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繁体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思想概要

万有分类

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类, 共一百种。 此五类是﹕ 一、色法, 指有质碍及变化的物质, 共有十一种。 二、心法, 指八识, 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三、心所有法, 是相应于心法〈八识〉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 由于是依心法而起, 附属于心法之中, 不能独立, 要与心法一起才产生作用, 故名心所有法, 共五十一种。 四、心不相应行法, 是心法、心所有法及色法三者联合一起产生作用所假立的法, 是没有实体的。 这种不与色、心、心所有法相应的有为法, 叫做不相应行, 共有二十四种。 五、无为法, 是无生灭变迁的绝对存在, 即真如所显之理, 可分为六种。

此中, 色法是心识的认知对象, 心所是心的附表作用, 心不相应行法是色、心、心所的假立的法, 无为法是心识的真实体性, 故全都与心有密切关系, 没有一物是离心识而独存的, 故瑜伽行派认为五位百法, 不离于识, 因此说一切唯识。

万有实质

诸法的本质可分为三种, 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谓能认识的心识对种种不同的所缘境, 生起程度各别的周遍计度, 迷执以为有实在的我与法, 这名为遍计所执自性。 此遍计所执自性是没有实质的﹕如黑夜见绳以为是蛇, 此蛇相是不存在的遍计所执自性。 依他起自性是指由能分别〈思考〉的心、心所及世间各种因缘所生起的诸法。 如所见之绳由麻等因缘和合而生。 圆成实性是于依他起的诸法上, 远离偏计所执的妄想分别而证得的。

由于以上的缘故, 此圆成实性与依他起的诸法具有「非异」〈同〉又「非不异」〈非同〉的关系。 非异是指圆成实性乃遍满一切诸法的真实性, 诸法乃圆成实性上之用, 故名「非异」。 「非不异」是指圆成实性是超越相对、生灭、时空的, 与依他起性诸法的落于时空及生灭有所不同, 是以非不异。 故此说二者具有「非异」「非不异」的关系。 例如﹕色受想行识等诸法皆是「无常」的, 此遍于一切法上的「无常」性, 与色〈诸法〉也是「非异」「非不异」的, 就如圆成实性之与依他起性。 若「无常」性与诸法有异, 则诸法是常, 若「无常」性与诸法无异, 诸法便成坏灭无的状态, 所以, 无常性与诸法, 正如圆成实性与依他起性一般, 都是非异非不异的。

至于要证悟三性, 其次序是先破除了遍计所执的谬误, 以根本智直接把捉圆成实性的真如状态, 然后, 再由后得智了解依他起性的如幻如化, 这就是「非不见此〈圆成实性而能见〉彼〈依他起性〉」的意思了〈即要先证见圆成实性, 才可以通远依他起性〉。

遍计所执性──似有──蛇──妄情有, 依真实理无

依他起性──假有──绳

妄情无, 依真实理有

圆成实性──真有──麻

〈三自性的性质与比喻表〉

三无性说

三无自性的思想是依据三自性而建立的, 当说三自性时实已含了三无性的道理在内。 在经中说, 三无性是佛说一切法无自性的密意。 《唯识三十论颂》云﹕「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这里三无自性是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其所成立的道理, 解说如下﹕

第一、依遍计所执性, 立相无自性。 实在的我与法是人们心中假设出来的东西, 只有名字, 并无实质的相状。 犹如空华, 本质与相状都是无的。 第二、依依他起性, 立生无自性。 宇宙万有是由众缘而生起的现象, 并无自然生起的本质。 犹如幻象, 非有似有。 第三、依圆成实性, 立胜义无自性。 圆成实性是超越生灭、变化, 远离妄情迷执的胜义境界, 犹如虚空一般的没有形相, 遍于一切而存在。

总括来说, 三性之无性是说明一切万有具三种本质。 一是不存在的遍计, 二是假有的依他, 三是真实的圆成实, 而此圆成实性又名真如, 是真实不虚, 恒常都是如此的绝对真理, 亦即是识的本性。

转识成智

佛教认为有情最终的理想是证得涅槃与佛智, 即是指以听闻佛、菩萨等的教法为增上缘, 而令依附在第八识内的无漏种子产生活动, 最后, 把有漏的八识都转化成无漏的「智」, 去体验一切万法本来具有的真如之理, 从而展现出清净的生命境界。 这里能体验真理的智叫做「菩提」, 意思是「觉悟」, 此智慧一起, 便豁然大悟宇宙的实相, 故名「觉悟」。 而所体验的理, 从真如离障方面说名「涅槃」, 意思是「圆寂」, 即圆满的寂灭。 菩提的获得是转舍「所知障」的种子而转得的, 所知障是障蔽所知境, 令能认知的心有迷暗不了知境的障碍。 涅槃的获得是转舍「烦恼障」的种子而转得的, 烦恼障具有烦扰恼乱有情的身心, 令其流转生死的障碍。 故能转舍烦恼障、所知障二障种子而获得菩提、涅槃, 名「二转依」。

获得四智

一个修行, 当修成佛时, 便将有漏的八识转成四种觉智﹕

第一、大圆镜智, 是转舍有漏的第八识而得到的无漏智, 性相清净, 远离一切有漏杂染, 任持一切无漏清净种子, 显现佛果的殊胜微妙诸功德法, 及能显现佛身、佛土,犹如大圆镜能映现一切影像, 因此名大圆镜智。

