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问

繁體

关于清明节,不管是否崇奉释教,咱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疑问困惑,今择其最常见者三条,从释教视点进行回答。即:一、人死必定变鬼吗?二、释教祭祀鬼神吗?三、祭拜祖先能够烧纸吗?

提到清明节,咱们都会想起一个词慎终追远。《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何晏之《集解》解说说: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这是说,对待爸爸妈妈丧的凶事和祖先的祭祀,要依礼尽哀、恭顺忠诚。终,指爸爸妈妈丧。远,指祖先。

清明节祭拜先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孝道传统,是礼教的领域。虽然这不是释教的风俗,可是值得佛弟子发起。我了解清明节包含两个部分:

榜首,思念祖先,感恩他们对咱们的哺育。

第二,正视无常,爱惜当下的每一段善缘。

一、人死必定变鬼吗?

答:变鬼的或许性很小。依照释教的观念,人死今后,有三条路途能够挑选:榜首是成佛,无生无灭。第二是往生净土,脱离存亡轮回。第三便是持续六道轮回。假设咱们做不到前面两种,只能存亡轮回,那么咱们身后或许生于天道,也或许生于阿修罗道,也或许生于人道,也或许生于畜生道,也或许生于饿鬼道,还或许生于阴间道。

所以人死为鬼,仅仅六道轮回中的一种或许性。并且,天道和阿修罗道,则底子同于咱们一般所说的神。饿鬼道中,多财鬼则也有很好的享用,甚至有凶猛的神通,这也相当于咱们常说的神。

咱们要点说一下释教中与我国人人死为鬼观念比较挨近的鬼,那便是由阎魔王(也作琰魔王)统理的三类鬼。《佛光大辞典》解说说:

依据《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三十一载,阎魔王所居之处有无财、少财、多财三种鬼,此三种鬼中各复有三种,故合计九种(类)鬼。即:

(一)无财鬼,下分三种:(1)炬口鬼,此鬼口中常吐烈焰,炽然不息,身形则如被火燎烧之多罗树(棕榈树)。(2)针口鬼,此鬼腹大如山,咽喉则细如针孔,虽见诸种上妙之饮食,然不能吞咽,故饥渴难忍。(3)臭口鬼,此鬼口中恒出极恶腐朽臭气,其臭过于粪秽,且自熏于己,故常呕逆,若遇饮食亦不能食,常为饥渴所恼。

(二)少财鬼,下分三种:(1)针毛鬼,此鬼身毛坚利,难以接近,其坚毛内钻自体,外射别人,苦痛难忍,偶有不净之食以稍济饥渴。(2)臭毛鬼,此鬼之身毛臭过粪秽,熏烂肌骨,蒸坋肠腹,冲喉变呕,苛虐难忍,然若拔其毛,则伤裂皮肤,转加重苦,偶有不净之食以稍济饥渴。(3)瘿鬼,此鬼于咽喉生大瘿,犹如痈肿,热痛酸疼,然又更相剥挤,致使臭脓涌出,共相争食而稍济饥渴。

(三)多财鬼,下分三种:(1)希祀鬼,此鬼常向祠祀中享用祭品,犹如飞鸟,漫游虚空,无有阻止,盖此鬼先世积财而吝啬不能施舍,且希冀子孙之祭祀,故生于此鬼道中。(2)希弃鬼,此鬼常期望以别人所弃吐、残留等物,供其食用,此乃因其宿生吝啬,故于有饮食之处,或见秽物,或不能见,或乐于净物,而又见秽,随其业力之不同,而得多寡厚薄之食。(3)大势鬼,此鬼之势大,比如夜叉、逻刹娑、恭畔茶等均属之,或住于灵庙,或依于树林,或居山沟、处空宫等,所受之富乐与诸天相同。(据佛光山电子版)

