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一行即一切行”的修行观
《华严经》以圆融无碍的世界观为指导,为众生开显了一条通向解脱的修行之路。众生与佛是多与一的关系,多即是一,一即是多,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1],众生与佛相即,此乃修行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华严经》又为我们指出了次第分明的修行解脱的方法。所以《华严经》也是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的谈论菩萨行门的佛经之一。但是在圆融无碍世界观的指导下无论什么样的修行方法,多长的修行时间,所达到的哪一个修行等级都是普贤圆行的体现,都是圆融无碍的,因此一行即一切行,一修一切修。比如十住中的第一住初发心在修行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中有四品(菩萨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菩萨功德品、明法品)都是围绕初发心而列举各种修行规定的。初发心时便成正觉[2],菩萨初发心时便知一世界即是无量无边世界,知无量无边世界即是一世界。
《华严经》的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修行的典范,提供了深入法界、随顺众生的典型例证。〈入法界品〉的主角善财童子听闻文殊说法之前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3],本已拥有很高的智慧。文殊告诫其欲求一切智,必亲近善知识,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4]。文殊为其指明了随顺众生的原因,开启了善财深入法界之路。因善财本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知诸法之空相,已得根本智。那么得了智慧之后干什么?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还是高高在上,蔑视众生?尼采于此即提出超人学说,超人离开现实的人世间,像登山一样,经过重重的困难登到山顶,却发现太阳是从山下升上来的,最后他只能低头下山,离开了人间的超人已没有意义。在这之后超人应该去除骄傲,再回到人世间,深入法界,带着高超的智慧与伟大的慈悲来看待世间,此时的世间就是圆融的世间、佛性的世间[5]。这就像我们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的照片一样,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不见有里面的罪恶与痛苦。庄子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看到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而已矣。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秽土与净土本是同一,极乐世界怎需外求,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6]其实秽土即净土,烦恼即菩提[7],生死即涅槃,二无此彼故。[8]
大乘佛教是自利利他的宗教,菩萨不仅要自己修行成佛,还要普度众生。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指引下带着高超的智慧,深入法界,他参访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其中既有颇有修为的比丘,也有外道、婆罗门,既有纵情享乐的妓女,还有登刀山、投火聚的苦行者,既有断人手足、挑人双眼的残暴国君,也有富有的长者、良医等。善财始终不忘文殊的教诲: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华严经》不忘智慧,寻求一(也只有拥有智慧才可能践行普贤行);《华严经》更重视世间,表现了对多的尊重。而这个多就是纷繁的世界,世界乃语言的世界,从而体现了对语言的尊重,扭转了佛教一直以来的对语言的怀疑。
西方哲学的顶峰境地不可说,东方哲学对不可说的却偏要说。《金刚经》说不能住于相,不能住于法,同样也不能住于空,空不能解决一切,从这一点来看《华严经》与般若类经典的精神是相通的。诚然诸法实相不可说,但是我们的语言就是从实相般若出发,把本来没有的对立,本来没有的分别,我们偏要划分出来,然后在这个上面产生种种心灵活动,猜测也好,想象也好,作诗也好,幻想也好,都要用文字来表达,这叫做文字般若[9]。这就像数学中的极限一样,也像数字一样,无论你数出多少数,也不可能数出全部。你可以接近极限,却不能达到极限。我们可以透过有限,无限地接近极限。老子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也,《华严经》本身就是这样的语言运用的最佳典范。
【注释】
[1][2]〔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9册,经号0278。
[3][4]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10册,经号0279。
[5]方东美:《华严宗哲学》,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民国72)。
[6][7]〔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经号2008。
[8]无著著、〔陈〕真谛译:《摄大乘论》,《大正藏》第31册,经号1593。
[9]方东美:《华严宗哲学》,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民国72)。
2024-03-17 13:52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上周,87岁高龄的传奇推广人鲍勃.阿鲁姆,谈及自己麾下拳手、前8个级别世界冠军曼尼.帕奎奥时,非常担心对方7月20日的比赛,因为在这一天,帕奎奥将对..
开经偈解释
开经偈解释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您为障碍弟子出家的众生,取法号回向!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海涛法师开示..
布施的要诀
布施的要诀做布施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这样去帮助、爱护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施舍,才能直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做布施应该像仙人做布施一样,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
邪淫的祸报事例五
◎云间人吕某,是世家子弟,平时纵情淫欲,就连一家大小女婢丫环也都好淫成病。后来子女几乎都病死。家庭又因诉讼破败,屡次遭受官刑。吕某到了中年因穷困潦倒,寒不得衣,饥饿无食,房屋破漏,病重没人看视。死时也..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