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繁体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菩萨十千人俱,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及净居天子,并其眷属无量百千周匝围绕,供养恭敬听佛说法。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有辩才,善能开演,汝今应为菩萨大众宣扬妙法。

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佛今令我说何等法?

佛言:童子,汝今应说诸佛境界。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声境界、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触境界、非意境界、非法境界,无如是等差别境界,是乃名为诸佛境界。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于佛境界者,以无所入而为方便乃能悟入。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于何等境界而得菩提?

佛言:童子,我于空境界得菩提,诸见平等故;无相境界得菩提,诸相平等故;无愿境界得菩提,三界平等故;无作境界得菩提,诸行平等故。童子,我于无生无起无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为平等故。

时,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无为者是何境界?

佛言:童子,无为者非思量境界。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无有文字,无文字故无所辩说,无所辩说故绝诸言论,绝诸言论者,是佛境界也。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诸佛境界当于何求?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诸佛境界,当于一切众生烦恼中求。所以者何?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之处。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佛境界即于一切众生烦恼中求者,诸佛境界有去来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不也,世尊,诸佛境界无来无去。

佛言:童子,若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者,云何而言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如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诸烦恼自性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佛言童子:何者是诸烦恼自性?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能了知如来所住平等法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已了知。

佛言:童子,何者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起贪嗔痴,是故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空岂是有法,而言于中有贪嗔痴?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贪嗔痴亦是有。

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贪嗔痴复云何有?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以言说故有,贪嗔痴亦以言说故有。如佛说比丘,有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此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则于生起作为诸行之法,应无出离,以有故言出离耳!此亦如是,若无有空,则于贪嗔痴无有出离。以有空故,说离贪等诸烦恼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于空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离贪嗔等而求于空,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于贪嗔痴,为已出离,为未离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贪嗔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于如是平等,是故我于贪嗔痴,非已出离亦非未离。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自见离贪嗔痴,见他有贪嗔痴,即是二见。何谓二见?谓断见、常见。所以者何?若见自身离贪嗔痴即是断见,若见他身有贪嗔痴即是常见。世尊,如是之人非为正住。夫正住者,不应于己见胜、谓他为劣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住于何所名为正住?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夫正住者无有所住,住无所住,是乃名为正住之耳!

佛言:童子,岂不以住于正道为正住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若住正道则住有为,若住有为则不住于平等法性。何以故?有为法有生灭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无为是数法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无为者非是数法。世尊,若无为法堕于数者,则是有为非无为也。

佛言:童子,一切圣人得无为法不有数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诸圣人证于数法,已得出离诸数法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为成就圣法?为成就非圣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不成就圣法,亦不成就非圣法。世尊,如有化人,为成就圣法?为成就非圣法?

佛言:童子,化人不可言成就圣法,亦不可言成就非圣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岂不说一切诸法皆如幻化?

佛言:如是。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我亦如是,云何可言成就圣法、成就非圣法?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何所得?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

佛言:童子,汝得佛境界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若世尊于佛境界有所得者,我亦得于诸佛境界。

时,长老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如来不得佛境界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境界不?

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故我今无境界可得。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佛亦如是,其心解脱无有境界,云何而谓有所得乎?

须菩提言:大士,汝今说法,可不将护初学心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如有良医欲治人病,为将护病人心故,不与辛酸碱苦应病之药,能令其人病得除差至安乐不?

答言:不也。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此亦如是,若说法师,为将护初学心故,隐甚深法而不为说,随其意欲演粗浅义,能令学者出生死苦至涅槃乐,无有是处。

说是法时,众中有五百比丘僧,诸漏永尽心得解脱。八百诸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七百诸天子,闻其辩才深生信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颇亦于声闻乘而生信解,又以此乘法度众生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于一切乘皆生信解。大德,我信解声闻乘,亦信解辟支佛乘,亦信解三藐三佛陀乘。

须菩提言:大士,汝为是声闻,为是辟支佛,为是三藐三佛陀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虽是声闻,然不从他闻;虽是辟支佛,而不舍大悲及无所畏;虽已成正等觉,而于一切所应作事未尝休息。

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云何是声闻?

答曰:我恒为一切众生说未闻法,是故我为声闻。

又问言:汝云何是辟支佛?

答曰:我能了知一切诸法皆从缘起,是故我为辟支佛。

又问言:汝云何是三藐三佛陀?

答曰:我常恒觉一切诸法体相平等,是故我为三藐三佛陀。

尔时,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决定住于何地?为住声闻地,为住辟支佛地,为住佛地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应知我决定住于一切诸地。

须菩提言:大士,汝可亦决定住凡夫地耶?

