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佛教与舞蹈
第十八课 佛教与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上古时代,民智未开,往往以请巫师藉祝祷仪式来祭神娱神,禳灾祈福;群居的部落也在参于祭典舞蹈中增加共识,凝聚力量。当人类文明日益发达之后,舞蹈逐渐从宗教气氛中脱离出来,变成自我娱乐、纾解压力、交谊联系、表达感情的活动之一。随著时代的进步,各种宫廷舞、土风舞、社交舞、芭蕾舞、剧场舞等,乃应运而生。尽管如此,宗教舞蹈因具有特殊意义,在艺术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佛教舞蹈在艺术上更是贡献良多。
首先从诸经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舞蹈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华严经》记载,佛陀在证悟菩提的最初三七日中,曾勉励诸大菩萨应学习歌舞伎艺,并以之作为度生的方便;《摩诃僧只律》中,佛陀也以迦叶佛般涅槃后,吉利王以一切歌舞伎乐供养佛塔为例,垂示弟子们:不论是如来在世时或涅槃以后,「为饶益世间,令一切众生长夜得安乐故,应以一切华香伎乐、种种衣服、饮食尽得供养」;《法华经》描述大通智胜王佛久坐道场,断除烦恼,但佛法不现在前,诸天龙神即以香花、伎乐不断鼓励,直到大通智胜王佛成就菩提为止;《悲华经》记载,佛陀说完修持一切行门的十种方法之后,欲界诸天心开意解,以种种歌舞来表达心中的法喜。凡此都说明了佛教舞蹈不同凡响的殊胜性质。
在印度,除了佛经记述佛世时的歌舞盛况之外,佛灭以后,马鸣菩萨所编的《舍利弗之所说》是古印度著名的戏剧,戒日王所作的《龙王之喜》是佛教大型歌舞的滥觞。此外,从山琦遗迹的雕刻及阿姜达石窟的壁画等,都可以看出佛教徒以歌舞戏剧弘法利生的热忱。
中国舞蹈自佛教传来之后,从中吸收了许多精华。我们从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中历代的壁画、雕刻,目睹飞天千姿百态、飘逸优雅的身形,就可见其端倪。史书中,对于佛教舞蹈的描述更是令人目不暇给,例如《洛阳伽蓝记》里,记载南北朝时佛教在节庆时举行乐舞的盛况:「景明寺在八日节中,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景兴寺「飞天伎乐,望之云表」。「舞袖徐转,丝竹寥亮,诸妙入神」。隋唐时代,佛寺除了继承南北朝时代民俗歌舞的活动之外,还举办庙会、戏场,将各种民间流行的节目均汇集于此,而宫廷中所流行的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胡旋舞等(在中国,乐包含音乐和舞蹈的意思)也都是随著佛教传来的舞蹈,后来成为中国的民族舞蹈。其中「秦王破阵舞」是由唐太宗依龟兹乐所亲自设计的舞式,据说观者「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悚」,后来传到日本,风行一时;而由擅于歌舞的唐明皇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将婆罗门舞曲、西域舞曲及汉族舞蹈熔于一炉,堪称为中国舞蹈史上的一颗明珠。此外,「五方狮子舞」源于《佛说太子瑞应经》中的典故,直到现代仍经常在庆典中表演,视为辟邪呈祥的象征;「钵头舞」又称「拨头」或「拔头」,是从南天竺拔豆国传来的面具舞,据说极有可能是中国平剧的初步形式,最起码「兰陵王」和「踏摇娘」完全是摹仿此一印度舞剧。
宋金时期的戏曲,以歌舞表演为主干,其中「目连戏」广受欢迎。元朝帝王崇信佛教,宫廷中的「十六天魔舞」是专门用来赞佛的乐舞,此外,队舞中还有「说法队」,表演者有的扮演成佛教僧侣,有的扮演成佛菩萨,有的扮演成大金刚,佛教气氛浓厚。
西藏的喇嘛教融和当地习俗而形成的仪式舞蹈,多用于供养诸佛、祈祷延寿、奠基典礼、祭祀禳灾、祛除恶鬼,俗称「跳鬼」,据说是为了纪念九世纪顷吉祥金刚藉表演舞蹈杀死恶王朗达磨的大无畏精神,后来成为喇嘛教的法会仪式之一。接著又传到蒙古,称为「查玛」或「打鬼舞」,在每年正月期间举行,大家视为保佑平安的象征。此外,还有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布达拉宫山后的龙王塘表演的「囊玛」,最早只是吟唱达赖喇嘛六世的诗偈,达赖喇嘛八世时才加入歌舞。十四世纪时,噶举派僧人汤东结布为筹措架桥资金而邀百纳家七姐妹组织宾头顿巴歌舞团,是为西藏戏剧的鼻祖,流传至今,剧本如「诺桑王子」、「云乘王子」等,都取材于佛经故事。其中,「文成公主」一剧广受欢迎,显示了佛教在汉藏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韩国佛教在李朝时代,梵呗十分盛行,僧舞也随之大为流行。据考,僧舞的起源甚早,至少在高丽时代(九三六-一三九一)即已存在。李朝时代最值得瞩目的舞蹈,是世祖时的「莲华台舞」。此外,佛教界也大力推展「施风舞」,然而到一九一○年,日本侵占韩国之后,发布朝鲜总督府寺刹令,制定各本山的管理条文,同时亦禁止僧侣的梵呗、舞蹈等活动。近世韩国佛教乐舞大多流传在民间信仰活动之中。
在日本,经印度、西域、中国、韩国传入的佛教乐舞,经常用在佛教仪式、供养、布教上,从而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佛教乐舞,例如,伎乐乃推古朝从百济传入的无言假面乐舞,圣德太子以之为佛教乐舞加以鼓励;舞乐是传自中国的雅乐,改作于平安时代。圣武朝,印度婆罗门僧菩提仙那与林邑僧哲至日本,传授源于印度的「林邑八乐」,内容皆取材自佛教。此外,猿乐(散乐)是源自印度、西域的乐舞,于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平安时代的佛教行事逐渐艺能化,其中「咒师艺」衍生于「猿乐」,久之,相互融和产生「能剧」,「能剧」后来又和滑稽剧「狂言」合并,成为日本独特的舞台艺术。还有由佛教僧侣教化民众发展出的布教舞蹈,著名者如空也念佛,及时宗开祖一遍的踊念佛、唱咏《法华经》的大日踊、盂兰盆会的盆踊等,后来与日本乡土艺术结合,成为今天日本文化特殊的一环。
佛教不但丰富乐舞艺术的内涵,提升了乐舞艺术境界,而且以其悦耳的音声、优美的手印、舞姿传递心灵的语言,广收寓教于乐的效果,对于净化人心贡献良多。今天是一个有音声、有色彩的时代,自从梵音乐舞表演步上世界舞台之后,佛教乐舞备受国际人士重视,希望今后佛教界除大力推广佛教舞蹈之外,再加强创作精神,以因应不同众生根器的需要。
