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十住行道经

繁體

 菩萨十住行道经

与华严十住品同本异出

昙昧摩提菩萨。持佛威神。便于佛前。于是阿难波渝迦三昧。悉见十方诸佛。十方诸佛者。其数如千佛刹尘等。一尘者。为一佛刹。一佛刹如是十方四面。见十方诸佛。皆悉言。善哉善哉。昙昧摩提菩萨。十方诸佛。皆赐与智慧。悉语昙昧摩提菩萨言。是释迦文佛。前世本愿。所结成功德。威神使若益。诸经益者。佛威神益。深入经处。悉示诸十方。虚空法心无所著。悉入无所挂碍中。悉入大道中。疾近逮佛。悉知诸经。诸十方人所思想。悉学知十方诸所说经。皆悉知用。是故悉为诸菩萨等。说菩萨十法住。悉及得持佛威神。悉能说。尔时昙昧摩提菩萨。所语说。无所挂碍。无所难也。无有尽赐时。无有能升量者。无有极止时。无有能逮者。无有能得长短者。未曾有忘时。无不得明者。悉等无异。无有懈慢时。众所不能及。持是三昧力。十方诸佛等。皆各各伸右手。着昙昧摩提菩萨头上。以昙昧摩提菩萨。使于三昧中觉。便语菩萨言。诸佛子皆听。菩萨舍甚大。悉如虚空。经处何因。菩萨舍甚大。过去诸佛悉那中生。当来诸佛悉那中生。今现在诸佛悉那中生。何因菩萨入大道中。从何因缘。入是大道中。何因正尔。菩萨有十法住。用分别如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等所说。何等为诸菩萨十法住。

第一者。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

第二者。名阿阇浮菩萨法住。

第三者。名渝阿阇菩萨法住。

第四者。名阇摩期菩萨法住。

第五者。名波渝三般菩萨法住。

第六者。名阿耆三般菩萨法住。

第七者。名阿惟越致菩萨法住。

第八者。名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

第九者。名渝罗阇菩萨法住。

第十者。名阿惟颜菩萨法住。

一何等为波蓝耆兜波菩萨法住者。上头见佛。端政无比。视面色无有厌。时无有及逮者。尊贵无有能过者。飞无有能过者。所教授无有能过者。是菩萨。见佛威神仪法如是。使稍入佛道中。转开导之。皆随其意教度。既见勤苦者皆愍伤。稍稍近晓佛语。信向之。新发起意。学佛道。悉欲得了佛智十难处。悉欲逮得知之。何等为十难处十种力。波蓝耆兜波菩萨教。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当供养佛诸菩萨。二者随其所乐当教语。三者所生处皆尊贵。四者天上天下。一无有能及者。五者佛所有智悉当逮得。六者波罗蜜世所生处。常见无央数佛。七者所有深三昧经悉当逮得。八者死生道无边幅处以来。九者今脱去不久。十者若悉当度脱十方人。所以者何。益入于佛法中故。

二何等为阿阇浮菩萨法住者。有十意。念十方人。何等为十意。一者悉念世间人善。二者净洁心。三者皆安隐心。四者柔软心。五者悉爱等。六者心念但欲施与人。七者心悉当护。八者心念人与我身无异。九者心念十方人我观如师。十者心念十方人视如佛。阿阇浮菩萨法。当多学经。既多学经。以当独处止。既独处止。当与善师从事。既与善师从事。当在善师边。既在善师边。当易使。既易使。当随时。既随所作为。当勇所作为。既勇。当学入慧中。既学入慧中。以所受法。当悉持。既当悉持法。当不忘。既不忘。当安隐处止。所以者何。益于闵伤十方人故。

三何等为渝阿阇菩萨法住者。入于诸法中。用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诸所有皆无常。二者诸所有皆勤苦。三者诸所有皆虚空。四者诸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诸所有皆无所住。六者诸所有皆无利。七者诸所有皆无所止。八者诸所有皆无有处。九者诸所有皆无所著。十者诸所有皆无所有。诸法悉入中不复还。渝阿阇菩萨教法。悉当念于十方人。念于十方人已。悉当念法处。念法处已。悉当念诸佛刹。念诸佛刹已。悉当念地法。念地法已。悉当念水法。念水法已。悉当念火法。念火法已。悉当念风法。念风法已。悉当念欲法。念欲法已。悉当念色法。念色法已。当念无有欲色法处。念无所欲色法处已。心无所贪。所以者何。用是故。悉当法明。

