福的就叫净业,不修三福的人,我们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叫染业,有污染的业。释迦牟尼佛进一步告诉韦提希夫人,你知不知道这三种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就是十方三世诸佛建构他的净土都要修净业三福,心净则佛土净,一定要从三福下手。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净业三福它的宗趣是什么呢?是以五乘的佛法为宗旨,但它指向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为它的归趣。还不仅仅是停留在三福的层面,它是通过对净业三福的这个福报的修持,能够开发智慧;有智慧就会对这个净土往生一法产生信心,由这个信心就会发愿去,具足信愿持名,就能蒙弥陀愿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而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的价值的一个手段。所以他所被的根机就是三根普被了,尤其是对末法的散动的众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净业三福不仅是古老的一种法界文化,他是超越时空的;所以站在今天这个时代来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我们常常讲有种普世文化,那么净业三福不仅是普世间的文化,可以说是普法界的文化。既然十方三世诸佛都以这个作为净业正因,那么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都是把净业三福作为他的核心文明的。那么这个核心文明在我们这个地球也有他的文化因子,具有普遍的一种价值。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2024-03-17 13:52

阿姜查:为什么你很难理解别人?原因很简单

阿姜查:为什么你很难理解别人?原因很简单认识你自己的身和心,也就会了解他人。一个人的脸部表情──言语、手势、行为都源于他的心理状态。佛陀,一位觉者,因为他经历过,且以智慧看透心理状态和它们的基本因素,..

陈士东居士:论开顶之窍穴

陈士东居士: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

怎样才能把心念控制下来?

师父,怎样才能把心念控制下来?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说,有一个水泡,下雨了,水泡起来的时候。这个水泡灭了,下一个水泡又起来了,它俩是一模一样的。那后面的水泡是不是前面的水泡呢?它不是。前面的水泡是..

读十遍金刚经有什么效果

读金刚经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行方法,大家在读金刚经时是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智慧的,这样长时间的去读金刚经时,从中体会到的知识也就是很多的,读金刚经十遍能让自己从感受到很多的知识,而且自己的坚持能让自己懂得更多..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一信徒问师:师父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修行哪个法门呢?师答:想知道自己适于哪种修行方法,就必须虚心向出家法师和大德居士求教和请问,要放下自己心里的种种认知和成见,不要有分..

长喝柚子茶,可以去色斑

很多年轻的女性,经常会消化那些长了色斑的上了年龄的人。殊不知,色斑的出现不仅在于老人身上。年轻的人也是会出现色斑的。因此,年轻的漂亮女性,也应该懂得最基本的色斑的防治方法。而多喝柚子茶,这几乎是所有方..

海神请法

海神请法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着:「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众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

陈晓旭往生失败,与印祖文钞的启示

陈晓旭往生失败,与印祖文钞的启示陈晓旭往生失败,与印祖文钞的启示当末学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陈晓旭去世的消息,心里一阵失落。据报上说,陈晓旭临终时昏迷不醒,醒来则叫唤姥姥、母亲。一个学佛念佛多年的居士..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原文】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

念楞严咒身体发热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念楞严咒身体发热是因为什么。自身有业报导..

大悲咒初学版带拼音

大悲咒当中有着很深的智慧以及道理,所以现在有不少人在读诵这部咒文。但有的人是初次读诵大悲咒,所以对于大悲咒不是很熟悉。对于这样的人建议参考大悲咒初学版带拼音的全文去读,这样能让大家尽快熟悉大悲咒中的每..

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

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梵语“阿弥陀”,中国话的意思是“无量寿”,又名“无量光”。也就是说,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功德无量,乃至神通、智慧、说法、度生一切无量。可见得阿弥陀佛的名号真的是万德..

读地藏经可以停吗

师兄在读诵地藏经的时候是可以停的,但是不建议,因为这样是会影响我们对经文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我们修行的效果。但是由于地藏经的经文比较多,所以师兄可以分成3部分去念诵,每天念诵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是..

楞严经谁讲的比较好

《楞严经》是佛学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楞严经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修行楞严经的众生,我们..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

陈兵教授:忆访黄念祖老居士忆访黄念老作者为著名佛学家陈兵教授黄念祖老居士的大名,我是在1981年从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明真法师和熟识的学僧那里听闻:他是北京邮电学院教授,自然科学家,虔诚佛教徒,曾任北京居士林..

大悲咒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不但是佛学中的经典之一,它在佛学中所占位置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也非常深,为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学这部咒了。在学大悲咒时,有的人能很快了解大悲咒的意思,而有的人对大悲咒不了解,..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