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者必须知道的

繁体

想要修禅,想要参禅,一定要先了解禅。

禅:禅是本来就有的佛性,禅是本性,禅是自性,禅是本来清净之心,禅是清净心,禅是净土,禅是佛。

禅的本质:禅的本质就是清净,禅是本来清净,禅是没受过污染的清净之心,禅是空性,就是常寂常净,禅是恒久不变的清净心,禅不会受任何人事境界现象所影响而产生波动,禅无有丝毫的波动,禅是心,是恒久不变的清净之心,禅心恒久无波动,禅心无生灭,禅心常寂定。

禅心的特性:禅心的特性是随缘生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是,达物性,达人性,知道对面人的道,由因知果,从果知因,遇任何人事境界现象都知道它的来踪和结局,所以不动心,不动性。

禅心:禅心是公心,大公无私,博爱仁慈,慈悲济世,救世化人,遇人事不起心不动性,自然随缘待人处事,自然随缘化人,都是无心而为,自然而为。

禅心之境界:禅心无境界,有丝毫境界现象就不是禅心了,也就不是禅了,因知禅是本来清净,修禅参禅只是恢复本来清净而已,恒久保持本来清净就是禅定,也就知道,任何境界现象都是假的,都是虚妄的,都是梦幻泡影,所以,不会有任何执著,不会着任何境界现象。禅是离相的,离一切相,禅心无境界,禅无境界,禅非境界,清净是禅境界,是真实境界,因清净无境界,亦禅无境界。

禅心能见境界,能辩境界,而不着境界。无论见到任何人事境界现象,都能够见到他的真实的一面,也能够见到各种人事境界现象的多样性,多面性,能够见到所有的层面,能够见到所有的角度,能够辨别虚实真假,能够观透,能够达透因果,有智慧辩才,所以,没啥境界现象可值得着的,也就不着任何境界现象。

禅心无心,真正修禅定,得禅定之人,没有认为自己有啥能力之心,没有认为自己修到啥样程度的心,没有认为自己有智慧的心,没有认为自己开悟了,见性了,证果了,成佛了等心,啥样的心都没有,禅者无心。

禅心是自然,自然慈悲,自然公心,自然博爱,自然无私,自然随缘生智慧化人,自然随缘说法,自然清净,自然自在。

禅心,无有怨恨恼怒烦,没有贪嗔痴慢疑,有者非禅心。

禅心无能无不能,真正修禅得道的人,没有感觉自己有啥能力,有啥神通,没有感觉自己有智慧了,没有感觉自己放光了,现法身了,没有这类的心。却实实在在随时随缘智慧化人,自然德光恒放,自然法身清净殊胜庄严,常人不可见,有缘众生自然得见。

修禅参悟没有固定模式,更不应该用参到某个层面出现某种境界加以衡量参禅悟道的层面。

坏境界不如好境界,好境界不如无境界,无境界才是真实境界,清净心才是真实境界,恒久不变的清净心才是真实功德,才是禅定。离开清净心的任何境界现象都是魔境界。境界再怎样好,再怎样殊胜,心不清净,都是魔境界。离开清净心就是离禅,清净心不能够保持恒久不变就不是禅定。

参悟不是得到什么,也不是得到什么殊胜境界,而是把自己的怨恨恼怒烦的来踪因缘及因果都给参悟透了,把自己的恨怨恼怒烦都给去掉,把脾气秉性去掉,把所有的贪恋执著都给去掉,也就真的做到了心无挂碍,因无挂碍的缘故,也就真的去掉了一切颠倒梦想,恢复了原本的清净佛性。

无境界是禅,清净是禅,恒久不变的清净是定。无境界是清净的体现,清净既是无境界,因清净啥也没有所以无境界现象。

清净是把所有妄想分别执著去掉后的体现,妄想分别执著中包括所有的恨怨恼怒烦,脾气秉性,对人事物的不理解,看不惯,牵情挂碍,替人着急,盼人好,生气上火怨人,爱欲情执,爱好嗜好,难舍的诸缘等等,把上述种种都参悟透了,看破了,也就没有任何执著了,也就恢复自性清净了。

禅没啥神秘的,千万别把禅想的如何神秘,更不要把参禅搞得很神秘,凡是把禅说的很神秘之人都是不懂禅的人,也是错解误解禅的人。经常谈禅论禅的人也不一定是真正禅中之人。

禅不可强参,参禅需要时机因缘,时机因缘成熟了,禅机就现前了,每个人的时机因缘不同,禅机也就自然不同,时机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是禅机到了,自可随机而入,自可随缘参悟,悟入禅净之妙。

离开清净心的任何境界都不是禅境,清净心中现的殊胜境界为某种层面上的禅境,真正清净心现前的人不执著任何境界现象,也就自然没有任何境界现象,无境界。

真正明道之人,会参禅悟道之人不执著任何境界,也就不会出现任何境界现象,一切境界现象都是自心变现出来的。

冥思苦想不是胡思乱想,很多能给人观观、看看、查因果,有所谓的神通道力者,大多不是参禅悟道的结果,反而是执着着相后的特征,和众生附体后众生通灵性通的现象。

真正悟道者肯定有智慧,众生通灵性通者没有智慧,一般人分辨不出来,心存敬畏崇拜羡慕,在真人面前几句话就见分晓。

恶人现恶境界,善人现善境界,参禅悟道的人易出现一些所谓的殊胜境界,无论出现什么境界现象,都证明还有什么样的心在,有心就有境界现象,无心就没有境界现象,无论感觉自己修到什么程度,出现什么样的殊胜境界现象,都足以证明还有心,若真的无心了,自然什么境界现象都没了,就是空性了,空性就是佛性。