多财鬼中,那些有与天神相同享用十分好的,才干承受人世的祭祀供养,也便是说,儿孙们在清明或其他时刻的祭祀,唯有这类饿鬼(多财鬼),才会承受儿孙的祭品。

而从释教视点说,鬼的领域更宽。六道众生中,并不仅仅人死为鬼(人死也不必定做鬼)的,也或许是从阴间、畜生、天中来的。这类鬼,名字繁多。有高档而被称为天(神)的,也有极下贱的。名字有夜叉、罗刹、乾闼婆、紧那罗、鸠槃陀、毗舍遮、富单那、迦吒富单那等。

这类鬼(泛称为鬼神),高档的称为天,如四大王众天、忉利天,有些是鬼而又天,天而又鬼的(也有畜生而天的,如龙、迦楼罗、摩睺罗伽等)。这类鬼神,有善的,信受佛法,护持三宝;而恶的会害人,阻碍佛法,所以佛法有降伏这些鬼神的记载。

二、释教祭祀鬼神吗?

祭祀鬼神的意图,不过出于求福与赦罪两种。而常人祭祀的鬼神,往往有善恶之别。恶神固不待言,善神由于没有断除烦恼,他关于祭祀礼拜他的信徒,有时分会降福,有时分也会降祸。

咱们挑选释教作为皈依,以三宝为归敬的目标,底子在于转凡成圣,甚至成佛,靠的固然有三宝的加持,更多的是要自我的摆脱。奉承鬼神,或许得到一时的利益,但鬼神尚在轮回之中,又怎么赐予咱们什么摆脱?佛陀教训咱们,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那么,释教关于鬼神就一味排挤吗?当然不是,首要,出于特殊情况,向天神或许鬼神求助,并不违犯释教的戒律,也不会破归依体。

在昙无谶所译《优婆塞戒经》卷五净三归品第二十中说: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若人诚意信其能救全部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这是说,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庭或许身命,能够向天神祭祀求救,这样不算破三归依。可是假如以为天神能够救全部怖畏而礼拜外道,就算破归依。可见,对祖先表达追思之情的祭拜更不会有什么问题。

破不破归依体,关键在于有没有归依、崇信之心。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有的人关于释教的护法善神的知道和情绪都很偏颇,一味混淆外道天神来对待,甚至自行将他们外道化,这是十分不当的。从大乘释教观念来看,已然全部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则诸天善神(包含不崇奉释教的善神在内)并不比咱们居于人道的众生初级。尤其是归依三宝作为护法的善神,他们和咱们便是同学的联系。能够说自身便是内道,仅仅身份不同。并且福德、才智、神通、才能都远远超越咱们,咱们有何资历视他们为异端特殊?甚至轻视、诋毁?

其次,释教关于祖先就不关怀了吗?当然也不是。佛陀亲自为父亲抬金棺,为母亲升忉利天宫说法,都是一种回报。回报思维,在释教里边是十分稠密的。我国更是被儒家慎终追远思维影响,关于身后爸爸妈妈等祖先的鬼道日子,总是期望有所救助,所以在孝亲回报思维方面,很容易承受释教的观念。

最闻名的是《盂兰盆经》所说,目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后,用神通看见生母堕在饿鬼中,请佛救助。佛说: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发心供养僧众,能够使七世爸爸妈妈、六亲眷属等脱出三恶趣(阴间、饿鬼、畜牲)的苦报。

除此之外,汉传释教依据《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特别在秽土人世,现落发相。经中宣说种种堕阴间的恶业,劝说在家众不行违犯。这是侧重化度众生,期望他们不致于蜕化阴间,并不是专门救堕阴间众生。可是,地藏菩萨神力示现,也有现阎罗王身、阴间卒身的,因此汉传释教特别注重地藏菩萨救度阴间饿鬼的法门。

弘一大师曾专门编撰《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说:

