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菩萨道的实践
第二课菩萨道的实践
吾人学佛修行,若依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自利,非是究竟圆满法门;唯有发心立愿,广修六度万行的大乘菩萨道,才能自度度人,圆满佛果。
第一课,我们从菩萨道的起点,略说发菩提心因缘,厘清发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后,进入第二课菩萨道的实践。所谓实践菩萨道,《维摩经》说:「直心是菩萨法,深心是菩萨法,发心是菩萨法,降魔是菩萨法。」虽然菩萨有无量法门,而归纳之则有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六波罗蜜等,是一切菩萨发菩提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应实践的法门。
一、四弘誓愿
所谓大乘四弘誓愿,即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起的深誓弘愿。
1.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2.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
3.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无量法门誓愿学。
4.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因为修习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就要以四弘誓愿来弘扬四圣谛的真义。
二、四无量心
所谓四无量心,一是慈无量心,二是悲无量心,三是喜无量心,四是舍无量心。此四种无量心的实践,能降伏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等烦恼,体证菩萨无量无边的境界。
1.慈无量心:就是给人信心。
2.悲无量心:就是给人希望。
3.喜无量心:就是给人欢喜。
4.舍无量心:就是给人方便。
菩萨觉知生死炽然,烦恼逼迫,仍本著「拔苦予乐」的本怀,视一切众生长者如我父母,幼者如我子女,菩萨不只是自己解脱,也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在《陀罗尼杂集》说,菩萨有四种大事:心如大地、心如大海、心如桥船、心如虚空,能长养一切善法,能包容一切差别,能启发一切欢喜,能成就一切因缘。
三、四摄法门
所谓四摄法门,是菩萨度众时的权巧方便,视众生根器、喜好的不同,令之转迷成悟。《法华经》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是。
1.布施摄:是乃结缘行。凡是他人有所需求,合乎正道律法,即给予满足。所谓财施、法施、无畏施是也。以慈悲柔软之心,令亲近者皆大欢喜,并发起道心。
2.爱语摄:是乃方便行。以柔和安慰语,令得欢喜;以慈悲赞歎语,令得信心;以增进善法语,令得清净;以圣贤饶益语,令得无畏而依附菩萨,接受道法。
3.利行摄:是乃利益行。身常行善事,口常说善言,心常存善念。以此身、语、意三业之正行、正语、正念,以利益众生,劝发菩提道心。
4.同事摄:是乃随顺行。如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愿力示现无量身形入诸六道,令众生在黑暗里见到光明,在无助中得到帮助,在彷徨时得到依靠,在苦难时得到救济。
四、六波罗蜜
所谓六波罗蜜,略称「六度」,「度」谓度迷到悟,度邪到正,度苦到乐,度此到彼,乃菩萨欲成就佛道所实践的六种德目。
布施度:是乃无相布施的无悭心。必须要能财施、法施、无畏施等与三轮体空相应,才是菩萨的布施。
1.持戒度:是乃尊重有情的无犯心。必须摄律仪、摄善法及饶益有情兼行,才是菩萨持戒。 2.忍辱度:是乃难行能行的平等心。为一切道法而修习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观察法忍的忍3.辱法门,必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生退怯,才能完成忍辱行满。
4.精进度:是乃断恶修善的勇猛心。菩萨不畏诸苦,在修学道上能勇猛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不生疲厌地常于人间教化刚强众生,精勤不息。
5.禅定度:是乃净秽一如的正念心。菩萨以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的禅定功夫,自他安稳。
般若度:是乃空有无碍的智慧心。菩萨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随其所应,令众生发起善念,不堕烦恼,是菩萨的无量妙用。
经云:「初发心如朝露。」一个初发心的菩萨在前进菩萨道的过程中,如何坚固道心,不退菩萨誓愿?「四弘誓愿」是自我策励的德目,「四无量心」是皆大欢喜的妙法,「四摄法门」是福慧庄严的璎珞,「六波罗蜜」是普渡众生的慈航。
菩萨道的实践,除了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门、六波罗蜜等,还有《金刚经》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般若观;《楞严经》的「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的慈悲观。菩萨在日常生活里,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心不著五欲尘垢,安住于正念,以水月为道场而作空华佛事。所谓:「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菩提心。」这才是菩萨「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伟大功行。
2024-03-17 13:52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上周,87岁高龄的传奇推广人鲍勃.阿鲁姆,谈及自己麾下拳手、前8个级别世界冠军曼尼.帕奎奥时,非常担心对方7月20日的比赛,因为在这一天,帕奎奥将对..
开经偈解释
开经偈解释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您为障碍弟子出家的众生,取法号回向!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海涛法师开示..
布施的要诀
布施的要诀做布施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这样去帮助、爱护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施舍,才能直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做布施应该像仙人做布施一样,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
邪淫的祸报事例五
◎云间人吕某,是世家子弟,平时纵情淫欲,就连一家大小女婢丫环也都好淫成病。后来子女几乎都病死。家庭又因诉讼破败,屡次遭受官刑。吕某到了中年因穷困潦倒,寒不得衣,饥饿无食,房屋破漏,病重没人看视。死时也..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