2024-03-17 13:52每日持诵楞严经的好处有什么
持诵楞严经是很多人的日常,在持诵楞严经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的平静,让自己能够从经文中理解到非常多的知识,持诵楞严经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能从中体会到非常多的含义,全身心的投入到楞严经全文中,能让自..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
惜福,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到了吗?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
没有楞严经世人能开悟吗
没有楞严经世人也是能够开悟的,但是开悟的会比较的慢,开悟并不是说只有念诵楞严经才可以,而是念诵楞严经的时候,开悟会更加的快。所以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还是要去多多的了解和念诵楞严经,这样我们对它的..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32)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因地果位.功德莫名.聊为辑缀。 阿弥陀佛.无量劫前.作金轮王.仁育黎黔。 阿弥陀佛.藐视世荣.弃国捐王.冀证大雄。 阿弥陀佛.礼世自在.舍俗出家.法界永赖。 阿弥陀佛.法号法藏.用..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上师教言集:我们要快快修法。不能等明年修吧,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这样不可以。无常什么时候来真的不太清楚。比如我到北京的票已经买了,但是能不能到达北京真的不太清楚。..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
阿弥陀佛的成就超胜于因地的愿力净土学人往往以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判定往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但最近读经有新的感悟。那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情况与成佛前在因地的愿力相比,有过..
唐明浚《净土圣贤录》
明浚,姓孙,齐人。常诵金刚般若为业。永徽元年二月十二日夜,暴卒,心尚暖,周时复苏。云,初见二青衣童子,将至王所,问一生作何业。答云,但诵金刚般若经。王曰,功德不可言。师可更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不见师也。..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露意丝茜: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
在家读诵金刚经仪轨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是在家念诵金刚经,但是有写人不太清楚在家读金刚经的仪轨是什么,所以想要问问大家有没有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在家修行金刚经和平常修行的仪轨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
惟则大师:念佛十种功德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的人才会产生慈悲人都是有欲望的,佛说的无欲并不是抛弃一切,而是让我们不要有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毛病就是不停地追求,吃喝玩乐、放纵自己就是纵欲,让自己不停地享受人间的一切..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
执一杯茶,盛开一朵莲进入三级修学百日,我走进长生禅寺,第一次做学佛沙龙的执茶义工。这正是我渴望做的事。恰逢周末,似乎有一种力量强烈地吸引着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寺院。夕阳正好,春意正暖,华灯初上,寺院..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佛讲,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的业因都有,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有阿罗汉的种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狱,统统都有。十法界的业因我们都有,来生到哪一道去就是..
手淫引起的颈腰椎病-武大夫侍诊记
小Z,男,22岁,面色黄白,偏瘦,精神萎靡地走进诊室。小Z 自述:从十几岁就腰椎侧弯,颈椎变直,颈腰椎不适伴随头晕有7-8年了,怕冷,有时胸闷,特别怕风,易着凉。舌象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急。武大夫问小Z:有..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扎西郎加上师:农历十月初五,达摩大师圣诞根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记载,佛陀在灵山说法的时候,摩诃迦叶尊者面对佛陀拈花发出会心的微笑,从而成为佛陀的衣钵传人,成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后来,又传..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