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第十九课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大乘经论里有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今列举《圆觉经》、《解深密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论》等三经、三论,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
一、《圆觉经》:
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朝罽宾佛陀多罗译。是唐、宋、元、明以来,贤首、天台、禅宗等教下、宗下,盛行讲说研讨的经典。
本经的内容,是佛陀为文殊、普贤、弥勒等十二大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主张人人本具圆觉妙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由于凡夫以四大、六尘作为身心假相,就像病目妄见「空中华」、「第二月」。
如何证得与佛陀平等无别的圆满觉性?佛陀对普觉菩萨说明:欲求圆觉,要尽一切虚空、一切众生,皆令入究竟圆觉。对弥勒菩萨开示:修学圆觉法门,应求诸善知识,发广大心,正立菩提愿,承受善知识教诲,能免于堕入邪见,不妄自修诸魔业。
佛陀最后嘱咐圆觉菩萨:佛陀灭度以后,末世众生求道不成,当精勤忏悔往昔恶业,安住大悲心,为诸大众施大饶益,才能圆满菩萨发心。
二、《解深密经》:
本经共五卷,分八品,唐玄奘大师译,以大乘境、行、果甚深奥妙的法义为全经的宗趣。乃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之一,更是大乘唯识学证知阿赖耶识的理论根源。
《解深密经》初四品明所观境,次二品辨能观行,后一品显所得果。在序分时,即明示如来庄严所依,「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以为所乘,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依定慧等持之力,入三解脱门。
《解深密经》的〈地波罗蜜多品〉中,佛陀为观自在菩萨说明六度为一切菩萨的学处,并以修学五法:一者、信解正法;二者、修十法行;三者、护菩提心;四者、近善知识;五者、勤修善品:作为资益六度万行的完成。
三、《胜鬘经》:
本经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共十五章,立「如来藏」之说,以「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宣说如来藏的密意。本经融和《法华经》「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及《华严经》「净心妙有」的思想,并集其大成。
全经的宗旨,有四种含义:一者、摄受正法,救度众生;二者、奉行大乘,胜二乘果;三者、破烦恼缠,显如来身;四者、净秽平等,解缚一如。
胜鬘以十大受、三大愿,开展菩萨大道,坚持净戒、不慢尊长、不瞋众生,以无厌心为众生说宁舍身、命、财,护持正法等,都显示菩萨的愿行就像勇猛的狮子,信受大乘,心无怯弱。
四、《大乘起信论》:
简称《起信论》,马鸣菩萨造,南朝真谛大师译,共一卷,以「一心、二门、三大」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心二门、真妄同体、净染同一的思想,发挥真如缘起论「心性本净」的境界。
《起信论》主张「心性本净」,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但须种种方便熏修,才能得其明净。论中提出四种方便,可远离信心怯弱,毕竟不堕二乘之地:一者、信真如之理,起于大悲;二者、惭愧悔过,止一切恶;三者、爱敬三宝,能消业障;四者、大愿自在,遍一切众。还有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等方法,成就四不坏信。
《起信论》总述菩萨发心修行的过程,是依「众生总摄一切法」,统合净染的分别。就如同《华严经》所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五、《瑜伽师地论》:
本论篇幅很大,共一百卷,弥勒菩萨说,无著菩萨记,唐朝玄奘大师译,内容分五部分,其中以〈本地分〉的十七地义最为重要,说明三乘十七地所依、所行的境界。
十七地概分为境、行、果。境即三乘人所观的境,行则为三乘行者的修行,以修习闻、思、修三种慧行为共法。在第十五地中的「菩萨地」提及:菩萨以发心为依止,并以平等分布,心喜施与;修和敬业,善顺他心;知恩知报,不怀怨结;难行事业,皆无畏惮;诸苦难中,悉能安忍;性不顽钝,性不愚痴等六波罗蜜多,满足福慧资粮,成熟菩萨种性。
菩萨种性优于二乘,由大悲心熏发,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于涅槃不多愿乐,于众生不生厌离。
六、《菩提道次第论》:
这是西藏宗喀巴大师所著。全论述说三士道,即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的修学过程。此为总摄佛教全体要义,故名《菩提道次第论》。
三士道共同基础有二:一、为亲近善知识;二、为思惟人身难得。下士道为离三恶趣,升人天之道。须皈依三宝、深信因果、止恶修善;中士道为涅槃道,以戒、定、慧三学,出离三界生死;上士道为菩提道,欲救度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以六度成熟自身,以四摄法利乐有情。
「三士道」的修行是不分宗派传承,都要学习的善品道法,故又称「共同道」。
此外,与菩萨道有关的经论尚有:《华严经》中菩萨以清净身、语、意成就愿海;《法华经》中菩萨常以无畏施与众生;《维摩经》中菩萨因众生病故病;《大智度论》中明言菩萨以六波罗蜜为实践方法;《摄大乘论》中,以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为菩萨共遵学处;《入菩提行论》中,则说先忏悔罪障,恭敬三宝、师长,并以随喜修学一切善法方便,方入菩萨广大行门,圆满菩提。
2024-03-17 13:52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
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阿秋喇嘛仁波切遗教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之前,委托我(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转告所有弟子:“我圆寂后,所有弟子要团结和合,远离世间八法,清净持戒,好好地精进..