第二、平等性智, 是转舍有漏的第七识而得到的无漏智。 此智观一切诸法与自他有情, 悉皆平等, 生大慈悲, 随诸有情所乐, 示现种种佛身佛土。

第三、妙观察智, 是转舍有漏的第六识而得到的无漏智。 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 无碍而转, 依有情不同的根机资质, 自在说法, 教化众生, 令断除一切疑惑。

第四、成所作智, 是转舍有漏的前五识而得到的无漏智。 此智欲利乐诸有情, 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 成就本身愿力所应作之事。

四种涅槃

涅槃是烦恼止息的状态, 依其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四种﹕

第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是一切之实性, 即真如之理。 一切诸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 然本性清净, 具有无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 湛然常寂, 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又离言语, 思虑的分别, 唯有佛、菩萨才能在内心中体验得。

第二、有余依涅槃, 谓断尽烦恼障所显现的真如之理。 烦恼障虽灭除, 但仍有欲界五蕴的身躯存在, 故名「有余依涅槃」。

第三、无余依涅槃,亦是断除烦恼障所显的真如之理。 然所依的五蕴身躯亦一同灭尽, 而出离生死苦海, 故名「无余依涅槃」。

第四、无住处涅槃, 是断除所知障所显现的真如之理。 证得此涅槃, 对生死与涅槃二者无有欣厌, 常为大悲般若辅助, 由大悲故, 悯一切迷惘颠倒的有情而不住涅槃﹔由般若〈大智〉故, 不起烦恼, 亦不住生死, 是以, 在无穷尽的未来, 使有情得到利益安乐, 故名「无住处涅槃」。

以上四种涅槃, 第一种是一切有情皆具有的, 不须透过修行, 本然存在﹔而后三种则必须由于修行而断尽烦恼障、所知障才可以证得。

具足三身

三佛身是指佛成就的三身。 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第一、自性身, 是一切法的实相真如之理, 和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相同, 一切有情平等共有。

第二、受用身, 可分为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两种。 自受用身是诸佛修习无量福慧, 感得圆满清净的色身, 并恒常地自受用广大的法乐﹔他受用身是为化益诸大菩萨, 出现的微妙清净功德身。

第三、变化身, 是诸佛为了教化未登初地的菩萨, 及二乘凡夫等, 以不思议的力量, 随所化的对象不同, 而有种种的化身出现, 引导有情去恶行善。

2024-03-17 13:52

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吗

大家是可以用手机播放地藏经的,只要不给其它的人造成影响就可以了,听诵地藏经对大家的来说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只要坚持的听诵,那么就是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功德和利益,甚至是对地藏经的经文也会感悟。大家在听诵地..

可以播地藏经吗

地藏经是可以播放的,这也算是一种修行方式。经常播放地藏经对自身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可以让大脑变得灵活,还可以解决烦恼,可以培养定力等等。只是地藏经的播放也不能随意进行,师兄需注意几点,这样在..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

希阿荣博堪布:修行与福报佛门当然讲福报。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在帮助我们积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修行和世间福报的关系,就像烧柴火做饭的同时会产生炊烟一样,修行是为了解脱不是为福报,而自然会伴..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

常常嫌弃,命会越来越薄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如此。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婚姻不顺利,天天愁眉苦脸。如果女人爱嫌弃,往往命是不好的。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当你觉得自己不富有时,看看这篇文章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

宋冯珉《净土圣贤录》

冯珉,上虞人。少事游猎,有巨蛇,为乡民患,珉杀之。虑蛇为怨,乃皈心佛法,回向西方。修忏,诵佛名,如是十年。一夕,请净业友数人,同诵阿弥陀经,唱佛号,次诵普贤忏罪往生偈已,即端坐合掌而终。(佛祖统纪)..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

阿鲁姆担心帕奎奥遭遇脑损伤,帕奎奥这样回复:上帝永远保佑我!上周,87岁高龄的传奇推广人鲍勃.阿鲁姆,谈及自己麾下拳手、前8个级别世界冠军曼尼.帕奎奥时,非常担心对方7月20日的比赛,因为在这一天,帕奎奥将对..

开经偈解释

开经偈解释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 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您为障碍弟子出家的众生,取法号回向!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海涛法师开示..

布施的要诀

布施的要诀做布施不是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这样去帮助、爱护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施舍,才能直接对治我们的自私自利心。做布施应该像仙人做布施一样,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

邪淫的祸报事例五

◎云间人吕某,是世家子弟,平时纵情淫欲,就连一家大小女婢丫环也都好淫成病。后来子女几乎都病死。家庭又因诉讼破败,屡次遭受官刑。吕某到了中年因穷困潦倒,寒不得衣,饥饿无食,房屋破漏,病重没人看视。死时也..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

开过光的佛珠断了就是凶兆?这三点一定要知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绳子穿起来的,再结实的绳子,也会有断的一天,可能是长..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

般特一偈得道度众人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心律法师: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心律法师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行是必须出家吗?出家人一定要剃光..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

弥勒菩萨的相应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意义相同吗?《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一音声怎么能演说百亿陀罗尼门?这在众生界的心里很不容易理解,“百亿”是无量的意思,佛经上讲..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

陈果:明心见性,人生果然不同!千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两千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在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