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突破障碍,怎样能见到阿弥陀佛

繁体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今生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今生你可以享受多大的福报,你的寿命有多久,你今生谁会做你的子女,都一定有道理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生的,这个道理简单的只有两个字就叫业力。

我们一个人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外面,我们说一个凡夫,临命终的人就是内忧外患,外在有业力的牵动,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生死业力,它不会放过你的,你只要念头一动,被它带走了,它在外面跟你招手,它说来啊,我有很多快乐的果报等你去。

很多祖师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之前,它是先现天的果报给你看,你临终的时候看到宫殿,看到很多快乐的资具你心动不动?你想,如果你没有真实的把人生参透,你肯定念头一动就完了,阿弥陀佛连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你的心跟它感应了。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内忧外患,内有妄想颠倒干扰你一念往生的心。所以我们往生的心,临终的时候是很辛苦,好不容易栽培一个往生的善根,内有妄想的干扰你,外有业力的引诱你,糟了!你只要稍微一点差错,一念差池全体残,你今生的修学全部白费了,你来生再一次,但是来生不见得就比今生好。

诸位你要知道,你今生冲不过去,来生更糟糕了,因为环境更糟了。所以你迟早要解决这个临终正念问题。临终的时候就是怎么样,就是算总帐,腊月三十算帐,你平常欠人家的钱都得还了,不只是今生喔,是过去生所修的善恶业一时都现前,平常打的妄想也现前,当然我们念的佛号也现前,所以这个真妄交攻。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栽培了净土的善根,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信心,我们对净土的功德有愿力,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但是关键是谁能够突破障碍,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关键在这里。诸位,你不要以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我再讲一次,过去的你不会放过你,你过去的生命留下的问题,难道它会放过你吗?所以你没有突破你的障碍,你怎么见到阿弥陀佛?

你净土宗往生是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的,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让烦恼不干扰你,要沉淀下来,这个就是调伏力,这个就是般若的智慧,如果你不能让你的业力,跟妄想沉淀下来,你就不是业力的对手。

所以古人说,带业往生,是带种子,带业力的种子,不能带业力的现行,这句话你要听清楚。没有一个人是临终很躁动不安的时候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所有往生的人,临终都是寂静安稳的,这是固定的相貌。如果你看到这个人临终的时候,内心很躁动不安,这个是非常不吉祥,大概不太可能往生,因为你那个生死业力的相状,都现前,轮回的相状都现前,你这个时候,哪是你一个惊慌失措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临终要往生这个人一定是,不管他遇到什么障碍,他的心一定是非常清楚明了,寂静安稳,安稳寂静,这是共同相貌,然后提起佛号,他要能够不随妄转,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消业往生,所以我们业力一定会干扰我们,但是你有本事不受它干扰,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业力不干扰你,妄想不干扰你,那你是修到业尽情空,那你不是一般人了,我们一般人能够修到不随妄转就不简单了。

所以我们做不到祖师的正念,万里晴空,一轮明月,没有任何乌云,做不到的,这不是一生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做到虽然有乌云,但是这个乌云不能够遮盖我的光明。

所以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说,现在过去留下了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要继承过去,但是重要就是说,你怎么去面对你的过去,能够从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中走出来,我们现在后悔都没有用,关键是我们要解决,我们要怎么样面对未来,一个人要能够面对未来,首先你要先面对你的过去,你没有办法从过去走出来,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一个人走不出过去就失去了未来,那走出过去,那只有一个方法,般若波罗蜜,没有其它的方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否则你怎么说,你今生短短的几十年的修学,你凭什么能够去解决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我们经历过这样多的生命,每一期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很多的颠倒妄想,留下很多生死业力,要以经典来说,我们由生死业力所留下的颠倒妄想,如果有相状的话,尽虚空不能容受,这就是我们的过去,你怎么办,只有靠智慧来面对,你别无选择了。

所以我们研究智慧以后,我们开始知道怎么去处理过去,当然这智慧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佛陀的传承,经过祖师的开导。如果今天你对佛教的修学,你不是只是希望能够让你的生命离苦得乐而已,你更重要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就要去注意,你怎么面对你的过去,所留下的业力跟妄想,因为临终的时候肯定是内外夹攻,外有业力的干扰,内有妄想的障碍。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佛法的主要因素,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过去所留下的障碍。好,这个就是,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去培养临终的正念。当然刚开始你要先有个目标,我们要从过去跳脱出来,你先有个引导,你前面要先有个方向,你要先发愿,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先要有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

你没有目标,你就很容易被过去牵动。所以发愿是第一个,引导力。第二个安住力,你要不随妄转,你心中一定要有个房子住,你要先安住下来,调伏跟安住是分不开的,你没有站稳脚跟,你打不出好的少林寺的招式出来,不可能。

这就是安住力,然后再调伏力,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其实我们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无量的妄想当中,打下三个木桩,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你三种功德力具足了,那剩下就是你的生活历炼了,慢慢让它增长广大。

但是起码我们刚开始,先把这样的雏型建立下去,先把这样的一个概念先建立下去。所以理观,它可能是一个薄弱的概念而已,没有错,但是你这个薄弱的概念,经过你修行篇的后面的行门的历炼,它就慢慢的增长广大,它要事修。

所以理观要有事修来磨炼,但是如果你连理观的雏型都建立不起来,你事修你就是在修福报,因为你没有心地法门,你就是完全在修习善业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理观的时候,是一种概念的修学,是一种思想的建立,但是到了理观以后我们开始,下一堂课讲到历炼的事修。好,这就是我们讲到,前面两科的主要的因素。

2024-03-17 13:52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上周,87岁高龄的传奇推广人鲍勃.阿鲁姆,谈及自己麾下拳手、前8个级别世界冠军曼尼.帕奎奥时,非常担心对方7月20日的比赛,因为在这一天,帕奎奥将对..

开经偈解释

开经偈解释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您为障碍弟子出家的众生,取法号回向!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海涛法师开示..

布施的要诀

布施的要诀做布施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这样去帮助、爱护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施舍,才能直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做布施应该像仙人做布施一样,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

邪淫的祸报事例五

◎云间人吕某,是世家子弟,平时纵情淫欲,就连一家大小女婢丫环也都好淫成病。后来子女几乎都病死。家庭又因诉讼破败,屡次遭受官刑。吕某到了中年因穷困潦倒,寒不得衣,饥饿无食,房屋破漏,病重没人看视。死时也..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