《观无量寿佛经》,以修三福为净业正因。三福之首,曰孝养爸爸妈妈。而《地藏本愿经》中,备陈地藏菩萨宿世孝母之缘由。故古德称《地藏经》为佛门之孝经,良有以也。凡我同仁,常应读诵《地藏本愿经》,以副《观经》孝养之旨。并依教力行,特崇孝道,以报亲恩,而修胜福。

所以,咱们发起在清明等节日为亡者念佛(不管阿弥陀佛、药师如来琉璃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都好)、诵经(任何佛经都有积德行善利益,并非只能念《地藏经》、《阿弥陀经》等),甚至做各种积德行善和佛事,如燃灯、供香、献花、奉茗、抄经、放生、茹素等等均好。

可是我要提示咱们的是,日子中不乏一些对鬼道特别感兴趣的人,动辄说这个有多少冤魂附身,那个有鬼魅多少附体等等,甚至白日见鬼如此,神乎其神,鬼气冲天。依照佛经说法,鬼道众生原本与咱们这个国际杂居,可是咱们互相不相阻碍。鬼不开人目睹人事,人也不开鬼目睹鬼事。假如想要开什么眼,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有没有满足心思承受才能,天天看到与鬼神日子在一起。

我想稳重告知朋友们:念佛信佛成佛,念鬼信鬼成鬼。以相应故。习气牵引故。好乐故。

三、祭拜祖先能够烧纸吗?

(一)纸钱来源于陪葬风俗

烧纸钱的风俗,是从古代以钱币陪葬演化而来的。远古重厚葬,甚至以奴隶和很多青铜器陪葬,无非是想让死者在阴间持续活着时分的殷实日子。但奴隶是首要劳动力,贵金属资源也有极限,厚葬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出现用标志人形的俑来陪葬,孔子甚至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少改用俑人,比用活人进了一大步。

而陪葬用铜钱(包含金银之类)的风俗,兴于汉代,并一向延续到子孙。可是铜挖掘不易,铸造成钱后成为法定钱银,很多用于墓葬,是对社会财富的严峻糟蹋。所以历朝都有制止葬钱的法则。魏晋以来,逐步以纸钱代铜钱,而唐代此风大盛。如李山甫诗:可要行人赠纸钱。

徐凝诗:无人送与纸钱来。释教受此风俗影响,唐代也开端用纸钱。唐代闻名的通晓历数算法诀窍的一行法师(中学讲义中称僧一行),在所撰《七曜星斗别行法》中明言:皆须如法酒脯纸钱,一依向二十八宿脚下次序。这在曩昔经典中,是没有的要求。

(二)烧纸昌盛于唐

开始的纸钱,是掩埋于墓中或许抛撒(包含挂)在坟头的,并不燃烧。有文字记载可覆按的,燃烧纸钱大致始于唐玄宗时期。《旧唐书》〈列传〉卷八十王玙传所述,祠祭使王玙由于玄宗喜好道术,妄图以祀事而得帝幸,所以每行祠祷皆焚纸钱以祈福祐。所以民间风从。宋代封演的《封氏见识纪》说:后汉蔡伦所造,魏晋以来,始有其事。凡鬼神之物,其象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帛,今则皆烧之。古埋帛,便是指古人陪葬以绢帛,而今人都燃烧纸钱。

(三)古人对烧纸的谴责

可是,燃烧纸钱的风俗,在古代也是有争议的。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卷一十七末就慨叹说: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准则文章扫地而尽所以矣!如寒食野祭而焚纸钱,皇帝而为闾里鄙俚之事者多矣!