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及以众生,其性即是决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是故我言决定住于凡夫地也。

须菩提又问言:若一切法及以众生,即是决定正位者,云何建立诸地差别,而言此是凡夫地、此是声闻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佛地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譬如世间以言说故,于虚空中建立十方,所谓此是东方、此是南方,乃至此是上方、此是下方,虽虚空无差别,而诸方有如是如是种种差别。此亦如是,如来于一切决定正位中,以善方便立于诸地,所谓此是凡夫地、此是声闻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菩萨地、此是佛地,虽正位无差别,而诸地有别耳!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已入正位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虽已入亦复非入。

须菩提言:大士,云何已入而非入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应知,此是菩萨智慧善巧,我今为汝说一譬喻,诸有智人以譬喻得解。大德,如有射师其艺超绝,惟有一子特钟心爱。其人复有极重怨仇,耳不欲闻,眼不欲睹。或时其子出外游行,在于远处路侧而立。父遥见之,谓是其怨,执弓持箭控弦而射;箭既发已方知是子,其人巧捷疾走追箭,箭未至间还复收得。言射师者喻菩萨也,一子者喻众生也,怨家者喻烦恼也。言箭者,此则喻于圣智慧也。大德当知,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无生正位大悲善巧故,故不于实际作证而住声闻、辟支佛地,誓将化度一切众生至佛地矣!

尔时,须菩提又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何等菩萨能行此行?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若菩萨示行于世而不为世法所染,现同世间不于诸法起见。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勤行精进而入于法界不见尽相。虽不住有为,亦不得无为。虽处生死如游园观,本愿未满故,不求速证无上涅槃。虽深知无我,而恒化众生。虽观诸法自性犹如虚空,而勤修功德净佛国土。虽入于法界见法平等,而为庄严佛身口意业故不舍精进。若诸菩萨,具如是行,乃能行耳!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今说此菩萨所行,非诸世间所能信受。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今为欲令诸众生永出世间,说诸菩萨了达世法出离之行。

须菩提言:大士,何者是世法?云何名出离?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世间法者所谓五蕴。其五者何?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如是诸蕴,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化。是故此中无有世间,亦无诸蕴及以如是言说名字。若得是解心则不散,心若不散则不染世法,若不染世法即是出离世间法也。复次,大德,五蕴诸法,其性本空,性空则无二,无二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所取著,无所取著者即是出离世间法也。复次,大德,五蕴法者以因缘有,因缘有故则无有力,无力则无主,无主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受取,无受取则无执竞,无执竞则无诤论,无诤论者是沙门法,沙门法者知一切法如空中响。若能了知一切诸法如空中响,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复次,大德,此五蕴法同于法界,法界者则是非界。非界中,无眼界、无色界、无眼识界,无耳界、无声界、无耳识界,无鼻界、无香界、无鼻识界,无舌界、无味界、无舌识界,无身界、无触界、无身识界,无意界、无法界、无意识界。此中亦无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亦无欲界、色界、无色界,亦无有为界、无为界。我、人、众生、寿者等,如是一切皆无所有,定不可得。若能入是平等深义,与无所入而共相应,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说是法时,会中比丘二百人,永尽诸漏心得解脱。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奉文殊师利菩萨而作是言:若有众生得闻于此甚深妙法,应生信受。若不生信,欲求证悟终不可得。

尔时,长老须菩提语诸比丘言:汝何所得?以何为证?

诸比丘言:大德,无得无证是沙门法。所以者何?若有所得心则动乱,若有所证则自矜负,动乱矜负堕于魔业。若有自言我得我证,当知则是增上慢人。

佛言:诸比丘,汝等审知增上慢义不?

诸比丘答言:世尊,如我意者,若有人言我能知苦,是不知苦相而言我知;我能断集证灭修道,是不知集灭道相乃至而言我能修道,应知此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苦相者即无生相,集灭道相即无生相,无生相者即是非相,平等相是诸圣人于一切法得解脱相,是中无有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如是等相而可得者。若有众生得闻如是一切诸法平等之义而生惊怖,应知是为增上慢者。

尔时,世尊即告之言: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说,如是,如是。须菩提,汝等当知此诸比丘,已于过去迦叶佛所,从文殊师利童子,得闻如是甚深之法,以闻法故疾得神通,今复得闻随顺不逆。须菩提,若复有人于我法中,得闻斯义生信解者,皆于来世见弥勒佛。若未发大乘意,于三会中悉得解脱;若已发大乘意者,皆得住于堪忍之地。

尔时,善胜天子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常于此阎浮提中,为众说法。今兜率天上有诸天子,曾于过去值无量佛,供养恭敬种诸善根,然生在天中耽著境界,不能来此法会而有听受,昔种善根今将退失,若蒙诱诲必更增长。惟愿大士,暂往天宫,为彼诸天弘宣法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以神通力即于其处,忽然化作兜率天宫,如其所有悉皆备足,令善胜天子及此会中一切人天,皆谓在于彼天之上。具见于彼种种严饰,园林池沼、果树行列、殿堂楼阁、栋宇交临、绣柱承梁、雕窗间户、攒栌迭栱、磊砢分布,称宝为台庄严绮错。其台极小犹有七层,或八层、九层,乃至高于二十层者。一一台上处处层级,皆有众天女,盛年好色,手足柔软,额广眉长,面目清净,如金罗网常有光明,亦如莲华离诸尘垢,发言含笑进止回旋,动必合仪丽而有则,譬如满月人所乐见。笙篌琴瑟、箫笛钟鼓,或歌或啸音节相和,妙妓成行,分庭共舞,如是等事宛然备瞩。

时,善胜天子见自宫殿及其眷属欢娱事已,心生疑怪,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奇哉!大士,云何令我及以大众瞬息之间而来至此?