四何等为阇摩期菩萨法住者。常念于佛处生。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不复还。二者多深慈于佛。三者深思惟法。四者皆视十方人慈心。五者思惟十方了无所有。六者十方佛刹皆虚空。七者宿命所作了无所有。八者诸所有皆虚空。譬如作幻耳。九者诸所有勤苦无所有。十者泥洹虚空无所有。用是故。生于佛法中。是为阇摩期菩萨教法。过去诸佛虚空无所有。当来诸佛虚空无所有。今现在诸佛虚空无所有。过去诸佛法无所有。当来诸佛法无所有。今现在诸佛法无所有。过去诸佛法。念从何所出生。索了无所有。当来诸佛法。念从何所出生。索了无所有。今现在诸佛法。念从何所生。索了无所有。诸佛法等悉了无所有。所以者何。是三世法。等皆了无所有。

五何等为波渝三般菩萨法住者。所作功德。悉度十方人。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悉护十方人。二者悉令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人命安隐。四者悉爱十方人。五者悉哀十方人。六者悉教十方人莫使作恶。七者悉引十方人着菩萨道中。八者悉清净于十方人。九者悉度十方人。十者悉脱十方人令般泥洹。不可复计十方人。不可复数十方人。不可复议十方人。不可复称十方人。不可复量十方人。了不可议说十方人。何等为十方人者。都卢十方人。皆虚空人。皆非我所人。皆无所有人。皆所有皆无他奇。所以者何。心无所著故。

六何等为阿耆三般菩萨法住者。有十法深慈心哀。何等为十法。一者用说佛善恶心无有异。二者说法善说法恶心无有异。三者说菩萨善说菩萨恶心无有异。四者求菩萨道人共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五者中有人言十方人多十方人少心无有异。六者都十方人转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七者中有人说言十方人易脱难脱心无有异。八者说法多说法少心无有异。九者说法坏说法不坏心无有异。十者有法处无法处心无有异。是菩萨当学。是诸法无有处。复有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诸法无有处。二者诸法不可得见处。三者学诸法譬如化作。四者诸法皆虚空。五者诸法若干种虚空。六者诸法无有挂碍极虚空处。七者诸法譬若幻所化。八者诸法譬梦中所有。九者诸法不可计。十者诸法无所有不可得视。所以者何。益深入佛法中。无有能胜者。

七阿惟越致菩萨者。何等法住。菩萨闻十事坚住。何等为十事。一者有佛无佛不动还。二者言有法无法不动还。三者有菩萨无菩萨不动还。四者有求菩萨道者无有求菩萨道者不动还。五者持是法得持是法不得不动还。六者有诸过去佛无诸过去佛不动还。七者有诸当来佛无诸当来佛不动还。八者有诸现在佛无诸现在佛不动还。九者佛智慧尽佛智慧不尽不动还。十者过去世事。当来世事今现在世事乎。若干种乎一种心终不复动还。是菩萨当教令学此十事。何等为十。一者向一慧。入若干慧。二者持若干慧。入一慧。三者一慧入若干事。四者从若干事。入一慧。五者持十方人。处虚空。六者持虚空。皆入十方人。七者持思想。入不动摇。八者持不动摇。入思想中。九者持虚空。入想中。十者持想。入虚空中。所以者何。诸功德法悉入中。用是故不复动。

八鸠摩罗浮童男菩萨者。为何等法住。菩萨于十事中住。何等十。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净洁。二者无有能得长短者。三者心一反念在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谁慈心者。五者十方人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种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为悉知。八者诸刹土成败悉知。九者神足念飞在所到。十者诸法清净学。是菩萨。当复学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当学知诸佛刹佛刹。二者当学感动诸佛刹。三者当学自在所作威神。四者当学视诸佛刹。五者当学从一佛刹复至一佛刹。六者当学往到无央数佛刹。七者当学知无央数法在所问。八者当学变化。譬如幻自在所作。九者当学佛音声响。十者当学一反念。供养无央佛所。即悉遍至到。所以者何。入于一法中多所遣。

九渝阿罗阇菩萨者。何等法住。菩萨用十事得。何等为十事。一者诸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系恩爱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从来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作为宿命善恶所趣向悉知。五者若干种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种变化悉知。七者诸佛刹坏败善恶悉知。八者过去当来今现在。无央数世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说虚空法悉知是。菩萨复有十处当学知。何等为十处。一者佛法宫当学。二者造佛法宫当学。三者佛宫中所有当学。四者佛宫中所教敕当学。五者佛所出入宫当学。六者法宫当学。七者法王宫当学。八者法所教敕当学。九者安行法王当学。十者更造作法中王所教敕。当承用学。所以者何。心稍稍入佛大道中。所闻法自用教。