这是清晰把燃烧纸钱,归于通俗易懂的鄙俚之事,以为皇帝去做,乃是礼崩乐坏的体现。要理解这儿的责备,先要弄懂寒食的相关故实。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也有区域说便是清明的。依照《周礼秋官司烜氏》的记载,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知周代即在寒食禁火。而民间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愤而隐居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公民怜惜介之推的遭受,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吊唁。今后沿用成俗,谓之寒食。

这个附会,大致起源于晋代。在寒食禁火之时燃烧纸钱,于礼不合。加上唐代王玙选用的燃烧纸钱的方法,在其时即被以为类巫觋(音x,泛指巫师),习礼者羞之,这样就难怪《新五代史》那么严峻地责备了。

(四)释教的烧纸风俗

释教中记载运用纸钱,也是始于唐。受尘俗影响,寺庙在做法会的时分,将纸钱挂在堂柱上,法会完毕后燃烧,以飨鬼神。别的,还有两种纸钱在曩昔常用。一是所谓往生钱,行将往生咒印于纸上,燃烧给亡者,以求其提前往生净土。

二是所谓寄库钱,民间传说,为减轻死者之罪业,死者须持纸钱向冥土府库交纳,故纸钱亦称寄库钱。阳上之人,期望家里亡故的亲人在阴曹地府少受些罪,就多多烧纸钱供其上缴冥库。

从期望说,这两类大略都是好的。可是燃烧经咒,释教以为乃大不敬,所以残缺经文,古代都是建塔等封存供养,并不敢焚化。往生钱是否如法,明显值得商议。而交钱赦罪,相似受贿,正义之士,所不齿也。甚至后世有人活着的时分,就很多烧钱,为身后作预备,古代称为寄库。

明代莲池大师在《正讹集》中指出:世人多烧纸钱锡镪(音qiǎnɡ成串的钱),投牒冥府,冀来生受用,谓之寄库。此讹也。纸、锡可致来生之富,则富室生生丰饶,而贫人终无富日。善恶报应之说虚矣。

宋代王龙舒在《龙舒增广净土文》卷五中痛斥说:予遍览藏经,即无阴府寄库之说。规劝世人,以寄库所费,请僧为西方之供;专心西方,则必得往生。若不为此,而为阴府寄库,则是志在阴府,死必入阴府矣!此言甚是。相同的道理,假如不期望亲人为鬼,则应多念佛,少烧纸。

(五)印光大师相关开示

除了烧纸钱之外,曩昔还考究烧金元宝、银元宝,即用锡箔纸折叠的元宝,以为比纸钱更宝贵。关于这样的行为,印光大师清晰表明:

锡箔亦不行废,亦不必必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广泛,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并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诚恳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见《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

这儿印光大师以为锡箔乃是救助孤魂所用,从慈悲心视点说,能够利益到他们,所以说亦不行废。但也不需要烧得过多。由于佛、菩萨甚至现已往生净土的人,彻底不必锡箔。并且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要烧多少才够?所以,烧锡箔的人,有必要用心诚恳,以佛力、自己心念力以及法界力这三力合起来,将少变多,则锡箔也能够遍满虚空,无不满愿。则济孤之心亦尽,并且无暴殄之过。

(六)应怎么对待烧纸

我在凤凰网释教录制原创视频节目《问道》中曾说过,作为寄予哀思,烧纸也无不行。可是总不如念佛诵经抄经供香。不过关于这样沿用积久的风俗,过度对立,也不对机。我觉得能够学习一下宋代大儒邵康节(雍)的做法。

邵康节春秋祭祀之时,也焚纸钱。程伊川(程颐)很古怪,问邵康节为什么这么做。答曰:冥器之义也。脱有利,非孝子顺孙之心乎?所谓冥器之义,便是孝道的意思。古代殉葬之物称冥器,表达的是后人的追思之情。所以,邵康节的话翻译过来说:烧纸也便是尽孝道之义算了。这样做或许有利于教化,那莫非不是孝子贤孙们的原本要尽的心意吗?