宋吴琼《净土圣贤录》
吴琼,不详其所出。先为僧,已而返俗,作庖人。当切肉时,口中称佛名不辍。每教村中人诵经修忏,念阿弥陀佛。后眼郭生瘤,大如鸡子,乃惶怖。分遣妻子,造一草庵,昼夜焚修。绍兴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曰,琼来日戌时去也。人皆..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守培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二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三匿王观河显见性不灭。四。初阿难问二明性。二匿王陈疑更请。三如来反令自说。四大众闻法得益。今初。..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
死水死火证明入冥管轮回李柏农居士说:有麦君,当香港华民政务司英文书记并教授英文,性情清正,丝毫不苟;政务司英国人,常对人说:中国人能像麦君,国事那里会弄到这样!麦君每月中,要整睡七昼夜,说是当阴间放关的职务,掌管..
大悲咒加持版
大悲咒的作用非常大,大家在诵读这部咒时一定要用心,同时也要选择一个版本。其实在众多的版本中,大悲咒加持版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只是在诵读时,大家需要了解大悲咒的诵读方法,只有把大悲咒诵正确,才能对大悲咒有..
念楞严咒对身体的感应
楞严咒是非常经典的经咒,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咒,我们修持楞严咒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好处,不但可以为我们增加福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念楞严咒对身体的感应。护法现身以前挺执着..
陈大惠: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
陈大惠: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家庭伦常道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孙辈是一家的天喜星,以顺为根。兄弟姐妹..
面临困境,别忘了寻求这四种人生的助缘!
面临困境,别忘了寻求这四种人生的助缘!人生需要很多的助缘,因为人不能单独存在;一个人要仰赖社会大众提供很多的助缘,才能生存。比方说: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社会大众的帮助,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理想来成功..
诵金刚经的好处是什么
诵金刚经是最常见的修行方法,而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诵金刚经的方法来修行,诵金刚经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坚持去诵金刚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下诵金刚经的好处是什么吧,希望下面的介绍..
陈天祥:修学半年的收获
陈天祥:修学半年的收获之前我是个唯物主义者,拜金主义者,有一堆膨胀的欲望,一堆老去的梦想。我一直认为金钱几乎可以解决掉所有烦恼,解决不了的,那是因为钱还不够多。但是家人和朋友的意外死亡让我改变了对生活..
除了提高“颜值”,戒色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除了提高“颜值”,戒色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戒色专家经常发一些戒色前后对比照是希望激励一些新人更加努力,戒得更有动力,其实坚持戒色是绝对会给我们带来相貌上的转变的,这一点绝对不用怀疑,相由心生,相貌上的变..
你还梦见么?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可以默念地藏经吗
可以默念地藏经,因为念诵地藏经的方式有很多种,默念就是其中一种,虽然默念不用出声,只要我们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的念诵地藏经,其实出声和不出声又有什么关系,同时默念地藏经也可以帮助我们平复情绪。那么默念地..
毁淫书得功名显耀
毁淫书得功名显耀谢履端,清朝云南人。为人端正好学,从小即有孝友的善名。少年读书时,凡看到有诲人淫佚的书籍,恐怕它流传人间,使人读了迷失心志,而做出损人败德的事。所以常不吝惜金钱,用高价全部把它买回来烧毁。因..
流水长者的儿子
流水长者的儿子流水长者子是世尊的前生,世尊成道后,那些鱼转生的十千天子前来闻法,佛陀为他们授菩提记。长者子小时候就知道救护动物,而如今的小孩,在有意无意中杀死很多动物,真应该羞愧,应象长者子那样救护众..
尘世中哪里可以修行?心即道场、心即禅堂
尘世中哪里可以修行?心即道场、心即禅堂这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一位少妇照例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碰巧遇到一位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