清净与否得看智慧之有无,没有智慧的清净算不上真正的清净,真正的清净一定随缘生智慧。

智慧不是一般的明理,也不是明白了什么,更不是大经大论。

智慧的体现不止局限在佛法的交流分享上,智慧无处不在,在生活的时时处处,也在佛法的心得分享,智慧不是佛的原经原话,智慧不是个人理解,智慧所表达的是佛的真语意,智慧与佛经义同言不同,智慧源于佛经佛法,是佛经佛法的最正确精准的解读,超越佛经佛法文字相所起的作用,是活的佛经佛法,是真正的佛经佛法。

凡是想要修禅、参禅的人,一定要先了解禅的真实境界,禅的真实境界就是清净心,离开清净心的任何境界现象都不是禅,甚至都是魔境界。真正明白这一点后,就不会执著任何境界现象,若初起修禅,因心不完全正确出现些境界现象,若不执著,这些现象自然就没了,随着心逐渐正确,完全正确,各种境界现象也就随之消失了,真的回归原本清净了,真正善根好的人参禅从始至终不会有任何境界现象,就是从烦恼到清净,再清净,再再清净,越来越清净,直至究竟清净,整个过程就是从烦恼到回归清净的过程,从妄念多到妄念少,直至没有妄念了。就是从烦恼到菩提的过程,就是觉悟的整个过程。

参悟,修禅,回归清净,就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看透了,完全看明白了,也就再也不执著了,就是放下了,啥都不执著了,也就是啥都放下了,就是放下万缘了,就这么简单,没啥奥秘。

参禅有无数门径,不要拘死理,不要著相,凡是拘死理着相的都不能够进入禅门。

凡入禅门者,必死私心,存公心,必把贪欲放下,必须是真人。反之入不得禅门。

想要参禅的人,一定不要急于去参,心急与禅门背道而驰向永不得入。很多不懂禅而参禅的人都是在打妄想,妄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很多妄念。

真正能入禅门者都是根性比较好的人,啥是根性比较好的人,前世根性啥样我们看不到,看今世其人的品质就可以知晓,根性好的人,心善,无争,礼让,谦和,博爱,无私,孝悌,心正,柔和,宗信,人真。欲望少,没有不良嗜好,待人平等。凡是这样的人都是善根深厚之人,容易参禅悟道,凡是祖师大德们,真正参禅悟道者都与此相近。若与此相反者几乎都不是善根深厚之人,都很难入禅门,也有特例,特例少之又少。

古往今来,修禅者多,真正参禅悟道者少之又少,开悟,明心见性者少之又少,凡不能够修禅入禅门者都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修禅的原因,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啥是禅,却把自己定位在修禅范畴里。

由此可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修禅成就者少,不易成就。

自己的根性是否适合修禅,是否适合参禅,还请自己审核决定。

望凡是想修禅者一定要明白禅,正确审视自己,正确把握修学方法,确保今生成就佛果。

如果不了解禅,就没法真正的修禅,更没法真正的参禅,整个过程就是个盲修瞎练,到最后的结局,不是走火入魔,就是着境界现象,以为自己成佛了,证果了,有神通道力了,开天眼了,开天目了,有法力了,能看到诸佛鬼神,能说什么宇宙语,仙语了,能跟鬼神通话了,能给人们查事看病了,能掐会算了,会推拿按摩给人治病了,等等各类现象层出不穷,还有些人修到最后,成了抑郁症,成了精神病,整天神神道道的,都被众生附体了,还以为自己悟道成佛了,出现这样的现象大有人在。

因为参禅出现上述诸多现象者皆是因为不知何为禅所致,没有真正的目标,没有真正的方向,不知道目的地是啥样的,不知道真正的禅境是啥样的,也就不会知道参到啥样的程度才是真正的禅定,更不会得定,盲修瞎练一阵子后,出现了很多魔境,还以为自己参对了,还以为自己参出境界了,这样的人很多。

禅的最高境界是回归清净,净土的最高境界也是回归清净,入禅门者既是回归净土,回归净土者既是入了禅门,修禅是修心,修净土也是修心,真正入禅门者一定有智慧,真正回归净土者也一定有智慧,真是禅净不二。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修净土比修禅容易一些,稳妥一些,成就的保证大一些,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2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上周,87岁高龄的传奇推广人鲍勃.阿鲁姆,谈及自己麾下拳手、前8个级别世界冠军曼尼.帕奎奥时,非常担心对方7月20日的比赛,因为在这一天,帕奎奥将对..

开经偈解释

开经偈解释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您为障碍弟子出家的众生,取法号回向!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海涛法师开示..

布施的要诀

布施的要诀做布施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这样去帮助、爱护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施舍,才能直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做布施应该像仙人做布施一样,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

邪淫的祸报事例五

◎云间人吕某,是世家子弟,平时纵情淫欲,就连一家大小女婢丫环也都好淫成病。后来子女几乎都病死。家庭又因诉讼破败,屡次遭受官刑。吕某到了中年因穷困潦倒,寒不得衣,饥饿无食,房屋破漏,病重没人看视。死时也..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