尔时,长老须菩提语善胜天子言:天子,我初亦谓与诸大众皆共至于兜率陀天,而今乃知本来不动,曾不共往彼天之上。如是所见,皆是文殊师利菩萨三昧神通之所现耳!

时,善胜天子即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菩萨甚为希有,乃能以三昧神通不思议力,令此众会不动本处而言至此兜率陀天。

佛言:天子,汝但知文殊师利童子神通变化少分之力,我之所知无有量也。天子,以文殊师利神通之力,假使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种种严好各各不同,能于一佛土中普令明见。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集在一处状如缯束,举掷上方不以为难。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所有大海置一毛孔,而令其中众生,不觉不知无所触娆。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所有须弥山王以彼众山内于一山,复以此山内于芥子,而令住彼山上一切诸天,不觉不知亦无所娆。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中所有五道众生置右掌中,复取是诸国土一切乐具,一一众生尽以与之等无差别。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劫尽烧时,所有大火集在一处,令其大小如一灯炷,所有火事如本无别。又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所有日月若于一毛孔,舒光映之普令其明隐蔽不现。天子,我于一劫若一劫余,说文殊师利童子三昧神通变化之力,不可穷尽!

尔时,魔波旬自变其身作比丘形,在于会中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闻说文殊师利童子神通之力,不能信受。唯愿世尊,令于我前现其神力使我得见。

尔时,世尊知是恶魔变为比丘,欲令众生善根增长,故告文殊师利菩萨言:汝应自现神通之力,令此会中无量众生咸得善利。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帮助你的,什么是障碍你的。比方说,道、灭,这四谛中的还灭门,道谛跟灭谛是帮助你的,你能够修道产生寂静的涅槃,这是帮助..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

嘎玛仁波切:佛诞日似水年华不落的思念与情怀文/嘎玛仁波切似水流年,不落的思念与情怀!忆念佛陀之恩!两千五百年前的荣耀之生,只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亲临世间。无依无恋的摒弃权贵,只为体味苍生的浓苦与愁乐。无畏无..

诵心经的好处是什么

念心经是学佛必须要经历的一段路程,因为只有对心经了解透彻了,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下一本经书,而且不要小看了心经这本经书,虽然字数是比较少的,但是它里面的精华要是了解透了,比你读几本经书都是有用的,因为念诵..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

嘎玛仁波切:愿中国的祥和社会,充满智慧与慈悲、幸福与安康导语:如果时刻面对战火纷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维系,安居乐业无从谈起。要懂得感恩、珍惜并自豪可以身处一个富强安定的国家,并尽己所能地运用佛..

半夜哭声

半夜哭声人生下来,就面临着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想,有一颗慈悲的心肠,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而人类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并将永远延续下去,我想靠的就是,这样一颗慈悲温暖的心肠。这慈悲的心肠,如鲜花鲜艳,大海广..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

去九华山圣地的障碍五一要决定去九华山。很多人都很期待。有六十位师兄报名。也有很多人去不了。障碍来了。大家知道不,去圣地,很多障碍的。因为圣地是怎么来的,是解脱来的,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解脱的。如果你去北..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

嘎玛仁波切:修行不要太执着感应一般而言,修密的人比较执著於感应,常听很多人说,我看到佛了,看到菩萨了;或是,做了种种不同的梦,以为自己修得很好,感应很多很灵验,快要成就了。其实,感应不是一件好事,中国..

发心护佛得果位

有一次,佛率领眷属走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路旁玩耍,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鼓,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弓箭。他们看见佛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蹦蹦跳跳地来到佛的身旁恭敬顶礼,然后对佛说:;这条路有猛兽..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

善择正法

当摩竭提国的频婆娑罗王得知佛陀来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带领上万的车马与数千万的婆罗门前往拜见佛陀。频婆娑罗王等人恭敬顶礼佛陀后,便各自就座。此时,大众看见一直是事火外道的优楼频螺迦叶也身处其中..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在家居士如何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文:转载)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

嘎玛仁波切:买彩票算DB吗?【问题】阿弥陀佛,嘎玛上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刚看到您的答疑文章,想请问您购买彩票算不算赌博,佛弟子买彩票这样如法吗?有的人一下子买彩票中大奖,是因为过去世布施过一大笔钱吗?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

嘎玛仁波切:你有安全感吗?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没有安全感,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抓住东西和哭闹。这种没有安全感与生俱来,就好像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去陌生城市之前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条狗、..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

嘎玛仁波切:唯有依靠众生,才能救度自己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与众生息息相关。因为对众生造了恶业,才会有所谓的冤亲债主。真正形成冤亲债主的业力,造作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有众生作为对境,我们才会造作罪..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

嘎玛仁波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真诚的果报安心就不会痛 连载10相信因果报应,定能平安无忧只要对人真诚付出了,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别人也会感恩很久。这就是典型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果报应。解放前我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