十阿惟颜菩萨者。为何法住。菩萨入于若干十智中。悉分别知。何等为十智中。一者当何因感动无央数佛刹。二者当明无央数佛刹中事。三者我日日当置无央数佛刹中菩萨。四者我日日当度无央数佛刹中人。五者我当安隐无央数佛刹中众。生六者十方人无央数。皆闻我声。七者悉知十方人民。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恶。我悉当知。九者十方人。我悉当内佛道中。十者十方人。我悉当度脱。渝罗阇菩萨。不能及知阿惟颜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为。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菩萨事。不能及知神足念。不能知飞。亦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过去当来今现在事。亦不能逮知所念佛刹。亦不能逮知心所念所行。为智慧用十事。渝罗阇菩萨。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所行事。是阿惟颜菩萨。逮入佛十智中。何等为十智中。一者过去当来今现在。无端亟从佛学。二者诸佛法悉具足。从佛学。三者诸法处无所挂碍。从佛学。四者诸法处。无边幅无崖底。从佛学。五者诸所有刹土。我悉当护持是功德威神。从佛学。六者不可复计刹土处无边幅。悉当明知。从佛学。七者十方无央数佛刹。悉当安隐。从佛学。八者十方人所行。为悉当从佛学。九者诸法智慧悉入中。从佛学。十者佛所有智慧。悉当知。从佛学。所以者何。悉具足知。皆晓了佛智慧。都无所复从谁学道。是为阿惟颜。以十法菩萨行道如是。

2024-03-17 13:52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读地藏经可以超度婴灵吗

读地藏经是可以超度婴灵的,但是在超度时需要通过回向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顺利的为婴灵超度。大家在为婴灵超度时们可以直接说:愿将此次诵经功德回向给去世的婴灵,希望他能得到解脱,去往极乐世界,也希望他能投胎..

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

噶当派的大德经常祈祷:愿法融入心,愿心得堪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人的心没有与法相应,表面上离开世间很久了,实际上还是很容易受到染污。一个人即使在山里呆了很久,如果他内心没有佛法的境界,到城市里以后遇..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7 相信“无中生有”7 相信“无中生有”如果能够把开悟放在你的修行或思考前面,你的修行或思考就不会是自我中心。我所谓的“开悟”,意思是相信“无”……我发现,去相信“无..

宋昙诜《净土圣贤录》

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善讲说。注维摩诘经,行于世。尝述莲社录,记往生灵迹。元嘉十七年,集众谓曰,自建寺以来,至此五十年,吾之西行,最在其后。即跏趺称佛百声,闭息而寂,年八十。(东林传)..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卸任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二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二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二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二于色蕴中已说根境唯余无表此今当说。颂曰乱心无心等随流净不净大种所造性由此说无表论曰。乱心无心等者。等言谓通两处..

楞严经里的智慧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楞严经是一部开悟的无上法典。楞严经里蕴含的智慧真的是非常多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慢慢的感悟楞严经里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楞严经里蕴含的智慧。1.文字优美、学修兼备..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八卷

陈大惠: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运气不佳,所以为了改变命运,便到处求神问卜,希望能够获得神明的指引,从此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或者趋吉避凶,一路平安顺遂。..

慈能予乐,悲能拔苦

慈能予乐佛讲,慈能予乐。慈,慈者爱念,即能给予众生快乐之心,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利益对方。与人相处,如果保持一个;慈的原则,就能让别人和自己快乐。曾经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说有一个人生了一..

邪淫的果报

三 邪淫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业重者感生于近边地狱的铁柱山中,或于地狱中感受卧铁床、抱铜柱的燃烧之苦,或者转生于不净淤泥中,或者转生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在《普贤上师言教》中有邪淫者在地狱受苦情形的..

拜楞严咒的功德利益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拜楞严咒的功德利益。楞严咒是佛顶光明,化..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愚闲居于求是斋,素无所好,惟一卷古书一盏清茶而已,觉此已是人间至乐也!读古籍可使人心明,品清茶可令人身爽。尤迁居南方而后,学生们常带茶来看我,一则知我..

命由己做 境由心生的道理

佛给我们说,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能懂吗?你要是真的懂得了,你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然就没有。怎么会没有?因为虚空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是自己,哪里还有自私自利,还会为这个身体..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永明延寿大师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

陈大惠:奔三,奔四,奔五人士必读,看后非常受益

陈大惠:奔三,奔四,奔五人士必读,看后非常受益1.把时间分给靠谱的人和事。2.把周围的人过滤一遍,缩小朋友圈。3.善于与人沟通,适度采纳别人意见。4.与跟生命有关的人耗着,少与生命无关的事耗。5.多想什么是自己真..

大悲咒原文带注音

大悲咒的功德利益很大,而且大悲咒也是修行路上的重要法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修这部咒了。只是在修大悲咒时,大家要认真读诵咒语中的每个字,因此,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按照大悲咒原文带注音的版本去读诵,这样能..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