于烧纸钱,当如是想。

上篇:饮食停止饥渴,莫贪心美味佳肴下篇:孝亲追思的清明应该这么过

2024-03-17 13:52
打赏 点赞
评论问答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

问问: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山东济南哪里可以超度婴灵?可以委托寺庙道观的师傅进行法事超度,没有地域的限制,有本人的法事资料信息就能进行委托。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婴..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

嘎玛仁波切:如何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门,甚深奥妙空性清净,是让我们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方法。在中国几乎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人们都知道双手合十,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最简单的修法,忆..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

仁清法师:佛像放在口袋里是否不尊敬?问:“我要是考试或出远门的话,都希望佛菩萨能在身边,保佑自己,像这个小的佛像,放在口袋里或旅行包里,行不行?会不会是一种不尊敬的行为?答:先讲尊敬,事相上的尊敬有事相..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圆瑛大师著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下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上四明接待讲寺佛教讲习所圆瑛弘悟述大乘起信论○今解此论。直分为六。甲一略释论题二造论菩萨三翻译人时..

隆莲法师:菩萨觉悟的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意为“觉”萨埵:意为“有情”、“觉有情”凡是一切有生命的都叫“有情”。佛法说“有情”——指胎、卵、湿、化四生。人是胎生中最有灵性的,故最高级;蚊虫、禽类..

邪淫的祸报事例四

◎贵州省某生,每次参加官试都落第。因此乞求张真人,为他查天榜,真人伏桌代查,神明批示说:此人原有功名,但因盗淫婶亲,故功名被除去。某生辩说并无此事。结果神又批示说:随无实际行为,但又盗淫之心。某生十分..

寻一位志同道合之士

寻一位志同道合之士本人女,80年生人,未婚。现在上海工作。身高158cm。外貌普通。希望能在这里遇到一位正信的佛弟子,要求老家是河南的。最好是在上海工作的,这样方便联系。不在上海工作也没关系。如果条件成熟了..

观音心经是谁悟出

观音心经是观音菩萨所说的,它是经文中的重要经典,虽然全文没有多少字,但是每一句经文都有着深厚的意义以及道理,所以大家在修这部经文时,需要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知道心经所讲的意思,才能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

嘎玛仁波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可信吗?

嘎玛仁波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定可信吗?现在这个时代,媒体网络太发达,传播谣言的伤害力更为恐怖。所以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不要让自己的心随着别人所传播的内容,时时掀起浪花。任何时候都需要静下心..

在学佛之前,我们先要自己认识自己,六祖为什么能一听经就开悟?

在学佛之前,我们先要自己认识自己,六祖为什么能一听经就开悟?本文为梦参老和尚开示,希望大家喜欢。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

圣空法师:圆觉经13

圣空法师:圆觉经13圣空法师:圆觉经13《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

寻佳偶良人

寻佳偶良人个人介绍:学佛两年多,自学佛后,茹素如常,英语本科,而立之年,身高一米七六,就职于广东佛山顺德一家外贸公司,性格稳重,天生爱静,不沾烟酒,喜欢古诗旧词,爱好音乐,喜欢弹琴。愿觅得异性佳偶,共..

在佛教中 不执著的意思是什么? 放下的意思是什么?

在佛教中 不执著的意思是什么? 放下的意思是什么?1、不执著和放下是一个意思,正因为执著所以放不下,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也正因为放不下所以很执著,舍不得。2、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什么都放下了,不仅仅是外面..

回归,归向何处

回归,归向何处今天,再读《生命的回归》,导师开篇便提到人们最切身也最关注的的问题是人生,即生活、生死和生命。我突然感觉过去一直生活在混沌、疑惑、迷茫中,对生命真相从没认真考虑过。读了这些文字我才意识到..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但毕竟是外来的,是专门供佛、敬佛的道场。佛者,释迦牟尼也。庙宇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中国特有的,建庙是为了祭祖、供神、敬神,而神仙是中国..

吃点亏、受点苦、笨点、傻点也是福

吃点亏、受点苦、笨点、傻点也是福一句实在话1、珍惜生命、好好活着。二句真心话1、不要让外物奴役了你的心灵。2、不要让金钱代替了亲情。三句良心话1、好好地孝敬父母,因为他们才是你的佛。2、好好地培养子女,因..